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瘢痕疙瘩是以具有持续性强大增生力为特点的瘢痕,因常出现向四周健全皮肤呈蟹足样浸润的形象,故又名蟹足肿。 瘢痕疙瘩多见于30岁以下的青壮年,正处于皮肤张力强、代谢旺盛、激素分泌活跃时期的年龄,病变隆出皮面高低不平,形状不规则,质硬韧。多感奇痒难忍。 根据临床所见形象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型:1,肿瘤型:瘢痕凸起显著·顶部较基底膨大而形如蕈状,表面有皱纹、皱褶。2,结节状浸润型:瘢痕较为扁平,呈匍匐状向四周邻近皮肤扩展浸润·边缘不规则。此型的增生力较肿瘤型更强。 瘢痕疙瘩主要由大量致密的较粗的并呈旋涡状不规则排列的胶原纤维束所构成。瘢痕疙瘩的生成,是由于在皮肤损伤后的愈合过程中,胶原合成代谢机能失去正常的约束控制,持续处于亢进状态,以致胶原纤维过度增生的结果。 造成这种异常状况的原因,有全身性和局部性因素,其中全身性因素可能起主要作用。全身性因素,包括如特异性身体素质,这种素质有时还表现出遗传的特点。发生于具有身体素质患者的瘢痕疙瘩,常与皮肤损伤的轻重程度无明显关系,轻微外伤,如蚊虫叮咬、针灸治疗、预防接种或耳垂的耳环穿孔的针刺伤等都可形成瘢痕疙瘩,甚至有时追溯不出可以觉察到的外伤史。 种族的差异也很明显,据某些统计表明,深肤色较浅肤色人种的瘢痕疙瘩发生率高6、9倍,因此认为可能与促黑色素细胞激素的异常代谢有关,激素分泌的水平也可能属于全身性因素之一,有报道指出注射雌激素可以诱发瘢痕疙瘩。 总之,瘢痕疙瘩的生成比较复杂,确切病因,尚待进一步研宄阐明。瘢痕疙瘩与增生瘢痕颇多相似之处,有时候不易准确区分,尤其是尚未高度发展呈现典型形象特点的早期瘢痕疙瘩,与增生瘢痕的鉴别更为困难。 瘢痕疙瘩也确有某些可供鉴别诊断参考的特点,如有显著的瘢痕疙瘩好发部位,最常见于胸骨柄、肩三角肌部、耳廓、下颌、上背部,而罕见于眼睑、手掌、足底、外生殖器等部位。还有随病情进展,瘢痕超出原有基底逐渐向四周正常皮肤浸润扩大,不断增生的特点,病程漫长,长势多年不衰。 手术切除的瘢痕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发现差异,明确诊断。瘢痕疙瘩可见特有的肥厚、透明、稍有折射、着色较淡的嗜酸性的胶原束,成纤维细胞较少。增生瘢痕则为正常形态的胶原束和大量成熟的成纤维细胞。瘢痕疙瘩含有丰富的粘蛋白基质,增生性瘢痕含量很少。组织培养也有不同,瘢痕疙瘩的凝块液化较慢,粘蛋白形成的百分比较高。最具意义的是有大量较大而不甚游动、形似类上皮的不寻常的型成纤维细胞的生成。 单纯疤痕疙瘩施行切除缝合手术治疗,术后极易复发,且增生力愈强,较原有瘢痕面积更为增大,增长速率也愈快。所以疤痕疙瘩除了手术要切除干净,还需要辅助注射治疗,浅层放疗等综合治疗,还需要患者定期复查随访,和医生一起配合治疗往往可以很好控制,不复发。
易磊 2022-03-05阅读量9504
病请描述:作者: 赖伟红 医学博士,杜克大学博士后,临床信息学管理硕士,副研究员 玫瑰痤疮,也称酒渣鼻、酒糟鼻,医美人爱称其为敏感肌肤或皮肤屏障受损,是一种累及面部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在皮肤白皙的人中很常见,在白人中尤其高发。在笔者的临床工作中,女性病人更为多见。玫瑰痤疮常常被 误诊为寻常型痤疮、湿疹或其它过敏性皮肤病。目前,玫瑰痤疮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也无特效治愈办法,但有些治疗和措施可以控制或缓解症状。病因 玫瑰痤疮的病因不明,但下列因素可能与其发病有关:面部血管异常:血管异常或血管炎症引起面部潮红、持续性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皮肤白皙或浅色皮肤:在白皙皮肤人群中,玫瑰痤疮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蠕形螨:这是一种寄居于人类皮肤的螨虫,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玫瑰痤疮病人中,这种微生物数量特别多。