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外科 > 肝胆外科 > 胆囊癌 > 内容

胆囊癌内容

胆囊息肉发病原因及治疗02

病请描述:3、胆囊息肉的自然病程变化 有研究510例PLG患者,并进行随访2-58个月。通过对两次或两次以上B型超声检查结果的比较,发现300例患者的息肉直径增加了1mm-10mm(58.8%)。其中息肉长 1mm有101例,息肉长2mm有84例,息肉长3mm有49例,息肉长4mm有25例,息肉长5mm有21例,息肉长6mm有11例,息肉长7mm有3例,息肉长8mm有4例,息肉长9mm有1例,息肉长10mm有1例。 196例(3mm)息肉直径无变化(38.4%)。息肉直径减小患者8例,息肉消失患者6例。单变量分析表明,饮酒、睡眠质量差、高脂饮食、合并胆囊结石对PLG直径有影响。年龄、性别和饮酒量的回归分析表明,睡眠质量差者比正常睡眠者PLG直径增加的风险高 2.282倍,饮酒者相比不饮酒者PLG直径增加的风险高2.615倍。饮酒、高脂饮食、合并胆囊结石、睡眠质量差可能是PLG生长危险因素。 有研究对新疆138例PLG患者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56例患者的息肉继续生长(直径增长2mm-10mm),2例患者的息肉减少,4例患者的息肉消失,76例患者的息肉保持不变,16例患者的息肉从单一变为多个,平均增长率为1.6mm/年。通过与非息肉生长组比较,发现男性、高脂饮食、吸烟、饮食不规律、BMI>24.0、喜肉和刺激性食物可能促进 PLG生长。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高脂肪饮食和BMI>24.0是PLG生长的独立危险因素。新疆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由于民族、生活习惯及地区等综合因素,该地区胆囊息肉生长较快。 4、胆囊息肉的诊断 胆囊息肉患者通常不会出现临床症状,但也有部分PLG患者出现上腹部不适、疼痛、胀气、腻油等症状,若胆囊息肉同时合并结石,可能会出现胆道绞痛。目前,影像学检查是该病的主要诊断手段。PLG的诊断方法包括B超、胆囊造影、CT、腹部血管造影、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目前,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首选方法为腹部B超,其成本低、无创且灵敏度高。腹部B超可直接显示息肉的大小、数目、位置、是否出现胆囊炎、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及胆囊壁的局部变化,还可以动态观察PLG的生长速度与病情变化,用于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应用价值很高。 通常,胆固醇息肉B超表现为强回声,部分呈低回声。胆固醇息肉回声密度呈不规则颗粒状,腺瘤等回声较多。到目前为止,很难区分早期胆囊癌和腺瘤。据研究报道,超声检查可检出92.5%-93.3%的PLG患者,特异性为95.8%。腹部B超对PLG的诊断有90%以上的敏感性。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中,胆囊造影和CT检查检出率明显低于腹部超声检查。B型超声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中比CT和胆囊造影更有效。因此,腹部超声检查是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首选诊断方法。腹部超声诊断PLG,其误诊率约为6%-7.7%。可能是粘膜皱纹、粘附胆囊壁上的泥沙小结石被误判。 目前,超声难以鉴别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理性质。一般来说,只有息肉的大小、数目、回声特征和蒂长短可以用来推断PLG的病理性质。由于其分辨率高、无气体干扰,三层胆囊壁在内镜超声检查下可以得到清晰地显示。内层为粘膜,中层为肌层,外层为浆膜层。回顾文献,内镜超声检查与超声检查比较,其诊断价值更高。超声内镜在欧美国家已广泛应用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但在中国却很少使用。 有研究者认为,CT可用于大而不规则的病变检查,以避免胆囊癌的漏诊。CT检查PLG的检出率为40%-77.8%。增强CT可提高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检出率。Guma等人对普通CT和增强CT对PLG的诊断率进行研究发现,增强CT检查正确诊断PLG31例,普通CT仅14例(45%)。因此,他们认为不管是CT检测到的所有PLG还是增强CT检测到的无蒂PLG,一律都应诊断为肿瘤样 息肉。有蒂与无蒂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增强CT诊断恶性PLG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和总准确率分别为88%、87%、88%和87%。因此,增强CT是肿瘤和非肿瘤性PLG的重要鉴别手段。此外,增强CT检测早期胆囊癌也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能够检测胆囊癌转移状况。 本文选自王凯旋等,胆囊息肉发病及诊疗研究概况。 原文链接地址:铁路系统职工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患病与危险因素分析-中国知网(cnki.net)

赵刚 2023-10-12阅读量2691

为什么当今患有胆结石的年轻人...

