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三叉神经痛归类为颅脑神经疾病,在过去俗称“脸痛”,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原发性的三叉神经痛多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发作时疼痛剧烈,加重时发作频繁,疼痛持续时间长,如得不到正确的治疗,长期病痛折磨往往使病人痛不欲生。 为减轻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病痛,咱们就聊聊三叉神经痛的相关问题。 三叉神经痛怎么识别? 诊断一般是医生的事情,为降低误诊率,建议大家到大医院的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就诊。对于病人及家属来讲,识别很重要,正确的识别不耽误病情,减少误诊。三叉神经痛还是很好识别的。 三叉神经痛发病部位一侧面部(左侧或右侧),罕见两侧同时发病的。三叉神经痛有三个分支,即眼支(第一支)、上颌支(第二支)和下颌支(第三支)汇合而成,分别支配眼裂以上、眼裂和口裂之间、口裂以下的感觉和咀嚼肌收缩。疼痛部位严格限于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几支分布区的额或面部。 三叉神经痛右侧颜面部患病多于左侧,疼痛多以第二支为中心,第二、三支同时发病者最多,其次是第二或第三(提醒:需要与牙疼、副鼻窦炎以及颞颌关节痛识别),第一支患病着少(提醒:需要与偏头痛识别)。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发作前一般毫无征兆,突然起病,短暂性的,疼痛剧烈,维持数秒或数分钟停止,间歇期完全正常,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数患者发作日趋频繁,疼痛持续时间延长,很少有自愈者。 疼痛剧烈,常形容为刀割样、针刺样、电击样、灼烧样或撕裂样疼痛。疼痛发作可因说话、洗脸、进食、刷牙、震动、冷刺激、情绪变化等因素诱发。可有伴随有面部潮红、流泪、流涎、流涕等症状。 部分患者有触发点,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某一区域特别敏感,稍加触碰就可引起疼痛发作,此区域称为"触发点"或"扳机点",触发点常位于疼痛受累支别所支配的范围内,如唇、鼻旁、齿龈及舌部等。 以上就是典型三叉神经痛的特征,一般早期服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有很好的效果,疼痛可完全减轻,原发性的三叉神经痛不表现神经系统体征,应用各种检查也不能发现明显和发病有关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针对病因,现在普遍认为是是由于三叉神经感觉根入桥脑(REZ)处受到血管搏动性压迫所致,针对性手术是显微血管减压术,可达到治愈的效果。 目前显微血管减压术已逐渐成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法,其特点是手术创伤小,疗效确切。 以下几种方式为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金标准: (1)典型三叉神经痛的表现,“扳机点”存在; (2)排除炎症和CPA肿瘤; (3)药物耐受、毒副作用大、疗效差; (4)小于70岁,无严重器质性疾病,能耐受手术; (5)不能接受其他治疗后面部麻木; (6)术前头颅MR检查提示三叉神经根与邻周血管关系密切; (7)患者有手术意向。
王景 2025-01-22阅读量1271
病请描述: 三叉神经痛归类为颅脑神经疾病,在过去俗称“脸痛”,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原发性的三叉神经痛多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发作时疼痛剧烈,加重时发作频繁,疼痛持续时间长,如得不到正确的治疗,长期病痛折磨往往使病人痛不欲生。 为减轻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病痛,咱们就聊聊三叉神经痛的相关问题。 三叉神经痛怎么识别? 诊断一般是医生的事情,为降低误诊率,建议大家到大医院的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就诊。对于病人及家属来讲,识别很重要,正确的识别不耽误病情,减少误诊。