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主要影响关节软骨、软骨下骨、滑膜、韧带、肌肉及关节周围组织。 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年龄增长、肥胖、创伤、关节畸形、遗传、炎症等多种因素有关。 症状通常包括关节疼痛,尤其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关节僵硬,晨起或长时间不活动后明显;关节肿胀、活动受限,严重时可能导致关节畸形。 诊断骨关节炎一般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如 X 光、磁共振成像等)以及实验室检查等。 治疗方法包括非药物治疗,指南推荐的一些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如减轻体重、适度运动、物理治疗等;药物治疗,如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镇痛药、软骨保护剂等(见下图) 对于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关节镜清理、胫骨高位截骨、单髁置换、全膝关节置换术等。 在预防方面,保持健康的体重、适当锻炼、避免过度使用关节等措施有助于降低骨关节炎的发生风险。 其中,很多病友可能会听说膝关节注射治疗骨关节炎的情况。指南推荐的保守治疗也有关节注射。要知道,玻璃酸钠膝关节注射具有以下好处: 好处: 1. 润滑关节:可以增加关节液的黏稠度和润滑性,减轻关节软骨之间的摩擦,从而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活动度。 2. 营养软骨:为软骨细胞提供一定的营养成分,有助于维持软骨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3. 抗炎作用:具有一定的抗炎效果,能够减轻关节内的炎症反应,缓解肿胀和疼痛。 原理: 正常情况下,膝关节内的关节液中含有一定量的玻璃酸钠,它对维持关节的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当膝关节发生病变,如骨关节炎等,关节内的玻璃酸钠含量减少或质量下降。通过注射外源性的玻璃酸钠,可以补充缺失的成分,恢复关节液的正常生理功能,保护关节软骨,延缓关节退变的进程。同时,玻璃酸钠还可以在关节软骨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软骨的磨损和损伤。 需要注意的是,玻璃酸钠膝关节注射并非适用于所有膝关节疾病患者,且治疗效果因人而异。 所以,您是否有膝关节的问题?欢迎线上咨询,或者直接到我的门诊咨询我。
陈延超 2024-07-25阅读量1261
病请描述:01 膝关节的基本结构 膝关节是人体内最大的关节,也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之一,膝关节由股骨(大腿骨)、胫骨(小腿骨)和髌骨(膝盖骨)组成。 这些骨骼通过韧带、肌腱和软骨连接在一起。软骨覆盖在关节表面,起到缓冲和减少摩擦的作用。然而,软骨一旦受损,其修复能力有限,因此保护软骨至关重要。 02 为什么会发生膝关节磨损? 膝关节磨损主要是由于长期的压力和摩擦所致,常见的原因包括: 过度使用:频繁的高强度运动或长时间的站立和行走会增加膝关节的负担。 老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软骨会逐渐退化,变得脆弱。 体重过重:超重会给膝关节增加额外的压力,导致软骨加速磨损。 不当的运动姿势:不正确的跑步姿势或不适合的鞋子可能导致膝关节受损。 03 如何保护您的膝关节? 保持适当的运动量:避免过度使用膝关节,进行适量的低冲击运动,如游泳和骑自行车。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减少膝关节的负担。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专业的步态分析和影像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注意运动姿势:确保正确的运动姿势和合适的运动装备,如穿戴适合的鞋子。 04 3D打印鞋垫改善膝关节力线 3D打印鞋垫可以根据个人的足部数据进行定制,可以纠正不良的步态,从而减少膝关节的异常负担以及地面对膝关节的直接冲击。 患者膝关节有疼痛的情况下,结合患者膝关节X光片可以对矫形鞋垫进行模块调整,改善膝关节力线。
王金武 2024-07-18阅读量1085
