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医疗卫生战线“钻研医术,弘扬医德,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更加满意的卫生和健康服务”的指示精神,聚焦“显微外科”相关专业,定向发展、提升医疗行业显微外科专业技能和医疗水平,中国职工技术协会于2024年10月31日-11月3日在河南郑州举办“2024中国技协·超级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技能大赛”。 小儿骨科印飞、王军医师在党委书记芮永军的带领下,参与了团体赛“0.2mm精英组”与个人赛“0.2mm精英组”两个赛事的角逐。本次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技能大赛是一次全国大型技能会武,更是一场显微镜下技术、能力、意志力的大比拼大对决。我院参赛团队“领队:吴柯,队员:印飞、茅於博、李乾、王军、鹿战、徐鹏”在全国73组队伍中,经过3轮鏖战,斩获全国第九的历史最佳成绩,并获得团体赛“0.2mm精英组”二等奖。其中印飞(主刀)、王军(助手)个人赛“0.2mm精英组”的角逐,在全国245组队伍中,经过三轮鏖战,获得全国第二排名,并斩获个人赛“0.2mm精英组”一等奖。创造了我院参加此类技能大赛的历史最佳成绩! 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代表队合影 据悉,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医师年会的“血管吻合大赛”被业内公认为目前国际、国内同类比赛中较具权威、水平较高的比赛。本次比赛预赛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800多名医师报名参加,参赛人员均为各地医院高水平显微外科医生。比赛采取评委与比赛现场分离、比赛场内设置28台显微镜,选手入场后随机抽签决定机位的比赛方式,评委只能通过大屏远程观看选手的镜下操作,看不到选手,保证了比赛的公平、公正。 同时,小儿骨科印飞医师参加中国技协·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分会年会的“高张力创口闭合技术辩论大赛”,作为反方三辩,获得“优胜辩手奖”。 印飞选手风采展示 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无锡市骨科医院、苏大附属无锡九院)创建于1989年9月,为江苏省首家三级甲等骨科医院,江苏省骨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教学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无锡合作医院,是一所集医疗、保健、预防、急救、康复、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专科特色明显,综合科室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医院。小儿骨科于2017年在市内率先独立建科,主要诊治儿童先天性骨与关节畸形,如发育性髋脱位、髋臼发育不良、脊柱侧弯、先天性手足畸形、多指(趾)、并指(趾)、马蹄内翻足、先天性高肩胛症等;儿童四肢骨折、关节损伤;膝内翻、膝外翻、肘部畸形、肢体不等长等四肢畸形;脑瘫后遗畸形;臀肌纤维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儿童骨肿瘤;血管、神经及肌腱损伤及缺损等。今后,小儿骨科将继续以参加各类技能大赛为契机,不断提高临床专业技术水平,为患儿提供更加专业、精准、舒适的医疗服务。
印飞 2024-11-08阅读量2211
病请描述:步态检测是评估孩子行走方式和步态发展的重要工具。通过观察孩子的步态,医生可以了解孩子的运动功能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了解孩子的步态发展可以帮助家长和医生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步态检测不仅可以帮助发现孩子存在的步态问题,还可以指导家长和医生采取正确的康复措施,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家长应该定期带孩子进行步态检测,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小儿步态检测中,常见的步态问题包括:1. 内八字:孩子行走时双膝向内收拢,导致双脚在行走时趋向于相互碰撞。内八字可能是由于髋部或膝部骨骼发育异常引起的。2. 外八字:孩子行走时双膝向外分开,导致双脚在行走时趋向于相互分离。