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标题:腹股沟疝全解析 大家好,我是郭医生,咱们今天的正题是来深入了解一下腹股沟疝这个疾病。 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什么是腹股沟疝呢?通俗地说,就是腹腔里的脏器,比如肠子、网膜等,通过腹股沟这个区域的薄弱点或缺损处,突出来形成了一个包块。这个包块在腹股沟区可以摸到,较大的腹股沟区还会进入阴囊,造成阴囊肿大,形成阴囊疝。这种情况,我们就称之为腹股沟疝,也叫“疝气”。 说到腹股沟疝,其实它并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全球每年有超过2000万例的腹股沟疝手术,而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患病率更是高达1%到5%。可见,腹股沟疝是一个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健康问题。腹股沟疝还有很多不同的类型。比如,根据突出的部位不同,我们可以分为斜疝、直疝、股疝等;根据疝病情的不同阶段或者内容物及血供受压情况,又可以分为易复性疝、难复性疝、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这些不同类型的疝,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诊断和治疗腹股沟疝时,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体化的方案。那接下来,咱们就详细讲讲这些不同类型的腹股沟疝,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治疗方法。同时,我也会分享一些我在临床上遇到的典型案例,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疾病。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或者不明白的地方,随时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尽我所能为大家解答。 腹股沟疝这病,说起来可能让人觉得有点“摸不着头脑”,但其实,它跟咱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习惯、身体状况可是息息相关的。要想防治腹股沟疝,就得先了解它到底是怎么来的。这腹股沟疝啊,它的基本病因可不少。有些人可能是天生的,比如鞘状突未闭、腹股沟发育不良等,这些先天因素就容易让人“中招”,还有部分患者有遗传倾向。而后天因素呢,像重体力劳动、慢性剧烈咳嗽、长期便秘、前列腺增生、肥胖等导致的腹压增加,高龄、衰老、营养代谢不良等导致的腹壁薄弱,也可能导致腹股沟疝的发生。所以啊,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得注意这些风险因素。除了基本病因,还有一些诱发因素也不容忽视。长期吸烟、肥胖、便秘、妊娠、腹腔肿瘤、腹水等,这些都可能成为腹股沟疝的“导火索”。比如长期吸烟和肥胖,它们都可能影响腹壁的强度,使得腹壁变得薄弱,从而更容易发生疝。而便秘和妊娠呢,它们会增加腹腔内的压力,也容易诱发疝。所以啊,想要远离腹股沟疝,这些诱发因素可得尽量避免。大家现在对腹股沟疝的病因有没有更清晰的了解了呢?如果还有什么疑问,或者想要知道更多关于腹股沟疝防治的知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起腹股沟疝这个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 刚才咱们聊到了腹股沟疝的几种常见病因,包括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那腹股沟疝究竟有哪些典型症状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腹股沟疝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腹股沟区会出现一个突出的可复性包块,伴或不伴有腹痛。这个包块在初期可能比较小,患者可能只会感到轻微的坠胀感。但随着病情的发展,肿块会逐渐增大,这时患者就会感到明显的坠胀甚至疼痛了。 不同类型的腹股沟疝,其症状也有所不同。比如易复性斜疝,这种疝气的肿块通常在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出现,而在平躺休息或用手将肿块推回腹腔后,肿块就会消失。难复性斜疝则不同,它的肿块不能被完全回纳,患者可有胀痛。而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的症状则更为严重。嵌顿性疝的包块会突然增大、包块不能还纳腹腔、紧张发硬,并伴有剧烈疼痛。如果嵌顿的是肠袢,患者还会出现腹部绞痛、恶心、呕吐等机械性肠梗阻的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嵌顿性疝可能发展为绞窄性疝,这时患者的症状会更为严重,甚至可能发生肠坏死、肠穿孔、感染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一旦出现腹股沟区的包块不能还纳腹腔,伴疼痛,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及时就医检查。