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保胆取石手术和胆囊切除手术是治疗胆囊结石的两种常见方式,各有利弊,具体如下: 保胆取石手术 -利 -保留胆囊功能:可维持胆囊的储存、浓缩和排放胆汁功能,有助于维持正常消化功能,尤其对一些消化功能尚未完善的青少年和老年患者可能更有益。 -心理安慰:部分患者对切除胆囊存在顾虑,保胆取石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患者保留器官的心理需求。 -弊 -复发率较高:术后结石复发率相对较高,据统计,保胆取石术后5年复发率可达20%-40%左右,可能需要再次手术。 -胆囊炎症持续存在:如果胆囊本身存在慢性炎症,取石后炎症可能持续存在,仍有出现右上腹疼痛等不适症状的可能。 -手术时间长:操作相对复杂,手术时间较长,对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 胆囊切除手术 -利 -根治性强:能彻底去除胆囊结石的病灶,从根本上解决胆囊结石复发问题,有效降低胆囊炎、胆囊癌等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 -技术成熟:手术技术成熟,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通常较短,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 -弊 -胆囊功能丧失:会导致胆汁直接排入肠道,影响脂肪消化吸收,术后可能出现消化不良、脂肪泻等消化功能紊乱症状,尤其在术后短期内较为明显。 -其他潜在风险:虽然发生率较低,但切除胆囊后,胆汁持续刺激肠道,可能增加结肠癌的发病风险;还可能因胆管损伤等并发症导致胆汁漏、胆管狭窄等严重问题。
谢高山 2024-10-22阅读量2156
病请描述:保胆取石手术虽能保留胆囊功能,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以下人群不适合该手术: 胆囊功能差的人 - 胆囊收缩功能明显减退或丧失者,如胆囊长期慢性炎症致胆囊壁增厚、纤维化,胆囊已无法正常收缩和排空胆汁,保留胆囊无意义,术后结石复发率高,不适宜保胆取石。 - 胆囊管存在梗阻,胆汁排泄不畅,无法保证术后胆汁正常流通,也不适合此手术。 结石情况复杂的人 - 胆囊结石数量多且直径大,如结石充满整个胆囊,或结石直径超过3厘米,保胆取石手术难以彻底取净结石,术后复发可能性大。 - 结石为泥沙样,因其细小且数量多,手术中难以完全清除,残留结石易导致复发,也不适合保胆取石。 存在其他病变的人 - 胆囊存在息肉样病变,特别是息肉直径超过1厘米、基底宽、短期内生长迅速或合并胆囊结石,恶变风险高,需切除胆囊。 - 胆囊癌患者,保胆取石会延误病情,必须进行胆囊切除及相应根治手术。 身体状况不佳的人 - 患有严重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无法耐受手术,或凝血功能障碍,术中术后易出血不止,都不适合保胆取石手术。 - 有急性胆囊炎、胆管炎发作,或合并有急性胰腺炎等疾病,需先治疗这些急症,待病情稳定后再评估是否可行保胆取石手术。
谢高山 2024-10-22阅读量2212
病请描述:远端胆道恶性梗阻(DMBO)是由肿瘤引起的胆道狭窄,可发生于胆管癌、壶腹癌、胆囊癌和胰腺癌,也可能发生于转移性疾病。与多种症状相关,如梗阻性黄疸、胆管炎、瘙痒、尿色深、大便颜色浅、疲劳和吸收不良。大多数DMBO患者早期诊断困难,往往在诊断时不能手术,而且使用放疗和化疗效果不佳。远端胆道恶性梗阻的姑息性治疗方法有多种,包 括内镜下放置支架,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内镜下胆道消融术等。对于已经不能进行手术切除的DMBO患者,姑息性胆道引流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增加生存时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ERCP胆道支架置入和引流是缓解远端胆道恶性梗阻的首选方法,与经皮经肝胆道引流等外部引流相比,内部支架引流更符合生理状况,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 减少了对正常生活的影响。