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口腔 > 口干 > 预防

口干预防

口干预防相关内容 更多>

大肠癌中医药治疗

病请描述:中医药治疗大肠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先秦时代就有相关的记载。传统中医根据肿瘤发展阶段的不同,发展了初、中、末三阶段扶正祛邪治疗原则(《医学心悟·积聚》)。当前,大肠癌的中医治疗已发生巨大的变化,不同的病程和现代治疗会影响大肠癌的证候,在遣方用药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变化;总体来说,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大肠癌的基本原则,抗癌中药是中医治疗大肠癌的重要手段。 1. 大肠癌手术前后中医药治疗 手术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属于祛邪的范畴,对中医证候有明显的影响。有研究显示,大肠癌患者术前以气血瘀滞证和湿热蕴结证两类实证为主;术后1周虚性证候明显增加,主要为气血两虚证;术后1个月呈现虚实夹杂之象;术后3个月虚证比例逐渐降低。还有研究提示,大肠癌术前以实证为主,术后以虚证频数逐渐增多,湿热蕴结、气血瘀滞等实证多逐渐演变为气血两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等虚证。因此,在大肠癌术前可以考虑祛邪为主,如清热利湿,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术后一段时间内可以扶正为主,如补气养血、温补脾肾、滋补肝肾等,以促进机体康复。 2. 大肠癌化疗前后中医药治疗 化疗是治疗大肠癌的重要方法,属于祛邪的范畴,常见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神经毒性等毒副作用,对中医证候也有影响。研究显示,化疗后疲乏、恶心呕吐、纳呆、腰膝酸软、咽干以及淡白舌、舌边有齿痕、苔白腻等症状比化疗前发生频率增加;证候分析发现化疗后脾虚湿阻、气血亏虚、肝肾阴虚证候增多,脾肾阳虚、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证候减少。但也不同的研究提示提示化疗后大肠癌脾虚证及阴虚证病例明显增加,气虚证及血虚证例数减少。总体来说,在化疗中应考虑和胃降逆、补血升白,以增效减毒;化疗后可以考虑健脾利湿、气血双补等治法促进康复。 3. 大肠癌放疗与靶向治疗前后中医药治疗 放疗是一种电离辐射治疗,属于祛邪的范畴,其本身可以归属中医热毒,放疗前后常见口干、便秘、骨髓抑制等阴血亏虚之证,并可导致形成放射性直肠炎;在大肠癌的放疗期间及其后可以考虑解毒、滋阴、养血等治疗,如天花粉、槐花、生地、白芍等中药。 靶向治疗已成为大肠癌的常规治疗,如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贝伐单抗等,其毒副作用与其制剂及靶点抑制相关;在大肠癌的靶向治疗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考虑扶正祛邪,以增效减毒。 4. 大肠癌中医维持治疗 经过手术、放化疗或靶向治疗之后,患者即进入随访期,在此阶段没有针对性的西医治疗,但有相当部分患者在后期出现转移或复发,有必要给予适当的治疗以预防复发转移;中医在大肠癌的维持治疗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总体原则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辨证论治,治以扶正祛邪,并酌加疗效明确的抗癌中药。还有部分患者出现肿瘤标志物升高,如癌胚抗原等,但未发现明确的肿瘤病灶,中医也可以采用扶正祛邪治疗。 5. 晚期大肠癌中医治疗 尽管大肠癌治疗手段众多,但仍有患者在治疗后出现转移,届入晚期;也有少部分患者发现即已出现转移。目前,晚期大肠癌可以采用手术、放化疗或靶向治疗,在我国,中医药晚期大肠癌的治疗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医药可以针对不同的治疗实施辨证论治,共同提高疗效;也有部分晚期大肠癌患者放弃西医治疗,接受单纯的中医治疗,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呈现的证候进行扶正祛邪治疗。 需要指出的是,肿瘤是一种特殊的病邪,除辨证论治之外,在大肠癌不同阶段的中医治疗中,尚需合理应用当代中医积累的抗癌中药,如藤梨根、山慈菇、蛇莓等中药,以提高大肠癌治疗远期疗效。

