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1.30分钟后取出止血棉花 2.2小时后可进食,宜进清淡软食,饮食不宜过热,避免拔牙侧咀嚼 3.2天内口水中有血丝属正常现象,如出血多请及时复诊 4.当日不要漱口刷牙,不要挑剔和反复吮吸创口,不要频繁吐口水 5.术后常有局部肿痛,张口困难,吞咽困疼痛等不适症状,重者请复诊 6.如有缝线,术后7天左右拆线 7.治疗结束后留存医生(科室)联系方式,以备咨询 关于阻生智齿拔除的特别提醒 1.出血:拔牙后24小时内创口会有少量渗血,口水里含血丝,属于正常。如出血明显(渗血多、吐鲜血、有高出创面松软血块等)及时就诊 2.面部肿胀:对应面部頜下区肿胀,一般术后3天达高峰,一周左右消除。24小时内冷敷、48小时后热敷有助消肿。 3.张口受限:随肿胀消退会慢慢改善,可能由于手术复杂、张口时间长、张口过大等引起颞下頜关节损伤所致,通过热敷、理疗可以改善。 4.创口感染(干槽症):术后出现肿胀、溢脓、疼痛等。与手术复杂、时间长、患者疲劳、抵抗力差等有关。需及时就诊处理。 5.下唇或舌头麻木:有些智齿离下牙槽神经舌神经很近,手术很可能波及神经出现麻木症状。及时就诊。
张耀国 2017-03-31阅读量1.2万
病请描述: 大肠癌常见于中老年患者,但却绝非中老年人的“专利”,上海市东方医院普外科主任、胃肠肛肠外科主任、内镜中心主任傅传刚教授表示,肠癌年轻化趋势正逐年提高,2017年仅一月份一个月就为3位20多岁的青年人大肠癌进行了手术,而且都是非常晚期。因此,年轻人不能太大意,肠癌可能已经“盯”上你。 肠癌有哪些常见症状?1、血便:勿与痔疮混淆痔疮出血:是血管出血,好比“水管漏水”,出血量大,血液鲜红。肠癌出血:是糜烂面出血,就如“墙面渗水”,渗血量小,血液暗红。2、蛋清样或脓样粘液分泌肠癌出血伴有蛋清样或脓样黏液。3、排便规律的改变肠癌肿瘤的反复刺激使患者有排便不尽感,导致排便习惯的改变,如便秘腹泻交替、次数增多等。4、肿瘤消耗:食欲减退、消瘦、贫血因肿瘤消耗,可导致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症状。 傅传刚教授提醒,其实,大肠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发现得太晚,错过根治性切除的手术时机。只要早期发现,无论是老年性大肠癌,还是年轻性大肠癌,治疗的效果都很好。因此,高危人群在出现肠癌的常见症状时,尽早行结肠镜检查,尽早发现大肠癌,或大肠息肉等癌前病变,尽早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年轻大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如何?据了解,年轻肠癌患者治疗效果不佳,为什么身强力壮的小年轻在肠癌面前瞬间弱爆?傅传刚教授解释,中老年人由于对癌症警觉,发现大便带血,会及时看医生,而且老年人的大肠癌往往进展缓慢,即使发现得晚一些,治疗效果也相对较好。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年轻人即使经常大便带血,大便次数增多,医生和本人也很少往肠癌方面考虑,多认为是痔疮或肠炎等,用点药物就打发了。所以,一旦年轻人患有大肠癌,诊断时大多是晚期,而且由于年轻人的大肠癌恶性程度高,发展快,术后容易发生复发和转移,大多治疗效果不理想。 年纪轻轻为什么会患上大肠癌?这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傅传刚教授解释,大肠癌的发生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但年轻人由于接触环境中各种致癌因子的时间较短,所以年轻人发生大肠癌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许多年轻大肠癌患者有明显的家族史,同时其直系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发生大肠癌的概率是普通人群的3-5倍。因此,有肠癌家族史的年轻朋友,应注意身体!傅传刚,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普外科主任、胃肠肛肠外科主任、内镜中心主任门诊时间(本部):周二下午周五上午门诊地点:上海浦东即墨路150号东方医院门诊三楼预约电话:13386057162;021-58822171
