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 打喷嚏 > 内容

打喷嚏内容

隆鼻术基本常识(二)

病请描述:隆鼻术基本常识   西风东渐数百年,造成国人普遍不满意自己的鼻外形,一直以来,隆鼻术都是蔚然成风,并将成普及之势。关于隆鼻的基本常识有必要广而告之,让求美者心中有数,不要轻易被不良宣传所误导,造成不好的后果,则本文的初衷就达到了。   隆鼻适应症 (1) 隆鼻术只适于鼻骨发育缺陷、外伤等原因造成的鼻梁低平凹陷,同时有鼻部其他缺损的病人不能仅通过此手术解决。 (2) 隆鼻术用固体医用硅胶或自身的骨或软骨经修整后植入鼻背部,矫正鼻梁的低平凹陷,从而增加鼻背部乃至整个鼻部的立体感,让人神采飞扬,见之忘俗。 (3) 隆鼻术后,如果没有出现植入假体的排斥反应和植入骨或软骨支架的吸收,美容效果将维持终生。 (4) 外鼻的发育完成在16~ 18岁,因此,隆鼻术应在18岁以后进行。由外伤造成的鼻梁严重凹陷病人,如果年龄小于18岁,可先行鼻骨的复位,18岁以后再根据鼻部畸形的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鼻部及周围的感染性炎症(如鼻炎、皮肤疖肿等)使切口感染的机会增加,感染可造成植入假体的排出和骨或软骨支架的吸收而导致手术的失败,因此,手术应在感染病灶的彻底治愈后进行。   术前准备 患感冒、鼻炎、鼻窦炎病人应在完全治愈后才能进行手术,在治疗过程中服用丹参、阿司匹林等活血药物的,应在最后一次服药1周后再考虑进行手术。鼻部疖肿等感染性疾病也须在完全治愈后才能手术。术前请五官科医生检查鼻中隔及鼻甲也很必要。   康复护理 (1) 疼痛处理:术后24小时内,病人会感到鼻部的刺痛。如果疼痛难以忍受,病人可服用布洛芬、扑热息痛等。 (2) 愈合过程:术后术区皮肤可出现青紫或肿胀。青紫多在24小时内消退,有的可持续数周。术后肿胀在2-6周时即基本消退。肿胀消退前,鼻部要比最终高度高。术后第2天受术者可随诊一次,医生将取出鼻孔内消毒棉球。骨或软骨取材处在拆线前每隔一天随诊一次或按医生的要求检查切口愈合情况,并对局部进行消毒处理。 (3) 包扎:仅用硅胶假体隆鼻,一般不用包扎固定,用自体骨或软骨做支架,术后除鼻孔内塞入碘仿纱布外,外部还要用胶布或牙印模胶固定,包扎绷带去除后,可用保鲜膜包裹温热湿毛巾覆盖于鼻部,以减轻鼻部的不适感,同时可轻微用鼻呼吸,使鼻孔内保持湿润。 (4) 鼻孔护理:不挖鼻孔,严防鼻部受伤,以免使假体或骨支架移位。打喷嚏可能会把塞在鼻孔内的棉球、油纱或橡胶管喷出。出现这种情况时,及时告知手术医生。术后2-4周内不要擤鼻涕,因为擤鼻涕造成鼻腔内压力增高,可能引起鼻出血,也会使气体由鼻内切口进入鼻部皮下,造成暂时性鼻部皮下气肿。如果有鼻涕,可轻轻吸入口内吐出。可向鼻孔内喷雾生理性海水,促使鼻内干痂吸水而变成凝胶状,坚持数天或数周。鼻内黏膜常出现干燥,夜间休息时室内可使用加湿器。如果鼻内出现松动的血痂,应有医生帮助去除。 (5) 口唇护理:术后早期张口呼吸造成口唇干燥,可在口唇上涂用唇膏或凡士林预防。 (6) 拆线:鼻孔内切口的缝线在术后5-7天拆除,取材部位的缝线在术后10天左右拆除。 (7) 瘢痕:切口位于鼻孔内,较为隐蔽,如果鼻小柱有附加切口,可适当涂抹消瘢痕药膏进一步淡化切口痕迹。   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1) 化妆:眼部太浓的化妆会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到面部中央,因此,术后3周内,应避免太浓或色彩鲜艳的眼影。 (2) 眼镜:戴眼镜可使人的注意力远离鼻部,手术1周后可佩戴浅色镜片眼镜。眼镜架下垫一些泡沫材料或贴一贴创可贴可避免眼镜久压造成的不适。 (3) 饮食:应避免饮酒和进食辣椒等刺激性食物,直至拆线后恢复正常口味的饮食。 (4) 恢复工作:硅胶假体隆鼻的病人如果没有鼻部青紫,术后第2天即可参加工作。用自体骨或软骨做支架的病人,最早要到取材部位切口愈合才能参加工作,20天后参加工作较为适宜。 (5) 社交活动:3-6周内,喝酒及熬夜均可使鼻部出现疼痛、肿胀及发红。但3-4周内参加短时的晚会等活动不会造成太大的不适。 (6) 体育运动:术后2周甚至6周内,弯腰抬举奔跑等剧烈活动都会使鼻部感到疼痛。鼻部受到打击后会导致假体或骨或软骨的偏位甚至脱出,因此,6周内应尽量避免各种剧烈体育运动,6个月内避免任何球类运动。硅胶假体隆鼻术病人甚至终生都要避免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和双方接触竞争性比赛项目,如足球赛、拳击等。 (7) 性生活:性冲动造成的面部充血可能造成鼻部刺痛、肿胀甚至出血,性伙伴不慎碰到鼻部,可能造成肿胀复现而且需数月才能消退,严重的可造成植入假体的移位。因此,性生活应推迟到术后10-14天,最好是3周后恢复正常性生活。   手术并发症 隆鼻术尽管是一种安全性较大的美容手术,但是,由于植入假体是异物,自体骨或软骨又必须从身体其他部位取材,因此,该手术仍有一定的手术并发症。 (1) 异物反应:主要表现为手术后水肿不消退,切口不愈合,并有黄色液体从切口流出,这是机体的一种排斥反应,取出假体改用自体组织支架即可治愈。 (2) 假体偏位:隆鼻术后鼻梁不直由假体安放位置不正造成,是隆鼻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但是,手术后即出现的偏位可能由肿胀或局部的少量血肿造成,这种假性偏位不需要处理。严重偏位需重新手术调整。 (3) 感染和局部皮肤溃烂:这是隆鼻术最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表现为鼻部的红肿,皮肤的坏死,假体的露出等。发生这种情况后,如果用抗生素不能控制感染,应及时取出假体。 (4) 骨或软骨支架的吸收:用自身骨或软骨支架的病人,由于后期会出现移植组织的吸收,鼻外形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从而影响美容效果。