三叉神经痛还是很好识别的。 三叉神经痛发病部位一侧面部(左侧或右侧),罕见两侧同时发病的。三叉神经痛有三个分支,即眼支(第一支)、上颌支(第二支)和下颌支(第三支)汇合而成,分别支配眼裂以上、眼裂和口裂之间、口裂以下的感觉和咀嚼肌收缩。疼痛部位严格限于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几支分布区的额或面部。 三叉神经痛右侧颜面部患病多于左侧,疼痛多以第二支为中心,第二、三支同时发病者最多,其次是第二或第三(提醒:需要与牙疼、副鼻窦炎以及颞颌关节痛识别),第一支患病着少(提醒:需要与偏头痛识别)。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发作前一般毫无征兆,突然起病,短暂性的,疼痛剧烈,维持数秒或数分钟停止,间歇期完全正常,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数患者发作日趋频繁,疼痛持续时间延长,很少有自愈者。 疼痛剧烈,常形容为刀割样、针刺样、电击样、灼烧样或撕裂样疼痛。疼痛发作可因说话、洗脸、进食、刷牙、震动、冷刺激、情绪变化等因素诱发。可有伴随有面部潮红、流泪、流涎、流涕等症状。 部分患者有触发点,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某一区域特别敏感,稍加触碰就可引起疼痛发作,此区域称为"触发点"或"扳机点",触发点常位于疼痛受累支别所支配的范围内,如唇、鼻旁、齿龈及舌部等。 以上就是典型三叉神经痛的特征,一般早期服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有很好的效果,疼痛可完全减轻,原发性的三叉神经痛不表现神经系统体征,应用各种检查也不能发现明显和发病有关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针对病因,现在普遍认为是是由于三叉神经感觉根入桥脑(REZ)处受到血管搏动性压迫所致,针对性手术是显微血管减压术,可达到治愈的效果。
王景 2024-12-25阅读量1553
病请描述: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发病率为0.4%,主要好发于中老年女性。 三叉神经痛早期症状 1、三叉神经痛的症状表现刀割、火烧、针刺或电击样剧痛,发病时突然开始,疼痛常达到如此剧烈,以至于病人要停止谈话、停止饮食、停止行走,以双手掩住面部、严重者咬牙,用力揉搓面部,并且躲避开谈话的人。颜面发红、咀嚼肌和面肌痉挛,故称单面肌痛性肌痉挛现象或称痛性抽搐。疼痛可骤然消失,持续几秒或几分钟后立刻停止,停止后无任何不适症状。在二次发作期间完全无痛。 2、三叉神经对称分布在面部两侧,每侧有三支,主要管颜面、牙齿、角膜、鼻腔、口唇、大部分头皮和脑膜的感觉,所以三叉神经痛就发生在这些部位。常是面部一侧的一个或几个部位发病,双侧同时发病的极少见。发病初期,可先集中某一支分布区,长时间不变,多在一侧的第2支或第3支或第2、3支两支内的区域。而后可逐渐扩散到其他支。如第1支的疼痛在上睑和前额;第2支的疼痛在上唇、齿龈及颊部,亦有硬腭疼痛者;第3支的疼痛在下唇、齿龈及下颌部,涉及到舌部痛较少,偶见双侧性的各自发作。 3、三叉神经痛的症状发作时,三叉神经痛患者受累的半侧面部可呈现痉挛性扭曲,发作终止后有时出现交感神经症侯,主要的三叉神经痛的症状表现为患侧面部先发白,然后潮红,结膜充血,并伴有流泪、流涕、流涎等。发病后期,可能出现结合膜发炎,口腔炎等。有的病人在疼痛发作时,用手掌握住面颊并用力地搓揉,以期缓解疼痛。久而久之使患侧面部皮肤变粗糙、增厚、眉毛稀少甚至脱落。 4、三叉神经痛发病呈周期性,有的人几天一次,有的人几周、几月一次,病情严重的三叉神经痛可能一天数十次。有的患者每天的某个季节经常发病,做了这个季节就不再发作,然后来年这个时候又开始发作。 5、三叉神经痛发病常受到患者的精神和心理状况影响,如果患者经常心情不佳、情绪激动容易动怒的话,发病次数会比较多,而且疼痛更加剧烈。 6、触发点(扳机点)50%以上患者,在颜面部某一区域内有特别的皮肤敏感区,有轻微的触动,面部肌肉的牵拉及震动便可引起发作,这样敏感的区域范围局限、集中在一点或两点,称之为“触发点”或“扳机点”。一个病人可有数个触发点,部位常见于患侧上下唇、口角、鼻翼、颊部或齿龈等。凡是刺激和牵动此点便引起发作。从此点开始,立即放射到其他部位。面部刺激包括谈话、唱歌、进食、洗脸、剃须、刷牙及风吹等。 7、神经系统体征神经系统查体,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除有部分病人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之外,均无阳性体征发现。