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半个月前,好朋友着急打电话给我,请求帮助,她家亲戚的孩子今年21岁,反复高热1个半月,跑遍了福州各大医院,做了各种检查都无法明确病因,实在束手无策,想来华山医院王牌科室感染科就诊。于是孩子母亲在信息中详细描述了发病过程。这个女孩子的诊治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异常艰辛,对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煎熬。 过程是这样的,这个孩子从4月1日开始无明显原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1℃,6日开始体温进一步升高,每天都在39-40℃,每次发烧前都会出现寒战,还伴有四肢皮肤散在的皮疹,因为各种检查都无法明确病因,只能经验性的使用抗生素消炎,逐步升级到顶级抗生素泰能能无济于事,并且出现了副作用-寒战,只能停用抗生素。最后实在没办法只能使出最后的杀手锏-激素来退烧,但不幸的是,使用第一天就开始不停地出汗,持续12小时,同时出现了嘴角和眼皮的抽搐痉挛,换成口服泼尼松也出现同样的反应,还出现了皮肤骨骼剧烈疼痛,皮肤无法碰触,也只好停用。后来全身PET-CT也做过了,结果显示全身浅表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脾脏、全身骨骼代谢弥漫性增高,于是就准备做骨穿排除血液系统的疾病,这时孩子父母对当地医院失去了信心,准备来沪就诊。 追溯病史,发病前的12月份感染过XG病毒,1月4日出现面瘫,二者之间有没有关系很难判断。去年6月份时皮肤也出现过类似的硬结,会疼会痒,后来自己就慢慢消散了。8月份的时候也有几天莫名其妙地出现过发热,自己就好了。 华山医院作为全国著名的大三甲医院,感染科绝对是王牌科室,每年都会接诊许许多多从外地慕名而来的发热患者,同时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也在福州建了华山医院分院,我推荐她们可以先到家附近的华山医院分院感染科就诊。同时建议边检查边治疗,既然西医已经束手无策了,那就用中医试试看。 对于发热类疾病,中医的效果很多时候效果是非常好的,尤其在去年底放开后很多人感染XG并出现后遗症,其中就有很多反复低热2-3个月的患者,最后用中药都完美的解决了。出于朋友的信任,建议远程看诊,仔细研究了孩子舌苔照片,从舌像看,舌质比较红,显然是因为长期高热伤津耗气导致,苔根部黄腻,并伴有口渴、口苦,说明少阳有郁热,并夹有湿热,于是远程处方,使用柴胡五根汤清透少阳郁热,从肌表、小便、大便三条通路分消郁热。 三天后随访,其母亲说孩子好了很多,体温精神状态一切正常,已经出院。昨日再次随访,朋友说孩子已经正常上学了,骨穿结果也没什么大问题。这对于孩子父母和医者都是非常好的消息。 柴胡五根汤是小柴胡汤和五根汤的组合。五根汤这张处方对于感染类发热,不管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导致的各种发热均有显著的效果。这首方记载于内蒙古自治区医院李凤林主任医师编著的《临证实践》,据说这首方经过了30年10万多患者的临床应用,证明其具有消炎、杀菌、抗病毒作用,而且部分季节,只要发烧一律使用,均有奇效,可谓闻名遐迩,其组成有葛根、板蓝根、山豆根、芦根、白茅根、藿香、红花、大黄。这首方之所以效果这么好,是因为它把宣透郁热的治法发挥到了极致。 中医对于发热外感类疾病具有显著的优势,但将中医作为首选的发热患者寥寥无几。中医接诊的发热者多是久病、坏病、逆病,常由多处医者(患者自购药、西医、个体医、地摊医)治得没有办法才轮到中医上手。即使是身边信任中医的朋友,也常是经过医院输过液,未见好转、或加重,多是无计可施是才上门求诊。 对发热的理解,中医与西医有些不同。西医常主要以退其热为目的,而中医则注重正气与邪气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富有珍惜“发热”的理念。如果不分青红皂白,立即用药退热,表面上热已退,实际上是正气受伤了,无力抗争之象,不一定是好事。临床上很多孩子的腺样体肥大、湿疹、过敏性鼻炎反反复复,究其原因,很多都是因为过度使用消炎药、雾化激素、退烧药后,进入人体的外来邪气无法及时清除而引起。 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各有优势,大家要客观看待中西医是协同关系,共同维护患者健康,我一直以来的观点就是适合西医就看西医,适合看中医就看中医。而不是一旦西医束手无策时,就大加贬斥,充满怨恨,转而投向中医,和医生说,我就信中医,早知道就不该去看西医!偏执的念头任何时候都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可能转脸就去和西医生说,早知道就不该看中医的。当一种医学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及时转变观念,不能一根筋走到底,拼命做各种检查,非要找出原因才肯善罢甘休,要知道人体是很复杂的系统,至今还有很多未知领域需要进一步探索,很多疾病是无法解释的。作为中国人,其实是很幸福的,有两种医学同时为健康保驾护航,关键是要放下执念,及时转变认知,只有这样才是有智慧的应对疾病之道。