丁志 2020-04-20阅读量9354

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是否...

病请描述:        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是否有传染性,这是广大市民非常关心的问题。以下问题的回答都是慎重地基于科学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现行认识。         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答: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以下简称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相关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阳性者。无症状感染者可分为两种情形:一是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经过14天潜伏期的观察,均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始终为无症状感染状态;二是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采样时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随后出现某种临床表现,即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         2、我国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的防控要求是什么?         答:国家卫生健康委在1月28日发布《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中就将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纳入防控管理,在其后的修订过程中均对无症状感染者的报告、管理等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应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县(区)级疾控机构接到无症状感染者报告后,24小时内完成个案调查,并及时进行密切接触者登记,将个案调查表或调查报告及时通过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上报。无症状感染者应集中隔离14天,原则上集中隔离满14天且两次连续标本核酸检测阴性者(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可解除隔离;如果核酸检测仍为阳性者,则继续隔离医学观察。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如出现临床表现,应及时转归为确诊病例,进行规范治疗。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也要进行14天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3、无症状感染者通过什么途径发现?截至目前我国发现了多少例无症状感染者?         答:目前我们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主动发现无症状感染者:一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开展医学观察期间的主动检测;二是在聚集性疫情调查中开展的主动检测;三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传染源追踪过程中对暴露人群主动检测;四是对部分有境内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和居住史人员开展主动检测。         截至2020年3月30日24时,接受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为1541例,其中境外输入205例。         4、无症状感染者有无传染性?          答:根据国家和部分省份开展的密切接触者监测数据,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存在二代病例续发,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个别由无症状感染者导致的聚集性疫情,有小样本量的研究显示无症状感染者呼吸道样本中的病毒载量与确诊病例没有太大差异。综合目前的监测和研究,无症状感染者存在传染性,但其传染期长短、传染性强弱、传播方式等尚需开展进一步科学研究。部分专家认为鉴于无症状感染者的呼吸道标本能检出病原核酸,但由于无咳嗽、打喷嚏等临床症状,病原排出体外引起传播的机会较确诊病例相对少一些。         5、如何做好无症状感染者的风险评估及其防控?         答:无症状感染者存在着传播风险。一是传播的隐匿性。由于无症状感染者无任何明显的症状与体征,其在人群中难以被发现,其导致的传播也难以预防。二是症状的主观性。症状轻微或不典型者可能认为自己没有感染新冠病毒,不主动去医疗机构就诊,在日常的诊疗工作中难以被发现。三是发现的局限性。由于存在检测窗口期,采用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方法难以发现全部无症状感染者,现有的无症状感染者主要是通过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主动筛查、感染来源调查、聚集性疫情调查和对高风险地区人员的主动检测发现的,尚有部分无症状感染者难以被发现。         为此,要突出做好无症状感染者监测,有针对性加大筛查力度,将检测范围扩大至已发现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等。一旦发现无症状感染者,要立即按“四早”要求,严格集中隔离和医学观察,对密切接触者也要实施隔离医学观察。          由于部分无症状感染者始终无症状,实际防控工作中无法将发现和隔离无症状感染者作为主导措施。因此我们仍将继续着重于及时发现隔离确诊患者,并做好密切接触者管理。我国经验表明,做好确诊病例的及时发现和隔离,并适度采取减少人际接触等措施,可以基本阻断疫情传播。         6、下一步如何做好无症状感染者防控管理?         答:一是完善防治方案。抓紧在疫情重点地区抽取一定比例样本,开展无症状感染者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研究,完善防控措施,修订完善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科学应对无症状感染者带来的感染风险,遏制可能形成新的疫情传播。         二是加大筛查监测。有针对性加大筛查力度,将检测范围扩大至已发现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等。结合复工复产复学实际,加强对重点城市、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的监测,最大程度发现隐患。做好疫情跨境输入输出防范,对所有入境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后,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清来源,公开透明发布信息。          三是强化管理救治。一旦发现无症状感染者,要立即按“四早”要求,严格集中隔离和医学管理,对密切接触者也要实施隔离医学观察。隔离期间出现症状,立即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四是加强群防群控。坚持群专结合,加大防疫知识科普宣传力度,指导公众科学防护,广泛开展培训,提高基层疾控人员、医务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等的防控能力和水平。从4月1日起在疫情通报中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报告、转归和管理情况,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7、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答:公众要加强自我保护和健康文明意识,强化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防护,养成勤洗手、戴口罩、讲究手卫生、一米线、开窗通风、清洁消毒、分餐制、生病时减少去人员聚集场所和科学戴口罩等健康生活行为方式。要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本着既保护自己,也要保护他人健康的理念,将健康知识传播到每个家庭和个人,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水平。如个人核酸检测阳性后不必恐慌,要主动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健康监测和隔离医学观察,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后及时报告,接受医疗机构规范诊治。

