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口腔 > 腮腺肿大 > 症状

腮腺肿大症状

腮腺肿大症状相关内容 更多>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

病请描述: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且复杂。以下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临床表现: ###一、典型症状 1.**骨骼损害**:   -**骨痛**:为多发性骨髓瘤最常见的症状,常见于腰骶部、胸骨、肋骨及四肢骨骼。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或隐痛,活动后加剧。骨痛可能导致病理性骨折,尤其是脊柱骨折,可能压迫脊髓导致截瘫。   -**骨质疏松及溶骨性破坏**:骨髓瘤细胞在骨髓中过度增生,导致骨质疏松及溶骨性破坏,进一步加重骨痛和骨折风险。 2.**贫血**:   -超过90%的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出现贫血,部分患者以贫血为首发症状。贫血的发生与骨髓瘤细胞浸润抑制造血功能、肾功能不全等因素有关。 3.**感染**:   -患者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如细菌性肺炎、尿路感染,甚至败血症。病毒感染以带状疱疹多见。感染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4.**高钙血症**:   -骨髓瘤细胞可分泌破骨细胞激活因子,促进骨钙释放入血,导致血钙升高。高钙血症可能引发呕吐、乏力、意识模糊、多尿或便秘等症状。 5.**肾功能损害**:   -50%-70%的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蛋白尿、管型尿和急性或慢性肾衰竭。肾功能损害是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并发症之一。 ###二、其他症状 1.**高黏滞综合征**:   -由于血液中M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引起血流缓慢和组织缺血缺氧。患者可能出现头昏、眩晕、眼花、耳鸣、手指麻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慢性心力衰竭、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等症状。 2.**出血倾向**:   -患者可能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和皮肤紫癜等出血症状。出血的原因包括血小板减少、M蛋白吸附血小板表面影响血小板功能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 3.**淀粉样变性和雷诺现象**:   -少数患者尤其是IgD型患者,可发生淀粉样变性,表现为舌体肥大、腮腺肿大、心脏扩大、腹泻或便秘等症状。如M蛋白为冷球蛋白,则可能引起雷诺现象,即手指或脚趾在寒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苍白、发紫和潮红等颜色变化。 4.**神经系统损害**:   -神经系统损害通常是由于瘤体或骨折压迫脊柱或神经根所造成,多表现为神经根综合征。外周神经损害多为淀粉样变性所致。 5.**髓外浸润**:   -骨髓瘤细胞可浸润至淋巴结、肾、肝和脾等器官,导致器官肿大。此外,胸、腰椎破坏压迫脊髓可能导致截瘫等严重后果。 综上所述,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病情复杂多变。因此,对于疑似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刘尚勤 2024-10-30阅读量2285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

