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帕金森病作为第二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除了其特征性运动症状外,伴发的非运动症状亦逐渐为人关注。早在1817年,英国医生帕金森在震颤麻 痹最初描述中便提到了风湿样疼痛。Broen等报道PD疼痛的平均患病率为67.6%,最高达85%。疼痛是疾病各阶段中最令患者感到不适的症状。 一、PD的疼痛分类 目前在临床和科研中应用较广的是Ford分类法。2010年Ford依据患者对疼痛的描述将PD疼痛分为肌肉骨骼性疼痛、肌张力障碍相关性疼痛、神经根性疼痛、中枢性疼痛以及静坐不能5类。其中,肌肉骨骼性疼痛最为常见,约占所有疼痛类型的一半左右。同一患者可同时合并多种疼痛类型。 肌肉骨骼性疼痛是指常发生在肩周、脊柱旁、小腿肌肉的疼痛、痉挛以及肩、髋、膝、踝等关节的疼痛不适,其中“冻结肩”可作为PD疼痛的特征性表现。肌肉骨骼性疼痛常与运动迟缓、肌强直以及姿势异常相关,运动可加剧疼痛程度,导致运动进一步减少,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严重降低PD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二常见的疼痛类型为肌张力障碍性疼痛,持续性的肌张力障碍性痉挛引起具有模式化的异常姿势和畸形,从而引发疼痛。肌张力障碍性疼痛多数在清晨关期肌张力障碍时出现,清晨足部肌张力障碍尤为典型,少部分亦可在开期的双相和剂峰肌张力障碍时出现。与多巴胺能药物引起的运动症状波动有关。 神经根性疼痛和中枢性疼痛发生率较低,前者是指局限于神经、神经根支配区域的疼痛、麻木或无力.可能与脊神经根受压有关。中枢性疼痛累及部位和疼痛形式多样,常被形容为难以描述的针刺样、烧灼感或蚁行感等感觉异常,常伴有自主神经症状。疼痛多为持续性,难以准确定位,它被认为是PD疾病的直接后果,而不是肌张力障碍、肌强直、周围神经病变或肌肉骨骼疾病所致。 二、评估方法 疼痛的临床评估通常集中于疼痛的诊断以及特定临床特征的评估,神经病理性疼痛阳性、阴性体征的评估等简单的床边测试可大致区分不同类型的疼痛。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结合单维或多维专用量表的临床评估是主流方法。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数字评分量表、疼痛简明记录量表、麦-吉疼痛问卷、DN4问卷在既往研究中使用较多。近年提出的KPPS量表是第1个适用于PD疼痛的专用量表,可在床旁对PD疼痛的严重程度和发作频率进行快速评估,在PD中各种疼痛等级评定方面较为可靠且有效。值得注意的是,疼痛作为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应综合多方面进行评估。 三、治疗策略 1.药物治疗 1)多巴胺能药物:在治疗时应首先优化抗PD药物治疗方案,具体应视疼痛类型而定。如关期发生痛性肌张力障碍治疗目标旨在减少关期时间.可适当增加多巴胺能药物剂量、或增加给药频次或使用控释剂型。开期肌张力障碍发生与过度的多巴胺能刺激有关,故需酌情减少药物用量。 2)系统性药物:目前尚无关于PD相关疼痛药物治疗的I级推荐。根据临床经验以及“疼痛三阶梯原则”,通常建议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作为一线药物。若非甾体类抗炎药无效,可考虑曲马多或羟考酮。有研究表明度洛西汀对几种类型的疼痛均有效,对合并抑郁的中枢性疼痛疗效明显。对于上述治疗无效,或药物不能耐受、副反应严重的患者,局部肉毒素注射治疗是合理的选择,尤其是肌张力障碍相关性疼痛,肉毒素可通过改善姿势异常来减轻疼痛,是治疗PD纹状体手/足的首选方法。 2.手术治疗 1)DBS:DBS原来主要用于治疗晚期的运动症状,目前一些研究表明丘脑底核(STN)DBS手术可能通过提高机械性疼痛阈值、增加疼痛耐受性、改善运动症状、降低肌张力等机制缓解疼痛症状。 2)SCS:SCS是指通过安置于硬膜外的电极产生电流,刺激脊髓背柱传导束和后角感觉神经元,达到治疗效果。它作为顽固性慢性疼痛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研究报道PD疼痛患者接受了SCS治疗后疼痛评分可显著改善。 3.其他辅助治疗 运动和物理治疗有利于保持患者的运动范围及活动能力,预防肌肉挛缩,同时也是延缓肌肉骨骼性疼痛进程的重要治疗方法。此外,还有电磁疗法、按摩疗法、音乐治疗、我国传统医学如针灸、中药等中医治疗在改善PD疼痛方面也有其独特优势,可作为辅助治疗。 疼痛是PD的常见非运动症状,但临床常常被忽视。PD疼痛有多种不同类型,临床可借助专用量表对PD疼痛进行评估,正确识别疼痛类型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