傅传刚 2017-03-24阅读量1.6万
病请描述: 患者,女性,50岁。因“右上腹反复不适5年,发现脾脏占位1周”入院。B超、CT检查诊断胆囊炎、胆囊结石、脾脏下极3厘米肿块。肿瘤标志物CA724升高。胆囊炎、胆囊结石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手术指征明确。脾脏下极占位伴肿瘤标志物升高,术前肿块良恶性诊断困难,有切除病理诊断必要性。 目前脾脏外科认为整个脾脏切除易导致血小板升高、门静脉血栓、免疫力降低等并发症。因此对于脾脏良性肿瘤建议行部分脾切除术,保留健康脾脏。目前国内部分脾切除术进行较少,腹腔镜下部分脾切除术就更少。胆囊位于右上腹、脾脏位于左上腹,位置均较深,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部分脾切除术具有较高的手术难度。 我们经过详细的阅读CT片,制定手术方案。采用腹部四孔法进行手术。分离出进入脾脏下极的血管,见到包括肿块在内的明显脾脏缺血区域,采用能量平台ligasure沿缺血线断离脾脏。完整切除包括肿块在内的脾脏下极。取出腹腔。送冰冻病理检查。再改变手术方向,进行胆囊切除术。病理报告未见恶性肿瘤证据。左侧脾脏创面放置引流管。结束手术。 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无出血、发热、胰瘘、门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四孔法腹腔镜下部分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很好的体现了微创外科的理念,采用尽量少的创伤解决患者的疾病。
樊军卫 2017-03-02阅读量1.2万
病请描述:1.认识智齿智齿是指人类口腔内最后面的第三颗磨牙,从门牙往后数的第八颗牙齿。一般在16~25岁间萌出,此时人的生理、心理发育都接近成熟,有“智慧到来”的象征,因此被俗称为“智齿”。又因为智齿通常长得不正,容易受到挤压而发生阻生,不能正常萌出,因此也通常称之为“阻生牙”,方言里也有叫"尽根牙"的。下图中带有红点标记的即为智齿。智齿的生长发育在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用五花八门、千奇百怪来形容都不为过。位置方向是"东倒西歪";数量上又喜欢"不三不四",通常情况下应该有上下左右对称的4颗牙,有的少于4颗甚至没有,极少数人会多于4颗;萌出时间差异也很大,堪称"老少皆宜",有人20岁之前萌出,有人40、50岁才萌或者终生不萌。智齿经常不具有正常的功能,还常常"捣乱",影响口腔健康。所以许多智齿是需要拔除的。红色标记的牙即是智齿 2.智齿拔除的适应症(什么样的智齿要拔除)1)经常引发冠周炎的智齿智齿反复发炎,导致智齿冠周组织炎症、感染,局部牙龈红肿、疼痛,甚至张口受限、形成脓肿等严重症状。智齿冠周炎可能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冠周炎症状缓解后,如智齿与对颌牙无法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即应尽早拔除,以防再次发炎造成不必要的痛苦。2)智齿龋坏较重,或已波及牙髓,由于该牙位置靠后等原因,要进行彻底治疗存在较大困难,且因其没有功能,治疗的意义不大,一般不予治疗直接拔除。