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疤痕疙瘩真的是一件让人头痛的事情,但不是所有的创口都会出现疤痕疙瘩,那么到底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疤痕疙瘩的形成呢,下面进行简要介绍: 一、伤口与手术切口:1、皮肤的张力因为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张力越大,疤痕的发生率就高;2、创口直线形者易出现挛缩;3、真皮层疤痕越宽,愈合后疤痕越大; 二、组织损伤程度:1、若损伤仅及真皮浅层,可不留疤痕;若损伤平面达真皮深层,伤口愈合后可产生疤痕;2、失活组织范围越大,疤痕增生概率越高; 三、创面异物:创面异物易引起炎症、诱发感染并形成疤痕; 四、创面血肿:血肿会为感染创造条件,增加疤痕与疤痕疙瘩增生程度; 五、创面感染:感染愈合后疤痕面积扩大,增生明显; 六、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的越长,疤痕发生率越高; 七、创面修复方法:缝合方式、材料、松紧度、粘合剂应用、拆线时间都需要“因地制宜”,否则都会影响疤痕的发生率; 八、其他治疗方法:伤口缝合前在创缘内注入一定量的曲安奈得或术后当天或近日拆线前行放射线照射,可预防疤痕的发生; 九、慢性刺激:伤口疤痕可因摩擦、搔抓、日光照射等慢性刺激而增生; 十、环境因素:高温、潮湿、空气消毒不好、微生物含量超标等环境因素,均有可能促进瘢痕疤痕的发生。
谢峰 2022-12-15阅读量715
病请描述:今日话题:有一种反反复复的头痛一直找不到原因咋办呢? 贵州中年女性,2年前由于颅内大脑前动脉出现不明原因的扩张,给予支架植入后,血管扩张得到控制,复查后呈现进行性好转。但是,血管扩张虽然得到控制了,近两年来还是间间断断的出现头痛,院外多次做过检查和药物治疗,也没有找到原因………。最近,头痛又严重了,药物缓解差。尽管疫情期间,患者依然坐飞机辗转千里赶来我院进一步诊治。全面评估后,发现原来因扩张植入支架的大脑前动脉出现了增大的局限性扩张, 这个扩张是不是与头痛有关系呢?是不是仅仅处理一下这个扩张就可以呢?进一步的观察发现,患者这次居然还伴发了静脉窦血栓,在乙状窦的末端还有严重的造影剂瘀滞,提示此处存在血栓或者狭窄。 这三个异常是三个独立的疾病吗?还是三者之间有着因果关联?到底应该先治疗哪一个疾病呢? 一个可能的因果关联就是:乙状窦末端的血栓或者狭窄造成上游静脉系统通而不畅的血栓形成,时轻时重,重时出现头痛,进一步影响前循环的血流回流障碍,毛细血管的回流障碍进一步诱发了大脑前动脉的慢性扩张。 这个推测还需要实践的证明。于是,我们进一步启动抗凝治疗3天后,再次脑血管造影。结果发现:1、原来上矢状窦的血栓明显缓解; 2、乙状窦末端的回流瘀滞也消失了; 3、扩张的大脑前动脉仅仅间隔3天,最大径从将近5.05×4.32回缩到3.55×2.61mm; 4、患者的头痛症状也明显缓解,用患者的话说,脑袋一下子“通透”了……… 因此,扩张的血管无需外科干预治疗,只需药物治疗就可以了,继续抗凝三个月后复查~~~ 在生活中,有一种反反复复的头痛,当找不到原因的时候,别忘了关注一下静脉系统的疾病哦~~~
赵开军 2022-12-07阅读量1178
病请描述:手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有效措施,但不是所有鼻中隔偏曲患者都需手术。 有如下情形之一者即应予以手术 1、鼻中隔偏曲引起长期持续性鼻塞者; 2、鼻中隔高位偏曲影响鼻窦引流者导致鼻窦炎反复发作; 3、鼻中隔偏曲而致反复鼻出血者; 4、因鼻中隔偏曲而引起反射性头痛者; 5、有鼻中隔明显偏曲的血管运动性鼻炎(结构性鼻炎)。 但有些情况下存在手术禁忌症,需慎重考虑 1、鼻内急性感染者; 2、未经治疗的记性慢性鼻窦炎; 3、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肺结核、严重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血液病等; 4、女患者月经中; 5、18岁以下者; 手术方法多采用前鼻镜下或鼻内镜下操作。鼻内镜视野清晰,手术创伤小、矫正较为彻底。 鼻中隔偏曲手术后多久恢复 单纯的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若患者无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炎性病变,且手术时无黏膜破损或有少量黏膜破损,一般恢复较快,通常1周后即可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而对于慢性炎症导致的鼻中隔偏曲,或鼻中隔手术后出现穿孔、炎症、黏膜破损较多,恢复时间会较长,可能需1-2个月才可恢复至正常的鼻中隔形态。 温馨提醒: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要注意鼻腔的保湿,加强鼻部清洗,有利于加快鼻腔黏膜的恢复。
