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运动医学科 > 运动医学科 > 韧带损伤 > 内容

韧带损伤内容

儿童身高发育小贴士-张丽

病请描述:宝宝从出生到1岁的时候,身高每年大约增长25厘米左右,2岁时达到最高值。 3岁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一般5~7岁以后身高增长的平均速度为每年5~7厘米。因此,当孩子在某一年龄段的身高增长速度明显低于正常水平时,就应该引起注意了。 首先我们要了解影响孩子身高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1、遗传因素:父母身高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如果父母都是高个子,那么孩子一般也不会太矮;如果父母都是矮个子,那么孩子也有可能正常生长。 2、营养因素:营养是影响儿童身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父母身体健康,营养充足,那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不会因为营养缺乏而长不高。 一、 提供均衡饮食 1、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如牛奶、瘦肉、鱼虾等; 2、补充钙和维生素D,如鸡蛋、乳制品、绿叶蔬菜等; 3、保证充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摄入,如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4、饮食要均衡,不能偏食。主食可以吃米饭、馒头等主食,副食可以吃鱼、虾等水产品,蔬菜可以吃白菜、芹菜、菠菜等绿叶蔬菜,水果可以吃苹果等水果。鱼、虾和蛋类要适量摄入。食物要煮得软烂一些,便于消化吸收。 5、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多喝水,不喝甜饮料。尽量少吃巧克力,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和咖啡因,会刺激孩子的情绪和神经,导致孩子难以入睡和深度睡眠时间减少,影响生长激素分泌。尽量少吃高糖的水果和饮料。 二、 保证充足的睡眠 生长激素分泌高峰期为晚上9点至凌晨1点,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都会导致生长激素分泌减少,所以儿童应尽量保证每天10-12小时的睡眠时间。 此外,睡眠也是骨骼发育的重要条件。儿童睡得越少,骨骼发育越慢。睡得少,会使骨骼生长的空间减少,导致身体矮小。 生长激素在晚上10点至凌晨1点之间分泌旺盛。儿童只有在深度睡眠时才会分泌生长激素,这就是为什么晚上10点左右孩子就进入了深度睡眠状态的原因。 另外,白天活动量大也会使体内产生过多的代谢废物和毒素,影响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 所以建议家长们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 如果孩子有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夜醒频繁、入睡后易醒等)时,可以让他们使用思慕可助眠产品(思慕可助眠益生菌)来改善孩子的睡眠质量。 三、 适量运动 1、每日保证充足的运动量,每天要运动半小时以上,在户外有阳光的时候,多晒太阳对宝宝的身体非常好。 2、保证宝宝充足的睡眠。只有晚上孩子进入深度睡眠时,才能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促进骨骼生长发育。 3、户外运动需要注意保暖。在冬季时,气温较低,要给宝宝穿上厚外套,避免宝宝受凉。 4、少吃零食和甜食。孩子吃零食的时候需要注意清洁卫生,还要注意控制孩子吃甜食的量,否则会影响身体对钙元素的吸收。 5、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人体生长发育需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建议孩子多吃鸡蛋、牛奶等高蛋白食物以及蔬菜水果等维生素食物。 人体内的钙元素是促进骨骼发育的重要物质,如果钙元素缺乏会导致骨质疏松,容易造成孩子骨折等症状,建议适当给孩子补充一些钙质和维生素D,促进身体对钙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四、 良好的生活环境 良好的生活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充足的光照和空气质量等。过热或过冷的环境都会影响到儿童身高的增长。 那么如何促进儿童身高的增长呢? 1、睡眠时间充足,深度睡眠时间大于1小时。 2、在安静、光线柔和、空气新鲜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 3、每天户外活动至少1小时,可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预防骨质疏松。 4、儿童膳食要保证营养全面均衡,食物品种多样化,足量饮水,不偏食挑食。 5、生活作息规律,避免熬夜、过度疲劳等。 6、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关爱和支持。 7、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如慢跑、跳绳、打篮球等,对骨骼生长有很大帮助。但是注意不要让孩子过度运动,防止引起关节和韧带损伤。 五、 定期体检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身高很重视,但是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却不是很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生长的异常,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干预,将会导致不良后果。因此,定期体检可以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身高发育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干预。 家长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孩子在家中睡觉时要注意睡眠环境的温度和光线。在良好的睡眠环境中,可以使孩子更好地进入深睡眠状态,分泌出更多的生长激素,对长高有很大帮助。 2、保证孩子的营养均衡,特别是蛋白质和钙质的摄入。 3、不要让孩子养成挑食偏食的坏习惯。尤其是男孩子不要吃太多的油炸食品和碳酸饮料。 4、锻炼身体很重要。长期缺乏运动不仅会导致肥胖,还会导致骨生长减慢和骨龄提前发育。 六、 定期监测儿童生长速度 定期监测儿童生长速度,能及时发现影响身高的因素,并及时进行干预,这对家长来说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生长速度是指在孩子出生后到3岁前每年平均长高多少厘米,3岁以后每年长高多少厘米。有些家长认为孩子长得慢,就没有引起注意,甚至认为孩子长不高也没关系。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孩子生长发育具有很强的个体差异性,所以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达到标准身高。 一般来说,三岁以前每年可以长高4~5厘米;三岁到五岁之间可以长高5~7厘米;五岁之后到十二岁之间可以长高8~10厘米。 综上所述:1、饮食均衡;2、多运动;3、睡眠充足;4、定期测身高;5、及时发现影响身高的因素。这些因素都能使孩子更健康地成长。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身高增长速度比同龄儿童慢或者在某一时期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 七、 重视心理健康 青春期的孩子由于性激素分泌增多,使他们的情绪容易波动,遇到一些小事就会发脾气、哭闹。如果家长不能及时地给予疏导和正确的教育,将会使孩子产生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影响孩子正常发育。 此外,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长也不会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但有些家长仍然对孩子期望过高。父母应该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避免因长不高而产生自卑感。

