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会看预包装食品标签,更懂营养,成为“砖家”不踩坑,传递营养健康的消费理念! 今天便和大家一起学习如何看标签,会烹也会选! 一、认识食物和会挑选食物是健康生活的第一步。 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平衡膳食第一条准则便是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习和积累一定的营养知识,了解各种食物营养特点,了解生命个阶段的膳食计划,把食物多样、能量平衡放在首位,统筹好食物选购,设计好菜肴,合理分配三餐和零食茶点。 二、学会看标签,做一个健康聪明购物者。 外出购物时除了查看预包装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致敏信息和净含量外,还需要查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等信息。 配料表:可告知该食品是由哪些主要原材料构成。配料表的成分应按照“用料量递减”原则排序,也就是说含量最多的排在第一位,后面依次减少。如牛奶制品配料第一位多是生牛乳、乳粉或奶酪等,营养多丰富,蛋白质和钙含量高;而含乳饮料/饮品配料第一位多是水,排后面的可能是白砂糖、生牛乳、乳粉等,往往是高糖饮料,营养价值远不及牛奶制品,两者不能混淆。特别是儿童青少年,应养成喝牛奶的好习惯,避免高糖低营养密度的饮品,减少肥胖、龋齿等患病风险。 营养成分表:用于说明每100g(或每100ml)食品提供的能量及4种核心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的含量(简称1+4)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 营养声称:是对营养成分含量水平高或低、有或无的说明。如“低糖”、“低脂”、“低盐”等。“低糖”则要求100克食物中碳水化合物或者糖小于等于5克。声称“无糖”、“不含糖”,需要符合“每100g固体食品或者每100ml液体食品中糖的含量不超过0.5g”要求。而现在有些食品标签上标注“无蔗糖”、“蔗糖含量0”、“蔗糖含量≤0.5%”等,鱼目混珠。产品碳水化合物(糖)含量达不到无糖食品声称的要求,不声称“无糖”而宣传“无蔗糖”,目前在市场上有很多类似的标注方式,这是一种明显打擦边球的行为。我们需要擦亮眼睛去学会甄别,特别是糖尿病,要避免“无糖饼干”、“无糖八宝粥”、“粗粮饼干”的陷阱。 现在食品的包装和名称都越发吸人眼球,人们在挑选时经常忽略了其内在成分而时常“踩坑”,所以大家要擦亮眼睛,学会看标签,尽可能选择低糖、低脂、低盐(钠),无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做出健康选择。 另外,一些身体虚弱人群或手术创伤的病人常常会想到买“蛋白粉”,以增加营养、促进康复和提高免疫力等。此时需要查看营养产品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尽量可能选择配料表第一位是乳清蛋白或分离乳清蛋白,蛋白质含量>75g/100g的医用营养食品,建议在临床营养医师和临床医师指导下使用蛋白粉和全营养粉。 三、学习烹饪,享受食物天然美味。 在选好食物之后,烹饪也很重要。科学合理的烹饪,能最大程度地保证食物营养成分不被破坏,且在烹饪过程中不产生有害的物质,还能做到食物营养成分互补,色彩丰富,增进口感与食欲。 小技巧: 烹饪前食物原料要进行必要的清洗,注意生熟分开。 选择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减少,节能环保的新型烹饪工具。 多用蒸、煮、快炒、汆、炖、凉拌,少用煎、炸、烤,控制烹调油用量。 学会使用天然调味料,控制含钠调料和添加糖用量,清淡饮食,享受食物自然美味。
王子兵 2025-02-11阅读量8715
病请描述:干燥的冬季,来医院就诊的干眼症患者明显多了,部分医院比往常增加了30%,特别是年轻人的数量。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的干眼症发生率为21%~30%,且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近年来呈现低龄化趋势。很多人对干眼症有所耳闻,甚至有的人是不是经常眼睛不舒服?但去医院又嫌麻烦。小小的干眼症,若长期不治疗,可能导致角膜变薄、穿孔、溃疡、继发感染等问题,甚至损伤视力。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干眼症?如何治疗?如何预防?注意识别!眼睛的3个求救信号干眼症患者常感到眼睛疲劳、干涩,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刺痛感、异物感。干眼症常见的3类症状:①眼睛出现干涩、疼痛和灼热感等不适感,处于干燥的环境中时,症状会有所加重。②用眼一段时间后,眼睛会觉得特别疲劳,甚至出现视线模糊不清的情况,需要通过频繁眨眼或揉眼来恢复清晰视野。③眼睛对强光或闪烁光源变得特别敏感。干眼症不及时治疗,可能进一步发展而诱发角膜炎、结膜炎等眼部疾病,产生视力问题。若是你出现眼睛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畏光、视物模糊、视力波动等异常信号,最好早一点去医院做个检查。3.6亿!60%!干眼症为何盯上了年轻人?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国内的干眼症患者人数竟高达3.6亿人!