刘宝君 2023-06-03阅读量2009
病请描述:王女士(化名),28岁,山东济南人,婚后一直忙碌而幸福地生活着,并在2021年顺利怀孕,原本这是一件让全家人兴奋不已的事情,然而,这之后一系列的发展却超乎所有人的意料。 2022年5月,王女士因为“巨大儿”在当地医院行剖宫产手术,迎来了自己爱情的结晶,王女士和家人万分喜悦,但在接下来恢复的2个多月内,虽然伤口如期愈合,但间断反复出现发热症状,当地医院分别给予头孢菌素+阿奇霉素+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头孢米诺+阿米卡星、比阿培南、甲硝唑+哌拉西林钠等多种方案抗感染治疗,效果均欠佳,炎性指标也一直居高不下。2022年7月,王女士又因“发热”就诊当地医院,B超检查发现盆腔一肿物,当地医院予以抗感染的同时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见子宫、右侧输卵管卵巢及肠管致密粘连包裹成团,并见乳白色脓液,分离粘连后右侧卵巢内可见多发小脓肿,进一步行右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术后病理也提示为右侧附件化脓性炎伴肉芽组织增生。本以为手术后就好了,但情况并没有就此好转,术后体温仍然反复波动,当地医院的血培养结果显示马耳他布鲁菌(该菌为人畜共患性传染病,主要以牛,羊,猪为传染源.人主要因接触病畜而感染)和人型支原体感染,调整用药利福平+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复查盆腔B超也未见明显异常,但腹腔镜穿刺孔却迟迟不愈合,并见少量淡黄色脓液流出,进一步腹壁B超检查,竟然发现左下腹腔镜穿刺口上方皮下脂肪层内一大小约1.3*1.4*1.3cm的包块。因考虑炎性包块,当地医院予清创换药后伤口逐渐愈合。 至此事情暂时告一段落,王女士一直紧绷的心也逐渐放松了下来。出院回到家之后,王女士每天都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口服抗生素,体温也一直处于平稳状态。然而2022-11-04前往医院复查,却让王女士再次陷入恐慌中。B超及盆腔MRI均显示左侧附件区及宫体右前方分别见大小约10.0*8.0cm, 6.0*3.0cm混合性性包块,考虑感染性病变。于是王女士再次被收入院。 2022年11月10日当地医院予超声引导下行“盆腔肿块穿刺术”,同时予头孢米诺+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病情平稳后出院。 2023年1月,王女士怀着忐忑的心情再次复查,B超再次提示子宫体前方见大小约15.0*9.5cm囊性包块。盆腔感染再次卷土重来,这可急坏了王女士和她的家人。他们实在是想不明白,为什么生完孩子厄运不断! 她们开始四处求医均无果,最后在当地医生的推荐下她从济南来到了上海红房子医院,怀着焦急、忐忑、激动的心情,她们找到了姜桦武欣教授团队的专家门诊。在详细的问诊和体格检查后,姜教授当即觉得病人病情不简单,并当即收入院做进一步检查。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密切监测体温,体温波动于37.8-38.7摄氏度,完善感染指标及各种培养,盆腔B超及MRI均提示盆腔见多发的囊性包块。体表B超左下腹皮下软组织内也见囊性包块。肿瘤标记物(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153、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均正常,抗苗勒管激素:0.25ng/ml。予以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体温仍不稳定,姜桦与武欣教授经过充分的讨论与术前评估,于2023-01-17在全麻下开始了切除腹壁及盆腔肿块手术,术中左下腹脂肪层见一大小约4.5*3.5cm厚壁脓肿,大量黄色脓液自脓腔流出,完整切除脓肿至正常组织,逐层进腹后见左侧输卵管卵巢、肠管、膀胱底、子宫粘连包裹成团,其内包裹多发脓肿,脓肿与膀胱几乎无法分辨,仔细分离粘连后切除了膀胱脓肿、左附件区脓肿、肠管与子宫后壁脓肿,保住了子宫。手术中脓液培养提示支原体阳性,布鲁菌未培养出,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十天后复查盆腔MRI:未见明显异常包块。 然而刚刚到达术后二十天,相似的情况再次发生,王女士再次出现体温波动,体温最高达38℃,左侧腹壁切口迟迟不能愈合,并再次见淡黄色脓液流出,病灶处培养反复提示支原体阳性,虽然一直给予相应敏感抗生素治疗,但见效不明显。姜教授、武教授高度重视,组织了放射科、检验科、病理科、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等多学科会诊,并特邀了我院疑难病症诊断具有极丰富经验的孙莉主任再次B超检查寻找线索。