胡小吾 2022-10-27阅读量1575
病请描述: 膝痛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影响老人健康的常见原因,往往影响着老年人的正常生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总体患病率约为8.1%,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50%,75岁的患病率更高达80%,占全球疾病总负担的80%以上,已经是常见的“社会性疾病”。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承重关节,正常膝关节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上方是股骨,下方是胫骨,前方是髌骨,中间是半月板,周围是关节囊。关节软骨具有弹性功能,损伤后修复困难,半月板的存在使股骨和胫骨更加匹配,他们的存在可以缓冲外力。 如果平时我们不注重保护膝关节,像过量的运动,不正确的姿势,受凉等,都会导致膝关节疼痛,损伤关节软骨,由于关节软骨结构特殊,几乎没有再生能力,一旦损伤就不能自行修复。最终导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如何做一名健康老人?爱健康,爱运动,从膝开始!在这里程医生提醒各位老人们,做到“三少、三多、一保护”。少爬山,少深蹲,少受凉,多游泳,多散步,多抬腿,护膝保护。只有我们注意这些,才能够保护我们的膝关节,真正做一个健康老人。 当然,您如果出现膝关节疼痛,患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那也不要怕。根据《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年版),我们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分为四个层次:基础治疗、药物治疗、修复性治疗和重建治疗。 基础治疗:包括控制体重,健康教育,物理治疗,合理的运动,改变不良的习惯。 药物治疗:包括口服药物和局部用药。 局部外用药物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或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先选择局部外用药物治疗。当皮肤有伤口、皮疹等不良状况时应慎用,出现过敏反应时应及时停止使用。 口服药物:口服药物由胃肠道吸收,可以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作用强于外用药物;同时毒副作用也相对较大。 关节腔内注射药物:常用的注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富血小板血浆、几丁糖、玻璃酸钠等,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修复性治疗:包括截骨、软骨修复、关节镜清理术等。 关节镜清理主要针对伴有机械交锁或半月板撕裂等症状的患者,通过关节镜游离体清理、半月板成型等,能减轻部分早中期患者的症状。
程千 2022-10-19阅读量2407
病请描述:天渐凉,露渐重,小心腹泻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上海从气象意义来讲,这几年正式入秋就是在寒露前后几天。这个节气是消化道疾病多发时节,其中以腹泻为多见。是指排出异常稀薄的大便,或含有未消化食物,甚或脓血,并且排便次数频多,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周围不适、失禁等症状。腹 寒露腹泻有两种,一种是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是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如菌痢、细菌性食物中毒、病毒性肠炎等;寒露时节多由于饮食不洁造成,如剩菜剩饭、地摊小吃等。有的人把水果洗好了或者去皮切好后带到单位,或者为了让孩子放学后回到家及时享用水果预先准备好,没有及时享用,暴露在空气中,轮状病毒、诺如病毒会快速繁殖,导致后面进食后出现感染腹泻。因此,对于寒露吃水果不去皮的要进食前再次清洗,去皮的可以浸泡在水中,可以隔绝氧气避免氧化,使用时用开水冲一下,将病毒杀死。当出现感染腹泻时要自测体温有无发热,观察症状,除了发热还有没有大便出血、便脓、出冷汗等,有的话也应就近就医,同时要保留大便方便检验。对于急性腹泻不主张使用止泻药,这样不利于肠道内感染物的排泄。