此外,由于不需要经皮穿刺,也减少了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 塑料支架受直径大小限制,容易造成堵塞。多项研究得出了相同的结果,认为金属支架的通畅时间显著优于塑料支架,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金属自膨式支架又分为覆膜支架(CSEMS)及无覆膜支架(USEMS)。USEMS由于其钢丝网状结构和自膨胀性而嵌入胆管壁,可以防止支架迁移和减少污泥积累,但不易更换。因肿瘤易穿过孔隙向内生长,引起堵塞,需要再次干预。CSEMS有一层薄而柔韧的膜,以阻止肿瘤长入,与USEMS不同,CSEMS 不嵌入胆壁,在放置后可取出,但因其没有孔隙,也易于发生支架移位。目前,对于USEMS 和CSEMS用于恶性胆道引流的优缺点是有争议的,因为先前的研究报告在术后不良事件(如胆囊炎、胆管炎、出血、胰腺炎、支架梗阻和支架移位)、总体生存时间和支架通 畅时间方面的结果不一致,仍存在争议。 总体生存时间 尽管纳入了跨度时间长和不同样本量的研究,也仍然得出了CSEMS和USEMS的总体生存时间相似的结果。2018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报道,CSEMS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34天,USEMS 为112天,两组生存时间无差异。 2、支架通畅时间 支架通畅的时间决定了有效引流的持续时间,有时甚至决定了患者的生存时间。支架阻塞的主要原因包括肿瘤向内生长或向外生长,最终阻塞支架管腔。据报道,肿瘤增殖引起的机械力挤压也是支架阻塞的原因,这在胰腺恶性肿瘤中很常见。CSEMS特殊的膜结构可以防止肿瘤向内生长到管腔中。因此,理论上,CSEMS可能具有更长的通畅时间。 一项研究报道,CSEMS组中位支架通畅时间455天,明显长于USEMS组301天。 3、引流效率/减黄效率 最近的研究表明,USEMS和CSEMS之间的植入成功率没有显著差异。一项对照研究发现,148例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在第一周内明显下降,CSEMS的中位变化为-70%,USEMS的中位变化为-68%,CSEMS组和USEMS组的引流效果相似。 在总体疗效无显著差异的基础上,CSEMS的成本更高。 本文选自:罗渟,不同金属支架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远端胆道恶性梗阻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原文链接地址:不同金属支架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远端胆道恶性梗阻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中国知网(cnki.net)
赵刚 2024-08-09阅读量1992
病请描述:许多胆囊结石的患者因为恐惧、害怕手术风险或者担心切除胆囊后正常生活受到影响,不愿意切除胆囊,尤其是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患者。 但无论如何,需要每年复查彩超,按照最新版的《胆囊良性疾病外科治疗的专家共识》,胆囊癌危险因素包括:胆囊萎缩、充满型结石、瓷化胆囊、胆囊壁增厚(≥3毫米)、胆囊肿瘤 性的息肉等;因此,如果肝胆彩超有以下征象,胆囊癌的风险增加,建议还是早做手术: 第一、胆囊萎缩变小,这种胆囊本身已经没有储存胆汁的功能; 第二、胆囊充满型结石,就是胆囊里面只有石头,没有胆汁,这种胆囊也已经没有功能; 第三、瓷化胆囊,往往是充满型结石,且再此基础上,胆囊慢性炎症更严重持久,导致钙化,癌变风险极高; 第四、胆囊壁厚3mm以上,肝胆彩超可以对胆囊壁的厚度进行准确测量,如果越来越厚,说明慢性炎症较重较久,癌变风险也直线上升; 第五、合并肿瘤 性的息肉; 第六、在随访的过程中,出现胆囊壁的局限型增厚,因为胆囊癌早期也是局部越长越大,表现为局部增厚,局部增厚超过10mm甚至需要快检,因为已经无法排除胆囊癌; 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 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孙平 2024-08-06阅读量1562