这样才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大家觉得这些信息对您有帮助的话,记得点个关注哦!这样您就能及时获取更多关于腹股沟疝防治的知识了。 刚才咱们聊到了腹股沟疝的症状,那接下来,咱们就说说如果发现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有了这些症状,该去哪儿看病,又该怎么确诊呢?大家记住了,如果怀疑自己得了腹股沟疝,首先要去的就是普通外科或者疝和腹壁外科。到了医院,医生会先给你做个仔细的体格检查,大多数情况下,这样就能确诊了。当然,如果病程比较早,或者肿块比较小,医生可能会建议你做个超声、CT或者MRI等进一步的检查。 不过,腹股沟疝的症状也可能和其他一些疾病混淆。比如说,淋巴结肿大、精索鞘膜积液、子宫圆韧带囊肿、脂肪瘤及其它软组织肿瘤等,这些都可能在腹股沟区形成包块。再比如,内收肌肌腱炎、耻骨骨膜炎等,这些疾病也可能导致腹股沟区疼痛不适。所以,确诊腹股沟疝的时候,医生还需要排除这些可能的疾病。 另外,腹股沟斜疝和直疝虽然都是腹股沟疝,但它们之间还是有区别的。比如发病年龄、突出途径、疝块外形等都不一样。这些区别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大家在确诊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是哪种类型的腹股沟疝。总之,确诊腹股沟疝并不复杂,关键是要及时去医院,找专业的医生进行检查。大家如果有什么疑问或者不明白的地方,随时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尽我所能为大家解答。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起来,及时发现并治疗腹股沟疝,避免造成更大的隐患。 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有哪些方式可以选择呢?目前,手术治疗主要有传统的张力性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以及腹腔镜疝修补术三种。这些手术方式啊,没有哪个是绝对的“金标准”,关键是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治疗。那像传统的张力性疝修补术呢,就是把疝囊高位结扎,然后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而无张力疝修补术,听名字就知道,它强调的是“无张力”,这样术后恢复会更舒服些。腹腔镜疝修补术则是用腹腔镜来进行手术,这种方式创伤小、恢复快,但需要患者心肺功能良好,能够耐受全身麻醉,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所以啊,选哪种手术方式,还是得听医生的。 大家可能还关心,得了腹股沟疝该怎么办?吃药行不行?用疝气带保守治疗行不行?手术效果怎么样呢?其实啊,在做腹腔镜手术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在患侧腹股沟区看到明显的腹壁薄弱或者缺损所形成的“洞”,非常的直观,我们管他叫疝环,这和“洞”是不能通过吃药或者戴疝气带把它关上的,手术是根治疝的唯一确切方法。只要及时手术,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腹股沟疝是可以得到有效治疗的。现在啊,大家如果有关于手术方式的疑问,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哦。 另外啊,我想提醒大家的是,虽然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方式,但在一些特殊年龄段和一些特殊的病人,需要采取其它的治疗方式。比如二岁以下的婴幼儿,他们有可能会自己痊愈的,需要等待观察至二岁后,腹股沟疝仍然持续存在,就得需要做手术,腹腔镜下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是最好的方法。还有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或者存在未经控制的急性器官功能衰竭有生命危险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先进行内科保守治疗,先救命,病情稳定没有禁忌症后再进行手术。所以啊,大家在选择治疗方式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哦。那讲了这么多,大家可能还是有些担心和疑问。别担心啊,我们后面还会详细讲解术后恢复、护理以及预防复发的相关内容。现在啊,如果大家觉得今天的内容有帮助的话,就点个关注吧!让我们一起关注健康,远离腹股沟疝的困扰! 刚才咱们聊到了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大部分患者早期手术后都能治愈,但也有1%到2%的复发可能性。及时手术很重要,术后的恢复和护理同样重要。那手术后,还有哪些需要我们注意的呢?