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综合
医生
就诊经验
问诊
预约挂号
重置
确定
该地区暂无可选医院,换个地区试试~
重置
确定
(可选多家医院)
选择科室
选择地区
VIP专享 问诊一单回本+号源提醒
去看看
就诊经验
在当地第三人民医院就诊后加了中午0.5片一次美多巴的药,改善了4个多月,最近开始重新手抖动,膝盖疼,脚无力,颈椎腰椎不适,行走
困难
。由原来的身体左侧倾斜转为右侧倾斜。尿频,尿少,胸部压的比之前更低。
丁正同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咨询医生
你们把美多芭改为每次3/4片,维生素B6、苯海索用法不变,夜间翻身
困难
,则睡前再服半片美多芭,一周后看看症状是否有改善。如有改善,则继续这样治疗,如无效,则早、中饭后再各加服一片金刚烷胺片,再看看
医生你好,我们孩子今天2个月25天,一直是混合喂养,现在体重5.17kg。 大约从11月12号开始,吃奶特别
困难
,越来越严重。但精神状态还可以。 现在的情况是: 孩子在清醒状态下的时候,母乳亲
姚海丽
副主任医师
免疫/过敏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咨询医生
11月份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提示过敏的,12月指标明显下降,如果喂养仍有
困难
,奶量不少,建议1,全部统一瓶喂,妈妈忌口,2,完全氨基酸配方。另外,其他还喂什么?
查看更多问答
一病多问,多位专家把关病情
快速提问
为您推荐
舌系带过短影响大!如何判断舌系带短不短?什么时候剪?
如果你发现小宝宝吃奶困难、大宝宝说话口齿不清,而且舌头前伸时为“W”的形状,那你就该引起注意了。因为,这很有可能是舌系带出了问题。什么是舌系带过短?人们常常在发现自己说话不清楚之后,进而发现自己"舌头短"。其实"舌头短"是舌系带太短,舌头活动受到限制的一种通俗说法,在医学临床上相当常见,被称为"舌系带过短"。在我们出生前,舌系带就存在了,它位于口腔的正中,引导整个口腔结构的发育。在照镜子的时候,很容易在舌头下方看到和感受到舌系带,它是在舌和口底之间的一个薄条状组织。有的人的比较薄,有的则比较厚。舌系带过短会带来什么问题?正常:儿童会随着发育,舌尖逐渐远离舌系带,甚至有些是因为一些轻微的小撕裂拉长了舌系带。异常:但也有少数发育异常的儿童会出现舌系带过短,如果不进行纠正,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会伴随孩子一生。舌是说话和咀嚼中最重要的肌肉,所以舌系带过短会导致:进食问题在大一点的孩子中,舌系带过短可能会造成吞咽异常,引起进食困难,并且异常的舌头位置和用力方式,还会导致将来牙齿排列不齐。语言能力受损不过我们的发音系统非常复杂,一些孩子即使舌系带非常短,附着靠近舌尖,也可以通过发音系统其他部位的代偿,从而正常发音和说话。但也有很多孩子并不那么幸运,尤其在发l、r、t、d、n、th、sh和z的音时,会不那么准确,说话快时就更显得含含糊糊。呼吸问题——在某些个案中可能非常严重。当舌头被舌系带牵拉,难以前伸而固定在口腔较后的位置时,可能会阻挡气道,从而引起睡眠障碍性呼吸。舌头的位置对于儿童的颌骨和面部发育也非常重要。婴幼儿的舌系带过短会引起哺乳问题,包括引起母亲的乳头疼痛和受伤,还有孩子的喂养不足。婴幼儿的舌系带过短会引起哺乳问题,包括引起母亲的乳头疼痛和受伤,还有孩子的喂养不足。婴幼儿的舌系带过短会引起哺乳问题,包括引起母亲的乳头疼痛和受伤,还有孩子的喂养不足。新生儿舌系带过短会造成婴儿含乳头和吮吸困难,还可能会引起体重增长不足。婴儿流口水过多、胃食管反流、呕吐、便秘以及难以安抚都可能与此相关。舌系带过短会增高龋齿和牙周病的发病率,因为不灵活的舌头不能很好地做舔牙等动作来帮助清除食物残渣和涂布口水。舌系带过短还会造成下门牙之间的牙缝,以及开合、深覆合、牙齿紊乱等很多严重的牙齿发育问题。1.开合:当孩子闭上嘴时,上下牙齿是打开的。这是因为吞咽时过短的舌系带让舌头固定在上下牙齿之间,下巴不能很好地闭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开合。2.上颌牙齿拥挤或歪斜:因为舌头位置较低,上颌骨没有充分发育。甚至某些情况下,舌系带过短还是地包天的帮凶。3.深覆合深覆盖:下颌骨的正常发育受到了限制。日常如何发现舌系带过短?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家长就要特别注意是不是舌系带过短了:舌头向外伸的时候,舌尖呈现"V"型,或者又厚又方,舌头不能舔到上牙的牙龈,或者不能舔到口腔上颚以及在嘴巴里不能灵活地左右移动。家长可以让孩子伸舌头舔一个冰激凌或棒棒糖,作一个简单的小测验。如果存在困难,那么就要去看医生,看看是不是舌系带问题了。舌系带过短需要处理吗?如果孩子舌系带过短,而此类问题又比较严重,父母应该及时向儿科医生反映,并且请儿童牙医进行专业评估。虽然在婴幼儿中舌系带过短的问题常常被忽略,但它却是造成喂养问题潜在原因之一,不仅影响孩子的健康,也使很多妈妈彻底放弃了母乳喂养。纠正舌系带过短的手术我们称为"舌系带矫正术"或"舌系带延长术",是一个常见的简单手术,相对无痛,低风险。舌系带可能被剪开或者去除。较小的婴幼儿(0—18个月)一般可以在门诊由外科或者口腔科医生完成。较大的孩子特别不配合时,可能需要全身麻醉。但一般情况下,在口腔门诊实行局部麻醉就可以完成了。舌系带延长术的最佳手术时机1、婴儿出生后,如果舌系带过短无法包裹奶头影响吮乳动作,需修整舌系带2、下前乳牙萌出后,舌系带与下前牙摩擦反复溃疡,需修整舌系带3、舌系带过短,经舌肌功能训练后,舌体仍无法抬至上腭,影响颌骨发育,需修整舌系带4、舌系带过短引起发音问题需修整舌系带5、舌系带过短引起咀嚼吞咽异常需修整舌系带6、舌系带过短引起下前牙排列异常,影响下颌骨发育,需修整舌系带目前有多种舌系带延长的手术方式,比较先进的是激光无痛手术:安全,无痛,迅速(手术只需几分钟),几乎不用缝合,愈合速度较快,创面恢复较好。舌系带延长术的注意事项1.术前注意事项哺乳期的婴儿可先给予哺乳或喂食,减少饥饿感,使宝宝情绪稳定2.术后注意事项—术后2小时可进食温凉软食—不要反复吸吮碰触术区—术区1~2天内有少量血丝属正常现象,若出血过多或出血不止需及时就医。—定期复诊。比起一时的手术不适,舌系带矫正术可以防止舌系带过短带来的很多发音和发育问题,甚至为孩子带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而且它相对简单,所以家长应该积极考虑一下。
陈志贤
第一颗乳牙何时该萌出?