居然发现子宫前壁下段切口有一线装窦道,自宫腔内蜿蜒延伸直达盆腔。这一发现让扑朔迷离的病情看到了光亮。疾病的诊治任何原因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不明原因。医生们马上行动起来为王女士进行了子宫碘水造影也证实了这一连通宫腔和盆腔窦道的存在,这就是导致盆腔反复感染的关键原因。谜题似乎解开了,于是2023-2-15决定腹腔镜下切除全子宫,完全斩断疾病源头,手术顺利,故事似乎结束了。然而,故事并未向想象中的发展,术后平稳2周后王女士又出现了反复发热的症状,复查盆腔MRI再次见到了新生的肿块。故事仿佛又回到了原点,医疗团队和家属的情绪也进入了谷底,郁闷的医疗团队与郁闷的王女士及家属反复沟通,偶然间王女士提起自己既往曾被诊断为视神经脊髓炎,有过激素治疗和抗免疫治疗病史,于是团队当即对王女士进行了免疫系统的相关检查,结果显示B淋巴细胞远远低于正常值。武教授再次组织免疫科会诊,原来王女士为继发性免疫缺陷,目前自身免疫能力极为低下。故事越来越清晰明朗了,于是针对免疫状态进行针对性的免疫治疗,同时进行腹腔冲洗、阴道顶穿刺引流,腹壁伤口每日换药,定期培养,抗感染,充分补充营养。一周后王女士各项指标恢复正常。一个月后各伤口愈合、各伤口培养、体温、影像检查、免疫状态保持在了治愈状态,腹部和阴道顶伤口也逐渐正常愈合起来。三个月后,一切正常,王女士继续着免疫维持治疗。 经过长达11个月的疑难病症“热”战,经过福尔摩斯探案集般对罕见病因的抽丝剥茧,使得病情逐渐明朗,最终采用精准的治疗方案,最终取得了这场迷雾重重的战争的胜利。王女士也终于摆脱了不断发热、不断感染的噩梦,摆脱了如影随形、无论怎样都挥之不去的肿块,完全治愈!她终于回归到了忙碌而幸福的生活中!
武欣 2023-05-10阅读量2720
病请描述:劳累了一天,晚上能美美的睡上一觉,是每个人的心愿。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的睡眠质量却被频繁袭来的尿意给严重破坏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在临床诊疗工作中,经常遇到有患者过来求助:晚上入睡不长时间,就感觉有尿意,如果起来上厕所,尿量并不多;如果憋着不去,接下去就睡意全无。这样每天晚上折腾个3-4次,完全没法好好休息,白天人也昏沉沉的。遇到这样的患者,我会耐心的进行讲解,这种情况实际上在人群中比较常见,症状学名叫做夜尿症,并非是一种简单的睡眠习惯或排尿习惯,而是一种有病理基础存在的临床症状。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夜尿症的问题呢? 根据标准定义,正常人在夜间(睡后到起床时间) ,如果因尿意刺激而觉醒,需要排尿1 次以上,就属于夜尿症的范围。夜尿症的危害,实际上不仅仅是影响睡眠这么简单。已经有多份研究显示:反复起夜会降低睡眠质量,进一步导致心、脑血管系统的压力增加,从而使冠心病的发生风险明显升高,严重时甚至会影响患者的寿命。那么导致夜尿症的原因包括哪些呢? 在男性人群中,最常引发夜尿症的病因包括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等疾病,这些情况下,由于腺体增生导致的局部尿道梗阻,排尿不通畅,或者是感染导致的炎症刺激,都会引发膀胱持续充盈或反复有尿意,从而造成夜间频繁起来小便。对于女性来说,更常见的病因则包括急、慢性尿路感染,或因为长期憋尿等不良习惯而导致的排尿功能失调等。那么一旦出现了典型的夜尿症状,应该怎样进行诊断治疗呢? 对于出现典型夜尿症状,怀疑有病因存在的患者,应该首先进行尿常规和泌尿系统B超的检测,通过这两项常见的检查手段可以大致推断夜尿的发生原因,进一步的检查还包括尿流动力学等专科检查。在治疗方面,针对前列腺增生,慢性前列腺炎,急、慢性尿路感染,膀胱功能失调等原因导致的夜尿症,临床上各有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或手术治疗方案。只要首先查明导致患者夜尿症的根本原因,再进行有针对的治疗,基本都会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应当注意一点:有些夜尿症是由于慢性的致病因素所引起,包括慢性前列腺炎、慢性尿路感染或膀胱功能失调等,因为致病原因持续较长,导致的夜尿症状可能会比较顽固,因此治疗的疗程也会比较长,甚至是需要一直持续用药,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举报/反馈
阴雷 2023-03-08阅读量1474