这就是接下来要给大家详细介绍的,腹股沟疝手术的并发症。麻药药效过后,有的患者会感觉刀口疼痛,这种疼痛随着时间逐渐缓解,常规的止痛药比如布洛芬都有效。手术后,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手术部位或者阴囊的血清肿,这是因为手术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渗血渗液,导致血液和淋巴液在局部积聚。术后及时在术区加压,穿弹力裤压紧术区,可以极大的避免血清肿并发症。别担心,这种情况医生通常会及时发现并处理。除了血清肿,还有些患者可能会遇到遗漏疝、精索血管及输精管及其它副损伤等问题。这些听起来可能有点吓人,但实际上,在专业的医生操作下,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是非常低的。而且,即使发生了,医生也会有相应的治疗方案。 手术后我6个月内要求患者避免重体力劳动、剧烈咳嗽、避免大便干燥、小便不利、控制体重等这些能使腹压急骤增加的因素。要求患者术后7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间断断来门诊找手术医生复查,指导术后恢复,检测复发。有些患者还会反映有尿潴留、切口疼痛、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等问题。尿潴留可能是因为患者术后卧床未下地活动,不习惯在床上排尿引起,或者 麻药物的影响,导致膀胱肌肉暂时无法收缩,一般会在几天内自行恢复。切口疼痛、感染和脂肪液化则是任何手术都可能面临的问题,但只要我们做好术后的护理和清洁工作,就可以大大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 当然,除了这些短期的并发症,手术后远期还可能发生少见的慢性疼痛、精索和睾丸并发症、迟发性补片感染等问题,规范的手术和恰当的材料选择可以极大的降低这些发生率。这些并发症虽然发生率不高,但一旦发生,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大家在手术后一定要定期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问题。总之,腹股沟疝手术虽然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但只要我们选择专业的医生,做好术前的准备和术后的护理和随访,就可以大大降低这些风险。大家不必过于担心,更不要因为害怕并发症而耽误了治疗。毕竟,早发现、早治疗,才是治疗腹股沟疝的关键!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腹股沟疝的日常管理和预防。首先,对于已经患上腹股沟疝的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那就是要及时纠正那些可能导致腹内压增高的情况。比如,有慢性咳嗽、长期便秘、排尿困难等问题的朋友,一定要积极治疗和改善。 同时,严格戒烟,避免重体力劳动,注意休息,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日常生活管理还包括控制体重、健康饮食、适度运动等方面。这些不仅能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腹股沟疝的加重。特别是要避免重体力劳动,以免给腹部增加过多的压力。那么,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监测自己的病情呢?大家要注意观察腹股沟区是否出现肿块,肿块是否增大,是否存在胀痛感。如果发现这些情况,一定要及时复诊,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如果出现急性、剧烈腹痛,这可能提示出现了嵌顿性疝或者绞窄性疝,这是非常危险的情况,需要立即就医,评估没有手术禁忌后尽快手术。 最后,我们来谈谈腹股沟疝的预防。虽然腹外疝的具体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避免引起腹内压增高的情况,确实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这些方面,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这些内容大家都理解了吗?如果有什么疑问或者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腹股沟疝的知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同时,如果觉得今天的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点个关注哦!
郭剑辉 2024-12-31阅读量1800
