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牙龈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问题,尤其在用力吸气或刷牙时,可能会出现明显的血迹。这种现象不仅令人担忧,还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健康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牙龈出血的原因、可能引发的并发症以及预防和治疗的方法。 一、牙龈出血的主要原因 1、牙龈炎与牙周炎 牙龈炎是牙龈的轻度炎症,通常由牙菌斑中的细菌引起。当这些细菌在牙龈边缘繁殖时,会产生有害物质损害牙龈健康,导致牙龈红肿、出血。牙周炎则是更为严重的牙龈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进一步破坏牙周组织,甚至导致牙齿脱落。 2、牙结石 牙结石是牙齿表面的牙菌斑和食物残渣钙化形成的硬块。这些硬块会刺激牙龈,引起炎症和出血。牙结石的存在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加重牙龈的负担,使其更容易出血。 3、刷牙不当 使用硬毛牙刷、过度用力刷牙或不正确的刷牙方式都可能损伤牙龈,导致出血。正确的刷牙方法应该是使用软毛牙刷,轻柔地清洁牙齿和牙龈。 4、维生素C缺乏 维生素C是维持牙龈健康的重要营养素。长期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牙龈变得脆弱,容易出血。 5、血液系统疾病 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等,可能导致牙龈容易出血。这些疾病会影响血小板的正常功能,使其无法有效止血。 6、内分泌变化 内分泌的变化也可能影响牙龈的健康。例如,青春期、月经期、妊娠期的内分泌变化可能导致牙龈出血。 7、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如抗凝血药、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会影响血小板功能或引起牙龈炎症,导致出血。 二、牙龈出血的并发症 如果牙龈出血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例如,牙龈炎和牙周炎可能进一步发展,导致牙周脓肿、牙龈退缩、牙齿松动甚至脱落。此外,牙龈出血还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引发口腔炎症、口腔溃疡等问题。 三、预防和治疗牙龈出血的方法 1、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定期刷牙、使用牙线和漱口水是预防牙龈出血的基本措施。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至少两分钟,确保每个牙齿和牙缝都得到彻底清洁。 2、定期洗牙 定期到口腔医院进行洗牙,可以去除牙结石和牙菌斑,减轻牙龈的负担。 3、调整饮食习惯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草莓、绿叶蔬菜等,有助于维持牙龈的健康。 4、避免使用硬毛牙刷 选择软毛牙刷,轻柔地清洁牙齿和牙龈,避免损伤牙龈。 5、及时治疗口腔疾病 一旦发现牙龈出血,应及时就医,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牙龈炎和牙周炎等口腔疾病,早期治疗可以有效防止病情恶化。 6、关注全身健康 如果牙龈出血与全身性疾病有关,应积极治疗原发病,维护口腔健康。 温馨提醒:牙龈出血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问题,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牙龈出血的预防和治疗,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口腔问题。同时,关注全身健康,积极治疗可能引发牙龈出血的全身性疾病,也是维护口腔健康的重要一环。
李会彬 2025-02-10阅读量814
病请描述: 牙周炎是一种由牙菌斑中的细菌侵犯牙周组织引起的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不仅影响口腔健康,还可能对全身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了解牙周炎的主要症状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牙周炎的几大主要症状,并提供相应的应对方法。 一、牙龈红肿 牙周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牙龈红肿。患者会感觉到牙龈充血,并出现明显的红肿,有时会伴随牙龈疼痛甚至出血。这是由于炎症导致牙周组织充血、水肿和疼痛反应所致。 应对策略: 1、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牙龈红肿问题。 2、使用软毛牙刷和温和的牙膏,减少对牙龈的刺激。 