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颈椎病的定义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多发在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什么样的颈椎病要手术了颈椎病的一般是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才考虑手术,1.神经根性疼痛剧烈,保守治疗无效。2.脊髓或神经根明显受压,伴有神经功能障碍症状虽然不甚严重,但保守治疗半年无效,或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者应采取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以及颈椎后路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神经外科医生做颈椎病手术的优势国际权威的脊柱外科杂志《SPINE》于2014年发表大宗病例回顾性分析对比研究文章“Surgeon Specialty and Outcomes After Elective Spine Surgery---Spine (Phila Pa 1976) . 2014 Sep 1;39(19):1605-13.指出,相比骨科背景出身的脊柱外科医生,神经外科背景出身的神经脊柱外科医生做脊柱手术,具有并发症少、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住院费用低的特点。神经外科医生在显微镜下进行颈椎手术,减压彻底,脊髓和神经根损伤小,硬膜囊会保护更好,脑脊液漏,神经系统感染会更好,手术出血少不输血或输血少,相对来说就恢复快。其实,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完整保护,以及对这些神经供血血管的完整保护才是真正的微创!手术显微镜有以下肉眼或头灯无法比拟的优点:1.实现手术野的良好照明 ,脊柱手术的区域一般都比较深在,手术无影灯很难照到深部。尤其是脊柱手术微创化的趋势,手术切口越来越小,手术野的照明要求越来越高。而手术显微镜都有自带光源,照明条件非常充分;2.实现手术目标的放大,便于术者清晰辨认,脊柱手术的目标对象都十分精细,放大了才能清晰地看清和辨认解剖结构,而不是凭大概分寸去减压;3.降低了手术医生的职业伤害风险,传统脊柱手术,医生经常需要低头手术。长时间的颈椎前屈,加速手术医生颈椎和腰椎退变,而手术显微镜完全避免了这一情况;4.良好的教学和记录功能,脊柱手术,尤其是脊柱的微创手术,切口小,视野深,经常只有主刀医生一个人才能看到不太清晰的视野,而显微镜下术者和助手可以清晰地掌握术区情况,显微镜显示屏的实时视频可供教学和记录存储信息。
戴大伟 2021-08-11阅读量9644
病请描述:患者四肢疼痛麻木2年、近两月来不能正常行走,走路摇晃容易摔跤,有踩棉花感,磁共振检查显示严重椎管狭窄,经颈椎前路微创手术,术程一个小时、出血10ml,术后四肢肌力明显恢复,第二天正常下地走路,康复出院!颈椎磁共振显示颈5-6平面椎管狭窄严重颈椎磁共振平扫显示椎管严重狭窄,脊髓完全受压术前颈椎的生理曲度消失术后DR正位片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术后DR示颈椎的生理曲度恢复良好、内固定位置佳!术后第二天下地正常走路,肌力恢复明显,康复出院!
曹峰 2021-07-13阅读量9050
病请描述: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外科戴大伟教授团队认为,脊髓空洞症实际上就是脑脊液在脊髓内部异常积聚,和脑积水、椎管内囊肿、骶管囊肿、神经根袖套囊肿有“异曲同工”的病理生理基础和临床症状体征,产生一系列四肢尤其是上肢运动感觉症状,表现为肌力下降,感觉麻木,肌肉萎缩,走路不稳。1.脊髓空洞的原因?有些是因为脊髓外伤、内部出血、脊髓肿瘤或炎症感染等因素,导致脊髓中央管局部黏连,脑脊液循环障碍,引起脊髓空洞症。2.脊髓空洞的分类?交通性和非交通性两大类:交通性脊髓空洞症意指空腔与脊髓中央管相通,是一种脑脊液通路的液体动力学障碍疾病,反之,非交通性脊髓空洞症只是脊髓内的囊性扩张,不与脑脊液通路相连。3.脊髓空洞要不要手术?要不要手术取决于引起脊髓空洞症的原因,一般需神经外科手术。神经外科戴大伟教授团队多年来潜心研究脊髓空洞症,总结出脊髓空洞症的治疗方案应该遵循“个体化、微创化、实用化”手术策略原则: (1)与小脑扁桃体疝有关的脊髓空洞症有后颅窝减压治疗,通常包括枕骨大孔后缘切除术、上颈椎板切开术及硬脑膜移植替换术等。近年来发展的微创手术应用微创器械,切口小(长约4-6厘米),骨窗小(2×3厘米大小),在显微镜的辅助下完成硬脑膜内的各种操作,如分离小脑扁桃体与脑干之间的粘连,解除第四脑室中间孔的梗阻。术中损伤周围重要结构的可能性较小,降低手术风险。 (2)如第四脑室流出受阻,可扩大重建流出口。如空洞很大,有人推荐对液体空洞直接减压,膨胀空洞的减压手术可获得短暂的症状缓解,但这一过程的额外益处尚不确定,术后病情可复发。 (3) 对Chiari畸形应首先消除脑积水再行空洞手术,结果通常很好,多数病例的神经病变可以得到稳定和恢复。外伤后的脊髓空洞症如果所致神经系统症状进行性加重或发生难以忍受的疼痛,需进行外科处理,如髓内囊腔的各种引流术、脊髓切开术、外科脊膜突出形成术等。术后根痛和感觉障碍通常可以得到改善,但对痉挛的效果则不太满意。 (4)由髓内脊髓肿瘤引起的脊髓空洞症处理主要是切除肿瘤,囊腔减压仅可短暂缓解症状。 病例图片均来自戴大伟副主任医师团队
