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发热 > 内容

发热内容

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差异

病请描述: 作者: 赖伟红  医学博士,杜克大学博士后,临床信息学管理硕士,副研究员         细菌和病毒是两类不同的微生物。部分细菌和病毒可致病,致病的细菌和病毒被称为病原体。本文举例说明了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差别,并列出了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治疗选择,也谈到预防感染的一般性措施。 什么是细菌感染?         细菌属单细胞微生物,其种类很多。有些细菌寄居在人体内,并具有帮助人体的某些功能,例如: 帮助消化食物 提供维生素 清除可能致病的人体细胞         在众多细菌种类中,引起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占比不到1%。         细菌感染是指,病原菌进入人体,侵犯人体免疫系统, 然后病原菌快速扩增,并产生有害毒素,引起局部或全身症状。 常见细菌感染 链球菌感染         链球菌有两种主要类型:alpha (α)溶血性链球菌和beta (β)溶血性链球菌。 α溶血性链球菌:包括肺炎链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通常存在于人体皮肤和咽喉部。 肺炎链球菌可引起鼻窦炎和中耳炎等轻症感染,也可引起包括肺炎、脑膜炎和 菌血症在内的严重感染。 草绿色链球菌         大多数情况下,草绿色链球菌存在于口腔、肠道和生殖器部位。如果这类细菌进入人体的其他部位,就可发生严重感染。例如,草绿色链球菌进入血流后可感染心内膜,引起心内膜炎。心内膜炎是很严重的感染,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 β溶血性链球菌:包括A组链球菌和B组链球菌。 A组链球菌         A组链球菌,也称为化脓性链球菌,其感染可为非侵袭性或侵袭性。侵袭性感染侵入血液,经血流播散。         A组链球菌非侵袭性感染,最常见者包括:链球菌咽喉炎、猩红热和脓疱疮。而A组链球菌侵袭性感染较少见,可引起肺炎、菌血症和坏死性筋膜炎。 B组链球菌         B组链球菌,如无乳链球菌,通常寄居在人的消化道和女性生殖道中,并不致病。         多数情况下,B组链球菌感染出现在新生儿中。原因是分娩时,B组链球菌可经产道感染胎儿。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多数人会对B组链球菌可产生自然免疫力。新生儿B组链球菌感染,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肺炎和脑膜炎等严重后果。新生儿B组链球菌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包括: 嗜睡、四肢无力和反应迟钝 进食差或拒食 体温异常(低体温或发热) 心率异常(心率过慢或过快) 葡萄球菌感染         葡萄球菌有30多种类型,但多数葡萄球菌感染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引起。金葡菌寄居在人的皮肤表面、鼻腔内,可通过开放性伤口进入人体。         葡萄球菌感染具有多样性,包括: 皮肤感染 骨骼感染 食物中毒 肺炎 心内膜炎 中毒性休克 菌血症 大肠杆菌感染         大肠杆菌,也称大肠埃希菌,是寄居在肠道的一类细菌。其中多数类型对人无害,少数类型污染食物可导致食物中毒。         大肠杆菌感染主要源于以下食物: 污染的肉类 污染的水果和蔬菜 未经巴斯德消毒的牛奶和果汁         大肠杆菌一旦进入人体,可引起以下症状: 恶心 呕吐 胃痉挛 腹泻 极度疲惫 发热 什么是病毒感染?         病毒是一类由遗传物质构成,必须借助人或动物等活组织细胞才能复制和繁殖的微小生物。         病毒感染是指病毒进入人体,并侵入健康细胞,然后利用细胞内结构和功能进行复制和繁殖。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细胞会被杀死、损伤,或发生转变,而发生细胞病变及肿瘤。 常见病毒感染 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有多种类型,有一些类型感染可引起轻微的感冒样症状,另有一些类型感染可引起严重的疾病和并发症。         新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给人类带来了一场大灾难。其病原体SARS-CoV-2就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吸入微小飞沫或气溶胶,这些带病毒的微粒由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产生。 接触带活病毒的物体,然后再接触口鼻或眼睛粘膜。 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一直肆虐人间。流感的症状包括: 咽喉痛 咳嗽 头痛 全身酸痛 发热         在免疫力低下或免疫系统发育不全人群中,流感可引起严重症状和并发症。这类人群包括: 老年人 婴幼儿 孕妇 患肿瘤等严重基础疾病的人 艾滋病毒         艾滋病毒(HIV) 攻击人的免疫细胞,瘫痪人的免疫系统,使得感染者易患其它感染和疾病。虽然无法治愈HIV感染,但抗逆病毒治疗可完全控制病毒,维持感染者健康长寿。         HIV通过体液交换而传播,这些带病毒的体液包括: 血液 精液 射精前液 阴道分泌物 直肠分泌物 母乳         HIV主要传播途径是,没有安全保护的性接触和共用针头注射吸毒。 诊断         医生对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诊断,首先需要采集病史资料,询问症状和体征;然后要采集血液、尿液或咽拭子、鼻拭子标本,去做相应的化验检查。 治疗         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治疗非常不同。 抗生素         抗生素可以杀灭细菌,或抑制细菌复制和繁殖。不同种类的细菌感染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种类的抗生素治疗。抗生素一般对病毒感染无效。       抗生素的剂型,包括: 注射(针)剂 口服制剂,如药片(丸)、胶囊、口服液 滴耳液和滴眼液 外用制剂,如霜或乳膏、软膏、喷剂或搽剂等         严重的细菌感染,一般需要注射或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 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药物可抑制病毒复制。一种抗病毒药物往往只针对某种或某类特定的病毒,例如:         奥司他韦已广泛应用于流感的早期治疗。         瑞德西韦已经用于COVID-19(SARS-CoV-2感染)的治疗。         抗疱疹病毒药物,包括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和泛昔洛韦,治疗单纯疱疹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非常有效。         抗逆病毒药物,广泛用于艾滋病毒感染的治疗,使得HIV感染完全处于可控制状态,让HIV感染者能够长期健康生活。 预防         防止细菌和病毒传播和感染的最好方法就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 常规全面地洗手 使用纸巾阻挡咳嗽和打喷嚏,并妥善处理使用过纸巾 没有纸巾时,用臂弯阻挡咳嗽和打喷嚏 避免抠挖伤口或挤压皮损 清洗和敷料保护任何切割伤口或其它伤口 避免共用毛巾、床具和餐具等个人物品 对注射吸毒者而言,坚决不共用针具 对性乱者而言,使用安全套或其它安全措施         疫苗接种也是预防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目前,仅部分细菌和病毒感染能够使用疫苗来预防。主要的疫苗,包括: 水痘 白喉 流感嗜血杆菌B 甲型肝炎 乙型肝炎 流感 麻疹 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 脊髓灰质炎 流行性脑膜炎 狂犬病 部分类型的HPV 结语         细菌和不同是不同类型的的微生物。部分细菌和病毒可引起人类感染并致病。细菌和病毒感染的诊断,必须基于病史和临床表现,并可结合特异性化验检查来确定。         抗生素可治疗某些细菌感染,抗病毒药物则可治疗某些病毒感染,但有些感染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预防感染的最好办法就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而疫苗接种也是预防部分感染的有效手段。

