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口腔 > 顽固性呃逆 > 内容

顽固性呃逆内容

颈椎病05—答患...

病请描述:颈椎病05—答患者问,“颈椎病会引起喉咙不适吗?”    答患者问,“颈椎病会引起喉咙不适吗?” 答:有些颈椎病患者确实有吞咽不适的主诉,或者说有点像中医说的“梅核气”,吐之不出,咽之不下。 其可能的神经解剖学原因如下:   人体颈椎有7节,共发出8对颈神经,左右对称。其中第1-4颈神经的前支组成颈丛,然后由颈丛发出颈浅支和颈深支。   颈浅丛主要支配同侧颈肩部的感觉和运动。 包括:(略) 1. 枕小神经   2. 耳大神经   3. 颈横神经     4. 锁骨上神经   颈深丛主要支配同侧颈部深肌、肩胛提肌、舌骨下肌群和膈。 包括: 1.膈神经:是颈丛最重要的分支,运动纤维支配膈肌(这也是颈深丛受刺激后发生顽固性呃逆的原因),感觉纤维分布于胸膜,心包。发出分支穿过膈,至膈下腹膜,有膈神经可到达肝、胆囊、胆总管等。这也是胆囊炎患者胆囊周围腹膜受刺激后,会出现右肩牵涉疼的原因(与右肩感觉汇总到同一神经传入区域)。 2.副膈神经:国人出现概率约48%,多为单侧,常在锁骨下加入膈神经。 3.颈神经降支和颈袢:第1颈神经的部分纤维加入舌下神经并随之下降,并与第2,3颈神经部分纤维吻合成袢支配舌骨下肌群。故该神经支受损时,患者可出现吞咽不适 。   但是,总的来说,绝大部分咽喉不适/吞咽异物感,是咽喉部疾患或上呼吸道感染导致,应到耳鼻咽喉科或呼吸内科就诊,只有以上学科疾病均被排除后,才考虑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等其它因素继发性累及颈神经降支和颈袢所致。   内容参考《系统解剖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骨科基础基础科学》—骨关节肌肉系统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第2版,陈启明 主译,人民卫生出版社,华裔骨科医师学会和美国骨科医师学会联合出版;《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实用骨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第4版。  

王华 2022-05-24阅读量9656

舌苔厚腻难消退,原因尽然是牛奶

病请描述:最近一位朋友找我调理身体,最想解决的问题就是精力很差,早上起来头晕头重,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早上醒来神清气爽,精力充沛,顺便还想同时解决反复咳嗽、手掌湿疹、过敏性鼻炎等等小症状(这种看病“买一送一、甚至买一送多”的福利只有看中医才能享受),观其舌苔非常厚腻,朋友说这些年也看过好多中医专家,但无论如何化痰湿,舌苔都不退,经仔细询问,得知几乎每天饮牛奶250ml,有时夏天口渴了就当饮料喝。虽然比起很多人觉得这个量不算多,但为了观察疗效还是建议暂时不喝牛奶。令人惊喜的是,停饮牛奶至今两周,同时继续服化痰湿中药后,厚腻的舌苔明显消退,人也精神了好多,同时咳嗽、湿疹也都有减轻。可以肯定的是,停饮牛奶在这个诊治过程中同样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牛奶进入寻常百姓家只不过是近二十年的事。“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这句广告语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牛奶因其丰富的蛋白质和钙质等营养元素而成为大多数中国人餐桌上的必备营养品。西医常说:喝牛奶对身体很有好处,现代人大多数都养成了每天喝一杯牛奶的习惯,有的朋友喜欢早上喝牛奶,让自己一天都精神饱满;有的朋友喜欢晚上喝牛奶,可以帮助入眠,提高睡眠质量;有的小孩子每天早晚各一杯,可以长个子。适当饮用牛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副作用。但任何一种事物都可能有利有弊,牛奶也不例外,大多数人都只知道牛奶的好处,但很少人了解过量饮用牛奶的坏处。今天我们就聊聊过量服用牛奶的坏处。 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乳糖不耐受”这个医学术语,意思就是牛奶喝多了,就会出现肚子胀、打嗝、拉肚子、胃痛等一系列症状。这个现象在实际生活中还是比较常见的。还有的支气管哮喘、反复顽固性咳嗽、皮肤湿疹、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常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遍访名医大家服用多种药物仍然无效,追溯其饮食习惯,大多数都有过量喝牛奶的习惯,改正这个习惯后大多数都有减轻。现在很多抽动症、多动症的小孩,追问病史,也都有牛奶、可乐当水喝的不良饮食习惯。 牛奶在中医属于寒凉之品,属于血肉有情之品,因此古代的医案中大多用来滋补精血。同时牛奶也属于滋腻之品,对于痰湿、湿热较重的朋友,饮用过度的确会容易加重湿热,引起疾病或者加重病情,这点在临床上见得很多。有的病人说:“我把牛奶煮热、煮开了喝,不就热了吗?”那么,你要吃冰激凌辣椒,就算它是冰镇的,但它也是“热”的啊。同理,牛奶煮开了,它也是“凉”的,也会加重痰湿。如果痰热咳嗽或者痰湿咳嗽,痰多或者痰咳不出来,舌苔厚腻的小孩,一定要注意忌口,不吃牛奶、甜食,容易引起加重或者反复。      那么,什么才是正确喝牛奶的方式呢? 1. 对于平时脾胃虚弱、肠胃功能较差的朋友,少喝牛奶为妙,不喝牛奶并不会造成营养不良,反而会增加肠胃负担,导致其他食物的营养无法吸收。 2. 对于舌质淡白、舌苔厚腻、水滑,不管是偏黄还是偏白,都要少喝甚至不喝牛奶,否则只会损伤脾胃,加重湿热,百病丛生。 3. 对于湿疹、哮喘、反复咳痰喘、过敏性鼻炎等病史的朋友,尤其是小孩子,急性发作期间建议暂时停饮牛奶,等完全好了再少量饮用,古人云“形寒饮冷则伤肺”,水果、牛奶吃进去首先伤肺,寒饮停留在肺中,就成为“宿根”,遇到风吹草动就会兴风作浪。 4. 对于健康成年人,千万不要将牛奶当水喝,每周2-3次,每次200ml牛奶的营养就足够了,并不需要每天饮用。 总之,牛奶不可食之过度。