急性腹泻经过抗感染治疗一般都能及时缓解。 寒露时节还有一种常见的腹泻表现为受凉以后有腹痛,随之泄泻,泻后好转,一般多于早晨起床后发作多见,称之为肠易激综合征伴有腹泻型。其原因多由于夜间腹部受凉,肠道毛细血管收缩导致粘膜缺血痉挛,出现疼痛,痉挛导致肠蠕动加快而出现腹泻,腹泻后肠道内压力减轻,痉挛缓解,腹痛随之缓解。对于此类患者应当注意夜间保暖,包括换竹席用床单,夜间窗户关闭,腹部盖毛毯,避免冷风刺激,同时建议早晚避免喝凉水及生冷食物。早出锻炼的朋友注意不要直接坐在凉的石板凳上,避免寒气刺激肠道。如有类似发病可以服用热的生姜水来缓解,从治未病角度来讲,夏天应该避免长时间吹冷空调进食冷饮以及袒胸露乳贪凉。 从中医角度讲,一日数次,大便不臭,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胃口不是很好的患者,可能是脾胃虚弱,寒露后要注意不要吃凉的,包括空腹吃水果、凉茶、大闸蟹、生冷食物。如果表现为泻下急迫,呈水样蛋花状,酸臭,每日数次或达十余次,肛门灼热,小便短赤,或伴发热、呕吐、口渴、烦躁,舌苔黄腻或薄黄的患者,可能是脾胃湿热,不要进食香辣食物、火锅、生姜、大蒜、红枣等辛辣食物。如果表现为大便酸臭或如败卵,痛则欲泻,泻后痛减,腹胀呕吐,或嗳气酸馊,纳差少食,腹痛拒按,舌苔厚腻或黄腻的患者,可能是食滞肠胃,不要进食太多太饱,宜少食。如果表现为久泻不止,大便清稀或有泡沫,完谷不化,形寒肢冷,尿频多清,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的患者,不能进食凉的食物,可能是脾肾阳虚腹泻,治疗以温补脾肾、化湿止泻为主,可以艾灸肚脐。
吴欢 2022-10-08阅读量2766
病请描述:帕金森病作为第二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除了其特征性运动症状外,伴发的非运动症状亦逐渐为人关注。早在1817年,英国医生帕金森在震颤麻 痹最初描述中便提到了风湿样疼痛。Broen等报道PD疼痛的平均患病率为67.6%,最高达85%。疼痛是疾病各阶段中最令患者感到不适的症状。 一、PD的疼痛分类 目前在临床和科研中应用较广的是Ford分类法。2010年Ford依据患者对疼痛的描述将PD疼痛分为肌肉骨骼性疼痛、肌张力障碍相关性疼痛、神经根性疼痛、中枢性疼痛以及静坐不能5类。其中,肌肉骨骼性疼痛最为常见,约占所有疼痛类型的一半左右。同一患者可同时合并多种疼痛类型。 肌肉骨骼性疼痛是指常发生在肩周、脊柱旁、小腿肌肉的疼痛、痉挛以及肩、髋、膝、踝等关节的疼痛不适,其中“冻结肩”可作为PD疼痛的特征性表现。肌肉骨骼性疼痛常与运动迟缓、肌强直以及姿势异常相关,运动可加剧疼痛程度,导致运动进一步减少,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严重降低PD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二常见的疼痛类型为肌张力障碍性疼痛,持续性的肌张力障碍性痉挛引起具有模式化的异常姿势和畸形,从而引发疼痛。肌张力障碍性疼痛多数在清晨关期肌张力障碍时出现,清晨足部肌张力障碍尤为典型,少部分亦可在开期的双相和剂峰肌张力障碍时出现。与多巴胺能药物引起的运动症状波动有关。 神经根性疼痛和中枢性疼痛发生率较低,前者是指局限于神经、神经根支配区域的疼痛、麻木或无力.可能与脊神经根受压有关。中枢性疼痛累及部位和疼痛形式多样,常被形容为难以描述的针刺样、烧灼感或蚁行感等感觉异常,常伴有自主神经症状。疼痛多为持续性,难以准确定位,它被认为是PD疾病的直接后果,而不是肌张力障碍、肌强直、周围神经病变或肌肉骨骼疾病所致。 二、评估方法 疼痛的临床评估通常集中于疼痛的诊断以及特定临床特征的评估,神经病理性疼痛阳性、阴性体征的评估等简单的床边测试可大致区分不同类型的疼痛。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结合单维或多维专用量表的临床评估是主流方法。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数字评分量表、疼痛简明记录量表、麦-吉疼痛问卷、DN4问卷在既往研究中使用较多。近年提出的KPPS量表是第1个适用于PD疼痛的专用量表,可在床旁对PD疼痛的严重程度和发作频率进行快速评估,在PD中各种疼痛等级评定方面较为可靠且有效。值得注意的是,疼痛作为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应综合多方面进行评估。 三、治疗策略 1.药物治疗 1)多巴胺能药物:在治疗时应首先优化抗PD药物治疗方案,具体应视疼痛类型而定。如关期发生痛性肌张力障碍治疗目标旨在减少关期时间.可适当增加多巴胺能药物剂量、或增加给药频次或使用控释剂型。开期肌张力障碍发生与过度的多巴胺能刺激有关,故需酌情减少药物用量。 