病请描述: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且复杂。以下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临床表现: ###一、典型症状 1.**骨骼损害**:   -**骨痛**:为多发性骨髓瘤最常见的症状,常见于腰骶部、胸骨、肋骨及四肢骨骼。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或隐痛,活动后加剧。骨痛可能导致病理性骨折,尤其是脊柱骨折,可能压迫脊髓导致截瘫。   -**骨质疏松及溶骨性破坏**:骨髓瘤细胞在骨髓中过度增生,导致骨质疏松及溶骨性破坏,进一步加重骨痛和骨折风险。 2.**贫血**:   -超过90%的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出现贫血,部分患者以贫血为首发症状。贫血的发生与骨髓瘤细胞浸润抑制造血功能、肾功能不全等因素有关。 3.**感染**:   -患者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如细菌性肺炎、尿路感染,甚至败血症。病毒感染以带状疱疹多见。感染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4.**高钙血症**:   -骨髓瘤细胞可分泌破骨细胞激活因子,促进骨钙释放入血,导致血钙升高。高钙血症可能引发呕吐、乏力、意识模糊、多尿或便秘等症状。 5.**肾功能损害**:   -50%-70%的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蛋白尿、管型尿和急性或慢性肾衰竭。肾功能损害是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并发症之一。 ###二、其他症状 1.**高黏滞综合征**:   -由于血液中M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引起血流缓慢和组织缺血缺氧。患者可能出现头昏、眩晕、眼花、耳鸣、手指麻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慢性心力衰竭、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等症状。 2.**出血倾向**:   -患者可能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和皮肤紫癜等出血症状。出血的原因包括血小板减少、M蛋白吸附血小板表面影响血小板功能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 3.**淀粉样变性和雷诺现象**:   -少数患者尤其是IgD型患者,可发生淀粉样变性,表现为舌体肥大、腮腺肿大、心脏扩大、腹泻或便秘等症状。如M蛋白为冷球蛋白,则可能引起雷诺现象,即手指或脚趾在寒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苍白、发紫和潮红等颜色变化。 4.**神经系统损害**:   -神经系统损害通常是由于瘤体或骨折压迫脊柱或神经根所造成,多表现为神经根综合征。外周神经损害多为淀粉样变性所致。 5.**髓外浸润**:   -骨髓瘤细胞可浸润至淋巴结、肾、肝和脾等器官,导致器官肿大。此外,胸、腰椎破坏压迫脊髓可能导致截瘫等严重后果。 综上所述,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病情复杂多变。因此,对于疑似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刘尚勤 2024-10-30阅读量2218

睾丸炎

病请描述:睾丸炎是睾丸或附睾被病原体感染后的炎性发病过程,是一种常见的男性疾病。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主要进行抗菌治疗。 1.多发人群 青少年、不洁性生活者、久坐者、有泌尿生殖系统病史者。 2.疾病类型 临床上分为: 急性睾丸炎(常见) 慢性睾丸炎(常见) 根据感染途径可分: 性传播感染的睾丸炎(常见) 继发于肠道感染的睾丸炎(少见) 3.典型症状 发热:患者可有高热、畏寒等发热症状。 睾丸疼痛:有阴囊、大腿根部及腹股沟区域放射痛。如果化脓,触诊还会有积脓的波动感。 4.其他症状 急性睾丸炎可伴有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等,常伴有阴囊皮肤红肿和阴囊内鞘膜积液。儿童发生病毒性睾丸炎,有时还可见到腮腺肿大与疼痛现象。 5.并发症状 急性腮腺炎性睾丸炎:多见于青春期后期的男性。一般在腮腺炎发生后3-4天出现,阴囊呈红斑与水肿,无排尿症状。 睾丸萎缩:慢性睾丸炎部分可导致睾丸萎缩。 6.治疗原则 睾丸炎主要由感染引起睾丸炎症表现,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抗菌药物治疗。若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必要时可行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 常见药物:依替米星、头孢曲松、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多西环素 急性睾丸炎:急性感染的患者,常用药物包括依替米星、氨苄青霉素等。 慢性睾丸炎:患者病程较长,可用诺氟沙星治疗。 性传播感染的睾丸炎:首选肌内注射头孢曲松,联合口服多西环素,当首选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或因为过敏等因素不能使用时,次选氧氟沙星或左氧氟沙星。 继发于肠道菌群感染的睾丸炎:一般可口服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治疗。 (2)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接受严格的保守治疗后,病情没有明显缓解,可行手术治疗。对于睾丸已有脓肿形成,可考虑抽出脓液或切开引流。睾丸因化脓被完全破坏时,可行睾丸切除术将病睾切除。

吴玉伟 2023-10-30阅读量1712

干燥综合征比类风湿多见,容易...