生长发育 2024-06-12阅读量2635

【检验技术】6项指标让诊断骨...

病请描述: 骨组织与全身其他组织和器官一样,存在着生长、发育、衰老、病损等生命现象。骨转换的基本过程就是去除旧骨,形成新骨,最后表现为骨的重建。在骨的重建过程中,每天都有一定量的骨组织被吸收,又有相当数量的骨组织合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沈炜亮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化、衰退的旧骨组织被破骨细胞吸收清除的速度越来越快,新的空洞形成更多更大,这便发生骨质疏松、关节炎等退行性骨病。在转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物即骨代谢标志物也称为骨转换标志物,标志物分为两类:直接标志物和间接标志物——直接标志物1. 形成标志物:代表成骨细胞活动及骨形成 时的代谢产物如:骨钙素、Ⅰ型胶原蛋白等;2. 吸收标志物:代表破骨细胞活动及骨吸收 时的代谢产物,尤其是骨基质的降解产物如:β胶原降解产物等。间接标志物一些激素、细胞、体液因子等物质(如:PTH、降钙素、Vit-D),影响骨的重建过程,通过促进或抑制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发育来提高或抑制其活性对骨转换起加速或抑制作用。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或疾病状态,血液中骨代谢标志物的水平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通过检测血液中骨代谢标志物浓度能够间接反映:骨代谢变化速率、破骨和成骨细胞功能、骨转换的频率和速率。 骨代谢标志物6项包括:骨钙素、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β胶原降解产物、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和25-羟基维生素D3。目前除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为自费项目,其他5项全部纳入医保。一 人N中段骨钙素(N-MID)骨钙素是骨骼中含量最大的非胶原蛋白,是反映成骨细胞活性最为敏感、特异的指标。N-MID在血清(血浆)中的含量与骨转换率有关,并随年龄的变化以及骨更新率的变化而不同:骨更新率越快,骨钙素值越高,反之降低。通过血清中N-MID的测定可以了解成骨细胞的活动状态,是诊断骨质疏松综合征、佝偻病、代谢性骨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症等疾病的参考指标,也可作为老年骨代谢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表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女性(年龄42-84岁)N-MID水平增高,这主要与雌激素不足有关 ;男性(年龄54~88岁)N-MID水平增高,主要与年龄变化有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高转换型的,所以骨钙素明显升高;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低转换型的,因而骨钙素升高不明显,故可根据骨钙素的变化幅度鉴别骨质疏松是高转换型的还是低转换型的。另外, 监测N-MID浓度的高低,可用于评价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对抗骨吸收药物治疗的反应。研究显示,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妇女予以激素补充后N-MID浓度明显降低, 而且早期N-MID浓度的下降提示后期骨密度(BMD)将增加。目前血清(血浆)中骨钙素(N-MID)已被视为骨形成标志物,适用于抗骨重吸收治疗(如骨质疏松症和高钙血症)的疗效评估。二 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骨基质为骨组织的结构基础,其化学成分包括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有机成分包括大量的骨胶纤维,骨胶纤维占有机质的90%,主要由Ⅰ型胶原蛋白组成。成骨细胞先合成Ⅰ型前胶原继而再形成Ⅰ型胶原。Ⅰ型前胶原在其氨基端(N)和羧基端(C)存在延伸肽链,这些延伸肽链(前肽)在前胶原转化为胶原的过程中将被特异性的蛋白酶切割,当成熟的胶原形成后便沉积在骨基质中。P1NP是氨基端延长肽,为三聚体形式,进入血液后很快会在热降解作用下成为单体,我们检测的是血液中所有的P1NP形式,因此称为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检测TP1NP可直接反映成骨细胞合成骨胶原的速率,也是一项骨形成标志物,可监测成骨细胞活力和骨形成情况,对骨病患者医治的疗效评估很有价值。