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预防和治疗】 1.常用的驱梅药物 (1)青霉素类:为首选药物血清浓度0.03U/m有杀灭TP的作用,但血清浓度必须稳定维持10天以上方可彻底清除体内的TP。常用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水剂青霉素G、水剂青霉素G。 (2)头孢曲松钠:近年来证实为高效的抗TP药物,可作为霉素过敏优先选择的替代治疗药物 3)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疗效较青霉素差,通常作为青霉素过敏者的替代治疗药物。 2.治疗方案的选择 (1)早期梅毒: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内注射,使用1~3次:或普鲁卡因青霉素G120万U肌内注射,连10-14天。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头孢曲松钠1.0-2.0g/d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连续10~14天,或连续口服四环素类药物(四环素500mg,每天4次;多西环素100mg,每天2次;米诺环素100mg,每天2次)14天;阿奇霉素2g,顿服[青霉素或多西环素治疗无效时可选用,不能用于男-男性交者(MSM)、合并HIV感染患者和孕妇] (2)晚期梅毒: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内注射,1次/周连续3次或普鲁卡因青霉素G120万U/d肌内注射,连续20天。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多西环素100mg口服,每天2次,连续30天。 (3)心血管梅毒:对于并发心力衰竭者,应控制心力衰竭后再进行驱梅治疗。首先选用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内注射,1次/周,连续3次。或建议按照神经梅毒处理。 (4)神经梅毒:为避免吉-海反应,应口服泼尼松。首先选用水剂青霉素G1200万~2400万U/d,分4~6次静脉注射,连续10~14天,继以苄星青霉素240万U肌内注射,1次/周,连续3次;或普鲁卡因青霉素G240万U/d肌内注射,同时连续口服丙磺舒(2.0g/d,分4次)10~14天,继以苄星青霉素240万U肌内注射,1次/周,连续3次。替代方案:头孢曲松2g,每日1次静脉给药,连续10~14天。对青霉素过敏者用以下药物:多西环素100mg,每天2次,连服30天;或盐酸四环素500mg,每天4次、连服30天(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5)妊娠梅毒:根据孕妇梅毒的分期不同,采用相应的方案进行治疗,用法及用量与同期其他梅毒患者相同(多西环及阿奇霉素禁用于妊娠梅毒患者),在妊娠初3个月及妊娠末3个月各进行1个疗程的治疗。青霉素过敏者进行脱敏后再用青霉素治疗或直接选用红霉素类药物服,早期妊娠梅毒:红霉素500mg口服,每天4次,连续14天;晚期妊娠梅毒:红霉素500mg口服,每天4次,连续30天。 (6)先天梅毒 1)早期先天梅毒:确诊先天梅毒的婴幼儿或者婴幼儿体检无异常发现但其母亲患有梅毒,未治疗或治疗不规范(母亲产前1个月内开始梅毒治疗者),妊娠期间应用非青霉素药物治疗者,应用水剂青霉素G10万~15万U/(kg·d),静脉注射:出生7天内,水剂青霉素5万U/kg,静脉注射,每12小时一次;出生7天后,水剂青霉素5万U/kg,静脉注射,每8小时一次,总疗程10~14天;或普鲁卡因青霉素G5万U(kg·d)肌内注射,每天1次,10~14天。 脑脊液异常者选用水剂青霉素G10万~15万U/(kg·d),分2~3次静脉注射,连续10~14天; 或普鲁卡因青霉素G5万U/(kg·d)肌内注射,连续1Q~14天。脑脊液正常者选用苄星青霉素5万U<(g·d),1次分两侧臀部肌内注射。无条件检查脑脊液者按脑脊液异常者的方案进行治疗。 幼儿体检无异常,其母亲患有梅毒但得到规范治疗且无梅毒复发或再感染梅毒证据者,可单纯观察该婴幼儿或星青素5万U/kg,1次分两部臀部肌内注射。 2)晚期先天梅毒:水剂青霉素G20万~30万U/(kg·d),分4~6次静脉注射,连续10~14天;或普鲁卡因青霉素G5万U/(kg·d)肌内注射,连续10~14天为1个疗程,可用1~2个疗程。较大儿童的青霉素剂量不应超过成人同期患者剂量。替代方案:对青霉素过敏者,既往用过头孢类抗生素而无过敏者在严密观察下可选择:头孢曲松250mg,每日1次内注射,连续10~14天。