2)系统性药物:目前尚无关于PD相关疼痛药物治疗的I级推荐。根据临床经验以及“疼痛三阶梯原则”,通常建议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作为一线药物。若非甾体类抗炎药无效,可考虑曲马多或羟考酮。有研究表明度洛西汀对几种类型的疼痛均有效,对合并抑郁的中枢性疼痛疗效明显。对于上述治疗无效,或药物不能耐受、副反应严重的患者,局部肉毒素注射治疗是合理的选择,尤其是肌张力障碍相关性疼痛,肉毒素可通过改善姿势异常来减轻疼痛,是治疗PD纹状体手/足的首选方法。 2.手术治疗 1)DBS:DBS原来主要用于治疗晚期的运动症状,目前一些研究表明丘脑底核(STN)DBS手术可能通过提高机械性疼痛阈值、增加疼痛耐受性、改善运动症状、降低肌张力等机制缓解疼痛症状。 2)SCS:SCS是指通过安置于硬膜外的电极产生电流,刺激脊髓背柱传导束和后角感觉神经元,达到治疗效果。它作为顽固性慢性疼痛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研究报道PD疼痛患者接受了SCS治疗后疼痛评分可显著改善。 3.其他辅助治疗 运动和物理治疗有利于保持患者的运动范围及活动能力,预防肌肉挛缩,同时也是延缓肌肉骨骼性疼痛进程的重要治疗方法。此外,还有电磁疗法、按摩疗法、音乐治疗、我国传统医学如针灸、中药等中医治疗在改善PD疼痛方面也有其独特优势,可作为辅助治疗。 疼痛是PD的常见非运动症状,但临床常常被忽视。PD疼痛有多种不同类型,临床可借助专用量表对PD疼痛进行评估,正确识别疼痛类型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
胡小吾 2022-09-28阅读量1702
病请描述:多达85%的人一生中会经历腰痛,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什么是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呢?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是指病程持续12周以上,病因不明的、无脊柱器质性病变的腰骶部疼痛与不适,伴或不伴大腿牵涉痛。疼痛症状多于卧床休息后减轻或消失,弯腰、久坐、久站后加重。经热敷、按摩等保守治疗后疼痛症状多可暂时缓解。体格检查常可发现疼痛部位存在肌张力增高或明显局限性压痛点(扳机点)。 以往认为所有腰痛都需要静养,但现在认为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应保持适当的运动,因为这样可以减轻疼痛并有助于维持或恢复柔韧性、力量和耐力。 其中核心肌群的稳定性训练是公认的最为有效的锻炼方式,大部分居家就可完成。下面,我们介绍几个增加核心肌群稳定性和有助于恢复腰背部柔韧性的动作,便于没有健身基础的人训练。 动作一:平板支撑。做好俯卧撑姿势,这是平板支撑运动的起始动作。屈肘,前臂着地,肘关节在肩关节下方。躯干伸直。保持头部,肩部,背部,髋部和踝部保持在同一平面,同时要收紧臀部和腹部肌肉。注意,不需要一味追求坚持时间,当出现塌腰、腰酸等不适,应及时终止,休息后再次训练。做2-3组。 动作二:鸟狗式。面朝下,双手双膝支撑,缓慢伸髋同时对称上肢前伸,注意保持躯干伸直,核心收紧,身体不能晃动,每组做20个,每次2-3组。 动作三:死虫式:这一-姿势因为状如死虫而得名,仰卧位,屈髋屈膝,双手指向天花板。在一次下肢伸髋伸膝的同时将对侧上肢举过头顶,双侧交替进行。在做的过程中,在整个动作中,躯干保持稳定,盆和腰部不能跟着动作-起晃动,背部要贴地,伸展时吸气,收回时吐气。每组做15个,每次2-3组。 动作四:臀桥。仰卧位,屈膝,足底着地,收缩臀大肌,抬起臀部,再缓慢放下,每组做15个,每次2-3组。 以上动作,每周训练2-3次,可根据训练后身体恢复情况酌情增减。
董健 2022-09-19阅读量1749
病请描述:帕金森病作为第二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除了其特征性运动症状外,伴发的非运动症状亦逐渐为人关注。早在1817年,英国医生帕金森在震颤麻 痹最初描述中便提到了风湿样疼痛。Broen等报道PD疼痛的平均患病率为67.6%,最高达85%。疼痛是疾病各阶段中最令患者感到不适的症状。 一、PD的疼痛分类 目前在临床和科研中应用较广的是Ford分类法。2010年Ford依据患者对疼痛的描述将PD疼痛分为肌肉骨骼性疼痛、肌张力障碍相关性疼痛、神经根性疼痛、中枢性疼痛以及静坐不能5类。其中,肌肉骨骼性疼痛最为常见,约占所有疼痛类型的一半左右。同一患者可同时合并多种疼痛类型。 肌肉骨骼性疼痛是指常发生在肩周、脊柱旁、小腿肌肉的疼痛、痉挛以及肩、髋、膝、踝等关节的疼痛不适,其中“冻结肩”可作为PD疼痛的特征性表现。