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脑膜瘤属良性肿瘤,生长慢,病程长。有报告认为,脑膜瘤出现早期症状平均2.5年,少数病人可长达6年之久。病人往往以头疼和癫痫为首发症状。根据肿瘤部位不同,还可以出现视力视野,嗅觉或听觉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等。在老年病人,尤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多见。颅内压增高症状多不明显,尤其在高龄病人。在CT检查日益普及的情况下,许多患者仅有轻微的头痛,甚至经CT扫描偶然为发现脑膜瘤。因肿瘤生长缓慢,所以肿瘤往往长得很大,而临床症状还不严重。有时病人眼底视乳头水肿已很严重,甚至出现继发视神经萎缩,而头痛并不剧烈,没有呕吐。值得注意的是哑区的肿瘤长得很大,而脑组织已无法代偿时,病人才出现颅内压增高的表现,病情会突然恶化,甚至会在短期内出现脑疝、死亡。 脑膜瘤影像学诊断及治疗 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是发病缓、病程长。不同部位脑膜瘤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因成年人发病较多,故成年人有慢性头痛、癫痫、一侧或两侧视力减退、共济失调等,特别是伴有进行性加重的颅内压增高症状时,要考虑脑膜瘤的可能性。通过做头部CT、核磁共振(MRI)或头部PET/CT,可对脑膜瘤早期确诊。 脑膜瘤属实质外生长的肿瘤,大多属良性。对脑膜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原则上应争取完全切除,并切除受肿瘤侵犯的脑膜与骨质,以期根治。越早发现,越早手术,效果越好,风险越小。 脑膜瘤虽多为良性同样危及性命 脑膜瘤原发于蛛网膜内皮细胞,颅内蛛网膜颗粒与蛛网膜绒毛分布较多之处,都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脑膜瘤在颅内分布很广,几乎各部位都可发生。此外,脑膜瘤有多发的特点,大的如拳头,小的如核桃或粟粒。 虽然脑膜瘤多为良性,但随着肿瘤的长大,同样会导致颅内压升高,压迫脑组织,形成脑疝,导致中枢神经损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早期患者应当引起重视。
赵天智 2024-10-10阅读量1885
病请描述:脑震荡的科学治疗方法如下: 一、休息:受伤后应立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可采取平卧或半卧位,以减轻头部压力。 二、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变化。若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如视力模糊、肢体无力等,应及时就医。 三、对症治疗:头痛、头晕严重者可给予止痛、止晕药物。恶心、呕吐者可给予止吐药物。同时,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 四、心理疏导: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应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五、康复训练:在症状缓解后,可逐渐进行康复训练,如散步、太极拳等,以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但要避免过度疲劳和剧烈运动。
齐学锋 2024-10-10阅读量2548
病请描述:脑震荡是一种较轻的脑部损伤。通常是由于头部受到外力打击,如摔倒、撞击等引起。 主要表现为短暂的意识丧失,一般不超过半小时。清醒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还可能有逆行性遗忘,即不能回忆受伤当时及受伤前一段时间的事情。 脑震荡一般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头颅CT等影像学检查通常无异常发现。经过适当的休息和治疗,多数患者可在数天至数周内恢复。治疗主要包括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对症处理疼痛和恶心等症状。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排除其他更严重的脑部损伤。
齐学锋 2024-10-10阅读量2335
病请描述:烟雾病是一种罕见的脑血管疾病。 烟雾病的主要特征是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中动脉起始部动脉内膜缓慢增厚,动脉管腔逐渐狭窄以至闭塞。为了补偿脑血流的减少,脑底及脑表面的细小血管代偿性扩张,形成了烟雾状血管网,因此得名烟雾病。 烟雾病可分为缺血型和出血型。缺血型烟雾病主要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等,患者可能出现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症状。出血型烟雾病则可能导致脑出血,患者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昏迷等症状。 烟雾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诊断烟雾病主要依靠脑血管造影等检查。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手术方式包括脑血管重建术等,目的是改善脑部供血,降低脑缺血和脑出血的风险。烟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出现疑似烟雾病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齐学锋 2024-10-08阅读量2194
