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多血质 > 饮食

多血质饮食

多血质饮食相关内容 更多>

脂肪肝与胆囊疾病存在的相关性

病请描述:脂肪肝与胆囊结石 发病率较高:脂肪肝患病人群中胆囊结石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这可能与脂质代谢的异常及肝脏的功能状态有关。 共同的危险因素:二者拥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肥胖、2型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等。例如,肥胖会导致体内脂肪堆积,影响脂质代谢,使肝脏和胆囊都更容易出现问题;高脂血症会使血液中的胆固醇等脂质含量升高,增加胆囊结石形成的风险,同时也可能加重脂肪肝的病情。 脂质代谢紊乱的影响:肝脏是脂质代谢的重要场所,脂肪肝时肝脏的脂质代谢功能受损,会导致胆固醇、胆汁酸浓度之间的比例发生变化。当胆固醇处于过度饱和的状态时,就容易形成胆囊结石。 脂肪肝与胆囊炎 影响胆汁分泌:脂肪肝会对肝脏的功能造成影响,使肝脏调节血液的功能受到抑制,进而影响到胆汁的分泌。当胆汁在胆囊内长时间存留时,会对胆囊壁造成刺激,从而引起胆囊炎的发生。 加重炎症反应:非酒精性脂肪肝并发胆囊疾病后,胆囊疾病可以促进和加强脂肪肝的炎性改变,加强肝脏的损害程度,使病情加重。也就是说,脂肪肝和胆囊炎之间可能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相互影响,导致病情不断恶化。 脂肪肝与胆囊息肉 发病率对比:研究人员对相对固定人口的年度健康体检结果分析发现,胆囊息肉人群中脂肪肝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胆囊息肉人群。 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对可能影响胆囊息肉发生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病人血胆固醇含量和营养状况对其有显著影响,脂质代谢紊乱是胆囊息肉的危险因子。 预防和治疗建议 生活方式干预:无论是预防脂肪肝还是胆囊疾病,都需要积极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上要避免高脂肪、高热量、高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控制总热量摄入;增加体力活动,如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包括散步、慢跑、游泳等,以促进脂质代谢和消耗多余的脂肪;戒烟限酒,尤其是避免过量饮酒,因为酒精会对肝脏造成直接损害,加重脂肪肝的病情。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于脂肪肝患者,可使用降糖降脂药,如二甲双胍、瑞舒伐他汀等,以及针对肝损伤的药物,如多烯磷脂酰胆碱等;如果合并了胆囊炎,可应用熊去氧胆酸片、消旋山莨菪碱片、消炎利胆片等药物。