戴大伟 2021-07-04阅读量1.0万
病请描述:患者55岁女性,江苏籍,四肢麻木无力,走路不稳一个月,加重一周,来到戴大伟教授专家门诊就诊。诊断是:颈段脊髓髓内室管膜瘤,伴脊髓空洞症。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外科戴大伟教授团队在显微镜下微创手术予以肿瘤全切,肿瘤病理为室管膜瘤,WHO2级。术后一周出院,四肢肌力感觉正常,走路稳健,遗留部分深感觉(位置觉)障碍一月后明显好转。室管膜瘤完全可以做到:全切!不复发,治愈! 病例及图文均来自戴大伟教授团队
戴大伟 2021-07-04阅读量9606
病请描述:专家简介:文根,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骨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创伤骨科、修复重建外科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擅长四肢复杂骨关节创伤修复;关节疾病的保关节治疗;复杂四肢组织缺损的保肢与功能重建;骨缺损,骨不连,慢性骨髓炎的修复与重建;四肢先天及后天畸形矫正等。肘关节是连结上臂和前臂的关节,由肱骨、尺骨和桡骨三块骨骼组成,周围辅以韧带、关节囊、伸屈肌腱加以稳定。肘关节属于复合关节,包含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上尺桡关节三个关节,它们共同被包在一个关节囊内。正常人掌心向前,使肘关节保持自然伸直时,前臂轴线与上臂轴线,并不在一条直线上,而是会形成一定外翻角度,一般10~15度,称为“提携角”。这个角度就让我们拎东西的时候东西不至于碰到我们的腿上。俗话说胳膊肘不能向外拐,但胳膊肘也不能向里拐。如果提携角显著大于正常范围,就叫做肘外翻。相反地,如果提携角丧失,并有一定内翻角度,前臂相对于上臂向里拐,叫做肘内翻。1、肘外翻肘关节携带角大于20°的畸形称为肘外翻。病因多为肘部骨与关节损伤后,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造成的。桡偏型肱骨髁上骨折复位不良,在桡偏位愈合后造成肱骨内髁长、外髁短导致肘外翻最常见的原因。01、轻度肘外翻者一般无症状和关节运动障碍,无需特殊治疗。02、中重度肘外翻者,特别是病程长或重力劳动者,关节软骨遭受反复磨损可引发肘关节疼痛,可行肱骨髁上楔形或三角瓣形截骨手术,避免发展成为骨关节炎。03、严重肘外翻者尺神经被推向内侧使张力增高,肘关节屈曲时张力更高,尺神经在肘管内反复摩擦容易产生慢性创伤性炎症,引发无名指和小指麻木,应作尺神经松解与前移术。2、肘内翻肘内翻通常为肱骨髁上骨折后畸形愈合引起的,其多见于儿童。大多数轻度肘内翻,除肘关节畸形外没有明显其他症状,容易忽视早期的治疗,导致肘内翻逐渐加重。内翻的角度过大,不仅会导致肘部畸形,影像美观,还会引起肘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常常需要采用矫形手术进行治疗。肱骨髁上外侧闭合性楔形截骨是最安全、最容易的,并最具内在稳定的截骨方法。截骨后做截骨复位固定,年幼患儿采用螺钉及克氏针联合固定,而钢板及螺钉固定主要适用于青少年。
文根 2021-05-26阅读量9474
病请描述:专家简介:史国栋,现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外科分管行政及医疗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学位。长期从事脊柱外科临床工作,在颈腰椎退变、畸形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在颈腰椎手术的微创治疗领域有很深的造诣。提到颈椎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可是大家都并不意味着大家都真正了解颈椎病,人们对颈椎病的认知还存在许多的误区,而这些误区主要集中在颈椎病的症状、治疗与日常管理方面。本文就教您如何避开这些误区。关于颈椎病症状方面的误区:误区一:脖子疼就是颈椎病?