病请描述:流产、尤其是反复流产对于备孕姐妹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在保胎门诊,很多经历了多次流产患者会郁闷地问:为什么我总是会流产? 细观看,为再次备孕做好准备。 复发性流产怎么定义? 复发性流产,过去的定义是指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现在这个标准降低为2次或2次以上。一个不育的患者有可能在反复流产后变成不孕不育患者,对这部分患者应重视。流行病学统计,复发性流产的发生率大约为5%。目前认为,复发性流产的病因较复杂,且是较难治愈的不育症。复发性流产分为原发(指病人从来没有过足月分娩史)和继发性(病人有过足月分泌史,后续发生的反复自然流产)。 原因到底有哪些? 病因主要分类有胚胎因素、母体因素、父亲因素、环境因素。根据流产发生早晚,原因也有所区别。 早期(妊娠12周前)复发性流产常见原因为胚胎染色体异常、免疫功能异常、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晚期(妊娠12周后)复发性流产常见原因为子宫解剖异常、自身免疫异常、血栓前状态等。 - 1 -胚胎因素胚胎或胎儿染色体异常是早期流产最常见的原因,约占50%-60%,但这个比例随着流产次数增加而下降。发生不可避免的流产时,清宫时取胚胎绒毛送检染色体,需要新鲜绒毛组织。如若是夫妻染色体异常,可抽取夫妻静脉血,不受饮食月经周期影响。- 2 -母体因素 内分泌异常:女性内分泌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控制不良等,均可导致流产。 生殖器官异常:子宫畸形、宫腔粘连、宫颈机能不全等 全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支原体、衣原体等、血栓性疾病;凝血因子Ⅴ突变、凝血酶原基因突变、蛋白C缺陷、蛋白S缺陷、高半胱氨酸、凝血酶原Ⅲ活性等;免疫功能异常:自身免疫型,抗心磷脂综合症 - 3 -父亲因素有研究证实精子的染色体异常可以导致自然流产。 但是精子内的感染和精子DNA碎片率关系就比较明确。反而精子畸形率异常增高者,是否与自然流产有关,尚无明确的依据。- 4 -环境因素过多接触放射线和砷、铅、甲醛、苯、氯丁二烯、氧化乙烯等化学物质,均可能引起流产。如是环境因素导致流产,要注意排查可能的有害物质来源,注意防止暴露在有害环境之中,远离可能有害健康的场所。 1356上午门诊 贵宾楼4楼3诊室
夏烨 2023-02-20阅读量2360
病请描述:儿童泌尿道感染 病例介绍: 基本信息:女孩,3个月。 主诉:发热半天。 查体:神情,精神稍萎靡,前囟平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无皮疹,咽稍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部平软,尿道口红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CRT2S。 什么是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指病原体直接侵入尿路,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并侵犯泌尿道黏膜或组织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分类1: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指的是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包括尿道炎和膀胱炎,肾盂肾炎又分为急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分类2:复杂性和非复杂性(有无尿路结构和功能异常,eg.结石、慢性肾实质疾病基础发生)。 什么引起泌尿道感染? 病因、病原:任何病菌均可引起泌尿道感染,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大肠埃希菌、副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葡萄球菌)。 发病机制:宿主内在因素与细菌致病性相互作用。 ①感染途径:上行性感染(主要途径)、血源性感染、淋巴感染及直接蔓延。 ②宿主内在因素:尿道周围菌种改变及尿液性状变化、分泌型IgA产生缺陷、先天性、获得性尿路急性、新生儿及小婴儿、免疫抑制等。 ③细菌毒力 泌尿道感染有什么表现? 1、急性泌尿道感染:年龄不同存在临床表现差异 新生儿:临床症状不典型,全身症状为主(发热或体温不升、苍白、纳差、呕吐、腹泻、黄疸,常伴败血症); 婴幼儿:临床症状不典型,常以发热突出,局部尿路刺激症状可不明显; 年长儿:发热、寒战、腹痛、尿路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尿液浑浊)。 2、慢性泌尿道感染: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伴有贫血、消瘦、生长缓慢。 3、无症状性菌尿:常规体检发现,学龄女孩多见,常伴尿路畸形。迟缓、肾功能不全。 怎么诊断泌尿道感染? 如何发现孩子得了“泌尿道感染”?首先要求家长在照顾孩子过程中做到细心观察,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患泌尿道感染时症状不典型,需要家长在照顾患儿时火眼金睛发现蛛丝马迹。小于三月龄的孩子发热需及时就医,完善尿常规检查;大年龄儿童,出现发热时注意观察有无尿频、尿急、尿痛、尿异味等表现,如有上述症状及时完善尿常规检查协助诊疗。 如何预防泌尿道感染? 平时需鼓励孩子多喝水,多排尿,切忌憋尿,养成良好多排尿习惯,注意尿道口清洁,减少尿路细菌生长机会。婴幼儿应勤换纸尿裤,每次大便后及时更换纸尿裤,用温开水清晰会阴及臀部,减少尿道口污染。男孩子每次清洗尿道口时应上翻包皮,避免包皮内藏污纳垢。女孩子便后擦拭肛门时切记从前往后,避免大便内细菌污染尿道口。 单纯泌尿道感染多可治愈,需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加强尿道口护理多可痊愈和避免复发,希望每位天使宝宝在家长和医护的呵护下都能健康成长。