赵刚 2025-03-25阅读量269

儿童便秘

病请描述:一、初步评估与鉴别诊断 1.病史采集:     -排便频率(≤2次/周)、粪便干粗、伴随症状(腹痛、肛裂等)。     -重点排查高发时段:转奶期、如厕训练期、入学后。     -家族史、用药史(如钙剂、抗生素)及精神因素(排便恐惧、学校回避)。 2.体格检查:     -腹部触诊(左下腹粪块)、肛门指检(直肠嵌塞或结构异常)。     -生长评估,排除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3.器质性排查:     -若存在报警征象(如新生儿期便秘、生长迟缓、血便、腹胀呕吐),需行影像学或实验室检查,排除先天性巨结肠、肠梗阻、过敏性疾病等。 二、基础护理措施 1.饮食调整:     -膳食纤维:推荐每日摄入量=年龄+5g(如5岁儿童需10g/日),优先选择全谷物(燕麦、玉米)、高纤维蔬果(西梅、火龙果、西兰花)及豆类。     -水分补充:按年龄调整饮水量(如1-4岁:1300ml/日;4-7岁:1600ml/日)。     -母乳/配方奶优化:母乳喂养者母亲避免辛辣饮食;配方奶可选含益生元或低棕榈油成分。 2.排便习惯训练:     -定时排便:餐后30-60分钟(利用胃结肠反射),每次10分钟,避免久蹲。     -姿势调整:双脚支撑(如垫脚凳),身体前倾以增加腹压。 3.运动与腹部按摩:     -每日顺时针按摩腹部(脐周)5-10分钟,促进肠蠕动。     -鼓励户外活动(≥1小时/日),婴儿多进行俯卧或爬行训练。 三、药物治疗方案 1.急性嵌顿处理:     -开塞露(10ml/次)或甘油栓解除嵌塞,短期使用(避免依赖)。 2.维持治疗:     -渗透性缓泻剂:       -乳果糖(起始剂量1-2ml/kg/日,分次口服,维持2-4个月后逐渐减量)。       -聚乙二醇3350/4000(0.8g/kg/日,疗程≥6个月)。     -膳食纤维补充剂:小麦纤维素制剂(需配合足量饮水)。 3.辅助用药:     -益生菌:短期使用(2-4周)可能改善肠道菌群,但对慢性便秘效果有限。     -禁忌:避免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如番泻叶)及含大黄类中成药。 四、行为干预与心理支持 1.如厕训练:     -2-4岁儿童需循序渐进,避免强迫性训练导致排便恐惧。     -采用正向激励(如奖励贴纸)建立排便反射。 2.心理疏导:     -针对学校回避排便或肛裂后疼痛恐惧,联合心理科进行认知行为干预。 五、随访与长期管理 1.疗效监测:     -记录排便日记(频率、性状、疼痛评分),每4周评估药物剂量调整需求。     -功能性便秘需维持治疗6-12个月,复发率约30%。 2.家长教育:     -强调饮食与行为干预的长期性,避免过早停药。     -指导识别报警症状(如体重下降、便血)并及时复诊。 六、特殊情况处理 -婴儿便秘:母乳喂养者排查母亲饮食,配方奶喂养者可尝试添加西梅汁(稀释后5-10ml/次)。   -肛裂/痔疮:温水坐浴+凡士林局部涂抹,必要时短期使用局麻药膏。

宁铂涛 2025-03-17阅读量471

中医药治疗LARS综合征

病请描述:患者鲁某,男,72岁,因“结肠癌术后一年余”就诊,2023年11月于中山医院行胃肠镜并摘除息肉,2024年5月行胃肠镜检未见明显异常。2024.4.14大便次数多每日7~8次,量少,大便成形,便后仍有便意。胃纳可,夜寐可。晨起有少量痰,色稍黄,质黏,2024.3.07检查发现肺部结节,空腹血糖7.3,尿糖++,尿潜血+,尿酸192.2。舌边红,苔薄白。2024.6.02餐后胃胀,大便每日4~5次,较前相比大便次数减少。血糖偏高,有颈动脉板块,目前口服口服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舌苔白腻。2024.8.25胃胀好转,乏力好转,血糖正常,舌红,苔薄。2024.10.27大便每日3~4次,较前好转,两侧脉濡滑有力,舌苔中后部腻。2025.1.05复查未见异常,CA724下降。刻下:大便一日2次,大便稠,胃胀不适。苔腻。处方: 夏枯草30g;皂角刺15g;阳春砂(后下)15g;制香附9g;桑叶30g;浙贝母9g;蒲公英15g; 桔梗9g;陈皮9g;黄芪15g;升麻6g;北柴胡6g;当归9g;人参6g;藿香30g;桂枝9g; 山楂30g;丹参15g;鸡内金20g 案语: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anteriorresectionsyndrome,LARS)是指直肠癌切除术后排便功能的紊乱,临床上表现为便频、便急、肛门不自觉漏液漏便、气便失禁、排便困难等症状。LARS在直肠癌术后发病率较高,尤其在低位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病率显著上升。 LARS在中医学中并无特定病名,但结合相关症状可归属于“泄泻”范畴。泄泻主要是由感受外邪、饮食伤身、情志失调、劳倦伤脾、禀赋不足,久病年老等引起。泄泻的主要病机为脾虚湿盛,由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肠道清浊不分,传化失司所致。治疗上以运脾化湿为主要治则,佐以分利。 方中黄芪入脾经,为补脾益气之要药,善能升阳举陷,重用之补气健脾、升阳举陷之功;人参归脾、肺经,有气血双补之功,与黄芪共奏补气健脾之功;当归为补血之圣药,且“血为气之宅”,与黄芪、人参配伍共奏补气生血之功;丹参活血祛瘀,与当归合用补而不滞;升麻善引脾胃清阳之气上升,取小剂量升发阳气,与柴胡共用共奏升举阳气之功;阳春砂化湿开胃、温脾止泻;桂枝温化阳气,化湿利水,与阳春砂共奏温脾止泻之功;制香附、陈皮辛香走窜、走而不守,且能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藿香化湿醒脾;山楂、炒鸡内金健运脾胃;桑叶、浙贝母清肺润燥;桔梗宣肺利咽;夏枯草、皂角刺、蒲公英对于抗肿瘤有一定的作用;全方共奏升阳止泻、燥湿健脾之功。