亲爱的家长朋友您的小天使出生后,您可能天天都在关心着宝贝的生长,还会定期去体检,看看各方面发育是否正常!作为儿童牙科医生今天就来和你们聊聊孩子何时萌出第一颗乳牙。先请看两位家长向我的咨询截图早萌截图1早萌截图2早萌截图3迟萌截图1迟萌截图2迟萌截图3宝宝的第一颗乳牙究竟该何时萌出呢?请看下表:最新版教科书截图从上图可以看出第一颗萌出的乳牙是下面中间的乳牙,平均萌出时间是出生后六个月!乳牙早萌有以下两种情况:1.诞生牙:是指出生时口腔内已萌出的牙齿;2.新生牙:是指出生后30天内萌出的牙齿。乳牙早萌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乳牙早萌的治疗:乳牙早萌多见于下颌中切牙,牙冠形态基本正常,松动或者极度松动。松动者可影响吮乳或有自行脱落吸入呼吸道的危险。如果早萌乳牙极度松动,有移位和误吸的危险,应该及时拔除!如果早萌乳牙松动不明显可保留观察,牙齿将会逐渐稳固,有利于邻近其它牙齿的萌出。有些早萌牙齿切端锐利可能导致舌系带附近创伤性溃疡,可以改变喂养方式,必要时也可以拔除!乳牙迟萌是指超过1周岁仍未见第一颗乳牙萌出,超过3周岁乳牙尚未全部萌出为乳牙迟萌。个别乳牙萌出过迟较少见,全口或多数乳牙萌出过迟或者萌出困难与全身因素有关。查明原因,而后针对全身性疾病进行治疗,以促进乳牙萌出。家长们请留意您孩子牙齿的萌出情况,出现乳牙早萌或迟萌情况及时到儿童口腔专科进行咨询、检查、治疗!
张耀国
点赞 3
孕期如何预防新生儿黄疸?
孕期如何预防新生儿黄疸?这是大家比较关注的,新生儿是比较容易患黄疸的人群,所以大家一定要想办法积极的预防和控制,那么孕期如何预防新生儿黄疸呢?孕期如何预防新生儿黄疸:1、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2、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3、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4、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5、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6、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7、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孕期如何预防新生儿黄疸?上述就是具体发内心,专家指出妈妈们不要太着急,经过简单的治疗就会康复的。专家指出,预防新生儿黄疸要从孕期开始。
李诗贤
点赞 1
导致新生儿脑瘫的黄疸是怎么回事儿?
脑瘫是指胎儿出生前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临床上,脑瘫可由多种出生前后的因素导致,其中出生后黄疸是常见原因之一。那么,新生儿黄疸是怎么回事儿呢?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孩子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即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其发病机制不同,它既可以是生理现象,又可以是病理现象。黄疸部位多见于面、颈、巩膜、躯干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早期,由于胆红素的代谢特点,血清未结合胆红素高到一定范围内的新生儿黄疸。生理性黄疸轻者黄疸先见于面、颈,然后可遍及躯干及四肢,可延迟1~2天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4周。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病理性黄疸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05。2μmol/L(12mg/dl),早产儿超过256。5μmol/L(15mg/dl)可能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易遗留后遗症。病理性黄疸常在出生后24h内出现,持续时间在2周以上,早产儿在3周以上;黄疸在出生后消失复现并进行性加重,重症的黄疸可以合并核黄疸。新生儿黄疸怎么预防?1、妊娠期间,母体应注意饮食卫生,食饮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2、如有肝炎史或曾生病理性黄疸婴儿的女性,生产前宜测定血中抗体及其动态变化,并采取相应预防性服药措施。3、夫妻双方如血型不合者,应定期做有关血清学和羊水检查,并在严密监护下分娩,以防止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4、做好孕期检查。新生儿黄疸护理应注意哪些?1、注意观察胎黄婴儿有无精神萎靡、嗜睡、两目斜视、吮乳困难、惊惕不安、四肢强直或抽搐等全身症候。2、密切观察患儿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3、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4、预防败血症、新生儿肺炎、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等并发症。
王超
点赞 1
木鳖硝冰膏外敷治疗腮腺肿痛
腮腺肿痛是小儿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可以见于许多疾病,尤其是多见于腮腺炎,对此,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全国中医养生专家刘维忠主任推荐用木鳖硝冰膏外敷治疗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刘维忠主任推荐验方:木鳖子(去壳)30克,芒硝30克,冰片3克,研为细末,和仙人掌100克捣成药膏,每次取药膏50克外敷右侧腮腺肿胀部位,干则更换。连用至病愈。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首席专家王世彪主任医师点评:腮腺肿痛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多见于;1.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主要见于脱水(高热、进食困难、恶液质等)至唾液分泌减少或停止等情况下,由于全身抵抗力下降,细菌经腮腺导管逆行感染而致,病原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多为单侧患病,患者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腮腺区疼痛剧烈,肿胀,触痛明显,脓肿形成后,相应部位有可凹性水肿。2.