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患者梁某,男,63岁,因“肠癌确诊4年余”就诊。2023-07因“腹痛”检查发现直肠癌IV期,肝转移;2023-7-27肠镜示直肠占位性病变,CA考虑,腹部CT增强示直肠及乙状结肠肠壁增厚、周围多发淋巴结显示,恶性肿瘤伴系腹多发淋巴结转移,肝内多发占位,病理示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灶区考虑癌变。患者拒绝化疗。 2023.08.30患者刻下腹痛,便血,呈淡红色,体重下降,感尿痛,大便稀溏,每日10余次,量少次频,胃纳可,夜寐可,口唇发麻,舌苔黄腻,左脉沉,右脉濡滑。 2023.09.06患者小便调,仍感尿痛。肛门疼痛。余症如前。 2023.09.14患者大便成形。余症如前。 2023.10.25患者腹痛好转,后臀部稍感疼痛。余症如前。 2023.11.29患者刻下腹痛明显好转,肛门疼痛仍有但较前好转,少量便血,胃纳可,夜寐可,尿痛较前好转,舌苔黄腻较前减轻,左脉沉,右脉濡滑。 中医诊断:肠癌脾虚夹湿热证 西医诊断:直肠恶性肿瘤 治法:健脾益气,清热化湿 面色变化(2023.08.30-2023.11.29) 舌象变化(2023.08.30-2023.11.29) 案语: 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位在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早期直肠癌多数无症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血便、脓血便、里急后重、便秘、腹泻等症状。侵犯膀胱、尿道、阴道等周围脏器时可出现尿路刺激症状、阴道流出粪液、骶部及会阴部疼痛、下肢水肿等症,须尽早防治。 患者首诊时大便稀溏、苔腻、右脉濡滑,为脾虚不运、水湿内生之征象,以六君子汤(党参、茯苓、白术等)健脾益气、祛痰化湿,后患者大便成形、舌象有明显改善。患者苔黄,故佐以炒黄连、栀子清湿邪蓄积所酿之热。患者腹痛,以木香等行气止痛。患者便血,加炭类中草药止血,效良验。“对病”下药,患者确诊“直肠癌”,故以清热解毒类药物遏制肿瘤发展。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腹痛、便血、尿痛等症改善明显,舌脉具有较大改善。 辨病机而缓治其本,辨病症而速解其标,辨病针对恶性肿瘤的特殊性,防制病灶蔓延。仲景在《伤寒论序》中批评医者“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的做法,可见惟有四诊合参、明察微末,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付晓伶 2023-12-04阅读量1690
病请描述:患者故事 李先生,44岁,男性, 三个月前出现了便血和肛门不适的症状。他前往离家较近的一家医院就诊,医生只进行了简单的体检,诊断为痔疮,随即做了痔疮切除手术,然而,术后半个月,李先生的肛门不适症状并未改善,反而便血更加严重、排便习惯也发生了改变。 痔疮出血/警惕肠癌 李先生以为是痔疮术后正常现象,由于工作繁忙,并未放在心上。三个月后,他的症状丝毫没有缓解,李先生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与家人商议后他决定前往上海一家设备 齐全、医疗团队经验丰富的上海市东方医院肛肠外科就诊。 肠镜报告 傅教授指诊检查出齿线上约3cm可及明显肿块,质硬,固定,肿块环肠腔全周。考虑为不好的东西?随后安排了肠镜检查,明确诊断为直肠恶性肿瘤。便血一直未愈终于找到了答案,李先生和家人无法接受这一现实,一下子慌了神。 在直肠癌的早期筛查中,指诊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发现约75%—80%的直肠癌。此外,及时进行肠镜检查也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有效地发现肠道的微小病变,包括癌症的早期阶段。 病例讨论 进一步的检查显示,直肠肿瘤已发展到中晚期,并伴肠周多发淋巴结转移,肿瘤较大,一期手术无法完全切除。请肿瘤科一起病例讨论后,决定先进行新辅助化疗,待肿瘤缩小后,再行二期手术。在此之前,李先生曾被诊断为痔疮,并已接受痔疮手术治疗。如果在痔疮术前进行肠镜检查,他可以更早发现肠癌,避免不必要的痔疮手术痛苦。 李先生按照医生的建议完成了一期新辅助化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后,顺利地进行了二期切除手术。医生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也进行了淋巴结清扫。 术后,李先生将谨遵医嘱,定期进行复查,截稿前电话随访时,李先生表示他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营养和调理身体,目前恢复良好。 温馨小贴士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当出现腹痛、腹胀、便血等不适症状时,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应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同时,我们务必要重视定期体检,早发现三个月,可以多活三十年。
