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小朋友的钙,铁,锌营养素混合补还是单独补? 今天跟大家探讨的是小朋友的钙、铁、锌营养素是应该混合补还是单独补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儿童的营养需求、生理特点以及可能的健康风险。以下,我将结合病例分享和相关研究,详细阐述这一问题,并给出具体的建议。 病例分享一: 小明,5岁,因身高发育迟缓、食欲不振、面色苍白等症状来我门诊就诊。经过检查,我发现小明存在钙、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缺乏的情况。在我的建议下,小明的家长开始为他补充这些营养素。起初,家长选择了单独补充的方式,但效果并不明显。后来经过方案调整,家长开始为小明使用钙、铁、锌复合补充剂,经过一段时间的补充,小明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病例分享二: 小红,3岁,因夜间磨牙、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来我院就诊。通过检查,我发现小红主要缺乏锌元素。在我的指导下,家长为小红单独补充了锌元素,不久后,小红的症状得到了缓解。 分析与讨论: 营养素的协同作用: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具有协同作用,它们共同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例如,钙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氧气的运输和储存具有重要意义;锌则参与了多种酶的合成和激活,对于儿童的免疫力和智力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缺乏多种微量元素的情况下,混合补充这些营养素可能更加有利于儿童的健康。 单独补充的风险:虽然单独补充某种营养素可以针对性地解决某一问题,但也可能带来一些风险。例如,过量补充钙可能导致便秘、肾结石等问题;过量补充铁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肝脏损伤等问题;而过量补充锌则可能导致铜缺乏、免疫力下降等问题。此外,单独补充某种营养素也可能导致其他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受到影响,从而引发其他问题。 儿童的生理特点:儿童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营养素的需求和吸收利用方式与成人不同。儿童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能力有限。因此,在为儿童补充营养素时,需要更加谨慎和细致。 建议: 根据缺乏情况选择补充方式:如果儿童仅缺乏某一种或少数几种营养素,可以考虑单独补充这些营养素。但如果儿童同时存在多种营养素的缺乏,建议采用混合补充的方式,以确保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协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注意补充剂量和时间:在为儿童补充营养素时,需要注意补充的剂量和时间。过量补充或长期补充某种营养素都可能带来风险。因此,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补充,并定期监测儿童的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
生长发育 2024-07-04阅读量2666
病请描述: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本该是孩子们接触美妙大自然的最佳时节,然而有些小朋友却接连鼻塞、鼻痒、流涕、打喷嚏……孩子因此没少受罪,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为什么鼻子会“过敏”? 当宝宝接触到某些过敏原后,体内的炎性细胞因子会引发一种鼻黏膜的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称为过敏性鼻炎。 表现为阵发性的流鼻涕、鼻塞、打喷嚏、鼻部发痒;咳嗽;还可导致眼、耳、和腭部(下巴)瘙痒;长期会导致孩子烦躁、易激惹。 哪些症状提示孩子可能为过敏性鼻炎呢? 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多种多样,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鼻塞、鼻痒、流涕、打喷嚏,很多家长会误以为孩子“感冒了”,所以有很大一部分过敏性鼻炎的患儿是因“感冒”症状而就医的。 过敏性鼻炎通过孩子的表现和查体的特应性表现可以诊断。查体的特应性表现如下: 典型表现 : 1、清水样鼻涕 2、眼痒、总眨眼 3、过敏性黑眼圈:过敏导致的眼睑静脉回流不畅,出现淤血等,黑眼圈越黑越大提示病情越重。 4、鼻子痒、打喷嚏 5、睡眠困难;鼻部横向皱痕:是因为用手反复向上揉鼻导致的鼻部皱纹,在鼻子的中下1/3处 鼻塞、头疼、颜面部疼 手掌揉鼻子以止痒、暂时开放鼻腔通道的特殊姿势 常见的过敏原有哪些? 最常见的室内过敏原是尘螨、蟑螂、动物皮屑、霉菌;最常见的室外过敏原(季节性)是花粉、豚草花粉。 如何查找过敏原? 一般而言,医生通过询问家长宝宝病史,就可以估计出过敏原,如果避开可疑过敏原后,孩子症状好转,那么就可以认为是这种物品过敏,就不用进行过敏原检测了。 