腮腺淋巴结炎:是腮腺被膜下或腺体实质内淋巴结的化脓性炎症,临床表现与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相似,但病情较轻,腮腺导管口无脓性分泌物,有时可在腮腺周围找到原发灶。如磨牙根尖周炎、外耳道的化脓性感染等。3.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5~15岁的少年儿童,好发于冬春季节,潜伏期约为2周。多数发病较急,常伴有发烧、头痛及食欲不振等。病变多累及双侧腮腺,一般从一侧开始,2~4天后另一侧开始肿胀,腺体呈弥漫性肿胀,质软,腮腺导管口无脓液流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血清及尿淀粉酶升高。慢性腮腺肿胀多见于:1.慢性化脓性腮腺炎:又称复发性腮腺炎,以儿童多见,常见病原菌为绿色链球菌,患者常有数月甚至数年的反复发作史,部分到成年后可自愈,其急性发作时的症状同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慢性期症状较轻,腮腺区略肿大。患者自觉口内流脓或有咸味,压迫腺体可见脓性分泌物,呈混浊的“雪花”状,或粘稠的蛋清样分泌物。2.腮腺结核:有腮腺实质结核和腮腺淋巴结结核两种。腮腺淋巴结结核病史较长,症状局限,导管口唾液正常;腮腺实质结核局部肿痛,导管口可流出稀薄脓液,脓液中可查到结核杆菌。3.腮腺放线菌病:多由下颌角部位病变蔓延而来。腮腺肿胀且坚硬似木板状,患部皮肤呈紫色,常伴有多个瘘管,脓液中含有硫磺颗粒样物,涂片、镜检可见典型的放线菌丛。4.过敏性腮腺炎:多认为是过敏源刺激引起腮腺导管平滑肌痉挛,使涎液排出受阻所致。表现为腮腺反复肿胀,肿大突然,消肿迅速,末梢血象见嗜酸粒细胞增高。5.腮腺导管阻塞:多由腮腺导管结石致管腔阻塞,唾液外流不畅即引起腮腺肿胀。其特点是进食后迅速增大,几小时后逐渐消退。以上几种疾病的腮腺肿痛都可以用木鳖硝冰膏外敷治疗。用木鳖子外用治疗腮腺肿痛,早有记载,《圣惠方》载“治两耳卒肿热痛木鳖子仁一两研如膏,赤小豆末半两,川大黄末五钱。上件药,同研令匀,水、生油旋调涂之”。笔者临床应用认为木鳖子确有较好的消肿散结、止痛效果。但《中国药典》用量过小,很难充分发挥其作用。经多年谨慎应用,发现其为相当安全的药物,单剂外用30-50克无明显毒性。本患儿腮腺焮赤红肿疼痛,发热,为热毒壅聚之象。故以木鳖子散结消肿,配合芒硝、仙人掌、冰片清热解毒,消散壅热,毒热散,则肿痛自消。如我们临床治疗刘某。男,1岁4个月,2009年5月9日诊。患流行性腮腺炎7天,右耳下肿大如小儿拳头大,焮赤红肿,发热,体温38.8oC,恶心呕吐,口不能张,吮乳困难,舌质紫红,指纹直达气关。某乡医院诊断为腮腺炎,住院治疗1周,症状不见减轻,经人介绍求中医治疗。此属痄腮重症,热毒壅聚少阳,已有热极生风之兆。立即以三棱针点刺十宣、十二井穴放血,内服清温败毒饮加味,外用处方:木鳖子(去壳)30克,芒硝30克,冰片3克,研为细末,和仙人掌100克捣成药膏,每次取药膏50克外敷右侧腮腺肿胀部位,干则更换。1天后,体温正常,红肿变软消退,疼痛减去大半,已能吮乳。复用3天,诸症消失,病愈。我们也曾用本方治疗乳腺炎亦有很好效果。
刘维忠
健康号
王海云 主任医师
擅长: 输卵管堵塞,人工流产,子宫内膜息肉,子宫息肉,宫颈HPV感染,宫腔粘连,流产,月经失调,更年期综合征,宫颈癌前病变,子宫颈糜烂
已有6024人关注Ta
+关注
健康号
周拥 副主任医师
擅长: 支气管炎,小儿肺炎,普通感冒,鼻炎,过敏反应,过敏性咳嗽,急性支气管炎,鼻窦炎,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感冒,多动症,哮喘,喘息,过敏性鼻炎,咳嗽
已有5811人关注Ta
+关注
健康号
杨放如 主任医师
擅长: 焦虑症,强迫症,情绪障碍,心理障碍,失眠,学习障碍,学习技能发育障碍,神经症,精神障碍,精神分裂,抑郁症
已有4780人关注Ta
+关注
健康号
姚海丽 副主任医师
擅长: 青春期发育迟缓,巨大胎儿,湿疹样皮炎,过敏反应
已有4201人关注Ta
+关注
健康号
夏烨 副主任医师
擅长: 不孕症,男性不育,不育由于男方无精症的女性不育症,胎停育,异位妊娠,反复流产,无精症,多囊卵巢综合症,勃起功能障碍,少弱畸精症,性功能障碍,胚胎停止发育,咨询服务,女性不育
已有3866人关注Ta
+关注
健康号
柳涛 主任医师
擅长: 结肠息肉,直肠息肉,脂肪肝,肠息肉,胃病,溃疡性结肠炎,脂肪性肝病,反流性食管炎,萎缩性胃炎
已有3648人关注Ta
+关注
点击查看更多
急性喉炎
急性感染性喉炎好发于婴幼儿,冬春季节比较常见,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喉部黏膜的急性弥漫性炎症。临床特点是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吸气性喉鸣及呼吸困难,因此诊断并不困难。但是由于喉炎起病急,进展快,夜间症状可突然加重,易引起喉梗阻,若未得到及时正确处理,患儿可因呼吸困难而发生窒息、死亡。因此,及时、准确判断病情,明确喉梗阻的分度,正确地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喉梗阻。一、解剖特点与生理病理基础儿童生长发育的过程,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断地变化,功能逐渐完善成熟。婴幼儿呼吸道的各部分腔隙均较成人狭小,比如喉部,位置较成人高,位于第3~5颈椎水平,而成人在第3~6颈椎;声带较短,婴幼儿大约6~8mm,而成年男性则有20~25mm,女性也有16~20mm,因此,整个喉腔尤其是声门要比成人狭小很多;成人喉部呈柱状,最窄处位于声门,而小儿喉部呈漏斗状,最窄处位于声门下,且此处为环状软骨水平,结构固定无弹性,不能向外扩展。会厌呈卷叶状,窄长而松软,并与气管纵向形成一定角度;会厌软骨舌面、杓状软骨、杓状会厌襞、室带和声门上、下区等黏膜下组织松弛,血管及淋巴组织丰富,发炎后容易肿胀,而炎症产生的分泌物又附着其上,使得原本已经狭小的气道越发狭窄,而发生声音嘶哑、吸气性呼吸困难。由于小儿神经发育尚不完善,呼吸肌较薄弱,为清除气管内分泌物须用力、频繁的咳嗽,加之局部黏膜的水肿又可诱发喉痉挛,这就更加剧了呼吸道梗阻,易导致严重的低氧血症,如未及时纠正,会危及生命。由于小儿喉部与气管软骨尚未钙化,支撑作用差,当炎症导致上气道梗阻时,声门下气管内压力明显降低,故易发生气管塌陷,加重呼吸困难。而由于机体缺氧,导致患儿烦躁、哭闹,又严重增加了气道的阻力,从而更加剧了呼吸困难与全身的乏氧状况。二、感染性喉炎的诊断误区急性感染性喉炎因其具有特殊的症状:声嘶、喉鸣、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而不难诊断。但临床上还有一些疾病也可以出现喉鸣、呼吸困难,由于治疗及预后存在差别,故必须认真甄别。1.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暴发型)这是上、下呼吸道同时发生的急性弥漫性炎症,也好发于冬春季节,以3~5岁的小儿多见。其病原体以病毒为主,常见副流感病毒。其病理特征为喉部及声门下的水肿、气管与支气管内渗出物稠厚成痂,患处黏膜充血肿胀,可见糜烂或溃疡,以致管腔狭窄。由于起病急、进展快,患儿很快出现喉梗阻、呼吸困难,并且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衰竭等,如未得到及时救治,患儿可很快因缺氧及全身衰竭而死亡。