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细菌感染 > 内容

细菌感染内容

肾病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病请描述:肾病,肾脏的各种病证。人体脏腑之间,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均保持着动态平衡。内外界多种致病因素如果破坏了人体的平衡,导致脏腑气血功能失调,病及于肾,则引起肾脏疾病的产生。 慢性肾脏病(CKD)定义: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肾脏损害病史大于3个月),包括肾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GFR下降(<60ml/min · 1.73m2)超过3个月,即为CKD。 引起慢性肾脏病的疾病包括各种原发的、继发的肾小球肾炎、肾小管损伤和肾血管的病变等。根据GFR可以将慢性肾脏病分为5期,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可以显著的降低CKD患者的并发症,明显的提高生存率,对于CKD的治疗,包括原发病的治疗,各种危险因素的处理以及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进展,当CKD患者进展至5期时,应及时进行肾脏替代治疗。   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变好了,可工作压力增大,不少人上有老、下有小,压力更是严重,这也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就包括肾病。患了肾病不仅给生活增加了负担,同时也带来了烦恼。专家讲解说,肾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下面就来看看吧:   1、血液流变   从血液流变学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证明,肾病患者有血浆粘度、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含量以及血小板聚集性明显增加的现象,而这些现象是导致肾细胞缺血或坏死的重要原因。   2、感染   感染是肾病的诱因之一,咽炎、扁桃体炎等感染都会引发肾病,感冒则是引发、加重肾病最常见的一种感染。   3、恶劣的环境   恶劣的外在环境因素如风寒,潮湿等都会造成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的降低。   4、劳免疫力下降   累过度造成人体免疫力降低,长期下去会引发肾病。   5、憋尿   长期憋尿不仅容易引起膀胱损伤,尿液长时间滞留在膀胱还极易造成细菌繁殖,一旦返流回输尿管和肾脏,其中的有毒物质就会造成肾脏感染,从而引发尿路感染、肾病甚至尿毒症。   上述这些是常见的导致肾病的原因,您现在应该清楚了吧,为了能够使肾病的病情得到及时的好转或是康复,患者不但要及时的进行合理正规的治疗,还需要在治疗之后进行正规的护理,这样治疗的效果才是最好的。

张冉 2017-03-18阅读量1.1万

尿道的解剖、生理与尿道狭窄的...