病请描述:   很多人觉得结石是中老年人才会得的病,但如今随着很多年轻人生活习惯不健康、饮食习惯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结石病的魔爪已经开始伸向年轻群体。   近日,有一位患者小张由于突发腹痛去醫院进行检查。医生检查时发现,小张的肚子里竟然长了十几颗黄豆大小的石头!   据了解,小张的生活习惯一直不太好,正餐吃得少、喜欢吃零食和油炸食品及肉类,并且经常熬夜玩手机,导致转天起床晚不吃早饭。   而就在几日前,小张突发右上腹疼痛不适,伴随发热及反酸,被紧急送到了我院。经过结石科医生详细检查后,患者小张被诊断为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医生为小张进行“微创保胆取石”,成功取出结石,保留了胆囊,目前小张正在住院恢复当中。   一、   —不吃早餐,成诱发胆结石主因—   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平时储存在胆囊里,参与消化,如果不吃早餐,由于空腹时间过长,胆囊内胆汁贮存时间过久,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过饱和,进而引起胆固醇沉积,逐渐形成结石。   在醫院接诊的所有胆囊结石患者中,有百分之30到40的人发病和不吃早饭有关,上班族和学生居多。   那么,到底持续多久经常不吃早饭会引起胆囊结石呢?   没有确切的时间表,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比如体质、遗传、感染等。   胆囊结石不发作还好,如果反复刺激造成严重的胆囊炎,很可能会引起急性胆管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甚至癌变。 二、   —从胆结石到胆囊癌只有三步—   胆结石   ↓   胆囊炎、甚至癌变   ↓   胆囊癌   1、胆结石   人在早晨空腹时,胆囊内胆汁经过一夜大约12小时的贮存,使胆汁中的胆固醇的饱和度较高。如果不吃早餐,由于空腹时间过长,胆囊内胆汁贮存时间过久,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过饱和,进而引起胆固醇沉积,逐渐形成结石。   2、胆囊炎   胆囊里有了结石,动来动去就会刺激到胆囊内壁。一旦结石阻塞胆囊管后,还会引起胆汁淤积、胆囊肿大,胆囊血管受压,引起胆囊缺血、抵抗力下降,如果细菌再乘机“兴风作浪”,发生细菌感染,那就会导致胆囊炎了。   3、胆囊癌   胆囊癌与胆结石、胆囊炎关系密切,并有日渐递增的趋势。有数据显示,90%以上的胆囊癌患者伴有胆囊结石,而且更让人担心的是,近年来我国胆结石、胆囊癌发病率均持续上升。胆囊癌并不是好对付的疾病,它具有恶性程度高、转移早、进展快等等特点,由于它与肝脏的紧密毗邻关系,很容易发生扩散。 三、   —结石最爱找这4类人—   概括来说,结石主要爱找“4F”人:Female(女性)、Fat(肥胖)、Forty(四十)、Fertilization(多育)。   女性:这和女性独特的体质、气质相关。女性普遍气质淤滞,肝气郁结,胆汁易瘀阻,就易产生胆结石   肥胖:肥胖易导致代谢综合征,影响胆黄素的代谢,从而生成结石。另外多吃高脂、高胆固醇食物也会加重结石,甚至导致胆囊炎的急性发作。   病例分享: 40岁左右的女性压力大,易生气,长期压抑,找不到出口“泄洪”,生闷气,就很容易胆汁淤滞,形成胆结石。   多育:总的来说,生育过的女性比没有生育的更易得胆结石,每多生一胎,几率会增加。因为妊娠期间,孕妇饮食摄取的胆固醇较高,易发生沉淀形成结石。另外,妊娠期间肠道功能易紊乱,平滑肌收缩乏力,使胆囊的胆汁滞留,易形成结石。