3)智齿前倾阻生压迫第二磨牙,引起食物嵌塞,导致局部牙周炎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或根吸收。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第二磨牙疼痛才来就诊,应预防性的拔除智齿。4)可能引起牙源性囊肿或肿瘤的智齿。低位生长完全埋伏于颌骨内的智齿,长时间存在可能会形成含牙囊肿,导致周围骨质破坏、吸收,形成病理性骨折,并且囊肿存在恶变的可能,后果严重。因此,完全埋伏无法正常萌出的智齿也应尽早拔除。5)正畸需要拔除智齿。是配合正畸需要而拔除智齿。6)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智齿。萌出后的智齿由于其位置不正,不能形成正常的咬合关系,造成颌创伤等从而诱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7)对合牙缺失,无咬合功能的废用智齿3.智齿拔除的术前准备智齿拔除虽然大多在门诊进行,但术中或者术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出血等反应,甚至发生感染、神经损伤、牙根折断等并发症,所以术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1)心理准备:对智齿拔除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都应该有心理准备,向医生详细了解。许多医院都备有"智齿拔除知情同意书",术前应仔细阅读。2)控制炎症,冠周炎发作期不能拔牙,牙齿不疼了才能拔牙。3)女性避开月经期,经期不能拔牙;妊娠期、哺乳期拔智齿应慎重,必要时请相关科室医生会诊。4)术前不能空腹,也不宜过饱。5)术前注意休息,避免熬夜、疲劳、感冒等情况,做好工作安排,最好术后能安排适当休息。6)如有严重的全身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应暂缓拔牙或者在心电监护下拔牙。7)有药物过敏史或者其他特殊情况的,也应提前向医生说明。 4.智齿拔除的术后注意事项1)出血:拔牙后24小时内创口会有少量渗血,口水里含血丝,属于正常。如出血明显(渗血多、吐鲜血、有高出创面松软血块等)及时就诊2)面部肿胀:对应面部頜下区肿胀,一般术后3天达高峰,一周左右消除。24小时内冷敷、48小时后热敷有助消肿。3)张口受限:随肿胀消退会慢慢改善,可能由于手术复杂、张口时间长、张口过大等引起颞下頜关节损伤所致,通过热敷、理疗可以改善。4)创口感染(干槽症):术后出现肿胀、溢脓、疼痛等。与手术复杂、时间长、患者疲劳、抵抗力差等有关。需及时就诊处理。5)下唇或舌头麻木:有些智齿离下牙槽神经舌神经很近,手术很可能波及神经出现麻木症状。及时就诊。6)术后创口会有疼痛,程度或轻或重,重者可以口服止痛药。术中创伤较轻者通常不必服用消炎药。创伤较重、术后脸颊部肿胀、张口受限等反应较重者可以适当使用消炎药。7)如有缝线,一周拆线。5.智齿可以保留或暂时不拔的情况1)具有正常咬合关系的智齿2)因修复需要,可以用作基牙的智齿3)第一磨牙缺失较早,考虑第二磨牙前移方案时,智齿应适当保留4)全身因素不宜拔牙者5)位置低,埋伏深,对邻牙没有影响,或者拔除会造成较大创伤的智齿,但应定期观察。6.智齿拔除的其它问题1)一次能拔几个?"一言难尽",要看复杂程度,患者耐受能力,一般同一侧上下颌智齿可以同时拔除。2)是否要住院拔智齿?手术复杂,难度大,术后反应重者可考虑住院拔除。3)术后是否要输液?一般不需要。4)智齿拔除是否会引起其它牙松动?不会的,放心。5)智齿拔除不会起到瘦脸美容的作用。6)如果你有"造人"计划,请一定做好口腔备孕工作,检查智齿情况,存有隐患的智齿要预防性的拔除。7)如果你要出国留学(或其它原因在国外较长时间),也请预先检查智齿情况,请相信在拔智齿方面"中国的月亮绝对比外国的圆"。