病请描述: 垂体瘤一般分为功能性与非功能性的,两者的区别一般在于是否会分泌激素,有功能垂体瘤是会分泌一些激素,如泌乳素垂体瘤、生长激素垂体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等,而无功能垂体瘤没有分泌功能,并且不分泌激素。 49岁的赵女士,属于非功能性的垂体瘤。她在1年前由于左侧肱骨骨折到医院治疗期间,意外发现垂体瘤,当时并没有症状,由于肿瘤较小,可以先观察不需要手术治疗,定期复查留意肿瘤是否有长大再考虑手术。近期复查的时候,赵女士的垂体瘤增大,双侧颈内动脉虹吸段与肿瘤关系密切,虽然现在还没有症状,考虑到肿瘤长大,为了避免后期肿瘤手术切除困难,建议进行手术切除,而且可以进行微创手术治疗。 95%以上的垂体瘤都适合采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也就是采用内镜下经鼻蝶进入蝶窦腔,定位颅底,找到肿瘤组织,分块全切肿瘤。手术方法简单、省时省力、肿瘤全切除率高,目前已成为垂体腺瘤主要的手术方式。可有效地切除鞍内、突向蝶窦、呈柱状向鞍上延伸及局限于蝶窦内的垂体瘤等。不需要开颅,对脑组织无损伤,创伤较小,后期并发症少。 对于非功能性的垂体瘤患者,如果患者没有症状,而且较小的话,一般是可以先观察的,只要定期复诊即可,但是如果有不适,比如视力问题、头晕头痛等是需要及时就诊评估手术的,还有一部分患者,即使没有症状也需要手术切除。 专家科普:一般情况下,无功能性脑垂体瘤和功能性垂体腺瘤相比较,功能性垂体腺瘤比较严重。 1、非功能性脑垂体瘤: 无功能性垂体瘤指的是垂体瘤不具备分泌激素的能力,在瘤体比较小的时候患者一般不会出现不适症状,只有当瘤体比较大的时候才有可能会引起脑组织压迫症状,例如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 2、功能性垂体腺瘤: 过多的激素会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例如生长激素腺瘤过度分泌生长激素,导致出现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等情况,可能会表现为嘴唇厚、鼻子厚、额头变宽、下颌变大等。泌乳素腺瘤分泌过量的泌乳素会造成女性月经周期不规律,甚至闭经,以及非哺乳期的异常乳汁分泌等,而男性患者最常出现性欲减退与性功能障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分泌过量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使患者出现典型的满月脸、水牛背、痤疮、脱发等症状。
姜海涛 2024-09-30阅读量1736
病请描述: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头痛疾患,其病情特征包括一侧或两侧搏动性的剧烈头痛,且多发生于偏侧头部,可合并有恶心、呕吐、害怕声光刺激等症状。偏头痛一般有以下特点:1、发病之前一般会有先兆。2、发病的同时会有伴随症状,恶心呕吐、头晕等等。3、疼痛是搏动性的。4、做封闭是有效的。顽固性偏头痛可以手术治疗。
张黎 2024-09-29阅读量1342
病请描述:姚女士,49岁,上海市人,间断性头痛20余年。既往20年前,开始出现头痛,起初以左侧疼痛居多,后发展为头顶部胀痛,间断有眼前水波纹,偶有头晕伴呕吐,每周发作4-6天,口服止疼药5-6年,但效果欠佳。2021年,外院头颅磁共振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右心声学造影提示:右房显影后,左房可见少量造影气泡(小于10个)显现。嘱患者行Valsalva动作后,大量造影气泡进入左房。 于今年6月份行无痛微创经股静脉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第1天出院。 今天术后3个月,姚女士来门诊随访,自诉目前头痛症状完全消失,已停用止疼药,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姚女士自己都感觉很神奇,没想到自己多年的头痛,真的是心脏的小洞引起的。 我的体会,在术前,我就认为这个微创手术,对姚女士改善症状肯定有作用。她的特点是年轻女性发病,偏头痛,而且有先兆症状,卵圆孔存在大量右向左分流,头颅磁共振排除了脑部疾病。
张步升 2024-09-29阅读量1576
病请描述:颅内动脉瘤多为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任何年龄可发病,多数好发于40至60岁中老年女性。青少年少见,其临床症状可根据出血位置不同而表现不一。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剧烈头痛,这种头痛是瞬间、从未经历过的犹如晴天劈裂样的剧烈头痛。颅内动脉瘤最常见的发病方式是突发破裂出血后引起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神志改变,严重危及生命,是一种致残致死率高很高的疾病,治疗动脉瘤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开颅夹闭,一种是血管内介入治疗。前者手术创伤较大,后者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点。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尤其是年龄偏大不能耐受开颅手术带来创伤的患者是绝佳适应症。
杨鹏全 2024-09-29阅读量2357