赖伟红 2025-01-09阅读量1.3万

胆囊结石有什么危害?

病请描述:部分胆囊结石的患者因为各种不适而就诊,多数胆囊结石的患者没有任何不适,但随着时间的延长,结石一般会变多变大并出现如下后果:1、疼痛:胆囊结石可引起右上腹疼痛,通常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隐痛,有时疼痛会放射至肩部或背部。饱餐或进食油腻食物后更容易发生。2、消化不良:胆囊结石可导致胆囊功能受损,进而影响消化,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3、胆汁淤积:胆囊结石可引起胆汁淤积,进而导致胆囊肿大、黄疸等症状。4、引起肝功能异常:胆囊结石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转氨酶、胆红素、碱性磷酸酶水平等升高。5、胆囊癌:胆囊结石长期刺激胆囊壁,可能引起胆囊癌。胆结石长期存在往往会引起胆囊萎缩、钙化,而钙化性胆囊或瓷样胆囊中约有20%-60%的患者发生胆囊癌。胆囊癌恶性程度极高,五年生存率只有5%。6、阻塞性黄疸:胆结石有时可自行或在药物治疗作用下进入胆总管,继发胆总管结石,可出现胆绞痛,畏寒、发热,全身黄染,甚至化脓性感染休克,危及生命。7、胰腺炎:胆结石可能掉入胆总管并同时堵塞胰管,引起胰腺炎。胆结石是胰腺炎最常见的原因,重症胰腺炎非常难治疗,死亡率也高。8、胆囊化脓坏死穿孔等:急性胆囊炎如果较严重又没有获得及时的治疗,可能化脓坏死穿孔,引起腹膜炎,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9、胆囊同胆管、十二指肠或结肠间形成内瘘:通俗理解就是烂穿了,手术中需要同时修补胆管或肠管,容易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比如胆瘘、肠瘘、胆管狭窄等。10、心理压力:胆囊结石可能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压力。因此,胆囊结石的危害不容小觑,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建议进行相应治疗。

孙平 2025-01-07阅读量2070

胆囊结石有什么危害?