张耀国 2017-03-01阅读量4.2万
病请描述: 1.认识智齿 智齿是指人类口腔内最后面的第三颗磨牙,从门牙往后数的第八颗牙齿。一般在16~25岁间萌出,此时人的生理、心理发育都接近成熟,有“智慧到来”的象征,因此被俗称为“智齿”。又因为智齿通常长得不正,容易受到挤压而发生阻生,不能正常萌出,因此也通常称之为“阻生牙”,方言里也有叫"尽根牙"的。下图中带有红点标记的即为智齿。 智齿的生长发育在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用五花八门、千奇百怪来形容都不为过。位置方向是"东倒西歪";数量上又喜欢"不三不四",通常情况下应该有上下左右对称的4颗牙,有的少于4颗甚至没有,极少数人会多于4颗;萌出时间差异也很大,堪称"老少皆宜",有人20岁之前萌出,有人40、50岁才萌或者终生不萌。 智齿经常不具有正常的功能,还常常"捣乱",影响口腔健康。所以许多智齿是需要拔除的。 2.智齿拔除的适应症(什么样的智齿要拔除) 1)经常引发冠周炎的智齿 智齿反复发炎,导致智齿冠周组织炎症、感染,局部牙龈红肿、疼痛,甚至张口受限、形成脓肿等严重症状。智齿冠周炎可能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冠周炎症状缓解后,如智齿与对颌牙无法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即应尽早拔除,以防再次发炎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2)智齿龋坏较重,或已波及牙髓,由于该牙位置靠后等原因,要进行彻底治疗存在较大困难,且因其没有功能,治疗的意义不大,一般不予治疗直接拔除。 3)智齿前倾阻生压迫第二磨牙,引起食物嵌塞,导致局部牙周炎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或根吸收。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第二磨牙疼痛才来就诊,应预防性的拔除智齿。 4)可能引起牙源性囊肿或肿瘤的智齿。低位生长完全埋伏于颌骨内的智齿,长时间存在可能会形成含牙囊肿,导致周围骨质破坏、吸收,形成病理性骨折,并且囊肿存在恶变的可能,后果严重。因此,完全埋伏无法正常萌出的智齿也应尽早拔除。 5)正畸需要拔除智齿。是配合正畸需要而拔除智齿。 6)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智齿。萌出后的智齿由于其位置不正,不能形成正常的咬合关系,造成颌创伤等从而诱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7)对合牙缺失,无咬合功能的废用智齿 3.智齿拔除的术前准备 智齿拔除虽然大多在门诊进行,但术中或者术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出血等反应,甚至发生感染、神经损伤、牙根折断等并发症,所以术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1)心理准备:对智齿拔除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都应该有心理准备,向医生详细了解。许多医院都备有"智齿拔除知情同意书",术前应仔细阅读。 2)控制炎症,冠周炎发作期不能拔牙,牙齿不疼了才能拔牙。 3)女性避开月经期,经期不能拔牙;妊娠期、哺乳期拔智齿应慎重,必要时请相关科室医生会诊。 4)术前不能空腹,也不宜过饱。 5)术前注意休息,避免熬夜、疲劳、感冒等情况,做好工作安排,最好术后能安排适当休息。 6)如有严重的全身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应暂缓拔牙或者在心电监护下拔牙。 7)有药物过敏史或者其他特殊情况的,也应提前向医生说明。 