3、定期进行专业的洁牙治疗,去除牙菌斑和牙结石。 二、牙龈出血 牙周炎患者在刷牙或进食时容易出现牙龈出血的情况。正常情况下,牙龈是不会出血的,但当患者患有牙周炎时,由于牙龈组织受到炎症的刺激,容易发生出血。 应对策略: 1、轻轻刷牙,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牙龈出血。 2、使用含有抗炎成分的漱口水,帮助缓解牙龈炎症。 3、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或消炎药,控制炎症的发展。 三、口腔异味 牙周炎引起的牙龈炎症容易导致细菌在牙龈间隙中繁殖,产生恶臭气体,导致口腔异味。 应对策略: 1、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定期刷牙、使用牙线和漱口水。 2、避免食用易产生异味的食物,如洋葱、大蒜等。 3、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治疗,消除口腔内的细菌滋生环境。 四、牙周袋形成 牙周炎病情持续进展,牙龈组织的炎症会导致牙周袋的形成。牙周袋是指牙齿根部附近的牙龈组织发生炎症,导致牙龈与牙齿之间的间隙扩大。扩大的间隙容易积聚细菌和食物残渣,导致病情加重。 应对策略: 1、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牙周袋问题。 2、使用牙线和牙缝刷,彻底清除牙周袋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 3、必要时进行牙周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消除牙周袋内的炎症和细菌。 五、牙齿松动 长期不及时治疗牙周炎,会导致炎症向周围牙周组织蔓延,影响到牙齿的固定。患者会发现牙齿逐渐变得松动,影响咀嚼功能。 应对策略: 1、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牙齿松动问题。 2、避免吃过硬的食物,以免加重牙齿松动。 3、必要时进行牙齿固定或种植牙手术,恢复牙齿的稳定性和功能。 六、其他症状 除了上述症状外,牙周炎还可能伴随牙龈萎缩、牙齿移位、牙周脓肿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进一步说明牙周炎的严重程度和复杂性。 应对策略: 1、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全面了解口腔健康状况。 2、遵医嘱进行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洁牙治疗、牙周手术等。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
章宁波 2025-02-08阅读量645
病请描述: 牙龈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由牙菌斑引起的牙龈组织炎症。了解牙龈炎的症状对于及早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牙龈炎的主要症状,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这一疾病。 一、牙龈出血 牙龈出血是牙龈炎最明显的症状之一。在刷牙、使用牙线或者咬硬物时,牙龈可能会出血。这种出血通常是由于牙龈组织发炎,血管变得脆弱导致的。如果发现自己在这些日常活动中牙龈经常出血,应及时就医,避免炎症进一步发展。 二、牙龈红肿 牙龈炎患者的牙龈常常呈现红肿状态。这是因为炎症导致牙龈血管扩张,充血,并伴随局部水肿。红肿的牙龈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带来不适感,如轻微的疼痛或灼热感。如果观察到自己的牙龈颜色变得鲜红,并伴有肿胀,应警惕牙龈炎的可能。 三、牙龈疼痛 牙龈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牙龈会感到疼痛,特别是在受到刺激时。这种疼痛可能表现为钝痛或刺痛,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咀嚼和进食。如果牙龈疼痛持续存在,且排除其他原因(如智齿萌出等),应考虑牙龈炎的可能性。 四、口气异味 口气异味(口臭)也是牙龈炎的常见症状之一。牙龈发炎时,口腔内的细菌增多,这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硫化物等异味物质,导致口气不佳。如果平时注重口腔卫生,但口气异味仍然持续存在,应检查是否患有牙龈炎。 五、牙龈退缩 随着牙龈炎的发展,牙龈可能会逐渐退缩,暴露出更多的牙根。牙龈退缩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导致牙齿敏感,增加龋齿和牙周病的风险。如果发现自己的牙龈出现退缩现象,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口腔治疗。 六、口腔不适 除了上述症状外,牙龈炎还可能带来一些口腔不适,如口腔干燥、口腔内有异物感等。这些症状虽然不如出血和红肿明显,但同样值得重视。如果口腔长期感到不适,应及时就医,排除潜在的健康问题。