病请描述:部分胆囊结石的患者因为各种不适而就诊,多数胆囊结石的患者没有任何不适,但随着时间的延长,结石一般会变多变大并出现如下后果:1、疼痛:胆囊结石可引起右上腹疼痛,通常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隐痛,有时疼痛会放射至肩部或背部。饱餐或进食油腻食物后更容易发生。2、消化不良:胆囊结石可导致胆囊功能受损,进而影响消化,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3、胆汁淤积:胆囊结石可引起胆汁淤积,进而导致胆囊肿大、黄疸等症状。4、引起肝功能异常:胆囊结石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转氨酶、胆红素、碱性磷酸酶水平等升高。5、胆囊癌:胆囊结石长期刺激胆囊壁,可能引起胆囊癌。胆结石长期存在往往会引起胆囊萎缩、钙化,而钙化性胆囊或瓷样胆囊中约有20%-60%的患者发生胆囊癌。胆囊癌恶性程度极高,五年生存率只有5%。6、阻塞性黄疸:胆结石有时可自行或在药物治疗作用下进入胆总管,继发胆总管结石,可出现胆绞痛,畏寒、发热,全身黄染,甚至化脓性感染休克,危及生命。7、胰腺炎:胆结石可能掉入胆总管并同时堵塞胰管,引起胰腺炎。胆结石是胰腺炎最常见的原因,重症胰腺炎非常难治疗,死亡率也高。8、胆囊化脓坏死穿孔等:急性胆囊炎如果较严重又没有获得及时的治疗,可能化脓坏死穿孔,引起腹膜炎,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9、胆囊同胆管、十二指肠或结肠间形成内瘘:通俗理解就是烂穿了,手术中需要同时修补胆管或肠管,容易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比如胆瘘、肠瘘、胆管狭窄等。10、心理压力:胆囊结石可能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压力。因此,胆囊结石的危害不容小觑,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建议进行相应治疗。

孙平 2025-01-07阅读量2076

暂时不想手术或激素:王长杰医...