4.智齿拔除的术后注意事项 1)出血:拔牙后24小时内创口会有少量渗血,口水里含血丝,属于正常。如出血明显(渗血多、吐鲜血、有高出创面松软血块等)及时就诊 2)面部肿胀:对应面部頜下区肿胀,一般术后3天达高峰,一周左右消除。24小时内冷敷、48小时后热敷有助消肿。 3)张口受限:随肿胀消退会慢慢改善,可能由于手术复杂、张口时间长、张口过大等引起颞下頜关节损伤所致,通过热敷、理疗可以改善。 4)创口感染(干槽症):术后出现肿胀、溢脓、疼痛等。与手术复杂、时间长、患者疲劳、抵抗力差等有关。需及时就诊处理。 5)下唇或舌头麻木:有些智齿离下牙槽神经舌神经很近,手术很可能波及神经出现麻木症状。及时就诊。 6) 术后创口会有疼痛,程度或轻或重,重者可以口服止痛药。术中创伤较轻者通常不必服用消炎药。创伤较重、术后脸颊部肿胀、张口受限等反应较重者可以适当使用消炎药。 7)如有缝线,一周拆线。 5.智齿可以保留或暂时不拔的情况 1)具有正常咬合关系的智齿 2)因修复需要,可以用作基牙的智齿 3)第一磨牙缺失较早,考虑第二磨牙前移方案时,智齿应适当保留 4)全身因素不宜拔牙者 5) 位置低,埋伏深,对邻牙没有影响,或者拔除会造成较大创伤的智齿,但应定期观察。 6.智齿拔除的其它问题 1)一次能拔几个?"一言难尽",要看复杂程度,患者耐受能力,一般同一侧上下颌智齿可以同时拔除。 2)是否要住院拔智齿?手术复杂,难度大,术后反应重者可考虑住院拔除。 3)术后是否要输液?一般不需要。 4)智齿拔除是否会引起其它牙松动?不会的,放心。 5)智齿拔除不会起到瘦脸美容的作用。 6)如果你有"造人"计划,请一定做好口腔备孕工作,检查智齿情况,存有隐患的智齿要预防性的拔除。 7)如果你要出国留学(或其它原因在国外较长时间),也请预先检查智齿情况,请相信在拔智齿方面"中国的月亮绝对比外国的圆"。
张耀国 2017-03-01阅读量6.6万
病请描述:1.30分钟后取出止血棉花2.2小时后可进食,宜进清淡软食,饮食不宜过热,避免拔牙侧咀嚼3.2天内口水中有血丝属正常现象,如出血多请及时复诊4.当日不要漱口刷牙,不要挑剔和反复吮吸创口,不要频繁吐口水5.术后常有局部肿痛,张口困难,吞咽困疼痛等不适症状,重者请复诊6.如有缝线,术后7天左右拆线7.治疗结束后留存医生(科室)联系方式,以备咨询关于阻生智齿拔除的特别提醒1.出血:拔牙后24小时内创口会有少量渗血,口水里含血丝,属于正常。如出血明显(渗血多、吐鲜血、有高出创面松软血块等)及时就诊2.面部肿胀:对应面部頜下区肿胀,一般术后3天达高峰,一周左右消除。24小时内冷敷、48小时后热敷有助消肿。3.张口受限:随肿胀消退会慢慢改善,可能由于手术复杂、张口时间长、张口过大等引起颞下頜关节损伤所致,通过热敷、理疗可以改善。4.创口感染(干槽症):术后出现肿胀、溢脓、疼痛等。与手术复杂、时间长、患者疲劳、抵抗力差等有关。需及时就诊处理。5.下唇或舌头麻木:有些智齿离下牙槽神经舌神经很近,手术很可能波及神经出现麻木症状。及时就诊。
张耀国 2017-02-19阅读量9.7万
病请描述: 1、30分钟后取出止血棉花 2、2小时后方可进食,宜进清淡饮食,饮食不宜过热,并避免拔牙侧咀嚼 3、2天内口水中有血丝,属正常现象,如出血多,请及时复诊 4、当日不要漱口和刷牙,不要挑剔和反复吮吸创口 5、术后常有局部肿痛、张口困难、吞咽疼痛等不适症状;重者请复诊 6、如有缝线,术后7天左右拆线 7、治疗结束后留下医生的联系方式便于交流 关于阻生智齿拔除的特别提醒 1.出血:拔牙后24小时内创口会有少量渗血,口水里含血丝,属于正常。如出血明显(渗血多、吐鲜血、有高出创面松软血块等)及时就诊 2.面部肿胀:对应面部頜下区肿胀,一般术后3天达高峰,一周左右消除。24小时内冷敷、48小时后热敷有助消肿。 3.张口受限:随肿胀消退会慢慢改善,可能由于手术复杂、张口时间长、张口过大等引起颞下頜关节损伤所致,通过热敷、理疗可以改善。 4.创口感染(干槽症):术后出现肿胀、溢脓、疼痛等。与手术复杂、时间长、患者疲劳、抵抗力差等有关。需及时就诊处理。 5.下唇或舌头麻木:有些智齿离下牙槽神经舌神经很近,手术很可能波及神经出现麻木症状。及时就诊。