章宁波 2025-01-22阅读量1148
病请描述: 牙周病,作为口腔健康的一大威胁,常常在不经意间侵袭我们的牙齿和牙龈,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口腔问题,甚至影响全身健康。了解牙周病的症状对于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至关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牙周病的主要症状,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守护口腔健康。 一、牙龈出血 牙龈出血是牙周病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在刷牙、使用牙线或吃硬物时,如果发现牙龈有出血现象,这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警告信号。正常情况下,健康的牙龈应该是粉红色的,质地坚韧,不易出血。 二、牙龈红肿 牙龈红肿也是牙周病的典型表现。由于牙菌斑和牙结石的刺激,牙龈会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颜色变红、体积增大,有时还可能伴有疼痛或不适感。 三、口腔异味 牙周病会导致口腔内细菌增多,这些细菌在分解食物残渣和口腔内其他物质时会产生异味,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口臭。如果突然发现自己的口气变得不那么清新,可能是牙周病在作祟。 四、牙齿松动或移位 随着牙周病的发展,支持牙齿的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槽骨和牙周膜)会逐渐被破坏,导致牙齿松动甚至移位。这不仅影响美观,还严重影响咀嚼功能。 五、牙周袋形成 牙周袋是牙龈与牙齿之间形成的深口袋,是牙周病进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些袋子容易藏污纳垢,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进一步加剧牙周组织的破坏。 六、牙齿敏感 牙周病导致的牙龈退缩可能会使牙齿根部暴露,这部分牙齿没有牙釉质的保护,对冷热酸甜等刺激会更加敏感,引起疼痛或不适。 七、咀嚼困难 随着牙周组织的持续破坏,牙齿的支持力减弱,咀嚼食物时会感到无力或疼痛,影响进食效率和营养吸收。 八、全身症状 虽然牙周病主要影响口腔健康,但研究表明,它还可能与心脏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全身性疾病有关。因此,长期忽视牙周病的治疗,可能会间接影响整体健康状况。 预防措施与应对策略 预防牙周病的关键在于日常的口腔清洁和维护: 1、定期刷牙:每天至少两次,使用含氟牙膏,每次刷牙至少两分钟。 2、使用牙线:每天至少一次,彻底清洁牙缝,去除牙刷难以触及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 3、定期口腔检查: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专业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牙周问题。 4、健康饮食:减少高糖、高酸食物的摄入,均衡饮食,有利于维护口腔健康。 5、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是牙周病的危险因素,应尽量避免。
章宁波 2025-01-09阅读量1491
病请描述: 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它影响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如果不及时治疗,牙周炎可能导致牙齿松动、脱落,甚至影响全身健康。因此,了解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牙周炎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牙周炎的典型症状、自我检查方法以及专业诊断手段,帮助您及早发现并应对牙周炎。 一、牙周炎的典型症状 1、牙龈红肿与出血:牙周炎最常见的症状是牙龈红肿,尤其在刷牙或进食时容易出血。这是由于炎症导致牙周组织充血、水肿和疼痛反应所致。 2、口腔异味:牙周炎引起的牙龈炎症容易导致细菌在牙龈间隙中繁殖,产生恶臭气体,导致口腔异味。 3、牙周袋形成:牙周炎病情持续进展,牙龈组织的炎症会导致牙周袋的形成。牙周袋是指牙齿根部附近的牙龈组织发生炎症,导致牙龈与牙齿之间的间隙扩大。扩大的间隙容易积聚细菌和食物残渣,加重炎症。 4、牙齿松动与移位:长期不及时治疗牙周炎,会导致炎症向周围牙周组织蔓延,影响牙齿的固定。患者会发现牙齿逐渐变得松动,甚至移位。 5、牙龈萎缩:牙周炎严重时,牙龈会萎缩,使牙根暴露,牙齿显得比健康的牙齿更长。 二、自我检查方法 1、观察牙龈颜色:健康的牙龈颜色应为粉红色。如果牙龈颜色呈现鲜红或暗红色,且伴有水肿,可能是牙龈炎症的表现,预示牙周炎的发生。 2、检查牙龈出血情况:在刷牙或进食时,注意观察牙龈是否出血。如果频繁出血,应警惕牙周炎。 