病请描述:半月板是连接大腿骨和胫骨之间的软骨组织,有助于缓解膝关节在运动中的摩擦,并提供稳定性。 半月板损伤是指半月板部分或全部的撕裂、损伤或移位。这种损伤可能由于剧烈运动、扭伤、或长期的膝关节过度使用而引起。半月板损伤一般可以分成急性损伤和过度使用型(退变型)损伤。 急性损伤导致的膝关节半月板受伤,多发生在膝关节扭伤等急性创伤,或膝关节突然承受超负荷的负重时。表现为受伤后的膝关节急性疼痛,伴有一定程度的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可能有行走困难。 经短时休息后膝关节疼痛可略缓解,但一般无法立即恢复行走或运动。当膝关节遭受外伤出现膝关节疼痛时,需考虑存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可能,建议找专科医生就诊,一般结合简单的手法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就能明确诊断。 急性损伤案例 患者膝盖外伤一周余,外伤后膝盖肿胀,无法行走,待可以行走后到王金武专家门诊就诊,查体显示膝关节腔内有积液。后抽取积液70ml余。 王金武教授团队发明有一种负压控制的可挤压式四肢压力带辅助抽取膝关节积液,它可以量化施加在膝关节上的压力,使负压在关节腔更为精准、可量化,积液抽吸效果更稳定,基本可以与关节镜下关节冲洗效果相媲美,而且时间短、基本无创、费用低、效果可靠。 通过环形气囊充气发生的形变对膝关节进行挤压, 使关节腔内积液能够快速聚集在一起。 过度使用型的半月板损伤,是指膝关节平时负重较大,比如身体质量指数BMI>30,或长期下肢剧烈运动以及长期蹲姿工作的,久而久之,导致半月板的内在结构出现退变,形成所谓的半月板退行性损伤。 此类情况,早期可以在膝关节磁共振中发现半月板呈Ⅰ度或Ⅱ度损伤。这种非全层的半月板损伤信号,有时表现为膝关节长时间行走或过度负重后,膝关节局部隐痛不适,放松或休息后一般可自行缓解,大部分不需要特殊治疗。 如果已经存在明显的半月板质地退变,一些较轻的外力损伤(如突然下蹲)都可能导致半月板急性损伤。这种情况一般多见于老年人内侧半月板后角或后根部损伤,类型通常是复杂性损伤。也就是说,如果有半月板退行性改变的基础,更容易出现半月板急性损伤。 日常保护 - 维持健康的体重:体重过重会增加膝关节的负担,增加损伤的风险。保持适当的体重可以减轻膝关节的压力,降低半月板受损的可能性。 - 加强肌肉:通过锻炼来增强大腿肌肉群,以提供更好的支撑和稳定性,减轻对半月板的压力。 - 正确的运动方式:在参与体育活动或锻炼时,确保使用正确的姿势和技术,否则会增加膝关节受伤的可能性。 - 逐渐增加运动强度: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频率,给身体充分的时间来适应新的运动负荷,突然增加运动强度可能会导致膝关节受损。 - 穿着合适的鞋子: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类型和足部结构的鞋子,以提供良好的支撑和缓冲,减少对膝关节的冲击。 - 避免过度使用:避免长时间、连续性地进行高冲击性活动,给膝关节充分的休息时间,以减少过度使用引起的损伤风险。 - 定期锻炼:通过定期锻炼来增强膝关节周围的肌肉,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 保持膝关节温暖:在运动前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以提高关节的温度和血液循环,减少受伤的可能性。
王金武 2024-06-13阅读量2523
病请描述:1.什么是1型神经纤维瘤? 1型神经纤维瘤,原名von Recklinghausen(NF1),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有大约50%患者为遗传,50%患者是基因突变导致的,推算发病率约为5/100万;NF1可累及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多样,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临床表现出现的典型顺序是:咖啡牛奶斑、腋窝和/或腹股沟雀斑、Lisch结节(虹膜黑色素错构瘤)、骨发育不良、神经纤维瘤、视路胶质瘤(OPG)、认知缺陷和学习障碍等。 2. 如何确定是否患1型神经纤维瘤? 基于NF1的特异性临床表现,1997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制定了NF1的诊断标准,2021年国际神经纤维瘤病诊断标准共识组提出修正建议,主要加入了基因学诊断。 1. 6个或以上咖啡牛奶斑,在青春期前直径大于5mm或在青春期后直径大于15mm; 2. 2个或以上任何类型的神经纤维瘤或1个丛状神经纤维瘤; 3. 腋窝或腹股沟区雀斑; 4. 视路胶质瘤; 5. 2个或以上Lisch结节或2个或以上脉络膜异常; 6. 特征性骨病变,如蝶骨翼发育不良,胫骨前外侧弯曲(胫骨发育不良)或长骨假关节; 7. NF1基因杂合变异; 无父母患病史者,需满足以上7条中至少2条临床特征,可诊断为NF1;有父母患病史者,需满足以上7条中至少1条临床特征,即可诊断为NF1。 