病请描述:  作者:(江苏)王长杰医生 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或引用    开篇之前,我首先在此继续感谢“微医健康号”的审核员及网管们辛勤劳动和付出!也感谢他们能允许我的专业探讨子宫腺肌症方面的第56篇原创文章在此落户!更感谢他们的平台,造福民众,能让更多的患者来查阅到对自己有益的文章!福泽你我!                                                文章正文   子宫腺肌症是国内最难治愈的病种之一,很多子宫腺肌症患者不了解、不认识这个病令临床医生头疼病种之一的顽症,西药激素和中医中药对它的治疗,效果也不是十分令人满意,即使国内绝大多数各种形式保宫手术后,即使使用高级激素针剂或服用激素药物来预防复发,但最终的复发率也是很高!但令人无语的是某宝、某多多平台内,只要搜找子宫腺肌症时,却出现很多声称能治愈子宫腺肌症的外用膏贴或内服中药,五花八门的外用膏或贴很多在商品描述内,声称一贴或几贴就能根治子宫腺肌症!将子宫腺肌症的治疗在他们这些产品面前,简直如治疗普通的感冒发热一样,手到擒来、药到病除,“灵丹妙药”来形容这些产品! 一些不明真相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在当地屡次服用中药或西药激素不能很好改善病情时,则看到犹如“救命稻草”一样,看到那些所谓使用有很好效果、甚至已经治愈的“买家”留言,就信以为真,最终是钱花了,什么效果也没有看到!她们哪里知道绝大多数那些买家留言,其实是花钱买来和刷评论的业余人员来造假而成的杰作!唉!那些卖这些产品的商家,他们对子宫腺肌症这个病有多深的了解和研究??    文章开始首先说说自己亲眼所见的事,不说出来心里难受!希望能以此来提醒各地病急乱用药的患者,在对于选择药物控制或改善子宫腺肌症时,一定要头脑冷静、慎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来尝试。对于内服西药或中药,如果连服用最多二个月(西药激素最多三个月)后,一定再次去复查,没有得到缩小子宫及或腺肌瘤,甚至也不能改善疼痛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服用!重新选择新的治疗方案来尝试。王长杰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经常有不少患者在当地服用中药二到三个月,复查没有缩小子宫或腺肌瘤时,却仍然甚至继续服用,有些达半年时间,最终落得财去病未好!导致对中医中药的一点不抱期望、没有信心燃起再次尝试服用中药的勇气!    对于很多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医生来言,缺少对子宫腺肌症的足够认识和研究,老祖宗也没有留下给我们针对子宫腺肌症这个病种的中药方剂!大多数中医生在给子宫腺肌症治疗时(当然也包括我),仍然束缚在老祖宗所遗留下的痛经范畴内辩证用药,总认为疼痛好转就意味着病情改善了,其实子宫仍然在持续增大、甚至腺肌瘤也在持续增大,这个月疼痛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但不吃药时,到下一个月或二个月疼痛仍然依旧!这在治疗子宫腺肌症方案中,只能算是治标,不能算是治本,本当属子宫增大、或腺肌瘤增大及内膜的增厚等实质性的病灶。王长杰医生探讨这个病已经超过二十年时间,单一研究这个一个病种,当属不易也!     在临床上,有不少子宫腺肌症病人在当地无法得到很好的中医中药治疗时,临床医生则推荐使用内服普通或高级激素,甚至无论子宫增大的程度是否达到严重,都一概推荐使用高级激素针剂!再不行或停止激素药物后,子宫及腺肌瘤或疼痛仍然恢复到原来的程度时,直接让患者全切子宫,一了百了!暂时在此不言西药激素的较多不良反应,也不去讨论是不是停药则复发的话题,更不去讨论是否到严重地步且保守治疗实在无效时而不得不选择全切子宫。王长杰医生只想提醒那些在当地尝试过中西药或暂时不想使用激素药物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当在无助时,则此时可以尝试一下中药奇方汤剂一个周期22天看看,毕竟服用的时间也不长,只有短短22天,一个周期后最好在月经干净后三到五天内去复查,当然前提是在服药前检查一下,这样在服药前和服药后进行对照。如果的确能缩小子宫或腺肌瘤,甚至可以改善疼痛等临床症状,此时当然继续使用这个中药奇方汤剂,反之,如果复查没有能很好控制或改善病情,那么则立即考虑一是同时配合西药激素再做最后的中西药治疗的努力,再不行,也只有考虑选择手术治疗了,二是直接选择用西药激素来单纯尝试看看,但根据我长期观察发现,单纯用西药激素不如同时配合中药,毕竟中西药结合时,中药甚至也有可能减少西药激素的一些不良反应,同时也能提高西药激素的效果,降低在停激素药物后和复发率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中药奇方汤剂目前来看,只有一半左右的患者能在一个周期22天后的复查中有较好的缩小子宫或腺肌瘤,甚至也能较好改善疼痛等临床症状,还有一半人不能控制或改善病情。毕竟同样的配方和治疗方案,也是因人而异,并不可能人人都有效果。对于这一结论,近期,也有一位患者提出异议:用违反中医常理的理论来治疗子宫腺肌症,而且只用区区数十病例的统计就能得出汤剂的疗效率,也没有经过专家们的评审和论证,就向患者推荐使用,是一种极不负责的体现!对于此言,一笑而已,不去过分向其辩解。在本文章内,对此话题将略说几句,我们如今所看到的历代医家名方、经方,都是从发现对一例患者有一定效果后,在临床上再继续给其他类似的患者试用,如观察到也有一定效果,那么在临床再有这类病症的患者,则自然继续使用。如果观察到没有效果,那么则再给患者选择其它配方或方案治疗。试问,历代医家的名方、经方,都会在给其它患者继续使用前,去召集医界专家来评审及论证后,再决定是否允许他继续使用吗?我们现在看到的历代医家们那些名方、经方,都是因为他们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不断发现而得!如果这些历代名家的每一张中药配方,在出现之前都需要组织专家来审查和评审,才能继续使用,那么当时能有几张中药配方能符合那些专家们要求和理论?张仲景、华佗等民间一批中医人物,他们在民间行医时,不断在临床上发现新的配方时,一定要等到当时医界专家们的评审后才能决定让他们能否给患者使用吗?如果真的由当时朝廷组织专家来评审的话,一张中药配方也不符合那些专家的要求!因为这些历代名家的每一张中药配方的理论都是新颖的,就连那些专家都没有听说的新理论,更会让那些专家们不屑一顾的!还有就是历代所遗留下的名方、经方,我们拿出来使用,它们的效果也并不是达到很好的,也会让一部分患者服用后没有效果!    为此,王长杰医生也专门撰写出后面这个文章来探讨中药奇方,可以直接点击后面这个文章标题进入查阅:《治疗子宫腺肌症不按常规出牌反而效果好?谈中药奇方汤剂治疗原理》。     对中药奇方汤剂半年多的临床使用来看,的确能让一部分子宫腺肌症病人的子宫或腺肌瘤得到一定程度的缩小,疼痛等临床症状也能获得一定不同程度地改善。而且服药的周期不长,也只有短短22天则可去复查,建议在服药前检查一下数据,等服药后再去复查,这样就能容易对照出是否有效果。不过,每一次的检查最准确的时间,最好在每一次月经干净后三到五天内检查最准确,因为子宫及腺肌瘤极可能在月经前或月经期间甚至在排卵期间会生理性的增大,这样会带来检查数据不准确。本文章为了能证实挖掘出的被称之为中药奇方汤剂的确能给一部分子宫腺肌症患者带来福音,特地放置5个病例的在服用中药奇方汤剂一个周期22天后的复查数据和服药前的数据,让其他患者来进行二者比较。当然,王长杰医生需要提醒的是,这只是有效果的病例,当然还有没有效果的病例就不再展示,毕竟同样的配方和治疗方案并不一定人人都能有效,也是因人而异,根据各人的身体体质、病情及对药物的敏感程度、吸收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不一样,最终获得的效果也不一样!这就是为什么有人服用有效果,有些人服用却没有效果的主要原因。     以上说了这么多内容,总之,暂时不想手术或使用激素或正在单纯使用激素、以及在当地用中医中药治疗仍然不佳的子宫腺肌症病人,则不妨去尝试一个周期22天的中药奇方汤剂,也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虽然只有一半左右的患者获得效果,谁也不知道就是有效病例之一,但我们如果不去尝试,则永远没有机会,机会摆放在每一个人面前,都是平等的,如果不去争取,不去尝试,整天对着天大喊:上天啊,你怎么不给我机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场景,永远看不到! 在茫茫人海中的网络世界内,或查阅子宫腺肌症方面的文章中能找到、能相识我,也是一种有缘! 欢迎您辛苦阅读本文章!!谢谢! 有不明白的问题或者交流,则可以直接单独找本作者一起交流和探讨,或去各大知名搜索内输入本作者王长杰医生则可找到交流或探讨的方式。 最后,再一次感谢“微医健康号”审核员及网管们辛勤劳动和付出! 作者简介: 王长杰医生,专业研究子宫腺肌症20年,撰写超百篇原创网络文章!王长杰医生入驻“微医健康号”平台,愿意继续撰写并发表探讨子宫腺肌症方面的原创文章,奉献给各地患者们!感谢您来此阅读! #王长杰医生#  #子宫腺肌症# 