曾锦华 2023-02-11阅读量7394
病请描述:秋冬季,儿童过敏性紫癜多发,请及时就医! 病例介绍 小言(化名)一早起床就和妈妈说脚疼。妈妈一看,怎么脚踝肿的像馒头一样,腿上还有一块块的红斑,疼的不能走路。父母俩人赶紧带孩子到县医院看病,县医院医师说孩子要住院,爸爸妈妈更着急了,连夜就诊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厦门市儿童医院)急诊科,急诊医师一看,你们家孩子这是关节型过敏性紫癜,住院去治疗好一点。就这样,小言住进了厦门市儿童医院肾脏病专科病房。经过治疗,腿部疼痛慢慢缓解,腿上的红斑逐渐消退,脚踝肿胀消失。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出院了。 什么是过敏性紫癜? 造成小言如此痛苦的过敏性紫癜是什么呢?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全身中小血管炎,临床表现为特征性皮疹,常伴关节、消化道及肾脏等多系统器官损害。2-6岁的孩子发病率高,其中4-6岁发病率最高,冬秋季比较多发。 过敏性紫癜的症状是什么? 怎么知道得了过敏性紫癜呢?这个疾病有4个主要脏器损害和表现。1、皮疹是最常见的症状,多双下肢压之不退皮疹,也可见于阴囊、阴茎、手掌及足底处,部分血管神经性水肿。2、关节症状:表现为关节肿痛,主要于双下肢,多踝关节及膝关节。3、胃肠道表现:表现腹痛,可伴有呕血、便血表现,重者大量出血、肠梗阻、肠套叠及肠穿孔。4、肾脏损害:表现血尿、泡沫尿,高血压可单发或合并肾脏病变,严重的可出现急性肾衰竭。少数有头痛、心肌炎等表现,发生率低。 皮肤、关节、胃肠道症状在急性期可能表现很重且易反复,家属可能会很紧张,但上述症状治疗后都可以治愈,不留皮肤沉着、关节畸形等后遗症。但要警惕合并肾脏损害,肾损伤可能表现单纯的血尿、蛋白尿,也可表现急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所以得过敏性紫癜的孩子,医生都会交代家长定期查尿常规,一般肾损伤会发生在过敏性紫癜后半年后发生,90%的肾损伤发生在2个月内,所以规律随访尿常规是极为重要的。 双下肢皮疹阴茎、阴囊皮疹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是什么? 生病后每位家长肯定最关心孩子为什么生病?但遗憾的是,过敏性紫癜的病因至今未明,目前发现原因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1、感染:感冒常常是过敏性紫癜的触发因素,链球菌感染是最多见的。2、疫苗接种:有科学家文献报道疫苗接种也可能诱发过敏性紫癜。3、食物和药物因素:约1/4患者与鱼、虾类过敏有关,有个案文献报道某些药物可能诱发过敏性紫癜发生。4、遗传因素:过敏性紫癜存在遗传好发倾向。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有哪些? 过敏性紫癜怎么治疗?孩子需避免剧烈运动,减少双下肢血管压力,急性期需适当控制饮食,当肠道功能恢复后,可恢复正常饮食。感染是过敏性紫癜的可能诱因,治疗蛀牙等隐匿性的感染能减少复发。 过敏性紫癜一般以对症治疗、减轻疼痛为主。当过敏性紫癜合并关节、严重消化道症状时,使用激素治疗,能有效缓解关节疼痛,缩短关节症状持续时间,缩短腹痛持续时间。但激素不能预防过敏性紫癜的复发,也不能降低过敏性紫癜肾炎发生的概率。 总结: 总的来说,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因素众多且复杂,在冬秋季节高发,会表现红色皮疹、关节肿痛、不同程度的腹痛,急性期表现可能很重,但这些症状都是可以治愈的,并且不会留下后遗症,所以家属不用紧张,发现症状需要及时就医。但必须遵医嘱定期复查尿常规,一般前2个月要每1-2周查一次尿常规,过敏性紫癜合并肾脏损害可轻可重,需要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文献: 黎书,王峥.儿童过敏性紫癜诊疗指南解读[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10(06):733-736. 吴小川,唐雪梅,胡坚,张秋业,黄建萍,李永柏.儿童过敏性紫癜循证诊治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13,51(07):502-507.