3、感受牙齿松动度:用手轻轻摇动牙齿,感受牙齿的稳固性。如果牙齿明显松动,可能是牙周炎的征兆。 4、注意口腔异味:如果口腔异味持续存在,且难以通过清洁口腔消除,可能是牙周炎引起的。 三、专业诊断手段 虽然自我检查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但最准确的诊断方法还是就医检查。医生会通过以下手段综合判断是否存在牙周炎及其严重程度: 1、临床探针检查:医生会使用探针检查牙周袋的深度和附着丧失情况,以评估牙周炎的严重程度。 2、X线检查:拍摄X线片观察牙槽骨的吸收情况,了解牙周炎对牙周组织的破坏程度。 3、血常规等医学检测:通过血常规等医学检测,判断是否存在炎症感染等异常情况。 温馨提醒:牙周炎是一种需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的口腔疾病。通过了解牙周炎的典型症状、掌握自我检查方法以及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诊断,可以帮助您及早发现并应对牙周炎。如果您出现上述症状或怀疑自己患有牙周炎,请务必及时就医,以免病情恶化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同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也是预防牙周炎的重要措施。
李会彬 2024-11-15阅读量1989
病请描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牙齿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帮助我们咀嚼食物,还影响着我们的外貌和自信心。不过由于各种原因,如蛀牙、意外损伤等,我们的牙齿可能会受到损伤,这时,补牙就成为了一项必要的治疗措施。本文将深入探讨牙齿补牙的相关知识,包括补牙的原因、过程、材料选择以及补牙后的护理,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维护口腔健康。 一、为什么需要补牙? 1、蛀牙:这是最常见的补牙原因。当牙齿表面的牙釉质被酸性物质侵蚀,形成小洞或龋齿时,如果不及时治疗,蛀牙会不断扩大,甚至影响到牙髓,引起疼痛和感染。 2、牙齿磨损或断裂:长期咀嚼硬物、牙齿咬合不良、意外摔倒等都可能导致牙齿磨损或断裂,这时需要通过补牙来恢复牙齿的功能和外观。 3、牙齿间隙:有时候,牙齿之间会出现自然的小缝隙,或者因牙周病导致牙龈退缩而形成的间隙,补牙可以帮助填补这些空隙,防止食物嵌塞和进一步的牙齿损伤。 二、补牙的过程 1、检查与诊断:牙医首先会对患者的口腔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拍摄X光片,以确定牙齿损伤的程度和范围。 2、准备牙齿:根据损伤情况,牙医会去除受损的牙体组织,清洁并准备牙齿表面,为填充材料提供一个稳定的基础。 3、选择填充材料:现代补牙材料多样,包括银汞合金、复合树脂、玻璃离子水门汀等,每种材料都有其优缺点,牙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推荐最适合的材料。 4、填充与塑形:将选定的填充材料填充到牙齿缺损处,并进行塑形,使其与周围牙齿颜色、形态相匹配。 5、抛光与调整:最后,牙医会对填充部位进行抛光,去除多余的材料,确保牙齿表面光滑,减少食物滞留和菌斑形成。 三、补牙材料的选择 1、银汞合金:耐用且成本低,但颜色与牙齿不匹配,常用于后牙。 2、复合树脂:颜色接近自然牙齿,适用于前牙和后牙的修复,但耐磨性稍逊于银汞合金。 3、玻璃离子水门汀: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释放氟化物有助于预防继发龋,适用于儿童或靠近牙龈的修复。 四、补牙后的护理 1、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刷牙、使用牙线和漱口水,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新的蛀牙发生。 2、避免硬物:补牙初期,尽量避免用补过的牙齿咀嚼硬物,以防填充材料脱落或牙齿再次受损。 3、定期复查:按照牙医的建议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问题。 温馨提醒:牙齿补牙是一项重要的口腔保健措施,它不仅关乎个人美观,更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通过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我们可以有效保护牙齿,享受健康美好的笑容。如果遇到牙齿问题,应及时寻求专业牙医的帮助,切勿拖延治疗,以免小问题变大麻烦。
章宁波 2024-11-01阅读量2038