与此同时,发病年轻化的趋势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据一项针对年轻上班族的调查研究显示,每天使用电子设备超过8小时的人群中,干眼症的患病率高达60%。干眼症,又称角结膜干燥症或泪液功能不全综合症,是因泪液质与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诱发眼表组织病变。划重点:泪膜不稳定。结膜上皮细胞会分泌一种叫做黏蛋白的大分子糖化蛋白,其可形成生理性凝胶状态,使泪液通过眨眼均匀固定在眼表,形成一层薄薄的泪膜。黏蛋白能减小脂质层的流动性,稳定泪膜结构,使眼睛保持湿润,免受干燥和刺激,同时帮助获得清晰的视野。一旦泪液分泌不足、蒸发过快或成分异常,泪膜的稳定性受损,无法完全覆盖眼球表面,就会导致眼睛干涩和不适感。干眼症的3个病因泪液分泌不足:年龄增长、内分泌失调、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导致;泪液蒸发过快: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导致眨眼频率降低、室内干燥、使用眼部化妆品,都会加速泪液蒸发;泪液成分异常:眼部炎症、药物使用不当等造成,使其无法有效滋润眼睛。当下的年轻人,手机、电脑的使用时长真的相当惊人,基本除了睡觉,其它时间都得“盯着”。长时间盯着屏幕会导致睫状肌痉挛,使视调节能力降低,眨眼减少,泪液的蒸发变快,同时影响泪液涂布到眼表,眼表的暴露时间增加,干眼症自然就找上门来。长时间用眼还会导致睑板腺功能障碍,造成泪膜中的脂质减少,进一步加快泪液的蒸发。另外,长时间的蓝光辐射可能损伤眼表细胞,抑制泪液的分泌,导致泪膜的稳定性进一步下降。由于平时总感觉眼疲劳,很多年轻人会自行购买眼药水使用,但大多眼药水都含有防腐剂,长期使用会对角膜、结膜造成损害。同时一些抗红血丝的眼药水可能含有收缩血管的成分,长期使用会造成眼部的血液循环出现问题,最终加剧眼部不适。激素类眼药水长期使用会升高眼压,增加干眼症风险。建议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眼药水,减少无指征用药。爱美的年轻人不喜欢戴架眼镜,转而使用隐形眼镜,包括时下流行的美瞳,长期使用会导致角膜敏感性降低,使眨眼次数减少及睑板腺脂质分泌障碍,加重眼表干燥。凡此种种,都让年轻人的眼睛“雪上加霜”。年轻如儿童为何也会患上干眼症?学龄前儿童?干眼症?研究表明,儿童泪腺系统功能和泪膜厚度均优于成人,但干眼症的患病率却不低。一项筛查研究发现,儿童干眼症的患病率与成人相当。这是为什么?每日使用智能手机、睑板腺功能障碍是儿童干眼症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不管是看动画片还是学习,儿童和青少年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都在明显变长。连续使用智能手机,会使眨眼的频率下降至5~6次/分钟,可想而知,眼表暴露有多严重!一项研究发现,儿童干眼症患者中,使用智能手机时间最短的也达到了2小时/天。另外,与正常儿童相比,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患儿容易发生泪膜脂质层变薄,进而发展成干眼症。干眼症是不治之症?干眼症的症状包括眼部疲倦、眼表干痒、异物感强、畏光畏风、发热发痛、分泌物多且黏稠等,部分患者还会经常流眼泪。轻度的干眼症患者,通过减少电子设备使用、注意眼部休息及配合使用人工泪液等,往往能够很好地缓解症状,甚至治愈。眨眼练习:每10分钟进行4秒的眨眼活动,再闭上眼睑2秒,再紧紧挤压眼脸2秒。中、重度干眼症需要规范的治疗和长期的护理,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甚至手术治疗,当然也是有很大机会改善病情,恢复到正常状态。《养眼秘籍》合理用眼:使用电子设备每隔半小时休息一下,采取20-20-20法则[每20分钟远离电子屏幕,注视20英尺(约6米)远的物体,持续20秒];眼部护理:闭眼按摩眼睛周围的肌肉;上下眼球转动;多眨眼;热敷;保持室内湿润:使用加湿器、放置植物等增加空气湿度;调整饮食:多吃鱼类、坚果、绿叶蔬菜等富含Omega-3脂肪酸、维生素A、C、E的食物。参考文献[1]郭小静,王亚妮. 干眼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疾病认知情况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25):17-20. DOI:10.19347/j.cnki.2096-1413.202325005.[2]王蓓,刘刚,赵孝贵,等. 关于儿童干眼症的风险因素研究[J].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22,30(3):32-35. DOI:10.3969/J.ISSN.1005-328X.2022.03.011.[3]黄馨颖. 干眼症真是"不治之症"吗[J]. 大众健康,2024(8):40-41. DOI:10.3969/j.issn.1002-574X.2024.08.017.[4]乔羽. 眼睛也会"缺水"?带你了解干眼症[J]. 家庭医药,2024(8):51.[5]陈丽萍. 哪些人容易得干眼症[J]. 家庭医药,2024(9):16-17.[6]赵小静.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的现状与展望[J].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2):299-301. DOI:10.3980/j.issn.1672-5123.2013.02.22 .