子宫腺肌症知识宝库 2025-01-06阅读量9711

冬季皮肤瘙痒,老中医留下一个...

病请描述:每逢冬季不少人都会受到皮肤瘙痒的困扰,胸痒、后背痒、胳膊痒、腿也痒。冲了个热水澡,没想到更痒了,有人瘙痒剧烈每次持续数小时,皮肤常被抓破出血,皮肤科有一种疾病叫做冬季瘙痒症,又名皮脂缺乏性湿疹,是一种发生在秋末冬季的,以皮肤干燥脱屑、皲裂、阵发性瘙痒而无原发性皮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皮肤病,多见于老年人,好发于躯干、四肢。 为什么冬季皮肤又干又痒? 室内温度高湿度低,皮肤水分丢失过快,造成皮肤干燥。 洗浴水温过高,加速皮肤水分的丢失。 肥皂洗浴过多,肥皂呈碱性,过度使用会导致皮肤干燥,水分不足。 中医如何认识皮肤瘙痒? 中医学认为“热微则痒”,即瘙痒多由风、湿、热、虫之邪客于皮肤肌表,引起皮肉间气血不和,郁而生微热所致;若血虚风燥,皮肤失养,内生虚热亦可导致瘙痒。 由于发生瘙痒的原因各异,故瘙痒的临床表现也各有特点。 1风邪 走窜无定,遍体作痒,抓破血溢,随破随收,多为干性。如瘾疹、牛皮癣等。 2湿邪 浸淫四窜,滋水淋漓,易沿表皮蚀烂,越腐越痒,多为湿性,或有传染性。如急性湿疮、脓疱疮等。 3热邪 皮肤焮红灼热作痒,或发于裸露部位,或遍布全身,甚则糜烂,滋水淋漓,结痂成片,一般不传染。如接触性皮炎。 4虫淫 状如虫行皮中,其痒尤甚,浸淫蔓延,黄水频流,最易传染。如手足癣、疥疮等。 5血虚 瘙痒阵发,皮肤变厚,干燥脱屑,天气干燥时更易发,多见于老年人或孕妇。   中医止痒名方 对于这么“难搞”的皮肤问题,古代医者也潜心研究治疗的方法。小编接下来要说的是,明代“外科圣手”陈实功,记录在《外科正宗》的一个非常有名的方剂——消风散。 该方的组成主要为: 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亚麻、荆芥、苍术、牛蒡、石膏各6克,甘草、川木通各3克。 原方是用散剂:粗略一看,药味还是比较多的。可以喝汤剂。 当归9、生地30、防风9、蝉蜕6、知母9、苦参6、亚麻6、荆芥12、苍术12、牛蒡12、石膏30,甘草9、川木通3克。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功能主治:养血祛风,清热燥湿。治风湿侵淫血脉,致生疮疥,瘙痒不绝,及大人小儿风热瘾疹,偏身云片斑点,乍有乍无者。 原文是这样写的:“治风湿病,浸透血管,引起成人和儿童的疥疮、瘙痒和发热成瘾性皮疹,并在全身散布云斑。”等疾病。 简而言之就是它能治疗各种皮肤病包括湿疹、荨麻疹等。这些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皮肤“痒”!所以称该药为“止痒神方”。  