因此,学龄前儿童如果突然出现喉鸣、呼吸困难,同时伴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应高度注意此病。2.痉挛性喉炎主要继发于副流感病毒(Ⅰ型)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易继发细菌感染,在夜间受冷空气刺激后易发作,2~6岁好发,可有反复发作的经历和家族史。临床表现:前半夜骤然发作的犬吠样咳嗽,且咳声紧促,严重者可出现喉鸣、吸气时胸壁凹陷、发绀等喉梗阻表现,经治疗后缓解,但次日夜间重又发作,可连续数夜,而白天持续声音嘶哑,但无痉挛发作,缺乏全身症状。此病与感染性喉炎的临床表现有许多相同之处,区别在于患儿白天亦喑哑,遇冷空气易发作,且为前半夜突发,此时应详细询问既往史及家族史。3.急性会厌炎这是好发于2~5岁小儿、并极易引起呼吸道梗阻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好发于冬春季。此病虽然很少见,但由于发病急骤、进展迅速,易出现呼吸困难,而成为喉科的急重症之一。急性会厌炎多由于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由于发炎的会厌高度水肿,机械性阻塞了呼吸道,而此时声门下的分泌物难以清除,更加重了气道的梗阻,数小时内即可窒息、死亡。在间接喉镜下可见,病程早期的会厌颜色苍白或呈樱红色,肿胀、增厚,以舌面为著,严重时会厌可以肿大呈球形。后期可见咽部有唾液潴留,会厌舌面可以有局限性脓肿形成,可见局部隆起,其上有黄色脓点、脓头,炎症累及杓会厌襞和杓状黏膜时,可见该处黏膜肿胀充血,因会厌不能上举,声门和声门下区难以窥见。临床上表现为剧烈的咽痛并进行性加重、声音多不嘶哑但语音低、高热、流涎、突然的吞咽困难、拒食、吸气性喘鸣、呼吸窘迫,婴幼儿常见颈后仰但无其他脑膜刺激征,儿童则强迫坐位,下颌向前,舌伸出口外,表情恐惧焦虑,呼吸缓慢且安静。如病情未得到控制,患儿将逐渐衰竭,表现为精神萎靡、体力衰弱、四肢发冷、面色苍白、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甚至昏厥等休克症状。因此,应严格区别语音低与声音嘶哑,遇前者且伴有高热、吞咽困难、剧烈咽痛、流涎、强迫体位者,须高度关注此病,且应立即请耳鼻喉科医生检查、确诊,积极抗感染,并准备好气管插管。因为急性会厌炎即使在成人也是非常凶险之病症。4.咽后脓肿这是好发于3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的咽后淋巴结化脓性感染,主要由于口鼻咽的细菌性感染,引起咽后淋巴结炎,进而化脓,或是咽后壁的异物等损伤后感染。由于出生时咽后壁淋巴结即存在,1岁后缩小,2~3岁后咽后间隙淋巴结逐渐萎缩,7岁时完全消失,故该病以1岁内的婴儿最多见,而年长儿少见。较常见的病原体有A组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畏寒、咽痛、呛咳、吮乳时啼哭、少食或拒食、吞咽困难、流涎、语言或哭声含糊不清、睡时打鼾,呼吸不畅,头常偏向患侧等。如脓肿压迫气管或炎症侵及喉部,则有声哑、吸气性呼吸困难和喘鸣音。患儿头后仰时,可扪及患侧淋巴结肿大。咽部查体可见咽后壁一侧肿胀、隆起、黏膜充血明显,脓肿较大时将患侧咽腭弓及软腭向前推移,严重时可合并喉梗阻,脓肿破裂后可出现误吸窒息、纵隔脓肿等。因此,如果婴儿有喑哑、喉梗阻等表现时,要注意其有无高热、畏寒、头偏向一侧、呛咳、吞咽困难等表现,仔细检查咽部,如有怀疑,可借助超声、颈部侧位X线片或CT扫描检查鉴别。三、喉梗阻的分度与判断由于声门的特殊位置与结构,一旦感染后容易出现局部梗阻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对病情的判断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与预后。按照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喉梗阻被分为四度:Ⅰ度:仅于活动后出现吸气性喉鸣与呼吸困难,心肺无异。Ⅱ度:安静时就出现喉鸣及吸气性呼吸困难,肺部可闻及喉传导音或管状呼吸音,支气管远端呼吸音降低,心率加快,心音无改。Ⅲ度:除Ⅱ度喉梗阻的症状外,由于缺氧,患儿开始出现指趾及口唇发绀与三凹征,精神烦躁不安,双眼圆睁呈惊恐状,多汗,肺部呼吸音明显降低,心率增快,心音低钝。Ⅳ度:由于严重缺氧,患儿逐渐表现为衰竭状态,呈昏睡状,面色苍白发灰,呼吸无力,三凹征已不明显,肺部呼吸音几乎消失,仅有气管传导音,心音微弱而低钝,心律不齐。Ⅰ度喉梗阻属于轻度喉梗阻,临床上尚无缺氧表现,各重要脏器功能尚正常,患儿日常活动基本不受影响,部分家长往往未予重视。而当患儿夜间入睡后,由于此时喉部肌肉已松弛,分泌物逐渐增多阻塞呼吸道,局部水肿加剧,机体开始出现缺氧的表现,心率开始增快,喉梗阻进展至中度,即Ⅱ度喉梗阻,临床最为常见。此刻必须积极处理解除喉梗阻,否则缺氧持续并进行性加重,神经系统开始出现缺氧表现,患儿进入重度喉梗阻阶段,烦躁、惊恐,进而出现重要脏器严重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四、感染性喉炎的糖皮质激素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反应,如细菌性、化学性、机械性和过敏性等病因引起的炎症反应均有抑制作用,且对炎症反应的各个阶段均有抑制作用,可使炎症所致的红、肿、热、痛等症状减轻或消失。经典的治疗方案为全身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甲泼尼松龙等,或雾化吸入。1.地塞米松至今仍然被教科书推荐使用的药物,应用于重症患者,主要用于静脉途径。地塞米松属于长效糖皮质激素,由于其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低,亲脂性差,且需要在肝脏内经过转化方能发挥作用,加之静脉用药分布于咽喉部的药物浓度相对较低,因此起效慢,但作用持久、不宜长期应用。雾化吸入地塞米松,由于药粒直径较大,药物大多沉积在口、咽部,不易进入声门以下,加上其化学结构与药理特性,很难起到局部抗炎的作用。2.泼尼松中效糖皮质激素,是感染性喉炎、喉梗阻时常用的激素,但只有口服剂型,且需足量使用,1~2mg/(kg·d)。3.甲泼尼松龙中效糖皮质激素,为人工合成品,抗炎作用较强,生物半衰期短,对钠潴留作用微弱,易渗透进入肺组织,无肾上腺皮质激素活性,亦无氟化作用,对垂体-肾上腺轴抑制作用小,因而不良反应亦小。4.布地奈德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非卤化的糖皮质激素,具有较高的受体结合力,通过影响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及前列腺素合成,减少毛细血管的渗出,抑制白介素、干扰素等细胞因子的生成,阻止炎症细胞向炎症处移动,起到减轻炎症渗出及黏膜水肿、改善通气功能的作用,从而缓解呼吸困难与喘息等症状。局部抗炎作用强、不良反应小的特性,小剂量即可取得突出的疗效。