但是,如果过敏原比较隐匿,不好找,或者疾病久治不愈的时候,需要进行过敏原检查,明确一下原因,从而避开过敏原。 目前比较靠谱的过敏原检测有皮肤点刺实验和抽血查IgE抗体。 皮肤点刺试验是将小量过敏原刺入皮肤表层,观察皮肤反应。 抽血查IgE抗体:能查的过敏原种类比血液化验能检测出的少,并且会受抗过敏药的干扰。 鼻炎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如何治疗过敏性鼻炎? 1、避免接触过敏原 室内和室外的环境都要避开,这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根本。 宝宝在过敏发作时不吃或者少吃致敏的食物,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卫生,尽量避免过多接触宠物及毛绒玩具等。 2、药物治疗 可采用鼻部局部给药方式,以最小副作用来控制炎症症状。在鼻炎发作时,还可以使用抗过敏药和鼻用激素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提示:用法用量要根据医生指示哦~) 3、免疫治疗 其目的在于减轻或消除过敏症状、减少抗过敏药物的使用、阻断过敏进程、减少过敏相关疾病的发生。
陈伟昌 2024-07-01阅读量1539
病请描述: 垂体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垂体瘤是临床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对患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生育功能、学习和工作能力等。临床表现为激素分泌异常症群、肿瘤压迫垂体周围组织的症群、垂体卒中和其他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表现。临床上,垂体瘤可以根据肿瘤的性质分为泌乳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库欣病)和促甲状腺激素腺瘤等功能性垂体腺瘤和无功能腺瘤等类型。不同类型的的脑垂体瘤症状表现并不一样,治疗也有不同。 1、泌乳素型垂体瘤 定义:泌乳素瘤是由垂体泌乳素细胞瘤分泌过量泌乳素(PRL)引起。 症状:男性性功能低下、不育、乳腺增生;育龄女性泌乳、月经周期改变或闭经、不孕;绝经女性主要症状是头痛和视力丧失。 治疗:药物治疗是侵袭性泌乳素腺瘤治疗首选;药物效果差或有药物抵抗时,可考虑手术。 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 定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即“库欣病”,是由于垂体瘤造成垂体激素ACTH过度产生而导致肾上腺的皮质醇过度分泌。 症状:皮质醇过度分泌引起体重增加、肌容积减少和肌无力;抑郁、精力集中和记忆困难、睡眠障碍、易怒;皮肤变薄易擦伤、高血压、糖尿病;免疫系统降弱引起发生感染的风险增高。 治疗: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多可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3、促甲状腺激素型垂体瘤 定义:由垂体TSH细胞增殖所引起的肿瘤,是垂体瘤分泌激素中最少见的类型,仅占垂体瘤的1.0%~2.8%。 症状:TSH过度分泌刺激甲状腺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出:体重减轻、易激惹、心率增快、睡眠障碍、肠蠕动增加;女性患者还可有经量减少或闭经。 治疗: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是首选治疗方法,主要目的是尽量切除肿瘤,充分给视神经减压。可选经蝶窦入路或开颅手术。 4、垂体生长激素腺瘤 定义: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仅次于垂体无功能性腺瘤及泌乳素腺瘤,占垂体瘤的第三位。是因为体内产生过量生长激素(GH),长期过度分泌的GH可导致全身软组织、骨和软骨过度增生,引起面容改变、手足等末端肥大、皮肤粗厚、内脏增大、骨关节病变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症状:生长激素型垂体瘤主要表现为肢端肥大症及巨人症,其中单纯的巨人症较少见,成年后半数以上继发肢端肥大症。 治疗:大部分垂体GH腺瘤首选手术切除。基本的手术入路分为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和经颅垂体瘤切除术。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或术后因肿瘤残留,生长激素仍高者,可选择药物(生长抑素)治疗。侵袭性GH腺瘤术前短期使用生长抑素可以缩减肿瘤体积,为手术全切提供条件。术后肿瘤残留还可选择辅助放射治疗。 5、无功能垂体腺瘤 定义:绝大多数垂体腺瘤具有较高的分泌功能,并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当垂体腺瘤并不使血中激素水平升高,也无激素过多症状时就成为无功能垂体腺瘤。 症状:男性性功能障碍和女性闭经及绝经前不孕;视力下降和/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水平低)或肾上腺机能不全(皮质醇水平低)。 治疗:外科治疗为首选,手术效果不佳或术后复发者可辅助放射治疗。大多无功能腺瘤体积小,无压迫症状可以观察。 总的来说,不同类型的垂体瘤患者症状表现也有不同,治疗的方式也不同,对于患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在出现症状后及时到医院就诊,诊断明确后配合医生做个体化治疗。