微医健康 2025-01-02阅读量2048

冬季痰多

病请描述: 肺病病因,实证以痰浊为主。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故肺病开手法必须祛痰浊、开胃、运脾,温胆汤、香砂六君子汤和益胃汤都可选用。肺病久病及肾,导致肺肾两虚,需要金水相生或补肾纳气,都需要补肾。故收工法调肾地黄汤可以作为基础方。 肺居胸中高位,有华盖之称,上开窍于鼻,下覆诸脏,外合皮毛,总司人体一身之气。其基本功能为: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肺上开窍于鼻,外合皮毛,故易感外邪;且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又为清肃之脏,一物不容,故内伤七情与外邪均可导致肺气失于宣降,肺气上逆,所以痰浊、咳嗽、气喘、发热等为肺系疾病中常见之症状。 肺系疾病常见的病机有肺失肃降,痰浊阻肺;风寒束表,肺气失宣;肺气虚损,肺受寒、热、燥之邪所伤,以及脾虚痰湿,肾不纳气,气虚血瘀等。肺病证的治疗原则总不外标本关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扶正祛邪也是应当掌握的治则。针对全身状态的基本治疗策略为:苔腻、痰浊阻肺,用温胆汤或二陈汤,加回半夏和橘红;苔薄不腻,补肾用调肾地黄汤,金水相生,健脾用香砂六君子汤、补土生金。

司志刚 2024-12-27阅读量1688

献血的一般要求

病请描述:2024年献血的要求和标准: • 年龄要求: • 国家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既往无献血反应、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 • 体重要求: • 成年男性体重需大于50kg,成年女性体重需大于45kg。 • 生命体征要求: • 血压、脉搏、体温均应正常。血压在90-139/60-89mmHg范围内,脉搏60-100次/分,无发热等不适。 • 献血量和间隔: • 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200ml,最高不得超过400ml,献血间隔不得少于6个月。全血献血者每次可献全血400ml,或者300ml,或者200ml。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每次可献1-2个治疗单 位,或者1个治疗单位及不超过200ml血浆,全年血小板和血浆采集总量不超过10L。 • 实验室检查要求: • 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表面抗原等,检查均正常,丙肝抗体阴性、梅毒抗体阴性、艾滋病抗体阴性的人才能够献血。 • 健康状况要求: • 献血前一周身体健康,无感冒、发热、腹泻、服用药物等情况。 • 女性须避开月经及前后三天。 • 其他注意事项: • 献血前一天保持充足的睡眠,不要喝酒;献血前不要空腹,适量进食和喝水,但以低脂肪为宜;献血前一周不要服药。 • 献血后要多喝水,当天不要喝酒,一般不必增加特殊营养,维持正常饮食即可;献血后24小时内不要做剧烈运动,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献血的手臂当天不宜过度用力。 以上是献血的基本要求和标准,以确保献血者的健康和血液的安全。献血者在献血前应仔细阅读并遵守这些要求。