3.得了1型神经纤维瘤怎么办?如何得到正确有效的治疗?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戴大伟强调,得了NF1也不用悲观失望,它不是一种恶性肿瘤,它毕竟还是一种良性肿瘤。我们要乐观对待,正确治疗。 目前显微手术切除治疗仍然是NF1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很多患者都可以通过手术切除引发主要症状的病变,缓解或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手术通畅在显微镜或神经内镜下进行,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都可以胜任。手术治疗NF1的适应症包括: 1. 瘤体体积较大,对周围组织造成明显压迫和/或使其产生功能障碍; 2. 瘤体体积较小,可完整切除; 3. 产生骨损害,如原发性骨发育缺陷及软组织侵犯造成的骨骼畸形; 4. 侵犯其他系统,如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内脏等; 5. 近期瘤体明显增大,怀疑有恶变的可能,或组织学检查证明瘤体存在恶变; 6. 瘤体破裂伴有急性大量失血者; 7. 不满足上述条件,但疾病造成的外观改变和长期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时,可进行针对性局部切除; 但手术治疗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瘤体的高度血管化和广泛浸润性,有时候手术治疗风险较高,难度较大,部分病例可以实现肿瘤完全切除,而接受部分或次全切除的患者中有一定的复发率。 另外,科学技术的发展确实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希望。目前NF1也有药物可以治疗,临床上唯一获批适应症的药物是司美替尼,适应症为3岁及3岁以上伴有症状、无法手术的丛状神经纤维瘤(PN)的I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儿童患者。司美替尼在68%的患者中达到了显著缓解,肿瘤体积缩小≥20% ,3年PFS(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Survival缩写)率为84%,相比自然史患者获益明确,可作为NF1治疗的新选择。
戴大伟 2024-06-07阅读量3031
病请描述:儿童“内八”走路:原因、影响与矫正方法 亲爱的家长们,您是否曾注意到您的孩子在走路时脚尖向内、脚跟向外,俗称的“内八”走路?这种情况在儿童中比较常见,但如果不加以注意和纠正,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步态发展甚至整体骨骼健康。今天,我们将详细探讨儿童“内八”走路的原因、可能的影响以及矫正方法。 一、什么是“内八”走路? “内八”走路,医学上称为内旋步态,是指行走时脚尖相对于行进方向向内旋转的一种走路方式。这种情况可以出现在任何年龄的儿童身上,尤其是在学步的早期阶段。 二、“内八”走路的原因 儿童“内八”走路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主要包括: 1.生理性内旋:许多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由于骨骼和肌肉的发展不完全同步,会暂时出现内旋步态,这通常是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的一部分。 2.遗传因素:有些儿童的“内八”走路与家族遗传有关。 肌肉不平衡:腿部某些肌肉相对较弱,特别是臀部和大腿外侧的肌肉,可能导致孩子为了维持平衡而采取“内八”走路。 3.骨骼结构异常:如股骨或胫骨的异常扭转等,这些结构的异常可能需要医学干预。 4.不良的习惯: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如经常盘腿坐,也可能导致或加剧“内八”步态。 三、影响与潜在问题 内八”走路,或称内旋步态,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尽管在很多情况下可以随着年龄增长自然改善,但如果持续存在,则可能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功能产生一系列影响和潜在问题: 1.关节压力与磨损: 膝关节受影响:持续的内旋步态会导致膝关节内侧承受不正常的压力,增加关节和软骨的磨损风险,长期可能导致膝关节疼痛甚至早期发展为退行性关节病。 脚踝和足部问题:脚尖内旋常伴随着足弓异常,可能导致足部结构问题如扁平足,增加脚踝扭伤的风险。 