赵天智 2024-06-25阅读量1442
病请描述:儿童多动症全面指南 儿童多动症,医学上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影响着全球许多儿童和青少年的生活。ADHD的主要特征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这些症状通常在7岁之前开始出现,并可能持续到成年。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关于儿童多动症的综合性科普,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识别和支持患有ADHD的儿童。 一、 多动症的特征 ADHD的表现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核心症状: 1. 注意力缺陷:难以持久关注单一事件,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常常在活动中忘记物品,表现出似乎不听别人说话的行为。 2. 多动:经常在不适当的时候扭动或离开座位,行为过于活跃,似乎身体“开关”总是打开的。 3. 冲动:难以等待,轮到自己的时候,常常打断他人或在不合适的时候发言。 二、 多动症的原因 尽管ADHD的确切原因尚未完全明了,但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可能共同作用,包括遗传、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差异、以及环境因素。家庭遗传研究显示,ADHD在家族中有较高的遗传率。大脑成像的研究发现,患有ADHD的儿童大脑中负责注意力和行为控制的区域活动减少。 三、诊断与治疗 ADHD的诊断需要通过详细的医疗评估,包括医疗史、行为观察和心理测试。治疗的方法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行为治疗,通常旨在帮助孩子更好地控制症状,提高其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能力。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刺激性和非刺激性药物,而行为治疗则侧重于教育孩子和家长如何管理ADHD症状。 四、家庭和学校的支持 对于患有ADHD的儿童来说,家庭和学校的理解和支持至关重要: - 在家里:家长可以通过建立一致的日常规律、使用积极强化的方法来奖励孩子的良好行为,以及提供清晰简洁的指示,帮助孩子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行为。 - 在学校:教师可以通过调整课堂环境、使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和提供额外的支持来帮助ADHD儿童取得成功。 五、临床案例分享 豆豆,男,7岁,小学一年级学生。家庭环境稳定,父母双方均在事业单位工作,家庭氛围和谐。豆豆自幼儿园时期起就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冲动任性等行为特征,随着年龄增长,这些症状愈发明显,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社交能力。 豆豆的主要症状包括:上课时分心,经常离开座位,与同学交流时难以保持耐心,经常打断别人的发言,作业完成质量差,经常忘记带作业或课本,情绪波动大,易激惹。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豆豆的学业和人际关系。 到我门诊经过我的观察和评估,豆豆被诊断为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诊断过程中,采用了心理评估、行为观察、家长访谈等多种方法,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针对豆豆的症状,我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CBT)进行干预。通过教授豆豆如何识别和控制自己的冲动行为,提高他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还教授了家长如何在家中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环境,以及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建议为豆豆使用药物治疗。药物主要作用是改善注意力、减少冲动行为和活动过度。经过与家长充分沟通,同意进行药物治疗,并定期监测药物副作用和效果。 行为疗法是ADHD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采用奖励和惩罚机制,帮助豆豆建立正确的行为模式。例如,当豆豆能够保持一段时间内的专注和安静时,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而当他出现冲动或活动过度行为时,会受到适当的提醒和惩罚。 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治疗,豆豆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他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冲动行为减少,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家长和老师都反映他在学校和家中的表现有了显著进步。