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科 > 接触性皮炎 > 护理

接触性皮炎护理

接触性皮炎护理相关内容 更多>

《微针治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

病请描述: 微针治疗作为一种创新的皮肤疗法,近年来在皮肤美容和疾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规范其临床操作,提升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微针治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由多位权威专家联合制定,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原则,涵盖了微针的类型、作用机制、适应证及禁忌证、操作流程以及术后护理等内容。这一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标准化的操作指南,确保微针治疗在实际应用中达到最佳效果。 文 | 刘驰 微针治疗的类型 01 基于微针导入方式的分类 实心微针: 实心微针的针体在皮肤表面形成一过性微通道,显著提高药物或活性成分的渗透效率。它主要用于皮肤预处理,促进药物吸收,也可单独用于诱导胶原再生。根据共识,实心微针的针长范围为0.1至3.5毫米。 涂层实心微针: 涂层实心微针在针尖和部分针体涂布有活性药物,针体刺入皮肤后,药物在皮肤内溶解,从而提高药物的透皮吸收效率。这种类型的微针通常用于局部疾病的药物导入。 中空微针: 中空微针通过内部微孔道直接将药物定量递送至特定皮肤靶层,适合需要精确剂量控制的治疗。由于其药物透皮剂量有限,因此在治疗时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控制。 溶解型微针: 溶解型微针由可溶性生物材料和药物或活性成分混合而成,刺入皮肤后,针体逐渐溶解,药物缓慢释放到皮肤内。溶解型微针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药物的持续释放,适合需要长期效果的治疗。 02 基于微针器械/设备的分类 滚轮微针: 滚轮微针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微针类型,主体包括手柄和滚轮,滚轮上镶嵌有序排布的微针,针长范围从0.1至3.5毫米不等。在皮肤上滚动时,滚轮微针可形成无数的微通道,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同时刺激皮肤启动损伤修复和再生机制。 印章微针: 印章微针包括手柄和印章头,印章头嵌有微针,使用时微针垂直刺入皮肤,适用于局部皮肤治疗。印章微针尤其适合治疗面部细小部位,如眼周和鼻翼区域。 电动微针: 电动微针由笔式主体和电动微针头构成,通过机械驱动对皮肤进行反复针刺,克服了手动微针操作时针刺深度不均匀的缺点。电动微针的针长和频率可以根据治疗需求调节,适用于面积较小或较窄的瘢痕和皱纹治疗。 射频微针: 射频微针结合了微针和射频能量,通过微针将射频能量直接递送至皮肤深层,产生热刺激,促进胶原再生。根据共识,射频微针可分为绝缘微针和非绝缘微针两种类型,前者更适合用于减少表皮损伤。 纳米微针: 纳米微针利用纳米雕刻技术开发,在皮肤上形成超细微孔,适用于浅表药物或活性成分的透皮吸收。纳米微针的优势在于创伤小、恢复快,几乎无休工期,特别适合需要快速恢复的患者。 微针治疗的作用机制 01 诱导胶原再生 损伤阶段: 微针刺入皮肤引发的机械性损伤会启动天然损伤修复机制。首先,微针穿刺可引起真皮层内小血管的损伤,导致血小板释放和中性粒细胞的趋化,进一步释放生长因子,这些生长因子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激活皮肤修复机制。 