提到颈椎病,绝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脖子疼,脖子疼确实是颈椎病的症状之一,但我们不能说只要脖子疼就是颈椎病。一方面,很多疾病都会有脖子痛的症状,脖子疼并不是颈椎病的“专利”;另一方面,颈椎病有很多类型,有些类型的颈椎病不一定会表现出脖子疼的症状。颈椎病作为一种疾病它有严格的诊断标准,除了脖子痛等症状以外,还要由医生做一些必要的体格检查,再结合拍片等辅助检查结果,最后综合分析以上三方面信息才能判断是否得了颈椎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脖子痛仅仅是一种预警信号,是在提醒我们脖子太累了,要省着点儿用,注意休息。误区二:脖子响就是颈椎病?有些人反映自己在扭脖子的时候经常发生“嘎嘎”的响声,是不是得了颈椎病?这种情况,临床上称为颈椎弹响,一般是关节和肌肉摩擦或者关节内空气排出造成的。年轻人出现这种现象不用紧张,但如果年龄在40岁左右且伴有颈部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时应该到医院排查。误区三:头晕就是颈椎病?颈椎病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头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症状表现之一。但是,头晕是极其常见的临床症状,大脑供血障碍、高血压、低血糖、心脏病等很多疾病都可能引起头晕症状。因此,出现头晕症状以后千万不要简单地认为就是颈椎病,但是最好做个检查。出现上面这些误区,主要是因为大家都只知道颈椎病这个名词,而不了解其具体的症状,想当然地把和脖子及以上的病都归类为颈椎病。依据受累的部位和临床表现,颈椎病主要分为五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和混合型,每种类型的颈椎病的症状都不尽相同:最早期仅仅窦椎神经受刺激,引起颈部不适、颈痛及活动受限等;如果脊神经根受压,则除颈部症状外,还表现为手麻、手指上肢放射痛、抓握无力及指尖敏感等;如果椎动脉受压,则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视力障碍等;当脊髓受压,则此时颈痛不明显,而以四肢乏力,行走、持物不稳为最先出现的症状,严重时可表现为四肢瘫痪,大、小便功能障碍等。误区四:颈椎病治不好有一部分患者认为,颈椎病就是个“老顽固”,根本治不好,因此不愿意配合治疗,这种想法大错特错!无论是长期劳累导致的颈椎病,还是脊髓受到压迫导致的颈椎病,都是可以治疗的,治疗的方法也很多:颈托、颈部牵引、多种电疗、非甾体类消炎药物、针灸、推拿、关节松动手法、实在不行还可以做手术,总有一种方法适合您。所以,得了颈椎病不要心灰意冷,还没开始治疗就给自己一个“颈椎病治不了”的心理暗示,而是积极配合治疗,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服药、锻炼等。误区五:长期牵引可以治疗颈椎病牵引的原理是把椎体之间的距离拉大,从而达到减轻锥体之间压力的目的。“牵引”在过去是治疗颈椎病的首选方法之一,但是,一方面牵引只是一种保守治疗的方法,另一方面,牵引时力的方向很重要,否则,力的作用部位偏了,该拉的地方没拉到,不需要拉的地方反而被拉伤了。所以牵引不宜长期进行,毕竟凡事过犹不及,反复进行不恰当的牵引,可导致颈椎附着的韧带松弛,加速颈椎的退行性病变,降低颈椎的稳固性,不仅不能治疗疾病,还可能加重病情。误区六:得了颈椎病就不能按摩了/颈椎病按摩就能治好这两种说法都是错误的。按摩推拿是颈椎病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它的治疗作用是能缓解颈肩肌群的紧张及痉挛,恢复颈椎活动,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来缓解症状。但是必须要提醒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颈椎病患者都可以按摩,比如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按摩的话极有可能导致患者瘫痪。因此,患者在出现症状以后应该首先到正规医院就诊,如果医生确认可以按摩,再选择专业的医疗机构按摩治疗。误区七:颈椎病患者用枕头越软越好颈椎病患者选择一个好的枕头确实很重要,但是好枕头并不是越软越好。一款好的枕头应该能够同时满足不同睡姿的要求,这就要求枕头的材质软硬适中、富有一定弹性、可以自由塑形;其次,枕头的高度,应该比自己一侧的肩膀宽度稍微高一些,这样以来,当侧睡下去以后,枕头的高度正好与肩宽匹配,脖子就不会向左或右倾斜,基本上处于中立位置,比较容易放松而恢复疲劳,侧睡时还要避免将枕头压于肩下。仰睡时,枕头要垫到脖子和头的下面,当头把枕头压下去以后,颈椎下面仍然保持着一定的支撑,刚好把颈椎正常的生理弧度拖起来,颈椎也会感觉比较舒适放松。总结总之,颈椎病作为一种高发病率的疾病,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千万不要主观臆测,不然很容易走进上面的误区。