病请描述: 口腔种植作为现代牙科技术的一项重要成果,为众多牙齿缺失的患者带来了福音。它不仅恢复了牙齿的功能,还极大地提升了患者的口腔美观度。本文将详细解析口腔种植的流程,从咨询评估到术后康复,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过程。 一、预约咨询与评估 1、预约咨询 患者首先需要预约口腔种植专家的咨询时间。在这一阶段,专家会详细介绍种植牙的相关知识、适应症、禁忌症及预期效果,帮助患者建立对种植牙的正确认识。 2、口腔检查与评估 在咨询过程中,医生会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包括牙齿缺失情况、牙周健康状况、颌骨密度与形态等。同时,还会评估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如是否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以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 3、影像学检查 为了进一步了解口腔内部结构,医生通常会安排患者进行X光片、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这些检查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制定种植方案 根据患者的口腔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查资料,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种植牙手术方案。方案内容包括种植体的位置、数量、型号以及手术的具体步骤等。医生还会与患者详细沟通手术方案,解答患者的疑问,确保患者充分理解并同意手术方案。 三、术前准备 1、口腔清洁与治疗 在手术前,患者需要保持口腔清洁,可能需要进行洗牙或牙周治疗等,以减少手术过程中的感染风险。如果存在牙龈炎、牙龈萎缩等口腔问题,需要在手术前进行治疗。 2、药物准备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术前用药,如抗生素、止痛药等,以预防感染和减轻术后疼痛。 3、签署同意书 在手术前,患者需要签署手术同意书,确认已知晓手术风险并同意进行手术。 四、手术操作 1、麻醉 手术开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舒适与安全。 2、切开牙龈 在麻醉生效后,医生会在预定位置切开牙龈,暴露出颌骨表面。 3、制备种植窝洞 使用专用钻头在牙槽骨中钻出一个与种植体相匹配的孔洞。 4、植入种植体 将选定的种植体植入到牙槽骨的孔洞中,并用螺丝或愈合帽固定。 5、缝合伤口 将牙龈组织缝合覆盖在种植体上方,以促进愈合。 五、术后恢复与康复 1、冰敷与止血 手术后,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冰袋冰敷以减轻肿胀和疼痛,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止血处理。 2、饮食调整 术后一段时间内,患者需要避免食用过硬、过烫或刺激性食物,以免损伤伤口或影响种植体的愈合。 3、口腔卫生 保持口腔清洁至关重要,患者需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口腔清洁,包括轻柔刷牙、使用漱口水等。 4、定期复查 术后,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安排定期复查,以监测种植体的愈合情况和口腔健康状况。 5、安装愈合基台与牙冠 在种植体与颌骨结合稳定后,医生会安装愈合基台,使种植体周围的软组织成型。随后,取下愈合基台并取患者的口腔模型,根据模型制作适合患者的牙冠。最后,将制作好的牙冠固定到种植体上,完成整个种植牙修复过程。
章宁波 2024-09-29阅读量1751
病请描述: 高血糖导致的血管损伤一般表现为血管内皮功能紊乱,造成血管硬化,血栓形成,进而导致血管管腔狭窄,甚至血管闭塞。如果供应某一器官的血管狭窄,这个器官就会缺血缺氧。根据狭窄的血管所供应的器官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 因此,患了糖尿病,全身各组织器官的工作均可能受累,其中主要累及心、脑、肾等重要生命器官。 01 糖尿病高血糖有几伤! 伤“心” 供应心脏的冠状动脉狭窄可导致冠心病甚至心肌梗死。与冠心病有关的最基本检查是心电图,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至少每半年查一次心电图,以便早期发现冠心病。一旦合并冠心病,应积极治疗。 伤“脑” 供应大脑的血管狭窄可导致脑缺血甚至脑梗死。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的发生率比非糖尿病患者要高得多,一旦糖尿病患者出现反复头痛眩晕、头部跳痛等症状,应及时到神经内科就诊,行相关检查,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早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除降糖治疗外,还要保持血脂、血压正常,降低血液黏度,控制体重。 伤“肾” 当高血糖影响到肾脏的血管时,尿中白蛋白排泄会增加,并逐渐进展至大量白蛋白尿和血肌酐水平升高,最终发生肾衰,需透析或肾移植。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复查尿白蛋白。