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糖根据2021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我国糖尿病人群数量居世界第一,患者数量超过1.4亿,大约每3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名DR患者。DR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可导致盲和低视力,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l 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病过程视网膜是形成视觉的“底片”:眼部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是脑在眼球发育过程中向眼球内延伸出的一块富含神经和血管网的组织,神经细胞负责接收并处理外界光信号,产生视觉,血管网组织为神经细胞输送营养元素和氧,维持神经细胞正常的工作。视网膜就像胶片照相机的底片一样,清晰健康的“底片“保证我们看清这个花花世界。黄斑是视网膜的一个部分,处于“底片“的中心位置,富含高密度的视锥细胞,负责形成70%的视力,色觉,各种精细视觉。根据2022年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DR被定义为长期高血糖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和神经细胞的双重病变,相当于视觉的底片提前曝光或长了霉点,再也无法拍出清晰的照片。因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慢性进展的不可逆转的致盲性眼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潜隐:2003年至今,以是否出现异常的视网膜新生血管为标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非增殖期(分为轻中重),和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增殖期(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前增殖膜,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可同时出现黄斑水液积聚增多,回流受阻,导致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增加,称之为黄斑水肿。病变发展可出现黄斑旁毛细血管病变和闭塞,导致黄斑内的神经细胞缺血缺氧,出现黄斑缺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的四大原因:黄斑水肿,黄斑缺血,新生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和视网膜脱离。l 诊断糖尿病后眼底检查是防盲“标配“早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难以自我发现:在患病20年内,1型糖尿病患者、60%的2型糖尿病患者将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从血糖升高到视网膜发生早期的病变,再到发生黄斑病变甚至新生血管病变导致的视力下降,引起患者自觉症状就诊,需要数月甚至数年,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好消息是该病可预防和干预的时间窗较长,早期治疗可以挽回视力损失,但坏消息是该病不通过筛查,难以在早期自我发现,很多糖友掉以轻心,甚至错过了治疗时机而致盲。另外,糖尿病本身发病隐匿,很多患者在血糖升高几年以后才被发现是糖尿病,确诊糖尿病当时就可能已经出现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好比水下的冰山积聚,最终突破了海平面而被发现冰山的一角,其实水面下的冰山的体积要庞大得多。l 糖友眼底检查攻略筛查人群和时间点:根据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22年)制作并补充1型糖尿病(12岁前发病者)自 12岁 起每年筛查眼底1型糖尿病(12岁 之后发病者)起病5年内筛查, 之后应每年随诊1次注意以视力损害为首要症状就诊,发现DR以及糖尿病的患者,更应该积极治疗2. 