外八字通常是由于髋部或膝部骨骼发育异常引起的。3. 扁平足:孩子的足弓过度平坦或坍塌,导致足部支撑能力降低,行走时容易感到疲劳和不适。4.脚外翻:孩子行走时足部向外翻转,可能导致足踝受力不均,增加了足踝受伤的风险。 在小儿步态检测中医生通常会观察以下几个方面:1. 步态模式:孩子行走时的步态模式应该是自然、流畅的。医生会观察孩子的步态是否正常,包括步幅、步频、双脚着地方式等。2. 步态对称性:健康的步态应该是对称的,即左右两侧的步态应该相似。医生会检查孩子的步态是否对称,是否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3. 足部支撑:孩子行走时的足部支撑是步态检测的重要指标之一。医生会观察孩子的足部支撑情况,包括足弓是否正常、足部是否稳定等。4. 步态异常:医生会留意是否存在步态异常,如内八字、外八字、扁平足等,及时进行评估和干预。 及时发现并纠正这些步态问题对孩子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步态发展,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医生咨询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通过正确的干预和康复训练,可以帮助孩子恢复正常的步态,保障其健康成长。 步态矫正的黄金时期通常是在儿童的生长发育阶段,特别是在骨骼和肌肉还处于发育成长的阶段时。这个阶段通常是从儿童开始学步到青春期前的时期,大约是3岁到14岁左右。 在这个黄金时期内,儿童的骨骼和肌肉处于较为柔软和易塑造的状态,因此可以更容易地通过物理治疗、矫形器、定制鞋垫等方式进行步态矫正。此时进行干预,可以最大限度地影响和改善孩子的步态发展,减少步态异常对骨骼和关节的不良影响,并促进正常的骨骼和肌肉发育。同时,在黄金时期进行步态矫正可以帮助孩子尽早地适应和习惯正常的步态模式,减少不正常步态可能带来的心理和社交影响。通过早期的干预和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和纠正步态问题,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家长和医生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步态发展,及早发现并纠正可能存在的步态问题,在黄金时期内进行适当的干预和治疗,以确保孩子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曜影医疗与儿科医学“国家队”、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达成全面合作,双方将联手打造更高水平的国际化儿童医疗服务,依托多学科平台,进一步提升儿科疾病诊疗能力,将高品质儿科医疗带给更多家庭。即日起,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童骨科疾病专家王志刚主任将在曜影医疗开设儿童骨科专家门诊,帮助有相关困扰的家庭。 · 专家介绍 ·王志刚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骨科主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骨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小儿骨科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上海分会小儿骨科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小儿骨科委员。· 擅长儿童青少年各类先天性及后天性畸形的诊断和矫治,包括脊柱畸形的预防和矫治,髋关节异常的个性化治疗,脑瘫等神经肌肉性疾病的分期矫治,以及各种肢体力线长短异常的矫正,马蹄内翻足及扁平外翻足的系统治疗,骨病和肿瘤治疗等,以及各种儿童青少年创伤的诊断及治疗。同时,他也擅长骨折微创治疗技术及复合重症创伤的治疗。· 担任欧洲Journal of Children Orthopedics 海外编委,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委员会外科学组特聘专家,上海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微医健康 2024-06-21阅读量4247