病请描述: 2024中国头痛防控体系共建大会于9月5日至8日在首都北京召开。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筹)】5B病区主任余志良博士应邀参会。 本次大会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业委员会主办,旨在通过构建头痛防控体系,搭建并完善“诊、随、研、传、帮、带”六位一体的头痛防控网络,共同推动中国头痛学科体系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大会召开期间,中国头痛防控体系与百度地图合作推出的“中国头痛防控体系地图”正式上线发布。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筹)】作为中国头痛防控基地及体系化建设单位和“头痛门诊”单位,经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业委员会严格筛选评估后,正式加入中国头痛防控体系地图。 ▲ 余志良博士在大会现场 医院5B病区主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余志良博士表示,偏头痛是一种常见且容易致残的疾病,位列全球第二大常见神经系统失能性疾病,也是50岁以下人群首要致残原因,具有高患病率、高度失能性、高疾病负担等特点,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主要问题之一。 其症状特点为反复发作性多为单侧、中重度搏动性头痛,通常持续4~72小时,常同时伴恶心、呕吐、畏光和畏声等症状,长期反复发作导致严重的健康损失、生活质量下降和生产力的损耗。同时,偏头痛通常还伴随多种并发症,如焦虑、抑郁、脑血管病、睡眠障碍等,造成极大疾病负担。 然而在我国临床实践中,偏头痛的临床诊疗仍存在着诸多痛点,如诊断规范率欠佳、治疗药物使用不当、疾病认知程度低等,疾病规范化诊疗亟待改善。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筹)】已开设头痛专病门诊多年,每周定期开诊,形成了以中西医结合方法辨证施治、诊治各种类型头痛的专科特色,强调头痛治疗的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尤其是余志良博士潜心多年精研首创的“紫荆刺血疗法”,在各类疑难型头痛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积极作用。 2022年11月,经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业委员会审核评估,医院头痛诊疗综合实力达到头痛门诊建设标准,获批设立“头痛门诊”,标志着医院正式成为中国头痛防控基地及体系化建设单位,向打造品牌特色专科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 “头痛门诊”由余志良博士主诊 此次正式加入中国头痛防控体系地图,标志着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筹)】在头痛相关领域的专业水平和诊疗能力得到了业界认可。 医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整合优化医疗资源,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头痛疾病的诊疗服务质量。同时,将继续开展相关临床研究,为头痛领域学科研究贡献更多的力量,助力推动我国头痛规范化诊治不断向前发展。 “按图索骥”规范化诊治头痛 基于百度搜索,每日头痛类信息检索达20万人次。自百度健康医典偏头痛科普专区上线以来,偏头痛相关信息搜索达600万次。 ▲ 2024中国头痛防控体系共建大会发布中国头痛防控体系地图(简称头痛地图)上海地区部分医院 中国头痛防控基地体系现已覆盖30个省/市/自治区397家医院。其中,专家委员会单位21家、头痛中心89家、头痛门诊287家。 ▲ 规范化诊治头痛可“按图索骥” 作为中国头痛防控基地及体系建设项目,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国头痛防控联盟等联合发布的“中国头痛防控体系地图”,大大方便了头痛患者在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对头痛规范化诊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源自摄图网,如有版权纠纷,请及时联系医院。一经查实,将立即删除。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4-09-29阅读量1395
病请描述:最近玛巴洛沙韦因为只需要服用一次,被很多人认为是治疗流感神药,奥司他韦难道淘汰了?其实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都是用于治疗流感的抗病毒药物,但它们的作用机制和一些特性有所不同。 作用机制: 奥司他韦是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通过抑制流感病毒表面的神经氨酸酶,阻止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从而减少病毒的传播。 玛巴洛沙韦是一种RNA聚合酶抑制剂,它通过抑制流感病毒复制过程中的RNA聚合酶,直接阻止病毒RNA在人体细胞内的复制。 疗效: 根据临床试验结果,玛巴洛沙韦在降低病毒载量和缩短病毒排毒时间方面可能优于奥司他韦。特别是在治疗乙型流感时,玛巴洛沙韦可能有更好的效果。 两者在缓解流感症状的时间上相当。 用法用量: 奥司他韦通常需要每天两次,连续服用5天。 玛巴洛沙韦的优势在于它是一种单剂量药物,全疗程只需服用一次。 不良反应: 奥司他韦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和头痛,这些反应通常在治疗的初期出现,并在短期内自行缓解。 玛巴洛沙韦的常见不良事件包括腹泻、恶心和呕吐,但总体上两者的安全性都较好。 特殊人群用药: 奥司他韦可用于1岁及以上儿童,而玛巴洛沙韦在中国适用于5岁及以上儿童。 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奥司他韦的使用相对较为宽松,但玛巴洛沙韦则建议妊娠期和哺乳期避免使用。 药物相互作用: 玛巴洛沙韦应避免与乳制品、钙强化饮料、含多价阳离子的泻药、抗酸药或口服补充剂同时使用,因为这些可能影响其吸收。 在选择使用奥司他韦还是玛巴洛沙韦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两种药物都是处方药,不建议自行判断与使用。
李田 2024-09-25阅读量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