2.步态和运动效率: 内八步态会影响孩子的步行效率和平衡,导致行走时容易摔跤和脚步不稳。这不仅限制了孩子在参与某些体育活动时的表现,也可能减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3.身体发展影响: 持续的不正常步态可能影响腿部肌肉的发展和整体骨骼对称性,可能导致长期的身体姿势问题,如骨盆倾斜或脊柱侧弯。 4.自信心和社交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步态异常可能影响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是在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与同龄人的差异时。这可能影响孩子的社交互动和参与团体活动的积极性。 5.长期健康问题: 如果不及时纠正,内八步态可能成为未来健康问题的一个因素,包括持续的关节疼痛和运动限制。 四、矫正与预防措施 1.专业评估: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内八”走路情况持续存在,应寻求儿科或儿童骨科医生的专业评估。 2.物理治疗:通过物理治疗师指导的专门练习,增强腿部肌肉,改善走路姿势。 3.正确的鞋类和矫正器:适合的鞋子和必要时的矫正器具可以帮助改善步态。 4.增加活动:鼓励孩子多参与运动,特别是能够增强腿部肌肉力量和协调性的活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 5.家庭支持和教育:家长的支持和正确引导对孩子改善步态非常重要。 结语 虽然“内八”走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但通过及时的识别和适当的干预,大多数相关问题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或完全矫正。我们鼓励家长们积极关注孩子的步态发展,并在有需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我们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内八”步态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发展。如有进一步的问题或需要帮助,欢迎咨询专业医生。
生长发育 2024-05-16阅读量2818
病请描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越来越关注孩子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儿童的骨骼发育问题。其中,扁平足、足跟外翻和X型腿等问题备受关注。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这些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并为家长们提供科学、易懂的科普知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扁平足。扁平足,也被称为平足症,是指足部站立踩地时,内外侧纵弓和横弓塌陷或消失,足底因而变得扁平,甚至贴近于地面的异常足部病理形态。扁平足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的扁平足往往与遗传、跗骨联合、副舟骨等因素有关;而后天性的扁平足则可能由于胫后肌腱功能不全、韧带的损伤、骨的病理性破坏、足部肌肉病变及长时间单一的姿势等原因导致。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足跟外翻的问题。足跟外翻通常表现为足跟轴向外偏斜,可能是由于肌肉发育不良引起肌力不均等因素导致。足外翻可能导致足弓塌陷、距舟关节脱位、踝关节变形,进而影响小腿和膝关节的正常对线。这种异常对线可能导致胫骨内旋以及膝关节外翻畸形,易使孩子在运动时感到疲劳和疼痛,严重影响下肢的发育及运动功能。 再来看X型腿的问题。X型腿,学名为膝外翻,主要表现为两膝并拢站立时,两足不能并拢,间距为1.5cm以上。X型腿可能由多种疾病引发,但70%以上的膝外翻是由佝偻病后遗症所致。此外,先天遗传、后天营养不良、幼儿期坐、走姿势不正确等因素也可能导致X型腿的发生。X型腿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导致步态异常、髋关节病变以及膝关节内翻运动等问题。 那么,儿童扁平足、足跟外翻和X型腿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呢?事实上,这三者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联系。