巩宏涛 2024-12-27阅读量1991

治疗毛囊炎分型论治是关键

病请描述:毛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主要由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毛囊引起。其症状多样,主要包括丘疹、脓疱、结节、瘙痒、疼痛等,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毛囊炎初期,毛囊部位会出现红色的丘疹,这些丘疹通常较小,直径在数毫米左右,质地较硬,触摸时可能会有轻微的疼痛。丘疹的颜色可以从淡红色到深红色不等,具体取决于炎症的严重程度。随着病情的发展,丘疹可能会逐渐演变成脓疱,脓疱内含有白色或黄白色的脓液,周围有明显的红晕。脓疱通常比较脆弱,容易破裂,流出脓液后会形成结痂。 在一些严重的毛囊炎病例中,可能会出现结节,这是一种较大的、质地较硬的肿块,通常位于毛囊深处。结节的颜色可以与周围皮肤相同,也可以呈红色或紫红色,可能会引起疼痛,并且持续时间较长。 毛囊炎患者常常会感到瘙痒,尤其是在病情较轻的时候。瘙痒的程度因人而异,部分人可能只是轻微的瘙痒,但也有人会感到难以忍受。瘙痒可能会导致患者不自觉地搔抓皮肤,从而加重病情。 随着毛囊炎的发展,疼痛症状会逐渐加重。特别是在脓疱破裂、结节形成或者炎症扩散时,疼痛会更加明显。疼痛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如行走、坐立等。 在严重的毛囊炎病例中,可能会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发热主要是由于身体的免疫系统在对抗感染时会产生炎症反应,导致体温升高。 毛囊炎可发生在身体任何有毛发的部位,如头部、前胸后背、面部、阴部等。头部毛囊炎可能导致头发脱落,面部毛囊炎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外貌,带来心理压力。臀部毛囊炎则常见于长期久坐的人群。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以避免病情加重。同时,患者应注意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和沐浴露,以免加重皮肤炎症。

微医健康 2024-12-19阅读量2467

宝宝头部血管瘤要注意!

病请描述:        宝宝头部出现血管瘤确实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方面:        避免摩擦和刺激            给宝宝选择柔软、宽松的衣物,避免领口等部位过紧摩擦到血管瘤部位。            尽量避免让宝宝搔抓血管瘤,防止抓破出血引发感染,必要时可给宝宝勤剪指甲。        保持清洁            日常要注意保持血管瘤部位皮肤清洁,可以用温水轻轻擦拭,但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        观察变化            密切留意血管瘤的大小、颜色、形状、质地等变化 。如果血管瘤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颜色加深、表面出现溃疡或出血,或者宝宝出现发热、哭闹不止等异常情况,可能提示血管瘤有异常变化或合并了感染等问题,需及时就医。        遵医嘱治疗            如果医生根据宝宝血管瘤的具体情况建议进行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和接受后续治疗,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中断治疗。        治疗后的护理            若是进行了激光等治疗,治疗后局部皮肤可能会出现红肿、水疱等反应,应避免沾水,防止感染,必要时按照医生的指导涂抹相应的药膏。            接受治疗后要注意观察宝宝有无发热、疼痛加剧等不适症状,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家长自身的心态调整            宝宝患病,家长往往会焦虑和担忧,但要尽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避免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宝宝,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给宝宝传递信心和安全感。        关注宝宝心理健康            稍大一些的宝宝可能会因为头部血管瘤的外观与其他小朋友不同而产生心理压力,家长要多关注宝宝的情绪变化,给予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帮助宝宝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邓娟 2024-11-27阅读量1964

高烧不退眼睛肿—...