病请描述: 一、应用解剖        ⒈  男性尿道的应用解剖        男性尿道起自膀胱的尿道内口,下达阴茎头部的尿道外口。成人尿道长度约为160~220mm,直径约5~7mm。据国外资料统计,1岁时可通过F10,5岁时可通过F15,10岁时可通过F18,成人可通过F24。男性尿道自内口穿越前列腺到达膜部,该段称为前列腺部尿道,亦即后尿道部分,长约25mm,也是尿道内径很宽大的部分。在后壁有一条纵行隆起,称为尿道嵴。在嵴的中部隆起部分为精阜,精阜中央有一凹陷为前列腺小囊,在小囊两侧各有一个细小的射精管口,在精阜两侧有许多前列腺小管开口,故男性泌尿系和生殖系统在此连接,一旦感染即易在此处彼此波及,尿道亦成为细菌入侵这两个系统的门户。        尿道向下穿过尿生殖膈,该段称为膜部尿道,其周围有外括约肌环绕,此处最为固定,也是管腔相对狭窄的部分。在前列腺尖部与尿道生殖膈间尚有一小段周围缺乏支持组织的膜上部尿道,约5mm左右。该段上有坚硬的前列腺包饶,下有固定的尿生殖膈,当骨盆骨折时由于骨盆内径的改变,前列腺随盆壁侧韧带及直肠等器官向后上方移位,形成一剪力作用,将膜部尿道撕裂,故骨盆骨折并发后尿道断裂时均发生于此部位。此外当在尿道内使用金属器械时亦易在此处发生损伤,因尿道膜部处最为薄弱,易穿透膜部尿道前壁而进入膀胱,形成假道。        尿道继续前行进入前尿道部分,该段尿道周围被尿道海绵体所包裹,又称尿道海绵体部。位于球部的尿道被称为尿道球部,是尿道中最宽的一段,尿道球腺开口于此。膜部与海绵体部相移行的数毫米尿道,只有疏松结缔组织包饶,管壁很薄,尤以前壁为甚,在尿道球腺排泄管开口处粘膜呈大小不等的隐窝,因此当尿道内行金属器械操作时可经此向后上方穿入直肠。当人体从高处坠落可发生骑跨伤,外力将尿道球部挤压在耻骨联合下缘发生尿道破裂。此外在前尿道的粘膜下有许多粘液腺存在,称为尿道腺,开口于前尿道,并形成大小不等隐窝,是易于隐藏细菌和发生感染的部分,因此炎性尿道狭窄常发生于前尿道。此外舟状窝前壁也有一粘膜皱襞,故在应用有侧孔的金属器械(如膀胱镜等)时应将侧孔朝向阴茎腹侧,在阴茎体部再旋向前方,以防损伤皱襞。同时尿道外口是另一狭小处,因此插入金属器械或钳取结石时切忌暴力,损伤后极易发生尿道外口的狭窄。        尿道有三个宽大处,三个狭窄处及两个弯曲。三个宽大处位于前列腺部、球部及舟状窝处;三个狭窄处在尿道内口、膜部及外口处;二处弯曲,一处在耻骨下即膜部尿道及球部尿道起始处,且较弯曲而固定,另一处弯曲在前尿道的阴囊段与游离段交界处,该处弯曲凹面向下,为将阴茎向腹壁提起,可使该弯曲消失,有利于腔内器械的操作。当长时间行稽留导尿术的病人,此凹面常因长时期被压而易发生尿道周围炎,甚至尿漏的形成,故稽留导尿管如能向上反向腹壁固定,可达到预防感染的作用。        尿道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和肌层所构成,粘膜层在前列腺部是移行上皮,膜部、球部及阴 茎体部为复层柱状上皮,阴茎头部为鳞状上皮;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血管丰富;肌层则包括内纵肌、外环肌2层。        后尿道血供来自膀胱下动脉及阴部内动脉分支,前尿道由阴部内动脉及尿道动脉供应,相互间有吻合。后尿道静脉回流到膀胱前列腺静脉丛,前尿道则回流到阴部内静脉。尿道淋巴丰富,在粘膜下层形成淋巴网,后尿道则汇入髂外淋巴结、闭孔淋巴结及盆腔淋巴结,前尿道汇入腹股沟淋巴结。尿道神经来自阴部神经、生殖股神经和交感神经。        ⒉  女性尿道的应用解剖        女性尿道位于耻骨联合后方、阴道前方,由膀胱内口向前下方穿过尿生殖膈,开口于阴道前庭,全长约30~50mm,直径8~10mm,尿道外口处最细。        