肌肉骨骼性疼痛常与运动迟缓、肌强直以及姿势异常相关,运动可加剧疼痛程度,导致运动进一步减少,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严重降低PD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二常见的疼痛类型为肌张力障碍性疼痛,持续性的肌张力障碍性痉挛引起具有模式化的异常姿势和畸形,从而引发疼痛。肌张力障碍性疼痛多数在清晨关期肌张力障碍时出现,清晨足部肌张力障碍尤为典型,少部分亦可在开期的双相和剂峰肌张力障碍时出现。与多巴胺能药物引起的运动症状波动有关。 神经根性疼痛和中枢性疼痛发生率较低,前者是指局限于神经、神经根支配区域的疼痛、麻木或无力.可能与脊神经根受压有关。中枢性疼痛累及部位和疼痛形式多样,常被形容为难以描述的针刺样、烧灼感或蚁行感等感觉异常,常伴有自主神经症状。疼痛多为持续性,难以准确定位,它被认为是PD疾病的直接后果,而不是肌张力障碍、肌强直、周围神经病变或肌肉骨骼疾病所致。 二、评估方法 疼痛的临床评估通常集中于疼痛的诊断以及特定临床特征的评估,神经病理性疼痛阳性、阴性体征的评估等简单的床边测试可大致区分不同类型的疼痛。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结合单维或多维专用量表的临床评估是主流方法。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数字评分量表、疼痛简明记录量表、麦-吉疼痛问卷、DN4问卷在既往研究中使用较多。近年提出的KPPS量表是第1个适用于PD疼痛的专用量表,可在床旁对PD疼痛的严重程度和发作频率进行快速评估,在PD中各种疼痛等级评定方面较为可靠且有效。值得注意的是,疼痛作为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应综合多方面进行评估。 三、治疗策略 1.药物治疗 1)多巴胺能药物:在治疗时应首先优化抗PD药物治疗方案,具体应视疼痛类型而定。如关期发生痛性肌张力障碍治疗目标旨在减少关期时间.可适当增加多巴胺能药物剂量、或增加给药频次或使用控释剂型。开期肌张力障碍发生与过度的多巴胺能刺激有关,故需酌情减少药物用量。 2)系统性药物:目前尚无关于PD相关疼痛药物治疗的I级推荐。根据临床经验以及“疼痛三阶梯原则”,通常建议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作为一线药物。若非甾体类抗炎药无效,可考虑曲马多或羟考酮。有研究表明度洛西汀对几种类型的疼痛均有效,对合并抑郁的中枢性疼痛疗效明显。对于上述治疗无效,或药物不能耐受、副反应严重的患者,局部肉毒素注射治疗是合理的选择,尤其是肌张力障碍相关性疼痛,肉毒素可通过改善姿势异常来减轻疼痛,是治疗PD纹状体手/足的首选方法。 2.手术治疗 1)DBS:DBS原来主要用于治疗晚期的运动症状,目前一些研究表明丘脑底核(STN)DBS手术可能通过提高机械性疼痛阈值、增加疼痛耐受性、改善运动症状、降低肌张力等机制缓解疼痛症状。 2)SCS:SCS是指通过安置于硬膜外的电极产生电流,刺激脊髓背柱传导束和后角感觉神经元,达到治疗效果。它作为顽固性慢性疼痛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研究报道PD疼痛患者接受了SCS治疗后疼痛评分可显著改善。 3.其他辅助治疗 运动和物理治疗有利于保持患者的运动范围及活动能力,预防肌肉挛缩,同时也是延缓肌肉骨骼性疼痛进程的重要治疗方法。此外,还有电磁疗法、按摩疗法、音乐治疗、我国传统医学如针灸、中药等中医治疗在改善PD疼痛方面也有其独特优势,可作为辅助治疗。 疼痛是PD的常见非运动症状,但临床常常被忽视。PD疼痛有多种不同类型,临床可借助专用量表对PD疼痛进行评估,正确识别疼痛类型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
胡小吾 2022-09-02阅读量1763
病请描述:帕金森病作为第二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除了其特征性运动症状外,伴发的非运动症状亦逐渐为人关注。早在1817年,英国医生帕金森在震颤麻 痹最初描述中便提到了风湿样疼痛。Broen等报道PD疼痛的平均患病率为67.6%,最高达85%。疼痛是疾病各阶段中最令患者感到不适的症状。 一、PD的疼痛分类 目前在临床和科研中应用较广的是Ford分类法。2010年Ford依据患者对疼痛的描述将PD疼痛分为肌肉骨骼性疼痛、肌张力障碍相关性疼痛、神经根性疼痛、中枢性疼痛以及静坐不能5类。其中,肌肉骨骼性疼痛最为常见,约占所有疼痛类型的一半左右。同一患者可同时合并多种疼痛类型。 肌肉骨骼性疼痛是指常发生在肩周、脊柱旁、小腿肌肉的疼痛、痉挛以及肩、髋、膝、踝等关节的疼痛不适,其中“冻结肩”可作为PD疼痛的特征性表现。