增生阶段: 在微针治疗后的增生阶段,单核细胞取代中性粒细胞,分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α/β,促进局部血管、上皮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此阶段胶原蛋白(主要为Ⅰ型、Ⅲ型、Ⅳ型和Ⅶ型)及糖胺聚糖和蛋白聚糖的增加,有助于皮肤的再生和修复。 共识指出,术后约5天内,纤连蛋白基质开始形成,为胶原蛋白沉积创造适宜的微环境。 成熟重塑阶段: 在最后的成熟重塑阶段,新生成的Ⅲ型胶原蛋白逐渐被更稳定的Ⅰ型胶原蛋白替代,形成稳定的生理性网状结构。这些新生的胶原蛋白在皮肤中保留的时间可长达数年,有助于维持皮肤的长期改善效果。 02 增强药物透皮吸收 微针治疗的针尖细微,穿刺深度通常仅达到表皮层至真皮浅层,可暂时打破皮肤的角质层屏障,从而显著提高药物或活性成分的透皮吸收率。微针治疗后,药物的透皮吸收率比未经过微针处理的皮肤高出数倍,这使得微针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药物输送手段。 03 刺激细胞电位 当金属微针插入皮肤时,可瞬间改变细胞内外电位,激活Na+-K+泵,并在重复插入时持续改变细胞电位,形成细胞间隙的电磁混合场。此过程可提高细胞活性,并上调生长因子的表达,进而促进微损伤的愈合和皮肤组织结构的重塑。 04 痤疮治疗 射频微针在治疗寻常痤疮时,通过破坏异常的皮脂腺并促进组织重塑,从而改善皮肤质地和附属器功能。 05 黄褐斑治疗 微针治疗的微损伤可提高表皮层细胞活性,促进细胞迁移和分化,进而提高黑素代谢率,帮助修复皮肤屏障功能。 微针治疗的适应证 01 皮肤老化与亚健康状态 包括皱纹、皮肤暗沉、松弛、毛孔粗大、敏感性皮肤等。共识指出,微针治疗可以通过诱导胶原再生、刺激皮肤自我修复等机制,有效改善这些皮肤问题。 02 损容性皮肤病 适应症包括寻常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脱发(如雄激素性脱发、斑秃、女性型脱发)、黑眼圈、色素性疾病(如黄褐斑和白癜风)等。微针治疗通过刺激细胞修复、提高药物透皮吸收率,能够显著改善这些皮肤状况。 03 炎症性皮肤病 如激素依赖性皮炎、玫瑰痤疮、接触性皮炎等,微针治疗可通过调控炎症反应和修复皮肤屏障,帮助缓解这些病症。 04 萎缩性瘢痕与皮纹异常 包括痤疮瘢痕、烧伤后瘢痕、膨胀纹、橘皮样改变等。微针治疗可以通过刺激胶原再生、重塑皮肤组织,有效改善瘢痕和皮肤纹理异常。 05 其他适应证 微针治疗还适用于原发性多汗症、光化性角化病等其他皮肤问题。 微针治疗的禁忌症 01 绝对禁忌证 包括治疗区存在活动期或进展期的皮肤病(如急性湿疹、扁平疣、扁平苔藓、寻常性银屑病)、凝血功能障碍、局部皮肤感染(如病毒性、细菌性、真菌性感染)、治疗区存在恶性肿瘤或不明性质的皮肤肿物、正在接受化疗/放疗的患者、对微针材料过敏、瘢痕疙瘩患者以及精神类疾病或情绪不稳定的患者。 02 相对禁忌证 包括妊娠期或哺乳期、长期户外工作或术后需要接触阳光的患者、治疗区存在不明注射物的患者、对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的患者。共识强调,这些情况可能增加治疗风险,应谨慎选择微针治疗。 治疗方法与术后护理 01 术前准备 问诊与告知: 在术前问诊中,应向患者详细介绍微针治疗的原理、预期疗效、可能的并发症及术后注意事项,确保患者充分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共识建议,术前还应进行皮肤清洁,并拍摄患者治疗前照片(如使用专业皮肤分析仪或在适宜的光线下拍摄)。 麻醉与消毒: 根据共识,麻醉方式应根据微针针长和患者耐受情况选择,通常外涂局部麻醉剂30至40分钟。清除麻醉剂后,应再次使用碘伏消毒皮肤,遵循“由下而上、由内而外”的原则。 02 操作方法 滚轮微针: 滚轮微针的操作应手持滚针在治疗区内进行横、竖、斜呈米字型的短程、快速滚动,施力均匀适中,手法应轻柔缓慢。共识指出,不同针长的微针应先长针后短针依次操作,避免对皮肤造成过度损伤。在头皮区域,应相应缩短针长,并仅在左右方向横向滚动,以免头发卷入滚轮。 