杨玉龙 2023-08-07阅读量1528

老年人胆石症的特点及治疗01

病请描述:国外胆石症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美国胆石症患者约占总人口10%,法国大约为13.9%,日本约为3.2%,西方国家胆石症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亚洲国家。我国1989年的调查资料显示,胆石症的总检出率为6.6%,不同地区的检出率在3%~11%之间。我国不同地区胆石症的患病率也存在差异,各地文献报道不一,如邵阳市区成人胆石症患病率是7.4%,上海成人胆石症患病率为7.5%,成都地区体检人群胆石症患病率为8.3%,肃南县高原牧区胆石症检出率为14.5%。上述调查研究结果均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胆石症的患病率显上升趋势,老年人群有较高的胆石症患病率。 陶书超和吴崇学分别报道枣阳市和绍兴市城乡老年人胆石病患病率均为16.23%,冯淑芝等报道天津市老年离退休干部及高级知识分子胆石症患病率为14.6%,薛宁等对1582名老年人健康体检资料调查分析显示胆石症患病率为21.5%。 1、老年人胆石症的临床特点 老年人胆石症有如下临床特点: 1、老年胆石症患者的病史久,病程长,病理变化复杂多样,炎症反复发作,致使胆囊周围粘连严重或胆囊萎缩,胆囊三角粘连纤维化,局部解剖关系不清,手术难度和危险增加;2、老年人胆石症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由于老人的生理机能和抗病能力相应降低,对炎症的反应较差,可表现为病情重而症状和体征轻。老年人胆石症胆囊炎容易发生胆囊坏疽和胆囊穿孔,原因为:由于老年人对痛觉反应的迟钝,临床早期症状、体征不典型,就诊时间晚,延误了治疗;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应激能力下降,病情进展快;老年人胆囊肌张力减弱,排石功能差,结石易于嵌顿壶腹或胆囊管,胆囊内压增加,继发感染形成化脓性胆囊炎,再加上胆囊壁小动脉硬化供血不足,导致胆囊坏死穿孔;   3、老年人器官功能退行性变,各脏器代偿能力和全身免疫能力降低,发病后常易合并胆道感染,老年人机体反应力差,感觉迟钝,甚至一些患者急性发作住院后也无胆石症常见的腹痛、发热、白细胞升高等;4、病情演变复杂。老年人常伴有血管硬化,易发生胆囊供血不足,加上结石梗阻等因素,起病急骤。病程进展迅速而严重,易发生胆囊坏死穿孔、腹膜炎、梗阻性胆管炎、感染性休克等凶险病情,较早出现毒血症,易导致中毒性休克和脏器功能衰竭; 5、合并症和并发症多,老年人自身随着年龄增加,组织器官衰退和功能减弱,常常并发重要脏器的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对手术耐受差,胆管结石易导致胆管炎及肝功能不全;6、癌变率高。胆囊炎反复发作,使胆囊萎缩,产生胆囊癌、胆管癌等。临床顾性分析发现,老年人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癌的危险性增加,癌变与胆固醇结石的大小和数量密切相关。有报道总结124例80岁以上老年人的胆囊手术,结果有9.7%的病例发现胆管或胆囊癌症。也有报道胆石症手术发现意外胆囊癌的比例高达22.94%。 本文选自李坤、刘天奇,南宁市体检人群老年人胆石症患病率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赵刚 2023-05-22阅读量1553

老年胆石症患者健康、焦虑与自...

病请描述:3、老年胆石症患者自理能力影响因素 2020年改善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目标,“减少老年人中度到重度自理能力受损的比例”便是其中的一个健康目标。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社会背景下,我国相关部门对老年人自理能力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据统计,我国老年群体中,将近1/4的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他人帮助,即我国当前在日常生活方面需要他人帮助的老年人已经达到4000万以上,另有数据显示2000年~2010年这十年间,我国老年人不能自理或部分自理占比从10.4%增长到36.5%。老年患者体质较弱,同时有可能伴有多种基础病,发生胆石症会对其自理能力造成严重影响。   有研究针对胆石症术后患者的自理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年龄、腹胀、手术方式及排便改变等因素均会对患者自理能力造成影响。其一,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与年龄呈负相关,年龄越高身体状况越差;其二,患者接受胆石症手术后容易产生腹胀等多种并发症,同时不同手术方式也会对患者的术后恢复造成不同的影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损害;其三,患者术后恢复期间,患者活动能力受限,导致患者无法自行排便。此外,在王艳秋的临床研究当中发现,早餐用餐习惯、运动习性以及基础疾病同样可导致胆囊结束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首先,有研究表明,早晨情况是导致患者发生胆囊结石的重要风险因素。这是因为经常吃早餐,患者体内的胆汁会如往常一样对患者摄入的食物进行消化处理,从而避免了因胆固醇含量过多以至于沉淀于胆囊中,从而降低了患者胆囊结石的复发率,反之而提高复发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其次,王艳秋的研究结果可以证明运动习性因素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关联。每月运动次数能够保持在5~8次的患者,其生活质量评分更高,这是因为肥胖患者是胆囊结石的高发人群之一。因此积极保持运动,控制自身体重的患者常能够拥有较好的生活质量,反之缺乏运动,则会导致患者体重增加,从而更容易引发胆囊结石,进而影响生活质量;最后,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同样与患者生活质量有着一定联系,这类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血液中三酰甘油、脂蛋白等物质的含量会相对较高,当前含量达到一定量时便会导致患者体内的胆固醇析出成为胆固醇结晶,进而导致患者发生胆囊结石,进而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另外笔者认为,健康商数和焦虑情绪也会对患者自理能力造成影响,一方面健康商数直接体现出患者的健康状况,健康状况差的患者受活动限制影响,从而导致自理能力下降,另一方面心理作用也会影响患者的精神面貌,对生活的积极性显著降低,致使患者自理能力变差。 4、结论: 胆石症属临床常见疾病,它是机体胆囊、胆管内出现结石的疾病。积极的治疗干预可促进病情改善,但如果治疗手段不当,则可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研究表明,胆石症转变为胆囊癌的概率为2%,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临床上已对胆石症患者健康商数与焦虑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指出胆石症患者在发病后健康商数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受胆石症病痛、生活质量降低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多会出现焦虑情绪。本文通过结合以往的临床研究,对老年胆石症患者健康商数、焦虑及自理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老年胆石症患者健康商数多受患者自身因素影响,其中年龄过大、文化程度等因素对患者的影响更为显著,家庭因素、患者缺乏疾病了解等是促使患者发生焦虑情绪的重要因素,而患者自理能力则受患者年龄、并发症、排便、手术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老年患者身体素质严重下降,发生胆石症后其身体状况更加恶化,积极发现影响患者健康商数、焦虑及自理能力的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应对,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选自:李云,崔香淑老年胆石症患者健康商数、焦虑与自理能力的研究进展。

赵刚 2023-05-15阅读量1043

四大法宝除“口苦...

