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流感,又一次上了热搜!据说呢,目前99%的患者都是甲流,只有1%的“天选”患者是乙流。从这两个热搜来看,流感是真难受啊,近期的感染风险也是真不小。应对甲流,除了尽早服用抗病毒药物外,剩下的就是对症治疗,发热就降温,咳嗽就吃止咳药,肌肉酸痛就吃镇痛药。而说到痛,得过甲流的人都深有体会,那叫一个“寝食难安”啊。头痛、咽喉痛、关节痛感染甲流为什么这么疼?甲流一般起病3~6小时就会发高烧(可达39~40℃),之后陆续出现其它症状,比如咳嗽、流涕、咽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胸闷、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属一个“痛”字。80%以上的甲流患者会出现严重头痛,特别是眉弓和太阳穴最为明显。咽喉痛、肌肉酸痛、关节疼痛,哪哪都痛,感觉整个人就没一处舒服的地方。感染甲流怎么就这么疼呢?其实呢,这种疼痛并不是甲流病毒直接引起的,而是免疫反应和炎症的结果。人体被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开始发挥作用,释放抗体攻击病毒,阻止其进一步扩散,但同时也引起了体内的炎症反应,造成疼痛。这个过程中,白细胞会产生细胞因子(用于细胞信号传导),导致肌肉和关节发生炎症,引起显著的疼痛。与此同时,高热也会导致全身的不适与肌肉酸痛,一般热度越高越痛。也有医生认为这类疼痛与痛觉过敏有关。简单来说就是,你的身体知道这个病很厉害,试图通过疼痛来提醒你休息,以此度过危险期,哪怕是腰背、下肢等与感染相关性较低的部位。这种疼痛机制本意是好的,奈何如今人的耐痛能力越来越差(女性相比男性更敏感),甚至有时即使很痛也无法休息。好在,大多数的疼痛可以通过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进行缓解。“流感神药”有必要囤吗?最近患流感的人越来越多,被捧为新一代“流感神药”的玛巴洛沙韦片遭受疯抢,原本200多元一盒,在部分线上药店硬是被卖到了485元。要不要加入囤药大军呢?没必要!作为一种处方药,如果真的确诊了流感,在医生指导下开药、用药即可,不需要自己囤药,更不要在没有确诊的情况下自行服用。“重症甲流”有征兆!警惕4个并发症虽然不高,但甲流确实可能致死,特别是一些重症患者,病死率会明显升高。重症甲流的典型症状主要是高烧、头痛、咳嗽、喉咙痛、全身酸痛、呕吐、腹泻等。除此之外,出现下面的几个症状,是危险的信号。经治疗后,仍持续发烧超过3天;胸痛(警惕心肌炎或心包膜炎);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可能发展成肺炎;血痰;嘴唇发紫或发蓝(缺氧造成);意识不清;甲流出现重症信号,务必第一时间前往医院。不要在家硬抗!不要在家硬抗!不要在家硬抗!甲流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危及生命。病毒性肺炎:若病毒侵及左、右两肺,可能诱发呼吸衰竭,不及时进行插管、呼吸器治疗,或因缺氧而致死。1月3日,北京一位急诊医生在患甲流一周后再次发烧,CT检查发现变成病毒性肺炎(四肢末端出现花斑,已处于休克前期)。 图片来源:微博专家提醒:咳嗽、咳痰超过一周,及时拍片排除肺炎。继发性细菌感染:抵抗力较差的人更容易发生,可能引发败血症。心肌炎和心包膜炎:危险性极高的严重并发症,会造成心脏衰竭。脑炎:整个脑部受到甲流病毒侵犯,导致发炎、肿胀,造成脑压升高、昏迷。参考文献[1]孙娟. 科学预防甲流[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24(2):14-15.[2]孙海娥. 甲流高发,公众如何科学应对[J]. 科学之友,2024(2):48. DOI:10.3969/j.issn.1000-8136.2024.02.024.[3]甲流来袭,该如何应对?[J]. 家教世界,2023(14):23.