射频微针: 射频微针操作时,应将治疗部位分为2至5个区域,遵循“不遗漏不重复”原则。根据治疗需求选用不同的针长和能量。共识推荐,面部治疗时使用连发模式,松弛明显区域需适当拉平皮肤后操作。治疗后即刻应进行冰敷,降温后涂抹抗生素软膏或烧伤膏。 03 术后护理 即刻护理: 治疗后,皮肤的角质层会暂时性受损,可能导致红斑、刺痛、灼热等不适反应。共识建议使用医用冷敷贴、生理盐水或结合冰袋冷湿敷(15至30分钟)缓解局部炎症反应及不适症状。 居家护理: 共识指出,治疗后24小时内应使用生理盐水纱布清洁或无菌医用喷雾清洁。随着受损角质层逐渐恢复,微针通道闭合,可以使用温和的清洁剂、保湿和防晒护肤品。保湿类产品应选择含有舒缓和修复功能的产品,以促进皮肤屏障功能恢复。 04 伴随使用的产品 微针治疗后即刻开放皮肤角质层通道,有利于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共识建议,医生应根据专业评估,慎重选择伴随微针治疗的产品,包括符合患者适应证的药品、Ⅱ类及以上械字号或其他临床验证安全有效的产品。 不良反应及预防处理原则 01 水肿 微针治疗后通常可见轻度水肿,其严重程度取决于治疗强度和过程、患者个体差异及术后护理。共识指出,术后即刻冷湿敷可减轻水肿,水肿通常在24至48小时内自行消退。 02 红斑 共识描述了弥漫性红斑伴轻度渗出的常见情况,通常可在数天内逐渐自行消退。术后即刻冷湿敷可减轻红斑程度。 03 瘀点/瘀斑 中高强度的微针治疗可能引起点状出血反应,表现为弥漫性红斑伴散在瘀点。对于较薄的皮肤(如下眼睑),可能会出现瘀斑,通常5至7天后可完全吸收。术后即刻冷湿敷可减轻点状出血和瘀斑的程度。 04 过敏反应 由于对微针材料或伴随使用的药物、产品等产生过敏反应,治疗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并对从未使用过的药物或产品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共识建议,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过敏反应,应视严重程度给予口服抗组胺药物和外用抗炎药治疗,重度过敏反应可采用短期系统性糖皮质激素治疗。 05 痤疮样皮损 微针治疗可能因皮肤微环境的改变或损伤加重局部炎性表现,导致新发痤疮样皮损或原有痤疮皮损加重。共识建议,在排除过敏反应或感染后,按照痤疮常规治疗进行处理。 06 单纯疱疹复发与玫瑰痤疮发作 创伤应激反应可能诱发单纯疱疹,尤其在口鼻周围。对于有复发性疱疹病史的患者,建议在治疗前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玫瑰痤疮的发作也可能由于应激反应引发,共识建议根据玫瑰痤疮的症状给予相应的治疗。 07 病原微生物感染与炎症后色素沉着 术前消毒不严格、术中操作不规范或术后护理不到位都可能导致感染的发生。共识强调,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和术后早期护理的重要性。对于肤色较深或有黄褐斑的患者,炎症后色素沉着的风险较高,应在治疗前使用美白或祛斑类产品进行皮肤准备,术后严格防晒,使用氨甲环酸、维生素C等活性药物减少皮肤黑素生成。 08 机械性划痕及瘢痕 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施力不均或滚轮滚动障碍可能导致皮肤划伤甚至瘢痕形成。共识建议,治疗过程中应保持微针滚动轨迹均匀,一旦出现划伤应视皮肤损伤程度采取抗炎与促修复治疗。       本指南为临床微针治疗提供了详尽的操作规范和指导,旨在提升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规范化操作,微针治疗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改善多种皮肤问题。 引用文献: [1]杨蓉娅,李利,廖勇.微针治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22,15(04):193-196.