病请描述:在当代的快节奏生活里,无论是生活压力、工作压力还是学习压力,都默默培养着人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主要体现在未食用苦味食物的情况下自觉口中味苦,常出现于早晨起床、午觉醒来的时候,甚至还有半夜因为口苦而失眠的症状。那如何解决这个症状呢?首先得正确认识“口苦”。 1.揭开“口苦”的误区面纱 1.1口苦不等于上火,不可盲目喝凉茶 或许很多人都认为“口苦”就是上火引起的,常在口苦的时候喝凉茶试图缓解,有时或许有效,有时却越喝越苦,还容易导致腹胀腹泻,这是因为口苦不等于上火,一概而论盲目喝凉茶对于原本脾胃虚寒的患者就容易导致胃痛、腹泻等症状。 口苦的原因除了脏腑失调,还有以下三种原因:第一,口腔疾病。不洁的卫生习惯诱发的牙周炎、牙龈炎、龋齿等口腔疾病,破坏了口腔环境,口腔不清洁出现口苦。因而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饭后漱口避免食物嵌塞发酵。第二,药物作用。口苦的症状随着服药出现,停药缓解,则需及时就医视情况替换或停用药物。第三,女性妊娠期激素水平不稳定。怀孕期间激素水平不是很稳定,主观味觉受到影响,也可能出现口苦,属于生理现象可自行缓解。 1.2口苦也分“热”与“寒” 《脉因证治》曰:“胆热则口苦,口苦亦有肝虚寒者”,此文提及的口苦即分为热性和寒性,需对症辨别“热、寒”。热性口苦常表现为口干口苦,兼有口气臭秽,渴欲饮水,大便难解甚或便秘,舌质红或红绛,舌苔黄燥或黄腻。寒性口苦则表现为口苦不干,渴不思饮,或喜热饮,口中多涎唾,手足不温,食冷则易便溏,夜晚加重,舌苔多白滑或白腻,或白腻呈灰黑色,舌质偏淡,或淡白胖嫩,舌边多齿痕。 1.3各脏腑失调均可引起口苦 《黄帝内经》首提口苦,于《素问·瘦论》言:“肝气热,则胆泻,口苦”,虽口苦主要责之肝胆,由于烦躁发火,肝气上逆,肝胆火旺,胆汁上溢出现口苦。但中医讲究整体观念,五脏六腑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肝气的正常疏泄运行,协调脾胃的消化工作,反之脾胃若是超负荷工作,食物在体内堆积而生湿热,则会影响到肝胆而出现口苦;而心开窍于舌,心火上炎则味觉发生改变,也会出现口苦;肾水不足,肝木失养,疏泄失常,同样会引起口苦。故脾胃、心、肾均可导致口苦症状。 2.法宝一:辨证食养,各显神通 2.1菊槐绿茶饮(《中国药膳》) 组成:菊花、槐花、绿茶各3克。 用法:将菊花、槐花、绿茶置于茶杯中,用150ml沸水冲泡加盖5-10分钟,每日1次。 适用人群:肝胆郁热证患者,出现口苦咽干,渴喜冷饮,心烦易怒,头痛头晕,目赤肿痛,小便黄,大便干等症状。 2.2清爽茶(《常用特色药膳技术指南(第一批)》) 组成:干荷叶3克,鲜荷叶10克,生山楂5克,普洱茶2克。 用法:将荷叶、山楂洗净、切丝,备用;将荷叶丝、山楂丝、普洱茶放入茶壶中用少量沸水冲洗摇晃数次后,迅速将沸水倒出以洗茶;再将沸水倒入茶壶中,加盖,浸泡10分钟后即可饮用。待茶水饮尽,加入沸水再次浸泡续饮即可。 适用人群:脾胃湿热证患者,出现口苦口黏,腹胀,胃口差,大便积滞不爽等症状。 2.3干姜粥(《寿世青编》) 组成:白(粳)米200克,干姜30克,高良姜30克。 用法:先取干姜、高良姜洗净,入2000ml水煎煮20分钟,取汁去渣,再入粳米同煮为粥。每日1~2次温食。 适用人群:脾胃阳虚证患者,出现口苦,口中多清冷涎唾,脘腹冷痛,四肢不温,遇寒加重等症状。 2.4竹叶枣仁茶(《慎斋遗书》) 组成:淡竹叶、炒酸枣仁各5克。 做法:将炒酸枣仁捣碎,再将淡竹叶、炒酸枣仁置于茶杯中,用150ml沸水冲泡加盖5-10分钟,每日1次。 适用人群:心火上炎证患者,出现口苦口干,口舌生疮、口腔溃疡,心胸烦热,失眠,小便短黄等症状。 3.法宝二:穴位经络,调畅气机 3.1按揉穴位 情志不畅,消化不良食积化热,心火旺盛常会出现口苦的症状,可对应按揉以下穴位来缓解口苦的症状。 ①太冲穴:属足厥阴肝经,是肝经的原穴,可以疏理肝气、调畅情志。位于足背侧,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 ②内庭穴:属足阳明胃经,是胃经的荥穴,可以帮助消化,清降胃热。位于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③劳宫穴:属手厥阴心包经,是心包经的荥穴,用于清心火。位于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3.2拍打胆经 胆经循行经过大腿小腿外侧,即裤子外缝处。手握虚掌从大腿拍打至脚踝处, 每天拍200-300下,有利于促进胆经的循行,缓解口苦的症状,同时也利于减少腿部外侧的脂肪。 4.法宝三:精神调适,宁神定气 除了以上的食养和穴位经络调理方法,精神的调适实则更为重要。《医学心悟》言:“食补不如精补,精补不如神补”,宁神定气、情志调畅则肝气疏泄正常,就相当于早高峰时一路绿灯,畅通无阻;心烦懊恼则肝气郁结,郁而化热,整个身体被堵的水泄不通,久而久之出现口苦的症状。 遇到的事情所引起的情绪来源于自身对这件事的定义,冷静分析内因和外因,权衡利弊,接受能接受的,改变能改变的,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世事,会收获健康,甚或是意想不到的惊喜。如果情绪自我难以调理,可以借助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的帮助,严重者可服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 5.法宝四:起居有常,健康生活 规律的起居生活习惯对口苦症状的缓解也不可忽视。根据子午流注图,胆经的循行时间为“子时”即晚上23点-1点,在23点前入睡有利于肝胆的排毒,帮助机体推陈出新,同时更有利于快速进入深睡眠,保持充足的高质量睡眠,缓解身心疲劳。胃经的循行时间为“辰时”,即早晨7点-9点,因而晨起在这段时间吃早餐胆囊排空胆汁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口苦也会缓解。如果不吃早餐,胆囊内胆汁经过一晚上的贮存导致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而引起胆固醇沉积,逐渐形成胆结石,甚者进展为胆囊炎、胆囊癌等疾病。 总之,口苦原因多种,如一段时间调养口苦仍然不能缓解者,请及时诊治。