健康资讯月卡 2025-04-24阅读量120
病请描述: 头晕/眩晕是神经内科门诊常见的主诉之一。临床常见的眩晕类疾病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慢性主观性眩晕、前庭性偏头痛、后循环缺血、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前庭阵发症等。其中后循环缺血值得警惕,如果延误救治可进展为脑梗死即后循环缺血性卒中(中风)。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学术副院长、4F脑血管病科主任席刚明教授指出,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具有一定的隐匿性,症状不典型,导致患者漏诊率约为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的2.5倍,有时难以在溶栓时间窗内及时对患者进行评估并实施溶栓治疗,以致死亡率、致残率相对偏高。 “中风的典型症状多为口角歪斜,一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但‘典型症状’不是‘规定症状’”。席刚明教授提醒,中风症状有多种多样,如突发头晕,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视物不清,步态不稳,定向障碍,意识混乱和记忆障碍等,同样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仔细识别。▲ 头晕/眩晕要警惕后循环缺血 六旬男子频繁头晕,最终确诊后循环缺血性卒中 《上观新闻》2024年7月21日报道,61岁的董先生于三周前突然出现头晕。本以为是劳累所致,但休息过后头晕非但没有缓解,还逐渐出现了头重脚轻、走路摇晃等症状,随即被家属送至当地医院就诊。 医生接诊后考虑到董先生有2型糖尿病病史,日常控制血糖欠佳、尿酮体阳性,故诊断为2型糖尿病酮症、脑急性缺血可能,收治入院后积极对症治疗。可董先生糖尿病酮症明显好转后,头晕症状却并未缓解,说话也开始含糊不清了,医生考虑到患者有可能出现了急性脑梗死。最终,经检查发现双侧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左侧椎动脉V4段闭塞,确诊后循环缺血性卒中。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症状较为隐匿 席刚明教授介绍,后循环系统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等组成,主要供血给脑干、小脑、丘脑、枕叶及上段脊髓等重要结构。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是指因后循环血管狭窄和闭塞引起低灌注、血栓形成栓塞造成的脑组织缺血性损害,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20%~25%,是卒中患者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但与前循环缺血性卒中相比,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症状往往较为隐匿。 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眩晕、复视、呕吐、共济失调、言语障碍;口周、面部、肢体麻木等。详细的病史(症状、发病经过、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及体格检查(步态测试、视野测试、平衡测试、共济失调测试)等对早期识别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尤为重要;MRI-DWI是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首选检查,但检查时间长为其局限性。CTA-CTP对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早期识别有较高敏感性,为急诊筛查首选,但确诊仍以全脑血管造影检查为金标准。▲ 与前循环缺血性卒中相比,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症状往往较为隐匿 后循环缺血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 1.后循环缺血的主要病因和发病机制: (1) 动脉粥样硬化是后循环缺血最常见的血管病理表现。导致后循环缺血的机制包括:大动脉狭窄和闭塞引起低灌注、血栓形成及动脉源性栓塞等。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椎动脉起始段和颅内段。 (2) 栓塞是后循环缺血的最常见发病机制,约占40%,栓子主要来源于心脏、主动脉和椎基底动脉。最常见栓塞部位是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远端。 (3) 穿支小动脉病变,包括玻璃样变、微动脉瘤和小动脉起始部的粥样硬化病变,好发于桥脑、中脑和丘脑。 2.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与颈动脉系统缺血相似,除不可调节的年龄、性别、种族、遗传背景、家族史、个人史外,主要是生活方式(饮食、吸烟、活动缺乏等)、肥胖及多种血管危险因素,后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卒中/TIA病史、颈动脉病及周围血管病等。 后循环缺血如何治疗 1.药物治疗:最常用的药物是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它们可以防止血小板凝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2.介入治疗:对部分患者,介入治疗如动脉支架置入术可以有效扩张狭窄的血管,恢复正常血流。 3.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血管阻塞,可能需要血管搭桥手术来恢复血供,这通常是最后的选择。 其中,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是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席刚明教授提醒,对于椎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且颅内血管代偿不佳,建议及早行血管支架置入术,彻底改善颅内血供,预防脑梗死发生。▲ 4F脑血管病科主任席刚明教授、4A脑血管病一科副主任王贵平博士在为一位双侧椎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 如何预防后循环缺血? 席刚明教授表示,与其他类型的脑血管和心血管疾病相似,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血症、心房颤动和冠状动脉疾病。换句话说,如果你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病史,或者有吸烟史,或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都需要格外关注后循环缺血的风险。 此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高盐、高糖、高油的饮食,缺乏运动,肥胖,也是后循环缺血的危险因素。因此,我们应积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改善饮食结构,增加体力活动。当然,如果你已经患有心脏病、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颈动脉疾病或周围血管病,那就需要及时监测病情,接受药物治疗,以避免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另外,定期进行神经系统体检也是提早发现该病情的有效手段。 最后,席刚明教授提醒,当生活中频繁出现,头晕、恶心、黑曚、走路不稳等,万万不可大意,盲目服用药物可能使病情加重,一定要及时就医确诊。 文章部分来源:上观新闻、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医脉通神经科、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源自摄图网,如有版权纠纷,请及时联系医院。一经查实,将立即删除。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5-04-18阅读量158