王智刚 2020-03-31阅读量9901

全球救助黄页-法国篇

病请描述:一、国家疫情状况简介    由于疫情在法国日益严峻,法国进入抗疫“战时状态”,法国人被要求尽可能减少出行。全法国3月17日进入“封城”模式,随着疫情加重,法国几十座城市先后宣布加强封城令,禁止居民夜间外出。二、当地官方疫情防控措施    法国封城措施延长至5月11日。届时将逐步开放幼儿园和中小学,大学于暑期前不再开学。7月中旬前的大型活动取消。继续提高每日检测量。5月11日封城措施解除后,民众可以买到普通口罩,并要求广泛戴口罩。患有残疾和慢性病的老年人在5月11日后应继续禁足。5月11日之后一些公共场所(餐馆、咖啡馆、电影院等)还是保持关闭“部分失业”措施和对企业的救济措施延长期限,将向贫困家庭和学生提供特殊援助。5月11日之后政府将检测所有疑似症状的人政府已重启部分生产线,在接下来的三周内,将提高口罩产量5倍,并生产10000台呼吸机法国目前只有很小一部分人感染病毒,距离“群体免疫”很远,所以要继续努力研制疫苗维持对非欧盟国家的边境政策,关闭边境到新的指令发出三、当地官方个人疫情防控建议    2020年3月16日,为了抗击新冠肺炎,法国政府宣布从3月17日(星期二)下午12:00开始,全法国实施为期至少15天的封城措施。除某些情况外,禁止旅行。注意事项/预防避免在公共场所进行任何不必要的聚集;不要参加任何社交或家庭性质的聚会;避免与抵抗力较弱的人(孕妇,长期病患者,老人等)接触;避免在人流密集的地方逗留(医院,妇产医院,老人住宿设施等)。有效防护措施定期(水+肥皂)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消毒液;咳嗽或打喷嚏到肘部或纸巾中;使用一次性纸巾(使用后将它们扔进垃圾桶);打招呼不握手,不拥抱;与任何联系人至少保持1.5米的距离。四、当地官方诊疗机构信息    法国卫生部官网:www.sante.gouv.fr咨询对于出现新冠肺炎症状的患者:在没有严重症状的情况下:联系主治医生,或者可以使用治疗中心或远程医疗解决方案。进行联系后,应视情况选择远程咨询解决方案;如果出现症状(不适,呼吸困难):致电急救中心电话:15问诊请全科医生在问诊过程中戴口罩,检查期间,如果患者显示出严重的征兆:致电急救中心电话:15。家庭护理和隔离在不符合住院标准的情况下,新冠肺炎患者被建议在家里接受治疗和隔离。 携带新冠肺炎患者的全家也必须严格隔离在家里,无症状成员建议与患者隔离,每天两次体温并自我监测症状。对有症状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进行了生物学(或非生物学)确认其新冠肺炎感染的测试,如果他们是阴性的,他们可以继续他们的工作。如果它们是阳性的,则建议与一般人群隔离,停止工作和在达到治愈标准后解除隔离。五、新冠治疗费用    法国新冠肺炎救治费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检测病毒的费用是54欧元(400人民币),社保报销70%,剩下的部分如果有商业补充险就可以全保。第二部分是确诊后的治疗费用,基础医保报70%,剩下的部分也是商业险可以报销。六、重要联系方式及通知提醒    急救电话:15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热线:+86-10-12308或+86-10-59913991中国驻法国使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33-153758840中国驻马赛总领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33-491320019中国驻里昂总领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33-785620931中国驻斯特拉斯堡总领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33-609994464中国驻圣但尼总领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262-693925807中国驻帕皮提领事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689-87295620使馆提醒:严格遵守法国政府颁布的限制出行举措,密切关注法国内政部发布的出行限制措施,除购买生活必需品、就医和无法远程办公的工作外,尽量减少出行,减少对外接触,避免人员聚集。如确需出行,请从内政部网站下载《破例出行证明》(Attestation de déplacement dérogatoire)并认真填写,以备警方查验,拒不执行者将面临38欧至135欧不等的罚款。中国公民仍可以由法国离境返回中国,而非申根区居民和无法国长居的人员不能入境法国。 文中当前信息均来自官方公示信息,如有调整,请以最新信息为准

微医健康 2020-03-25阅读量8983

普通人口罩多久换一次?