女性尿道分上中下三段,上段为环行平滑肌,与膀胱颈部的环行肌连贯,肌纤维特别肥厚,形成强有力的尿道内括约肌,对控尿起重要作用;中段穿过尿生殖膈处有尿道括约肌环绕,为横纹肌,起到外括约肌作用;下段有阴道括约肌和肛门括约肌的少量肌纤维围绕尿道口,起括约尿道口的作用。此外提肛肌、会阴深层肌群对控制排尿起辅助作用。女性尿道粘膜上段为移行上皮,下段是鳞状上皮;尿道粘膜下分布丰富的尿道腺,开口于粘膜表面。        女性尿道上段由膀胱下动脉供血,中段为阴道动脉分支,下段由阴部内动脉供应。静脉回流到膀胱阴道旁和阴部内静脉丛。尿道粘膜下有丰富淋巴管汇入腹股沟淋巴结及髂内淋巴结。        女性尿道宽、短、直,开口暴露于前庭,接近阴道,离肛门亦近,易被污染。故女性更易引起尿道感染,但不易损伤。 二、尿道损伤与狭窄形成的关系        Singh曾进行动物实验,其结论有三点:⒈尿道腺体的分布与淋菌性尿道狭窄的部位是一致的;⒉尿道穿透性损伤较非穿透性损伤发生狭窄的机会要大,在尿道断裂时不行耻骨上造喽术的比行耻骨上造喽术者发生狭窄的机率高;⒊由于构成疤痕的组成细胞成分不同,可表现为软、硬或有弹性的不同性质的疤痕。        该实验对指导我们在尿道损伤早期的处理上及预防狭窄及不同性质疤痕的处理上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三、病因        (一)外伤:是尿道狭窄的主要原因,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原因:        ⒈交通意外:约占外伤性尿道狭窄的70%以上,大多位于后尿道。        ⒉骑跨伤:均发生于球部尿道。        ⒊医源性:由于尿道内器械操作不当,如膀胱镜检查术,电切镜手术,尿道扩张术等,可发生于前或后尿道。        (二)感染:是尿道狭窄中仅次于外伤的常见原因:        ⒈病原菌:非特异性细菌、结核菌、病毒、淋菌等        ⒉特点:①大都发生在前尿道, ②狭窄多为长段,多发的表现。        (三)先天性:见于尿道下裂、重复尿道、包茎等。        (四)医源性:包括尿道器械操作不当造成损伤、炎性狭窄包括护理不当等原因。 四、诊断        ⒈病史与体征:有排尿困难及下尿路梗阻或尿潴留病人,有外伤史或尿道感染和留置导尿管等病史,对已做过手术的病人应详细询问历次手术情况,对长期梗阻病例应注意上尿路的检查,如肾功能及有否肾盂输尿管积水等表现。男性病人应注意对阴囊的检查,注意精索附睾等有无炎症等异常改变。        ⒉尿扩:对可疑有尿道狭窄的病人,做试探性尿扩是一种有效的诊治手段。选择尿道探子应由中等粗细的探条开始,如F18或F16开始。可了解狭窄的部位与程度。        ⒊  影像学检查:        ⑴尿道造影术: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为取得满意的造影结果,希望注意以下几个要点:①取斜位体位(左前斜或右前斜),躯体与X线床板成30度角,下方大腿向前屈曲,上方大腿向后方伸展,避免尿道与股骨交叉重叠。②应摄逆行尿道造影片与排尿期尿道造影各一张片。在已行耻骨上膀胱造喽术者,当无法行排尿动作时可应用金属尿道探子自造瘘口引入后尿道直达狭窄处,再及时行尿道逆行造影象结合的摄片方法可帮助了解狭窄部位、程度及后尿道情况。(我们不推荐前后尿道均采用金属尿道探子的方法,因误差较大)。        ⑵ B超在尿道显像术的应用(见另章)。        ⑶ KUB、IVU在一些长期严重梗阻病人时选用,了解有否结石及上尿路有否功能与形态上的改变。        ⑷ MRU可在碘过敏而又必须了解上尿路时选用。 五、鉴别诊断        应与下列常见病鉴别: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颈部挛缩(纤维化)、神经原性膀胱、尿道结石、尿道异物及后尿道瓣膜等。