少数病人,发病后期,多因采用过酒精封闭及射频治疗后,患侧疼痛区域内感觉减退,以致部分麻木。对于这种情况应作详细神经系统查体,以除外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在患者发病初期,疼痛发作次数较少,常在受凉感冒后出现,间歇期长达数月或几年。自行停止自愈的病例很少。以后发作逐渐频繁,疼痛加重,病程可几年或数十年不一。严重者发作日夜不分,每天可达几十次,甚至数百次,不能进食喝水,体质消瘦,患者终日处于疼痛难耐状态,表情沮丧痛苦,乃至失去生活信心而轻生。有些患者早期,呈季节性发作,疼痛在每年的春天或秋天的一定时间,呈周期性发作,而且每次发作持续时间1~3个月不等,然后无任何原因的自然消失。直到下一年的同一季节开始发作。 术前影像学评估 所有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应常规进行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用于区分原发性或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对于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在实施微血管减压术前均建议接受头颅MRI检查。头颅MRI检查虽然可显示三叉神经根周围的血管及其与三叉神经后根之间的解剖关系,但这并不能确定责任血管。
王景 2024-11-15阅读量1970
病请描述: 三叉神经痛归类为颅脑神经疾病,在过去俗称“脸痛”,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原发性的三叉神经痛多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发作时疼痛剧烈,加重时发作频繁,疼痛持续时间长,如得不到正确的治疗,长期病痛折磨往往使病人痛不欲生。 为减轻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病痛,咱们就聊聊三叉神经痛的相关问题。 三叉神经痛怎么识别? 诊断一般是医生的事情,为降低误诊率,建议大家到大医院的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就诊。对于病人及家属来讲,识别很重要,正确的识别不耽误病情,减少误诊。三叉神经痛还是很好识别的。 三叉神经痛发病部位一侧面部(左侧或右侧),罕见两侧同时发病的。三叉神经痛有三个分支,即眼支(第一支)、上颌支(第二支)和下颌支(第三支)汇合而成,分别支配眼裂以上、眼裂和口裂之间、口裂以下的感觉和咀嚼肌收缩。疼痛部位严格限于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几支分布区的额或面部。 三叉神经痛右侧颜面部患病多于左侧,疼痛多以第二支为中心,第二、三支同时发病者最多,其次是第二或第三(提醒:需要与牙疼、副鼻窦炎以及颞颌关节痛识别),第一支患病着少(提醒:需要与偏头痛识别)。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发作前一般毫无征兆,突然起病,短暂性的,疼痛剧烈,维持数秒或数分钟停止,间歇期完全正常,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数患者发作日趋频繁,疼痛持续时间延长,很少有自愈者。 疼痛剧烈,常形容为刀割样、针刺样、电击样、灼烧样或撕裂样疼痛。疼痛发作可因说话、洗脸、进食、刷牙、震动、冷刺激、情绪变化等因素诱发。可有伴随有面部潮红、流泪、流涎、流涕等症状。 部分患者有触发点,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某一区域特别敏感,稍加触碰就可引起疼痛发作,此区域称为"触发点"或"扳机点",触发点常位于疼痛受累支别所支配的范围内,如唇、鼻旁、齿龈及舌部等。 以上就是典型三叉神经痛的特征,一般早期服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有很好的效果,疼痛可完全减轻,原发性的三叉神经痛不表现神经系统体征,应用各种检查也不能发现明显和发病有关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针对病因,现在普遍认为是是由于三叉神经感觉根入桥脑(REZ)处受到血管搏动性压迫所致,针对性手术是显微血管减压术,可达到治愈的效果。
王景 2024-09-18阅读量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