刘驰 2024-08-30阅读量4764

《激光脱毛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病请描述:激光脱毛作为一种持久去除多余毛发的美容技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为了确保这一技术在临床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023年发布的《激光脱毛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为医疗从业者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本文将从毛发的解剖与生理学基础、激光脱毛技术的科学原理、适应症与禁忌症、设备选择与治疗参数设定、疗效影响因素、以及并发症与术后护理等多个维度,结合文献中的具体数据和细节,进行详细解读。 文|刘驰 毛发的解剖与生理学基础 01毛发的结构 毛发由毛干、毛根和毛囊三部分组成。毛干露出皮肤表面,毛根和毛囊则位于皮肤内部。毛干的结构包括内层的毛髓质、中层的毛皮质和外层的毛小皮。毛囊是毛发的生长部位,由内毛根鞘、外毛根鞘和结缔组织鞘三层结构包裹。 02毛发的生长周期 毛发的生长周期分为三个阶段: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每个毛囊独立经历这些周期性变化。根据文献,毛囊的生长期大约占毛发生命周期的85%-90%,退行期占1%-2%,休止期占10%-15%。生长期的毛发因含有较多黑素,最易被激光破坏,从而实现脱毛效果。 多毛症的分类 共识将多毛症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多毛症。生理性多毛症又称为特发性多毛症,通常与家族遗传有关,患者血清中雄激素水平正常,但毛囊对低水平雄激素敏感。病理性多毛症主要由代谢或内分泌疾病引起,最常见的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其在多毛症患者中的发病率为72%-82%。 激光脱毛的技术原理与设备选择 01激光脱毛的科学原理 激光脱毛依赖于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激光波长介于600-1100nm之间,是理想的脱毛波段。此波段的激光能穿透皮肤至毛囊所在的深度,被毛囊中的黑素吸收并转化为热量,从而破坏毛囊结构。毛囊的热弛豫时间(TRT)为40-100毫秒,激光的脉宽应与之相匹配,以确保最大程度破坏毛囊而不损伤周围组织。 02常用激光脱毛设备及其特点 激光脱毛设备包括半导体激光(波长800-810nm)、紫翠玉激光(波长755nm)和Nd激光(波长1064nm)。根据共识,半导体激光常用于Fitzpatrick皮肤分型Ⅱ至Ⅴ型患者,因其波长适中,穿透深度达毛囊,能量释放均匀。紫翠玉激光对浅色皮肤患者疗效更佳,尤其是皮肤类型Ⅰ-Ⅲ型。Nd激光由于其波长更长,穿透性更强,更适合深色皮肤患者,减少表皮色素的吸收竞争。 激光脱毛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01适应证 激光脱毛适应证包括先天性多毛症如色素性毛表皮痣、脊柱裂伴多毛症,获得性多毛症如PCOS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导致的多毛症患者,以及因美观需求进行脱毛的健康人群。 02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包括妊娠和哺乳期、不切实际的预期、光过敏病史及皮肤敏感状态如活动性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湿疹)。相对禁忌证包括6周内接受过蜜蜡脱毛或物理拔毛的患者,Fitzpatrick皮肤分型为Ⅴ型和Ⅵ型的未成年患者。共识强调,严格筛选适应证和禁忌证,能有效减少治疗风险并提高疗效。 激光脱毛的疗效影响因素 01毛发与皮肤的关系 共识中指出,毛发颜色和质地对激光脱毛效果有重要影响。肤色较白、毛发颜色深的患者疗效最佳,而肤色较深或毛发颜色浅的患者疗效较差。此外,毛发直径越大,吸收的激光能量越多,脱毛效果越好。毛发的生长周期也直接影响脱毛效果,只有处于生长期的毛发能被激光有效破坏。 02部位与疗效的关系 不同部位的毛发生长期与休止期的比率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激光脱毛的疗效。例如,阴毛的平均脱毛间隔时间为60天,男性胡须和发际线约为30天,其余部位多在40-50天。腋窝和腰带区域的脱毛效果通常优于腿部、手臂和胸部。 03设备与治疗参数的选择 激光设备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皮肤类型和毛发特性。红宝石激光(波长694nm)适用于浅色皮肤的深色毛发治疗,而翠绿宝石激光(波长755nm)更适合于I-III型皮肤。对于深色皮肤患者,长脉宽半导体激光(波长810nm)和Nd激光(波长1064nm)是优选设备。设备的脉宽、能量密度、光斑大小等参数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最佳效果。 激光脱毛的并发症与术后护理 01术后正常反应 激光脱毛后,治疗区域可能出现红斑、毛囊周围水肿等反应,这些反应通常在2-7天内自行消退。术后应进行冷敷,必要时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以减轻症状。患者应避免术后1周内使用刺激性化妆品,并注意防晒和保湿。 02并发症与处理 激光脱毛的并发症包括色素沉着、色素减退、瘢痕及反常性毛发生长。色素改变多为短暂性,可通过外用褪色剂如氢醌、口服氨甲环酸、防晒和保湿等措施进行处理。瘢痕较为罕见,通常与使用过高的能量密度或术后继发感染有关。反常性毛发生长更常见于皮肤类型Ⅲ至Ⅵ型患者,应避免使用亚治疗能量,并在术前筛选出有此风险的患者。       本指南为激光脱毛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详细的指导,结合文献中的数据和细节,能够帮助从业者在实际操作中更加精准地选择适应证、设定治疗参数,并有效处理术后并发症。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激光脱毛技术将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美容服务。 引用文献: [1]杨蓉娅,夏志宽,蔡宏.激光脱毛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23,16(01):1-5.

刘驰 2024-08-30阅读量1799

围绕白癜风、黑素细胞、皮肤组...