曾锦华 2023-02-09阅读量4307
病请描述:骨髓炎是一种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骨质破坏,伴有或不伴有继发性骨质增生的炎症性疾病。一般来说,急性骨髓炎的常见症状是发热和局部的疼痛、红肿,当急性骨髓炎进展为慢性骨髓炎,则往往会出现病变骨骼流脓、排出骨头碎片、患肢活动障碍等症状。 然而有这样一种骨髓炎,它的临床表现与急、慢性骨髓炎均不一致,主要表现为局部隐隐的胀痛和红肿,以骨密质的硬化为主要病理特征,这种骨髓炎就是硬化性骨髓炎。 硬化性骨髓炎是怎么发生的? 硬化性骨髓炎是临床上少见的一种骨髓炎,目前,硬化性骨髓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不明确,主要认为其与低毒性的细菌,如放线菌等的感染有关,属于慢性骨髓炎的特殊类型。低毒性的细菌感染骨组织,可能会引发强烈的成骨反应,导致骨密质的硬化。也有研究认为硬化性骨髓炎可能与厌氧菌的感染有关。 硬化性骨髓炎有哪些症状? 硬化性骨髓炎多见于青壮年,平均发病年龄为16岁,可见于全身多处骨组织,多发于下颌骨、股骨和胫骨。 硬化性骨髓炎没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其典型症状为局部反复发作的酸胀痛、触痛,主要表现为局部隐隐的胀痛,按压会有疼痛感,皮肤温度升高,疼痛可能会反复发作,往往在长时间站立、劳累时出现,夜间疼痛较明显。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还会出现局部红肿和疼痛的加重。 当大腿、小腿、手臂等部位出现隐隐的胀痛,按压疼痛,皮肤温度升高时,需要警惕硬化性骨髓炎,要及时就医。 硬化性骨髓炎一般如何治疗? 硬化性骨髓炎尚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常常选用手术及抗生素联合治疗。 1. 抗生素治疗 一般使用头孢地尼、头孢呋辛等抗生素,也可以依据药敏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一般使用疗程为4~6周,口服或静脉滴注都可。抗生素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细菌感染,缓解疼痛,但治疗后易复发,因此常需要与手术治疗联合使用。 2.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原则为彻底清除感染病灶,防止病情复发,常用手术方法是开窗减压术。 开窗减压术是治疗硬化性骨髓炎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术中显露病变部位,切开增厚骨膜,利用电钻克氏针及磨钻等工具开窗,去除硬化骨并打通骨髓腔。硬化骨切除后会留有骨缺损,一般会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治疗骨缺损,以避免发生病理性骨折。 硬化性骨髓炎预后如何? 发生硬化性骨髓炎后,如果不接受正规治疗,病变部位会进一步扩大,骨组织破坏也会更加严重,容易出现病理性骨折,患者肢体活动就会出现障碍,生活质量也会严重降低。 发生硬化性骨髓炎后,如果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都能痊愈,复发的可能性小,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寿命。
文根 2023-01-29阅读量1821
病请描述:根据瘘口的位置,胆囊内瘘可分为胆囊十二指肠瘘、胆囊胃瘘、胆囊结肠瘘、胆囊胆管瘘、胆囊空肠瘘等类型。 胆囊内瘘在临床上少见,据报道,该病常见于年老及女性患者,国外发生率为0.2%~1.9%,国内发生率为1%~8%。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胆囊结石的发病率较前升高,胆囊手术逐年增多,对于胆囊内瘘的报道也较之前有所增多,但其总体发病率仍低。胆囊内瘘病情复杂,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的表现,术前诊断较为困难。但是该病多发于年老及有长期胆道疾病史的患者,基础疾病多,病程初期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迁延,患者会反复出现感染或胆石性肠梗阻症状,内瘘较难自愈,且并发症增多,胆囊癌变概率增加。目前手术仍是胆囊内瘘的主要治疗方式。但胆囊多因反复炎症导致致密黏连或合并胆囊萎缩,部分可有解剖变异及组织水肿,术中容易对邻近脏器造成损伤,术后可能出现胆瘘、肠瘘等多种并发症,故在诊治过程中应予以重视。 1、病因及发病机制: 胆囊结石反复刺激胆囊壁引起炎症水肿、慢性穿孔、消化性溃疡、肿瘤、损伤等均为胆囊内瘘形成的原因,临床上以胆囊结石所致感染及梗阻最为常见,其次是消化性溃疡。以胆囊结石为例,胆囊炎发作时,胆囊周围炎性渗出,长期反复炎症可导致胆囊与周围产生黏连。当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时,炎症侵入胆囊浆膜,胆囊内胆汁瘀滞,胆囊内压力持续增高,胆囊壁炎症水肿、胆囊静脉回流受阻、血供障碍,胆囊黏膜因梗阻、感染和局部压迫逐渐出现淤血、坏死,穿透坏疽的胆囊从而形成内瘘。