史国栋 2021-05-15阅读量9579
病请描述:专家简介:史国栋,现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外科分管行政及医疗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学位。长期从事脊柱外科临床工作,在颈腰椎退变、畸形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在颈腰椎手术的微创治疗领域有很深的造诣。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具有减压充分、稳定性好、椎间融合率高等优点,自应用临床以来,一直被认为是颈椎退行性疾病的金标准术式之一。随着手术技艺进步和产品的迭代更新,颈椎前路手术也快速发展,目前零切迹技术受到广泛的关注。案例患者男性,57岁,一年前因双上肢麻木、行走踩棉花感,在当地医院行颈椎前路手术,然而不幸的是,术后2个月症状再次出现,近半年来症状加重、行走不稳。为求进一步诊治,近日,慕名来到上海长征医院就诊。入院检查,颈部活动受限,双侧上肢痛、温觉减退,无节段性分布特征。肩部、四肢肌力稍降低,膝反射、跟腱反射稍亢进。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前路术后。术前X线脊柱外科史国栋教授与团队讨论指出,由于前次手术减压不充分,仍然残留脊髓受压,导致症状复发。为减少术后并发症,史教授决定采用较为先进的零切迹融合翻修术式。术后X线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不到2小时,手术顺利完成。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症状明显改善,由入院的愁眉不展已笑逐颜开。Zero-p零切迹融合手术据介绍,传统颈椎前路手术,需在融合器(Cage)植入后,椎前附加1枚钛板固定,由于钛板本身有一定厚度,可能会对前方的食管造成压迫,导致术后发生吞咽困难。并且由于应力作用,术后可能会发生断钉、拔钉,这在长节段固定的患者中更易发生。零切迹融合手术由于其融合器自带螺钉,无需附加钛板,相对于传统手术具有以下优势:Zero-p在提供与钛板+Cage相似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同时,减少吞咽困难等并发症的发生;Zero-p能最大限度的分散应力,减少邻椎病发生;Zero-p翻修降低手术难度,不用取出原内固定,减少手术暴露范围,降低手术难度及风险;拓展阅读1、前路翻修的适应症:前次手术减压不充分,仍然残留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植骨块吸收、塌陷,导致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或后凸畸形;植骨不愈合或假关节形成;植骨块、内置物滑脱或位置不当,造成神经或其它重要结构损害;手术融合节段的相邻节段继发性退变,造成神经或脊髓受压;2、翻修的目的和原则翻修的目的:解除疼痛、恢复神经功能、纠正畸形、获得牢固的骨性融合。翻修的原则:直接、彻底地去除颈髓致压物,恢复正常的脊髓形态和有效的椎管容积充分应用自体骨移植,提高植骨融合率合理选用内固定,重建即刻稳定,恢复颈椎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3、前路翻修的优势颈椎前路手术比后路能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尤其是多节段融合;颈椎后凸成角的增加使得脊髓内张力也相应增加;当出现颈椎成角后凸时,后路椎板减压对缓解脊髓压迫、张力以及缺血并无作用;总之,与传统颈椎前路手术相比,前路零切迹融合手术具有更小的暴露范围,更少的并发症,透视次数少,降低射线暴露时间,避免钛板固定中断钉、拔钉的发生,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医生的选择。
史国栋 2021-04-10阅读量1.3万
病请描述:四肢麻木无力,走路不稳,平时需要家人搀扶、拄拐杖走路,行颈前路微创手术,术程不到1小时,切口2cm,术中出血不到10ml,术后第二天下地自行走路,第三天自己弃拐带小跑出院!颈5-6椎间盘突出继发椎管狭窄,脊髓神经严重受压左侧神经严重受压颈椎反弓术中完整取出压迫脊髓神经的椎间盘术后片子位置良好,颈椎反弓完全纠正术后第三天四肢力量明显恢复,麻木感消失,自己甩掉拐杖带小跑出院
曹峰 2021-03-02阅读量8643