首先,扁平足可能导致足跟外翻。由于足弓低平,距骨压低、向内偏移,跟骨的外侧柱短缩,从而导致前足的外展、外翻。因此,在治疗足外翻时,必须先矫正扁平足,否则单纯矫正足外翻可能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然而,关于扁平足与X型腿之间的直接关联性,目前的研究尚未给出明确的结论。扁平足主要是足部的结构问题,而X型腿则主要涉及膝关节的异常。虽然两者都可能影响孩子的下肢发育和运动功能,但它们的发病原因和病理机制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它们视为因果关系。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这些问题之间的潜在联系。在实际临床中,我们需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整体骨骼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对于已经出现扁平足、足跟外翻或X型腿的孩子,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最大限度地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总之,儿童扁平足、足跟外翻和X型腿等问题虽然各自独立,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家长们应关注孩子的骨骼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问题。同时,我们也要保持科学的态度,不要过度恐慌或盲目治疗。只有在充分了解问题的基础上,我们才能为孩子提供最佳的照顾和关爱。
生长发育 2024-05-02阅读量2577
病请描述:膝关节作为人体最大也是最复杂的关节之一,承担着巨大的重量和压力。正确理解膝关节的构造及功能,以及如何保护它,是保持膝关节活动自由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膝关节由股骨、胫骨和髌骨组成,关节间的表面覆盖着一层称为软骨的滑腻物质。软骨主要由水分、胶原蛋白和蛋白多糖组成,其主要功能包括减少摩擦和缓冲压力两个方面,软骨表面光滑,可以在骨骼运动时大量减少摩擦,同时软骨可以吸收和分散由行走、奔跑等活动产生的压力,保护骨骼不受损伤。 正常膝关节 受损膝关节 膝关节磨损会导致膝骨关节炎,这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软骨的水分和弹性逐渐减少,容易发生磨损。长时间的站立、跑步或重物搬运等活动也会加重膝关节的压力加速软骨磨损,同时超重或肥胖也会增加膝关节的负担。软骨磨损磨损的膝关节会引发疼痛、僵硬和活动范围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如何预防膝关节磨损 通过健康饮食和定期运动控制体重,加强大腿前后肌肉的力量可以帮助支撑膝关节; 避免长时间重复的关节活动,提高运动技巧,如使用正确的跑步姿势; 穿着支撑良好、缓冲性强的鞋子可以减少膝关节受到的冲击; 3D打印鞋垫通过个性化定制来适应个人的足部结构和步态特点,能有效分散足底压力、改正步态中的不良姿势、缓冲行走或跑步时的地面冲击力,促进足部血液循环。鞋垫不仅能减少膝关节承受的不正常负荷,降低软骨磨损的风险,还有助于减轻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带来的疲劳感,多方面保护膝关节。 3D打印矫形鞋垫 如何治疗已磨损的膝关节 导致膝关节疼痛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炎症因素,另一个是力学因素。炎症问题可通过药物治疗,力学因素可通过膝关节矫形器缓解。 点击下方红字查看膝关节炎的力学和炎症治疗 ▪ 可挤压式四肢压力带抽积液治疗炎症 ▪ 3D打印膝关节矫形器解决力线问题
王金武 2024-04-22阅读量1161
病请描述: 图源网络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步入,老年人口数的不断上升,骨关节炎也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群健康、致残中老年人群的主要因素之一。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骨关节炎的最常见类型,多患于中老年人群,其症状多表现为膝盖红肿痛、上下楼梯痛、坐起立行时膝部酸痛不适等,也会有患者表现肿胀、弹响、积液等。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引起关节畸形、残废。 如何治疗? 一旦得了膝关节炎骨关节炎,应尽早治疗,预防病情进一步发展。