张耀国 2017-01-06阅读量9481
病请描述: 急性胆囊炎是妊娠期比较常见的急腹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发生率高达 1 /10000 ~ 1 /1600。可发生于妊娠各期,以妊娠晚期多见。急性胆囊炎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胆源性胰腺炎、胆囊积脓、胆囊穿孔、急性腹膜炎等,炎症可诱发宫缩导致流产、早产、胎儿窘迫等,威胁母儿生命。 1、早期诊断 该类患者既往多有右上腹疼痛病史,常在饱餐或过度疲劳后突发右上腹痛、上腹部正中或剑突下,阵发性加剧。疼痛可放射至右肩部、右肩胛下角或右腰部,少数患者可放射至左肩部。大部分患者可有恶心和呕吐,寒战、发热,25% 左右的患者合并黄疸。查体右上腹压痛明显。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肝酶和胆红素可升高; B 超检查可见胆囊肿大、壁厚或合并胆石。由于妊娠晚期增大的子宫使脏器移位,妊娠期急性胆囊炎的体征常不典型,易误诊为其他急腹症如急性胰腺炎。X 线、CT 检查因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应用受到限制,当超声检查结果不确定时,可以加用磁共振检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妊娠晚期发胆囊炎的原因是:孕期雌激素和孕酮的水平高,胆囊组织具有雌激素、孕激素的受体,激素使得胆囊对缩胆囊素的反应减弱,胆囊排空能力降低,空腹胆囊的容量增加,妊娠晚期胆囊体积较非妊娠期体积增大一倍,胆汁淤积。此外,妊娠子宫增大压迫胆囊也可引起胆囊炎。 2、妊娠晚期急性胆囊炎的治疗 急性胆囊炎妊娠期治疗原则与非妊娠期一致。由于妊娠期手术治疗对于胎儿有潜在的风险,选择手术治疗多有顾虑,因此,多选用保守治疗,缓解症状,控制感染和预防并发症。但保守治疗复发率较高,一旦再发,病情较前加重,增加手术难度,且容易引起早产。 2. 1 非手术治疗 ①控制饮食:应禁脂肪饮食,缓解期可给予高糖、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 ②对症治疗:可用解痉止痛剂,如阿托品肌内注射,或哌替啶肌内注射。症状缓解期可适当服用利胆药,促进胆囊排空。 ③抗感染治疗:应选用广谱抗生素头孢菌素类,对胎儿无不良影响,应作为首选。 2. 2 手术治疗 2. 2. 1 手术指征: ①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病情加重; ②有明显的腹膜炎体征或疑为坏疽性胆囊炎、胆囊穿孔、胆囊周围积液; ③合并有胆总管结石、急性胆管炎,出现梗阻性黄疸,并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④妊娠期胆绞痛反复发作>3次者。 2. 2. 2 手术方式: 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或开腹手术行胆囊切除或胆囊造瘘术。由于妊娠晚期孕妇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明显,腹腔镜气腹腹腔内压的升降会加剧其改变,孕妇易出现心律不齐、心肺功能不全等并发症。但目前认为妊娠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减轻、创伤小、出血少、切口液化和感染几率低、血栓发生率低、住院日缩短的优点。相对于开腹手术可减少对子宫的操作和激惹,降低早产的概率。 2. 2. 3 手术时机选择 妊娠晚期可选择腹腔镜手术治疗,但要求术者技术娴熟,经验丰富。妊娠晚期急性胆囊炎患者保守治疗出现症状复发的概率为 44%。妊娠期急性胆囊炎症状复发,增加住院次数和早产风险。非手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产后症状容易复发,亦及早手术治疗。症状一旦再发,病情较前加重,增加手术难度,和中转开腹的概率。 本文引自 马媛媛等,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6 年 1 月第 32 卷第 1 期