肌肉骨骼性疼痛常与运动迟缓、肌强直以及姿势异常相关,运动可加剧疼痛程度,导致运动进一步减少,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严重降低PD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二常见的疼痛类型为肌张力障碍性疼痛,持续性的肌张力障碍性痉挛引起具有模式化的异常姿势和畸形,从而引发疼痛。肌张力障碍性疼痛多数在清晨关期肌张力障碍时出现,清晨足部肌张力障碍尤为典型,少部分亦可在开期的双相和剂峰肌张力障碍时出现。与多巴胺能药物引起的运动症状波动有关。 神经根性疼痛和中枢性疼痛发生率较低,前者是指局限于神经、神经根支配区域的疼痛、麻木或无力.可能与脊神经根受压有关。中枢性疼痛累及部位和疼痛形式多样,常被形容为难以描述的针刺样、烧灼感或蚁行感等感觉异常,常伴有自主神经症状。疼痛多为持续性,难以准确定位,它被认为是PD疾病的直接后果,而不是肌张力障碍、肌强直、周围神经病变或肌肉骨骼疾病所致。 二、评估方法 疼痛的临床评估通常集中于疼痛的诊断以及特定临床特征的评估,神经病理性疼痛阳性、阴性体征的评估等简单的床边测试可大致区分不同类型的疼痛。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结合单维或多维专用量表的临床评估是主流方法。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数字评分量表、疼痛简明记录量表、麦-吉疼痛问卷、DN4问卷在既往研究中使用较多。近年提出的KPPS量表是第1个适用于PD疼痛的专用量表,可在床旁对PD疼痛的严重程度和发作频率进行快速评估,在PD中各种疼痛等级评定方面较为可靠且有效。值得注意的是,疼痛作为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应综合多方面进行评估。 三、治疗策略 1.药物治疗 1)多巴胺能药物:在治疗时应首先优化抗PD药物治疗方案,具体应视疼痛类型而定。如关期发生痛性肌张力障碍治疗目标旨在减少关期时间.可适当增加多巴胺能药物剂量、或增加给药频次或使用控释剂型。开期肌张力障碍发生与过度的多巴胺能刺激有关,故需酌情减少药物用量。 2)系统性药物:目前尚无关于PD相关疼痛药物治疗的I级推荐。根据临床经验以及“疼痛三阶梯原则”,通常建议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作为一线药物。若非甾体类抗炎药无效,可考虑曲马多或羟考酮。有研究表明度洛西汀对几种类型的疼痛均有效,对合并抑郁的中枢性疼痛疗效明显。对于上述治疗无效,或药物不能耐受、副反应严重的患者,局部肉毒素注射治疗是合理的选择,尤其是肌张力障碍相关性疼痛,肉毒素可通过改善姿势异常来减轻疼痛,是治疗PD纹状体手/足的首选方法。 2.手术治疗 1)DBS:DBS原来主要用于治疗晚期的运动症状,目前一些研究表明丘脑底核(STN)DBS手术可能通过提高机械性疼痛阈值、增加疼痛耐受性、改善运动症状、降低肌张力等机制缓解疼痛症状。 2)SCS:SCS是指通过安置于硬膜外的电极产生电流,刺激脊髓背柱传导束和后角感觉神经元,达到治疗效果。它作为顽固性慢性疼痛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研究报道PD疼痛患者接受了SCS治疗后疼痛评分可显著改善。 3.其他辅助治疗 运动和物理治疗有利于保持患者的运动范围及活动能力,预防肌肉挛缩,同时也是延缓肌肉骨骼性疼痛进程的重要治疗方法。此外,还有电磁疗法、按摩疗法、音乐治疗、我国传统医学如针灸、中药等中医治疗在改善PD疼痛方面也有其独特优势,可作为辅助治疗。 疼痛是PD的常见非运动症状,但临床常常被忽视。PD疼痛有多种不同类型,临床可借助专用量表对PD疼痛进行评估,正确识别疼痛类型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
胡小吾 2022-08-16阅读量8623
病请描述: “七夕节”,是情人节,是象征着爱情的节日。俊男靓女们会涌上街头,手牵手,逛商场,品美食,感受浪漫,尽情的享受节日的快乐。情到深处,你难免会有一个举动,单膝下跪,把埋藏在心中的情话向对方吐露,这个时候应该是浪漫的升华。如果双方都感受这个浪漫,那你就成功了,如果突然出现不和谐的声响,膝关节突然疼痛,那你就要小心了,浪漫不成,反而进了医院。今天程医生就给大家科普一个疾病,半月板损伤,给你情人节助力! (1) 什么是半月板? 半月板是介于股骨和胫骨平台之间的半月状纤维软骨,内外侧各一个。其外侧缘较厚,内侧缘较薄;上面微凹,与股骨内外髁相适应;下面平坦,与胫骨平台关节面相接。内侧半月板呈"C"形,外侧半月板近似呈"O"形。 (2) 半月板起到什么作用? 半月板的作用包括:① 膝关节稳定的机械衬垫;② 维持股骨相对胫骨的合适位置,让膝关节的活动保持一致;③ 协助前十字韧带维持膝关节前后方向的稳定;④ 防止膝关节过伸和过屈;⑤ 帮助润滑膝关节。