青霉素过敏者选用红霉素,20~30mg/(kg·d),分4次口服,连续30天(<8岁儿童禁用四环素。 【注意事项】 1.本病应及早、足量、规则治疗,尽可能避免心血管梅毒、神经梅毒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2.性伴侣同时接受治疗,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避免再感染及引起他人感染。 3.治疗后应定期随访,进行体格检查、血清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以考察疗效。一般至少坚持3年,第1年内每3个月复查+次,第2年内每半年复查1次,第3年在年末复查1次;神经梅毒同时每6个月进行脑脊液检查:妊娠梅毒经治疗在分娩前应每个月复查一次;梅毒孕妇分娩出的婴儿,应在出生后第1、2、3、6和12个月进行随访 4.病程1年以上的患者、复发患者、血清固定患者及伴有视力、听力异常的患者均应接受脑脊液检查,以了解是否存在神经梅毒。 5.复发患者应排除再感染、HV感染、神经梅毒、心血管梅毒和生物学假阳性等重新治疗 6.防治吉-海反应吉-海反应系梅毒患者接受高效抗TP药物治疗后TP被迅速杀死并释放出大量异种蛋白,引起机体发生的急性过敏反应。多在梅毒首次用药后24小时内发生,表现为寒战、发热、头痛、呼吸加快、心动过速、全身不适及原发疾病加重,严重时心血管梅毒患者可发生主动破裂。 泼尼松可用于预防吉-海反应,通常在驱梅治疗前1天开始应用0.5mg/(kg·d),口服3天,心血管梅毒的治疗应从小剂量青霉素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至第4天起按正常剂量治疗;治疗过程中如发生胸痛、心力衰竭加剧或心电图ST-T段变化较治疗前明显,则应暂停治疗 7.血清固定也称血清抵抗,即梅毒患者经过规范的抗梅毒治疗和充分随访(一期梅毒随访1年,二期梅毒随访2年,晚期梅毒随访3年),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维持在一定滴度(般在1:8或以下,但超过1:8也不鲜见)超过3个月,排除再感染、神经梅毒、心血管梅毒和生物学假阳性为梅毒血清固定。由于梅毒血清固定现象的发生率较高,目前对这类患者的处理已成为临床棘手的问题。早期诊断、及时规范治疗是防止梅毒血清固定的重要措施。
阳运忠 2024-10-12阅读量2263
病请描述:一、病例介绍 1、患者27岁,男性,“阵发性心悸15年,射频消融失败史10年”,拟再一次行射频消融术,入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 2、患者于10年前,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阵发性室上速(室上速)”,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微创手术。据说,当时手术进行了大约1个小时后,主刀医生和患者以及患者的父母谈话沟通,具体情况不是很清楚,当时的出院小结和手术记录也均未保存,难以还原当时的情形。不过,大致的意思是,当时主刀医生说,患者心脏存在什么特别的情况,医生没有把握完成射频消融术,建议放弃。此后,患者仍间断反复发作心悸、心动过速,且变频繁,故此次来中山医院心内科就诊,拟行第二次射频消融术 3、患者本次入院后,中山医院的心脏彩超提示:存在“永存左上腔静脉”。 二、术前预判、分析 1、关于永存左上腔静脉及其合并的心律失常: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是一种先天性心脏血管异常,可引起冠状窦(CS)扩张,可合并出现室上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各种快速心律失常,且其导管消融过程要难于常规病例。 本人在2021年曾总结发表一篇“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结果”中文文章。在本人完成的2260例室上速病例中,有17例(0.75%)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其中绝大多数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占13例(76.5%);另有3例为左侧旁道(其中2例为双旁道),1例为右侧游离壁旁道。另外,17例病例,有12例(70.6%)经术前常规心脏彩超(心超)可被检出,但也有5例(约三分之一)术前心超未能检出,至术中操作过程中才被发现。