内瘘形成后,胆囊内的胆汁或结石可通过瘘口排至十二指肠、结肠、胃等周围脏器中,胆囊内压力降低,胆囊壁的血液循环可以部分重建,患者可出现暂时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减轻。但随着病情进展,胃肠道内容物可通过瘘口反流至胆道系统,细菌逆行入胆道,胆道系统出现纤维样变,患者可以反复出现胆道感染的症状。另外,胃肠道或血管壁可因长期慢性炎症、结石及胆汁的作用导致损伤,严重时可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部分结石可经瘘口进入胃肠道,胆囊因胆囊内压力降低出现萎缩,当结石巨大时可出现肠梗阻症状。 2、临床表现: 胆囊内瘘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症状及体征,常被胆囊结石症状所掩盖,临床上容易漏诊、误诊,但根据瘘的类型各异患者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2.1 胆囊十二指肠瘘:可有恶心、呕吐胆汁等消化道症状,当合并消化道溃疡时可表现为溃疡症状,若结石巨大阻塞肠管,可有肠梗阻表现; 2.2 胆囊结肠瘘:可表现为慢性腹泻、维生素K吸收不良,影像学上显示胆道积气,部分患者也可因细菌逆行感染出现胆管炎症状; 2.3 胆囊胆管瘘:主要表现为腹痛、高热、黄疸三联征,有时可不典型; 2.4胆囊胃瘘:除了腹痛症状外,患者主要表现为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及反复发作的胆囊炎,甚至可出现呕吐宿食; 2.5胆囊胸腔瘘:为胆囊与膈肌粘连破溃所致,可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查体提示右侧呼吸音减弱; 2.6胆囊血管瘘:胆囊与血管相通,可表现为败血症或脓毒血症,血液流入胆道则表现为胆道出血; 本文选自:叶楠等胆囊内瘘39例的诊治分析。
赵刚 2022-12-17阅读量2110
病请描述: 低分子肝素本身是一种抗凝血药物,主要作用于凝血因子而产生抗凝作用。但是我们在这些年关于复发性流产、免疫性不良妊娠这一类话题中,肝素也变得越来越常见、为什么一种抗凝血药物会广泛用于这类患者,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呢? 实际上,低分子肝素用于这类人群是有其根据的,首先我们来看,用肝素的患者主要是哪类人群?第一类、妊娠期和产褥期常规抗凝 妊娠期自身的DVT风险因素包括:胎儿压迫子宫、妊娠期雌孕激素的作用、下肢肢端静脉血流减少、剖宫产或阴道分娩 、凝血系统激活、抗凝作用降低 、妊娠和产褥期卧床时间长,增加的DVT风险因素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高龄产妇(年龄≥35岁)、肥胖(体质指数BMI大于30)、抗磷脂抗体综合症、心脑血管疾病、子痫前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羊水过少、多产、产后感染、输血、产后止血药、产后出血等,这些孕产妇在妊娠期进行抗凝治疗主要是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1-2]第二类、抗磷脂综合征(获得性易栓症) APS是由体内多种抗磷脂成分与磷脂结合蛋白的抗体引起的一种获得性易栓症。它的两大表现:反复动静脉血栓形成、妊娠早期流产和中晚期死胎。其他表现有: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网状青斑、心瓣膜赘生物及舞蹈症等。它有哪些伤害呢?伴有抗磷脂抗体(APL/APA)持续高效价阳性的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APL可通过β2-GP-Ⅰ和/或LA结合到靶向的磷脂分子,损伤血管内皮,形成血栓,导致局部组织的血供障碍,进而导致靶器官的各种损坏。APS累及子宫时,主要表现为孕期胎盘血管血栓形成,胎盘梗塞、胎盘血供不足、宫内缺氧、胎儿心率异常、羊水过少、早产或流产。[3]第三类、血栓前状态(也叫易栓症、分为获得性、遗传性) 易栓症的病因较多,外因如麻醉和外科手术、创伤、雌激素治疗、空中旅行、静脉注射或插管、吸烟;内因包括先天性的影响凝血过程的凝血因子如抗凝血酶缺陷、蛋白C/蛋白S缺陷 、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活化蛋白C抵抗/蛋白C Leiden突变、凝血酶原基因突变,获得性的如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肥胖、妊娠、恶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合并以上两个或两个以上内外诱因,是血栓形成的直接原因。低分子肝素会广泛应用于以上病症中。 在不孕不育发生率逐年走高的当今,孕育一个健康的宝宝,不仅是是孕妈咪的幸事、家庭的喜事,更是关乎国家、民族未来的大事。 祝福每个孕妈咪都能有个平安顺利的孕期,即使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不必紧张和焦虑,今天的医疗技术完全可以帮助你化险为夷、心想事成!参考文献:1.