(3) 为何会发生损伤? ① 急性创伤或慢性退行性改变;② 非接触性创伤,包括过伸、过屈或旋转暴力;③ 扭转或剪切应力把半月板卡在股骨髁与胫骨平台之间,如果暴力超过半月板的剪切强度,则可能造成半月板撕裂。 所以,当你准备了一大堆的情话,要倾诉时,突然的下跪,膝关节过屈,扭转,就有可能会导致半月板损伤。 (4) 半月板损伤有什么临床表现? 当出现半月板损伤时,在你的膝关节处能闻及或触及弹响声,膝关节有不适感、不安全感或无力,出现膝关节打软腿,膝关节旋转或屈曲动作时会出现疼痛,关节出现积液,如果病史较长可出现股四头肌萎缩。(5) 半月板损伤如何治疗? 当你单膝下跪,突然出现半月板损伤时,你唯一要做的是停止浪漫活动,休息。抬高患肢,每4-6小时冰敷膝关节15分钟,如果疼痛严重则鼓励使用拐杖,同时佩戴护膝保护,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待情况稳定后,可以去医院,做核磁评估受伤情况。如果半月板撕裂,那就要考虑微创关节镜手术,来修复我们撕裂的半月板。 最后程医生提醒各位年轻的朋友,浪漫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防止尴尬出现。最后祝大家节日快乐,浪漫依旧!(图片来自网络)
程千 2022-08-04阅读量9287
病请描述: 内侧髌股韧带(MPFL)的重建已经得到了公认,因为MPFL提供了膝内侧40%-80%的张力,以此为基础的手术方式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的趋势。术后如何很好的康复,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呢?今天程医生就给大家科普一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⑴第一阶段(术后当日): 抬高患肢,膝关节下方不要悬空,避免出现膝关节疼痛,可以由家人帮助行小腿按摩,同时行踝泵运动,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长收缩运动,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并达到一定消肿作用。 ⑵第二阶段(术后1~7d): ①加强踝泵、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长收缩运动: 最大程度背伸踝关节维持5~10s后放松,休息5~10s;再最大程度跖屈踝关节维持5~10s,休息5~10s;每组30次,每天3组。 ②活动髌骨:膝关节软枕垫高,关节屈曲约15°,沿髌骨上下及左右方向活动髌骨,每组30次,每天3组。 ③直腿抬高锻炼: 伸直膝关节,逐步抬离床面,脚后跟离床面约30-45cm,维持5~10s后放松,休息5~10s,每组30次,每天3组。 ④被动膝关节活动度锻炼: 膝下垫软枕,屈曲膝关节,屈曲程度为髌前紧张并疼痛,且疼痛可耐受为宜,维持0.5h后足跟垫软枕伸直膝关节,每天2次。 ⑤行走训练: 在佩戴支具前提下,患者拄拐,患肢无负重下适当下地行走,还是以卧床为主,注意抬高患肢。 ⑶第三阶段(术后1~6周): ①加强膝关节活动度练习:可辅助CPM机行关节功能锻炼,每次膝关节屈曲10次,每天3组,第2周开始可以调整为30度,第3周调整为60度,第4周关节屈曲调整为90°,此后逐渐加大关节屈伸活动范围。 ②患肢力量训练: 在上一阶段直腿抬高基础上加强膝关节抗阻运动,于踝关节处悬吊1kg沙袋,每组10次,每天3组; ③负重及平衡训练:2周后患者患肢力量有所提高,可拄拐患肢部分负重下练习负重行走,加强步态协调性练习,每次0.5h,每天2次。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加强训练强度。 ⑷第四阶段(术后6周~6月): 此期患者骨腱仍未愈合,不宜行剧烈运动,应在前期锻炼基础上逐渐加大运动量、运动时间以及负重量。建议支具佩戴2月,2周内逐渐去拐及拆除支具行走。可锻炼上楼下楼动作,单足站立,训练膝关节稳定性及协调性,直到日常生活正常为止。 总体上程医生建议大家,一定要把握度的原则,不要求非要达到上面所提出的要求,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逐步进行,切不可操之过急。同时,一定要定期的复查,起初2周一次,要给医生多交流,汇报训练进展,最终达到较好的康复目的。(图片来自网络)