陶艳艳 2023-05-12阅读量2392

“胆囊收缩功能差...

病请描述: 你也许不知道,胆囊是浓缩和贮藏胆汁的场所,而胆汁的产生是在肝脏中的肝细胞中。 胆汁有参与消化、激活胰酶原、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药物及肠内营养物质吸收等诸多作用。 一旦由于胆囊结石、胆囊炎等原因,导致胆囊不能主动排泄胆汁或者排泄胆汁不通畅,则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因此,这并不是一个小问题。 “胆囊收缩功能差”一般需要通过特殊的彩超(胆囊收缩功能彩超)或者影像学检查才能进行诊断,那么如果被诊断为该病,该怎么治疗呢? (1)调整饮食结构:胆囊的分泌需要有蛋白质或者含脂肪的食物刺激,如果你是素食主义者,那么时间久了,胆囊的收缩功能自然就差了,因此,荤素搭配很重要。但是,如果你有胆囊结石,也不能吃的太过油腻,否则容易诱发胆囊炎。 (2)早餐其实很重要:大多数人吃晚饭会比较早,晚餐后至次日早餐,有可能需要间隔10多个小时,如果此时你还是不吃早餐,或者吃的比较素,那么你的胆囊就不能得到足够的刺激,也就不能产生良好的收缩和排泄胆汁,久而久之,收缩功能也就差了。同样,早餐只是也要吃点蛋白质哦,单纯的面食可不行。 (3)西药治疗:其实并没有特效药,大多数医生能想到的就只有熊去氧胆酸了。 (4)中医药治疗:可以说,这种方式的疗效是确切的,大多数患者经过3-6个月的治疗,胆囊收缩功能都可以恢复,这也是传统中医药的魅力所在。 如果经过治疗后,你的胆囊收缩功能没有恢复,时间久了,有可能会出现废用性萎缩,而萎缩性胆囊炎是胆囊癌的高危因素,此时,则需要尽早手术切除胆囊哦。