布地奈德混悬液经过空气压缩泵处理后药物被雾化成直径约3~5μm的细微颗粒,这有利于药物沉积在喉部等呼吸道的黏膜上,而且可有大约40%~60%的药物能分布到喉、气管、肺,加之布地奈德具有很强的亲脂性,很小的剂量就能够收到显著的疗效。五、重度喉梗阻的治疗一般认为,Ⅲ、Ⅳ度喉梗阻属重度呼吸道梗阻,可因严重的通气、氧合障碍危及生命,因此临床上在积极抗感染、抗炎、消除喉头水肿的治疗,而短期内未见症状改善时,应立即采取气管切开治疗。然而气管切开需在麻醉下由耳鼻喉科医师与麻醉师配合进行,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复杂、费时,还可引起术中出血、术后感染、皮下或纵隔气肿等并发症,拔管后局部会遗留瘢痕。近些年相继有应用气管插管术治疗重度喉梗阻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报道。相比气管切开术,气管插管可迅速就地进行,省时、简单、创伤小,且儿科医生即可操作。通常认为,重度喉梗阻时,声门处非常狭窄,如果进行气管插管很难成功,且可能更加重局部的水肿。北京儿童医院的经验是选择比正常年龄对应的导管号小1.0号左右且不带气囊的气管导管(最小3.0~3.5号)。是否能完全取代气管切开,要看气管插管选择的时机,还要视病情及其进展速度而定。六、其他上呼吸道感染急症的治疗1.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暴发型)主要是控制感染,先选用1~2种广谱抗生素,再根据细菌培养与药敏的结果选择敏感的药物,并早期使用激素,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而不宜使用气管插管,以免发生脓痰堵管。2.痉挛性喉炎在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缓解喉痉挛,同时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增加空气湿度。3.急性会厌炎在抗感染的同时,积极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用药加雾化吸入,并做好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的准备。4.咽后脓肿及早发现,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积极抗感染治疗,并酌情予脓肿引流,防止脓肿破裂而引发严重后果。急性感染性喉炎是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急症、重症,准确判断喉梗阻的程度及其进展情况,予以正确处理,积极消除局部水肿,改善通气与乏氧,及时发现重度喉梗阻,并迅速救治,即可减轻患儿的病痛,减少窒息死亡。
周树平
【标准·方案·指南】儿童先天性呼吸系统疾病分类建议(一)
原创2018-04-16中华儿科杂志本文刊于:中华儿科杂志,2018,56(4):247-260作者:《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肺血管疾病协作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弥漫性肺实质/肺间质性疾病协作组前言儿童疾病谱中最具特色的是与发育相关的疾病。各器官或系统在胚胎期经历了信号通路网络的精准时空调控后,才能在出生后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这一发育的调控在胚胎孕育过程中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干预,如果这种影响因素来自遗传物质(染色体或基因),出生后形成的就是遗传代谢性疾病;如果影响来自外界或母体的非遗传因素,胎儿发育过程的停滞、变异则会造成出生后的各种畸形。这类在胚胎孕育过程中形成的疾病总称为出生缺陷(birthdefects)或者先天性疾病,概括了遗传性和不良环境等原因引起的、出生时存在的各种结构性畸形和功能性异常。从发生学上看,呼吸系统发育时间早且持续时间长。呼吸系统的先天性疾病种类繁杂,如何分类和统一命名,国内外文献尚无统一报道,至今仍存在一病数名和数病同名的现象。概念和分类是疾病研究的基础。随着近年来支气管镜技术和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对于先天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认识逐步深入。因此,有必要在概念厘清的基础上,从构架来规范这类疾病的分类。《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携手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的肺血管疾病协作组和肺间质性疾病协作组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查阅、回顾和分析,并经国内本领域的多位专家讨论、审核后提出了本分类建议,以期更好地认识该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临床诊治提供有益的帮助。涉及呼吸系统的先天性疾病种类繁多。本分类建议仅列入以呼吸系统为原发缺陷部位和主要表征的先天性疾病,主要表征是指所有病例均存在的首发临床表现。本建议根据解剖部位和影像学特点,将儿童先天性呼吸系统疾病分为八类,分别是先天性上气道疾病、先天性下气道疾病、先天性肺泡及周围气道异常、先天性肺血管异常、先天性肺实质合并肺血管异常、先天性肺淋巴管疾病、先天性胸廓及膈发育异常、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呼吸系统异常不列入本建议。【先天性上气道疾病】上气道指环状软骨以上的气道,包括鼻、咽与喉三部分,其主要生理功能包括呼吸、发声、构语、吞咽以及局部免疫等。先天性上气道疾病指的是以这三部分病变为主要表征的先天性疾病,分类见表1,临床有吸气性呼吸困难、喘鸣、声嘶、吞咽困难等表现。此外,部分导致先天性颌面发育畸形的综合征也会引起类似症状。以下重点介绍若干常见疾病。一、先天性喉软化(congenitallaryngomalacia)曾用名称:先天性喉喘鸣(congenitallaryngealstridor),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喉气管软化症(laryngotrachealmalacia)等。概述:是一组吸气时声门上组织(会厌、杓状软骨和杓会厌皱襞)向喉内塌陷造成呼吸道梗阻的临床病理生理现象。1897年Lancet首次报道18例声门上结构畸形的病例,命名为先天性喉喘鸣。1942年有学者将具有吸气时声门上组织向内脱垂特征的临床病例从先天性喉喘鸣中独立出来,命名为喉软化。病因:可能的原因包括解剖结构异常、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良、神经肌肉功能障碍、软骨发育不成熟及炎症等[1]。分类及临床特点:通常在出生后4~6周表现出临床症状,以间歇性吸气相喉喘鸣为典型表现,仰卧位、进食、哭闹、激惹及罹患上呼吸道感染时加重,可伴有吸气性呼吸困难。6~8周症状严重程度达到高峰,2岁左右多能自行缓解。