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 视物模糊 > 内容

视物模糊内容

经鼻蝶微创切除鞍区特殊病变一例

病请描述:患者为70岁老年女性,因双眼视物模糊半年,进行性加重2个月入院,既往乳腺癌病史。 我院鞍区MRI示:鞍区占位性病变,大小约2.0*2.0cm,蝶鞍扩大,鞍底下陷,T1WI为等信号,T2WI为等高信号,未见明显强化;垂体柄显示不清,视交叉受压明显。 术前激素提示:TSH升高。视力视野检查:双颞侧视野偏盲。结合病史,术前诊断:垂体腺瘤可能大,垂体囊肿及垂体转移瘤待排。我们采用经鼻蝶窦微创手术进行肿瘤切除。术中可见:瘤体组织为灰白透明黏冻样组织,质软易吸除,肿物完全切除后瘤腔干净无渗血。术中照片:灰白透明黏冻样组织术后病理提示:细胞形态和结构不清的退行性变组织。术后即刻复查CT:术区干净无渗血。术后患者无发热、无脑脊液鼻漏,视物模糊症状较术前名校好转,术后5天顺利出院。该患者病理诊断为退行性变组织,出乎我们的意料,但已排除肿瘤可能,是否为囊肿或者脓肿有待进一步探究。

高阳 2018-07-17阅读量8194

鞍区脑膜瘤—经蝶...

病请描述:患者为60岁女性患者,因头痛伴视物模糊进行性加重前来我院就诊.头颅MRI示:鞍区占位性病变,大小约3.5cm,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信号,增强后轻度强化,鞍结节处可疑脑膜尾征,肿瘤突破鞍隔向上生长,视交叉及大脑前动脉分支受侵犯,三脑室受挤压明显。两侧颈内动脉及海绵窦受侵犯。术前视力视野检查发现双颞视野缺损,左眼更加严重。术前激素未见明显异常。结合患者术前检查发现,肿瘤位于垂体上方,与正常垂体边界清楚,增强像略比垂体信号低,可见脑膜尾征;术前激素未见明显异常,患者无内分泌异常的临床表现,考虑鞍区脑膜瘤可能性大,垂体瘤待排。鞍区脑膜瘤可通过传统开颅手术入路(翼点入路、锁孔入路等)切除,但创伤较大,术后反应较重,并发症较多;经蝶窦手术入路创伤小、恢复快、美观保留,从脑膜瘤生长特点来看可直接电凝硬膜阻断肿瘤血供,符合脑膜瘤切除原理,但肿瘤有可能无法切除或者无法一期切除,且鞍上区止血困难,术后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发生率较高。经跟家属积极沟通后,综合考虑最终决定经蝶手术切除肿瘤。术中发现肿瘤质地较软,血供丰富,吸引器配合刮匙缓慢切除肿瘤,内镜、显微镜轮流探查,肿瘤切除成功后可见视交叉、垂体柄等鞍上池结构,术区充分止血后,生物蛋白胶封闭,术中暂时未用脂肪及鼻中隔粘膜瓣修补。术后患者平卧1周,无脑脊液鼻漏及出血,无高热及感染表现,顺利出院。总结:1、对于视物模糊的患者,如果病情进展,要积极眼科就诊,排除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晶状体疾病、视网膜脱落、视盘水肿、眼底出血及栓塞缺血疾病外,还要高度重视鞍区病变压迫视神经视交叉、颅内枕叶病变影响视觉中枢等疾病,因此神经外科就诊显得尤为重要,以免耽误疾病诊断和治疗。     2、对于鞍区脑膜瘤,根据生长方式不同,肿瘤可以分为鞍结节前颅底型、鞍内型、鞍内鞍结节型,根据肿瘤位置不同可选择开颅、经蝶、开颅+经蝶手术。鞍结节前颅底型可选开颅手术或者锁孔手术,近年来很多神经外科医生尝试内镜经蝶手术切除获得满意效果;鞍内型经颅手术困难,创伤大,可首选经蝶手术,鞍底修补技术目前方法很多,效果显著,较为成熟;对于鞍内鞍结节型,选择开颅手术时,鞍内肿瘤切除困难。开颅+内镜经蝶手术创伤较大,副作用较大。近年来随着高清内镜的发展,神经外科医生大胆尝试,不断学习局部解剖知识的同时,颅底修补逐渐被人们高度重视,成功率越来越高,有望成为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治疗手段。3、围手术期管理非常重要,包括术前评估、术中手术理念的更新、术后并发症防治。4、对于术中脑脊液漏的修补,脂肪+脑膜+阔筋膜+鼻中隔+腰大池引流可有效防止术后脑脊液露的发生,然而本例应用生物蛋白胶结合明胶海绵、脑膜进行修补,术后无脑脊液鼻漏。这可能与漏口大小、是否为高流量、术中修补是否坚固、鞍底粘膜破坏多少、术后处理是否得当有很大关系。