然而,治疗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豆豆在某些时候仍会出现反复现象,需要持续的治疗和调整。 豆豆的案例展示了ADHD的综合治疗过程,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行为疗法和教育干预等多个方面。通过家长、学校和医生的共同努力,豆豆的症状得到了有效改善。这一案例启示我们,对于ADHD患者,综合治疗是关键,需要家长、学校和医生共同参与和配合。同时,治疗过程中需要耐心和信心,不断调整治疗方案以适应患者的需求和发展。 六、总结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需要家长、教育工作者和医疗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来理解和支持。通过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策略,以及家庭和学校的积极参与,ADHD儿童可以管理自己的症状,充分发挥潜能,过上充实和成功的生活。记住,每个ADHD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治疗,更需要理解、接纳和支持。
生长发育 2024-05-27阅读量1836
病请描述:来自星星的孩子——儿童自闭症 儿童自闭症,也被称为儿童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社交障碍、交流缺陷、兴趣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在中国,有超过1000万的自闭症儿童。这类疾病统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因此这些孩子常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 小明是一个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儿童,他在幼儿园中与其他孩子交流不畅,经常独自玩耍,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经过医生的建议,小明开始接受药物治疗,主要使用了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小明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他开始更多地参与集体活动,与他人的交流也逐渐增多。 儿童自闭症药物治疗机制主要是通过药物来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和抗癫痫药等。这些药物的治疗机制如下: 1.抗精神病药:如利培酮、阿立哌唑等,主要用于减轻自闭症儿童的多动症状、攻击性行为以及精神运动性兴奋等症状,改善其情绪不稳定、易激惹等情况。 2.抗抑郁药:如舍曲林、氟西汀等,可以缓解自闭症儿童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等症状,改善其情绪状态。 3.抗癫痫药:如托吡酯、奥卡西平等,主要用于控制自闭症儿童的癫痫发作,减少其异常行为的发生。 然而,药物治疗只是自闭症治疗的一种辅助手段,并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方法,如教育训练、行为疗法等。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治疗方法: 1.教育训练:这是自闭症治疗的核心部分,通过教育和训练,帮助患儿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社交技能和语言沟通能力。教育训练通常是个性化的,根据每个患儿的具体需求和能力进行定制。 2.行为疗法:包括应用行为分析(ABA)等,通过正性强化和负性强化等手段,改善患儿的不良行为,增强积极行为。ABA注重与患儿的交互和互动,鼓励患儿自主学习和发展。 3.感觉统合训练:针对自闭症儿童常有的感觉处理障碍,通过特定的活动和训练,提高患儿的感觉统合能力,进而改善其行为和情绪。 4.社交技能训练:通过模拟社交场景,教授患儿基本的社交规则和技巧,提高其与人交往的能力。 5.心理治疗:如沙盘游戏治疗法、音乐疗法等,可以帮助患儿缓解情绪压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沟通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自闭症是可以早期识别的。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在婴儿期对声音没有反应,或者在幼儿期表现出语言发展有限、社会交往障碍、兴趣范围狭窄等特征,应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需要综合多种治疗方法进行干预。家长和社会应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加强自闭症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自闭症的认知和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
生长发育 2024-04-30阅读量2275