病请描述:1.什么是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实际上就是脑脊液在脊髓内部异常积聚,产生一系列四肢尤其是上肢运动感觉症状,表现为肌力下降,感觉麻木,肌肉萎缩,走路不稳。 有些脊髓空洞是因为小脑扁桃体下疝(Chiari畸形)、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症引起第四脑室出口保持关闭,引导脑脊液进入闩部未闭的开口,导致脊髓空洞形成。 有些是因为脊髓外伤、内部出血、脊髓肿瘤或炎症感染等因素,导致脊髓中央管局部黏连,脑脊液循环障碍,引起脊髓空洞症。 属先天性发育性脊髓异常,病程缓慢。 突出症状为颈肩及上肢分离性及节段性感觉障碍。严重者可手术缓解。脊髓空洞症分为交通性和非交通性两大类:交通性脊髓空洞症意指空腔与脊髓中央管相通,是一种脑脊液通路的液体动力学障碍疾病,反之,非交通性脊髓空洞症只是脊髓内的囊性扩张,不与脑脊液通路相连。 2.脊髓空洞症要不要手术? 要不要手术取决于引起脊髓空洞症的原因,一般需神经外科手术。与小脑扁桃体疝有关的脊髓空洞症有后颅窝减压治疗,通常包括枕骨大孔后缘切除术、上颈椎板切开术及硬脑膜移植替换术等。近年来发展的微创手术应用微创器械,切口小(长约4-6厘米),骨窗小(2×3厘米大小),在显微镜的辅助下完成硬脑膜内的各种操作,如分离小脑扁桃体与脑干之间的粘连,解除第四脑室中间孔的梗阻。术中损伤周围重要结构的可能性较小,降低手术风险。如第四脑室流出受阻,可扩大重建流出口。如空洞很大,有人推荐对液体空洞直接减压,膨胀空洞的减压手术可获得短暂的症状缓解,但这一过程的额外益处尚不确定,术后病情可复发。对Chiari畸形应首先消除脑积水再行空洞手术,结果通常很好,多数病例的神经病变可以得到稳定和恢复。外伤后的脊髓空洞症如果所致神经系统症状进行性加重或发生难以忍受的疼痛,需进行外科处理,如髓内囊腔的各种引流术、脊髓切开术、外科脊膜突出形成术等。术后根痛和感觉障碍通常可以得到改善,但对痉挛的效果则不太满意。由髓内脊髓肿瘤引起的脊髓空洞症处理主要是切除肿瘤,囊腔减压仅可短暂缓解症状。
戴大伟 2021-01-19阅读量9714
病请描述: 颈椎病的定义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多发在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什么样的颈椎病要手术了 颈椎病的一般是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才考虑手术,1.神经根性疼痛剧烈,保守治疗无效。2.脊髓或神经根明显受压,伴有神经功能障碍症状虽然不甚严重,但保守治疗半年无效,或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者应采取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以及颈椎后路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 神经外科医生做颈椎病手术的优势 国际权威的脊柱外科杂志《SPINE》于2014年发表大宗病例回顾性分析对比研究文章“Surgeon Specialty and Outcomes After Elective Spine Surgery---Spine (Phila Pa 1976) . 2014 Sep 1;39(19):1605-13.指出,相比骨科背景出身的脊柱外科医生,神经外科背景出身的神经脊柱外科医生做脊柱手术,具有并发症少、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住院费用低的特点。神经外科医生在显微镜下进行颈椎手术,减压彻底,脊髓和神经根损伤小,硬膜囊会保护更好,脑脊液漏,神经系统感染会更好,手术出血少不输血或输血少,相对来说就恢复快。其实,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完整保护,以及对这些神经供血血管的完整保护才是真正的微创!手术显微镜有以下肉眼或头灯无法比拟的优点: 1.实现手术野的良好照明 ,脊柱手术的区域一般都比较深在,手术无影灯很难照到深部。尤其是脊柱手术微创化的趋势,手术切口越来越小,手术野的照明要求越来越高。而手术显微镜都有自带光源,照明条件非常充分; 2.实现手术目标的放大,便于术者清晰辨认,脊柱手术的目标对象都十分精细,放大了才能清晰地看清和辨认解剖结构,而不是凭大概分寸去减压; 3.降低了手术医生的职业伤害风险,传统脊柱手术,医生经常需要低头手术。长时间的颈椎前屈,加速手术医生颈椎和腰椎退变,而手术显微镜完全避免了这一情况; 4.良好的教学和记录功能,脊柱手术,尤其是脊柱的微创手术,切口小,视野深,经常只有主刀医生一个人才能看到不太清晰的视野,而显微镜下术者和助手可以清晰地掌握术区情况,显微镜显示屏的实时视频可供教学和记录存储信息。
戴大伟 2021-01-19阅读量9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