病请描述:大家都知道,这次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戴上口罩不只是我们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也是对他人的健康负责。但是关于口罩,大家各有各的疑问:但是你知道戴口罩也有很多技巧吗?口罩类型这么多应该怎么选?口罩需要每天都换吗?使用后的口罩应该怎么处理? 今天,我们统一整理了一下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带呼吸阀的口罩能不能防病毒?   呼吸阀的作用是降低口罩的呼吸阻力。带不带呼吸阀都不影响对口罩佩戴者的保护,但开启的呼吸阀可能会将佩戴者排出的飞沫或者细菌排出口罩,所以如果你是病毒携带者,请选用没有呼吸阀的口罩。 我们应该选择哪种类型的口罩?   现在目前市面上口罩类型很多,名称也特别多,很多人难以分清,其实我们可以根据口罩名称和包装上的执行标准号进行判断。在此次疫情中,首选使用医用防护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上述两类口罩主要针对医护人员且目前较为紧缺,普通人也可以选择工业用颗粒物防护口罩或者医用护理口罩等。至于其他棉质口罩、海绵口罩、活性炭口罩等类型,就不推荐使用了。另外也需要注意的是,口罩并不是越厚越好。虽然棉质口罩看起来很厚,但对于防御病毒却毫无作用,而医用外科口罩看起来比较薄,却有很好的过滤效果。孩子戴不住口罩怎么办?  对于口罩的选择,我们不建议儿童使用成人口罩。一方面,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且其脸型小,一般口罩难以达到密合的效果。另一方面,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戴上口罩之后,呼吸阻力会增加,会明显感觉不舒服,1岁以下的孩子不适合戴口罩,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尽量不出门。目前建议3岁以下的儿童尽量不出门。另外,像医用防护口罩,虽然防护性最强,但透气性差,不太适合小孩子使用。所以如果孩子必须外出,最好选用儿童医用外科口罩。如果孩子一戴口罩就扯开,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告知孩子为什么大家都要戴口罩以及不戴口罩的危害,佩戴时帮孩子调整好口罩的位置,让孩子更舒适、减少抵触心理。 普通人口罩多久换一次?  对于口罩的使用时间,现在很多人也比较纠结,一方面目前口罩比较紧缺,另一方面又怕没有防御效果。其实,普通人佩戴口罩不必一次一换,根据口罩的清洁程度来定。如果口罩出现以下问题,建议及时更换:●口罩鼻夹损坏●口罩头带变松●口罩变形●口罩变得有异味或者脏污●呼吸阻力变大●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已受污染(如染有血渍等) 在家需要戴口罩吗? 普通人在家不需要佩戴口罩,但如果家里人有发热、打喷嚏、流涕等症状,建议自己和家人都佩戴口罩。 口罩应该怎么正确取下? 在取口罩时,应该从两边耳朵取下耳绳,不要触碰口罩的外表面,直接丢到安全的垃圾桶里。另外如果要重复使用口罩,也不要直接放在包里、兜里等处,容易造成持续感染风险,可以由内向外反向折叠后,用自封袋包装。 口罩使用后,应该怎么处理?  关于已使用的口罩,以下几种方式不建议使用。● 开水烫:一方面会污染用来烫口罩的器皿,另一方面只是短时间烫一下,并不能消灭全部的病毒细菌。● 焚烧:一方面会污染环境,另一方面还有安全隐患。● 剪碎后扔掉:不少人之前在网络上倡议这种处理方式,以防不法分子回收二次售卖,这个出发点非常好,但还是不太推荐,因为在剪碎的过程中也还是有很大的感染风险。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在医疗机构时将口罩放入医疗废物垃圾袋中,会由专业处理机构集中处置。日常生活中● 对于普通人,将口罩直接丢入垃圾桶。● 对于疑似患有传染病的人,可以在就诊或者接受调查处置时,交由相应工作人员,作为医疗废物处理。● 对于存在发热、咳嗽、咳痰、打喷嚏等症状的人,或接触过此类人群的人,建议将口罩先丢垃圾桶,再使用5%的84消毒液按照1:99配比后,撒至口罩上进行处理。如果没有消毒液,也可以用密封袋密封后再扔。处理口罩后,一定要记得认真洗手哦!

就医指导 2020-03-18阅读量4.0万

疫情期间托幼机构如何防护?

病请描述:         1、开园前有哪些防控措施?          托幼机构根据当地政府部署延迟开园。未开园期间,托幼机构应当每日了解教职员工及儿童健康情况,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每天根据防控要求向主管部门报告具体情况。要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和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制度、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做好园区的预防性消毒工作。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3岁以下婴幼儿早教机构、亲子园等,暂停开展线下培训活动,可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提供服务。家长尽可能不要带幼儿外出、聚会和参加集体性活动                   2、开园后有哪些防控措施?          开园后,教职员工每天入园应检测体温,严格落实儿童体温检测等晨、午、晚检制度和全日观察、发现异常者不得入园。做好因病缺勤及病因登记追踪工作,执行家长接送儿童不入园制度。指导家长培养儿童日常卫生习惯,在疫情完全解除前不带儿童去人员密集场所。加强园内通风、洗手、消毒等防护措施。         教职员工发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幼儿时,应立即电话通知其家长领返,并嘱家长尽早带幼儿到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治疗。如发现呼吸道传染病病例异常增多,要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3、如何做好园内场所通风?         开园后,做好园区开窗通风工作。对幼儿教室、音乐室、舞蹈室、阅览室、保育室、宿舍等要做好卫生清洁和消毒,并保持通风良好,早、中、晚各通风1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同时注意保暖。         4、如何做好师生个人防护?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老师要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幼儿要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儿童口罩。打喷嚏时要主动掩住口鼻。严格落实教职员工和儿童手卫生措施,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洗手液或肥皂供师生使用,推行规范洗手法。         5、如何教会幼儿洗手?         幼儿教师要把正确洗手作为重要防护技能教授给幼儿,采取示教、演练等方法,让幼儿掌握规范洗手法,并督促幼儿养成勤洗手、讲卫生的良好习惯。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6、幼儿什么时候需要洗手?         以下情况必须洗手:入园后、吃东西前、上厕所前后、从户外进入室内、玩玩具前后、玩耍后、擦鼻涕后、打喷嚏用手遮掩口鼻后、手弄脏后等。          7、如何做好园内环境卫生和消毒?         开园后,保持园区室内外环境卫生整洁,进行日常消毒。加强园内公共场所消毒,要求学生进去一批、清洁一次,当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地面和公共用具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500mg/L)擦拭,作用30分钟,再用清水擦净,按照使用说明配制消毒剂。含氯消毒剂有皮肤黏膜刺激性,配制和使用时建议佩戴口罩和手套,勿让儿童触碰。乙醇消毒液使用应远离火源,防止儿童误服。         8、出现疑似病例后,该怎么办?         出现发热、乏力、干咳及胸闷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时,按疫情防控规定做好相关防控措施,做好上报、隔离、消毒等工作。