病请描述:儿童多动症的危害与治疗 儿童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以及冲动行为。这些症状对儿童的学习、社交和心理发展都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本文将具体介绍儿童多动症的危害以及临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的一些典型案例。 一、儿童多动症的危害 学习困难:多动症患者常常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成绩下降。他们难以持续完成作业,经常丢三落四,错过重要的学习内容,影响学业发展。 社交困难:多动症儿童有时过于冲动和好动,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这使得他们在与同龄人的互动中显得不合群、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问题:多动症与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儿童长期处于注意力缺失和学习困难的压力下,心理健康容易受到影响。 家庭关系紧张:多动症儿童的行为常常让家庭成员感到沮丧和困惑。家长经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管理他们的行为,从而导致家庭关系紧张。 对他人造成伤害:因为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较为严重时,患者通常会较为冲动,存在易怒、易激惹的情况,所以可能引起打架斗殴,导致他人身体健康受到伤害。 二、临床案例与治疗方法 张某某,11岁,多动症患者。他的课堂表现一直很差,不能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并且时常忘记作业内容。他的父母发现他在家中也表现出过度活跃的行为,很难和他进行有效的沟通。张某某的家长带他去看了专业医生,并采取了以下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张某某开始了适量的药物治疗,以调整他的注意力、行为控制和情绪波动。药物治疗有助于提高他的学习和社交表现。 行为疗法:张某某参加了行为疗法的课程,通过学习自我控制、注意力集中的技巧,帮助他学会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行为。此外,该课程还强调积极的奖励和反馈,鼓励他实施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支持:张某某家人积极参与治疗过程中,了解ADHD的特点,并学习如何在家庭环境中给予他支持。他们设立了时间表,提醒张某某按时完成任务,并鼓励他积极参与有益的休闲活动,以充分发泄过剩的能量。 结论: 儿童多动症对患者及其家庭都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然而,通过综合治疗方法的应用,可以显著改善儿童多动症病情。在治疗过程中,医生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症状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与患儿及家人密切合作。此外,家庭的关爱和支持也是儿童多动症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和行为疗法的结合,还有良好的家庭氛围,儿童多动症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提高学习能力、改善社交与心理健康,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适应。
生长发育 2024-04-06阅读量2112
病请描述: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主要特点是持续悲伤,对通常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同时没有能力从事日常活动,并且这些现象持续至少两周。 青少年抑郁症表现 青少年抑郁症是起病于青少年时期,以反复出现的抑郁发作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 青少年抑郁发作时主要表现为每天或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情绪低落、兴趣明显减少或丧失、精力下降、言语减少、思考或集中注意力困难、自责、自我评价低、焦虑、易激惹、悲观消极等,并常常存在饮食、睡眠问题及多种躯体不适,持续至少两周。 青少年抑郁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甚至会导致部分青少年出现自杀行为,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亟需全社会共同关注。 【 健康指导建议 】 01.关注青少年情绪变化 家长应加强与青少年的沟通交流,了解是否存在课业压力过高、同伴交往受阻等诱因,并帮助青少年去除发病诱因。 对于出现抑郁症状的青少年,应及时带其到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就诊,及早诊断,在专科医师指导下系统干预。 02.合理安排生活内容 合理要求患者的生活和学业,避免要求过高而导致患者过大的精神压力。 合理安排生活内容,生活内容健康、积极,并适合于患者的健康状态。 合理安排饮食和睡眠,尽可能保证规律、适量、均衡的饮食和规律、充足的睡眠。 03.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禁止吸烟、饮酒或使用其他成瘾物质,尽量避免饮用茶或咖啡。 避免过度使用网络,限制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时间。 身体状况允许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量运动,但以不引起劳累和不适为宜。 04.急症处理 抑郁症患者如果自伤、自杀想法强烈,应严防轻生行为发生,并及时到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就诊。