病请描述:患者,男,46 岁,反复发作性右上腹痛 5 年余,体检腹部无包块,无肌紧张及压痛、反跳痛,无放射性痛。实验室检查无异常。MRI 表现:显示胆囊底部局限性增厚,约为 12 mm×14 mm,呈筛孔状,胆囊底与肝右叶分界清楚;增强扫描动脉期部分间隔呈线样强化,门脉期呈网格状强化、范围扩大,延迟期分隔进一步强化。MRCP 示病灶内多个点状胆汁样高信号,部分与胆囊腔内的胆汁相连。MRI 诊断胆囊底部局限性腺肌症。 腹腔镜术中所见:胆囊 6 cm×3 cm×3 cm,胆囊底壁局限性增厚,可见直径约 10 mm 隆起型病变。 术后病理:慢性胆囊炎伴胆囊底局限性腺肌症。目前,临床以超声影像为主,而 MRI 影像报道较少。 MRI 检查是诊断 GBA 的可靠方法,胆囊壁增厚和 罗-阿氏窦(RAS) 形成是诊断 GBA 的基本依据,MRI 能准确发现 RAS,典型 RAS 在 MR 图像上呈“珍珠项圈征”,为 GBA 诊断的特有征象。 本文选自:高飞、李乃玉等,3.0TMRI诊断局限性胆囊腺肌症1例。原文链接地址:3.0TMRI诊断局限性胆囊腺肌症1例 - 中国知网 (cnki.net)
赵刚 2024-11-28阅读量1945
病请描述:胆囊穿孔(GBP)是急、慢性胆囊炎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危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在急性胆囊炎患者中,GBP的发生率约为2-15%。多种原因可引起GBP,如结石性和非结石性胆囊炎、恶性肿瘤、创伤、特异性感染(如伤寒、结核),其中约90%的GBP由胆石性胆囊炎引起。女性患者胆石症的发病率通常高于男性,但相关研究表明男性患者GBP的发生率却高于女性,其原因尚不明确。GBP最常见的部位是胆囊底,其次为胆囊体部、颈部、胆囊管,因为胆囊动脉为终末动脉,胆囊底部血供最少,当发生胆囊炎症时,底部最容易因血供障碍而引起穿孔,特别是合并有GBP危险因素的患者,如高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更易导致胆囊穿孔。 GBP的发生与以下机制有关:(1)胆囊颈结石嵌顿:当结石阻塞胆囊管,胆汁排泄不畅,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肿大,影响胆囊远端血液供应。(2)化学物质损伤:胆汁浓缩后胆红素等化学物质的损伤。(3)继发细菌感染:继发细菌感染可引起胆囊壁发生水肿、化脓、溃疡等病理改变,最终导致局部坏疽穿孔。此外,对于高龄、合并慢性胆囊炎病史患者,胆囊壁逐渐肥厚或萎缩,胆囊组织变脆,收缩功能减退。同时,胆总管Oddi括约肌肌松弛,容易造成逆行性感染;加之高血压、糖尿病引发血管的病理性改变可加重胆囊动脉缺血,从而更容易引起胆囊穿孔。 GBP分为3型,即:I型(急性穿孔):胆囊腹腔侧穿孔合并急性弥漫性腹膜炎;II型(亚急性穿孔):胆囊周围脓肿或周围胆汁包裹形成,合并局限性腹膜炎;III型(慢性穿孔):胆囊穿孔后与周围脏器形成内瘘,以胆囊-十二指肠瘘最为常见,其次为胆囊-胃和胆囊-结肠瘘。在以上3型穿孔中,II型穿孔最为常见,其次为I型和III型。 既往GBP的死亡率较高,相关报道其死亡率约为12-42%,主要原因为:(1)GBP的症状和体征和急性胆囊炎鉴别困难,超声检查敏感性低,故术前难以获得准确诊断而导致治疗延误;(2)GBP病情重,进展快,且患者多为高龄,常合并有一种或多种系统疾病,导致治疗较为棘手;然而,随着超声、CT及MRI等诊断方式的发展,GBP的术前诊断率已有明显提升;同时,随着麻醉技术及重症患者管理不断完善,以及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与进步,GBP患者的病死率已明显下降,最近文献报道其死亡率为11-16%。 GBP的症状和体征: GBP患者最常出现的症状为腹痛,可表现为上腹或右上腹部疼。I型GBP患者可出现持续性上腹、右上腹痛后逐渐或突然加重并累及全腹,也可表现为腹痛突然减轻后随即出现全腹疼痛,提示胆囊穿孔合并弥漫性腹膜炎。其次,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部分患者出现寒战、高热。除此之外,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GBP的体征主要表现为局部或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表现。然而,对于老年患者,上述症状、体征可能不典型,导致未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导致病情进一步进展。部分II型穿孔患者可在右上腹扪及包块,此包块为胆囊周围脓肿形成,具有一定提示性。III型穿孔通常无特征性表现,常因胆囊结石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时术中发现胆囊-肠内瘘形成,从而确立诊断。部分III型患者胆囊结石可由瘘管排入肠道而引起结石性机械性肠梗阻表现。另有部分患者形成胆囊-腹壁瘘,可于腹部见瘘管外口,具有提示性,但发生率极低。 本文选自:朱加啟,PTGD序贯LC治疗NiemeierII型胆囊穿孔应用价值初步探讨。 原文链接地址:PTGD序贯LC治疗NiemeierⅡ型胆囊穿孔应用价值初步探讨-中国知网(cnki.net)。
赵刚 2024-07-25阅读量1794