病请描述:一、【概述】 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属疱疹病毒科嗜淋巴细胞病毒属,为DNA病毒,呈球形,直径180-200nm,1964年首次在非洲儿童淋巴瘤组织培养中发现,为大部分成人携带(一旦感染就很难清除,并终身携带),主要感染人类口咽部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主要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IM),近年研究结果表明其与鼻咽癌、儿童淋巴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被列为可能致癌的人类肿瘤病毒之一。 二、【流行病学】 病毒携带者和患者是传染源,主要经过经口密切接触传播,比如亲吻,所以人们也形象地称它为“接吻病毒”或“亲吻病”,亦可通过飞沫传播,四季均有发病,秋末冬初易发,但EB病毒同其他疱疹病毒相似,原发感染后常继以潜伏性感染。 三、【诊断要点】EBV感染相关疾病分类及诊断如下: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常见症状: 1)、发热,持续1-2周,幼儿可不明显; 2)、咽峡炎,半数患者咽峡部可见灰白色渗出物,部分患者上颚可见瘀点,个别病人合并链球菌感染—白色膜状分泌物,极易误诊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黄色块状分泌物); 3)、淋巴结肿大,可累及全身淋巴结,颈部淋巴结肿大常见; 4)、脾脏肿大,半数患者脾脏肿大,持续2-3周; 5)、肝肿大,发生率10-15%; 6)、皮疹,多形性,大部分患者皮疹呈充血性,可表现为红斑、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 7)、半数病例可出现眼睑浮肿。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淋巴细胞增多,发现异型淋巴细胞,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等,但确诊需找到EBV DNA和其表达产物(RNA或蛋白)的存在。血清抗IgM抗体阳性,以及随之出现的抗NA抗体阳性提示原发性EBV感染。 诊断标准:临床上有发热、咽峡炎、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肿大、脾肿大中3项,并有下列实验室检查中任意1项阳性者,可诊断EBV感染相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IM): 1)抗EBV-CA-IgM及IgG阳性,抗EBV-NA-IgG阴性; 2)抗EBV-CA-IgM阴性,但其IgG阳性,且为低亲和力抗体; 3)嗜异凝集抗体阳性; 4)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占50%以上或淋巴细胞总数超过5.0×109/L,异型淋巴细胞达10%以上或总数高于1.0×10/L。 2、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常见临床症状特点: 发热、肝脾肿大、肝功异常、血小板减少、贫血、淋巴结肿大、皮疹如牛痘样水泡、腹泻、视网膜炎等,病程中可出现严重合并症,如HLH/恶性淋巴瘤、DIC、肝衰竭、消化道溃疡、冠状动脉瘤、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心肌炎、间质性肺炎及白血病等。 诊断标准:以上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排除其他类似疾病情况下,并有下列实验室检查1项以上阳性,可诊断。 1)、血清EBV抗体滴度异常增高,包括抗VCA-IgG≥1:640或抗EA-IgG≥1:160,VCA/EA-IgA阳性; 2)、感染组织或外周血EVER-1阳性细胞阳性; 3)、外周血PBMC中EBV-DAN高于102.5拷贝/ug DNA,4)组织中EBV-EBERS原位杂交或EBV-LMP1免疫组化阳性,5)组织或外周血EBVDNA southern杂交阳性。 3、EBV感染相关噬血淋巴组织增多症(EBV-HLH): 本病以高热、肝脾肿大、血细胞下降、高甘油三酯及低纤维蛋白血症为特点。其机制为EBV感染CTL和NK细胞去功能化,成为大颗粒淋巴细胞并异常增生,产生高细胞因子血症及巨噬细胞活化,造成广泛组织损伤。 EBV-HLH诊断包括HLH诊断及EBV诊断两个方面,以下8条中5条阳性可诊断HLH: 1)发热; 2)脾肿大; 3)外周血至少两系减少,血红蛋白小于90g/L,血小板低于100×109/L,中性粒细胞低于1.0×109/L; 4)高甘油三酯和/或地纤维蛋白血症; 5)外周血、脾脏或骨髓中有噬血现象; 6)NK活力降低或缺乏; 7)血清铁蛋白≥500mg/L; 8)可溶性CD25≥240U/ml。 EBV感染诊断,具有下列2项中1项,1)血清学抗体检测提示有原发性急性EBV感染或慢性感染;2)血液、骨髓及淋巴结等组织中PCR、原位杂交和southern杂交EBV阳性。 四、【治疗】 1.EBV-IM对症治疗为主,包括:1)合理休息;2)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泛昔洛韦及干扰素等,3)合并细菌感染可使用抗菌药物;4)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对咽峡部严重病变及水肿、有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并发症情况下,可短期皮质激素冲击治疗;5)防治脾破裂,避免挤压和撞击脾区,避免剧烈运动,防治便秘,尽量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可诱发血小板减少及脾破裂的药物退热; 2.对于慢性活动性EBV感染,在抗病毒治疗及对症治疗基础上,可选择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个体化治疗措施; 3.EBV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预后常不良,病死率高,抗病毒治疗效果差,主要有化学免疫治疗和骨髓移植,1)化疗药物可采用vp-16、地塞米松、氨甲喋呤及环孢素等,分初始治疗及巩固治疗两个阶段,总疗程约40周;2)对于家族性HLH及慢性EBV活动性感染相关HLH所致危重病例,可考虑骨髓移植。 五、【随访及预后】 急性EBV感染大多能自愈,预后良好,病后免疫力持久,二次发病少见,抗早期蛋白IgA效价增高提示鼻咽癌危险性增加。EBV主要是通过唾液传播,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要口对口喂饲婴儿,院内注意病区通风消毒。

王汉久 2024-11-25阅读量5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