• 2021-01-07 07:38:50

    男 16~30岁

    就诊情况:去医院就诊过
    确诊疾病:抑郁症焦虑症
    病情描述:姓名:董*
    性别:男
    年龄:十八
    学历:高四
    问题描述:学习时极易走神,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经常胡思乱想,而且胡思乱想在我很小的时候(小学)就出现了,那个时候它对我的影响还没有这么大,现在它已经严重影响了我的学习,我还特别敏感,多疑,例如走在桥上我会突然想到自己掉下去了会怎么办。
    自患病以来我的记忆力下降很多,也越来越难以接受自己的这些问题,请问毛医生我该如何面对或解决它们。
  • 2021-01-07 08:03:31
    毛主任您好,谢谢您之前的建议,我会认认真真地遵医嘱的。
    我先向您说一下我减药后的情况:
    舍曲林减为一粒半三天后嗜睡减轻,情绪平稳,
    减药七天后,嗜睡得到缓解,情绪有较小起伏,睡眠出现多梦,早醒,开始出现躯体疼痛症状(后背疼,胃部不适)
    补充:10天后上述症状减轻,如果我将睡眠时间控制在6到8小时或更短,上述症状就会越轻甚至消失。
    无论我吃2片半舍曲林还是一片半舍曲林,我都是嗜睡的且就个人感受而言嗜睡程度相当,只不过我将舍曲林减为一片半的时候,一旦睡眠时间过长,就会出现严重的躯体疼痛症状,进而阻止我嗜睡,而服用两片半舍曲林时,无论睡多长时间,都不会出现上述症状。
  • 2021-01-07 08:26:15
    您好,谢谢您的信任。

    人在压力下会出现情绪反应及伴随的躯体症状,
    所以学会识别这些症状,合理的调整自己的压力程度(主观压力和客观压力),以保证自己的功能状态在较好的范围之内

    如果你有无法解决的客观原因,可以线下就诊医生,医生会给予家长一些合理的建议和症状的解释,争取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 如果可能,建议你线下定期复诊,您的复诊时间间隔太长,所以有些问题解决的连续性不是很好
    这样貌似您节省了往返就诊的时间,但是您的问题存在的时间长,对你的治疗效果并不好
  • 我记得上次跟您提到过我想睡醒,那是因为我已经很长时间(至少一年)没有过睡醒的感觉了,无论睡了多长时间,醒了之后还是想继续睡 什么都不想做,而且也没有了以前那种起床后神清气爽,解除一身疲乏的感觉
    这对高三或高四的学生来讲是否属于一种正常现象,如果不是,我该怎么办呢
  • 因为我明天要进行英语****听力考试,所以只能去您五天后的门诊了
  • “我记得上次跟您提到过我想睡醒,那是因为我已经很长时间(至少一年)没有过睡醒的感觉了,无论睡了多长时间,醒了之后还是想继续睡 什么都不想做,而且也没有了以前那种起床后神清气爽,解除一身疲乏的感觉”
    ——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
    第一就是睡眠不足带来的疲劳感,
    第二,情绪压力大,导致的醒后不解乏,
    第一种情况可以根据您的生活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尽量多睡,如果不允许,那么可采取一些提神的方式,
    如果是情绪压力所造成,仍然要解决压力问题

    “这对高三或高四的学生来讲是否属于一种正常现象,如果不是,我该怎么办呢”
    ——是否属于高三的常见现象?你可以问你****同学的感受,了解相同情况下同伴情况如何?
    如果不是,那就应该是压力情绪造成,解决方案:合理的疏解压力,管控情绪
  • 2021-01-07 11:35:19
    毛主任我前几天听我的同学谈论到所谓的学习高效药(莫达非尼,利他林,专注达等药物),我最终还是没忍住去网上搜了这几种药,网上的言论褒贬不一,有人说它们是毒品,有人说他们是神药,这些言论对我的影响很大,此后几天,这些想法,言论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我不断焦虑着(我纠结自己该不该为了****而去选择服用这些药物)可我也明明知道我不可能,也不敢去服用这些药物,却还是不断焦虑着,我总是在担心一些莫虚有的事,请您给予我一些建议,拜拜啦!
  • 你浏览这些信息的目的是什么?
    你如何看待你的****?
    如何看待你自己的能力以及****之间的差距?
    所以如果你仍然不能明确你自己上学的真正目的,以及你现在真正的实力,
    那你的压力还是存在的
  • 2021-01-07 12:40:55
    你浏览这些信息的目的是什么?
    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想通过这些药物让自己恢复到以前的状态以便于自己更好的学习,虽然您以前也对我说讲过一些心理疗法(接纳自己,合理定位,合理要求等)但是我一直无法做到,我没有太多时间了(距离****还有154天)所以想用药物来达到自己想要的状态。
    你如何看待你的****?
    1,地位:在我目前的认知中是至关重要的,我从没想过如果再次****失败该去干什么,即使是上一年****失败了,我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复读,可能我对人生的认识就是小学,中学,大学,我认为缺一不可,我也不知道如果少走了一步或几步,最终的结果会是什么。
    2,目的:体面的生活?能够自给自足的经济能力?,出人头地,让别人看的起自己?有太多了,又或者说我根本不知道,只是在按部就班的走下去罢了。
    如何看待你自己的能力以及****之间的差距?
    我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是否达到了我的天花板,而这个天花板又恰好没有达到****的高度
  • 你浏览这些信息的目的是什么?
    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想通过这些药物让自己恢复到以前的状态以便于自己更好的学习,虽然您以前也对我说讲过一些心理疗法(接纳自己,合理定位,合理要求等)但是我一直无法做到,我没有太多时间了(距离****还有154天)所以想用药物来达到自己想要的状态。
    ——你在要求自己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所以,你紧张,着急