胡兵 2025-03-24阅读量8.3万

流感预防三要点

病请描述:自身预防和治疗三要点: “闭嘴不许大声说话”、“不吃辛辣温热的红枣桂圆生姜大蒜羊肉烧烤麻辣坚果”、“晚上不许张嘴呼吸打呼噜,呼吸道要加湿保暖” 小寒大寒流感 每年的小寒、大寒节气是流行性感冒(流感)暴发的时节,这种自然界的规律属于“物候学”的一种现象。随着人们流动范围广、人口密度大、室内生活工作时间越来越长,这种农耕社会并不被重视的物候现象在现代社会变得越来越突出。流感是呼吸道的急性疾病,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头痛、肌肉酸痛、吞刀片样咽喉痛、怕冷发热、四肢无力,通常病情较轻微。流感每年的首发症状都会有变化,今年有的患者表现为腰痛。流感病毒存在于“病人”或“携带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通过空气或污染物被“易感者”吸入后感染。 首先,如何成为携带不发病或不宜感染者呢?中医有句话叫“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需”(《素问·评热病论》)。正气足的人能抵抗住这股流感不发病,最多是个病毒携带者;如果发病了,那就说明他必定有正气不足。如何使自己在小寒大寒如此冷的节气里正气满满?一是注重平日里劳逸结合,避免长期熬夜,当有疲劳感时就需要调整生活工作节奏,通过休息、运动、情绪管理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中医药、膏方、理疗等进行调养,使身体内的正气始终处于饱满状态。 如平时怕冷且不上火的阳虚者,可以服用温热的中药,如肉桂、桂枝、熟附片,甚至鹿茸、红参等,或者拔罐、艾灸提振阳气;如果平时怕冷但又容易上火,那就要在前面这些药物里面配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鱼腥草等清热解毒的中药;如有乏力气短、腰酸背痛的,要用黄芪、党参、生晒参、野山参、生脉饮、补中益气丸等补益正气的中药,配和针灸、推拿、拔罐等理疗修复正气。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小寒大寒节气,除了流感之邪,还有“冷空气”、“干燥”这两个病邪。“避之有时”不是简单的多穿衣服、躲在空调间,而是要保护好自己的上呼吸道:鼻、咽、喉、气管,这些器官都直接与我们的冷空气接触而受到冷刺激,导致粘膜充血水肿易感染;其次,小寒大寒气候极其干燥,上呼吸道中的水分直接通过干燥的空气随呼气被排出体外,导致呼吸道粘膜再次充血水肿、干燥,尤其是晚上睡觉张口呼吸打呼噜的人群会出现晨起口干、咽干、疼痛、咽中似有痰;如果碰上爱大声讲话、长时间讲话、爱吃辛辣、未经医生辨证自行食用红枣、桂圆、生姜、大蒜、羊肉等燥热食物,均会导致上述症状加重。 因此,“避之有时”要在小寒大寒时节时刻警惕,保持上呼吸道粘膜“温、润”状态,尤其是有慢性鼻炎、咽炎,或者前几年冬天反复有呼吸道感染留下“病根”的患者,这就需要戴口罩使呼出去的水分又被吸回去,减少呼吸道水分丢失,又避免了冷空气的吸入。尤其是晚上气温下降,睡觉张口呼吸打呼噜的人群更要学会戴口罩、右侧卧位,既能减少张口呼吸,又能缓解打呼噜,避免反流性食管炎对咽喉的影响。白天减少说话,学会低声,不吃辛辣上火的食物,使用加湿器,用百合、梨、银耳、菊花、枸杞、冰糖煮甜点滋阴清热润燥。当有咽喉不舒服时,需要马上进行处理,含服清利咽喉的丸药、口服清热解毒的中成药等。通过这样的预防,使得我们的上呼吸道粘膜变得更为牢不可破,能筑起自己预防病毒深入体内的防线,是我们成为携带不发病或不宜感染者。 其次,得了流感后该如何治疗呢?除部分高烧不退的患者,绝大部分患者是自己处理的。这就需要尽早抓住“时间窗”,也就是“时机”。第一阶段有怕冷、肌肉酸、腰痛,没有发热,时间窗很短半天左右,抓紧时间回家,卫浴开暖气,煮一杯生姜葱白红糖热水,前胸后背干毛巾塞进去,热开水两瓶。一边热水泡脚,一边喝生姜葱白红糖热水,泡脚水冷了加热水。这三个方法同时进行,直到出汗,把毛巾抽掉,立刻睡大觉。肌肉酸痛的地方衣服上贴暖宝宝,后背心也贴一张。咽痛者含服清咽滴丸一粒一次。这样,把风寒驱除体内就能快速恢复。 第二阶段“发热”:没有怕冷感觉,开始发热,这是人体免疫系统发起的全面反攻。这时不再是风寒了,而是风温,马上口服清热解毒药物。如果体温超过39℃,口服退热药。一身大汗,热退。同时保持大便通畅,否则体温反复。 第三阶段大概在发病一周后,主要是“咳嗽”,需要医生辨证用药。发病期间不可进辛辣或寒凉的食物,辛辣的食物会导致《素问热论篇》讲的“遗复”现象,就是体温退了,但因为吃了辛辣食物又发烧了。不吃寒凉食物,是因为发病是因为寒凉邪气导致的,如果再吃生冷的或者受到冷风吹,又会发病出现怕冷症状。其次,人体正邪相争,本身阳气不足,再和病毒打一仗,那是元气大伤,这时要静养恢复体能,休养生息,不能剧烈运动,避免大汗淋漓不止,俗称虚汗、自汗、盗汗,这是时需要服用人参、黄芪来大补元气。 我们无法消灭病毒改变自然界的物候现象,那就把自己正气补补足、预防工作做到位。 曙光医院传统医学科吴欢主任医师 2024年度上海市健康科普人才能力提升专项 (科普引领专项)JKKPYL-2024-B04

吴欢 2025-01-21阅读量1372

拉肚子,不只是小事&mdas...