病请描述:儿童内八字:原因、症状与治疗内八字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步态问题,也被称为“足内翻”或“内旋足”。它指的是孩子在行走或站立时,脚尖向内,脚跟向外,形成一个“八”字的形状。虽然内八字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生长发育现象,但如果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孩子的行走能力,就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一、内八字的原因内八字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因素、足部结构异常、肌肉力量不平衡等。1. 遗传因素:内八字有时可能是一种遗传特征,如果父母或直系亲属中有内八字的情况,孩子也可能会出现类似的问题。2. 足部结构异常:有些孩子可能天生就有足部结构异常,如扁平足、高弓足或马蹄内翻足等,这些异常可能导致内八字的出现。3. 肌肉力量不平衡:孩子的肌肉力量发展不平衡也可能导致内八字。例如,内侧肌群过于紧张,而外侧肌群相对较弱,就会导致脚尖向内。4. 神经系统问题:某些神经系统问题,如脑瘫、脊柱裂等,也可能导致内八字的出现。二、内八字的症状内八字的主要症状是孩子在行走或站立时,脚尖明显向内,脚跟向外,形成一个“八”字的形状。此外,孩子可能还会出现以下症状:1. 步态不稳:内八字可能导致孩子的步态不稳,容易摔倒。2. 脚部疼痛:内八字可能导致孩子的脚部疼痛,尤其是在长时间行走或运动后。3. 鞋子磨损不均匀:内八字可能导致孩子的鞋子磨损不均匀,内侧磨损明显多于外侧。三、内八字的诊断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内八字的症状,建议及时带孩子去看医生。医生会通过观察孩子的步态、检查足部结构和肌肉力量等方面来进行诊断。此外,医生还可能会建议孩子进行 X 光检查,以排除骨骼问题。四、内八字的治疗内八字的治疗方法取决于病因和严重程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内八字是一种良性问题,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会逐渐改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 等待观察:对于轻度内八字,医生可能会建议家长观察孩子的情况,等待其自然改善。在此期间,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如跑步、跳绳等,以增强足部肌肉力量。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师可以通过按摩、拉伸等方法来帮助孩子放松紧张的内侧肌群,增强外侧肌群的力量,从而改善内八字的症状。3. 矫形器:对于严重的内八字,医生可能会建议孩子佩戴矫形器,如足弓支撑器、内八字矫正鞋等。这些矫形器可以帮助纠正足部的畸形,改善内八字的症状。4. 手术治疗: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果内八字严重影响孩子的行走能力,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矫正足部的畸形,恢复正常的步态。五、内八字的预防虽然内八字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有些方法可以帮助预防或减少内八字的发生:1. 选择合适的鞋子:家长应该为孩子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穿过大或过小的鞋子。鞋子的鞋底应该有一定的硬度和弹性,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和稳定性。2. 鼓励正确的步态: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保持正确的步态,避免踮脚走路或踢腿走路等不良习惯。3. 进行足部锻炼: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进行一些简单的足部锻炼,如脚趾抓地、脚背勾起等,以增强足部肌肉力量。4. 定期检查足部:家长应该定期检查孩子的足部,尤其是在孩子开始学习走路后,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总之,内八字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步态问题,大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的,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会逐渐改善。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情况,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存在,应及时带孩子去看医生,以获得适当的治疗。