病请描述:胆囊息肉的危害取决于息肉的种类。 胆囊息肉主要有三种: 最常见的为胆固醇息肉,顾名思义,主要成分为胆固醇,就是血脂的一种。胆固醇息肉一般没有任何症状,理论上癌变的概率也较低。但如果息肉较大或者位于胆囊颈、胆囊管等部位,会阻塞胆汁的流通,会引起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症状,甚至诱发胆绞痛甚至胆囊炎。且1公分以上的息肉不好同胆囊癌鉴别,因此,1公分以上的息肉指南推荐胆囊切除并行术中快检。 第二种为腺瘤性的 息肉,少见得多,有癌变的可能,且CT和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无法明确息肉种类,需要病检,1公分以上的还是推荐胆囊切除并行术中快检,如果血流丰富,手术指征还应适当放宽。 第三种为肿瘤 性的息肉,也相对少见,但癌变风险较高,富含血流信号或增强检查强化明显者,是肿瘤 性的息肉可能性大,由此特征者均建议尽早手术并术中快检。 息肉的主要危害就是癌变,胆囊癌恶性程度又极高,因此,1公分以上或有其它胆囊癌高危因素者,一经诊断,均需尽早手术。 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 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孙平 2024-08-06阅读量1485
病请描述:没有胆囊可以长期存活,并不影响寿命。 其实道理已经在前面的文章做过详细解释(“胆囊切除术后有没有后遗症?”),因为胆囊并不产生胆汁,胆汁是肝脏产生,胆囊的功能完全可以被胆管所替代。 胆囊切除术同阑尾切除术一样多,全球每年约有4000万人切除胆囊。如果切除胆囊还影响寿命,那是医学的退步,与国家和全人类为了提高平均寿命的健康目标相违背,早就被禁止啦。 更准确的说,没有胆囊平均寿命会更长。因为,留着病变的胆囊可能引起各种并发症,严重者都可能导致死亡。 急性胆囊炎化脓穿孔,可以导致感染性休克或腹膜炎,年老体弱者死亡率较高; 胆囊结石继发胆管结石,容易引起重症胆管炎、重症胰腺炎,发生感染性休克和死亡的概率更高。胆结石是引起胰腺炎最常见的原因; 胆囊结石无论有没有症状,均有癌变风险;胆囊良性肿瘤如果生长较快或较大,癌变风险也较高;胆囊癌本身就更不用说了。而胆囊癌恶性程度极高,因胆囊癌就诊者,能活到5年的极少。因胆囊结石或胆囊良性疾病做手术,意外发现是早期胆囊癌的患者,长期存活的机会才会大得多。意外胆囊癌的概率大概100个患者个把两个。 因此,没有胆囊并不影响寿命,甚至去除了疾病,可以活得更久。 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 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孙平 2024-08-06阅读量1860
病请描述:胆囊结石或息肉的检查一般包括彩超、CT和磁共振,基于成像原理的不同,经常会遇到同一个患者在相近的时间点,3种检查都做了,却完全不一致的情况,下面我为大家一一道来: 胆囊结石或息肉最常用的检查是肝胆彩超,既便宜,又方便,且对于单纯的结石或息肉,准确率也是最高的。原因如下:第一,超声属于全维度扫描,分辨率高于CT和磁共振,可以发现CT和磁共振发现不了的小病灶;第二,超声使用超声波诊断,可以很好的将结石或息肉从胆汁中区分出来,灵敏度最高;第三,超声也能很好的区分结石和息肉,因为结石回声很高,且随着姿势改变而移动;而息肉回声稍高,也不能移动。这些优势都是CT和磁共振不具备的。 CT是利用X线成像,因为密度越高,穿透力越低,从而区分密度较高的组织比如骨头和密度较低的组织比如脂肪肌肉等。结石分为两种,胆色素结石像骨头一样硬,CT可以发现,而胆固醇结石跟胆汁密度相似,CT无法发现;息肉都近似胆汁的密度,CT平扫也难以发现。但增强CT可以观察到息肉的血供特点,从而更好的区分普通息肉和肿瘤 性的息肉以及胆囊癌,这是普通彩超不具备的。 磁共振是利用磁场作用于原子产生极性而成像,而极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水分的含量,而不同组织和病变含水量不同,从而进行区分。可以更好的区分软组织比如脂肪、肌肉、液体等。磁共振扫描速度慢,间隔几毫米才扫描一层,因此,3-5mm以内的结石或息肉多数发现不了,因此,磁共振检查大结石的准确性优于CT但低于彩超,较小的结石或息肉则完全发现不了;对于较大的息肉,磁共振检查对息肉性质(良恶性)的判断优于CT和磁共振,尤其是在都不做增强检查(需要造影剂)的情况下。 因此,同样的病灶,有些检查能发现,而有些却发现不了,不是医生水平不行,而是成像原理不同。测量大小不一样也就很好理解啦。 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 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孙平 2024-08-06阅读量1297