王智刚 2020-02-23阅读量9163

洗手防护攻略

病请描述:        1、为什么洗手能够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洗手是预防传染病最简便有效的措施之一,日常工作、生活中,人的手不断接触到被病毒、细菌污染的物品,如果不能及时正确洗手,手上的病原体可以通过手和口、眼、鼻的黏膜接触进入人体。通过洗手可以简单有效地切断这一途径,保持手的清洁卫生可以有效降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                  2、怎样保证洗手效果?         洗手是减少手部细菌、病毒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正确洗手是关键。正确洗手是指使用流动水,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每次洗手应揉搓20秒以上,应确保手心、手指、手背、指缝、指甲缝、手腕等处均被清洗干净。不方便洗手时,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进行手部清洁。                  3、洗手的步骤有哪些?         (1)用流动水将双手淋湿。         (2)取适量肥皂或洗手液均匀涂抹双手。         (3)认真搓洗双手至少20秒。         第一步,洗手掌。手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揉。        第二步,洗手背。手心对手背,手指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揉。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洗指缝。手心相对,手指交叉,相互搓揉。         第四步,洗指背。一手弯曲呈空拳,把手指关节放在另一手的手心,旋转搓揉。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洗拇指。一手握住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旋转搓揉。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洗指尖。一手五指指尖并拢,放在另一只手的手心,旋转搓揉。双手交换进行。         第七步,洗手腕。一手握住另一只手的腕部,旋转搓揉。双手交换进行。         (4)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双手。         (5)捧起一些水,冲淋水龙头后,再关闭水龙头(如果是感应式水龙头不用做此步骤)。         (6)用清洁毛巾或纸巾擦干双手,也可用吹干机吹干。             4、什么时候需要洗手?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为了避免经手传播,应注意洗手,洗手频率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以下情况应及时洗手:外出归来,戴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过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后,咳嗽打喷嚏用手遮挡后,护理患者后,准备食物前,用餐前,上厕所后,接触公共设施或物品后(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钱币、快递等物品),抱孩子、喂孩子食物前,处理婴儿粪便后,接触动物或处理动物粪便后。                 5、外出不方便洗手时,该怎么办?         可选用有效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特殊条件下,也可使用含氯或过氧化氢手消毒剂。使用时用量要足够,要让手心、手背、指缝、手腕等处充分湿润,两手相互摩擦足够长的时间,要等消毒液差不多蒸发之后再停止。但是,对公众而言,不建议以免洗的手部消毒液作为常规的手部清洁手段,只是在户外等没有条件用水和肥皂洗手的时候使用。                 6、洗手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要用流动的清水洗手。如果没有自来水,可用水盆、水舀、水壶等器具盛水,把水倒出来,形成流动水来冲洗双手。        (2)用肥皂或者洗手液,充分揉搓,保证洗手效果。       (3)每个地方都要洗干净,包括手心、手指、手背、手指缝、指甲缝、手腕,每个角落都不能放过,时长不少于20秒。         (4)肥皂泡要用清水彻底冲干净。        (5)洗手后要用干净的毛巾或者一次性纸巾擦干,也可用吹干机吹干。