这也提示,电生理术中,有可能会被这种术前未能检出的异常结构而带来操作上的难题。 2、术前根据心动过速的心电图,有时可对心动过速的类型,进行初步预先判断。但遗憾的是,该患者未在心动过速发作时,及时去进行心电图记录,也未保留好当年的心电图资料,故难以根据术前心电图进行初步判断。顺便在此提醒心动过速患者,务必保存至少一份清晰的心电图证据。 3、不过,本例患者术前心超已经提示存在永存左上腔静脉,根据之前总结的经验,推测其心动过速的类型,有较大概率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因冠状窦窦口较大,预判其消融的难点,可能是慢径区相对毗邻靠近快径区、以及消融导管的稳定性欠佳,为操作带来难度。 4、关于永存左上腔静脉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射频消融,除了上述提到的2021年的文章外,我还于2021年6月,写过一篇科普gongzhong 号:“跟我学射频:一例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的室上速导管消融”,具体可见:跟我学射频:一例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的室上速导管消融(qq.com) 两年后,2023年的时候,一位v信好友,突然在凌晨发信息给我,原来他们的团队在射频消融手术过程中,遇到了类似的病例,消融了很多次,效果仍不太理想,可能他们急中生智,在网上搜索,碰巧看到了我的gongzhong 号文章,于是现场向我询问建议。后来他们这个病例获得了成功(图1)。 其实,当时我写的这篇文章的浏览量是很少的。但没想到的是,在它发布2年后,却派上了一点用场。这说明,任何看似微不足道的知识传播,可能都有其潜在价值。 三、本例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过程 1、本病例,在术中进行了冠状窦造影,提示冠状窦口极其粗大畸形(图2),与术前的心超结果一致,符合永存左上腔静脉的表现。 2、通过电生理检查,发现他的“室上速”并非是最常见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而是右侧前间隔希氏束(His)旁旁道。 这是一种难度系数相对更大、更难的类型,患者多数为18岁-35岁之间的青年人(正如本例),其难点就在于病灶的位置与心脏正常电流传导路径的位置靠得非常近,稍有操作不慎,有导致引起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而被迫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风险和后果,而此类患者又恰恰以年轻人居多,因此,要成功完成此类病例,医生和患者要承担的心理压力特别大,对医生技术上的要求也高得多。很多室上速患者失败或复发的原因之一即在于此。 现在回想起来,患者当初在其他医院进行第一次消融手术时,之所以失败,不但是因为存在永存左上腔静脉的畸形,更可能就是因为这个His旁旁道的原因,使得当时的主刀医生被迫选择了放弃。 3、在此之前,我虽多次遇到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的室上速病例,也曾遇到更多例的His旁旁道,均都成功搞定。但是这两种情况合在一起的病例,于我而言也是第一次碰到。 本次术中,联合三维建模(图3)、经验、勇气等多种因素,顺利完成了该病例的导管射频消融。
程宽 2024-09-18阅读量2243
病请描述:一活动就心慌,是病吗? 有一些心脏疾病,确实是在运动的时候出现心慌,心跳,心悸,心率加快等等的现象。但是一活动心慌原因很多啊!并不一定是心脏疾病,今天要谈的是衰弱。 在一活动就心慌的原因当中,衰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且是一种常见的原因。当然,我们在诊断是衰弱引起的心慌、心悸、心跳、心动过速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排除心脏器质性疾病。在排除之后,确确实实有许多病人是衰弱引起的。 衰弱的时候身体的生理储备功能下降,多个系统的反应性也失调等等原因,也增加了对内环境和外环境对应急时候的敏感性,使我们的器官和系统不能够很好地有效地对付外来的或内部的刺激、负荷和负性事件。特别常见的就是劳动或其他的用力,比如大小便用力等等的情况,都会使我们的器官和系统的反应性增加,出现类似于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等这些情况。 衰弱的情况包括下面常见的几种情况。 第一,是老年人。确实是年老体衰。