同时,家长也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步态和足部习惯。六、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存在内八字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家长判断孩子是否存在内八字问题的方法:1. 观察孩子的步态:当孩子行走或站立时,观察他们的脚尖是否朝向内侧。如果孩子的脚尖明显向内,可能存在内八字问题。2. 检查孩子的鞋底磨损情况:内八字的孩子通常会在内侧鞋底磨损更多,而外侧鞋底磨损较少。3. 让孩子光脚站立:让孩子光脚站立,观察他们的脚趾是否自然伸直。如果孩子的脚趾向内弯曲,可能存在内八字问题。4. 观察孩子的腿部线条:内八字的孩子通常会有腿部线条不直的问题,如 O 型腿或 X 型腿。5. 咨询医生:如果家长怀疑孩子存在内八字问题,最好咨询医生进行专业的评估和诊断。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只能初步判断孩子是否存在内八字问题,如果症状不明显或不确定,最好由医生进行专业的检查和诊断。七、内八字问题会对孩子的身体和骨骼发育产生什么影响?内八字问题可能会对孩子的身体和骨骼发育产生以下影响:1. 影响步态和姿势:内八字会导致孩子的步态和姿势不正常,可能会出现踢腿、踮脚等不良姿势,影响孩子的行走和运动能力。2. 增加跌倒和受伤的风险:内八字会影响孩子的平衡和稳定性,增加跌倒和受伤的风险。3. 导致骨骼畸形:内八字可能会导致孩子的骨骼畸形,如 O 型腿或 X 型腿,影响孩子的身体美观和健康。4. 影响心理健康:内八字可能会让孩子感到自卑和不安,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因此,如果孩子存在内八字问题,家长应该及时带孩子去看医生,进行专业的评估和治疗,以避免对孩子的身体和骨骼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鞋子、进行足部锻炼等方法,帮助孩子改善内八字问题。
生长发育 2024-01-02阅读量3589
病请描述:一、 特发性马蹄内翻足的儿童 1、头三个月佩戴支具每天23小时 2、遵循逐步断奶计划*逐渐减少时间:20-22小时/天,18-20小时/天,16-18小时/天,14-16小时/天 支具佩戴的时间不需要连续,鼓励醒着时多活动,重要的是孩子在睡觉时(例如晚上、午睡时)必须佩戴支具。 如果孩子在日托中心,如果可能,指导老师如何在午睡时佩戴和脱掉支具。 3、8-9个月大的儿童,已准备学习爬行或行走后,鼓励孩子多活动,增加足部灵活性,有助于加强肌肉的发育。支具佩戴每天18-20小时,持续2个月,然后每天16小时,持续3-4个月,具体依据医生的医嘱,逐渐减少佩戴时间。 4、 2至5岁,夜间佩戴支具(每天12-14小时),直至4-5岁 5、 4岁后,患者仍能耐受,继续夜间使用1-2年;不耐受可使用AFO,更容易接受。 二、 关节松弛的马蹄足儿童(约2-3%) 1、外展设为30°-40°(外展60-70°儿童在10-16个月开始行走时可能会出现扁平足) 2、不要停止使用支具,仍有复发的风险。 三、 非典型/复杂马蹄内翻足儿童 1、将受患脚的支具外展设为20-30°。 2、除非最后一次石膏有10-15°的背屈,否则不要背屈。 3、当脚看起来更正常时,将外展角度改为40-50°,并加足背屈角度10-15°。
杨璇 2022-05-30阅读量8363
病请描述:[cp]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什么疾病? 如何避免?新生儿发生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概率不是很高,大约在 1%左右,且往往是男性小朋友。可以单侧发病也可以是双侧,其中又分为僵硬型(患儿站立困难, 走路推迟, 跛行) 与松软型(在被动背伸外翻时可以使其矫正,相对症状不是很严重)。 由于刚出生即可看出异常,所以不难辨别该病。确诊该病的患者家长无需担心, 大多数儿童一般通过一段时间系统的矫正、手法复位、石膏纠正即可康复。 治愈后的家长仍需要多关注小朋友的生活习惯,避免孩子长时间的处于W型坐姿、跪坐及长期趴着睡觉等日常习惯~#健康小知识#[/cp]
陈珽 2021-07-29阅读量7896
病请描述:患者提问:疾病:21周胎儿双足内翻病情描述:女,27岁。之前nt,唐筛检查结果都正常,其他都正常,做三维发现胎儿双足内翻,如果做羊水穿刺,染色体没问题,照片上的内翻程度严重吗上海新华医院儿童骨科杨璇未填写希望提供的帮助:后期生下来能否矫正到跟正常人一样,概率多少,会复发吗上海新华医院儿童骨科杨璇回复:如果是单纯的马蹄足生后早期诊断早日治疗可以治愈患者提问:怎样检查才知道是单纯的马蹄足,就算是单纯的马蹄足治好后会复发吗,复发后还可以再治好吗,整个治疗周期多长,费用大概多少,麻烦杨医生回答我说的些问题?谢谢上海新华医院儿童骨科杨璇回复:明确诊断需等宝宝出生后经过检查后确定。