    你如何看待你的****?
    1,地位:在我目前的认知中是至关重要的,我从没想过如果再次****失败该去干什么,即使是上一年****失败了,我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复读,可能我对人生的认识就是小学,中学,大学,我认为缺一不可,我也不知道如果少走了一步或几步,最终的结果会是什么。
    ——什么叫****失败?失败与成功的定义是什么?
    这个问题你第一次来的时候我就问过你,
    你有没有认真去思考?

    2,目的:体面的生活?能够自给自足的经济能力?,出人头地,让别人看的起自己?有太多了,又或者说我根本不知道,只是在按部就班的走下去罢了。
    ——上述这些标准有具体的数据标准可以衡量吗?

    如何看待你自己的能力以及****之间的差距?
    我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是否达到了我的天花板,而这个天花板又恰好没有达到****的高度
    ——所以,你无法合理定位,也无法合理要求,
    那么,你才一直在焦虑中,

    ——建议:
    你静下心来重新思考上述问题及答案,
    然后再看看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实际情况?
    能否接受自己的这些情况?
    如果接受这些实际情况自己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可以过下去吗?
    如果不接受自己的实际情况,你又能怎样?
  • 2021-01-07 18:37:28
    思考了很久,古人云: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我当初选择复读的初心正是这无悔二字。我现在一直无法接纳和肯定自己,不能无悔,是因为我没能尽到自己的主观努力,抑郁症焦虑症对学习所造成的影响属于我暂时无法客服的客观因素,而不去努力学习(如,常常,我会放弃学习而选择去玩,我太懒了)我认为自己配不上努力二字,我不能自欺欺人,所以我认为自己是贪玩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自己的主观行为造成的,每次玩完之后都有强烈的自责感,然后这份自责感会逼着我去学习,但这种学习并不持久,更像是三分钟热度,久而久之就会越来越厌恶学习,造成厌学,其实对于努力二字我一直都是迷茫的,我有时候甚至分不清自己有没有在努力学习,这可能与我接受的家庭教育有关吧(以前我每次考试失败,爸妈总是会说是我这段时间太懒了,没有努力学习,我告诉他们我很认真的在学习了,可爸妈说他们只相信结果,在爸妈眼中努力好像是****的,努力就可以改变一切)毛主任我很感激您能‘听’我倾诉。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像今天这样思考自身的问题了,也已经很多年没像这样对别人倾诉了(包括我的爸妈),爸妈对我的控制欲很强,而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和他们有很大不同,所以我和爸妈之间关系并不太融洽。毛主任您能否告诉我努力是什么?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过度放大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一不小心又碎碎念了😞😞😞写的有点多了,又要耽误您的时间了。
  • 2021-01-07 21:13:14
    您好,谢谢您的补充,

    “思考了很久,古人云: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我当初选择复读的初心正是这无悔二字。我现在一直无法接纳和肯定自己,不能无悔,是因为我没能尽到自己的主观努力,抑郁症焦虑症对学习所造成的影响属于我暂时无法客服的客观因素,”
    ——如果你认为焦虑症抑郁症影响了你的主观努力,
    那么你有没有思考过导致您出现焦虑症抑郁症的病因是什么?

    “而不去努力学习(如,常常,我会放弃学习而选择去玩,我太懒了)我认为自己配不上努力二字,”
    ——如果觉得自己太懒,浪费了时间,
    那么你就把浪费的时间用来学习,如何?
    用您所认为的“努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如何?

    “我不能自欺欺人,所以我认为自己是贪玩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自己的主观行为造成的,每次玩完之后都有强烈的自责感,”
    ——那你认为一个人的玩与学之间应该是什么样的比例关系?
    您给自己明确这种比例关系,然后按照你的这种标准要求自己,
    然后,就要肯定和表扬自己。

    “然后这份自责感会逼着我去学习,但这种学习并不持久,更像是三分钟热度,久而久之就会越来越厌恶学习,造成厌学,”
    ——如果一件事情必须用“逼着”才能进行,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逼着”才能做的事情,能坚持多久?
    要求一个人去喜欢“逼着”才能做的一件事情,可能吗?