王智刚 2020-02-19阅读量9033

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病请描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新发传染病,根据目前对该疾病的认识,在疾病流行期间,个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预防工作。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讲究个人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勤洗手,不用脏手触摸口、眼、鼻,不随地吐痰。         (2)避免聚餐。聚餐人群相互之间都是密切接触者,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可直接污染到整个聚餐人群,极易造成疾病传播,为了防止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请不要聚餐。         (3)少去公共场所。公共场所人员多,流动量大,人员组成复杂,一旦有病毒携带者,很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尤其是人员密集、空气流动性差的公共场所,例如商场、餐厅、影院、网吧、KTV、车站、机场、码头、展览馆等。         (4)经常开窗通风。室内环境密闭,容易造成致病微生物滋生繁殖,增加人体感染疾病的风险。勤开窗通风可有效减少室内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的含量,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有杀菌作用。因此,每天早、中、晚均应开窗通风,每次通风不低于15分钟。         (5)保持居室清洁。居室门把手、遥控器、手机、电话座机、马桶圈、儿童玩具等是家人经常共用的物品,被致病微生物污染后这些物品就成为疾病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媒介,为了家人健康,应经常用干净的湿毛巾或湿纸巾擦拭清洗,必要时可使用家用消毒剂擦拭。         (6)勤洗手。经手可传播多种疾病,如被致病微生物污染的手接触食物可传播消化道疾病,揉眼睛可传播红眼病、角膜炎等疾病,抠鼻子可传播呼吸道疾病等。外出归来、饭前便后、咳嗽打喷嚏时用手捂口鼻后,都应及时洗手。洗手时,请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7)外出佩戴口罩。公众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除发热门诊)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正确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儿童选用性能相当产品),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8)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不暴饮暴食,食用肉类和蛋类要煮熟、煮透。不吸烟,少喝酒,不酗酒。劳逸结合,不熬夜,生活有规律。适当锻炼,吃动平衡。         (9)做好健康监测。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家中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额头,如有发热要为其测量体温。发现家人有发热、干咳、乏力等疑似症状时,请及时就医。        (10)不接触、猎捕、加工、运输、宰杀、食用野生动物。

王智刚 2020-02-19阅读量9321

对抗流感!2000多名学生吃...

病请描述:李老师1分钟前 近期流感高发,如孩子有身体不适,建议在家休息或就医,勿带病上课。若孩子患流感,待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样症状消失48小时后方可复课,复课时请凭医院证明或先去学校保健室复查。 这是一则学校流感提醒,上两周不少家长收到类似的短信,2019流感季真的到了! 今 年 流 感 实 况 根据12月15日,国家流感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来看,截至12月8日,我国内地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水平继续升高趋势,爆发疫情数明显增多,我国大部分省份已经进入今年的冬季流行季。根据江苏疾控数据显示,12月8日左右,江苏全部的流感监测结果已经阳性率高于10%。主要以甲型H3N2与乙型维多利亚型两种为主,比例各占一半。 今年流感强度高于往期,95%以上为H3N2。 流感病毒中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全球大流行。 流感病毒3D插图 | 来源:123RF正版图库 学 校 紧 急 反 应 每年流感季,儿童中招率居高不下。杭州市儿童医院进入12月之后门诊量骤增2/3。 浙大儿院湖滨院区门诊部副主任说:“发热和呼吸道门诊来看发烧的患儿中,一半是流感,其中甲流居多。” 学校是预防工作的重要环节。杭州的小学紧急反应,不仅发送提醒短信,校内也积极“灭毒”。 以杭州为例: 育才京杭小学每天早上校医晨检,一发现情况及时通知家长带孩子与医院检查。 胜蓝实验小学在放学后,教室会进行紫外线消毒。 卖鱼桥小学全校2000多名同学,从12月2日开始,每人每天都要吃几瓣大蒜对抗流感病毒。 重 症 流 感 高 危 人 群 流感多数情况下是轻症,能够一周内自愈,但部分患者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发展成重症病例。 少数危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坏死性脑病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而死亡。 因此,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在流感季需要格外注意。 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 1.年龄<5 岁的儿童(年龄<2 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年龄≥65 岁的老年人; 3.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抑制等; 4.肥胖者[体重指数(BMI>30)]; 5.妊娠及围产期妇女。 家里有这5类人的,近期要多注意! 家 庭 如 何 防 流 感 1.不要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尤其老人和小孩,如必须外出请带上口罩可以防护自己,去医院也最好带上口罩,保护他人,保护自己。 2.身边人如有咳嗽发热等,尽量不要接触,尤其像两个孩子一个发热,一个没事,最好隔离开来,不然容易传染。 3.家里备上体温计和降温药。小孩发烧超过38.5度,吃降温药,一般是美林,可以根据体重来计算吃的量,24小时不超过4次。 轻微发热咳嗽多喝热水,可吃点感冒药。热度不退、反复发热请尽快就医。 4.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5.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来源:123RF正版图库 网友关心的流感问题 1 Q: 疫苗三价、四价哪个更好? A: 三价疫苗包含2个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和1个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四价疫苗含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各2个。两类疫苗均可对流感感染起预防作用,没有优先推荐,可自愿接种任一种流感疫苗。 2 Q: 现在接种疫苗还来得及吗? A: 疫苗接种的最佳时间是每年10月份,如果错过时间,也可以在流行季任意时间接种。 3 Q: 疫苗要接种几次? A: 在同一个流感流行季节,已经完成流感疫苗接种的人不需要再重复接种。 4 Q: 得过流感的还可以接种疫苗吗? A: 今年还没有接种过的人,可在流感痊愈后接种疫苗。已接种过的不要重复。 5 Q: 鸡蛋过敏者能不能接种疫苗? A: 鸡蛋过敏患者视过敏程度而定,一般不影响接种,但过敏期间避免接种。 不仅鸡蛋过敏,花粉过敏、绒毛过敏时期最好都先别去接种,等过敏症状消退后再去。 6 Q: 成年人得了流感怎么办? A: 成年人患流感一般不用太担心。出现症状后,建议居家休息,保持房间通风。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 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以避免传染。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持续高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严重呕吐与腹泻等重症倾向,应及时就诊。 7 Q: 孕产妇得了流感怎么办? A: 孕产妇(包括分娩及流产后2周内的女性)是罹患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要及时接种流感灭活疫苗并做好预防措施。 妊娠期一旦感染流感,准妈妈们最担心的是药物影响孩子,但其实不及时治疗也会影响胎儿。 发热是流感的常见症状,也是某些出生缺陷和婴儿其他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 2013年有统计显示,妊娠早期流感增加先天性异常的发生风险,包括唇裂,神经管缺陷,脑积水和先天性心脏缺陷。 而且,现在已有安全性高的抗流感病毒的药物了。所以,准妈妈们一旦感染流感,不要盲目硬撑。 出现高热不退,或流感症状持续加重的时候尽早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如奥司他韦、帕拉米韦等)。 8 Q: 抗生素有效吗? A: 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对流感病毒无效! 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对流感病毒无效! 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对流感病毒无效! 冬至都过了,春天还会远吗?大家要做好保暖工作,多多运动(有雾霾请选择室内运动哈),增强免疫力,还能防长胖。 距离2020年只有一周了,一定要健健康康美美帅帅地跨个年~ 参考文献: [1]孕产妇流感防治专家共识[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9,2:73-78. [2]秋冬流感季,你需要的都在这里!中国疾控中心 [3]【医脉通】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年版)