迟发性喉软化发生于2岁以后,是一个独立的类型。根据欧洲喉科协会制订的标准,喉软化症分为3度,轻度:轻度吸气性喘鸣,伴或不伴喂养时咳嗽。中度:吸气性喘鸣,伴有喂养困难,伴或不伴体重下降,无生长停滞;进食时咳嗽或者窒息、咽气、频繁反流、轻度发绀或呼吸暂停。重度:喉吸气性喘鸣伴缺氧表现,如发绀、呼吸困难等[2]。诊断:有上述典型症状者可临床拟诊,喉镜检查可见襞裂黏膜脱垂遮盖声门,杓会厌皱襞短缩导致喉入口狭小,会厌倒伏遮盖声门即可确诊。二、先天性喉囊肿(congenitallaryngealcysts)概述:先天性喉囊肿可分为喉小囊囊肿(laryngealsaccularcysts)和喉气囊肿(laryngocele):前者又称为喉黏液囊肿(laryngealmucoceles),喉小囊黏液囊肿(laryngealsaccularmucoceles),多见于婴儿;后者亦称喉膨出,多见于成人。喉小囊囊肿指喉部的囊肿样病变,见于声门上一侧或会厌、会厌谷、杓会厌襞、喉室或梨状窝。1881年首次使用这一术语,1970年对本病的临床特征已有详细报道。病因:喉小囊囊肿系胚胎发育异常所致喉黏液腺管口阻塞,形成潴留囊肿。囊肿不与喉腔相通,不向喉室引流,喉小囊内充满黏液,逐渐膨胀扩张,可致进行性喉梗阻。亦有认为是由于神经沟闭锁时将皮肤组织包埋在内,这些异位的皮肤组织形成囊肿。分类及临床特点:分为喉侧型与喉前型,前者常扩展到室带和杓会厌襞、会厌或喉侧壁;后者位于室带和声带之间,比较小,向内伸展到喉腔。喉喘鸣最常见,可为吸气性或吸呼双相性,多持续,侧卧位减轻。伴哭声低弱,声音嘶哑,严重者可有呼吸或吞咽困难。可影响生长发育,呛奶易诱发反复呼吸道感染,囊肿破裂或穿刺不当可以引起误吸导致窒息[3]。诊断:新生儿出现喉喘鸣、吸气性呼吸困难、吞咽障碍等症状时要注意先天性喉囊肿,颈部CT扫描可以显示囊肿,但喉镜检查是最直接、有效的确诊手段。三、先天性喉麻痹(congenitallaryngealparalysis)概述:喉麻痹又称声带麻痹。喉麻痹占儿童先天性呼吸道疾病的第二位。是婴幼儿喉喘鸣的第二大原因。病因:双侧声带麻痹多由于先天性或特发性因素造成,小部分则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比如脑积水、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等。单侧声带麻痹可由于产伤因素,医源性因素,比如动脉导管未闭手术、气管内插管术或一些特发性因素造成。分类及临床特点:临床上可分为单侧声带麻痹和双侧声带麻痹。喉返神经功能障碍时可出现声带外展、内收或肌张力松弛三种类型的麻痹。单侧声带麻痹临床症状不明显,可有轻度喉喘鸣或偶发食物误吸。年龄较大者可出现发声功能障碍,同时可伴有食物误吸。双侧声带麻痹是小儿耳鼻咽喉科的急诊疾病,表现为高调的吸气性喘鸣而嗓音多无异常。一些严重的病例需要立即进行气管内插管。此外,双侧声带麻痹容易造成食物误吸,并可能导致反复发生的吸入性肺炎。诊断:患儿接受清醒状态下的喉镜检查,可以明确声带麻痹的诊断,并可以判断麻痹类型。四、先天性喉蹼(congenitallaryngealweb)概述:喉蹼指喉腔内存在有先天性膜状物。喉蹼的发病率位列先天性喉部疾病的第三位。病因:形成消化道的"前肠"和形成呼吸道的原始"憩室"各自发育,在声门区融合成为原声门杓间区封闭的上皮。胚胎8周时该封闭的上皮开始吸收,10周时重建管道。若管道内组织吸收不完全,就可能形成先天性喉蹼或先天性喉闭锁。由于管道内组织的吸收过程自后向前,故以声门前部喉蹼多见。其发生可能与染色体22q11.2微缺失有关。分类及临床特点:喉蹼可以在喉的任何平面横跨过喉腔,最常见的是声门型喉蹼,多位于声门区浅部,其次为声门下和声门上型。有学者按声门阻塞程度将喉蹼分成4个类型:Ⅰ型声门阻塞小于35%,Ⅱ型阻塞35%~50%,Ⅲ型阻塞50%~70%,Ⅳ型阻塞70%~90%。发生在不同部位的喉蹼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其严重程度则多与气道的阻塞程度有关,可表现为发声困难、声嘶、喘鸣以及气道梗阻等。范围较大的喉蹼患儿,于出生后无哭声、有呼吸困难或窒息,有呼噜样喉鸣音,吸气时有喉阻塞现象,常有口唇发绀及不能吮乳等症状。喉蹼中度大者,喉腔尚可通气,但声音嘶哑伴吸气性呼吸困难。喉蹼较小者,则哭声低哑,无明显呼吸困难;发声时此膜折皱,隐藏于声带之下或被挤到声带上部突起如声门肿物,当吸气时又展开成膜状。诊断:根据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结合喉镜下所见到蹼样突起,呈透明或淡红色、后缘整齐呈弧形,则可明确喉蹼的诊断。五、小颌畸形综合征(Pierre-Robinsyndrome)曾用名称:Robin序列征、小下颌-舌下垂综合征、小颌大舌畸形综合征、第一腮弓综合征等。概述:指以先天性小颌畸形、舌下垂、腭裂及吸气性呼吸道阻塞为特征的综合征,死亡率高。1923年法国口腔科医生PierreRobin首先报道。病因:可能与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关。宫内巨细胞病毒感染、染色体2q31的GAD67、11q23-q24的PVRL1和17q24.3-q25.1的SOX9等表达异常在本综合征中起重要作用[4]。分类及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下颌骨发育不全(小颌畸形或颌后缩)、舌后坠及气道梗阻,58%~90%伴有腭裂或高腭弓,重者可存在呼吸及喂养困难。该畸形可单独存在,也可以出现在进行性遗传性关节-眼病(Sticklersyndrome)、腭心面综合征(velocardiofacialsyndrome)、下颌骨-面骨发育不全综合征(特雷彻-柯林斯综合征,Treacher-Collinssyndrome)等综合征中[5]。新生儿期主要表现为喂养困难、吸气性呼吸困难、阵发性发绀。症状在仰卧位加剧、俯卧位减轻。易并发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及代谢紊乱,常合并智力低下,可伴发先天性心脏病、眼内斜视、唇裂、先天性青光眼、视网膜剥离及内斜视等畸形。诊断:主要通过特有的临床特征(典型特殊面容)、放射学或基因检查诊断。六、下颌骨-面骨发育不全综合征(Treacher-Collinssyndrome)曾用名称:下颌面骨发育不全(mandibulofacialdysostosis)、Franceschetti综合征、Franceschetti-Zwahlen-Klein综合征。概述:是一种累及颅面部发育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846年首次报道,1900年有学者首次提出颧骨和下眼睑的缺损是主要特征,1949年对其已有较全面的认识和描述。文献以散发病例报告为主。病因:病因不明,可能与胚胎7~8周以前第一、二对腮弓发育异常有关,孕早期接触射线、胎位异常、代谢紊乱、药物中毒等是诱发因素。已发现的基因变异超过100个,常见的3个相关基因是TCOF1(占78%~93%)、POLR1C和POLR1D[6]。分类及临床特点:主要特征有:颧骨发育不全、眼裂下斜、下睑缺损和下颌骨发育不良。常伴外耳畸形、外耳道闭锁、中耳发育不良、传导性听力障碍、耳前窦道、鼻畸形及唇裂畸形、颧弓发育不良和面横裂等表现。部分病例有智力发育迟缓。