2型糖尿病应在确诊时开始筛查眼底病变,根据眼底表现确定频率糖尿病合并妊娠(在怀孕前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应在妊娠或第1次产检时筛查, 妊娠后每3个月 筛查, 产后1年时筛查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目前尚无统一认识1.有糖尿病无DR无眼底表现至少每1~2年复查1次查眼底的方式:无创眼底照相(广角优于标准)和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CT,可联合血管OCT),对于部分无法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时,需要眼底荧光造影。2.轻度非增殖期患者仅有毛细血管瘤样膨出改变每6~12个月复查1次3.中度非增殖期糖网患者4.介于轻度到重度之间的 视 网 膜 病 变 , 可 合并 视 网 膜 出 血 、 渗 出 和(或) 棉绒斑每3~6个月复查1次5.重度非增殖期患者每一象限视网膜内出 血≥20个出 血点,或者至少2个象限已有明确的静脉“串 珠样” 改变, 或者至少1个象限存在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3个月 重度非增殖期糖网病,多处出血,渗出,黄斑区水肿6.增殖期患者视网膜新生血管,或 伴 视 网 膜 前 积 血 或 玻 璃 体 积 血 ,纤维血管膜,牵拉性视网 膜脱离。1个月增殖期糖网,玻璃体积血 增殖期糖网,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7.合并有黄斑水肿黄斑视网膜增厚伴有硬性渗出1-3个月一旦视力≤0.7(20/30或4.8) 或者患者出现突发的视力下降以及视物模糊应及时到有眼底病医疗的医院就诊l 眼底检查有助于了解糖尿病的其它全身并发症眼底检查可以无创的,直接的,清晰的看到器官内微血管和神经组织的状况。视网膜微循环的各级小动脉、毛细血管、各级小静脉,与心脑肾皮肤的微小血管有着共同的构造特征,视网膜的神经组织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延伸。如果糖友出现了糖网,那提示他大概率也存在着其它重要器官的血管病变,存在着神经系统的损害。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在一项评估视网膜病变和全身血管合并症对美国代表性样本中全因死亡率的影响的研究指出,2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友的全因死亡率是无糖尿病视网膜病的糖友的1.4倍,高血压发病风险为1.47倍,肾功能不全发病风险为1.72倍,心血管疾病风险接近2倍。因此,眼底检查可以帮助糖友和其主治医师了解并早期管理糖尿病全身多个并发症的风险,是保健、防病、治病的重要环节。总结: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潜隐,对视力造成不可逆损害,早期病变可筛查,但患者难以自我发现,容易错过治疗时间窗。因此,规范的眼底检查对于糖友眼健康是必须的。2. 眼底检查的频率因糖尿病的分类和糖网病严重程度分期不同。3. 糖友眼底筛查结果可间接提示全身并发症的发病程度。
吕骄 2024-07-18阅读量2095
病请描述:做任何手术都是风险与收益并存的,所以为什么在做白内障手术之前,术前谈话要详细,因为患者有知情权和决定权。那么白内障手术都有哪些风险呢? 1.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最严重的并发症 有的患者血管比较脆弱,在做手术的时候,眼内压力的波动导致血管破裂大出血,可直接导致手术被迫中断,并且术后视力只有光感无法恢复。这种并发症主要见于短眼轴,眼轴小于22mm的病人,所以对于这样的病人要特殊强调,手术中要特别注意,出现了问题临危不乱,积极处理,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2.晶状体后囊膜破裂 超声乳化手术是通过超声能量去破坏晶体,那么手术时要尽量保证超声能量仅仅作用于晶体,而不要作用于其他的部位,比如晶状体的后囊膜(当然也包括角膜,后面会讲到),因此手术中的左右手配合非常重要。有的病人是后囊下浑浊,本身后囊膜就存在破口,在做手术的时候破口扩大,甚至导致晶状体掉落玻璃体内损伤视网膜,需要通过玻璃体切割手术把晶体捞出来。因此术前的详细查体,手术的综合评估非常重要。 3.角膜内皮损伤 我们刚才讲了超声的时候部分能量也会破坏角膜内皮,如果角膜内皮严重损伤,会导致透明的角膜变成不透明水肿状态,严重影响视力,有时需通过角膜移植手术才能改善这种情况。因此术前需要做角膜内皮检查明确角膜内皮状况,另外手术当中手脚的配合,脚踏能量的控制很重要,尽量用最小的能量达到手术的目的。 我们下一篇再讲解白内障手术其他的风险。
王海燕 2022-02-12阅读量8519