病请描述:都说癌症是不治之症,也对也不对。 早期癌症治愈(长期不复发)的很多,即使恶性程度很高的胆囊癌、胰腺癌。因做胆囊结石手术意外发现的早期胆囊癌,许多术后都不需要放化疗,因为复发风险极低。 因此,关键在于发现早晚。 对于有癌症高危因素的人,需要看专科定期筛查:比如 有慢性肝病比如乙肝丙肝酒精肝脂肪肝等需要每半年筛查肝癌; 有肝硬化(属于肝癌的癌前病变)需要每3个月筛查; 长期大量吸烟甚至有高危肺结节需要定期筛查肺癌; 萎缩性胃炎需要定期筛查胃癌; 有乳腺或甲状腺高危结节需要定期复查; 有明显的癌症家族史也需要定期筛查; ...... 没有任何高危因素的,有条件也可以每年做个全身体检(大单位员工每年都有体检福利,如果没有好处,哪个领导愿意花这个冤枉钱?)。我们医院人多,每年体检平均可以发现三五个癌症患者,这种一般会发现的比较早期,治疗效果更好。我认识不少癌症治愈了的同事,可以继续正常工作生活。 TIPS:大医院都有体检中心,也有很多私立体检机构,一般都能网上预约,很方便,上午空腹2小时就能做完所有检查。 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 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孙平 2024-08-06阅读量1793
病请描述:胆囊息肉、胆囊腺肌症,简称胆囊占位。1公分以内,癌变的风险很低,没有手术指征。但1公分以上,癌变的风险明显升高,而所有的术前检查包括增强CT、增强磁共振、PET等都无法发现早期胆囊癌,也就是说,这些良性疾病同早期胆囊癌无法鉴别,因此都会建议尽早手术切除,且送术中快检。没有任何检查能搞清楚目前是否癌变,除了病理检查。因此,及时手术的必要性可想而知。这类患者术中快检确定为胆囊癌的概率大概5%左右。 另一个建议尽早切除的原因为:胆囊癌恶性程度极高,与胰腺癌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属于癌中之王。因胆囊癌就诊者,即使能行根治性切除,能活过5年的也极少。因此,对该疾病的共识是:宁可错切1000,不能漏掉一个。 因此,虽然手术有风险,但远小于不手术的风险。除了极少数人(千分之几)发生严重并发症,绝大多数人都能顺利康复,不会有任何后遗症。 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 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孙平 2024-07-22阅读量1878
病请描述:胆囊结石胆囊炎本身并不影响寿命,可以长期存活。 但如果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则可能威胁生命,生存期有限: 第一,化脓穿孔,可以导致严重的腹膜炎,身体素质好者可以通过引流或者急诊手术度过难关,年老体弱合并症多者,这一关则不好过。 第二,大结石压迫胆总管(Mirizzi综合征),或者小结石掉入胆总管,可能导致胆管炎、胰腺炎、梗阻性黄疸等。重症胆管炎和胰腺炎死亡率较高,梗阻性黄疸如果短期内不能解除梗阻,会导致黄疸型肝炎,久之导致肝硬化,生存期有限,且容易得肝癌。 第三,胆囊癌变,上周才做了一台手术,胆囊结石许多年,很少发作,一直没做手术。这次胆囊炎发作,术中发现胆囊壁厚且质硬,术中快检提示胆囊癌,当即做了胆囊癌根治术。但术后病检也不乐观,癌症已经穿透胆囊壁全层,且有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因为胆囊癌恶性程度极高,跟胰腺癌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大概率很快复发,多半儿生存期在2年内。 因此,胆囊结石胆囊炎者均建议早做手术,暂时没做手术者,至少每年复查彩超,评估胆囊癌的危险因素,并筛查胆囊癌。 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 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孙平 2024-07-19阅读量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