微医健康 2022-12-01阅读量2737
病请描述: 对于焦虑症我们大家平时应该多了解一下,它的出现影响了大家的身体,对心血管,呼吸道和消化系统都有一定的影响,焦虑症患者会出现胸闷,呼吸不畅,头晕,心跳加快等等症状,我们下面来具体的了解一下焦虑症有哪些症状表现?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一、急性焦虑 表现为反复出现、突然发作、不可预测、强烈的恐惧体验,一般历时5到20分钟,伴濒死感或失控感,以及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主要有胸痛、心动过速、心跳不规则、呼吸困难、头痛、眩晕和感觉异常等症状表现。 二、慢性焦虑 慢性焦虑可体现在人体多个系统。 呼吸系统:患者会感到呼吸困难,主要是主观感觉吸气不足、胸闷、呼吸不顺畅,极可能出现叹息样呼吸,甚至感到窒息。 心血管系统:有的患者会感到头晕、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有的患者会心前区痛、呈针刺样或隐痛、钝痛等,这些症状可能持续几个小时,并且局部伴有压痛感;而有些患者则会心慌、心悸、心跳”漏一拍”的感觉。 消化系统:患者常常会有食欲减退、口干、嘴里没味、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消化不良和便秘等情况。同时,还会感到上腹部难受,胃绞痛,但却说不清楚具体感受,导致反复就医。 泌尿生殖系统:有些患者会尿频、尿急、性欲冷淡,女性患者会出现月经紊乱和痛经等。 其他症状:如过分担心、紧张、害怕、手足心多汗,震颤、坐卧不安等,患者常有入睡困难、多梦易惊醒等症状。 三、社交焦虑障碍 临床表现多样,轻者在与人交往时表现腼腆、害羞、紧张;严重者表现为害怕被人审视,不敢与人对视,害怕做出令人尴尬的行为,甚至觉得无地自容,回避社交。
陈秀梅 2022-11-30阅读量1908
病请描述:全科医学科在我国发展迅速,全科医学科治疗范围广,大多数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紧急情况,都可以到全科医学科进行就诊,包括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儿科、神经科、传染科等。除此以外,全科医学科还可从心理学、社会学、精神学方面,对患者进行全面救治。全科医学科的就诊范围可包括以下方面1、高血压、心绞痛、心肌炎、高脂血症、心房纤颤、早搏、心功能不全等;2、急性上呼吸道、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等;3、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旋菌感染、反流性食管炎、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腹泻、便秘、阑尾炎、肠梗阻、泌尿系结石、肿瘤等;4、眩晕、脑梗死、颈椎病、脑供血不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贫血、尿路感染、肾盂肾炎等;5、主要针对以症状为主诉的,比如乏力、消瘦、头痛、心痛、腹痛等;6、一人多病,吃了很多种药,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要整理药品处方的;7、危重病人,或者疑难疾病,由基层转诊到综合医院的,可以通过全科门诊做鉴别和分诊;8、慢性病人需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及健康管理方案,以及详细的饮食指导生活方式指导,都可以通过全科门诊实现。全科医生能做什么?1、各类常见病多发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骨质疏松等)的诊治及会诊和转诊;2、为急、危、重病人及疑难杂症患者提供相应的应急处理,或指导就诊方向;3、开展老年患者综合评估,给予最佳综合治疗方案,指导用药,指导生活方式,运动康复及药物治疗;4、针对各种常见疾病、慢性疾病进行规范管理和干预(包括如何合理膳食、合理用药、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心理治疗等);5、建立并使用家庭、个人健康档案(病历),对健康人群与高危人群进行健康管理,包括疾病预防筛查与咨询等;6、对人群与个人进行健康教育,提供基本的精神卫生服务(包括初步的心理咨询与治疗);7、对慢性病人及老幼病残等特殊人群进行系统管理;根据需要提供家庭病床及其他家庭服务;8、对出院患者进行延伸治疗,包括定期随访患者长期用药情况及患者病情,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患者用药,指导调整患者治疗方案。