余奎 2023-04-03阅读量1133

不要让你的胆受伤害

病请描述:68岁的张大爷由于突然眼珠变黄,尿液成酱油尿就诊于消化内科,腹部超声提示胆囊结石,肿瘤指标CA19-9,高达874U/ml(正常范围:0-39U/ml),进一步腹部增强CT、磁共振等检查,确诊胆囊癌。 胆囊,很多人知道就是胆囊结石,觉得它就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但却并不像其他器官唯一性和重要性,为什么呢?因为它可摘可不摘,好像在消化系统大家庭中似乎没什么存在感,哪怕有点病症也经常被我们笼统地归为“腹痛”。 最近由于疫情,不少市民封控宅家,有很多人贪睡懒觉,不吃早饭,还有很多人暴饮暴食,靠吃减压。还有很多人不在运动吃饱睡睡饱吃。 这些都极易给“胆囊”造成伤害。胆囊疾病越来越高发,需要引起每个人的重视。不要让疫情走了,你的胆没有了。那么,胆囊到底有多重要?平常最容易出哪些毛病?我们又该如何保护它呢? 提到消化,99%的人会首先想到胰腺、胃肠,想到消化酶、胃酸、胃液等。然而,还有一种消化酶不可或缺那就是胆汁。胆囊多呈梨形,位于肝脏胆囊窝内,借结缔组织与肝脏相连,是胆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胆囊储存的胆汁也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主要作用有 1、储存胆汁:胆汁由肝脏分泌,患者在没有进食期间,不会大量排放到肠道,因此需要存储空间,以便人体在摄入食物时,能够大量排放用于消化进食的食物,胆囊是能够储存肝脏分泌胆汁的器官; 2、浓缩胆汁:肝脏分泌的胆汁相对比较稀薄,对于食物的消化能力相对比较弱,胆囊能够将胆汁进行浓缩,浓缩后的胆汁消化能力明显上升,帮助消化食物的能力相对较强; 3、排出胆汁:肝脏可以持续性分泌胆汁,胆汁的排放需要根据有无进食进行,患者进食时胆囊收缩,排出胆汁进入十二指肠,参与食物的消化。 胆囊对人体主要起消化方面的作用,如果胆囊由于疾病等原因需要进行切除时,人体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代偿作用代偿胆囊功能,但是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消化不良,甚至出现腹泻等症状。 胆囊疾病有很多种,比如胆囊结石、胆囊胆固醇结晶、胆囊息肉、胆囊腺肌症、胆囊癌等。 1、胆囊结石、胆囊胆固醇结晶 结石也可以引起非常严重的临床急症,最常见的就是急性胆囊炎,表现为右上腹痛,持续且较剧烈,放射至右背部,可伴有发热、呕吐。严重的还可能出现胆囊化脓、坏死、穿孔。 除了引起急性胆囊炎,还需要警惕的是,如果胆囊结石个头小,能够通过胆囊管掉入胆总管,引起胆总管阻塞,产生非常严重的“急性梗阻性胆管炎”,甚至是“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患者会出现腹痛、黄疸、发热,合并血压下降、神志改变,如是年老体弱的人,则有生命危险; 2、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又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分有蒂或无蒂,多数是在体检查腹部超声时偶然发现。 胆囊息肉良性的居多,但也有恶性的,尤其是直径大于等于1cm以上,需要高度警惕,建议胆囊切除排查恶性病变。多发胆囊息肉一般良性多,单发的就要多留意,勤体检随访。 小于6mm的息肉建议定期随访,3-6个月做一下腹部超声,看一下息肉有无增大、变化等,如果随访1-2年无明显改变,可以适当延长随访时间。 3、胆囊腺肌症 胆囊腺肌症是一种以腺体和肌层增生为主的良性胆囊疾病,为胆囊增生性疾病的一种,以慢性增生为主。 4、胆囊癌 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人,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如消化不良、厌油腻、嗳气、消瘦,也可以出现右上腹痛、呕吐、黄疸等。肿瘤指标CA199可显著升高。 保护胆囊,日常切忌暴饮暴食 可见,胆囊作为人体的消化器官之一,虽然不大,却在消化食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切除了胆囊,除了可能引起消化不良的症状,包括腹胀、腹泻等,还可以导致胆汁反流、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可能增加结肠癌的发生等。因此,保护好胆囊,不能随意切除。无胆囊者少吃高脂肪、油腻食物,如动物内脏、黄油、油炸食品等。这样会使得人体的消化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此外,对于辛辣、刺激的食物,尤其是冰淇淋、柠檬、胡椒等,最好少吃或不吃。在饮食方面,没有胆囊的人要特别注意,因为这种情况常常会导致患者感到不舒服,因此,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具体的饮食是最好的。 日常生活中,怎么保护呢?清淡饮食,少吃油腻食物,不要暴饮暴食。早餐一定要吃,三餐规律适量。 经常不吃早餐,胆囊里的浓缩胆汁排不出去,就可能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浓度过高,引起胆固醇沉积,逐渐形成胆结石。 如果吃的过于肥厚油腻,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也容易形成胆固醇结石;喝奶茶、吃甜食过多,会促进胰岛素分泌,加速胆固醇沉积。 尤其是疫情期间,很多人会忍不住大快朵颐、天天跟家躺尸除了睡就是吃,增重还是小事,给胆囊造成过大的压力,埋下隐患,就是大事了。 另外,要定期做腹部超声检查,已经有胆囊息肉或胆囊结石的,万不可掉以轻心,要积极治疗,定期随访!

微医药 2023-02-28阅读量1983

明辨肺结节(三十)无欲无求的...

