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急性肺栓塞的不同指南提供了混合的建议 ——后附:肺栓塞指南比较:要点 一项新的综述发现,在米国和欧洲的建议中存在和谐与不和谐,以及遗漏。 根据本周在《米国心脏病学院杂志》上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著名专业协会制定的急性肺栓塞(PE)指南建议在米国和欧洲提供了混合的建议。 研究人员考虑了欧洲心脏病学会和欧洲呼吸学会(ESC/ERS)、肺栓塞反应小组(PERT)联盟、CHEST(以前称为米国胸科医生协会指南)、米国心脏协会(AHA)、米国血液学协会(ASH)和英国国家健康和护理卓越研究所(NICE)编写的众多临床指南。 作者指出: 临床医生可能会发现自己对可供选择的文件数量和其中建议的异质性以及“不确定或遗漏的领域”感到沮丧。这种情况“可能会使读者和临床医生没有明确的管理途径。” Behnood Bikdeli医学博士(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布里格姆妇女医院和耶鲁大学纽黑文医院/耶鲁结果研究与评估中心,米国康涅狄克州)表示: 我们综述各种文件的重点是进一步证据生成和评估以改善患者护理. . . .困扰我们的不仅仅是(指导方针之间的)不协调。有时候,即使是沉默,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进步的机会。值得庆幸的是,大家也达成了很多共识。 他解释说,他们挑出了与诊断、短期管理、手术治疗和长期随访有关的异同。 Behnood Bikdeli 与意大利费拉拉大学和帕多瓦大学医学博士Marco Zuin共同担任第一作者的Bikdeli指出: 这些不同的指导方针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这些)将成为许多日常临床医生寻求指导的东西,以帮助患者做出明智的决定。 尽管有大量的临床创新和蓬勃发展的科学研究,PE仍然在全球范围内对诊断和管理构成挑战(该论文指出,这种负担只会增加)。与此同时,探索即时和长期抗凝治疗的扩展策略,以及先进的治疗方法,包括对更严重的PE患者进行导管干预,已经变得越来越令人生畏。 Bikdeli指出: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们很幸运地拥有了大量PE血管腔内管理的选择,但除了热情之外,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就如何影响患者结果而言,证据尚未赶上。 这将如何反映在[未来]指导方针中是一个关键问题。 意大利费拉拉大学 看到一些重叠 综述发现,在生活方式和全身纤维蛋白溶解剂量方面,米国和欧洲一系列指南之间的一致性最薄弱,但也有与风险分层、随访期间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早期出院和家庭护理对低风险PE的作用,以及对血液动力学和/或呼吸恶化的中风险患者使用导管定向干预措施也有差异。 然而,对于以下方面,几乎100%一致: 抗凝作为所有无禁忌症患者的主力疗法的作用 下腔静脉滤器用于抗凝血禁忌症的急性静脉血栓栓塞患者 识别低风险PE 使用风险评分和D-二聚体在低/中等预测概率的患者中排除PE 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PE中系统性纤维蛋白溶解的必要性 Bikdeli表示: 部分不一致源于“这些指南不是[全部]同时发布”的现实。他指出,虽然AHA目前正在更新其建议,但最近一次是在2011年发布了PE指南,而NICE文件是去年才发布的。
吕平 2024-10-15阅读量1648
病请描述: 一、现病史 患者:王某某,男性,48岁。 主诉:右大腿疼痛伴活动障碍3月。 现病史:2023年7月26日因血尿就诊于上海市同仁医院,诊断为膀胱癌,行“膀胱镜下膀胱肿瘤激光治疗术”,术后给予GC+PD1化疗2疗程。2023年9月19日因右大腿加重疼痛,与当地医院检查提示:右侧股骨近端恶性肿瘤转移?伴病理性骨折。10月7日平车推入我科治疗。 诊断:右股骨肿瘤? 膀胱癌病理 X线:右侧股骨干近端恶性肿瘤转移?骨质破坏伴病理性骨折,周围软组织肿胀,考虑肿瘤性病变。 CT+MRI: 1、膀胱左后壁增厚伴高密度影,考虑占位性病变; 2、右侧股骨颈、股骨上段病理性骨护伴周国软组织肿胀; 3、两肺多发转移瘤;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 二、术前检查 X光检查结果: 右股骨上段骨折,断端移位,可见溶骨性骨质破坏。 CT检查结果: 右股骨近段见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形成,右股骨近段皮质中断,骨折远段向外上方移位。 MRI检查结果: 右股骨颈折曲,右侧股骨前方见团块状软组织信号影,边界不清,增强后不均匀强化。 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提示: 右侧胫后静脉血栓形成,右侧腘静脉血流瘀滞,双侧胫后动脉点状硬化斑块形成。 经相关科室会诊,行右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三、手术治疗 四肢长骨,骨转移癌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缓解痛苦,肢体恢复功能,方便护理,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对于已明确诊断骨转移癌,但尚未发生病理性骨折的患者,需进行骨折风险评估。Mirels提出一个用于评估长骨转移癌发生病理性骨折风险的Mirels评分系统,临床应用较广。如已发生病理性骨折或病理性骨折风险较高,Mirels评分≥9分,X线片显示50%骨皮质被破坏,病变直径超过2.5cm等,则推荐行手术治疗恢复肢体功能。 结合患者相关症状体征:①股骨近端病理性骨折移位(不稳定),②重度疼痛,③溶骨性改变,④大小>2/3,得分12分。 拟行股骨肿瘤切除+假体置换术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四、恶性肿瘤四肢骨转移 四肢骨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存在个体差异,除了原发肿瘤相关表现外,主要症状包括疼痛、高钙血症、病理性骨折、肢体功能障碍等。其中,骨痛为最常见临床表现,通常表现为局部疼痛,可在夜间加重。 肿瘤四肢骨转移,对骨骼的破坏降低了其承重及受力能力,如未及时诊治,可发展至病理性骨折。四肢长骨骨折和脊柱骨折都可造成严重肢体功能障碍,给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肿瘤四肢骨转移,手术干预的目的是挽救功能和活动能力,防止病理性骨折的发生;如已发生病理性骨折,病情允许情况下应考虑手术干预,以稳定骨折、改善肢体功能,并通过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手术治疗的原则大致包括以下几点: (1)患者的预计生存时间大于术后恢复期; (2)可获得坚强固定、满足功能与稳定需要; (3)尽量避免在患者生存期内再次翻修; (4)手术重建需要涵盖被破坏骨质全长。 人工假体治疗骨肿瘤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目前为止,各种综合治疗配合假体重建手术已经是治疗股骨近端肿瘤的常用方法。(1)对于原发性骨肿瘤,假体置换相比传统重建如灭活骨移植等,可降低如骨不连、植入物失效等肿瘤事件发生,在功能及预后上优于传统方式。(2)对于不涉及髋臼的股骨近端肿瘤,如股骨头、股骨颈、股骨干近端肿瘤,可优先考虑半髋关节假体置换重建方案。相较于全髋关节置换,半髋肿瘤假体置换术能保留自身髋臼且在技术上更易操作,最大程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面、降低术中并发症的发生。
许炜 2024-03-21阅读量2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