吴霞 2022-09-11阅读量4.1万
病请描述:头痛,失眠,眩晕,胸闷,口干,疲劳,月经不调,痛经,便秘等等,这些都属于症状性诊断,也就是症状表现即先作为第一时间的诊断,接下来要明确到底是什么病?比如头痛,急性发作的,还是慢性持续或者间断发生的,检查头颅CT,核磁共振,或者MRA,颈椎间盘核磁等,排除器质性比如肿瘤、或颅脑内某支血管变细、或者颈椎椎间盘突出压迫等而导致的头痛,那么疾病诊断即相应要更改为颅内肿瘤,颈椎间盘突出等。 中医大部分时候考虑症状诊断,当然前提是现代医学检查没有发现特殊异常的情况下,很多病人问什么病,那么请先做好各类检查或者到这里来了以后根据症状检查一番再说,有还是没有病?千万别说,把个脉看一下我有啥病,那一般没有病,都是不肯动脑筋的
张平 2022-08-23阅读量1.0万
病请描述:排除由于各种器质性问题引起的头痛,比如说脑部肿瘤、缺血缺氧性脑病,颈椎压迫等因素,西医对头痛有好几种分型,中医认为主要病机只有一种:络脉空虚,风邪入中。先有气血亏虚,再有风邪入中,容易反复发作,后续止痛片也效用不大等,但中药仍然有比较好的疗效。 在月经期前、中、后等均可能会加重,尤其女性发作比较常见且频繁,甚者伴有恶心呕吐。这种头痛,既是气血不足的关系,当然不是一朝一夕马上就能好转的,但是大部分患者,服药一周即可有所改善,连续服用两至三个月,基本上都能得到痊愈,所以关键还是在于坚持。补益气血,靠的是身体自身脏腑功能显著提升甚至恢复后,对食物的吸收利用排泄均加强,随后气血方能生化成功,而气盛则可鼓邪而出,血行风自灭,则头痛可除。 而气血生化又主要依赖先天元气及后天脾胃之本,因此,益气健脾、补肾化元、养血祛风,既为基本治则。
张平 2022-08-15阅读量8754
病请描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时间长了,突然站起来就会感觉到一阵天旋地转、甚至眼前发黑冒金星?又或者是时常感觉疲倦乏力、头晕耳鸣等症状?如果你的回答是YES,那么你有可能患 体~位性低血压。 一、低血压诊断 低血压一般出现在体型消瘦的中青年女性或者虚弱老人。所谓低血压是指收缩压(高压)低于90mmHg,舒张压(低压)低于60mmHg,并且出现头晕、乏力、黑曚等症状者。所以说,大家体检之后得到的体检表上,收缩压数值最好不要低于90mmHg、舒张压最好不要低于60mmHg。 低血压分为生理性低血压和病理性低血压。 生理性低血压 生理性低血压指的是部分健康人群,其血压测量值已达到低血压标准,但没有任何症状,全身所有系统器官均没有出现缺血缺氧情况。而病理性低血压就不同了,它就对人类充满了深深的恶意。除了血压低于正常以外,还伴有不同程度的系统、器官缺血及其相应的症状。 病理性低血压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原发性低血压 又称为体质性低血压,多见于20~50岁体质瘦弱的中青年女性和老人。病状较轻的无任何症状,但部分患者易疲乏,收缩压低于80mmHg时多有头晕、心悸、乏力、胸闷等症状,少数有一过性黑矇和晕厥,夏季气温高时症状更明显。体质性低血压预后良好,可与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多数人终身处于低血压状态,在老年时易发生跌倒骨折。有极少数女性患者在更年期后又从低血压转为高血压。此类患者的血管舒缩功能较差,且大多数缺乏体育运动。 2.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指患者从卧位突然变为坐位或直立位,或长时间站立时,出现血压突然下降超过20~30mmHg。有些患者伴有明显的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等症状。此类低血压与多种疾病有关,如颈椎病、多系统萎缩、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病等。久病卧床、体质虚弱的老年人也容易发生 体~位性低血压。 3.继发性低血压 由某些继发性疾病引起的低血压,如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心血管疾病、心排出量不足,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消耗性疾病,减肥过度,营养不良,结核病,肿瘤晚期,重症糖尿病,使用抗抑郁药和血液透析的患者,均可能出现继发性低血压。 4.药物性低血压 如降压药物使用过量、利尿剂等,可引起药物性低血压,如:安定类、速尿、硝酸甘油等,服药前仔细阅读说明书,用药后注意观察有无头晕、头痛等,一旦出现,应立即测量血压,必要时坐下或躺下,防止意外发生。 二、低血压的影响因素 有研究表明,女性低血压患病率比男性高、年龄越大低血压患病率越低、不吸烟者或不饮酒者低血压患病率高于吸烟或饮酒者,这些规律和高血压的分布大体相反。 越不经常吃早餐的人低血压患病率也越高,自我感觉身体比较差的人和体重较低的人低血压患病率也较高。