高阳 2018-07-17阅读量8948

经鼻蝶微创切除罕见熊猫血垂体...

病请描述:患者为63岁患者,因头痛伴有视物模糊2个月前来就诊,检查头颅MRI检查发现鞍区占位性病变,肿瘤大小2.3cm,向上生长压迫视交叉,两侧侵犯海绵窦。术前冠状位CT示:术前激素检查:ACTH 47.16↑(6-40pg/ml),余正常。术前视力视野:左眼0.4,右眼0.5经鼻蝶微创垂体瘤切除术,肿瘤全切,手术时间2个小时。术后即刻CT示:术区干净,肿瘤切除满意。术后激素:ACTH 20.23(6-40pg/ml)术后视力视野:左眼0.4,右眼0.6术后病理提示:垂体腺瘤,ACTH型。患者恢复顺利,无发热,无脑脊液鼻漏,住院7天后出院,密切随访中。

高阳 2018-07-17阅读量8400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微创切除脑垂...

病请描述:患者为63岁患者,因头痛伴有视物模糊2个月前来就诊,检查头颅MRI检查发现鞍区占位性病变,肿瘤大小2.3cm,向上生长压迫视交叉,两侧侵犯海绵窦。T1IWIT2WI增强冠状位增强矢状位冠状位骨窗术前激素检查结果如下:术前考虑垂体腺瘤,拟内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个小时,术中无脑脊液漏。术后即可复查头颅CT示:术区干净,无出血。术后激素复查:正常术后复查示:肿瘤切除满意,无残留及复发。术后病理提示:垂体腺瘤。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发热,无脑脊液鼻漏,术后6天后顺利出院。垂体腺瘤症状多样化,头痛、头晕、视物模糊、月经紊乱、不孕、体型改变等症状出现时,及时神经外科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高阳 2018-07-17阅读量8438

无功能垂体瘤如何治疗?

病请描述:无功能腺瘤主要表现为压迫症状和垂体功能减退,有时会伴有个别激素水平升高。无功能腺瘤实际上是一组异质性肿瘤,大多数也有分泌功能,只是分泌功能较低,不引起血激素升高;有些无功能垂体腺瘤确实没有分泌功能。无功能垂体瘤的诊断依靠影像学表现(鞍区MRI)、临床症状(头痛、视物模糊)及血激素水平,其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 无功能垂体腺瘤容易出血梗死和瘤体卒中,积极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无功能垂体腺瘤首选手术治疗,有望彻底切除肿瘤,效果显著;手术效果不佳或术后复发者可加用放射治疗,对于提高预后有一定的意义,但放疗的主要副作用为垂体机能减退;药物治疗效果暂不明确,目前用以治疗的药物主要有生长抑素类似物和多巴胺激动药,GnRH激动剂及GnRH拮抗剂也曾实用与临床,因效果不佳而未能广泛应用。无功能腺瘤往往由于体积较大,有时对周围结构侵犯或者造成严重压迫而无法全部切除,术后随访显得尤为重要。随访中发现肿瘤继续增大,视力视野缺损加重,或者垂体功能减退可再次手术治疗。

高阳 2018-07-17阅读量8708

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微创切除垂...