病请描述:一个真实的案例,我的一个白内障手术的病人,做完白内障手术当天就回家了,三天后门诊过来复查,患者说手术后没有明显的不舒服,手术也觉得好快就结束了,术后现在觉得眼前也亮了很多,但是视力没有明显的提高,不知道还有希望改善么。上周虽然做了一批病人,但是我对这个患者还是记得很清楚,因为她病情特殊:术前白内障非常重,5级很硬的核,视力只有手动,眼底看不清,oct检查不能很好的显示黄斑部情况,所以术前就跟病人交代,如果做完白内障发现眼底是有问题的,那么视力提高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在这里要科普一下,什么是眼底,为什么眼底对于白内障手术术后视力影响这么大。眼睛其实好比一个照相机,晶体好比照相机的镜头,眼底好比照相机的底片,照相机要照清楚照片,第一镜头不能脏,第二底片不能坏;眼睛想看清楚东西,第一晶体不能浑浊,不能有白内障,第二眼底不能有病变,否则视力提高就不明显,可能只是觉得比术前亮一些。哪些人群眼底容易出现问题?很多高度近视的病人,眼底黄斑部有萎缩、黄斑有裂孔、黄斑有劈裂;糖尿病的病人眼底视网膜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的病人眼底视神经有萎缩。而我的这位病人就是高度近视的患者,那么我仔细给患者做了术后的检查:虽然是5级的硬核,但是角膜没有出现水肿,人工晶体的位置也很正,前节非常安静,再看眼底,果真不好是一个黄斑裂孔。向患者又解释了一遍病情,安慰之后给患者拟了一个诊疗方案,好在是做了白内障,才能够发现黄斑孔,目前积极治疗行黄斑孔手术有可能提高些视力,患者表示愿意尝试。于是我直接给患者安排了眼底的专家进行手术,手术顺利,患者视力也有所改善。所以通过这个病例我想说,第一白内障手术并不一定都能提高视力,关键还是要看眼底情况;第二白内障不要等太晚了再开,一方面白内障遮挡眼底难以发现眼底问题,耽误眼底病的治疗,另一方面也影响白内障的术后恢复。
王海燕 2021-07-30阅读量1.0万
病请描述: 2020年4月9日下午,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的近视激光手术间出现一位特殊患者,65岁的江老伯,在一群准备接受近视激光手术摘镜的年轻大学生中显得很特别。江老伯没有近视,也需要接受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他得了什么眼病? 8年前,江老伯不小心被划伤左眼,从此开启了“左眼疼痛流泪--就医滴眼药水治疗好转--又突发左眼疼痛流泪--频繁就医”的痛苦之旅。这8年来,江老伯的症状平均每月发作1-2次,每次都是在夜间或晨起时左眼突然发病,疼痛和流泪,不敢睁眼,当天只能“瘫”在床上闭目和滴眼药水治疗,随后几天会逐渐好转,但是左眼视力受到波及下降,严重影响了安逸的退休生活。为此,江老伯辗转沪上各家医院眼科就诊,都只能得到暂时性的治疗好转,过一段时间左眼仍然会反复发作,家里的冰箱长期备着多种眼药水,生怕哪天又发作。 为了彻底解决问题,江老伯来到了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求治。经视光科赵立全主任的详细检查后,诊断江老伯的左眼为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 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是指角膜上皮反复发生脱落并伴有严重眼部刺激症状的眼病。发病的原因主要为轻度眼外伤或眼部手术后导致角膜上皮基底膜发生病变,角膜上皮组织黏附不牢固,因此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的角膜上皮脱落。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夜间或晨起时突发眼睛疼痛、流泪,可伴有眼红、畏光、视力下降等症状,严重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 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主要是滴促进上皮修复类的眼药水、人工泪液等,佩戴角膜绷带镜也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刺激症状、促进角膜上皮的愈合,但患者短暂愈合后仍然会反复发作。手术治疗包括角膜浅层基质针刺疗法和PTK手术(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治疗,但是针刺法创伤大,易复发,而PTK手术更精确,创伤小,复发率也低。 考虑到江老伯的病情已持续许久,为了让其尽早摆脱眼病困扰,赵立全主任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对患者施行PTK手术,术前详细的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荧光染色检查以及角膜地形图检查,精准定位角膜上皮基底膜病变位置,制定精确的激光手术参数。