澳大利亚一项大型研究显示女性疲乏随血压升高而下降,低血压患者中常常发现合并慢性疲劳综合征。 三、低血压需要治疗吗? 轻症低血压:无任何症状,无需药物治疗。重者低血压:伴有明显临床症状,必须积极治疗、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止严重危害的发生。 虽然说低血压像高血压一样很难根治,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预防和改善。首先我们先说说心态问题,低血压的重灾区——中青年女性中,青春期的少女想减肥、年轻白领和女强人工作忙压力大,导致的后果都是主动的和被动的:吃不好。这就是问题的源头了,因此有必要从源头进行改善。 四、治疗 1.瘦得像竹竿的女孩子们,首先请增肥。 高热量的食物对低血压是有改善作用的,像巧克力之类的,可以放心多吃一些。还可以适当吃咸一点的食品,因为盐能使血压上升。多喝水,多运动,增加血容量。吃些桂圆肉、大枣、红小豆等,还可以尝试喝点红参水、黄芪水等。 2.低血压患者可适量的多吃高脂、高胆固醇的食物,因为胆固醇是人体内多种激素的原料。如果血中胆固醇浓度过低,动脉血管就不够紧张,血压就会比较低。 3.适量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一个普世真理,加强锻炼,强身健体,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刺激大脑神经中枢调节血压、增强心血管功能、心肌收缩力与心排血量,久而久之,有提升血压的作用。
陈秀梅 2022-07-27阅读量9251
病请描述:2018 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疾病分类第11 版(11th revision of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11) 目录中首次收录了慢性疼痛并做了分类标注。但由于大部分慢性疼痛常为其它疾病迁延不愈后的继发症状,分属不同母系目录,临床疼痛诊治和预后评估困难。为此,国际疼痛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IASP) 有关专家组对ICD-11 版慢性疼痛分类的标注内容进行了补充修订,并制订了一个系统的分级诊断分类目录,发表在国际疼痛学科标志性期刊《PAIN》杂志(2019 年160 卷1 期),后由国内专家陈军,王江林,翻译发表在《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现将所有慢性痛诊断(一、二级诊断)以及其中慢性手术创伤后疼痛的疾病分级(三、四级诊断)总结如下: 慢性疼痛的分类诊断:Ⅰ.慢性原发性疼痛(一级诊断)1.慢性弥漫性疼痛(二级诊断)2.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症(二级诊断)3.慢性原发性头痛或颌面痛(二级诊断)4.慢性原发性内脏痛(二级诊断)5.慢性原发性肌肉骨骼疼痛(二级诊断)Ⅱ.慢性继发性疼痛综合症(一级诊断)1.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二级诊断)2.慢性术后或创伤后疼痛(二级诊断)A.慢性手术后疼痛(三级诊断)a.截肢(指/趾)后慢性痛(四级诊断)b.脊柱术后慢性疼痛(四级诊断)c.开胸术后慢性疼痛(四级诊断)d.乳腺术后慢性疼痛(四级诊断)e.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四级诊断)f.子宫切除术后慢性疼痛(四级诊断)g.关节成型术后慢性疼痛(四级诊断)B.慢性创伤后疼痛(三级诊断)a.烧伤后慢性疼痛(四级诊断)b.外周神经损伤后慢性疼痛(四级诊断)c.脊髓损伤后慢性疼痛(四级诊断)d.脑损伤后慢性疼痛(四级诊断)e.摔鞭力作用损伤后慢性疼痛(四级诊断)e.肌肉骨骼损伤后疼痛(四级诊断)3.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二级诊断)4.慢性继发性头痛或颌面痛(二级诊断)5.慢性继发性内脏痛(二级诊断)6.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二级诊断) 参考文献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文献:国际疼痛学会对世界卫生组织ICD-11慢性痛分类的修订与系统化分类 2019,25(5):323-330
王华 2022-06-09阅读量9928