病请描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脑脊柱外科引进最新型超高清内镜,完成肿瘤医院首例垂体腺瘤内镜微创切除术。 该患者为65岁患者,因头晕伴视物模糊前来就诊。 鞍区MRI检查示:鞍区占位性病变,大小约2.3*1.6cm,向上突破鞍隔向上生长,视交叉疑似受压,垂体柄右偏,向下突破鞍底,向蝶窦生长,左侧侵犯海绵窦,与颈内动脉关系密切,增强后不均匀强化。 磁共振冠状位: 磁共振矢状位:冠状位CT骨窗了解骨性解剖情况:激素检查示:ACTH 66.71↑ (6-40pg/ml)术前视力视野检查示:双侧下象限部分视野障碍。神经内镜辅助下单鼻孔入路打开蝶窦,暴露鞍底:咬除鞍底松软骨质,打开鞍底:切除肿瘤:用脑棉将塌陷的鞍隔顶起,观察肿瘤切除情况,确保各个角落无肿瘤残余:肿瘤切除后,鞍隔塌陷,无脑脊液漏:术后即刻复查头颅CT示肿瘤全切后术区干净。术后患者恢复可,未诉明显不适。内镜技术的进步为广大垂体瘤患者带来了福音,神经内镜在垂体瘤并发症如尿崩发生率、垂体功能减退、鼻腔鼻窦炎症控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另外神经内镜具有创伤小、安全度高、恢复快和费用低等优点,降低了其他治疗(放射治疗、药物治疗或者开颅手术治疗)的可能性。

高阳 2018-07-17阅读量8618

垂体瘤微创手术-让视力视野障...

病请描述:每个人都期望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去看清这个美丽的世界,可是…… 很多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视物模糊、视野变小、看不到两边,老是撞门边,甚至看不到马路两边驶来的车辆而导致严重的后果。大部分患者认为自己得了老花眼或者近视眼而前去眼科就诊未果,最后才发现原来是垂体瘤生长压迫视神经所致。垂体和视神经之间的距离很小,垂体瘤可以向鞍上发展而压迫视交叉和视神经,而引起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症状早期并不明显,等到视力视野严重受影响时才引起患者的注意,此时垂体瘤体积已经很大,治疗难度也就明显增加。这时就要尽快手术,解除垂体瘤对视神经视交叉的压迫。目前垂体瘤手术主要以经蝶微创手术为主,个别体积较大、向鞍上生长具有明显束腰征的肿瘤,可以经蝶-开颅联合治疗。患者是40多岁女性,诉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数年,曾就诊于眼科未果。进一步查头颅MRI示:鞍区巨大占位性病变,视神经视交叉明显受累,强化明显。(视力视野检查中:黑色部分为视野缺损)该患者于我院接受经蝶微创垂体瘤切除术,术后患者视力视野明显改善,术后6天顺利出院,目前在随访中。很多患者因为视物模糊、视野缺损而查出垂体瘤积极前来就诊,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明显,效果显著。(视力视野检查中:黑色部分为视野缺损)然而很多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延误诊疗,导致肿瘤压迫视神经时间过长,视神经出现变性坏死,最终出现不可挽回的局面。因此建议有视力视野障碍患者及时到眼科和神经外科就诊,早期治疗效果确切。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给人们带来世界的明亮,只要你有一双健康和善于发现的眼睛,人生到处是风景。

高阳 2018-07-17阅读量8811

经鼻蝶微创切除垂体瘤-让左眼...

病请描述:垂体瘤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无性别、年龄差异,年轻患者以阳痿早泄、不孕不孕、毕竟泌乳为主要表现,老年患者多以视力视野障碍,视物模糊前来就诊。部分患者表现为向心性肥胖、甲亢、肢端肥大等内分泌长期紊乱导致的临床症状。对于老年人,多数以视野缺损为主,视力障碍不明显,感觉敏感性减退,加之老年人“老花眼”疾病较多,纵使出现视物模糊,也常常就诊于眼科,往往会忽略该疾病的诊断。 该患者高XX,老年男性,因视物模糊1个月前来我可就诊。患者曾于外院眼科就诊,诊断为眼部疾病给予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未见好转。患者病情逐渐加重,左眼接近失明。辗转来到我院神经外科(原脑脊柱外科)就诊. 头颅CT示:鞍区占位性病变,局部高密度影,考虑垂体瘤卒中。 头颅MRI示:鞍区占位性病变,肿瘤大小约2*2.8cm,T1等信号,T2混杂信号,增强后部分强化。肿瘤刚突破鞍底向蝶窦生长,向上突破鞍隔向上生长,视交叉明显受压,左侧较为严重。肿瘤向两侧生长,海绵窦及颈内动脉受侵犯。垂体瘤卒中可能大。 术前激素检查:IGF-1、GH升高明显。患者入院后明确诊断,排除手术禁忌,经科室讨论,经诊断为垂体瘤卒中,手术指正明确,拟全麻下经鼻蝶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见灰白色肿瘤组织,局部可见暗褐色陈旧性出血,肿瘤全切,鞍隔明显塌陷,无脑脊液漏。手术顺利,术后复查如下:术后复查视力视野检查示:视野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病理提示:GH型垂体腺瘤。术后第一天:IGF-1、GH恢复到正常。术后头颅CT示:鞍区干净无出血。术后患者恢复顺利,视野改善明显,视力无明显变化。患者精神状态较术前明显改善:“是医师帮我从黑暗中解脱出来,重见光明,感谢医生给我发现美的眼睛!”。目前该患者密切随访中。总结,对于垂体肿瘤造成的视觉障碍,肿瘤体积越小,症状持续时间越短,术前损害程度越轻,术后恢复效果越好。这就需要广大患者提高自身认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因此对于有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尤其是双颞侧偏盲)的患者,除了排除眼部疾病(眼睑病、泪器病、结膜炎、角膜炎、晶状体浑浊、玻璃体病、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脱落、近视、弱视等)外,要及时神经外科就诊,以免耽误病情,也许就是垂体瘤压迫视神经导致的视物模糊。

