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胆汁淤积通常指以碱性磷酸酶或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为主要表现,伴或不伴有胆红素升高。全部都是化验肝功能指标异常,前面均有文章详细讲述,此处不在赘述。 现阶段,超声或磁共振描述的胆汁淤积越来越多,而肝功能化验结果又是正常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是胆汁的成份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胆汁的物理学表现发生改变。正常胆汁见右图,为金黄色透明液体,类似橄榄油;淤积胆汁见左图,颜色偏深偏黑,粘稠许多,甚至像糊状的沥青。超声下面表现为回声不同于正常胆汁,磁共振则表现为信号异于正常胆汁,但又没有看到明确结石。 目前医学认为,超声或磁共振描述的胆汁淤积并不认为是一种疾病,肝功能正常,通常也没有症状,也无需治疗,也无特效药物治疗。然而,普遍认为这种胆汁淤积属于胆结石形成前期,类似胆囊的亚健康状态,进行积极的生活干预比如健康规律生活饮食(清淡低脂饮食多运动),有可能逆转该过程。针对这种胆汁淤积,目前也没有获批上市的药物,如果愿意尝试,可试行溶解胆固醇结石的药物如熊去氧胆酸。这种药物对胆固醇结石可能有效,理论上,有可能预防胆汁淤积发展到结石形成。 总而言之,如果超声或磁共振发现胆汁淤积,不要紧张,健康规律生活饮食(清淡低脂饮食多运动)即可。如果胆囊区域有不适的表现,可试用熊去氧胆酸。 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 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孙平 2024-11-15阅读量1505
病请描述:一、胰腺炎的病因 1.胆石症与胆道疾病 -胆石症是我国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当胆结石嵌顿于壶腹部或从胆囊排出的结石通过胆总管时,可引起胆总管末端或胰管梗阻,胆汁逆流入胰管,激活胰酶原,从而引发胰腺炎。 -胆道炎症时,细菌毒素、游离胆酸、非结合胆红素等也可通过胆胰间淋巴管交通支扩散到胰腺,激活胰酶,诱发胰腺炎。 2.酗酒和暴饮暴食 -酒精可刺激胃窦部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从而促使胃酸分泌增多,胃酸在十二指肠又刺激促胰液素和缩胆囊素的分泌,促使胰液分泌增多。同时,酒精还可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使胰液排出受阻,胰管内压升高,引发胰腺炎。 -暴饮暴食可使短时间内大量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引起乳头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同时刺激大量胰液与胆汁分泌,由于胰液和胆汁排泄不畅,可导致急性胰腺炎。 3.胰管阻塞 -胰管结石、蛔虫、狭窄、肿瘤等均可引起胰管阻塞,胰液排出受阻,胰管内压升高,导致胰腺腺泡破裂,胰液与消化酶渗入间质,引发胰腺炎。 4.手术与创伤 -腹部手术,特别是胰胆或胃手术、腹部钝挫伤等可直接或间接损伤胰腺组织与胰腺的血液供应,引起胰腺炎。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时,如果操作不当,注射造影剂压力过高,也可引起胰腺损伤,导致胰腺炎。 5.内分泌与代谢障碍 -高钙血症可促使胰蛋白酶原激活,引起胰腺自身消化,导致胰腺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常有高钙血症,易并发急性胰腺炎。 -高脂血症可使胰液内脂质沉着,尤其是甘油三酯达到11.3mmol/L时,极易引发胰腺炎。 6.感染 -某些病毒(如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B、埃可病毒等)感染可累及胰腺,引起胰腺炎。另外,细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等也可能并发胰腺炎。 7.药物 -某些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硫唑嘌呤、糖皮质激素、四环素等可损伤胰腺组织,引起胰腺炎。药物引起的胰腺炎通常在用药数周或数月后发生。 8.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胰腺炎,与自身免疫机制有关。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可导致胰腺的慢性炎症和纤维化。 二、胰腺炎的预防机制 1.针对胆石症的预防 -合理饮食:保持低脂饮食,减少胆固醇的摄入,有助于预防胆结石的形成。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促进胆汁排泄,防止胆汁淤积形成结石。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尤其是对于有胆结石家族史或高危因素(如肥胖、女性、多次妊娠等)的人群。早期发现胆结石,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如药物溶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取石等,可避免胆结石引发胰腺炎。 2.避免酗酒和暴饮暴食 -适量饮酒:如果饮酒,应适量饮用,避免酗酒。男性每天饮酒的酒精含量不应超过25g,女性不应超过15g。 -规律进餐: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一餐进食过多食物。细嚼慢咽,控制每餐的食量,保持每餐七八分饱。 3.胰管阻塞的预防 -治疗基础疾病:积极治疗可能导致胰管阻塞的疾病,如胰管结石应及时清除,胰管狭窄可通过内镜或手术治疗进行扩张等。对于胰腺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也有助于预防胰管阻塞引发的胰腺炎。 4.手术与创伤相关预防 -规范手术操作:在进行腹部手术时,尤其是涉及胰胆系统的手术,医生应严格规范操作,尽量减少对胰腺组织和血液供应的损伤。在进行ERCP检查时,要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控制造影剂的注射压力,避免胰腺损伤。 5.内分泌与代谢障碍的预防 -控制血钙水平:对于高钙血症患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应及时治疗原发病,控制血钙水平。可通过手术切除甲状旁腺腺瘤等方法降低血钙。 -控制血脂水平:高脂血症患者应通过饮食控制(减少高脂食物摄入)、运动锻炼(如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和必要时的药物治疗(如他汀类药物)来控制血脂水平,尤其是甘油三酯水平。 6.感染预防 -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量运动等,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病毒和细菌感染的机会。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注意个人卫生,如勤洗手、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等,也有助于预防感染引发的胰腺炎。 7.谨慎用药 -在使用可能引起胰腺炎的药物时,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医生在开药时,应权衡药物的疗效和风险,对于有胰腺炎高危因素的患者,尽量避免使用可能诱发胰腺炎的药物。如果用药期间出现腹痛等可疑胰腺炎症状,应及时停药并进行检查。