颌面部异常常会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诊断:主要通过特有的临床特征(典型特殊面容及耳廓畸形)、放射学和基因检查诊断。【先天性下气道疾病】本类疾病的解剖范围以环状软骨为起点,包括气管和16级及以上的支气管分支为首发或主要异常部位的先天性呼吸系统疾病(表2)。17级及以下的细支气管兼具气体运输和呼吸的功能,不归入本类。一、支气管源性囊肿(bronchogeniccysts)曾用名称:先天性支气管囊肿、先天性囊性支气管扩张、先天性肺支气管源性囊肿(congenitalpulmonarybronchogeniccysts)。概述:为胚胎期16周时气管憩室的胚芽异常发育所致的一种支气管肺前肠畸形。1859年首次报道。病因:目前认为是妊娠期前3个月内腹侧前肠和肺芽发育异常的结果。胚胎发育时期由原肠发生的肺芽,逐渐发展形成支气管树和肺泡。肺芽在发育初期是索条状组织,逐渐演变成管状,如果胚胎发育发生障碍,索条状结构不能演变成管状,远端的原始支气管组织与近端组织脱离,逐渐形成盲管,管腔内的分泌物不能排出,积聚膨胀就形成含黏液的囊肿。如果单一支气管芽隔断,即形成孤立性囊肿,若几个支气管
王昌燕
夜班遇到啼哭患儿?这11个线索不容忽视
原创2017-12-04河图儿科时间编者按:小婴儿,不会说话,啼哭就是他们的「语言」。引起婴儿啼哭的原因众多,作为儿科医生,你能从他们的啼哭中揪出「肇事者」吗?两个案例案例1患儿王某,男,44d,主因「反复间断哭闹月余,双耳流脓4d」入院。患儿系足月顺产,无窒息史,于生后1周左右无明显诱因反复间断尖声哭闹,起初白天发作1~2次,每次持续1~2min即止,夜间睡眠正常,隔日哭闹1次,逐渐发作频繁,每日均发作3~5次,不发热,无惊厥现象,无盗汗,吮乳如常,二便自调,哭时头左右摇摆,头置于枕头上时也喜左右摇摆,无手拍头部现象,家长发现双耳流出脓液后儿哭闹渐止。请五官科会诊,确诊为化脓性中耳炎并鼓膜穿孔,经治疗后痊愈出院。案例2患儿田某,女,1岁,以腹泻稀水样便3d入院,大便肉眼外观无脓血粘液,白班给予补液对症治疗,当夜患儿啼哭不止,值班医生肌注镇静剂后渐入睡,醒后啼哭如常。次晨请会诊时经仔细查体,发现患儿双臀部及会阴部潮红糜烂,经局部处理后儿啼哭即止。婴儿啼哭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普遍的现象,多为生理性[2]。护理不当、喂养不当可引起哭闹,疼痛或疾病造成的其他不适亦可引起婴儿哭闹。医务人员必须细致查找婴儿哭闹原因,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病因和发病机制啼哭是婴儿时期的一种本能反应。婴儿不能用语言表达或语言表达能力尚不成熟,常以哭闹表达要求或痛苦[3]。按发病原因分非病理性和病理性啼哭两类。1.非病理性啼哭原因很多,如饥饿、口渴、冷热不当、潮湿、体位不当、惊吓、衣服过紧、被褥过重、尿布潮湿、睡眠不足、养成爱抱和昼眠夜哭等不良习惯,蚊虫叮咬、锐物刺痛和大便前肠蠕动加剧等。2.病理性啼哭任何不适均可引起婴儿啼哭,所以几乎所有的疾病都能引起婴儿啼哭,如新生儿脱水热、活动性佝偻病、婴儿手足搐溺症、营养不良、胃肠炎、肠寄生虫病、肠套叠、肠扭转、嵌顿疝、肠痉挛、鼻塞,呼吸道异物或炎症、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智能发育障碍、颅内占位性疾病或炎症、泌尿系感染或结石和各种皮肤病、苯丙酮尿症、肾上腺髓质增生症等。啼哭的诊断首先必须根据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检验,鉴别啼哭为病理性或非病理性。若一时难以鉴别者,应继续观察啼哭的性质、规律和伴随症状等,细心查找原因。1.啼哭的性质①哭声强度不大,持续时间不长,满足要求或去除非病理性因素,啼哭停止者多为非病理性啼哭。②长时间剧烈啼哭且性质异常者多为病理性啼哭。③突然剧烈啼哭,且挣扎不安者应特别注意肠套叠、嵌顿疝、婴儿肠痉挛、泌尿系结石和锐物刺入等[5]。④出现高调尖叫声者或哭声发直提示颅内出血、核黄疸、脑膜炎、脑炎或其他原因所致颅压增高[6]。⑤哭声单调,哭时无「伤心」感提示脑发育障碍或婴儿巨幼细胞性贫血。⑥哭声嘶哑者提示喉炎、喉水肿、白喉等。⑦哭声细小提示先天性肌弛缓综合征或疾病严重衰弱无力。⑧猫叫样哭声提示染色体异常(猫叫综合征)。小羊「咩咩」样哭声提示为德兰吉(CorneliadeLange)综合征[7]。2.啼哭的时间①进食前或午夜后啼哭有可能系饥饿所致。②进食或哺乳时啼哭者应注意口腔炎或鼻塞以及吸乳时婴儿上唇或母亲乳房阻塞婴儿鼻孔。先天性心脏病、肺部疾病、贫血患儿因缺氧不能用力吸乳或进食,也可啼哭。③夜间哭闹者应注意饥饿及昼眠夜哭不良习惯。衣被不当、过热或过冷。活动性佝偻病、肠寄生虫病等也可以造成婴儿夜啼。④排便时啼哭者应注意结肠炎、膀胱炎、尿道口炎和消化或泌尿系畸形等。⑤经给刺激后啼哭出现较正常婴儿延迟者多提示大脑病变。3.啼哭与体位的关系①婴儿身体某部有炎症、外伤、骨关节病变或痛觉过敏者,常因体位改变或触及病变部位而哭闹。②抓扯耳廓哭闹者提示外耳道疖。③转头或屈颈啼哭者提示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髙,或者有颈部软组织损伤。④睡时啼哭抱起则不哭者多为不良习惯。4.啼哭与伴随症状①啼哭伴发热、流涕、咳嗽者多系呼吸道感染。②啼哭伴呼吸、心率增快、发绀者多系心、肺疾病。③阵发性剧哭伴呕吐或便血者应注意肠套叠、肠梗阻、出血坏死性小肠炎、痢疾等。④啼哭伴多汗、枕秃,易惊等应注意佝偻病,营养不良等。⑤啼哭伴面色苍黄或肝、脾、淋巴结肿大者应注意血液病。⑥啼哭、髙声尖叫伴频繁呕吐、前囟膨出,提示脑性疾患。啼哭的鉴别诊断1.饥饿饥饿是婴儿最常见的非病理性哭闹原因之一,常因喂养不当所致,如食稀释奶(牛乳或奶粉稀释过淡),晚间限制食量,或机械教条的定时、定量,或因母乳不足、吸吮困难等使婴儿经常处于半饥饿状态,因而反复哭闹、频繁觅食、吸吮手指和吸吮接触婴儿面部的衣被等物品。持续时间长者可出现饥饿性腹泻和消瘦等营养不良表现。改善喂养、满足婴儿营养需要,哭闹即停止[7]。2.婴儿肠痉挛婴儿肠痉挛是肠壁平滑肌阵发性强烈收缩所致的腹痛,可能与更换或添加食物、饮食过量、摄入糖类过多、肠内积气、感染、过敏等因素有关。肠痉挛好发于<3~4月的婴儿[8]。肠痉挛是婴儿啼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昼夜均可突然发生,表现为不规则性、阵发性反复哭闹,痛剧者手足伸蹬、翻滚、出汗、面色苍白、拒压腹部,但腹肌张力不高。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9]。疼痛停止后,婴儿一般情况好,无明显病容,全腹肌张力正常,无固定压痛和包块,亦无发热、呕吐、腹泻等表现。3.肠道寄生虫蛔虫、鞭虫、钩虫、蛲虫等感染可导致腹痛和神经系统兴奋性改变,消化功能和营养紊乱等亦是婴儿啼哭的常见原因。钩虫感染常致明显缺铁性贫血,甚至大量便血。蛲虫感染常有夜间肛周瘙痒。大便查见虫卵或发现成虫则可确诊。生理盐水棉签洗肛门离心沉淀或用透明胶纸黏附肛门皱襞后直接置玻片上镜检蛲虫卵,阳性率较高。4.口腔疾病由病毒、细菌、真菌所致的卡他性口腔炎、溃疡性口腔炎、疱疹性口腔炎、舌炎和咽炎等均可因疼痛引起婴儿哭闹,吸乳时疼痛加剧,甚至因此而拒食。检查可见口腔溃疡、流涎多。黏膜表面有不易擦掉的白膜者多为鹅口疮。小儿萌牙时也常有流涎多。