宋鲁杰 2016-03-13阅读量9249

老年胆囊炎的防治(二)

病请描述: 治疗方案   1.一般治疗   (1)积极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及并发症,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胆道寄生虫病的发生,并积极治疗肠蛔虫症。   (2)生活起居有节制,注意劳逸结合、寒温适宜,保持乐观情绪及大便通畅。   (3)诊间经常保持左侧卧位,有利于胆汁排泄。   (4)本病若位有结石,或经常发作,可考虑手治疗。   (5)应选用低脂肪餐,以减少胆汁分泌,减轻胆囊负担。   2.药物治疗   (1)急性胆囊炎:   ①解痉、镇痛:可使用阿托品0.5mg 肌内注射,硝酸甘油0.6mg 舌下含化、哌替啶(度冷丁)等,以解除Oddi 括约肌痉挛和疼痛。   ②抗菌治疗:抗生素使用是为了预防菌血症和化脓性并发症,通常以氨苄西林(氨基苄青霉素)、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和氨基醣甙类联合应用,或选用第二代头孢霉素如头孢孟多(头孢羟唑)或头孢呋辛治疗。抗生素的更换应根据血培养、手术时的胆汁培养和胆囊壁的细菌培养,以及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而定。   ③利胆药物:50%硫酸镁10ml,3 次/d,口服(有腹泻者不用)。去氢胆酸片0.25g,3 次/d,口服。胆酸片0.2g,3 次/d,口服。   (2)慢性胆囊炎   ①利胆药物:可口服50%古巴酸镁、去氢胆酸片等。   ②驱虫疗法:针对病因进行驱虫。   ③溶石疗法:如系胆固醇结石引起者,可用鹅去氧胆酸溶石治疗。文献报道,溶石有效率可达60%左右。剂量每天500~700mg,疗程6 个月至2 年。疗程结束后仍需服维持量(每天250mg),以防复发。副作用:腹泻和血清转氨酶轻度增高。   (3)合理选用中成药:   ①金胆片:功能:消炎利胆。用于急慢性胆囊炎,用法:5 片,3 次/d。   ②清肝利胆口服液:功能:清利肝胆湿热。主治纳呆、胁痛、疲倦乏力、尿黄、苔腻、脉弦、肝郁气滞,肝胆湿热未清等症。每次20ml,3 次/d。   3.针灸疗法   (1)针刺疗法。   (2)耳针疗法。   4.外科手术治疗 行胆囊切除术是急性胆囊炎的根本治疗。手术指征:①胆囊坏疽及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者;②急性胆囊炎反复急性发作,诊断明确者;③经积极内科治疗,病情继续发展并恶化者;④无手术禁忌证,且能耐受手术者。慢性胆囊炎伴有胆石者;诊断一经确立,行胆囊切除术是一合理的根本治法。如病人有心、肝、肺等严重疾病或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而可予内科治疗。   5.康复治疗   (1)一般活动:慢性胆囊炎的康复历时较长,除了药物、手术等治疗外,日常生活护理也对疾病的恢复有一定作用。首先应对患者的作息时间作一科学安排,在急性发作期,除了必要的治疗都应卧床休息;在症状缓解期应有适量的户外活动,如饭后散步、打太极拳等,以适应心理、体力的恢复,同时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巩固康复治疗效果。   (2)饮食:积极宣传饮食对慢性胆囊炎治疗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使戒除一些不良饮食习惯,如戒烟、戒酒等。在康复治疗过程中一般以低脂肪、低胆固醇、易消化饮食为原则,同时避免高热量、辛辣、生冷食物。在急性发作或胆绞痛发作期宜暂时禁食,避免刺激胃肠道,由静脉给予适当营养。   (3)心理治疗:本病迁延不愈,症状反复发作,患者长期反复受疼痛折磨,极易产生悲观、消极情绪。通过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心理情绪,使其振作精神,树立信心,调整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以积极态度配合治疗。由于患者常因缺乏疾病知识而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在心理护理中,应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明、解释工作,使其初步掌握本病的知识和规律,消除对疾病的错误看法,保持精神愉快和心情舒畅,从而促进疾病的痊愈,特别是在进行ERCP 和体外震波碎石前一定要反复讲解,使其消除不良情绪,配合医师进行操作。另外还应主动讲解慢性胆囊炎的特点和常见诱发因素,如饮食不当和慢性感染可促使本病复发等,通过这些工作,可大大加强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减少复发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4)药物治疗:慢性胆囊炎患者的用药涉及抗生素、止痛药、利胆药等多个种类。使用中有许多特点,它直接关系到药物的作用,如在使用抗生素、解痉利胆药物的同时应使用护肝药物,用药时间宜延长;因使用阿托品、哌替啶等药物时应注意观察副作用的发生。   (5)家庭康复指导:   ①保持良好情绪:由于慢性胆囊炎病程持续时间长,容易复发仅靠短期的医院治疗和康复远远不能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护理人员应针对具体患者康复各个阶段的实际心理变化,予以情绪支持,进行心理指导,从而使其在今后长期的生活和工作中保持良好的情绪。人们在处于紧张、焦虑、恐惧状态时,大脑皮质和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下降,可直接导致胆囊收缩运动失调,只有在心胸宽阔、精神饱满时才能保持胆囊的正常功能。另外,应动员社会和家庭的支持,这不但为患者提供生活便利,更可以使其感受到环境的温暖,坚定治疗疾病的信心。   ②正确认识疾病:慢性胆囊炎患者由于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心理上顾虑较多,忧心忡忡,有的患者还与“癌症”进行比较,这往往使患者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一般来说,本病虽然难以完全治愈但癌变率在3%左右,因此患者应增强信心积极治疗。   ③合理安排饮食:饮食不当是引起慢性胆囊炎的重要原因,因此合理的饮食是治疗慢性胆囊炎的基础。应指导患者认识到良好的饮食习惯的重要性。戒烟戒酒,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食物,每餐饮食定量、营养均衡,在急性发作时则更要控制饮食。   ④定期随访检查:慢性胆囊炎患者应根据病情轻重定期去医院检查复诊。向医师报告近期症状变化和用药情况,接受医生的指导,并每年进行一次B 超检查,以防早期癌变。   并发症   并发症有中毒性休克、胆囊坏疽、胆囊穿孔等。   预后及预防   预后   急性胆囊炎的病死率为5%~10%,几乎均发生于老年人并发化脓性感染和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者。急性胆囊炎并发局限性穿孔,可通过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并发游离性穿孔,则预后较差,病死率高达25%。   预防   适当参加锻炼,参加体育和文娱活动,依据病情和体力情况合理安排好工作、学习和休息,增强体质,以促进慢性胆囊炎的康复。   流行病学   绝大多数胆囊炎均与胆囊结石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结石可梗阻胆道引起炎症。炎症双能促进结石的形成或增长。因此胆囊炎的流行病学资料与特征基本与胆囊结石相同。使用B 超检查自然人群胆石症发生率达10%左右,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愈是高龄,胆囊结石的发生率愈高,顾倬云等到临术调查结果显示:60 岁以上组胆囊结石患病率达27.5%,70 岁以上组达18.76%,80 岁以上组达27.52%,90 岁以上组达50%。随年龄增长,胆结石患病率呈增长趋势。并且,胆石症并发症如急性胆囊炎,胆石性胰腺炎、胆心神经过敏综合征等发生比例上升,并发胆囊癌亦增加。因此,胆石症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特别提示   保健贴士:积极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及并发症,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胆道寄生虫病的发生,并积极治疗肠蛔虫症。