三 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Ⅰ型胶原在骨中合成的同时也被分解成碎片释放入血,重要的Ⅰ型胶原分解片段是C端肽链(CTx),在骨成熟过程中,CTx的α-天冬氨酸转变成β型(β-CTx),所以CTx又称β-Crosslaps。当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时骨胶原溶解释放Ⅰ型胶原蛋白,再分解为CTx和NTx,此时均可在血中、尿中检测到。CTx是作为骨吸收的指标,可了解骨转换的程度。对于监测骨质疏松症或其他骨病的抗吸收治疗有重要作用。四 甲状旁腺素(PTH)甲状旁腺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多肽活性物质,是体内调节血钙、血磷水平的重要激素,它的分泌受血钙浓度的直接控制。它具有加强溶骨作用,动员钙进入血液,并加强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使血钙升高,使体液内钙离子浓度保持恒定的作用。PTH增高常见于:甲状旁腺瘤、单纯性甲状腺肿病人、甲旁亢患者;老年骨质疏松症PTH可增高。目前主要用于高钙血症和低钙血症的鉴别诊断。五 降钙素(CT)降钙素是甲状腺的滤泡旁细胞产生和分泌,主要生理功能是:降低血钙、增加骨钙水平、拮抗甲状旁腺素的作用,抑制破骨细胞,减少骨骼中钙离子流失到血液中,是骨吸收作用的抑制剂,防止钙应激状态(如妊娠、哺乳、生长)时的骨丢失。雌激素能使CT分泌增加,CT分泌减少是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现代研究表明,使用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畸形性骨炎(Paget骨炎病),不仅能提高骨的密度,还能改善骨的质量。老年人通过补充降钙素,可以防止“钙搬家”,预防骨质疏松,治疗因骨质疏松引起的腰背酸痛、身高变矮、驼背等。定期检测降钙素(CT)有助于疗效评价及指导临床用药。六 25-羟基维生素D3(Vit-D3)外源性(少部分)来源于富含维生素D2动物性食物,如:鱼、蛋、乳类等;内源性(大部分占90%)自身合成,皮肤微血管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照射可转变为维生素D2。现已知对人体较为重要的是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只能从强化食品或食品补充剂中获取)和维生素D3(胆钙化醇)。25-羟基维生素D3是人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储存形式,也是在血中被检测的代谢物。维生素D是一种激素源,而不是维生素,为类固醇衍生物,脂溶性。所以肥胖的人易维生素D缺乏,患有骨质疏松症。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是:1. 调节体内钙磷代谢,维持血磷和血钙浓度;2. 促进生长和骨骼钙化,促进牙齿健全;3. 促进骨形成,刺激骨吸收,促进钙盐沉着;4. 减少多种骨疾病的发生风险;5. 降低多种慢性疾病患病率,减少多种癌症风险。检测血液中25-羟基维生素D3,可以:1. 权威、详细而精确的监测体内维生素D的状态,以便决定饮食或综合补充,并帮助判断如何进行补钙;2. 用于特定的代谢紊乱诊断(骨软化、佝偻病、肌肉病、维生素D过量、中毒等);3. 用于各种病变群的病理生理学的探究和危险评估(如骨质疏松症、跌倒、骨折等);4. 服用维生素D的患者,必须定时进行维生素D水平监测,以随时调整用药,避免维生素D中毒。总结这6项骨标志物可反映全身性的骨代谢变化,是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推荐使用的监测和随访指标。它们能能反映骨质疏松症患者在3~6个月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依从性,同时再联合骨密度检测,可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指标。二次整理者: 阮登峰/沈炜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浙江大学骨科研究所;浙江大学李达三·叶耀珍再生医学发展基金;浙江省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再生医学工作组;本人专业诊治范围:1,肌腱病&肌腱/韧带损伤:肘-网球肘;肩-肩周炎,肩袖损伤;膝-弹跳膝,跑步者膝,前交叉韧带损伤;踝-跟腱炎,跟腱断裂;手腕部-腱鞘炎;筋膜炎2,再生医学技术治疗运动系统疑难杂症,包括:软骨/半月板/肌腱/韧带的修复、重建和再生;门诊类型:肌腱病专科门诊!关节外科/运动医学专家门诊;致谢:感谢检验医学 赵立铭的分享!

沈炜亮 2019-12-12阅读量1.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