刘宝君 2022-03-16阅读量1.2万

自我解除顽固性呃逆的推拿方法

病请描述: 呃逆,俗称“打嗝”,是指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病症。中医认为是胃气上逆动膈所致;西医称为膈肌痉挛,不自主的膈肌痉挛引起呼吸肌收缩,在收缩终末时声带突然关闭而发出的声音。推拿是临床治疗呃逆的常用疗法,但对其作用机理的阐述尚少。另外,推拿治疗呃逆常配合中药、针灸等其他方法使用,且选穴常多而杂,不易掌握。本文通过收集临床常用治疗呃逆的单穴,分析其作用机理,为临床推拿治疗呃逆提供更加简便易行的方法和理论依据。1 推拿治疗呃逆的常用单穴及方法1.1 点按天宗穴:患者取坐位(患儿由陪同者怀抱),医者立于其后,以单手拇指点按患者天宗穴,并嘱患者配合深呼吸。吸气时,向上推按天宗穴;呼气时,向下推按天宗穴。反复5~7遍(患儿例外),约2min,呃逆即可停止。1.2 点按足三里穴:令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立于其侧。单手拇指点按患者足三里穴,同时令患者配合呼吸。吸气时,逆足阳明胃经循行方向推足三里;呼气时,顺足阳明胃经循行方向推足三里。然后按压、揉该穴,反复5~7遍,症状多可消失。1.3 揉按攒竹穴令患者取仰卧位,头下垫枕,闭目曲膝。医者坐于患者头前,双手拇指按压攒竹穴。以患者自觉酸、胀等得气感且能耐受为度,持续约3min,然后轻揉此穴,反复 2~3 遍即可治愈;后以摩揉眶上裂缓解局部痛感结束此法。本法操作后,患者多有胸部胀满感,少数有心悸、心慌等表现,点按百会穴可缓解。1.4 指压膻中穴令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将右手大拇指常规消毒后,强力推、按膻中穴,直至膻中及其上下 10cm(即前正中线,在胸骨体上以膻中穴为中点,上下10cm直线范围内)皮肤发红、发热,轻微充血或出现弥散出血点;操作过程中需注意,手法应由轻到重,患者适应后再逐渐增加强度。1.5 指压翳风穴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均可,医者以拇指或食指或中指按压均可。一般以中度指力按压,以患者感觉酸胀、疼痛为度,每次按压持续 15s左右。若呃逆不止,可加重手法,延长时间,使患者口中分泌唾液,有难以忍受之感。患者深呼吸后屏气数秒钟,疗效更佳。此法可按压2~3次。1.6 指压内关穴患者取卧位,医者以拇指尖按压双侧内关穴,患者有明显的酸胀痛感,每次按压2~3分钟。作用机理:      中医认为,引起呃逆的原因有很多,但总体是由气逆于上动膈所致,尤以胃气上逆为主,主要的病因有胃寒、胃热、肝气犯胃、脾胃虚弱、胃气上逆、胃阴不足等。天宗为小肠经穴,位于肩胛部,点按之可以肃降胸膈之气,降逆止呃;足三里为胃经合穴、胃腑下合穴,点按此穴可调理脾胃、和胃降逆止呃;攒竹为足太阳膀胱经穴,是治疗呃逆的经验效穴,足太阳膀胱经挟脊,与膈、脾、胃相连,予重刺激可宽膈降逆止呃;膻中为气海,通过推拿按压该穴,可宽胸理气,使胸中气机舒发,顺气降逆,达到止呃的目的;翳风为手少阳三焦经穴,指按之可通调三焦、降逆止呃;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可调气和胃、降逆止呃。      如果你使用了以上的所有方法,仍然不能缓解呃逆症状,那么你可以跟我联系,过来就诊,过来做一下中医正骨调整可以达到手到病除,立即缓解你的额你蒸煮那个,并进一步检查,可能有疾病影响你的胃肠功能,困扰你的健康,尽早去除病因,恢复健康。   欢迎您通过平台沟通。

马彩毓 2019-06-16阅读量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