牙萌出通过骨膜时也可引起疼痛,应特别注意。5.中耳炎小儿耳咽管相对短而粗,呈水平位,且患上呼吸道感染的机会较多,故易患中耳炎。有的小儿中耳炎的其他表现不明显,仅因疼痛引起反复哭闹,尤以夜间为甚,若不注意常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后方得确诊。对反复哭闹小儿,应注意检查耳鼓膜,若为中耳炎,应及时治疗,以免影响听力。6.低钙血症低钙小儿的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疾病早期可无手足搐搦典型表现,出现兴奋、烦躁、易激动、哭闹、惊吓、惊跳、睡眠不安。细致观察可能发现面部或四肢局部肌肉小颤动,若不及时用钙剂治疗,可发展为典型手足搐搦症,甚至抽搐窒息。注意询问喂养史,户外活动情况。有无长期腹泻史和佝偻病体征,必要时查血清钙或静脉注射5%葡萄糖酸钙20mL,或10%氯化钙口服,血清钙<2mmol/L或(和)钙剂治疗效果显著方可确诊。如患儿发生低钙抽搐时则先镇静,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然后给予维生素D3治疗。7.红臀部分患儿腹泻后啼哭,不仅是因腹痛所致,还可能是因皮肤清洁不当而形成红臀所致。对腹泻患儿要及时清洁臀部,防止局部感染。
邱立
点赞 2
发音不准一定是“舌系带过短”吗
舌系带,即孩子张开口翘起舌头时在舌和口底之间的博条状组织。正常的舌系带能使舌头灵活地伸出口外,并能舔到人中穴位处或上卷舔到上前牙。如果舌系带过短,主要表现为舌的正常活动受到限制,舌头不能伸长到口外,或往上不能接触上唇;舌前伸时,因舌系带短拉着舌头,使舌头的背面有小的凹陷,严重者影响吮乳,影响语音清晰和学语。为什么发音不准不能断定为“舌系带过短"?造成宝宝发音不准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先天性生理缺陷,比如先天性唇裂和腭裂、牙齿缺失或畸形、以及舌系带过短等;二是后天疾病所致,比如孩子小时候因神经系统疾病致使发声器官运动不协调、因听力受损等情况造成听不准音而无法正确模仿、大脑发育障碍等都可能引起发音不准!孩子的发音与听觉功能、语言环境、智能发育、发音程度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一般在4~8周岁逐步完善。"舌系带过短"的判断:如果喂奶时发现婴儿吃奶裹不住奶头而出现漏奶的现象,就要考虑是不是舌系带过短的可能。舌头不能自由地作前伸运动,勉强前伸时舌尖呈“W”形。多数人,包括一些医生,就是依据这一条判断舌系带过短的。舌尖上抬困难。怎么样才算是困难呢?其中有一个很简单地判断方法,就是宝宝在伸舌时,舌尖能否越过下唇(当然,能越过的也可能存在“W”形舌尖哦~)。检查舌系带是否过短应该至少在宝宝6个月大以后,在1岁以上会更准确。"舌系带过短"的危害:宝宝发舌腭音和卷舌音(如:l、r、s、z)受限,造成孩子说话不清或英语发音不准。不但会造成语言障碍,也会引起其他诸如溃疡及营养不良等病症。宝宝舌头不能正常活动,其吸吮能力便会受到影响,表现为吸奶无力,吸不到足够奶水,致使自身营养不足。还可导致牙列排列不齐和心理障碍。建议舌体严重活动受限者要及时进行手术矫治,创造良好的发音条件,并加强语言训练,恢复宝宝的良好发音。"舌系带过短"的治疗:舌系带过短的处理方法很简单,只要在局部麻醉下进行“舌系带延长术”即可。那么,什么时候手术为宜呢?大多数专家认为最佳年龄为4周岁半到5周岁,因为宝宝在这个年龄段的舌系带较薄,术中及术后的出血较少,伤口也易于愈合且不易留有疤痕;同时,宝宝能够配合医生手术,可以减少孩子本身的痛苦,而且对孩子以后的发音、认字都不会有影响。
王道强
点赞 1
新生儿黄疸吃什么药
1、西药(1)葡萄糖及硷性溶液:葡萄糖可供给黄疸宝宝热量,营养心、肝、脑等重要器官,减少代谢性酸中毒。(2)血浆或白蛋白:供给与胆红素联结的白蛋白,可使游离的非结合胆红素减少,预防胆红素脑病。(3)酶诱导剂:能诱导肝细胞滑面内质网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降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4)肾上腺皮质激素:能阻止抗原与抗体反应,减少溶血;并有促进肝细胞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对胆红素的结合能力。2、中药(1)消黄利冲剂:茵陈9g,桅子3g,大黄3g,茅根10g,金钱草6g,茯苓6g。(2)茵陈蒿汤:茵陈1.5g,栀子9g,制大黄3g,甘草1.5g。(3)三黄汤:黄芩4.5g,黄连1.5g,制大黄3g。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症状1、黄疸症状出现较早,如果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肯定不正常。2、黄疸症状发展很快。3、黄疸程度重且长。足月儿2周不消退,早产儿3周不消退。4、黄疸持续长时间后会退,之后又重新出现。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1、病因治疗:应明确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去除病因。2、药物治疗:(1)酶诱导剂:苯巴比妥每日4-8mg/kg,副作用有嗜睡及吮奶缓慢。(2)糖皮质激素:可用泼尼松每日1-2mg/kg或地塞米松每日0.3-0.5mg/kg,但应根据引起黄疸病因慎重使用。3、光疗:凡各种原因引起的间接胆红素升高均可进行光疗,一般血清总胆红素达205.2-256.5μmol/L(12-15mg/dl)以上时使用。若已确诊为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症时,一旦出现黄疸即可使用光疗。使用光疗时应注意:(1)光疗箱温度应保持30℃左右,湿度60%。(2)婴儿应全身赤裸,用黑纸保护双眼,并遮盖睾丸,除喂奶及护理操作时暂停外,应持续照射。(3)定期用蓝光辐射计测其功能。最有效的光谱波长427-475nm的蓝光。灯源与婴儿距离50cm,总瓦数为160-320W。使用光疗的副作用有发热、腹泻、皮疹、核黄素缺乏、血小板减少、青铜症等,停光疗后可自行恢复。4、换血疗法:如果新生儿黄疸比较严重或经过光照疗法后胆红素水平仍持续升高,宝宝就需要进行换血疗法。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预防1、妊娠期间,如果孕妈湿热,也会导致宝宝容易出现黄疸。所以妈妈怀孕的时候要注意饮食有节,不要吃过量的生冷食品,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的食物,以防损伤脾胃。2、宝宝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3、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4、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宋静静
选择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