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阶段通过严格控制血糖、血压,防止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伤“眼”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之一,糖尿病的病程越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越高,在首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21%有视网膜病变,70%的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致盲率极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可以通过激光治疗,减少眼底出血。如果已到晚期,失去治疗时机,容易发展至失明。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半年去眼科查一次眼底,以便及时发现眼底病变,及时治疗。 糖尿病导致的动脉硬化及微血管病变基础上产生的慢性并发症,已成为影响糖尿病预后的主要因素,因此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合理控制血糖等一系列的努力,最终是为了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使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02 糖尿病血糖失控的12个信号! 血糖失控代表什么?代表着糖尿病复发以及可能衍生出更多的糖尿病并发症,非常可怕。而又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的血糖已经失控了呢?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2个身体信号,能够说明血糖失控,而当事人还被蒙在鼓里。 1.视力变化。糖友有时可能会发生视力模糊,阅读困难,晚上看灯出现光环等现象。血糖过高容易造成视力模糊,看东西出现黑点或者闪光等问题。另外,从黑暗处到较亮处时,糖友眼睛需要更长时间加以调节。 2.听力丧失。耳朵中很多细小血管及神经对听力过程起到关键作用。高血糖会损伤这些血管和神经,使糖尿病患者听力丧失危险比普通人群高两倍。 3.牙龈出血。除了出血之外,高血糖还会导致牙龈萎缩及出现严重牙周病的症状。久拖不治,则容易导致牙齿脱落。牙龈炎会导致血糖更难控制,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4.口腔干燥或溃疡。高血糖会导致口干舌燥,更容易发生口腔疼痛、溃疡、炎症和龋齿。勤刷牙和每半年看一次牙医,有助于防止与糖尿病有关的口腔疾病。另外,戒烟和定期清洁假牙也非常重要。 5.头晕或头昏眼花。血糖过高容易造成起身站立速度太快时感到有昏晕感,心跳过快。这些情况可能会突然发生,或者同时伴有呼吸急促、胸闷、说话不清或视力丧失。这时心脏或大脑供血可能减少或受阻。应立即求助或拨打急救电话,及时就医。 6.四肢刺痛或麻木。神经损伤会扰乱四肢与大脑之间的神经传递信号。血糖过高容易造成手脚针刺感或麻木,走路时感到脚痛。腿部和脚部肌肉力量减弱,站立不稳。 7.手脚经常疼痛。受损神经会传递混乱的信号,造成身体反应与外界刺激难以同步。很轻柔的毛毯碰到脚都可能会产生疼痛感,夜间疼痛更明显。另外,糖友会感觉手脚极热或极冷,或者感觉像戴了手套和穿了袜子。 8.腿部痉挛或疼痛。血液循环不良会导致糖友走路或者进行其他身体活动时发生小腿、大腿或臀部疼痛。休息后,疼痛感减轻。建议将此症状告诉医生,可能需要采取相应的必要措施保护血管。 9.肠道及膀胱功能紊乱。高血糖损伤膀胱神经后,患者难以识别何时该小便,导致憋尿,从而让膀胱炎频发。如果肠道神经持续受损则容易导致便秘和腹泻。胃部消化食物能力也会大大削弱,导致呕吐和腹胀。 10.出汗异常。血糖过高容易导致一些患者出汗更频繁,夜间或吃饭时尤其严重。但是,有些患者则完全不出汗,即使在大热天也很少出汗。另外,检查一下脚底,如果皮肤很干燥,说明汗腺功能出现异常。 11.皮肤干燥或瘙痒。血糖过高时,体液相对较少,更容易导致皮肤干燥和瘙痒。皮肤裂口容易造成细菌侵入皮肤,导致感染愈合缓慢。其他症状包括:皮肤出现黑色斑点、水疱、皮疹、鳞状脱屑或豌豆大小的硬块。皮肤局部还会出现僵硬、蜡状、发凉或无毛等现象。12.性生活困难。性器官也会受到神经损伤的负面影响。血糖过高容易导致男性勃起困难或勃起时间过短,容易导致女性阴道干涩、性唤起困难、难以达到高潮。因此,出现性问题,也要查查血糖。 这12个可怕的身体信号完全能够说明的你的血糖出现了问题,一旦发现症状,应立即就医,而不是存有“过两天就好了”的侥幸心理,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03 糖尿病高血糖怎么办? 高血糖的危害不容忽视,对糖尿病患者来控制好血糖是最关键的。首先看看如何把高血糖降下来的方法? 少吃多餐 去掉一次零食或改吃血糖生成指数(GI)较低的食物由于对于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只需让自己的体重减轻5~10%,就能够显着地改善血糖情况。所以,只要适当地减少热量摄入,就可以获得更好的血糖控制。 中餐“西”吃 在糖尿病的科学饮食疗法中,尝试一下中餐“西”吃,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西餐中一些常用的烹调手法(如蒸、拌、煮),基本上很少用油,或者不用油。