健康资讯 2025-01-13阅读量2242
病请描述:糖尿病下肢神经麻木疼痛,专业名称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长期高血糖导致的神经损伤,其症状有如下特点:早期主要以感觉障碍为主,患者可能会表现出对称性的手套样或袜套样感觉障碍,如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灼热感等,下肢重于上肢。随着病情发展,症状可能会进一步表现为感觉减退甚至消失。除了感觉障碍,患者也可能出现运动障碍,可能出现双侧下肢远端运动神经同时受累,肌无力和肌萎缩,逐渐发展到近端。少数情况下,患者可出现局灶性单神经病变,表现为上睑下垂、面瘫、眼球固定、面部疼痛及听力损害等。也可能出现植物神经病变,表现为直立性低血压、静息时心动过速等症状;也可能累及胃肠系统,如恶心、呕吐、早饱、腹胀等;还可累及泌尿生殖系统,如排尿不畅、尿潴留、尿失禁等,在生殖系统方面,男性可能表现为性欲减退或阳痿等症状。 非手术治疗可以延缓疾病进展,包括以下方法: (1)控制血糖水平:早期识别和控制血糖水平可以帮助延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有助于缓解症状。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防治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当然也是改善糖尿病足神经麻木疼痛“釜底抽薪”的办法。通过定期监测血糖、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来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 (2)神经营养剂:一些维生素和营养补充剂可能对改善神经功能和缓解症状有益。例如,维生素B12、α-硫辛酸有助于保护和修复神经。 (3)止痛药物:药物可以用于缓解疼痛和不适感,根据多篇荟萃分析:度洛西丁、普瑞巴林、加巴喷丁、硫辛酸联合依帕司汀有效、辣椒素贴剂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有效等。 (4)物理治疗:根据近期发表的病例队列研究,高压氧是明确有效的。其它的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热敷等,并没有充分证据。 (5)电针灸治疗:根据2018年韩国开展的前瞻性临床试验,电针灸对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有效的。与电针灸的作用机制类似的电磁场疗法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治疗方法,目前的经验还比较少。 (6)足部护理:特别注意足部护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非常重要。定期检查足部是否有割伤、溃疡或感染,穿舒适合身的鞋子,保持良好的足部卫生有助于预防并发症。 在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应及时考虑手术治疗,包括以下手术方案: (1)脊髓电刺激:脊髓刺激(SCS)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选项。近期临床试验证明脊髓电刺激能显著缓解高达70%患者的疼痛症状。SCS还可以改善生活质量、睡眠和行动能力。脊髓电刺激就是植入一个向脊髓发送生物电脉冲的微型医疗装置。这些脉冲阻止疼痛信号到达大脑,从而缓解疼痛。脊髓电刺激是一种微创手术,可以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住院时间短。神经外科医生将在背部做一个小切口,并将一根细线插入硬膜外腔,即脊髓周围的区域。然后将导线连接到一个微型脉冲信号发生器上,该发生器植入皮肤下,从而实时提供优化的生物电刺激。脊髓电刺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不仅改善下肢疼痛麻木症状,而且对病损的神经也有修复作用,是一种兼顾治标和治本的手术。 (2)Dellon神经减压术:如果确认糖尿病足神经麻木疼痛主要是由于周围组织(如肌腱、韧带或其他结构)压迫神经所致,那么就适合Dellon神经减压术。Dellon神经减压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解除神经受到的压力和损伤,恢复神经功能,并减轻或消除疼痛和其他神经症状。这种手术方法主要适用于神经受压导致的症状,如神经痛、麻木、刺痛和肌力减退等。换句话说,如果不存在明显的神经压迫,那么就不适用,这就需要神经外科医生审慎的评估。根据神经压迫位置,Dellon神经减压术的手术部位通常是在足踝内下方、腓骨头下方、足背,手术是微创的,住院时间短。 (3)超声引导下水针神经松解术:水针神经松解术的治疗原理和Dellon减压术相似,借助水压的力量松解神经周围间隙,当然松解的效率和程度不如Dellon神经减压术,优点是更微创。 以上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手术方式简介,手术后神经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和重新生长。术后症状的改善是渐进的,需要强调的是,特别严重的神经病变是不可逆的,因此糖尿病足患者出现下肢疼痛、麻木应及时治疗。郑学胜团队长期关注糖尿病足国际前沿诊疗技术,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有深厚的临床积累。
郑学胜 2023-07-17阅读量1580