尚不清楚,是蠕形螨引起玫瑰痤疮, 还是玫瑰痤疮导致了蠕形螨的过度繁殖。幽门螺杆菌:一种在胃部生长的细菌,可刺激缓激肽的产生。这种小多肽可引起血管舒张,可能在玫瑰痤疮的发生过程中起作用。家族史(遗传因素):许多玫瑰痤疮病人的近亲同患此疾。 有些因素可以增加皮肤血流量,使得玫瑰痤疮加重,或诱发玫瑰痤疮。这些因素包括:气温剧烈变化(过冷或过热)日晒、湿热或风吹情绪紧张、焦虑、生气或困窘剧烈运动热水浴或桑拿某些药物,如皮质激素和抗高血压药物感冒发热等突发病情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等 另外,还有一些饮食因素也可触发玫瑰痤疮,包括:热食或热饮咖啡因乳制品辛辣食物(辣椒、辣椒酱等含辣椒素的各种调味品)饮酒含有肉桂醛的各种食物,如西红柿、巧克力和柑橘等。症状 玫瑰痤疮的症状和体征的个体差异大。玫瑰痤疮的的症状和体征,主要包括: 阵发性面部潮红:面部潮红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可由面部开始,下行波及颈部和胸部,可有局部灼热感。 面部皮肤高度敏感:触碰、日晒等物理刺激极易引起血管扩张,导致局部皮肤发红。这种情况并非皮肤细胞本身的问题,而是皮肤血管敏感性增强。 持续性面部潮红:类似日晒后面部发红,长时间不退。这是由于多量的皮肤表层血管扩张造成。 丘疹和脓疱(炎性玫瑰痤疮):面中部反复出现红斑、丘疹、脓疱等炎症性皮损,易被误诊为青春痘(寻常型痤疮)。但与寻常型痤疮不同的是,这种表现的玫瑰痤疮并没有黑头粉刺。 毛细血管扩张(血管性玫瑰痤疮):鼻和颊部毛细血管的炎症性肿胀和扩张是玫瑰痤疮进展和加重的表现。有时这种毛细血管扩张可呈细小的蜘蛛网状。此时面部皮肤呈现血红斑点。 鼻赘或鼻周围皮肤肥厚(酒渣鼻):玫瑰痤疮严重时,面部皮肤肥厚,尤其是鼻周皮肤更为明显。鼻尖呈球形肥大,即称为鼻赘。鼻赘多见于中年以后男性中。 眼损害(眼玫瑰痤疮):眼部出现烧灼感、异物感、眼结膜充血。可伴发睑缘炎、结膜炎和麦粒肿。少数情况出现视物模糊。 面部水肿:毛细血管炎症造成的渗液,最终引起局部淋巴回流负荷过重,导致面部皮肤渗液积聚而发生水肿外观。类型 玫瑰痤疮主要有四种类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红斑血管型):特征表现为红斑、面部潮红和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型(炎症型):表现为红肿、丘疹和脓疱,类似痤疮爆发。鼻赘型:表现为皮肤增厚、皮脂腺异常导致皮肤呈结节状隆起,鼻尖呈赘生肥大外观。眼型:表现为眼结膜充血(结膜炎),有干燥、流泪、畏光等刺激症状(角膜炎),眼睑肿胀(眼睑炎)。 另外,面部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可导致类固醇性玫瑰痤疮,即激素脸。表现为面部持续性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诊断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有助于阻止玫瑰痤疮的进展。玫瑰痤疮的诊断是医生基于临床症状和皮损体征而作出的。无需做任何辅助检查。 毛细血管扩张表现,有助于玫瑰痤疮与其它面部皮肤病的鉴别诊断。 玫瑰痤疮的症状和体征主要出现在面部,通常不出现头皮和耳部皮损。 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玫瑰痤疮需要与红斑狼疮等面部皮肤损害鉴别,后者常常需要做化验检查。治疗 玫瑰痤疮尚无特效治愈办法,但有些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和体征。联合药物治疗和转变生活方式,常常可以取得满意疗效。