病请描述:一、焦虑症和焦虑相关疾病,如疑病症、躯体形式障碍等,常有头颈部的症状,如头、颈、肩、背、手臂的疼痛、僵硬、乏力、酸胀不适、发热出汗、手指发麻,有的还有头晕耳鸣,失眠,恐惧、头痛,心悸,胸闷气短,等。由于这些症状也是颈椎病的常见症状,并且这类患者的颈椎和颈椎血管的检查,如CT、MRI、TCD,CTA等检查,也常能发现一些异常,如狭窄、增生、退行性变等(现在这些辅助检查技术虽然非常敏感,但是经常有患者症状和检查结果相背离的情况,部分没有症状的患者会检查出一些异常来;同样也有很多患者有问题却是检查结果阴性。如果遇上经验不足的医生或者是专家,诊断误差率可能更高)。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焦虑症或焦虑相关疾病患者,曾被诊断为颈椎病; 二、也有很多颈源性疾病比如环枢关节半错位,寰枕关节错位,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因为无法诊断清楚,被误诊为焦虑症。但按被诊断的疾病采用药物核物理治疗,却无效,或效果不理想。鉴于目前医疗技术水平限制,遇到以上症状的患者,一定要进行临床仔细检查和评估,在采用目前诊断系统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时候,请及时找相关科室进行会诊,尤其是疼痛科与心理疾病科的医生联合会诊。进一步明确诊断,并调整治疗方案或者是联合治疗。毕竟还有很多患者是两种疾病都有的患者,有的是抑郁症合并有颈、肩、脊柱疾病, 三、有很多患者是颈肩疾病尤其是不典型颈椎病长时间得不到明确诊断和合理治疗,进而继发焦虑被误诊为抑郁症的。典型的焦虑症患者,予抗焦虑药物治疗后,症状常常很快好转,或明显减轻,提示这些症状主要还是由焦虑引起。这类患者的MMPI检查的第1项癔病分和第3项癔症分通常都高,也提示是焦虑症或焦虑相关疾病。虽然抗焦虑抗抑郁治疗药物可以快速缓解这些焦虑症的症状,但如果只用药物治疗,则病情容易波动,颈椎病导致的症状常常无法缓解,容易反复。如果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疾病慢性化,和治疗难度增加。有颈椎病的如果药物治疗能联合心理治疗,或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做积极的自我调整,则有助于提高远期预后率。 四、为什么焦虑症或焦虑相关疾病患者常与颈椎病以及脊柱相关性疾病混淆,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焦虑症以及焦虑相关性疾病患者常有很多与脊柱相关性疾病相似症状,很难鉴别,比如不典型型颈椎病模糊多变的症状,常被医生误读为焦虑相关疾病的“述情困难”----即其情绪体验的自我感受和表达方面存在缺陷;尤其是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性型颈椎病的内脏症状和焦虑症的“器官语言”释放很难鉴别。两种患者都具有不善于用语言等方法表达其内心的感知,情绪体验无法被理解等特点。 五、另外一个原因是颈椎脊柱疾病的不同病变临床症状的身体不适的区域与特殊情感的压抑有一个大致对应的关系,例如,胃痛、隔膜区域的不适可能因为心里有害怕情绪压抑有关,肩颈痛可能是对挫折和愤怒情感的抑制,有怒气未消;对悲痛和伤心情感的压抑与胸痛胸闷、心脏和眼周的不适有关;骨盆及下腹部的不适可能是由于性压抑……在心里学的临床经验里,身体不适的区域和特殊情感的压抑有一个大致的对应关系,人们可以根据这个对应关系反观一下自己是不是有相应的情绪压抑。 六、身体的疼痛有三种种类型:1感觉和运动神经受到干扰或者是损伤导致疼痛麻木以及张力压力改变导致的疼痛和功能障碍。2,是实际的器官伤害造成的疼痛,如受伤缺血缺氧等,这一类形中能查出来的是气质性病变,如血管都塞等,还有不容易检查出来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3、是一种目前的各种医学检查都不能证实有任何器质性病变的疼痛,被叫做躯体形式障碍,目前被认为是由于心理问题,通常是焦虑和抑郁情绪表现在身体上,造成身体不适。最主要原因是:后面两种类型疾病都具有不稳定性,症状容易反复发作,症状多变等共同特点。 七、这里建议大家注意一下,我们目前的医疗技术水平还不足以查明所有疾病,而临床实践中证明很多不治之症通过中医辩证治疗会获得了良好的疗效,尤其是在中西医联合治疗下,很多不治之症很快的好转并逐渐停药直至痊愈。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详见本人相关文章,很多患者被告知可能需要终生服药)。 八、从中医角度来认识疾病,疾病都有内脏功能改变相关,病入脏腑同样会影响情志,那个是原因哪个是结果,目前的医疗技术还很难检查清楚。所以对于有典型脊柱疾病症状的患者,建议在用药控制病情的同时,同时采用中医无创治疗,调理脏腑平衡,改善症状,促进功能恢复,直至痊愈。我相信每个专家都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但是还是要多元化看问题。在此借用查理芒格的一句话:“拿着锤子的人,看啥都像钉子”,一元化看病治病,结果是可怕的。学术观点,欢迎理性沟通。
马彩毓 2022-05-07阅读量9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