傅传刚 2023-09-19阅读量1866
病请描述:秋冬季,儿童过敏性紫癜多发,请及时就医! 病例介绍 小言(化名)一早起床就和妈妈说脚疼。妈妈一看,怎么脚踝肿的像馒头一样,腿上还有一块块的红斑,疼的不能走路。父母俩人赶紧带孩子到县医院看病,县医院医师说孩子要住院,爸爸妈妈更着急了,连夜就诊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厦门市儿童医院)急诊科,急诊医师一看,你们家孩子这是关节型过敏性紫癜,住院去治疗好一点。就这样,小言住进了厦门市儿童医院肾脏病专科病房。经过治疗,腿部疼痛慢慢缓解,腿上的红斑逐渐消退,脚踝肿胀消失。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出院了。 什么是过敏性紫癜? 造成小言如此痛苦的过敏性紫癜是什么呢?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全身中小血管炎,临床表现为特征性皮疹,常伴关节、消化道及肾脏等多系统器官损害。2-6岁的孩子发病率高,其中4-6岁发病率最高,冬秋季比较多发。 过敏性紫癜的症状是什么? 怎么知道得了过敏性紫癜呢?这个疾病有4个主要脏器损害和表现。1、皮疹是最常见的症状,多双下肢压之不退皮疹,也可见于阴囊、阴茎、手掌及足底处,部分血管神经性水肿。2、关节症状:表现为关节肿痛,主要于双下肢,多踝关节及膝关节。3、胃肠道表现:表现腹痛,可伴有呕血、便血表现,重者大量出血、肠梗阻、肠套叠及肠穿孔。4、肾脏损害:表现血尿、泡沫尿,高血压可单发或合并肾脏病变,严重的可出现急性肾衰竭。少数有头痛、心肌炎等表现,发生率低。 皮肤、关节、胃肠道症状在急性期可能表现很重且易反复,家属可能会很紧张,但上述症状治疗后都可以治愈,不留皮肤沉着、关节畸形等后遗症。但要警惕合并肾脏损害,肾损伤可能表现单纯的血尿、蛋白尿,也可表现急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所以得过敏性紫癜的孩子,医生都会交代家长定期查尿常规,一般肾损伤会发生在过敏性紫癜后半年后发生,90%的肾损伤发生在2个月内,所以规律随访尿常规是极为重要的。 双下肢皮疹阴茎、阴囊皮疹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是什么? 生病后每位家长肯定最关心孩子为什么生病?但遗憾的是,过敏性紫癜的病因至今未明,目前发现原因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1、感染:感冒常常是过敏性紫癜的触发因素,链球菌感染是最多见的。2、疫苗接种:有科学家文献报道疫苗接种也可能诱发过敏性紫癜。3、食物和药物因素:约1/4患者与鱼、虾类过敏有关,有个案文献报道某些药物可能诱发过敏性紫癜发生。4、遗传因素:过敏性紫癜存在遗传好发倾向。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有哪些? 过敏性紫癜怎么治疗?孩子需避免剧烈运动,减少双下肢血管压力,急性期需适当控制饮食,当肠道功能恢复后,可恢复正常饮食。感染是过敏性紫癜的可能诱因,治疗蛀牙等隐匿性的感染能减少复发。 过敏性紫癜一般以对症治疗、减轻疼痛为主。当过敏性紫癜合并关节、严重消化道症状时,使用激素治疗,能有效缓解关节疼痛,缩短关节症状持续时间,缩短腹痛持续时间。但激素不能预防过敏性紫癜的复发,也不能降低过敏性紫癜肾炎发生的概率。 总结: 总的来说,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因素众多且复杂,在冬秋季节高发,会表现红色皮疹、关节肿痛、不同程度的腹痛,急性期表现可能很重,但这些症状都是可以治愈的,并且不会留下后遗症,所以家属不用紧张,发现症状需要及时就医。但必须遵医嘱定期复查尿常规,一般前2个月要每1-2周查一次尿常规,过敏性紫癜合并肾脏损害可轻可重,需要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文献: 黎书,王峥.儿童过敏性紫癜诊疗指南解读[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10(06):733-736. 吴小川,唐雪梅,胡坚,张秋业,黄建萍,李永柏.儿童过敏性紫癜循证诊治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13,51(07):502-507.