这些老人呢?体力精力都跟不上。所以呢,就容易出现稍一活动就心跳加快,心慌、心悸、心跳等等的症状。这点上大家比较容易理解。 第二,是慢性疾病过后,正在康复过程当中的人。比如说得了恶性肿瘤术后的患者;放疗化疗之后的患者;做了一般大手术之后的患者;或者是营养不良的患者。 第三,是急性疾病消耗比较大的一些患者。比如说严重的发烧、肺炎、严重的胃肠炎等等的情况之后,也可能会出现一活动就心慌,甚至腿脚站起来都站不稳,腿直打颤等等的情况。 第四种情况,尽管是中青年人,但是体力过弱。经常不锻炼,体质过差这种情况,也可以出现一活动就心慌的情况。此时的一活动就心慌,不见得每天都有,但是在许多活动的时候,再加上有一些精神精神紧张等等情况下,心慌就比较容易发生。 所以,尽管心慌的原因很多,特别是以活动作为诱因的,很多也有许多确实是器质性心脏疾病。但是当我们检查过了,心脏确实没有发现器质性疾病的情况下,心脏功能也是正常的,如果出现一活动就心慌的情况,不必要过度地焦虑,不必要过度地怀疑自己的心脏。而应该运动和锻炼。 锻炼和运动是改善衰弱的最主要方法。具体来讲,阻抗运动和有氧类的运动是预防和治疗的最有效措施。在运动的时候应该逐渐地增加,而不是一下子怎么怎么样。逐渐地加强营养,逐渐地增加运动量。这种情况,在运动的时候,一定要忍受着出现心慌,出现不舒服的一点情况,也就是要迎着困难上。接受一部分心慌、心悸、心跳。能够耐受,能够克服的情况下,尽量地增加锻炼。只有这样,我们的体质才能逐渐增强,才能使衰弱变得越来越轻,心慌心跳就会减轻,最后走出衰弱的状态,使我们的身体逐渐恢复正常。另外,对于体重下降的患者,对于手术等等打击之后康复期的患者,还应该注意补充能量和蛋白质,同时也要注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等。(该文版权归北京医院李明洲大夫所有)
李明洲 2024-08-14阅读量1692
病请描述: 经导管射频消融微创手术,是治疗各种快速心律失常的有力武器,其中,对阵发性室上速的根治效果最佳,历史悠久、技术成熟,成功率极高。大多数情况下,医生在向“室上速”的患者,推荐射频消融微创手术时,通常都会说:一次的“成功率98%-99%”。 的确,说起来成功率是很高。但实际上,如此之高的成功率,并不宜广而概之到任何一个病例。它只是在当前技术手段下,业界的“天花板成绩”。 打个比方,就像是男子百米比赛,众所周知,9.6-10.0秒是世界级的极优异成绩,但并非所有的百米运动员都可达到这个能力高度。限于运动天赋、训练手段、刻苦程度、临场发挥等因素,有些运动员充其一生,也无法企及这一成绩。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上速”的成功率,也是类似的道理。这些年来,我接手过很多有室上速射频消融复发或失败的病例,来找我进行二次甚至三次消融术。问起第一次消融的情形,患者经常会说:当时医生讲,室上速,很简单,很快就能做好,没想到真的到了手术台上,做了好几个小时,最后说太难了,没成功。 室上速就是这样一类疾病,它是“绝大多数病例的确很简单、但少数就是极其困难”的这种情形。对于某些预激综合征、某些有反复射频消融失败病史的患者,有可能通过术前的资料,大致推测出难度可能比较大。但对于绝大多数的病例而言,特别是对于那些初次做射频消融的病例而言,在真正到了台上做射频消融前,多数情况下是很难判断它的难易程度的。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的技术和经验,就决定了他的“兼容性”是高还是低。恰如,越是在路况不好的时候,越能体现出好司机的技术和价值。在简单病例时,医生的技术经验的优势,显示得并不明显,但在遇到复杂病例的时候,“兼容性”强的医生,就能拿下手术,而兼容性弱的,则可能结果相反。因此,一些有难度的病例,初次手术时遇到哪位医生主刀,也许就决定了他(她)这次手术的效果。 在室上速这个病例群体中,有一种类,叫“希氏束(His)旁旁路”,大约占比1%-2%。此种类型室上速,是有相当的难度,也是导致一些病例失败或复发的原因。通俗讲,难点就是旁路非常地靠近“正常传导通路”,因为消融旁路而有损伤正常通路的风险,但消融又要求尽可能不损伤正常通路,一旦损伤,有可能面临终生安装永久起搏器的后果,更麻烦的是,此类患者年纪一般都比较年轻,通常在20-30岁左右,因此,这个任务是让医生倍感压力的。就像是狙击手,要击中挟持人质的坏人,但又不能误伤人质,要想成功完成任务,狙击手必需修炼心理素质和狙击技术。 我此前主刀的超过50例His旁旁路,曾有过射频消融失败史或复发史的,竟然占到一半左右,因为很多患者是在其他医院失败后,慕名而来找我,所以这个占比是显得比较高的。 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周,我完成了10余例的室上速射频消融,巧合的是,有3例就是这种His旁旁路,是单周时间内His旁旁路例数最多。