病请描述:四医大的硕士博士必须有深入研究,发表创新性文章,特别是SCI,我的大部分贴切临床。 围绕白癜风、黑素细胞、皮肤组织工程、五味子等我和导师、研究生陆续发表发表论文68篇,含综述10篇,SCI收录2篇。第一作者会议文章17篇,参编出版专著9部。 因为要晋升职称,所以做过部分汇总。最近有空,发到这里,便于大家了解,合作交流!   1. SCI收录期刊发表论著(第一作者) Tao Lu, Tianwen Gao,Yan Jin, Linchao Sun, Yufeng Liu. the Vitiligo Prevalence of 36 million people in ShaanXi Province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07,46(1):47-51  First published: 03 January 2007 https://doi.org/10.1111/j.1365-4632.2006.02848.x Citations: 41 2. Tao Lu(第一作者) , Ruixin Li, Yan Zhang, Yuxian Yan, Yong Guo, Jing Guan, Jimin Wu, Zhihong Li, Bo Ning, Shujie Huang, Xizheng Zhang. Preparation, Properties, and Cell Attachment/ Growth Behavior of Chitosan/Acellular Derm Matrix Composite Materials . Journal of Biomaterials and Nanobiotechnology, 2011, 2(2): 124-132    《生物材料与纳米生物学期刊》是一本由科研出版社出版的关于生物材料与纳米生物学领域最新进展的国际期刊。科研出版社(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作为开放读取(Open Access)的先行者、世界最大的开源期刊之一,目前已有180多种期刊及配套的电子版本,内容涵盖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多个期刊已被CAS,EBSCO,CAB Abstracts,ProQuest ,IndexCopernicus,Library of Congress,Gale, CSP等数据库全文或摘要收录。 期刊免费下载网址:http://www.scirp.org/journal/ 3. 核心期刊发表论著(第一作者) 卢涛,金岩,刘源,雷娟,刘晓亮. 从人外毛根鞘细胞分离获取黑素母细胞.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  2007年第11卷第37期:7634-7636 4. 核心期刊发表论著(第一作者) 卢涛,高天文,王安辉,李强,李春英,赵小东,孙东杰,陕西省白癜风患病率调查.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4.37(7):406-408   5. 核心期刊发表论著(第一作者)卢涛,高天文,刘玉峰,李春英,孙林潮. 白癜风同种异体黑素细胞移植初步研究.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1年04期 240-242,245 6. 核心期刊发表论著(第一作者) 卢涛,高天文,刘玉峰,李春英,孙林潮. 同种异体黑素细胞移植治疗白癜风.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12期 1147   7. 核心期刊发表论著(第一作者) LU Tao, GAO Tian-Wen, LI Chun-Ying, SUN Lin-Chao Explore of allogenic melanocytes transplantation on vitiligo. J Fourth Mil Med Univ.2001;22(24) 2:2283-2287   8. 核心期刊发表论著(第一作者)卢涛,高天文, 金岩,孙林潮,李春英,张海龙,刘玉峰. 白癜风同种异体黑素细胞移植的进一步探索.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4.33(8):457-459 9. 核心期刊发表论著(第一作者) 卢涛,刘源,金岩,高天文,刘仲荣,雷娟,李媛.有颜色的含黑素细胞表皮替代物构建和对UVA照射的反应.中国美容医学杂志.基础研究栏目 第一篇 2004.13(4):389-391   10. 核心期刊发表论著(第一作者)卢涛,金岩,高天文,刘源,刘小亮,赵小东. 皮肤细胞悬液的基础研究:人黑素细胞膜片体外附着生长观察. 中国临床康复. 2004.8(26):5534-5535  荷兰医学文摘收录EM    11. 核心期刊发表论著(第一作者)卢涛,刘源,金岩,高天文,董蕊,李强.  两段法培养适合临床移植应用的黑素细胞的安全性研究. 中国临床康复. 2004.8(17):3242-3244   12. 核心期刊发表论著(第一作者)卢涛,金岩,高天文,刘源,张勇杰,雷娟.大张皮片法与小皮条法培养表皮细胞的比较研究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4.18(6):505-507 13. 核心期刊发表论著(第一作者)卢涛,金岩,聂鑫,高天文,孙林潮,李强. 黑素细胞悬液中加入透明质酸的最佳浓度选择.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2004.13(1):25-27 14. 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卢涛(第一作者) ,杨丽霞,王文 寻常狼疮40年1例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9):875 15. 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卢涛,王文,赵文学 连续三次表皮移植治疗烧伤后色素脱失1例  中国美容医学 2010-11: 16. 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卢涛(第一作者) ,牛云彤,徐海环,林春玲,王文 某部队医院皮肤科门诊军免患者疾病谱分析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9):546-548.9月   17.  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第一作者)卢涛,牛云彤,林春玲,徐海环,王文,石娜 把多媒体形式引入皮肤性病学考试的改革尝试  医学与哲学 2007(28)12月92-93 18.  