整个手术过程不到1分钟,江老伯全程无任何不适,术后第一天角膜上皮完全修复,术后1周复查视力完全恢复,角膜没有产生任何疤痕,且至今未再发作眼痛流泪,终于可以回归正常生活啦!准分子激光手术 治疗江老伯的准分子激光是一种气体脉冲激光,它与角膜组织发生光化学效应,裂解分子之间的结合键,能精确定位消融角膜组织到细胞水平,不损伤周围组织。因此准分子激光手术被广泛应用于屈光不正的治疗,通过激光消融改变角膜曲率达到治疗近视、远视和散光的目的。 同一台准分子激光机器,除了治疗近视,还可以治疗一些其他眼病,利用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简称PTK手术)可精确定位祛除角膜病灶,抛光角膜表面,以提高视力及缓解一些角膜病变引起的疼痛、畏光和流泪等症状。 PTK手术的适应症: 1. 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如前所述,PTK能精准定位消融角膜上皮基底膜病变和前弹力层,使角膜上皮能牢固黏附于基质层,从而彻底治疗反复上皮脱落引起的眼部刺激症状。 2. 角膜带状变性:主要病变为角膜前弹力层附着钙化物质,多由视网膜玻璃体手术注入硅油后引发致病。PTK治疗可有效清除钙质沉着,提高患者视力。 3.角膜颗粒状营养不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角膜疾病,表现为角膜前弹力层下出现白色颗粒状混浊斑点,随着年龄混浊斑点逐渐增多、融合,影响视力。PTK可有效清除颗粒状混浊,恢复角膜透明性,提高患者视力。 4. 大疱性角膜病变:眼外伤或内眼手术后,角膜内皮功能损伤导致角膜水肿,从而形成角膜上皮大疱,引起患者剧烈的疼痛、流泪等刺激症状。在戴角膜绷带镜等治疗方式无效的情况下,PTK行之有效,可重复操作,切除部分角膜基质产生瘢痕减轻水肿,同时能切除神经,改善疼痛流泪等症状更加明显。 5. 角膜瘢痕:外伤、感染、角膜手术后等形成的无血管的角膜白色瘢痕,影响视力和眼部美观。PTK治疗可以切除角膜白色瘢痕,可以提高部分视力。 6. 感染性角膜炎、角膜溃疡: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的角膜炎、角膜溃疡,病灶或长期迁延不愈,或感染加重、角膜穿孔失明。PTK可以精确祛除感染病灶,恢复角膜光滑平整性,加速愈合,减轻瘢痕产生,保留患者的视力。 7.翼状胬肉:常见的结膜变性疾病,异常增生的结膜纤维血管组织长入透明的角膜表面。常规手术切除联合PTK治疗,能完全清除眼表残留的胬肉组织,使得角膜表面光滑,加速上皮愈合,减轻患者术后眼部刺激症状,减少术后散光,降低胬肉术后的复发率。 8. 角膜多发性异物:由爆炸伤引起的角膜多发性细小异物,以前多采用手术机械剔除角膜表面异物,但是刺激症状较重,容易产生瘢痕,严重影响视力。PTK能平滑切削清除眼表细小异物,减少术后瘢痕和散光,可以提高部分视力。赵立全:眼科博士,副主任医师 上海医学会眼科分会视光和屈光手术学组成员 上海市医学会视光学专科分会成员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一上午干眼门诊时间:每周二上午擅长对近视、远视、散光等各种屈光不正的手术治疗。全飞秒激光近视矫正手术(SMILE)、飞秒激光辅助LASIK手术(半飞秒LASIK)、高度近视眼内晶体(ICL)植入手术经验丰富。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圆锥角膜、干眼症、过敏性结膜炎、感染性角膜疾病的诊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特色开展PTK手术(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治疗翼状胬肉、难治性角膜溃疡、角膜白斑、角膜变性、角膜营养不良、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等各种眼表疾病;对角膜炎、角膜溃疡的综合诊疗临床经验丰富,开展羊膜移植、结膜瓣遮盖等常规手术,探索性开展各种新手术:用SMILE术后角膜基质透镜片修补角膜溃疡穿孔,PTK联合角膜基质透镜片修补角膜深层溃疡等。开展飞秒激光辅助板层角膜移植手术、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治疗各种角膜疾病,曾被聘为省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委员。
赵立全 2020-05-14阅读量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