付晓伶 2025-01-21阅读量1118

高血脂—隐藏在血...

病请描述:《了解高血脂:隐藏在血液中的健康“杀手”》 高血脂,医学上又称为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正悄无声息地影响着许多人的健康。 简单来说,高血脂指的是血液中的脂质成分出现异常升高的状况。血液中的脂质主要包含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以及游离脂肪酸等。在正常情况下,这些脂质成分在体内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水平,它们参与人体细胞的构建、能量的储存与供应等重要生理功能。然而,当这种平衡被打破,例如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的含量超出正常范围时,就会导致高血脂。 胆固醇又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视为“好胆固醇”,它能够将胆固醇从周围组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从而有助于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相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是“坏胆固醇”,当其水平升高时,它容易在血管壁内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就像血管壁上的“垃圾”,会逐渐使血管变窄、变硬,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甘油三酯的异常升高同样不容忽视,它大多与饮食摄入过多高热量食物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 高血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首当其冲,长期大量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和高糖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奶油制品等,会使身体摄入的脂质远远超过其代谢能力。缺乏运动也是一个关键因素,运动量不足会导致身体新陈代谢减缓,脂肪在体内堆积而无法有效消耗。此外,遗传因素在高血脂的发病中也占有一定比例,如果家族中有高血脂患者,那么个体患高血脂的风险相对较高。吸烟、酗酒、肥胖、年龄增长以及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也与高血脂的发生密切相关。 高血脂在发病初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很多患者都是在体检时才偶然发现血脂异常升高。然而,随着病情的发展,高血脂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它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一旦破裂,就可能引发血栓形成,堵塞血管,从而导致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危及生命的疾病。 因此,对于高血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通过合理饮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的食用;坚持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戒烟限酒以及积极控制体重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高血脂的发生。对于已经患有高血脂的患者,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必要时采用药物治疗来控制血脂水平,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彭强 2024-11-18阅读量2591

多血质饮食相关医生 更多>

擅长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喂养问题,饮食行为问题,睡眠问题,微量元素缺乏,佝偻病,贫血等儿童营养性疾病。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血异常),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遗传代谢病的诊治和随访,串联质谱报告的咨询和解读
1、基础体检数据报告单(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心电图);2、基础体质的判断及得分(结合临床判断体检者属于“平和质、气虚质、气郁质、湿热质、痰湿质、特禀质、血瘀质、阳虚质、阴虚质”中的哪种体质)3、该种体质的说明及平时注意事项(总体特征、形体特征、常见表现、心理特征、发病倾向、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环境起居调摄、体育锻炼、精神调适、饮食调理、药物调养)

多血质饮食相关医院 更多>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3614

深圳固生堂香竹门诊部

对外综合 预约量:36

岭南中医馆水荫门诊部

对外综合 预约量: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