赵刚 2016-11-26阅读量9761
病请描述: 自1985年报道在超声引导下肝囊肿置管引流行酒精硬化治疗以来,目前,酒精硬化治疗已成为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一线方案。国外多采用囊肿置管保留酒精方法降,而国内多采用细针穿刺短时间保留酒精法及酒精反复冲洗置换囊液法。上述方法的优缺点如何?哪一种方法较好?另外,肝囊肿酒精硬化治疗疗效的关键在于保证囊腔内有较高的酒精浓度且囊壁均能接触到酒精。那么,囊腔内酒精浓度多高才一能够治愈囊肿?治愈囊肿需要多少酒精?多长时间?及其对人的安全性如何?酒精硬化治疗肝囊肿的确切机制是什么? 1 酒精硬化治疗肝囊肿的机制 囊肿腔内的囊液是由囊壁上皮细胞所分泌,上皮细胞不断分泌,囊肿不断增大。 Bcan 1981年的试验证明950mL酒精与囊肿壁上皮接触1-3min,就可使上皮细胞固定、失活。 酒精使囊壁上皮细胞脱水,蛋白凝固变性,导致细胞死亡,不再分泌囊液,并产生无菌性炎症使囊壁粘连,纤维组织增生,从而囊腔闭合,囊肿消失。 2 酒精硬化治疗肝囊肿的方法及其疗效、优缺点和适应征 超声引导下酒精硬化治疗肝囊肿的方法较多,大体可分为保留法和冲洗法2类。保留法:在超声引导下将6 F猪尾巴导管置入囊腔内(或细针直接穿刺),注入造影剂,证实囊腔与胆道系统及腹腔不相通,抽尽囊液,向囊内注入利多长因5-10mL后,再注入囊腔容积1/5-1/3的的酒精,最多不超过100mL,保留20min。期间置管者应变换体位,每个体位保持5min,以确保囊壁与酒精充分接触。硬化完毕,抽尽酒精结束治疗(即:单次保留法)。若囊肿较大,可即刻或隔日重复硬化(即:多次保留法)。冲洗法:在超声引导下置管或插入针后,抽尽囊液,用20-50mL酒精冲洗,再反复注入酒精直至囊液澄清,拔针,即单阶段冲洗法。囊肿较大者,亦可隔日重复上述治疗,即多阶段冲洗法。目前国外治疗囊肿策略:小囊肿采取置管后单次或2次保留囊腔容积1/5-1/3的酒精20min,大囊肿采取多次保留法,治愈率71%,有效率83%。国内多主张冲洗法治疗囊肿,治愈率在58。5%-81。5%,有效率97。7%一100%。国外采取的保留法需要置管,其优势在于可将囊液抽尽,减少因残液稀释酒精而降低疗效。同时还可让患者来回侧身,让所有囊壁均能接触到酒精,保证所有囊壁上皮的变性。但该法较冲洗法创伤大,出血率高,需要住院治疗,增加了医疗费用。而后者虽不能完全抽尽囊液,但经反复冲洗后囊腔酒精浓度基本可达到99%。其还可使囊内沉淀的蛋白及时抽出,防止因蛋白贴壁而影响硬化此外加压冲洗可冲开皱缩的囊壁,使酒精与囊壁上皮接触更充分,硬化显著。该法创伤小,简便易行,无需住院,门诊术后观察数小时即可回家,费用低,更易推广。目前治疗的肝囊肿以直径共10cm的多见,故单阶段冲洗法更值得推广,其治愈率高,即使有个别未治愈的,因其最终直径<5cm,亦无临床症状,无需治疗。
赵刚 2016-11-05阅读量8243