病请描述:糖尿病下肢神经麻木疼痛,专业名称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长期高血糖导致的神经损伤,其症状有如下特点:早期主要以感觉障碍为主,患者可能会表现出对称性的手套样或袜套样感觉障碍,如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灼热感等,下肢重于上肢。随着病情发展,症状可能会进一步表现为感觉减退甚至消失。除了感觉障碍,患者也可能出现运动障碍,可能出现双侧下肢远端运动神经同时受累,肌无力和肌萎缩,逐渐发展到近端。少数情况下,患者可出现局灶性单神经病变,表现为上睑下垂、面瘫、眼球固定、面部疼痛及听力损害等。也可能出现植物神经病变,表现为直立性低血压、静息时心动过速等症状;也可能累及胃肠系统,如恶心、呕吐、早饱、腹胀等;还可累及泌尿生殖系统,如排尿不畅、尿潴留、尿失禁等,在生殖系统方面,男性可能表现为性欲减退或阳痿等症状。 非手术治疗可以延缓疾病进展,包括以下方法: (1)控制血糖水平:早期识别和控制血糖水平可以帮助延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有助于缓解症状。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防治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当然也是改善糖尿病足神经麻木疼痛“釜底抽薪”的办法。通过定期监测血糖、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来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 (2)神经营养剂:一些维生素和营养补充剂可能对改善神经功能和缓解症状有益。例如,维生素B12、α-硫辛酸有助于保护和修复神经。 (3)止痛药物:药物可以用于缓解疼痛和不适感,根据多篇荟萃分析:度洛西丁、普瑞巴林、加巴喷丁、硫辛酸联合依帕司汀有效、辣椒素贴剂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有效等。 (4)物理治疗:根据近期发表的病例队列研究,高压氧是明确有效的。其它的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热敷等,并没有充分证据。 (5)电针灸治疗:根据2018年韩国开展的前瞻性临床试验,电针灸对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有效的。与电针灸的作用机制类似的电磁场疗法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治疗方法,目前的经验还比较少。 (6)足部护理:特别注意足部护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非常重要。定期检查足部是否有割伤、溃疡或感染,穿舒适合身的鞋子,保持良好的足部卫生有助于预防并发症。 在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应及时考虑手术治疗,包括以下手术方案: (1)脊髓电刺激:脊髓刺激(SCS)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选项。近期临床试验证明脊髓电刺激能显著缓解高达70%患者的疼痛症状。SCS还可以改善生活质量、睡眠和行动能力。脊髓电刺激就是植入一个向脊髓发送生物电脉冲的微型医疗装置。这些脉冲阻止疼痛信号到达大脑,从而缓解疼痛。脊髓电刺激是一种微创手术,可以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住院时间短。神经外科医生将在背部做一个小切口,并将一根细线插入硬膜外腔,即脊髓周围的区域。然后将导线连接到一个微型脉冲信号发生器上,该发生器植入皮肤下,从而实时提供优化的生物电刺激。脊髓电刺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不仅改善下肢疼痛麻木症状,而且对病损的神经也有修复作用,是一种兼顾治标和治本的手术。 (2)Dellon神经减压术:如果确认糖尿病足神经麻木疼痛主要是由于周围组织(如肌腱、韧带或其他结构)压迫神经所致,那么就适合Dellon神经减压术。Dellon神经减压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解除神经受到的压力和损伤,恢复神经功能,并减轻或消除疼痛和其他神经症状。这种手术方法主要适用于神经受压导致的症状,如神经痛、麻木、刺痛和肌力减退等。换句话说,如果不存在明显的神经压迫,那么就不适用,这就需要神经外科医生审慎的评估。根据神经压迫位置,Dellon神经减压术的手术部位通常是在足踝内下方、腓骨头下方、足背,手术是微创的,住院时间短。 (3)超声引导下水针神经松解术:水针神经松解术的治疗原理和Dellon减压术相似,借助水压的力量松解神经周围间隙,当然松解的效率和程度不如Dellon神经减压术,优点是更微创。 以上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手术方式简介,手术后神经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和重新生长。术后症状的改善是渐进的,需要强调的是,特别严重的神经病变是不可逆的,因此糖尿病足患者出现下肢疼痛、麻木应及时治疗。郑学胜团队长期关注糖尿病足国际前沿诊疗技术,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有深厚的临床积累。
郑学胜 2023-07-17阅读量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