    ——本来学习就是一个辛苦的过程。
    而您辛苦的做了却得不到肯定和认可,也就是说辛辛苦苦的完成一件事情,却没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反而会受到批评和否定,这样的过程愉快吗?

    如果不愉快,那么还喜欢吗?还愿意主动的努力去做吗?

    “其实对于努力二字我一直都是迷茫的,我有时候甚至分不清自己有没有在努力学习,这可能与我接受的家庭教育有关吧(以前我每次考试失败,爸妈总是会说是我这段时间太懒了,没有努力学习,我告诉他们我很认真的在学习了,可爸妈说他们只相信结果,在爸妈眼中努力好像是****的,努力就可以改变一切)”
    ——那你可以问问你的父母,他们对他们的成长过程和事业过程怎么评价?努力了吗?他们是最好的结果吗?或者,是他们同龄人中最好的吗?
    既然“努力能改变一切”,那他俩为什么不能努力的把自己做成他们那个阶段里同龄人里的最好呢?

    “毛主任我很感激您能‘听’我倾诉。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像今天这样思考自身的问题了,也已经很多年没像这样对别人倾诉了(包括我的爸妈),爸妈对我的控制欲很强,而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和他们有很大不同,所以我和爸妈之间关系并不太融洽。”
    ——所以,建议您和父母要定期复诊,医生会根据你的家庭实际情况,通过家庭治疗的方法,让父母改变对孩子的评价方式,给孩子足够的肯定,合理的希望,让孩子把自己的能力做出最好,才是咨询和治疗的目的

    “毛主任您能否告诉我努力是什么?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过度放大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一不小心又碎碎念了😞😞😞写的有点多了,又要耽误您的时间了。”
    ——什么是努力?什么是成功?这是非常哲学的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释,
    从心理学上来解释的话,我们更注重的是客观条件的限制,因为每个人的能力都是跟遗传息息相关的,
    也就是说,每个人未来能发展到什么情况,是由父母的遗传因素来决定的,
    例如有人偏文科,有人偏理科,有些人音乐和体育非常好,等等,这种客观因素决定一个人的发展方向,
    而主观努力,只是起到把这些客观因素发挥出来的作用。但是不可能突破这个能力的限制,如一个人生来就五音不全,那么不管如何努力、训练,也比不过擅长音乐的人的成就,
    用生理方面的情况举例如下,
    假如一个人的饭量是吃两个馒头(这是由遗传因素所决定的),那么他坚持吃两个馒头左右,就能做到既有利于健康成长,也不会造成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
    这个过程里,两个馒头的量就是客观因素,每顿就吃两个左右,不多也不少,就是主观的努力,两者结合起来,就达到了最佳的努力效果,(民间健康养育孩子的一句话是:要想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就是说,要想让小孩子身体安康,那么吃饭和穿衣都不要达到饱和,而是要带着三分的饥饿感和寒冷感,才能让身体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少生疾病——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

    ——总之,一句话,就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能力限制,遵循客观规律,尽力而为,即可。
  • *因个体差异,以上回复仅供参考,具体请咨询医生
相关问答更多
您好,易主任,向您咨询一个患双向情感障碍的病人,患者患病八年,前五年因为服药不规律,住院两次,2018年左右找您看过一次,最近三年在家坚持服药,一年有几次暴躁,能控制,有时情绪低落,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但是偶尔跟人有冲突,工作不能长久,性格固执,听不进家里任何人劝说,最近大半年时间,不出去工作,情绪低落,每天除了吃饭,去卫生间,其他时间在床上睡觉,不太喜欢跟人接触,他这是抑郁了吗?作为家属不知道怎么办,一直待在家里害怕他抑郁,又害怕自杀,让他走上社会又容易跟人冲突,现在流行躺平,不知道他属于疾病状态导致,还是一种社会现象,家人非常苦恼,我们最关心的是,如果他能坚持服药,还能恢复正常人一样吗?这个病能治愈吗?谢谢您,盼您回复!

易正辉主任医师

成人双相专病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咨询医生
那他就是双相抑郁,应该坚持服药,而且需要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建议加服安非他酮治疗
沈主任,您好!我儿子19岁,上大一,2019年9月23日在仁济医院诊断为惊恐抑郁症,9月23日开始用药,吃的是乐友。前两周每天半粒,之后是每天一粒,这个量一直吃到现在,还在吃。儿子情绪挺好,惊恐也再没有发作过。但我发现孩子的记忆力明显下降了,刚说过的事一转眼就忘记了,我怀疑是不是吃药的缘故。儿子已经吃了4个月的药,状态趋于平稳,想问沈主任我们现在吃乐友是否可以开始减量?怎么样减比较安全?

沈翔慧主任医师

门诊心理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咨询医生
目前在假期中你可以适当每周停二天,如周三和周六。假期过了开学后看情况,如情绪不稳还是每天用。
快速问诊
¥19
全三甲
全国 28万+ 医生在线接诊
已帮助 302.7万 患者
新人专享5元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