健康资讯 2019-12-27阅读量1.0万

高危性行为后怎么办?还有1个...

病请描述:你曾经问过类似问题吗? 我坐过的凳子艾滋病人3小时前坐过,我会得艾滋吗?感染艾滋的朋友被蚊子咬了,我把蚊子拍死后手上沾了血,会感染艾滋吗?5年前有高危性行为,会感染艾滋吗?胳膊上有几个红点,是艾滋病的症状吗? 自从1985年国内出现首例HIV感染者者,感染人数已超百万,对艾滋的恐慌也无处不在。 12月1日是第32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艾滋。这位世纪杀手依旧很可怕吗? 1.艾滋病毒藏在哪 HIV是引起艾滋病的唯一病原体,感染者是传染源,但不是病原体。严格意义上来讲,只有接触了活的足量的病原体才能被感染。 HIV主要存在于传染源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胸腹水、脑脊液、羊水和乳汁等体液中。感染者的衣服上、头发上、皮肤上都很难有活着的HIV。 所以,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咳嗽、打喷嚏、蚊虫叮咬也不会。 那一个未感染的人在什么情况下会被艾滋病毒入侵呢? HIV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仅有3种途径: 性传播:不安全的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其中,同性性接触比异性性接触感染率高;异性接触中,女性感染率比男性高,达2倍多。血液传播: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规范的介入性医疗操作(例如黑诊所洗牙导致感染)、文身、伤口接触感染者血液等。 母婴传播:宫内感染、分娩时和哺乳传播。 2.啪啪啪如何传播艾滋 3条路径中,目前最活跃的就是性传播。根据《中国艾滋病性病》公开发布的数据: 2018年第三季度我国新发现HIV感染者/AIDS病人41351例,异性传播占71.1%,同性传播占22.7%,母婴传播占0.8%,性接触加注射毒品传播占0.3%。那么,你会不会疑惑,啪啪啪是怎么传播艾滋的? 有疑惑是正常的,因为科学家们也是去年才知道答案。HIV的感染路径是这样的:HIV→T细胞→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基因组→休眠。 流程结束后,巨噬细胞就是个移动的病毒库。 T细胞和巨噬细胞都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员,他们都沦陷了,我们的免疫系统也就雄风不再了。 来源:视觉中国 3.预防艾滋你真的会吗 安全套是安全性行为的核心,也是阻断艾滋病毒传播的主要方法,但安全性行为不止这一点,使用安全套也是有讲究。 正确使用安全套需注意7点 (1)在实战之前,一定要选择适合尺寸的TT,太大易脱落,太小易破裂。一般来说,每个包装盒上都注明了尺寸,购买之前一定要注意型号,踏踏实实选择最合适的。 (2)使用前应特别留意出厂日期和有效期,确保安全套不过期;要将安全套前端的小囊捏瘪,排出空气。 (3)每一次性行为都要使用新的安全套,不重复使用。 (4)全程使用安全套:即在阴茎接触阴道、肛门或口腔之前,就要戴上安全套。 (5)良好的润滑对防止安全套破裂很有效;只能使用水性的润滑剂,油性润滑剂容易造成安全套破裂。 (6)射精后应立即抽出,注意安全套有无破损。如有破损,应考虑去相关机构进行咨询检测。 (7)不要用两个,这样更容易脱落,反而不安全。 72小时服药阻断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发生危险行为怎么办?尽快使用暴露后预防用药,即是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的药物。 危险行为包括职业暴露(如医护人员手指破损后沾染艾滋病人的血液)、与陌生人、性服务者或HIV感染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 暴露后,应尽快找医生开具艾滋阻断药物和具体用药方案。服用这类药物可预防感染。 服药效果与起始用药时间密切相关,原则上不超过暴露后72小时。时间越早,保护效果越好。 艾滋阻断药物一般要连续服用28天,不得间断,或遵照医生的方案服药。 艾滋病毒检测 不论是否服药阻断,最好在窗口期后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病毒在体内繁殖到一定数量后才可被检测,这段时间称为窗口期,艾滋病毒大约3-4周。 检测方法分为两种:机构检测和自我检测。 机构检测: 国家实施免费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和检测的人员,可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得到免费咨询和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 自我检测: 在正规的机构或者药店购买艾滋病检测试纸,在家里自我检测。一般将唾液或者血液(采取指尖血样)滴于试纸上,20分钟左右会有结果。一旦发现感染,立即去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测和治疗。 来源:视觉中国 4.还是感染了怎么办? 发现即治疗 艾滋病现在已经不是急性绝症了。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清华大学医学院双聘教授李太生表示: 只要坚持好好治疗,艾滋病可以成为如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可防可治的慢性病,病人也完全可以实现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 我国实施免费的艾滋病病毒治疗,而且现在抑制艾滋病毒的药物已有几十种,“鸡尾酒疗法”能够有效地抑制艾滋病毒复制。感染者和未感染者的寿命可以一样长。但感染者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高服从。 科研人员发现, 对于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很晚才开始接受“鸡尾酒疗法”的人, 寿命延长效果远低于整体水平。 另外,擅自停药会让艾滋病毒产生耐药性,反而不利于病毒抑制和疾病治疗。 “鸡尾酒疗法”是指针对艾滋病病毒采用三种或三种以上抗病毒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又称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抑制HIV扩散,降低感染者体内的病毒载量,延长感染者寿命。 孕期HIV怎么办 已确定HIV感染的孕妇,在询问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知识并进行评估后,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决定终止妊娠或继续妊娠。 如果孕妇选择终止妊娠,医护人员应给予安全的人工终止妊娠服务,应尽早手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如果孕妇选择继续妊娠,应给予优质的孕期保健、产后母乳喂养等问题的咨询,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感染HIV能喂奶吗 母乳喂养具有传播HIV的风险,感染HIV的母亲应尽可能避免母乳喂养。如果坚持要母乳喂养,则整个哺乳期都应继续治疗。 新生儿在6个月龄之后立即停止母乳喂养。 孩子会感染HIV吗 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曾在云南开展的母婴阻断项目。结果显示:经过干预的母婴传播的几率仅为1%~2%,而未进行干预的比例是33%。 所以,母亲感染后积极治疗,能减少孩子染上HIV的风险。 另外,HI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应在出生后尽早(6~12h内)服用抗病毒药物,如齐多夫定(AZT)和奈韦拉平(NVP)。根据母亲孕期抗病毒治疗的时间和效果,决定新生儿服药时长。 为了预防PCP(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所有HIV感染母亲所生的婴儿在完成4~6周HIV预防治疗后应进行PCP预防,除非已排除HIV感染。 来源:视觉中国 艾滋病可防可控却仍然不可治愈,洁身自好,做好预防才是上上策,千万不要在危险的边缘试探! 参考文献: [1]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核心知识(试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2]艾滋病防治条例(2019年修订).中国艾滋病性病.2019,4:435-438.[3]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J].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2019,5:65-82.[4]靳薇.让女性远离艾滋[J].社会观察,2005,11:35.[5]艾滋病毒如何在“啪啪啪”时感染?http://news.medlive.cn/infect/info-progress/show-143691_171.html