微医健康 2024-04-01阅读量1751
病请描述: 作者: 赖伟红 皮肤病与性病学医学博士,临床信息学管理硕士 尿频尿急的主要原因是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妊娠、膀胱激惹、前列腺肥大、泌尿生殖道肿瘤(膀胱、前列腺和卵巢肿瘤)等疾病也可导致尿频尿急。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很常见,细菌进入尿道即可引起尿路感染,女性更容易出现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尿急的最常见原因。尿路感染可累及尿道任何部位,以膀胱炎最为常见。尿路感染后,就可出现尿频尿急,每次排尿的量很少。 除了尿频尿急,尿路感染还可出现解尿时烧灼感、畏寒、尿液性状异常(浑浊、血尿和脓尿)、下腹痛或腹股沟胀。 日常生活中注意及时排尿(不憋尿)、同房前后排尿、足量饮水、便后由前往后擦拭肛门、避免阴道冲洗、穿宽松透气衣裤、淋浴而非盆浴,这些措施有助于预防尿路感染。 妊娠 孕妇易有尿急和尿频。在妊娠早期,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增高引起血液流向盆腔的速度加快;孕激素水平增高导致泌尿系平滑肌张力下降,从而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在妊娠后期,增大的子宫(胎儿)压迫膀胱。 膀胱激惹症 膀胱激惹症,即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 患者常常尿急,而每次排尿的量不多。膀胱激惹常与支配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和盆底肌的神经功能异常有关。 前列腺肥大 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会增大,即出现前列腺肥大。前列腺肥大会部分堵塞尿道而阻碍排尿,让膀胱无法完全排空,从而出现尿频尿急。前列腺肥大,还有其它症状,包括:排尿困难、尿流弱或断续无力、尿滴不尽、解尿或射精疼痛。 肿瘤(膀胱癌、前列腺癌或卵巢癌) 膀胱癌、前列腺癌、卵巢癌都可影响排尿,引起尿频尿急,这与尿路感染等泌尿系疾病有类似之处,需要做尿液分析、B超等检查来确定。
赖伟红 2024-03-01阅读量1551
病请描述:多动症的危害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就是家长和老师口中的多动症,是一组与年龄不相称的以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发育障碍。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和家长对于疾病认识的提高,多动症对于孩子的学习、生活、社交存在普遍的损害已经是广大家长和老师的共识。在临床医生的眼中,多动症更是一种能够在儿童各个年龄段都存在负面的影响,乃至成年后仍有约一半患者工作以及事业的发展受到影响。目前的普遍观点认为ADHD是一种影响终生的慢性疾病,可对孩子的学业、职业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广泛而消极的影响。 多动症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业困难:多动症全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有多动症的人通常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或者注意力很容易受打扰而分散,这往往导致他们在各种学习场景中(不仅仅在课堂上)表现不佳,孩子无法持续专注于学习任务,必然会影响到新知识的吸收和消化,另外无法集中注意力,相应的记忆力欠佳,学习过的旧知识也更容易忘却。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丢三落四,不是忘记带书,就是丢掉文具和学习资料,严重影响学习效率。此外,相较于典型发育孩子,多动症孩子会更加冲动和躁动,这使得他们很难静下心来安安静静地完成作业和考试,经常是在父母全程监督下好不容易完成作业了,检查下来发现一堆由于粗大意犯下的错误。 2. 社交困难:多动症孩子在社交过程中经常表现出冲动和与年龄不相称的过度活跃的行为,常常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情绪上的冲动容易使得他们更容易与其他人发生冲突,不招人喜欢,规则感的欠缺使得他们跟不上别人的节奏和群体规则,可能会给别人带来不适和相应的麻烦。这种不恰当的行为会导致孩子在同学、朋友之间的认同感很低,难以与他人建立并且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3. 