病请描述: 2023年12月5日(周二)下午2点30分,在长征医院门诊4楼远程会议中心举办了泌尿系统复杂肿瘤多学科会诊(MDT)第15次研讨会,会议由泌尿外科任善成主任在线主持,与会者包括:泌尿外科任吉忠教授、阴雷副教授、肿瘤科王湛教授、病理科张晶副教授、影像科顾玲玲主治医师、检验科孔乐乐主管技师、泌尿外科王安邦主治医师,此次多学科会诊共讨论1例泌尿外科复杂肿瘤病例。 病例1:双肾原发恶性肿瘤 患者男性,61岁,主诉:双侧肾癌,双侧肾部分切除术后13月余,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因双侧肾癌于2022年1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双侧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左肾:肾透明细胞癌 (WHO/ISUP G2);右肾:肾细胞瘤,形态上考虑乳头状肾细胞癌(WHO/ISUP G3);肿瘤大小:左肾:3.2*2.2*2.5cm;右肾:3.8*3.6*3cm;浸润范围:局限于肾脏;脉管瘤栓:无;神经侵犯:无;淋巴结转移: 未送检淋巴结;切缘:双侧均阴性;周围肾脏情况:周围肾实质萎缩;PTNM分期:(AJCC第8版)左肾:T1aNxMx;右肾:pT1aNxMx。2023年3月复查肺部CT平扫:两肺散在实性结节,较大一枚对比2022年11月CT似稍增大。2023年12月全腹CT平扫:双肾肾癌部切术后改变,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转移,较前2022-11-04CT进展。2023年12月 复查PET-CT提示:双肾部分切除术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可能大,反应性增生待排。两肺微小结节,考虑慢性炎性结节。目前血肌酐:171umol/L。 此次会诊的目的:下一步治疗方案?需要完善的相关检查?后续治疗方案? 病例1配图 影像科顾玲玲主治医师: 患者双肾恶性肿瘤部分切除术后,结合PET-CT报告及影像读片,两肺上、下叶实性微小结节,FDG代谢未见异常,暂不考虑肺转移可能,而腹膜后淋巴结代谢明显升高,判断肿瘤转移可能性较大。 病理科张晶副教授: 该患者2022年12月术后病理提示为双肾原发恶性肿瘤,分期较早,左肾肿瘤组织学类型为肾透明细胞癌,分级为G2;右肾肿瘤组织学类型为乳头状肾细胞癌,分级为G3。该患者为双肾原发性肿瘤,临床较为罕见。现患者术后1年余,结合影像学表现,考虑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可疑,该淋巴结体积较小,位置较深,穿刺活检可能具有一定难度。建议结合各项临床检查,综合判断其转移来源,后续治疗建议针对腹膜后转移淋巴结,治疗方案可考虑靶向药物治疗。 肿瘤科王湛教授: 该患者双侧肾癌术后13月余,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可疑,目前通过PET-CT检查基本排除存在其他脏器转移,判断全身肿瘤负荷相对较低。考虑患者存在有肾功能不全的情况,2022年3月肌酐:178umol/L,2023年11月肌酐::171umol/L,可优先考虑局部放疗,若治疗效果不理想,可予以基因检测后行舒尼替尼单药靶向治疗。 检验科孔乐乐主管技师: 患者2022年3月空腹血糖:7.09mmol/L,2023年11月空腹血糖:9.25mmol/L,血糖控制不佳,建议患者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以加强对血糖的控制,可以考虑进行循环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以帮助监测肿瘤进展。考虑到患者已行双肾部分切除术,目前存在肾功能不全的情况,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肾功能,在此基础上选择治疗方案。 泌尿外科阴雷副教授: 该患者为罕见的双肾原发恶性肿瘤,恶性程度较高,存在复发风险,建议定期进行影像学复查,主要针对腹膜后淋巴结及主要脏器进行CT 或 MRI 监测,必要时复查 PET – CT。循环肿瘤标志物及活检病理、外周血基因检测可作为后续备选,目前治疗方面建议考虑靶向药物治疗如舒尼替尼等,根据用药后肝肾功能情况、不良反应情况及肿瘤病灶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泌尿外科任吉忠教授: 该患者术后病理提示左肾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WHO/ISUP分级为G2,右肾乳头状肾细胞癌WHO/ISUP分级为G3,恶性程度较高,PET-CT提示肺转移可能性较低,全身肿瘤负荷较轻,淋巴结直径约1.1cm,体积较小,位置较深,难以行手术切除。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这两种组织学分型的肾恶性肿瘤对化疗或放疗的敏感性较低,疗效一般不理想。因此,建议先行靶向药物治疗,并注意密切随访疗效。 2023年12月19日(周二)下午2点30分,在长征医院门诊4楼远程会议中心举办了泌尿系统复杂肿瘤多学科会诊(MDT)第16次研讨会,会议由泌尿外科任善成主任在线主持,与会者包括:泌尿外科任吉忠教授、阴雷副教授、陈明副教授、肛肠外科王治国副教授、肿瘤科柳珂副教授、病理科张晶副教授、影像科顾玲玲主治医师、泌尿外科王安邦主治医师,此次多学科会诊共讨论1例泌尿外科复杂肿瘤病例。 病例2:盆腔软组织肉瘤 患者男性,58岁,主诉:体检发现前列腺巨大占位一月余。患者于1月前体检发现前列腺占位,2023年11月前列腺超声提示:前列腺体积增大: 50mmx40mmx42mm,形态失常,内部回声增强,分布欠均匀;前列腺边缘可见大小约97mmx72mm的等回声实性包块。