曾锦华 2023-02-09阅读量3849
病请描述:简要病史 2022.10 张** 男 65岁 2个月前,因社区免费体检,去当地医院做胃肠镜检查,肠镜检查示“结肠环周LST,结肠多发息肉(距肛缘13-18cm见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病理提示:管状绒毛状腺瘤、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平时不看医生的张**也不太懂报告内容,以为息肉没啥关系,不当一回事,检查完后准备回家,正好碰到医院工作的外甥,让解读一下报告,外甥一脸严肃的说道:“这个息肉有点大,这种性质的息肉要尽快切摘除,否则很容易癌变的。”生活拮据的张**心疼钱,想过段时间再说,在外甥和家属的一再劝导下,当月于肠镜下行ESD术,术后病理回报:(结肠LST、ESD标本)管状绒毛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局灶癌变。一拿到病理报告的张**看到癌变两字紧张到大汗都不敢出,许久才定住神...... 大肠息肉一定会变成癌吗? 息肉怎么会癌变呢? 息肉摘了病理是癌,还要追加手术吗? 稍作冷静后,张**赶紧打电话给外甥问询,推荐至我院肛肠外科傅传刚教授特需门诊就诊。下午安排肠镜检查,傅教授请家属进来,谈了追加手术大概情况,并对病灶进行了肠镜下自体血标记。 麻醉醒来后,病房的走廊里,得知需要追加手术,张**焦虑紧张的拦住手术回来的傅教授询问到:“傅教授,我这个不是息肉都摘了,为啥还需要手术?“傅教授:“极早期的肿瘤可考虑肠镜下行ESD或EMR切除,但对于浸润至粘膜下层的早癌,有10%的淋巴结转移可能,仅行肠镜摘除及CT无法充分评估淋巴结转移情况,必要时需追加手术切除肠段。要是再耽误3个月,情况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现在有先进的3D腹腔镜技术,术后创伤小、恢复快。要放宽心,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听了傅教授的一席话,张**终于放下心来,开始积极配合各项术前检查。 3D腹腔镜下根治性直肠前切除术(自体血定位+NOSES) (术者:傅传刚、杨飖教授团队) 择期,傅传刚、杨飖教授团队为张**行3D腹腔镜无切口根治性直肠前切除术(NOSES IV式),整个手术过程丝毫不拖泥带水,可以用“行云流水”来形容,仅历时1个小时就顺利完成了,充分展示了3D腹腔镜NOSES手术的优势,真正做到了精细、精准、微创、保功能。 术后第二天张**进食流质,一周后,病理诊断(直肠)直肠肿瘤ESD术后,直肠切除标本内未见肿瘤残留,粘膜缺损伴肉芽组织增生及多核巨细胞反应,符合手术后改变。上、下切缘及另送下切缘未见癌累及。肠周淋巴结13枚,未见癌转移(0/14)。 看到病理报告后,张**倒吸了一口冷气,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幸亏当初听了外甥的话及时做了手术,才捡回来一条命,我出院回家后要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好好宣传体检的重要性,特别是胃肠镜,一定要去做,千万不得马虎。 大肠息肉的类型 根据息肉的病理性质大肠息肉分为: 1. 炎*息肉 2. 增生*息肉 3. 腺瘤*息肉 4. 其它类型的息肉 炎*息肉和增生*息肉为良性病变,不会发生癌变。腺瘤*息肉又可以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型腺瘤。腺瘤*息肉可能发生癌变,尤其是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更高。其它类型的息肉如幼年*息肉、淋巴*息肉和锯齿状息肉。其癌变率甚至比腺瘤x息肉还要高。 如何预防肠癌的发生? 大约有80%的大肠癌是由大肠息肉演变而来的,为了有效地预防大肠息肉发生癌变。所以,早期发现并处理大肠息肉可能预防大肠癌的发生。结直肠息肉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当息肉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出现腹痛、便血、腹泻等表现,但是此时息肉往往已经发展成为了大肠癌。所以,建议50岁以上的人群常规行结肠镜检查,发现的大肠息肉全部摘除,并定期随访,这样就能预防大肠癌的发生了。
傅传刚 2022-12-14阅读量2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