病请描述:各位朋友,大家好!李医生为您带来看图识肺结节系列科普文章,帮助大家一起提高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水平,尤其是肺磨玻璃结节的风险预测,以及疑难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讨论、拍砖! 明辨肺结节(三十)无欲无求的结节! 女性,69 岁。既往有胆囊癌病史。由于肿瘤标志物的增加就诊。PET-CT,显示轮廓清晰的圆形结节,没有18F-FDG摄取。结节内部显示小的低密度病灶,测量值为负。肺结节随访无变化。一枚圆形,低密度,无摄取,不增大的结节。 诊断结果:错构瘤 在肺结节的临床诊疗过程中,肺结节的影像诊断是最关键的核心!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中西医肺结节中心,采用最先进的CT机器和扫描技术,AI辅助读片,MDT讨论,牵头制定肺结节专家共识1部,多中心RCT研究2个,已为数千例疑难肺结节患者提供精准的影像诊断,病理符合率超过98%。   肺结节消融,肺磨玻璃结节消融,精准精确才会有完美的结果!不手术治疗肺结节,肺结节消融,小李飞针一直在努力!要感谢患友的信任,感谢团队的支持,感谢科室和医院的平台,我们可以尽心尽力,为患友解除病痛烦扰!小李飞针,向着下个目标……    李明,博士,副主任医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中西医肺结节中心,专家门诊,门诊5楼,周一下午,周四下午,周五上午。电话,021-66301250。    附:小李飞针的由来,         李医生是一名呼吸科医生,擅长精准定位,肺结节消融,尤其是肺磨玻璃结节消融。从刚毕业的时候李医生就一直被叫小李,小李,小李,当然也有人叫我老李,一直叫到了今天。     虽然小李是一名呼吸内科医生,但是我们一直在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探索,怎么样用最微创、损伤最小的办法,解决肺结节患友的难题。    庆幸的是现在医学技术不断发展,我们掌握了肺结节消融的技术,经过不断的手术磨练,肺结节消融技术越来越成熟,肺结节消融针也越来越准!因此常被打趣,小李,你这针越来越准,跟小李飞刀似的,指哪打哪!

李明 2022-11-09阅读量1341

胰腺癌综合治疗系列&mdas...

病请描述:2020年4月,美国FDA首次批准了纳武利尤单抗(俗称O药)联合伊匹木单抗(俗称Y药)的“免疫+免疫”双免疫疗法,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由于这一双免疫治疗疗效远超传统化疗,因此被认为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去化疗时代”。 O药和Y药都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O药于2014年7月在日本率先获得批准,是世界上首个获批的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Y药是一种单克隆抗体,能够阻滞一个叫做CTLA-4的免疫检查点分子。事实上,它才是第一个上市的现代肿瘤免疫治疗药物:早在2011年,就已在美国获批上市并用于晚期黑色素瘤的治疗。   1,什么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是在免疫细胞上表达、能调节免疫激活程度的一系列分子,它们能防止T细胞过度激活导致的自身免疫损伤,起到类似刹车的作用。但这种保护机制能被“狡猾的”肿瘤细胞所利用,通过上调这一类的免疫检查点分子,肿瘤细胞就能逃脱监视,即“免疫逃逸”。 而上述O药或Y药作为最为重要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就是通过阻断这一类的免疫下调因子,使免疫系统恢复正常的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即“松开刹车”。   2, O药和Y药的“功能机制”和联合治疗的“理论基础”: O药和Y药通过靶向免疫系统中不同的调控元件,执行抗癌免疫作用。如CTLA-4主要在淋巴器官的T细胞活化阶段发挥作用,通过与T细胞激活性受体CD28竞争性结合共同的配体CD80和CD86,抑制T细胞的过度活化。CTLA-4抑制剂即通过阻断CD80/86与CTLA-4结合,恢复T细胞的活性并延长记忆性T细胞的存活时间,从而恢复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功能。PD-1主要在外周组织的T细胞效应阶段发挥作用,通过结合外周组织细胞上的配体PD-L1,抑制T细胞的过度反应。PD-1/PD-L1抑制剂即通过阻断PD-1与PD-L1结合,恢复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实现通过自身免疫系统的激活达到抗肿瘤作用。   就上述功能来说,CTLA4一方面促进更多的抗癌免疫细胞进入肿瘤内部,另一方面还能清除肿瘤内部不仅不抗癌,反而促癌的“不法”免疫抑制细胞如Treg细胞。而PD-1抗体的核心作用,就是激活抗癌的这些“好的”免疫细胞,让他们“打了鸡血,战斗力十足”。如果将CTLA4抗体比做战场上的“政委”,动员一切抗癌的“仁人志士”投入前线;那么PD-1单抗就是“司令”,指挥和激励前线战士奋勇杀敌。“一个政委+一个司令”,抗癌战争获胜希望大增。 另一个比方就像开车,过去我们只是想着加油,但其实,当务之急是打掉肿瘤防御系统。经过研究发现其中最重要的“刹车”有两个:一个是PD-1,一个是CTLA-4,这两个系统相当于汽车的手刹和脚刹。“手刹、脚刹全没松,使劲踩油门冒黑烟就是不往前走。当你松了手刹脚刹,不用怎么给油车就跑了。   3,“O药+Y药双免疫治疗”的疗效分析: 基于上述两个步骤关键点的同时阻断,“O药+Y药双免疫治疗”在一系列临床难治性肿瘤中取得“1+1>2”的效果,已获批6大适应症,横跨6大癌种,如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肝癌、结直肠癌肾癌、及胆囊癌。目前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抗癌免疫治疗“新星”。特别在2020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报道了一则重磅突破性成果: “O药+Y药双免疫治疗”显著缩小了脑转移黑色素瘤,使一半以上的患者获得临床客观缓解,1年生存率达到82%,远超传统治疗的20%。 4,本中心临床研究之一: 中山医院胰腺外科/胰腺癌综合治疗中心近期参与了一项全国多中心、随机、双盲的Ⅲ期“双免疫治疗(KN046)+吉西他滨+白蛋白紫杉醇”的临床研究(ENREACH-PDAC-01)。这是一种新型重组人源化双特异性抗体,可同时阻断PD-1/PD-L1和CTLA-4通路,恢复T细胞对肿瘤的免疫反应。在该项目的前期研究(KN046-IST-04)中, KN046联合上述AG方案治疗晚期转移性胰腺癌患者已取得了良好的初步效果:客观缓解率(ORR)达到50.0%,疾病控制率(DCR)为95.5%,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PFS-6M Rate)为62.3%;4例患者甚至获得手术治疗的机会。同时这一“优异”的结果被2021年全球ASCO报道。   我们期待这一正在进行的III期研究(ENREACH-PDAC-01)能够获得积极结果,从而证实“KN046联合AG”这一创新方案能使晚期胰腺癌获益,延长患者生存。