谢高山 2024-10-15阅读量1881
病请描述:这是一个21岁小伙子,没有乙肝丙肝等慢性肝病,也不喝酒,家里也没有肝硬化肝癌家族史。 这是他最近的体检报告(没有任何不舒服,马上研究生入学了)。 可以看到有脂肪肝,还有轻度的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初步考虑是脂肪肝引起的肝炎,称之为脂肪性肝炎,长期这样下去,几十年以后很可能发展到肝硬化甚至肝癌。 再看体重指数(BMI):34.3,超过28就属于肥胖,小伙子在肥胖的路上已经走了很远。 这种情况下,护肝治疗属于指标不治本,效果不一定好,也不可能用一辈子护肝药。要彻底解决问题,还得把肝脏里面的脂肪减掉。但是,减脂又没办法定点清除,因此,没有捷径,只能把全身的脂肪减下来,肝脏的脂肪自然跟着减少。 没有诀窍,少吃多动,一个也不能少。需要控制饮食,清淡饮食,少吃主食,不吃脂肪类和胆固醇类食物,配合规律运动,双管齐下,方是上策。 自己实在控制不了,只能寻求医生的帮助,但无论是药物还是手术,都存在风险和副作用,只能不得已而为之,属于下策,选择需要谨慎。 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 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孙平 2024-08-06阅读量1320
病请描述:儿童脂肪肝危害及预防 小明,一个10岁的男孩,最近几个月来体重迅速增加,且经常感到疲劳,食欲也明显下降。他的父母注意到他的腹部逐渐隆起,且皮肤开始发黄。于是,他们决定带小明去医院进行检查。经过医生的详细询问和体检,发现小明没有明显的肝区疼痛,但腹部B超显示肝脏肿大,回声增强,提示脂肪肝的可能性。随后,医生进行了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转氨酶和胆红素均升高,进一步证实了脂肪肝的诊断。 儿童脂肪肝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危害: 1. 生长发育影响:脂肪肝主要是由于脂肪代谢异常造成的,这会影响儿童正常的营养吸收,从而导致生长发育速度缓慢。如果儿童的食欲较差,长期摄入不足,就会导致身体缺乏营养,进一步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 2. 肝功能异常:脂肪肝会导致肝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导致肝功能异常。如果没有及时改善,肝功能异常持续存在,就可能会造成肝功能障碍,甚至引起肝纤维化、肝硬化等情况。 3. 心血管疾病风险:脂肪肝患者如果不及时控制和治疗,病情可能会进一步发展。因为肝脏具有调节血脂代谢的作用,儿童血液中的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的水平会明显升高,从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 4. 其他疾病风险:脂肪肝可能引发其他疾病,如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等。肝炎主要是由于肥胖导致的体内脂肪堆积过多,损伤肝脏细胞引起;高血压则与脂肪肝引起的血管硬化和弹性下降有关;高脂血症则是由于肝脏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损伤肝脏细胞引起。 5. 免疫系统影响:脂肪肝可能导致机体对脂类的吸收发生障碍,使人体能量代谢发生紊乱,从而降低对病原菌、病毒及其他致病微生物的防御能力。 预防儿童脂肪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饮食控制: ·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清淡低脂食物。食谱中可以以高蛋白、低油脂的鱼类、鸡肉类等肉类补充蛋白质,同时要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 · 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以补充人体需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并提供较多的膳食纤维,保持大便的通畅有利于毒素的排除。 · 注意饮食的均衡性,避免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如快餐、油炸、油煎及膨化食品等。 · 适当增加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如胡萝卜、南瓜、海带、紫菜等,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肝脏解毒功能。 2. 加强体育锻炼: · 鼓励儿童进行积极的体育锻炼,如登山、跑步、篮球等中高等强度的运动,每周4~5次,每次一个小时左右,可以有效地预防脂肪肝。 · 家长可以每天带儿童坚持跑步、快走、游泳等运动,消耗体内多余脂肪,但注意控制运动强度,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3. 充足的睡眠: · 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时间,因为睡眠时间长体内会产生更多的激素,而激素具有燃烧脂肪的作用。 4. 纠正不良习惯: · 避免让儿童熬夜,每天需要按时休息,尽量做到早睡早起。 · 家长应注意定期带儿童体检,了解近期身体情况。如果儿童出现营养不良或其他疾病,可能会导致肝脏功能受损,从而引起脂肪肝。 请注意,即使积极采取以上措施,也不能完全预防脂肪肝。因此,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行为,以降低脂肪肝的发生风险。
生长发育 2024-05-22阅读量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