黄瓜、番茄、生菜、卷心菜、花菜、西兰花,是制作西餐时常用的蔬菜。这些蔬菜所含热量低,有利尿作用,能生吃的就尽量生吃,个别品种开水焯一下即可食用。这样可充分保留蔬菜的维生素和营养成分。 不过,西餐的烹饪方法中也有不适合病友的,如采用煎、炸、烤等方法制作的食品。西餐中还常用黄油(奶油)代替烹调用油,但黄油(奶油)中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对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有危害。所以糖尿病患者在中餐“西”吃时应避免煎、炸、烤等烹调方式。 喝点茶 经常的喝茶能够帮助我们控糖,但是要注意不要喝太多的饮料,以免血糖增加,糖尿病患者为了防止血糖的身高,有很多饮品是碰不得的,比如含糖量多的碳酸饮料、果汁等。不过作为三大饮品之一的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可是利大于弊的。茶不仅能提供人体充足的水分,还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茶多酚、生物碱、氨基酸、矿物质等,对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重要作用,只要学会喝茶,不仅能够帮助降低血糖水平,还有预防并发症的功效哦。 做些有氧运动 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能够帮助我们有效的降糖,因为适当的运动是可以帮助我们消耗血糖的,养成适度、恒定的运动习惯,对于血糖控制也同样重要!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能量的消耗、减轻体重;同时,也有助于降低中性脂肪及低密度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胆固醇。
俞一飞 2024-05-27阅读量2026
病请描述:视觉信号 长期高血糖可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其发病率与病程长短呈正相关。当糖尿病患者眼前出现黑影或出现视力下降时,不要想当然地认为是“年老眼花”,一定要检查眼底,排除DR的可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不可逆转的,必须早发现、早治疗,因此糖尿病人一定要定期检查视力及眼底。视力、扩瞳查眼底,观察有无糖尿病眼底病变或进展情况,每六个月检查一次。 口腔信号 与一般人相比,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口腔问题,如牙龈萎缩、牙周炎、龋齿、口腔黏膜感染(尤其是霉菌感染)、牙齿松动甚至脱落等,这些都与长期高血糖导致血管病变、免疫力下降、继发感染、钙质流失等有关。因此,糖尿病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一定要引起警惕,及早处理。 皮肤信号 长期高血糖可引起皮肤及外阴瘙痒、皮肤真菌感染(如手癣、足癣、股癣、甲癣等)、皮肤疖肿、毛囊炎、胫前色素斑、糖尿病性水疱病、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等多种皮肤病变,而且病情往往非常顽固,如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发生溃疡、坏疽,甚至面临截肢的风险。 一旦出现皮肤破溃,形成溃疡,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专科医生会在评估病友全身情况(血糖、血压、血脂和体重)和局部溃疡的性质、面积和深度、有否感染以及下肢缺血程度等多种因素后,需要时做CT、核磁、血管造影等特殊检查,并经过多科协商(包括内分泌科、感染内科、骨科、血管外科等)慎重决定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致残率及致死率。 神经信号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导致肢体感觉异常,典型者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灼热或针刺感,症状往往两侧对称、远端比近端明显。到了晚期阶段,患者可出现痛觉、触觉及温度觉完全丧失。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建议: 1.所有T2DM患者确诊时和T1DM患者诊断5年后,应进行糖尿病神经病变筛查。随后至少每年筛查1次。(B) 2.评估DSPN应包括详细病史,检查温度觉、针刺觉(小纤维功能)、踝反射、压力觉和震动觉(大纤维功能)。(B) 3.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延缓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进展。(B) 4.普瑞巴林、加巴喷丁或度洛西汀可作为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初始治疗药物。