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第一作者)卢涛 做好皮肤性病学教学工作的五点体会  西北医学教育 2007(15)12月238-239 19. 核心期刊发表论著(第一作者)卢涛,金岩,刘源, 雷娟,刘晓亮.从人外毛根鞘细胞中分离纯培养黑素母细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和临床康复》2007年9月第11卷第37期7361-7633 20. 核心期刊发表论著 刘仲荣,刘玉峰,张海龙,赵小东,孙林潮,卢涛,高天文 低剂量长波紫外线诱导培养的人皮肤黑素细胞适应性反应观察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年38(7):432-434   21. 核心期刊发表论著 李强,卢涛,高天文,李春英 白癜风相关黑素细胞膜抗原VIT 150、VIT 90、VIT 75纯化及分析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4. 33(10):597-599   22. 核心期刊发表论著 孙林潮,卢涛,高天文,肖燕,李荣,张海龙,刘玉峰  Silktouch 激光磨削后自体表皮移植治疗非平整部位白癜风疗效观察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 34(7):477-479     23. 核心期刊发表论著 汪京峡,卢涛,徐平,夏莉,段爱霞 白癜风患者治疗前后抗黑素细胞IgG抗体水平的变化 宁夏医学杂志 2004.26(7):387-389   24. 核心期刊发表论著 赵小东,付萌,卢涛,孙林潮,廖文俊,王冬青,刘玉峰 银屑病成纤维细胞培育上清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 中华现代皮肤科学杂志 2004,1(2):103-105        25. 核心期刊发表论著 李 强,高天文,李春英,王秋枫,卢 涛498例儿童白癜风临床分析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1;22(24) 2300 26. 核心期刊发表论著 夏汝山,刘玉峰,李承新,党育平,万业宏,卢涛. 同种异体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对家兔接触性皮炎模型IL-6,IL-8的影响.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1年15期    27. 核心期刊发表论著 孙林潮,刘仲荣,赵小东,樊平申,卢涛,刘玉峰,高天文,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在黑素细胞无血清纯培养中的应用 .中国美容医学. 2005.6 14(3):269-270 28. 核心期刊发表论著  李春英,高天文,王刚,刘健,孙东杰,李强,卢涛,高鸽,刘玉峰  TRP-1反义核酸转染黑素细胞 黑素瘤细胞的光镜及电镜观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2.19(1):6-8,41    29. 核心期刊发表论著  孙林潮,高天文,张海龙,卢涛,刘仲荣,刘玉峰,激光基本知识及激光美容发展史. 中国医学美容杂志. 2003.12(4):438-440   30. 核心期刊发表论著  孙林潮,高天文,张海龙,龙艳,卢涛,刘玉峰,选择性光热作用理论及激光美容仪简介.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03.12(4):441-443       31. 胡雪慧,孙林潮,樊平申,肖燕,卢涛,刘仲荣 应用铒激光行面部除皱术的护理体会 中国美容医学2004.13(4):474 8月 32. 卢涛,时岩 痤疮患者的消费调查 医学美学美容2005.8 25                              33. 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廖文俊,高天文,赵小东,张海龙,卢涛 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1例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年32卷第10期589-590 34. 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高天文,卢涛,刘玉峰. 儿童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1.03:190-192     35. 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夏汝山,刘玉峰,卢 涛,万业宏 天然自身抗体的研究及其哲学思考 医学与哲学, 2001年22(3):21-22   36. 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李强,卢涛,高天文,李春英 白癜风相关黑素细胞膜抗原VIT 150、VIT 90、VIT 75纯化及分析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4. 33(10):597-599第7页   37. 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田艳丽,李春英,王刚,高天文,卢涛,李淼 In-cell PCR技术扩增白癜风自身抗体基因,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 .39(1)38-40 38. 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孙林潮,高天丈,李春英,廖文俊,赵小东,卢涛,刘玉峰 皮肤肿瘤及其他皮肤病的激光治疗 中围美容医学2004年4第l3卷第2期250-253 39. 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李强,高天文,李春英,卢涛,王秋枫 白癜风相关黑素细胞膜抗原的检测及分析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3;24(23) 2188 40. 