赵刚 2015-04-05阅读量8796

痤疮又称粉刺或是青春痘病因和...

病请描述:        痤疮又称粉刺或是青春痘,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于受机体内雄性激素的影响,多发于青春期,好发于面部,是由于皮脂腺大量分泌皮脂,皮脂无法排出而使毛囊阻塞,而产生的炎症,是一种慢性炎症疾病。一般认为,在青春期,因性激素分泌过于旺盛,使皮脂腺分泌增多,同时皮肤的毛囊口角化过度。通常痤疮并不发炎,但有时因细菌侵入毛囊可引起毛囊周围炎症,表现为红色丘疹、脓疮、结节、脓肿等。痤疮消退后可留有暂时性色素斑,或小的坑凹状疤痕。 1、产生痤疮的原因是什么? A.皮脂分泌的增加B.毛孔堵塞(毛囊里异常角质化)C.痤疮菌繁殖导致发炎 2、加重、恶化痤疮的其他原因有哪些? 精神压力、睡眠不足、月经不调、怀孕、不规律的生活、过度频繁的使用香皂和化妆品以及结核药、含类固醇的激素类、避孕药等的过量服用都会导致痤疮的恶化。 3、治疗痤疮的方法如何? [1]局部涂药 (外用药)早期以及症状较轻的痤疮可以用祛除堵塞毛孔角质的药、杀灭细菌的药、消除炎症的药治疗,即外用药治疗。[2]口服药(内用药)痤疮的治疗主要是清除堵塞毛孔的皮脂以及消除炎症。症状比较严重时,可服用抗生素、消炎类、激素类、维他命A族,或是调节内分泌药物。[3]脱氢皮质醇荷尔蒙注射是在炎症特别严重时采取的治疗措施,可在炎症局部直接注入药物,即可消炎。[4]痤疮皮肤护理根据痤疮类型及状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患者禁止强行挤出,以免产生感染、色素沉着、疤痕等后遗症,需在医院里经过彻底消毒、进行药物及激光的专业痤疮治疗,则不会产生相应的副作用。