健康资讯 2019-11-28阅读量1.2万

早控鼻炎防哮喘和防咳嗽

病请描述:        一般过敏性疾病都有一定的发展顺序,多表现为孩子患过湿疹、过敏性鼻炎后,逐渐发展为哮喘。临床发现曾经发生过湿疹的患儿,其中18%会得哮喘,而没有发生过湿疹的,只有7%的机会得哮喘。所以,如果孩子发生过湿疹、过敏性鼻炎,都是以后发生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值得庆幸的是,当孩子出现过敏性鼻炎的时候,是可以通过早期预防和积极治疗减轻症状,还可进一步预防过敏性鼻炎转化为哮喘。因此,家长应对孩子的一些异常提高警惕,尤其在5岁以后的孩子,经常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痒、鼻塞等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因为这些症状会影响孩子的发育和学习,比如鼻塞之后产生张口呼吸,影响牙齿发育,整天鼻痒和打喷嚏,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记忆力。一旦发现这些症状应尽早带孩子就医。         目前,临床上将上下呼吸道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治疗时要把过敏性鼻炎和哮喘一起考虑。所以,在五官科治疗过敏性鼻炎时要考虑有无气道反应性增高和哮喘;在呼吸科治疗哮喘时注意患儿是否存在过敏性鼻炎,尤其对那些难治的、对规范化治疗方案反应不好的病人,更应该考虑有无鼻炎和鼻窦炎的影响。         不过治疗儿童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必须十分慎重,最好的选择是使用无镇静、无心脏毒性的抗组胺药物。对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及伴有特应性皮炎、湿疹或鼻炎的12-30个月的患儿,使用以开瑞坦(氯雷他定)为代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可以显著减少上呼吸道感染和喘鸣的发生,且未出现患儿不能耐受的副作用。”氯雷他定拥有104亿以上安全使用日,是一种无镇静作用、无心脏毒性、适用于成人和儿童过敏性疾病的抗组胺药物,且快速起效、疗效持久;和第一代抗组胺药物相比,氯雷他定不会影响患儿的综合学习能力和生活质量,是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首选药物。但在治疗儿童鼻炎合并哮喘或者咳嗽时不是首选最佳药物,临床实践表明,氯雷他定治疗气喘咳嗽疗效不佳。相反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或富马酸酮替芬在治疗儿童鼻炎合并哮喘时有较好治疗价值,由于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或富马酸酮替芬有镇静嗜睡作用,又限制了这些药的使用,因此需要由医生权衡利弊后给予合理用药才能取得良好疗效。

王智刚 2019-01-22阅读量9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