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诊治专家共识[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1; 56(4): 236-243.2. Bates SM,Middeldorp S, Rodger M, et al. Guidance for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obstetric-associated venous thromboembolism[J]. J Thromb Thrombolysis. 2016; 41(1):92-128.3. 低分子肝素防治自然流产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 低分子肝素防治自然流产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2018; 38(9): 701-708.点击此处,进入“抗凝专区”。
微医药 2022-11-25阅读量5144
病请描述:2.3 综合疗法:袁佩余等将治疗组41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给予中药利胆素(胆草、柴胡、穿心莲、无胡、甘草、黄芩、榆内皮、山红果等),每次4~5粒,3次/日。同时采用电脉冲波刺激日月、肝俞、期门、胆俞等穴位,每次半小时、2次/日。结果痊愈326例,利胆素配合电脉冲穴位刺激联用排石溶石可靠,作用全面、疗效高、无损伤无副作用,避免了体外震波碎石、手术、腔镜取石等损伤性治疗行为。吴国华运用耳穴贴压配合中药治疗胆石症。临床分为肝胆湿热型、肝郁气滞型和肝郁脾虚型三种证型。方法:(1)中药:醋柴胡、枳实、川厚朴、郁金、大黄、鸡内金、海金沙、金钱草、白芍、延胡索。偏肝胆湿热者加龙胆草、黄芩;偏肝郁气滞者,可加香附、沉香;脾虚者间服六君子汤。(2)贴耳穴:用王不留子贴耳部肝、胆、脾、胃、胰、十二指肠、小肠、大肠、皮质下。两耳交替埋压,3~4d交换1次。嘱病人需经常自己捻压上述穴位,10min/次。(3)食疗:嘱患者间断食用猪蹄,1个/日。个别患者用油煎鸡蛋代替。经贴压耳穴及食疗,排石率达83.3%,可除外自然排石作用。如胆道感染急性发作、结石直径大于1.5cm、胆囊功能差、纳差者,不宜食用猪蹄疗法。姜鹏凌等认为胆系结石病机为寒热互结,肝失疏泄,腑失通降,故采用口服自拟通宣利胆汤(金钱草40g,绵茵陈、虎杖各30g,法半夏、大黄各15g,黄芩、干姜各12g,黄连10g,柴胡、沉香、桔梗各7g,细辛6g,炙甘草5g。上药置人陶制煎药器皿中并压实,加上药煎汁约500mL,分别于9时、15时各服一半)1剂/日,4周1疗程,连续3疗程。同时第2疗程用生王不留行籽压耳穴(神门、肝、胰、三焦、胆、胃、食道、贲门、耳迷根)。对于反复发作的胆系结石有疗效优势。3、中西医结合治疗概况孙发贵等采用中药联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治疗胆总管结石65例。患者入院给予自拟柴胡郁金排石汤:柴胡9g、郁金12g、片姜黄15g、茵陈15g、白芍9g、黄芩9g、厚朴9g、木香9g、枳壳9g、大黄9g(后下),每日1剂,2次/日。在服中药期间出现持续性腹痛加剧时,连接硬膜外镇痛泵,持续硬膜外镇痛。使用1~4天。72h如无效或症状加重需手术治疗。本组病例排石有效率为89.2%,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治疗费用。王长洪等用酒军、栀子、金钱草、茵陈、莪术、木香组成溶石方,经鼻胆管注入治疗胆总管较大结石(结石大小2~3cm)10例。方法:用50ml注射器抽取中药20~50ml(用量以患者耐受程度决定),缓慢推注或滴注入鼻胆管,闭鼻胆管1~2h后恢复正常引流,2次/d,共5~7d。10例患者除1例结石消失外,9例复查ERCP检查发现结石均明显变小,2例铸形结石松散、裂解成多块。该9例直接行网篮取石1次成功,其中2例肝内外胆管铸形结石患者,1例肝内胆管结石同时取出,另1例因遗留左肝管内结石位置较高不予处置。鼻胆管注人中药治疗胆总管较大结石,缩短了疗程,降低了治疗费用,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综上所述,近年来,在胆总管结石的防治方面,无论西医还是中医都有很大的进展,但均存在着许多不足。西医学方面:目前微创介入成为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在5%左右。由于胆总管结石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的防治局限调整饮食、预防感染等方面,对复发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或内镜治疗,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虽然许多学者在胆总管结石的病因方面已有了诸多研究,但根本原因方面仍法明确。中医学方面:中医在治疗胆总管结石有很多优势。以其针对性强、组方灵活、治法多样、无毒副作用的强大优势,调整患者整体病态因素,使患者恢复健康体质,防治胆总管结石复发。但中医学在胆石症病因病机方面,大多认为“肝失疏泄”是本病关键,对其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等方面尚没有统一的、规范的标准指导临床。本文选自:刘志新等,胆总管结石的中西医临床研究概况。
赵刚 2022-09-24阅读量3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