卢涛 2014-11-24阅读量9709

科学战痘,青春无悔

病请描述:        照照镜子,你是否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粗大的毛孔渐渐在面部蔓延开来。长了多年的痘痘,原本光洁的皮肤变得粗糙,暗哑,还坑坑洼洼,实在是很让人伤心。然而更为伤心的是,花了好多钱,各种方法都试过了,可还是阻止不了这反反复复、恼人的痘痘。        痤疮,又称青春痘、粉刺、暗疮,它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大多认为其病因与雄激素、皮脂腺和毛囊内微生物有密切关系。在青春发育期,雄激素分泌增多,它能引起皮脂腺合成和排泄皮脂增加,并能使毛囊上部角化增殖, 造成毛孔堵塞,形成脂栓即粉刺。此外,遗传、饮食、胃肠道功能紊乱、环境因素、化妆品及精神因素等亦与发病有关。本病好发于青年男女的面部,尤其是前额、颊、颏及胸背部, 患处出油多,毛孔扩大,有的头皮屑亦多。多数无自觉症状,但是由于严重影响美观,患者心理上的负担往 往较重。由于本病的发生是多因素 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防治本病也应针对上述病因,而采取综合治疗, 才能有效。        一个最最重要的观点,大多数人头脑里还没有形成,粉刺痤疮是病,应到医院治疗,化妆品起的只能是辅助治疗的作用。治疗痤疮(青春痘),追根溯源,内清脏毒,外疗肌肤,直捣病灶,愈后不复发。安全和疗效都有保障。本品是发掘祖国医学美容秘方,采用针对治疗痤疮的中草药为原料,以现代提取技术和传统炮制法相结合的制造工艺精制而成。不含任何化学载体成分和激素,是一种具有独特消炎祛脂养颜功效的方法。其作用原理为独有的植物活性成分,通过按摩,涂敷经透皮吸收渗入真皮细胞内,抑制油脂分泌,促进油脂分解,从而明显消炎和消除各种粉刺等。内服外用结合治疗,真正从源头上根除青春痘的滋生,让你彻底告别痘痘的烦恼。 为什么女性月经初期时容易长痘?        痤疮(青春痘)从病理上是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疾病,从发病机制来说,皮脂分泌增多和雄激素水平增高是其中的重要环节。雄激素刺激皮脂腺,使之功能活跃,皮脂分泌增加,而雌激素有抑制皮脂的分泌的作用。女性月经前期雌激素水平下降而雄激素水平相对增高,因此这段时间痤疮特别容易发生。 痘痘是不是可以用消毒过的针挑去,并且不会留下疤痕?        痘痘从轻到重可分成很多情况,有些轻型的如黑头粉刺,可以用消毒针头挑除,不会遗留疤痕,但大部分的痘痘是不能用针挑的。因为痘痘一旦有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后,病情不止局限于毛囊皮脂腺内,扩散至周围皮肤组织。如果挑除的话,不仅不能使病情好转,还有可能使感染扩散,反而加重病情。 怎么样能够避免留下痘痘疤痕?怎么样能够祛除脸上的痘痘疤痕?        并不是所有的痘痘都会遗留疤痕,大部分轻到中度的痤疮消退后只有暂时的色素沉着,随着时间会自行消退。一部分严重的痤疮由于炎症反应强烈,部位较深,又加上没有及时有效的处理才会产生疤痕。所以脸上发了痘痘一定要到医院请教皮肤科医生,他们会根据你的情况帮你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让你赢得与痘痘的战斗,避免产生难看的疤痕。如果已经有疤痕了,那就比较困难,幸好现在有激光、磨削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把疤痕减轻,但是目前还没有让疤痕完全消失,皮肤恢复正常的方法,因此发痘痘切记要用及时正确的治疗才是避免疤痕最好的方法。 Q:痘痘皮肤的日常护理需要注意些什么? A:容易发生痘痘的皮肤油脂分泌旺盛,有些人喜欢使用去油的清洁产品,控油的护理产品,但效果往往并不如期望中的好。其实痘痘皮肤除了比较油,也比正常的皮肤敏感,再加上一些治疗痤疮的药物可能使皮肤表面屏障功能下降,因此选择护肤品一定要温和,有良好的保湿效果,还要有适当的遮光剂,避免日光加重痤疮。  【卢涛主任访谈青春痘-视频-优酷视频-在线观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c2OTgxNzY0.html

卢涛 2014-11-24阅读量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