病请描述: 儿童胆石症发病率低,国内有学者报道为0.30% ~1.16%。不同年龄发病数字差异较大,婴儿罕见,但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通常4~5岁以后发病, 8~10岁后更为多见。儿童胆石症临床表现不典型,婴儿主要表现为黄疸,腹痛不明显;幼儿对腹痛叙述模糊,腹痛部位说不清楚;较大儿童症状取决于结石部位、大小、有无胆道梗阻及炎症等,疼痛多在右上腹或剑下上腹部,反复发作,常伴有恶心呕吐,与成人相类似。胆结石症多于夜晚及进食油腻食物后发作。较小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者典型绞痛少见,但可扪及肿大胆囊,出现胆囊积脓或化脓性胆管炎者发生高热、黄疸较成人为多。因而对小儿突发性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及发热、黄疸者,应高度疑为胆石症可能,必须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 儿童胆石症的病发可能与以下疾病和因素有关:①胆道畸形:由于先天性胆道发育异常,造成肝内、外胆管狭窄或扩张,胆汁长期淤积、浓缩,并促进细菌生长繁殖,后者使胆汁成分改变,导致结石形成。②溶血性疾病:一些溶血性疾病由于大量红细胞破坏,非结合胆红素增加,后者与钙结合形成胆红素钙;此外,慢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胆汁中增高的胆红素葡萄糖酸酯,一方面是胆汁中非结合胆红素的来源,另一方面自身还与钙结合形成胆红素单葡萄糖醛酸钙,后者与胆红素钙一同沉淀形成胆色素结石。③青春期:雌激素有活化5-β-羟化酶作用,可使胆固醇合成增加,使呈过饱和状态的胆固醇在胆汁中析出形成胆固醇结石,这是青春期女性胆结石患病率明显增高的主要危险因素。另外,该病还有可能与患者身处的环境有关,比如饮水质量,还有就是患者体内蛔虫的情况等都有可能诱发患儿产生胆石症。 小儿胆石症一旦确诊,就应早期治疗。药物排石和体外冲击波碎石,不能消除产生结石的原因和场所,复发率高,而且小儿胆囊管和胆总管管径相对较窄,容易发生结石嵌顿,引起胆管急性梗阻和感染,不宜采用。目前,手术是治疗小儿胆石症的主要手段。胆石症的手术方法有两种,即胆囊切除术及胆囊切开取石术。胆囊切除是治疗胆囊结石伴有急、慢性胆囊炎的较好方法。但对胆囊功能良好,炎症不明显或较轻微者可予以保留。小儿胆总管结石应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前尽可能确定结石部位、数目。手术原则应取净结石,解除梗阻,去除病灶,通畅引流。如伴有胆囊急、慢性炎症者,亦应切除之。由于儿童胆总管较细,周围有炎症时,内径更为狭小,且胆总管切开探查、T形管引流后有可能出现狭窄,结石形成。因此,胆总管切开检查的指征应严格掌握,力求准确无误,不能仅凭黄疸和(或)胆总管轻度扩张而贸然切开。 病例报道:儿童胆石症患者128例,其中男71例,女57例;年龄为10个月~ 14岁,平均为8.6岁。胆囊结石68例(以胆固醇结石为主),胆总管结石41例,肝内胆管结石19例。另外,有23例患儿合并有胆囊积液、积脓, 14例患儿合并有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临床症状有腹痛119例,位于右上腹45例,上腹部64例,左下腹痛10例;黄疸68例,发热45例,胆总管囊肿32例,胆道蛔虫22例,肝豆状核变性19例,恶心呕吐9例,肝外型胆道闭锁9例, Caroli病5例。 全部患儿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56例,胆囊切开取石术37例,间置空肠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22例,单纯胆总管切开取石8例,肝管切开及肝左外叶切除5例。全组无术后出血,无腹腔内感染,无拔管后胆漏。除3例患儿胆道闭锁肝内左、右胆管多个结石未能取尽及另1例左肝管结石术后结石残留外,其余124例患儿均治愈,治愈率96.88%。治愈患儿恢复良好,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全部病例随访3~ 6个月无胆道狭窄及结石复发。 本文引自中国妇幼保健2010年第25卷。
赵刚 2016-08-12阅读量4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