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李强,高天文,李春英,卢涛,王秋枫 白癜风相关黑素细胞膜抗原的检测及分析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年2月第32卷第2期76-78 41. 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孙林潮,高天文,肖燕,赵丽莎,刘红娟,卢涛,时岩,刘玉峰 铒激光在面部除皱术的应用 中国美容医学2002.11(4):316  8月 42. 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奚丹; 纪黎明; 王玉茹; 王敬修; 贾玉琴; 顾礼忠; 路秀兰; 卢涛; 复方卡力孜然酊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观察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8,37(2):  129 43. 卢涛 白癜风的治疗新进展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 2007,(01) 19 44. 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林春玲;石娜;牛云彤;卢涛;徐海环; 玉屏风散配合腧穴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8年22(12) 12期 756-757 45. 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牛云彤, 李少平, 戴士免, 周勇, 孙妮, 孙兵, 卢涛, 徐海环, 林春玲, 石娜. 不同地区武警部队官兵皮肤真菌感染情况分析[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9, (06) :351-352 46. 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李瑞新,卢涛,张西正,阎玉仙,郭勇,郭春,宋梅,张燕,壳聚糖/脱细胞真皮复合膜的制备及HaCaT细胞的粘附性[J] 医用生物力学,2008,23(增):61 47. 全国生物流变学与生物力学学术会议2008 论文1篇;壳聚糖/脱细胞真皮复合膜的制备及HaCaT细胞的粘附性 医用生物力学23(增):61 2008.10.01; 48. 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张广静,卓金士,金岩,卢涛* 人原代上皮角质形成细胞和永生化上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增殖能力的比较,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1, 31(1):94-97 49. 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陈宁; 卢斌; 李邦翅; 卢涛; 付正英; 张冠中; 新型外用创伤手术切口贴的研制和应用 医疗卫生装备2009. 30(10):53-54 50. 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孙林潮, 赵小东, 刘玉峰, 樊平申, 李承新, 卢涛, 李巍, 高天文 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对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影响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5.38(.9):572-574 51. 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马东东,曹波,周玉杰,路婷婷,葛善珍,陈虹,卢涛*.SchB对UVA损伤HaCat保护作用的研究.天津医药2014.42(1):5-6 通讯作者卢涛 国科金年1月 52. 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周玉杰,李瑞欣,孙凯,年争好,马东东,卢涛 五味子乙素对UVA损伤组织工程皮肤保护作用的研究 中国美容医学2014.23(6):457-461  3月 通讯作者卢涛 国科金 53. 周玉杰,马东东,卢涛.右腕部角化棘皮瘤1例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16(1):15.Jan    54.葛善珍,刘洋,卢涛.儿童双侧节段型白癜风伴线状苔藓一例 2015.2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15,24(4):49-50 3(通讯作者)    55.葛善珍,卢涛.白癜风693例临床特征分析 2015.2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15,24(3):37-40 2(通讯作者)    56.文章“人原代上皮角质形成细胞和永生化上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增殖能力的比较”《发表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通讯作者)( 2011年发表于第31卷第1期)    57 耿建平,于军,卢涛 第三作者,通讯作者,第一完成单位,A Silent Infection Pandemic of COVID-19: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Hypothetical Models Canadian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Medical Microbiology Volume 2020, Article ID 5120253, 5 pages https://doi.org/10.1155/2020/5120253  SCI杂志,IF =2.7    58 耿建平,于军,卢涛Thre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COVID-19:Air-borne transmission,Silent infection, and multiorgan attack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Issur 2, May, 2020, Page 52-56