刘亮 2022-08-29阅读量1.2万

胆囊腺肌症是怎么回事?都需要...

病请描述:什么是胆囊腺肌症? 胆囊腺肌症,也叫腺肌瘤病、腺样增生性胆囊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良性增生性疾病。胆囊腺肌症的特征性表现为上皮及平滑肌增生所致的胆囊壁增厚,囊性上皮内陷入壁内形成Rokitansky-Aschoff窦,窦内可含有小结石。 胆囊腺肌症是一种非炎症性、非肿瘤性增生性病变,在胆囊切除标本中的发现率为9%,在女性更为常见。 02、胆囊腺肌症有哪些类型? 胆囊腺肌症根据其发生范围分弥漫型、节段型和局限型三型。 1弥漫型: 整个胆囊壁均有增生。胆囊壁增厚,胆中造影时,造影剂可进入罗阿氏窦,可在增厚的胆囊壁内出现点状阴影。 2节段型: 增生的胆囊壁,常引起胆囊环形狭窄,狭窄,超过2mm壁厚,不规则的边缘。 3局限型: 胆囊壁局部发生明显增厚,常为单发,多位于胆囊底部,易被误为肿瘤。 03、胆囊腺肌症有哪些症状? 实际上,胆囊腺肌症缺乏特异性症状,其临床表现与胆囊结石、胆囊炎极为相似,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及体征。 大多数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饱胀、右上腹隐痛、右肩部放射痛等,少部分患者可有黄疸及Murphy阳性体征。 04、怎样区分胆囊腺肌症和胆囊炎? 胆囊腺肌症的诊断主要依靠B超检查,胆囊腺肌症超声图像有以下特征: 1胆囊壁弥漫性、节段性或胆囊底部局限性增厚。 2增厚囊壁内有类圆形无回声小囊腔样结构。 3囊壁内有结石强回声改变,后方有彗星尾征。 4脂餐实验,胆囊收缩功能亢进。 弥漫型胆囊腺肌症可通过脂餐实验与厚壁型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鉴别。前者胆囊收缩功能亢进,而后二者收缩功能减低或丧失;而局限型胆囊腺肌症仅通过超声难以与腺瘤或息肉鉴别。 05、胆囊腺肌症会癌变吗? 目前尚没有证据证明胆囊腺肌症是胆囊癌的癌前病变,但胆囊腺肌症确实能伴发重度不典型增生、癌变。 胆囊腺肌瘤伴有重度不典型增生或癌变时,特征为表面被覆上皮无异型,其下Rokitansky-Aschoff窦呈囊性扩张,囊内常含有黏液或浓缩的胆汁,被覆肿瘤性胆管上皮或柱状黏液上皮。 06、胆囊腺肌症怎么治疗? 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腺肌症的主要方法。 对不合并胆囊结石、无症状的胆囊腺肌症患者,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超声检查;而对合并胆囊结石、有症状的胆囊腺肌症,或随访过程中出现疑似胆囊癌表现的,应首先考虑预防性胆囊切除,对怀疑有癌变情况的手术中还需做冰冻病理检查,如有癌变需扩大手术切除范围。 胆囊腺肌症是一种良性病变,发现该疾病后一定要及时进行超声检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复查,必要的情况下进行胆囊切除。

杨玉龙 2022-07-30阅读量9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