3例中在其他医院失败或复发的,有2例。 第一例是2020年外院消融后,很快复发。根据当时外院的手术记录,提示是His旁旁路。其实,His旁旁路射频消融,也不是全那么难,但此次第二次做射频融时,我感觉这例的确有难度,在His旁旁路这个亚群中,算是极富有难度的。好在手术最后拿下了。 第二例,是个11岁的小朋友,和前一例是隔了一个手术日。术前只知道他是室上速,经常发作。术中做了电生理检查,初步判断是His旁旁路,上了消融导管,进一步细致标测,更加证实就是。因为他是小朋友,给我的心理压力最大。好在虽然是局部麻醉,小朋友神志清醒,但他总体hold 住了紧张,加之我和我的团队医生,和他东拉西扯,说说话,分散紧张心理,他还算很配合,不哭不闹的。我硬着头皮也就拿下了。 第三例,是紧接着前面的11岁小朋友上手术台的,年纪也不大,17岁女孩。一天连续遇到两个His旁旁路,对于我也是首次经历。这例之前在2023年,也有一次射频消融史。之前的手术记录写着“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没有提及His旁旁路,上次消融后,10天就复发了。这次一上手术台,电生理一诱发,我看了一眼多导电生理仪的屏幕呈现出的心动过速,就说,怎么又来了一个His旁旁路。这种感觉太熟悉了!随后,上消融导管细标测,果然是。这一例的消融,在3例中,难度相对最小。最后验证,不存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这个His旁旁路,第一次被外院当成了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进行了消融,也许就是她复发的原因。其实,这也是“室上速”这类疾病的特点,它不会主动告诉医生,病灶在哪里。它很狡猾,它等医生去动脑子,去判断,去寻找,去定位,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医生的大脑CPU不够用,就会绕不过弯来,输出不精准的甚至是错误的判断结果。 这例17岁的女孩,2023年第一次在外院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在各种因素作用下,陷入了焦虑,甚至休学一年。这次是在妈妈的“危逼利诱”下,加之平时女孩仍有心动过速发作,终于才下定决心,利用2024年的暑假,来上海找我再做第二次。 其实,早在2023年10月,孩子妈妈就在某网络平台给我留言: 您好!程医生, 我有个室上速群里有好多病友推荐找您!我闺女15岁初三,今年五月份做的手术,但术后十天室上速就复发了,最近特别频繁,孩子害怕担心,就引起了焦虑抑郁了,没法去上学了,一去学校就复发,现在已经不去学校上学了,我特别焦虑,孩子初三啊,想找您再做一次,就是比较急点,能麻烦程医生百忙中看到信息尽快回复联系一下好吗? 2024年7月,妈妈终于带孩子来上海了,来之前在平台给我留言: 程主任,抱歉刚看到信息,孩子不是生理期,就想今天入院,不然我们来回太远了,这会我们还在诊室外面等着,程主任辛苦您了!非常感谢您!孩子大概二三年级开始,孩子说当时跳大绳突然感觉心跳突突快两三秒,以为是累的,后来又有几次但时间短,一直都没检查出来,六年级就时间长一点,但去到医院就好了,到七年级时有一次一个多小时才检查出来室上速,比较频繁就到八年级时去XXXX医院去做手术了,医生说我们的很简单,就晚上最后很晚了给我们手术了,可是回来第十天就复发了,比之前更加的频繁,孩子心理压力很大,同学们就背后议论孩子,欺负孩子孤立孩子,最后孩子就抑郁焦虑了,没办法就休学了,真的很心疼孩子,可是只能慢慢修养调理心理和身体,现在好多了,没之前那么频繁了,发作时间也短一点了,半小时之内,但是快开学了,孩子因为有室上速还是很焦虑,真希望孩子室上速彻底好,我们室上速群里很多朋友都找您做过手术推荐我来,我也是只相信您!我们也属于二次手术了,所以孩子有点害怕担心,不过孩子也是很相信您的,这次要辛苦程主任了!麻烦您了。 说实话,看了这段留言,我很感动,也有说不出的难过和遗憾。一次效果不太理想的手术,可以给一个患者、一个家庭,带来那么大的压力和苦恼。我也无法想象,这位妈妈,面对叛逆期的女儿,曾做了多少思想工作,费了多少口舌。 可怜天下父母心! 最后一段,算是与射频消融同道们共勉: 诊断室上速以后,患者从排斥心理,到接纳,到犹豫做射频消融微创手术,到下定决心做,期间是要有多少纠结。这就需要射频消融医生,必需要刻苦修炼,锤打技术,尽一切可能提高“射击”技术,用狙击手的高标准、严素质要求自己,尽一切可能做到精准消融,射出必中。
程宽 2024-07-29阅读量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