卢涛 2022-02-10阅读量1.1万

谈谈龟头炎的前因后果

病请描述:作者: 赖伟红   医学博士,临床信息学管理硕士,副研究员  龟头炎很常见,可见于1/25的男性儿童,而1/30的未做包皮切术男性在其一生中可受此疾侵扰。在4岁以下男童和包皮过长或包茎男性中高发。病因病原体感染  白念珠菌感染是龟头炎最常见的病因。  其它感染也可引起龟头炎,包括:细菌:在包皮下这种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细菌生长繁殖迅速。性传播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阴道毛滴虫、衣原体和梅毒等。 非感染性皮肤病  多种皮肤病可引起龟头炎症表现,包括:扁平苔藓湿疹银屑病接触性皮炎极少数情况,龟头炎与皮肤癌有关 刺激性因素 化学制剂,如安全套中的化学成分,润滑剂和杀精剂因清洗不充分而残留在衣物中的去污剂、洗衣粉或织物柔顺剂香皂和沐浴露摩擦损伤  每日清洗外阴,保持局部干爽有助于减少感染,但用肥皂等去污产品过度清洗外阴可引起局部刺激性炎症。其他因素  糖尿病可增加外阴感染危险,尤其是血糖控制不好的时候,尿中出现的葡萄糖在解尿时可能残留在包皮部位。葡萄糖可促进细菌生长繁殖。  包茎或包皮过长时,汗液、尿液和其它一些排泄物可储积在包皮内板下,引起局部刺激和病原微生物繁殖。  此外,性伴有念珠菌性阴道炎、无保护措施的性交、卫生条件或习惯差、导尿管等亦可增加龟头炎发病危险。症状  龟头炎的症状包括:龟头皮肤绷紧发亮龟头红肿龟头胀痛、瘙痒、或灼热感包皮下浓稠块状分泌物异味或臭味包皮向后翻转困难尿痛包皮水肿  另外,有三种表现特殊的龟头炎:1.浆细胞性龟头炎,即Zoon龟头炎: 包皮和龟头均受累,常见于未做过包皮环切的中老年男性。2.环状龟头炎:通常见于反应性关节炎患者。3.云母状角化性假上皮瘤样龟头炎:以龟头部鳞屑性疣状皮损为特征。治疗  龟头炎的治疗方案取决于病因。  感染因素导致者,需抗真菌或抗细菌治疗,局部不可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类外用药膏。  在治疗期间,应避免使用肥皂和其它可能带来刺激的制剂,直到龟头炎症状消失。  温水坐浴有助于控制症状,缓解局部不适。过敏反应  如果龟头炎症明显是过敏反应或刺激导致,局部外用温和的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如氢化可的松或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念珠菌感染  局部外用抗真菌软膏,如咪康唑或特比萘芬乳膏。性伴侣也需要同时治疗,治疗期间禁欲或使用安全套。细菌感染  口服或注射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等)、四环素类(多西环素等)或青霉素类药物。外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红霉素软膏等抗菌药膏。易复发者  建议做包皮环切术,以根本改善易患龟头炎的局部环境。并发症  龟头炎一般易于治疗,但有些情况,如长时间未治疗时可出现并发症,如:局部疤痕形成局部血供不足包皮粘连,后翻疼痛预防  生殖器部位的清洁卫生和护理,有助于龟头炎的预防。措施如下:每日温水清洗生殖器或温清水坐浴5-10分钟。不用肥皂和其它刺激性洗涤用品。清洗后,待包皮内板完全干爽后,才将包皮复位。适度使用润肤霜。解尿后,轻拭干残留尿液,干燥包皮内板。易患龟头炎男性,性交后应清洗阴茎。选用敏感皮肤用安全套。

赖伟红 2021-10-08阅读量2.2万

接触性皮炎护理相关医生 更多>

评分:9.7
问诊量:8723
面部损容性皮肤病、皮肤护理与美容咨询、红斑狼疮
评分:9.1
问诊量:0
接触性皮炎、湿疹、婴儿湿疹(奶癣)、婴幼儿病毒疹、荨麻疹、药疹;病毒性皮肤病如水痘、带状疱疹、手足口病等 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皮肌炎、银屑病、白癫风; 性病如尖锐湿疣、梅毒、生殖器疱疹。 对怎样护理皮肤、合理饮食、预防皮肤疾病也有独到的见解。
评分:0
问诊量:1
1、以高血压为代表的内科常见疾病诊断治疗管理⑴、开展以高血压为重点的多种慢性病诊断与治疗,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为标准,围绕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疾病个性化干预+合理用药指导,减少心脑血管突发事件,开心长寿快乐生活。⑵、免费提供无线通讯与互联网为基础的远程控制系统,免费使用便携式移动血压计,开展家庭血压监测,测量者在我国任何地点任何时段,可实时血压监测指导,精准控制血压心率。⑶、内科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治指导。2、普外科常见病诊断治疗⑴、指导普外科常见胃肠肝胆颈等普外科疾病、泌尿科疾病的诊治与手术方案建议以及各种门诊小手术指导。⑵、居家病人以及老人居家胃管、导尿管、引流管及各种导管的家庭置换与护理,人工造瘘口、褥疮以及各类长期不愈伤口的家庭治疗与护理。3、常见皮肤疾病:皮疹,湿疹,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肤病、水痘、麻疹等的诊治。

接触性皮炎护理相关医院 更多>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505.0万

皮肤科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6.6万

二院皮肤科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