进一步行前列腺CT平扫+增强检查提示:前列腺体积增大,长径约10cm,密度欠均,其内见片状低密度影,长径约3.3cm,增强扫描可见强化,另可见点状致密影。膀胱充盈不佳,膀胱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双侧精囊腺增粗。盆腔内、双侧腹股沟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盆腔内未见明显积液影。2023-11-29全麻下行B超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术,病理诊断:(前列腺穿刺组织共6条) 均见间叶源性梭形细胞肿瘤,瘤细胞形态较温和,未见核分裂及坏死,穿刺组织中未见前列腺腺泡及导管组织;结合免疫组化标记结果,倾向胃肠道间质瘤 (GIST),来源于前列腺外的可能性大。免疫组化:1(号片) :肿瘤S100(-),CD34(+),PR(-),ER(-),CD117(+),DOG-1(+),STAT6(-),Desmin(-),SMA(血管+),PSA(-),Ki-67(7%),SOX-10(-),需鉴别恶性潜能未定的前列腺间质肿瘤 (STUMP) 的可能。 此次会诊的目的:下一步治疗方案?需要完善的相关检查?后续药物治疗方案? 病例2配图 影像科顾玲玲主治医师: 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前列腺肿瘤,瘤体巨大,盆腔CT读片提示直肠黏膜边缘不光整、肿瘤与前列腺分界不清晰,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可能较高,尚需要进一步明确局部肠管是否受到侵犯。胸部CT读片未见明显异常,建议进一步复查腹部CT明确有无肝转移存在。 病理科张晶副教授: 患者前列腺肿瘤的病理类型尚需要进一步明确,需要判断是自前列腺外来源的肿瘤(如胃肠间质性肉瘤,目前有靶向药物),还是自前列腺来源的低度恶性的间质性肉瘤,另外还需要结合综合临床检查结果,判断其它部位有无肿瘤存在及肿瘤负荷情况,若病理明确诊断为前列腺低度恶性间质肉瘤,根据文献报导目前暂无特定的对应药物治疗。建议下一步先明确肿瘤来源,待C-kit基因及PD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明确后,制定下一步诊治方案。 肿瘤科柳珂副教授: 患者目前肿瘤的具体病理类型尚未完全确定,前列腺间质肿瘤、前列腺肉瘤及胃肠间质瘤较难区分。从生物学行为和免疫指标角度来看,该患者肿瘤为良性的可能性较低,更倾向于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目前考虑胃肠间质瘤伴前列腺侵犯可能性较高。根据患者意愿情况,可考虑伊马替尼新辅助治疗后手术或直接手术治疗等方案,具体选择需综合考虑患者意愿和手术难度。 肛肠外科王治国副教授: 根据最新ESMO和CSCO指南,针对可能为恶性的盆腔巨大肿物的治疗,手术是目前证据比较充分的有效治疗手段。根据患者临床影像及病理检测结果,建议考虑行肿瘤切除备盆腔多脏器切除手术治疗。为降低手术风险及避免阳性切缘,建议术前进行新辅助治疗,可根据C-kit基因和PD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选择新辅助药物治疗方案。另外,影像学显示患者盆腔肿瘤下缘与肛门的位置和距离不清,建议患者行肠镜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肠管有无侵犯。 泌尿外科陈明副教授: 盆腔胃肠间质瘤复发可能性较高,联合盆腔多脏器切除手术难度较大,微创手术方式需考虑中转开放可能,术中根据肿瘤与直肠关系,可能需要尿流改道及肠管造瘘,需要和患者家属仔细沟通手术获益和风险,慎重选择治疗的方式。 泌尿外科阴雷副教授: 患者盆腔肿瘤体积巨大,从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判断,该肿瘤为恶性的可能性较大,且恶性程度较高。根据临床经验及文献报道,无论是胃肠间质性肉瘤,还是前列腺来源的间质性肉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均为手术切除,是否存在阳性切缘对于患者预后影响较大。建议先行腹部CT或PET-CT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肿瘤转移情况;若患者同意行手术治疗,建议先行肠镜检查明确肿瘤与直肠、肛门等周围组织的关系;为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手术难度,建议患者术前根据最终病理报告接受新辅助药物治疗,术后根据病理和基因检测结果调整系统治疗方案。 泌尿外科任吉忠教授: 首先建议患者复查肠镜和腹部增强CT,明确肿瘤负荷情况;根据基因测结果,可选择新辅助药物治疗方案或直接手术治疗。根据肿瘤侵犯范围,手术方案可选择盆腔多脏器切除,但手术范围大,风险高,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手术,术中可能需要采取尿流改道和肠造口方案。 如何预约“泌尿系统复杂肿瘤MDT特需门诊”? 上海长征医院官方服务号进行预约,或长征医院至泌尿外科 阴雷 教授专家门诊预约。
阴雷 2024-01-08阅读量3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