高阳 2018-07-17阅读量9431

神经内镜下经鼻垂体瘤切除术一例

病请描述:该患者张未XX,中年女性,视物模糊进行性加重,慕名前来我院神经外科就诊。外院磁共振检查发现鞍区占位性病变,视交叉受压明显,考虑垂体瘤可能。 鞍区MRI示:鞍区占位性病变,肿瘤突破鞍隔向上生长,视交叉受压明显,病灶可见均匀强化。 术前激素检查PRL明显升高,视力视野检查双颞侧偏盲。术前完善项相关检查,经科室讨论,初步诊断为垂体瘤,颅咽管瘤待排,拟内镜下经鼻蝶肿瘤切除术。术前视野检查显示双颞侧视野明显缺损,术后缺损视野明显改善术后解剖结构及肿瘤组织清晰可见,发现灰白色肿瘤组织手术顺利,术后复查头颅ct未见术区干净,无出血表现,术后激素恢复正常,视野缺损明显改善。患者术后5天出院,无脑脊液鼻漏、无发热、无鼻腔流血,美观保留。

高阳 2018-07-16阅读量8227

垂体瘤卒中要及时治疗

病请描述:泌乳素型垂体瘤卒中非常危险,除了内分泌紊乱导致月经紊乱、泌乳,还会因为垂体瘤卒中压迫视神经视交叉导致严重的视力障碍和视野缺损,治疗不及时将会遗留永久性的视力视野障碍,甚至失明。 对于孕期(孕前、怀孕期间、产后)女孩子,此时垂体功能活跃或增生的阶段,如果合并有垂体瘤存在且早期未进行正规系统治疗,非常容易出现垂体瘤卒中。 当自己出现月经紊乱,哺乳期过后仍有奶水,眼睛看东西逐渐模糊甚至突然看不清时,当心垂体瘤卒中的可能。 近期,阮X,28岁,产后半年,因月经紊乱伴视物模糊前来我处就诊。 外院磁共振提示:鞍区占位,垂体瘤卒中可能。视交叉受压非常明显。 进一步查视力视野检查发现:双侧视野缺损严重。术前泌乳素非常高,结合患者病史、影像学表现及激素检查结果,考虑泌乳素型垂体瘤卒中,按指南治疗原则,限期手术治疗。经科室讨论,诊断垂体瘤卒中可能,拟经蝶微创垂体瘤切除术。术后患者视野恢复迅速,泌乳素恢复至正常。  术后即刻CT示:术区干净,无出血,肿瘤切除满意。   对视力视野恢复程度产生影响的几个主要因素包括年龄,术前视野损伤程度、术前视觉障碍时间、肿瘤的大小及生长特点等。对于垂体肿瘤造成的视觉障碍,肿瘤体积越小,症状持续时间越短,术前损害程度越轻,术后恢复效果越好。这就需要广大患者提高自身认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神经内镜的高清视野让神经外科医生视野更开阔、更清晰,操作更细致、更微创,损伤更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某种程度上减少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新技术的应用为广大垂体瘤患者朋友带来福音!

高阳 2018-07-16阅读量8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