情绪问题:多动症的孩子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多动,且难以自控的行为,这给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焦虑、抑郁和自卑等负面情绪的出现会较同龄人更多,同时他们的多动和冲动行为往往会增加他们与他人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机会和概率,这进一步增加情绪问题的发生。 4. 生活质量受损:受到多动症的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受到很大限制。执行功能受损使得他们的组织和执行能力明显不足,无法集中精力完成日常任务,对于普通孩子来说很简单的整理房间和完成作业的任务对于他们来讲都异常沉重,这给他们的家庭和学习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5. 对他人造成伤害:除了对于自身的伤害之外,多动症在较为严重时,患者通常存在易怒、易激惹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可能引起打架斗殴,导致他人身体健康受到伤害。多动症患者成年后驾驶汽车上路,路怒症的概率、危险驾驶的概率都高于正常成年人,对于交通安全也是很大的隐患。 综上所述,多动症是一种影响终生的慢性疾病,可对学业、职业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广泛而消极的影响,需要早发育、早治疗。
生长发育 2024-01-16阅读量3406
病请描述:冻结肩过去叫做”肩周炎”,由于发病年龄多在50岁左右,也被称为“五十肩”,是一种在关节囊及其周围组织上的无菌性炎症。当手臂主动或被动移动时,它会导致疼痛、丧失活动范围,从而使完成日常活动变得异常困难。 “冻结肩”的两大突出表现 疼 ① 疼痛为隐隐作痛或刀割样疼痛。初期呈阵发性,后期逐渐发展为持续性,并逐步加重,在夜间疼痛更加严重; ② 肩部运动后受到牵拉或碰撞,可引起剧烈疼痛; ③ 疼痛可向颈背部或肘部、前臂扩散; ④ 肩关节周围有压痛,肱二头肌肌腱部最为明显。 僵、关节活动受限 ① 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均可能受限,以外展、内旋、后伸功能受限最为明显; ② 严重者肘关节功能亦受限,屈肘不能摸及对侧肩部,难以完成梳头、洗脸等动作,后期肩胛带肌、上臂肌群出现不同程度的废用性萎缩,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疼痛反而减轻。 造成“冻结肩”的原因 冻结肩的诱因有很多,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指特发性冻结肩(即未知原因),继发性诱因包括糖尿病、创伤和手术等。 所有这些原因都涉及关节内炎症(滑膜炎),炎症引起关节囊的疤痕生成和粘连,最后导致关节囊挛缩。 随着年龄增大,软组织会发生退行性变,导致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易继发萎缩、粘连;肩部受风寒也可以加剧组织的炎性过程,促进肩关节囊的粘连。 此外,女性群体发生冻结肩的风险为男性的两倍。某些疾病也会增加患病的风险,糖尿病患者发病的风险为正常人的四倍。如果一个患者一侧肩膀出现冻结肩,那么他另一侧发生相同症状的风险也会增大。 左图:正常肩关节里,韧带和关节囊呈现白色且较薄。 右图:冻结肩患者的肩关节囊内面因为炎症表现为红色,关节囊也相对增厚。 “冻结肩”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称为“冻结期”,表现为疼痛和肩关节活动范围的减少,尤其是在外旋和外展时。 第二阶段称为“冰冻期”,表现为疼痛减轻,但僵硬和活动范围逐渐增加,活动度进一步丧失。 第三阶段称为“解冻期”,运动逐渐恢复,疼痛得到改善。 这三个阶段总共持续12-36个月不等,三个阶段可能会相互重叠,因此可能无法感受到明显的阶段感。事实上,一些患者在关节完全僵硬后仍然可能感到疼痛,这可能是因为活动度缺失引起周围组织结构的激惹而引发疼痛。 “冻结肩”的治疗 常规体格检查就足以判断冻结肩,但是为了与骨关节炎、肩袖撕裂等其他导致疼痛并限制活动范围的疾病相鉴别,还需要进行X光、超声或MRI。 一旦确诊冻结肩,疼痛较轻与活动尚未被严重影响时,我们就可以先采取保守治疗,以达到缓解疼痛、缩短病程、改善肩关节活动及功能的治疗目的。 ▪ 口服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抗炎药缓解肩部疼痛和炎症; ▪ 通过强化和伸展运动来改善肩部活动范围。如上肢悬垂钟摆运动和被动牵拉练习,这样的锻炼一般需要坚持6~12周时间; ▪ 肩关节腔内注射类固醇以减轻疼痛并改善运动范围; ▪ 物理治疗在某些阶段的冻结肩中可能更有效,如手法松解、推拿、针灸、电磁波、超声、电疗等; ▪ 肩关节囊液压扩张。在局麻下向肩关节囊中注入无菌生理盐水以扩张拉伸它,最后也可以在关节腔内注入类固醇,术后需要立即进行功能锻炼,可以帮助肩膀更容易地活动; ▪ 当所有治疗无效时,建议进行微创手术,通过关节镜下关节囊松解术,对肩关节周围组织进行松解。关节镜下松解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临床研究表明对于一些顽固性冻结肩患者,无论是原发性、糖尿病相关性或继发性冻结肩关节镜下松解都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王金武 2023-12-25阅读量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