程千 2022-08-03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帕金森病作为第二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除了其特征性运动症状外,伴发的非运动症状亦逐渐为人关注。早在1817年,英国医生帕金森在震颤麻 痹最初描述中便提到了风湿样疼痛。Broen等报道PD疼痛的平均患病率为67.6%,最高达85%。疼痛是疾病各阶段中最令患者感到不适的症状。 一、PD的疼痛分类 目前在临床和科研中应用较广的是Ford分类法。2010年Ford依据患者对疼痛的描述将PD疼痛分为肌肉骨骼性疼痛、肌张力障碍相关性疼痛、神经根性疼痛、中枢性疼痛以及静坐不能5类。其中,肌肉骨骼性疼痛最为常见,约占所有疼痛类型的一半左右。同一患者可同时合并多种疼痛类型。 肌肉骨骼性疼痛是指常发生在肩周、脊柱旁、小腿肌肉的疼痛、痉挛以及肩、髋、膝、踝等关节的疼痛不适,其中“冻结肩”可作为PD疼痛的特征性表现。肌肉骨骼性疼痛常与运动迟缓、肌强直以及姿势异常相关,运动可加剧疼痛程度,导致运动进一步减少,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严重降低PD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二常见的疼痛类型为肌张力障碍性疼痛,持续性的肌张力障碍性痉挛引起具有模式化的异常姿势和畸形,从而引发疼痛。肌张力障碍性疼痛多数在清晨关期肌张力障碍时出现,清晨足部肌张力障碍尤为典型,少部分亦可在开期的双相和剂峰肌张力障碍时出现。与多巴胺能药物引起的运动症状波动有关。 神经根性疼痛和中枢性疼痛发生率较低,前者是指局限于神经、神经根支配区域的疼痛、麻木或无力.可能与脊神经根受压有关。中枢性疼痛累及部位和疼痛形式多样,常被形容为难以描述的针刺样、烧灼感或蚁行感等感觉异常,常伴有自主神经症状。疼痛多为持续性,难以准确定位,它被认为是PD疾病的直接后果,而不是肌张力障碍、肌强直、周围神经病变或肌肉骨骼疾病所致。 二、评估方法 疼痛的临床评估通常集中于疼痛的诊断以及特定临床特征的评估,神经病理性疼痛阳性、阴性体征的评估等简单的床边测试可大致区分不同类型的疼痛。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结合单维或多维专用量表的临床评估是主流方法。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数字评分量表、疼痛简明记录量表、麦-吉疼痛问卷、DN4问卷在既往研究中使用较多。近年提出的KPPS量表是第1个适用于PD疼痛的专用量表,可在床旁对PD疼痛的严重程度和发作频率进行快速评估,在PD中各种疼痛等级评定方面较为可靠且有效。值得注意的是,疼痛作为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应综合多方面进行评估。 三、治疗策略 1.药物治疗 1)多巴胺能药物:在治疗时应首先优化抗PD药物治疗方案,具体应视疼痛类型而定。如关期发生痛性肌张力障碍治疗目标旨在减少关期时间.可适当增加多巴胺能药物剂量、或增加给药频次或使用控释剂型。开期肌张力障碍发生与过度的多巴胺能刺激有关,故需酌情减少药物用量。 2)系统性药物:目前尚无关于PD相关疼痛药物治疗的I级推荐。根据临床经验以及“疼痛三阶梯原则”,通常建议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作为一线药物。若非甾体类抗炎药无效,可考虑曲马多或羟考酮。有研究表明度洛西汀对几种类型的疼痛均有效,对合并抑郁的中枢性疼痛疗效明显。对于上述治疗无效,或药物不能耐受、副反应严重的患者,局部肉毒素注射治疗是合理的选择,尤其是肌张力障碍相关性疼痛,肉毒素可通过改善姿势异常来减轻疼痛,是治疗PD纹状体手/足的首选方法。 2.手术治疗 1)DBS:DBS原来主要用于治疗晚期的运动症状,目前一些研究表明丘脑底核(STN)DBS手术可能通过提高机械性疼痛阈值、增加疼痛耐受性、改善运动症状、降低肌张力等机制缓解疼痛症状。 2)SCS:SCS是指通过安置于硬膜外的电极产生电流,刺激脊髓背柱传导束和后角感觉神经元,达到治疗效果。它作为顽固性慢性疼痛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研究报道PD疼痛患者接受了SCS治疗后疼痛评分可显著改善。 3.其他辅助治疗 运动和物理治疗有利于保持患者的运动范围及活动能力,预防肌肉挛缩,同时也是延缓肌肉骨骼性疼痛进程的重要治疗方法。此外,还有电磁疗法、按摩疗法、音乐治疗、我国传统医学如针灸、中药等中医治疗在改善PD疼痛方面也有其独特优势,可作为辅助治疗。 疼痛是PD的常见非运动症状,但临床常常被忽视。PD疼痛有多种不同类型,临床可借助专用量表对PD疼痛进行评估,正确识别疼痛类型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
胡小吾 2022-08-01阅读量8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