(A) 植物神经信号 有些糖尿病患者特别爱出汗,外界气温不高也没怎么活动就大汗淋漓,而且出汗主要集中在头面部及上半身,下半身及四肢则基本无汗,这种情况往往提示支配汗腺的植物神经出了问题。有些糖尿病患者经常上腹部饱胀、顽固性便秘,或是出现顽固性腹泻,但又不伴有发热、腹痛及脓血便,这可能存在植物神经病变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 高血糖还可能损害支配膀胱的植物神经,影响膀胱的收缩与排空,患者多表现为排尿困难、小便淋漓、膀胱尿潴留以及张力性尿失禁。 肾脏信号 在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往往没有明显自觉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小便泡沫增多或夜尿增加,这往往提示患者尿蛋白排泄增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减退。 糖尿病肾病的筛查 首次筛查始于 1型糖尿病诊断后5年 2型糖尿病诊断确立后 此后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肾脏病变的筛查 筛查应包括 尿常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正常人UACR<30 ,UACR>300mg/g,称为大量白蛋白尿(临床糖尿病肾病),此时尿常规可显示有蛋白。所以说尿常规蛋白阴性并不能排除早期糖尿病肾病。 血肌酐(计算eGFR):血肌酐能较准确地反映肾实质受损的情况,但非敏感指标。人体肾脏的代偿能力非常强大,肾脏损伤程度占到整个肾脏的一半以上(即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大于50%)时,才会引起血肌酐升高,所以说体检时血肌酐水平正常并不代表没有肾功能损害。临床上要根据血肌酐水平结合患者年龄、性别、体重等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评价慢性肾脏病(CKD)的分期情况。 心血管信号 某些糖尿病患者休息状态下心动过速,并且白天与夜间的心率变化不大(固定心率),还有直立性低血压,这些都是由于支配心血管的植物神经受累所致。此外,有些患者还伴有血压下降、头晕、心慌、眼前发黑,严重时会出现晕厥。 性腺信号 糖尿病可引起周围血管及末梢神经病变,导致性欲减退、阴茎勃起不坚,严重者可发展成完全性阳痿。因此,临床上对于因阳痿前来就诊的患者,应注意化验血糖,以排除糖尿病的可能。 骨骼信号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浓度较高,尿糖排泄增加,血液中的钙随尿大量流失;另外,由于胰岛素缺乏,糖尿病患者胶原蛋白合成不足,骨基质减少,因而容易引起骨质疏松,患者可有腰酸背痛、驼背等临床表现。 精神信号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言语行为反常、神志不清、嗜睡等症状时,往往提示患者可能出现了严重低血糖、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临床上,我们经常看到有些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出现低血糖时,往往没有心慌、出汗等低血糖典型症状,而是突出表现为言行举止反常,有时甚至被误诊为“精神病”。
俞一飞 2022-05-21阅读量1.0万
病请描述: 牙龈炎和牙龈肿痛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会对人们的口腔造成一定的影响,疾病的成因是比较丰富的,有可能是因为感染、营养因素或者激素水平改变而引发的,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疾病的成因,就不利于预防疾病,为了大家的健康,接下来我会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牙龈炎肿疼造成的原因要包括以下几点 1.有的人会因为感染因素而出现牙龈炎这种疾病,如果人们长期不刷牙,就会导致牙齿或者牙龈出现大量的牙菌斑,就会对牙龈的组织造成一定的损害。有的人可能会因为牙结石、食物镶嵌或者不良修复体,而导致牙龈炎症的出现。 2. 一个人身体的激素改变对于人体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青春期或者妊娠期,激素水平可能会产生一些生理变化,所以就会加重牙龈炎的症状,就会出现牙龈疼痛流血或者红肿的状况。 3.如果一个人有不良的饮食习惯,那么牙龈炎也有可能会发生,有的人经常吃一些油腻辛辣,容易导致上火的食物,比如油炸类食物或者烧烤类食物,再加上身体缺乏维生素或者身体无法正常的吸收营养,那么就会出现牙龈肿痛。 4.如果一个人长期心情抑郁,身体抵抗力低下,再加上经常抽烟喝酒,那么牙龈就有可能会因为受到损伤而出现容易被炎症侵害的情况,不仅会导致牙龈肿痛,还有可能会导致牙龈萎缩。 以上介绍了引起牙龈炎肿疼的一些原因,想必大家一定有了解,如果人们出现牙龈炎和牙龈肿痛,应及时到医院口腔科检查治疗,避免造成严重后果,导致疾病发展,
章宁波 2020-09-02阅读量9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