病请描述:       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侵犯全身外分泌腺,尤以泪腺和唾液腺为主的自身免疫病。除外分泌腺体外也可累及其它内脏器官。受累腺体和器官中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导致腺体和器官的非特异性炎症和功能障碍。     一、临床表现    (一)腺体症状     1.口干燥征    (1)口干:因分泌唾液减少所致,见于约80%的患者。    (2)猖獗龋齿:出现多个不易控制的龋齿,首先表现为牙齿逐渐变黑,继而小片脱落,最终只留残根。是口干燥征的特点之一。发生率约50%以上。    (3)唾液腺炎:腮腺或颌下腺反复或双侧交替肿大。    (4)舌病变:舌面干,有皲裂,舌乳头萎缩,舌面暗红。     2.干燥性角结膜炎    因泪腺分泌功能下降所致。出现眼干涩、异物感、泪少、分泌物增加、反复结膜炎。其它部位的外分泌腺体,如鼻、硬腭、气管、下呼吸道、消化道、阴道粘膜和皮肤的汗腺均可因分泌减少而出现相应症状。    (二)系统性症状     1.皮肤粘膜:1/3患者可出现双下肢因高丙球蛋白血症引起的紫癜性皮疹,是SS的重要临床特征之一。     2.70%患者有关节痛。    3.肾小管酸中毒(I型RTA)。有临床表现者约见于1/3患者,更多为亚临床型,是SS的临床重要特征之一。     4.胃肠道:60%~70%SS有萎缩性胃炎。     5.胰腺:有慢性或急性胰腺炎发作,以亚临床型多见。     6.肝、脾:有肝损害者约25%,表现为肝大,少数脾大。     7.呼吸系统:肺病变中约40%以肺间质病变为主,肺功能异常占70%。     8.合并淋巴瘤:SS合并恶性淋巴瘤的发生率较正常人群高出44倍,有腮腺肿大者恶变发生率高。     二、实验室检查     1.抗核抗体:SS患者血清可测到多种抗核抗体,如SS-A、SS-B、ds-DNA、RNP抗体,其中以SS-A、SS-B抗体阳性率最高。SS-B抗体是SS的标记性抗体。     2.类风湿因子(RF):约100%的SS病人血清中RF阳性。     3.高丙球蛋白血症:是本病的另一个特点。可导致患者乏力,血沉增快,血清絮浊试验异常,易误诊为慢性肝炎。     三、诊断标准     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较多采用1992年欧洲诊断标准: 1.有3个月以上的眼干涩感,或眼有砂粒感,或每日需用3次以上的人工泪液滴眼。凡有其中任1项者为阳性。 2.有3个月以上的口干症,或进干食时须用水送下,或有反复出现或持续不退的腮腺肿大。凡有其中任1项者为阳性。 3.滤纸试验≤5mm/5分,或角膜染色指数≥4为阳性。 4.下唇粘膜活检单核细胞浸润灶≥1/4mm2为阳性。 5.腮腺造影,唾液腺同位素扫描,唾液流率中有任1项异常者。 6.血清抗SSA、抗SSB抗体阳性。     凡具备上述6项中的至少4项,并除外其他结缔组织病、淋巴瘤、艾滋病、结节病、移植物抗宿主病则可确诊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已有某一肯定结缔组织病同时有上述(1)或(2),或有(3)、(4)、(5)中的两项阳性者则诊为继发性干燥综合征。    四、治疗        (一)局部治疗     1.干燥性角膜结膜炎:人工泪液替代治疗可改善眼干症状和减轻角膜损伤,如1%的甲基纤维素滴眼,每2~3小时一次。     2.口腔干燥征:改善口干颇困难,以对症处理为主。    (1)经常少量饮水,保护牙齿,注意口腔卫生。    (2)必嗽平对粘液有溶解作用,可用于减轻口,眼干燥。用法:必嗽平16mg,每日三次。   (3)中医中药以养阴生津的中成药为主。如生脉饮2支,每日2~3次;麦冬,石斛等代茶饮。    (二)全身治疗     1.氯喹0.25,每晚一次口服,每周服5天停2天。     2.糖皮质激素:有明显的干燥性角结膜炎或其他系统累及时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给予,轻者用泼尼松5~7.5mg/d,重者则适当加量。     3.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50mg/d。    

管剑龙 2021-11-01阅读量2.3万

腮腺肿大症状相关医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