杨璇 2018-07-20阅读量4545
病请描述: 先天性垂直距骨是一种较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更为罕见的足踝部畸形,发病率为1/100000,又称先天性摇椅足,属僵硬性扁平足,外观畸形明显一般出生时见特殊的足部表现即可发现:足底凸起,足跟上翘外翻。畸形为距舟关节脱位,距骨呈垂直位可与胫骨长轴平行凸向足底,舟骨位于距骨背侧,跟骨马蹄位,整个足呈摇椅样畸形。上海新华医院儿童骨科杨璇先天性垂直距骨畸形僵硬,病因尚不明确,临床上可分为特发型或孤立型和伴发性型两种,伴发型多是多关节挛缩、脊髓脊膜膨出、染色体病等的一个畸形表现,特发型多与足胚胎发育受阻有关,发病原因尚不清楚。治疗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为原则,出生后发现畸形即应开始治疗,由于畸形僵硬非手术治疗难度大且易复发,文献报道传统治疗为早期手法按摩和石膏固定后所有病例都需行足背侧、cicinati、后侧切口行广泛的软组织松解手术,术后瘢痕广泛关节僵硬,近年来运用ponseti方法治疗马蹄足的原理来早期治疗垂直距骨获得了满意的疗效,我们自2011年起应用反ponseti原理治疗先天性垂直距骨获得满意的疗效,并做一总结。[目的]评价早期应用手法按摩石膏矫形结合微创治疗先天性婴幼儿垂直距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自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治疗的先天性垂直距骨16例30足给予手法按摩跖屈内翻位系列石膏矫形固定和微创方法治疗的病人,术后定期随访观察临床及x线表现,采用Adelaar临床体征评分及Hamanishi的x线参数,结果比较进行t检验。[结果]16例30足随访时间平均43.2月(12-63.6月),所有病例具有良好的外观和足弓,踝关节无明显功能障碍,背屈:术前/术后10度(0~20度)/22.5度(5~35度),跖屈:术前/术后-10度(-20~0度)/22.5度(5~35度)(p<0.001),术后效果为优83.7%,良10%,可3.3%,均可穿日常鞋行走。[结论] 应用手法按摩及系列石膏固定结合不切开或小切口切开复位距周寡姐治疗先天性垂直距骨,微创,手术疤痕少,术后近期足踝功能恢复满意,同时也为远期足踝功能提高保障,支具的应用有利于预防畸形的复发。
杨璇 2018-07-20阅读量5011
病请描述: 1.支具是治疗中一个很重要很关键的部分 · 足被矫正之后必须保持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以防止复发。不按规定的方式和时间穿戴支具是复发最常见的原因!必须向父母强调这一点。 上海新华医院儿童骨科杨璇 · 支具必须在拆除最后一个石膏后马上穿上! · 小的孩子的支具时间(在治疗前还不会走路的孩子): a)全天(除了洗澡=每天23小时)3个月 b)睡眠时间(=每天14-16个小时)4年 · 能走路的大孩子(2-4岁)的支具时间: a)每天18小时,持续3个月 (白天6小时不用支具,玩耍、活动、行走、洗澡) b)睡眠时间(=每天14-16小时)直到5岁 2.足外展支具 以预防复发为目的支具必须有两只鞋,并连在一根横杆上。AFO(踝足矫形器)是不够的——请不要尝试使用AFO! 关于本支具有很多不同的款式。 孩子不应用支具来站立或行走,因为这种支具不是为了行走而设计的。不管怎样,全天穿戴支具(小的孩子)或18个小时使用支具(大孩子)仅仅是3个月。过了这段时间孩子只是在睡眠时间才必须穿戴。 · 外展(或外旋)和背屈: v 双侧马蹄内翻足: - 双足70度外展(或外旋)+10-15度背屈。 v 单侧马蹄内翻足: - 患足70度外展(或外旋)+10-15度背屈。 - 正常足约45度外展(或外旋)+10-15度背屈。 v 矫正过度的马蹄内翻足(例如:关节活动范围过大的,肌张力低的孩子或非典型 的马蹄内翻足)和已经矫正但足跟过度外翻和胫骨外旋的马蹄内翻足: - 双足约45度外展(或外旋)+10-15度背屈。 · 杆的长度:两个鞋跟之间的距离应该和孩子的肩宽一致。 3.怎样把支具穿上 v 穿支具前先确认皮肤是干净而且干燥的。 v 穿支具先穿最困难的一只脚(如果是双侧的马蹄足):轻柔地把脚背屈,将脚跟先放到支具中,把脚放好位置。先合上内鞋袢再系其它 的外鞋袢。再穿另一只脚。 v 保证足跟在支具中的位置正确。利用观察孔来确认这一点。 v 医生向父母演示怎样把支具穿上并鼓励他们帮助孩子去适应支具 4.使用支具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 · 孩子的足跟在支具中放置的位置不正确或脚很容易滑出支具(即使鞋袢系紧了): - 背屈可能不够: 打一系列石膏来校正,然后如果背屈仍不够,要考虑再做一次跟腱切断术。 - 一些非典型马蹄足(非常少见)不容易用支具固定: 尝试调整支具,在后跟鞋帮上缘加用软垫或制作特殊支具。 · 孩子的脚痛或起水疱。 - 支具可能太大或太小: 试着通过在支具中加软垫的方法来调整支具或定一个合适的尺寸的支具。 · 即使没有水疱,皮肤也没有发红的地方,孩子仍哭闹抗拒支具。 - 如果这发生在开始使用支具的时候(最初的几周),原因有可能是:孩子一哭父母就取下支具。医生向父母强调,他们必须给孩子一直持续穿着支具,这样孩子才会顺从。 不要容忍断断续续地使用支具。 - 如果这发生在已坚持睡眠时间穿戴支具2年之后,并且脚看起来很好,可考虑停止使用支具,但3个月后要复查一次。 · 支具横杆的弯度被破坏了。 - 孩子绝对不能穿着支具站立。把横杆弯回原来正确的位置。 孩子的脚要定期复查,以确保任何一点复发都能尽早发现,并采取措施再次纠正。 每次复查之后,预约好下次的复查。 如果发现脚有退步、发现有压疮、或支具变小、损坏,要马上回来。 最佳治疗结果来源于孩子(很早就开始治疗)一直4年都在睡眠时间穿着支具。但绝对最少时间为2年。2年之后如果孩子强烈抗拒穿戴支具并且脚看上去很好,可以停止穿戴支具,但必须定期复查。
杨璇 2018-07-20阅读量4358
病请描述:1.支具是治疗中一个很重要很关键的部分 · 足被矫正之后必须保持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以防止复发。不按规定的方式和时间穿戴支具是复发最常见的原因!必须向父母强调这一点。 · 支具必须在拆除最后一个石膏后马上穿上! · 小的孩子的支具时间(在治疗前还不会走路的孩子): a)全天(除了洗澡=每天23小时)3个月 b)睡眠时间(=每天14-16个小时)4年 · 能走路的大孩子(2-4岁)的支具时间: a)每天18小时,持续3个月 (白天6小时不用支具,玩耍、活动、行走、洗澡) b)睡眠时间(=每天14-16小时)直到5岁 2.足外展支具 以预防复发为目的支具必须有两只鞋,并连在一根横杆上。AFO(踝足矫形器)是不够的——请不要尝试使用AFO! 关于本支具有很多不同的款式。 孩子不应用支具来站立或行走,因为这种支具不是为了行走而设计的。不管怎样,全天穿戴支具(小的孩子)或18个小时使用支具(大孩子)仅仅是3个月。过了这段时间孩子只是在睡眠时间才必须穿戴。 · 外展(或外旋)和背屈: v 双侧马蹄内翻足: - 双足70度外展(或外旋)+10-15度背屈。 v 单侧马蹄内翻足: - 患足70度外展(或外旋)+10-15度背屈。 - 正常足约45度外展(或外旋)+10-15度背屈。 v 矫正过度的马蹄内翻足(例如:关节活动范围过大的,肌张力低的孩子或非典型 的马蹄内翻足)和已经矫正但足跟过度外翻和胫骨外旋的马蹄内翻足: - 双足约45度外展(或外旋)+10-15度背屈。 · 杆的长度:两个鞋跟之间的距离应该和孩子的肩宽一致。 3.怎样把支具穿上 v 穿支具前先确认皮肤是干净而且干燥的。 v 穿支具先穿最困难的一只脚(如果是双侧的马蹄足):轻柔地把脚背屈,将脚跟先放到支具中,把脚放好位置。先合上内鞋袢再系其它 的外鞋袢。再穿另一只脚。 v 保证足跟在支具中的位置正确。利用观察孔来确认这一点。 v 医生向父母演示怎样把支具穿上并鼓励他们帮助孩子去适应支具 4.使用支具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 · 孩子的足跟在支具中放置的位置不正确或脚很容易滑出支具(即使鞋袢系紧了): - 背屈可能不够: 打一系列石膏来校正,然后如果背屈仍不够,要考虑再做一次跟腱切断术。 - 一些非典型马蹄足(非常少见)不容易用支具固定: 尝试调整支具,在后跟鞋帮上缘加用软垫或制作特殊支具。 · 孩子的脚痛或起水疱。 - 支具可能太大或太小: 试着通过在支具中加软垫的方法来调整支具或定一个合适的尺寸的支具。 · 即使没有水疱,皮肤也没有发红的地方,孩子仍哭闹抗拒支具。 - 如果这发生在开始使用支具的时候(最初的几周),原因有可能是:孩子一哭父母就取下支具。医生向父母强调,他们必须给孩子一直持续穿着支具,这样孩子才会顺从。 不要容忍断断续续地使用支具。 - 如果这发生在已坚持睡眠时间穿戴支具2年之后,并且脚看起来很好,可考虑停止使用支具,但3个月后要复查一次。 · 支具横杆的弯度被破坏了。 - 孩子绝对不能穿着支具站立。把横杆弯回原来正确的位置。 孩子的脚要定期复查,以确保任何一点复发都能尽早发现,并采取措施再次纠正。 每次复查之后,预约好下次的复查。 如果发现脚有退步、发现有压疮、或支具变小、损坏,要马上回来。 最佳治疗结果来源于孩子(很早就开始治疗)一直4年都在睡眠时间穿着支具。但绝对最少时间为2年。2年之后如果孩子强烈抗拒穿戴支具并且脚看上去很好,可以停止穿戴支具,但必须定期复查。
杨璇 2017-08-23阅读量8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