治疗上一是要缓解症状,二是要保护关节的功能。 1、休息:当关节出现疼痛和积液时,应减少运动,适当休息,避免过度负重、受凉受潮,避免久坐。对于体重超重者,要减轻体重。 2、功能锻炼 :以不负重活动为主,可在床上进行下肢屈伸关节和收缩肌肉的锻炼。 3、理疗:可解除疼痛和肌肉痉挛,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常用的理疗方法有湿热敷、热气浴、温泉浴、超激光、超短波等,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 4、消炎止痛药:此类药物通过消除局部的无菌性炎症来达到止痛目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5、中药治疗:具有舒筋活血作用的内服或外用的中成药或中草药有助于病情的康复。 图源网络 物理治疗及药物治疗虽可有效地帮助患者减轻患侧关节的疼痛,但由于不能矫正畸形的膝关节轴向对线,故而长期效果不甚理想。手术治疗由于费用高昂且创伤较大难以被患者普遍接受。而生物力学治疗的膝关节矫形器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模式,因其花费较低,无创伤,且能有效地减轻疼痛,目前正被广泛地运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中。 膝关节矫形器 膝关节矫形器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可靠方法,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常见膝关节矫形器包括三(四)点力式与整体免荷式。 三(四)点力式与整体免荷式矫形原理 三(四)点力式膝关节矫形器,依靠三点力学受力原理平衡部分膝关节力矩降低单侧软骨的压力,矫正下肢力线,减轻疼痛。这种免荷方式增大患侧髁间隙,减小负荷;但同时也增加了对侧髁的负荷,对侧腔室的间隙减小,对侧软骨承受的压力增大,软骨磨损增大。 整体免荷式膝关节矫形器通过矫形器分担部分股骨对胫骨的压力,通过增大整个膝关节间室间隙,减小膝关节的整体负荷和关节软骨及骨的摩擦。虽然减少膝关节负荷,却未能从根本矫正下肢力线。 单(双)侧减荷式膝关节矫形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王金武教授团队,综合了三(四)点力式原理和整体免荷式矫形原理的特点,在整体免荷式矫形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单侧减荷式矫形原理,设计了单侧减荷式膝关节矫形支具。 通过对膝关节两侧分别施加大小不等的轴向拉伸力,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杠杆平衡原理及力的分解原理,产生一个向力较小侧方向的矫正力矩,在矫正力线,减轻患者患侧负荷的同时,对对侧进行局部减荷,从而避免加剧对侧的磨损。 在此基础上,王金武教授团队还将3D打印技术运用在了膝关节矫形支具的设计制造中,研发了新型个性化3D打印单侧减荷式膝关节支具,在个性化治疗的同时还减轻了矫形支具的重量,大幅度提升了患者佩戴矫形支具时的舒适度。
王金武 2024-03-26阅读量1386
病请描述:膝关节是下肢承上启下的关节,生活中我们行走、奔跑、跳跃等都需要我们的膝关节起到一定作用。膝关节是人体中最大且结构复杂的关节,由股骨远端、胫骨近端、髌骨及其一些重要的软组织和内部的半月板等组成。 膝关节的作用 膝关节主要作用有支撑、运动、保护、保持灵活性、缓冲压力。 支撑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支撑,可以使人体保持正常直立行走。 运动 :膝关节可以通过屈伸活动使股四头肌肉、膝关节周围肌肉得到锻炼,从而使膝关节的活动范围更加大。 保护 :膝关节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在膝关节受到外力撞击时起到缓冲作用,避免膝关节受到强烈的冲击。 保持灵活性 :膝关节还可以起到保持灵活性的作用,在膝关节进行一些剧烈运动时,可以避免膝关节过度屈伸,从而避免膝关节出现损伤。 缓冲压力 :膝关节内侧有一条缓冲垫,可以缓冲膝关节运动时产生的压力。如果膝关节受到的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膝关节损伤。 膝关节的常见损伤 膝关节伤病率位居所有关节之首。其中,最为常见的病症之一就是骨性关节炎,长期和增大的关节负载是其致病的主要外因。同时,膝关节软骨磨损、半月板损伤等也是膝关节的常见病症,它们的发生恶化都与关节负载相关。 膝关节矫形器 膝关节免荷矫形器通过矫正力线,重新分配关节负荷成为治疗这些关节疾病,减轻患者疼痛,恢复其活动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点力原理在矫形器中得到了广泛采用。