药物治疗 多需联合使用口服药和外用药,包括:外用药物:有助于减轻炎症和潮红,常与口服药联合使用。包括外用抗生素(甲硝唑、林可霉素、红霉素)、维A酸 、过氧化苯甲酰、壬二酸等。口服抗生素:主要取其抗炎活性,起效较外用药快。包括四环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和红霉素等。疗程比较长,多在三个月以上。异维A酸:具有强效抑制皮脂腺分泌作用,主要用于重度或其它治疗无效的患者。疗程为4 ~ 6个月或更长时间。可能出现明显副作用,需要密切监测。抗雄激素治疗:对于绝经期女性或月经紊乱的女性有效,包括口服避孕药、螺内酯等。疗程为三个月以上。磺胺醋酰泼尼松龙滴眼液:一种特殊类型的皮质激素滴眼液,可用于眼型玫瑰痤疮的治疗,缓解眼部症状。 激光治疗 玫瑰痤疮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可以采用激光去除。激光治疗有些疼痛,但多无需麻药就可完成。激光治疗后,局部可出现淤血、结痂、水肿、疼痛,极少继发感染。这类并发症在数周消失,少数感染情况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鼻赘整形手术 鼻赘或肥大性酒渣鼻出现后,可做整形手术。采用激光或磨削术去除多余组织,重塑鼻部。预防健康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助于控制玫瑰痤疮症状,可以与医学疗法相结合。关键是采取措施,尽量避免诱发或加重玫瑰痤疮的各种因素:出门戴帽打伞防晒,可用防晒系数(SPF)在15—30的广谱防晒霜。冬天戴围巾或滑雪面罩,以防冷风刺激。节制摩擦或反复触碰面部皮肤。洗脸时,使用温和的敏感皮肤用清洁产品。不使用含有酒精成分或对皮肤有刺激性的面部护理产品。如果面部皮肤疼痛或干燥不适,使用维E乳膏等润肤霜。当使用外用药物治疗时,须待药物干燥后使用润肤霜。使用有“不致粉刺”标记的护肤润肤产品。这类产品不会堵塞毛孔而影响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避免过热环境。忌酒或酒精饮料。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日常注意观察什么食物或饮料导致玫瑰痤疮加重,发现此类饮食则尽量避免。避免使用含有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各种外用制剂。中期或长期外用皮质激素可引起或加重。减轻精神紧张 精神紧张是玫瑰痤疮的重要诱因之一。减轻紧张情绪有助于防止玫瑰痤疮的发生或加重。减压措施包括:经常性适度体育锻炼充足睡眠(每天7小时以上)均衡健康饮食瑜伽、太极、气功吐纳等修身养性运动避免自卑、窘迫和沮丧情绪 玫瑰痤疮对人身体健康没有危害,但影响人的容颜和外貌,可导致病人心理窘迫、沮丧、焦虑、自卑或缺乏自信。 对病情深入了解后,病人往往可以更好地面对疾病复发和加重。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采纳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避免诱因或加重因素,往往可以控制症状,也有助于病人的情绪健康。结语面部反复出现丘疹、脓疱是玫瑰痤疮的主要症状。面部潮红和毛细血管扩张是玫瑰痤疮的常见症状。玫瑰痤疮是很常见的面部皮肤病。玫瑰痤疮的病因尚不明,多因素可诱发玫瑰痤疮。有些食物,如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以加重玫瑰痤疮。玫瑰痤疮尚无特效治愈办法,但合理的药物治疗、护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往往可以控制和缓解症状。
赖伟红 2020-10-16阅读量1.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