病请描述:🌡 什么是腹泻?腹泻,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或水样的症状。通常,一个人每天排便超过三次,或大便含水量超过85%,就可以被认为是腹泻。📍 腹泻的常见原因感染: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食物中毒: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或水。药物反应:某些药物,如抗生素,可能会引起腹泻。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症等。食物不耐受:如乳糖不耐受。其他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腹泻时的身体变化腹泻时,肠道蠕动加快,水分和电解质(如钠、钾)丢失增加,可能导致脱水和电解质失衡。💊 应对腹泻的小贴士补充水分:多喝水,也可以选择口服补液盐来补充电解质。饮食调整: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白粥、面条等。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油腻、生冷食物可能加重症状。休息充足:给身体足够的时间恢复。药物治疗:如症状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泻药。⚠️ 何时需要就医?腹泻持续超过两天无改善。伴有高烧、血便或严重腹痛。出现严重脱水症状,如口干、少尿、头晕等。🌿 预防腹泻的日常生活建议饮食卫生:确保食物煮熟,避免食用变质食物。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准备食物和餐后。安全饮水:确保饮用水安全,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水源。疫苗接种:某些腹泻由病毒引起,如轮状病毒,可通过疫苗预防。📖 结语腹泻虽然常见,但不应被忽视。了解腹泻的原因和正确的处理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肠道健康。如果腹泻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请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张雨莹 2024-11-04阅读量2595

肠痉挛的表现及并发症的预防及...

病请描述:肠痉挛是由于肠壁平滑肌强烈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腹痛。 其主要症状是突然发作的腹痛,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可能是轻微的疼痛,也可能是比较剧烈的绞痛,疼痛位置因痉挛发生的肠道位置有所不同,比如小肠痉挛疼痛通常在脐周,而结肠痉挛可能出现在下腹部。 引起肠痉挛的原因有多种。饮食方面,像吃了生冷食物、暴饮暴食或者食物过敏都可能引发。另外,腹部着凉、肠道寄生虫感染、胃肠动力异常等情况也会导致肠痉挛。肠痉挛可能引发以下并发症: 呕吐 - 频繁的肠痉挛会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这是因为胃肠道的正常蠕动被强烈的肠痉挛打乱,胃部逆向蠕动增强导致呕吐。 脱水 - 呕吐和腹痛可能会使患者减少进食和饮水,加上肠道功能紊乱,吸收能力下降,导致身体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进而引发脱水。脱水可能表现为口干、少尿、皮肤干燥等症状。 营养不良 - 长期或者频繁发作的肠痉挛会影响肠道正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长期积累可能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出现体重减轻、消瘦、贫血、免疫力下降等情况。预防肠痉挛引发的并发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缓解肠痉挛 - 调整饮食:规律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少吃生冷、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防止刺激肠道引发痉挛。例如,少吃冰淇淋、辣椒、油炸食物等。如果怀疑有食物过敏,要注意避免食用致敏食物。 - 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避免着凉。可以适当增添衣物,夜间睡眠时盖好被子。 应对呕吐 - 调整姿势:当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时,尽量让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进入气管导致窒息或肺部感染。 - 适量补水:呕吐后适当喝一点温水,补充丢失的水分,同时也能缓解胃部不适。 预防脱水 - 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可以饮用一些含有电解质的饮品,如口服补液盐。如果脱水症状比较严重,如尿量明显减少、精神萎靡等,可能需要静脉补液。 避免营养不良 - 保证营养摄入:选择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鸡蛋、蔬菜等。在肠痉挛缓解期间,尽量保证饮食的多样性,以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以下是一些缓解肠痉挛的方法: 物理方法 - 腹部热敷: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在腹部,温度以感觉温暖舒适为宜,能使腹部肌肉放松,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每次热敷15 - 20分钟左右,可以缓解肠痉挛带来的疼痛。 - 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轻轻顺时针按摩腹部,动作要轻柔,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轻肠道痉挛,每次按摩大概5 - 10分钟即可。 调整饮食 - 调整食物类型:暂时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软面条等,避免食用会刺激肠道的食物,比如咖啡、酒精、油腻和辛辣食物等,减少肠道负担。 - 调整进食方式:少食多餐,避免一次进食过多,让肠道能更轻松地工作。 药物治疗 - 解挛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解挛药物,如西托溴铵等。这些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平滑肌,使其放松,从而缓解肠痉挛。 - 调节肠道菌群药:适当服用益生菌,如双歧杆菌等,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功能,减少痉挛的发生。

谢高山 2024-10-30阅读量2312

口干预防相关医院 更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220.4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503.3万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137.0万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69.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