其原理是通过四肢或躯干产生反作用力对抗矫形器施加的三点力,两者维持相对平衡给予佩戴者持续性压力,以此来矫正患者躯干、四肢的弯曲、突起、偏斜及旋转等。矫正关节畸形如膝关节的内翻或外翻,都是利用三点力学原理施加反方向的外力矩达到矫正目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戴尅戎院士、王金武教授团队在整体减荷式矫形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单(双)侧减荷式矫形原理,设计了单(双)侧减荷式膝关节矫形器。通过对膝关节两侧分别施加大小不等的轴向拉伸力,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杠杆平衡原理及力的分解原理,产生一个向力较小侧方向的矫正力矩,在矫正力线、减轻患者患侧负荷的同时,对单侧(双侧)进行局部减荷,从而避免加剧软骨的磨损。
王金武 2024-03-07阅读量1440
病请描述:没病走两步,在赵本山的小品里,两句话就能把人给忽悠瘸了。在现实生活中,医生确实能通过观察或测量患者的行走方式来进行临床评估,这种评估方式称为步态分析。 (图源网络) 步态分析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基于医师经验的评估方法,这种方法旨在提供关于异常步态的概览,并通过设定阈值进行评分,一般只适用于画圈步态、剪刀步态等经典临床案例。其对设备要求简单,但主观性较高,因此患者反馈和医师经验都可能对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影响。 另一种评估方法则依赖于传感器技术,通过收集和分析人体的运动数据,采用定量的评估方式,从步态周期中提取关键特征和量化运动参数,适用于各种人体生物力学异常的情况。这种方法能够客观地反映患者的运动能力,为临床诊断和康复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步态分析适用哪些疾病? 步态分析适用于所有因疾病或者外伤导致的行走障碍或者步态异常,其中包括了神经系统和肌肉骨骼系统的疾病和外伤。如: A、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脑卒中、偏瘫等); B、骨关节疾病和外伤(髋关节或膝关节术后、关节炎、韧带损伤、下肢不等长等); C、下肢肌力损伤(脊髓灰质炎、股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等); D、其他一些疼痛。 对于有严重心肺疾患、下肢骨折未愈合、检查不配合的人不宜进行步态分析。 正常的步态分析应该包括一下内容: 步态周期 :指行走过程中单侧足跟着地至其再次着地所经过的时间。每一侧下肢有各自的步行周期,每一个步行周期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两个阶段,支撑相大约占步行周期的60%,摆动相占40%。 (图源网络) 时空参数 :步频、步行速度、步长、跨步长、跨步周期、步宽、足偏角、关节运动等。 关节运动 :指的是关节绕水平轴、冠状轴及矢状轴的运动模式,主要涉及到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这些关节在步行周期中的运动轨迹和角度变化,对于步态的稳定性和效率都至关重要。 肌肉运动 :指的是通过传感器测量肌电信号的方法,用来评估肌肉的力量和耐力。这些肌肉运动能够反映步态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步态分析的应用 1 步态分析验证膝关节矫形器效果 实验设备:Vicon ® T40 (Oxford Metrics, Oxford, UK)三维运动捕捉系统、8个高速红外摄像头、一套荧光反光标记点、三块测力板(AMTI OR6-7);采样频率 100Hz。 实验环境 步态生物力学实验结果证明3D打印单(双)侧减荷式膝关节矫形支具可有效减小患侧关节负荷,且对佩戴者正常步行运动无显著影响。 王金武团队研发的3D打印单(双)侧减荷式膝关节矫形器 2 步态分析用于扁平足步态研究 对于扁平足而言,足弓差异会影响步态特征,具体如下: ① 扁平足支撑相占比高于正常足,足跟离地时刻要晚于正常足,足趾着地时刻早于正常足,缓冲阶段时间相对较短。 ② 运动前扁平足在着地时刻通过更大的屈膝角度来弥补,髋膝关节着地阶段屈曲角度增大,踝关节跖屈和外翻角度增大。 ③ 相对于正常足,扁平足的比目鱼肌发力增大,胫骨前肌和胫骨后肌发力增大,比目鱼肌相对无变化,腓肠肌更容易疲劳。 ④ 扁平足长时间行走后膝关节压力明显提高,而正常足膝关节压力基本无变化,导致平足患者膝关节更易损伤。
王金武 2024-02-29阅读量2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