病请描述:为进一步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在多部门的通力协作下,2025年3月3日,广东药科大学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康复医学科正式全新开科!开科后,科室将认真贯彻全面康复的理念,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给患者开展系统的康复训练,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康复服务,帮助他们恢复生活和活动能力,全力以“复”,共筑高质量健康之路。康复医学科拥有一支由资深康复专家和优秀医护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过硬的治疗技术,能为患者提供神经康复、骨科康复、疼痛康复及老年康复等康复锻炼方案。除人才外,科室还配备了对应的康复医疗设备,包括:经颅磁刺激治疗仪、下肢步行外骨骼机器人,上肢康复训练系统、认知康复训练与评估系统、智能阶坡步行训练系统、悬吊康复训练系统、平衡治疗仪、可调式OT桌、语言言语康复训练系统、吞咽电治疗仪、骨骼肌肉疼痛冲击波、踝关节训练系统、低频脉冲电治疗仪、电针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股四头肌训练板、可调试PT床、木插板、电动起立床、床边单车等,能够满足不同患者的康复需求。现代康复技术:关节松动术、步态训练、平衡训练、核心肌群激活、心肺康复训练、吞咽球囊扩张技术、SET悬吊技术等;传统中医康复:小针刀、针灸、推拿、复位、穴位埋线、雷火灸等。案例演示综合康复下的病人案例展示张叔,73岁,1月前入厕时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含糊,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模糊,无听力障碍,无意识不清等不适,送至当地医院急诊行颅脑CT示左侧额颞顶叶脑出血,出血量约18.1ml,住院保守治疗,现有右侧肢体无力,吞咽障碍问题。患者于2月28日来我院门诊就诊,入院时精神差,留置胃管,发音模糊,饮水呛咳及吞咽功能困难。经过康复团队的专业评估及个性化治疗,在3月10日这天成功拔除胃管,自主进食。梁先生,21岁,1年余前不慎摔倒头部着地出现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血肿清除术后,后到广州的医院行颅骨修补术,曾在广州辗转多家医院进行康复治疗,情况有所好转,但依然站立不稳,不能独立行走,平衡能力较差。入院诊断为:1.颅内损伤 2.硬膜外血肿 3.脑干梗死 4.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过团队的综合治疗,特别着重训练平衡功能和言语训练后,梁先生由之前的站立不稳,到可以能够独立行走,由言语不清到可以简单的交流,大幅提升了生活自理能力,为此患者也特意赠上两副锦旗以表感谢。曾先生,44岁,右侧肢体无力6月余,曾在外院进行右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清除术+颅骨去骨瓣减压术+硬脑膜补片修补术。卧床三个多月,入院时言语不清,反应迟钝,左侧肢体肌力4级,右侧上肢肌力3级,右侧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稍增高。双足下垂,关节活动受限,站立时脚跟无法着地,站立不稳,不能步行。来院后康复医学科团队为期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治疗,特别在“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加持的训练下,已经可以独立扶拐行走。黄女士,38岁,因突然出现眩晕、恶心、心慌,颈部疼痛加重来我院就诊,康复医学科给予正骨推拿治疗,采用龙氏正骨手法,先以传统揉捏法放松局部肌肉,然后分别作仰头摇正法和侧向扳按法,以纠正相应关节错位;再利用超声波原理将按中医辨证处方中药直接透入颈部靶点直达病灶,达到疏通经络气血改善微循环目的。经过3次治疗,患者眩晕明显好转,颈部酸痛基本消失。
戴胜良 2025-03-24阅读量468
病请描述:为进一步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在多部门的通力协作下,2025年3月3日,广东药科大学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康复医学科正式全新开科!开科后,科室将认真贯彻全面康复的理念,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给患者开展系统的康复训练,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康复服务,帮助他们恢复生活和活动能力,全力以“复”,共筑高质量健康之路。康复医学科拥有一支由资深康复专家和优秀医护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过硬的治疗技术,能为患者提供神经康复、骨科康复、疼痛康复及老年康复等康复锻炼方案。除人才外,科室还配备了对应的康复医疗设备,包括:经颅磁刺激治疗仪、下肢步行外骨骼机器人,上肢康复训练系统、认知康复训练与评估系统、智能阶坡步行训练系统、悬吊康复训练系统、平衡治疗仪、可调式OT桌、语言言语康复训练系统、吞咽电治疗仪、骨骼肌肉疼痛冲击波、踝关节训练系统、低频脉冲电治疗仪、电针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股四头肌训练板、可调试PT床、木插板、电动起立床、床边单车等,能够满足不同患者的康复需求。现代康复技术:关节松动术、步态训练、平衡训练、核心肌群激活、心肺康复训练、吞咽球囊扩张技术、SET悬吊技术等;传统中医康复:小针刀、针灸、推拿、复位、穴位埋线、雷火灸等。案例演示综合康复下的病人案例展示张叔,73岁,1月前入厕时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含糊,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模糊,无听力障碍,无意识不清等不适,送至当地医院急诊行颅脑CT示左侧额颞顶叶脑出血,出血量约18.1ml,住院保守治疗,现有右侧肢体无力,吞咽障碍问题。患者于2月28日来我院门诊就诊,入院时精神差,留置胃管,发音模糊,饮水呛咳及吞咽功能困难。经过康复团队的专业评估及个性化治疗,在3月10日这天成功拔除胃管,自主进食。梁先生,21岁,1年余前不慎摔倒头部着地出现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血肿清除术后,后到广州的医院行颅骨修补术,曾在广州辗转多家医院进行康复治疗,情况有所好转,但依然站立不稳,不能独立行走,平衡能力较差。入院诊断为:1.颅内损伤 2.硬膜外血肿 3.脑干梗死 4.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过团队的综合治疗,特别着重训练平衡功能和言语训练后,梁先生由之前的站立不稳,到可以能够独立行走,由言语不清到可以简单的交流,大幅提升了生活自理能力,为此患者也特意赠上两副锦旗以表感谢。曾先生,44岁,右侧肢体无力6月余,曾在外院进行右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清除术+颅骨去骨瓣减压术+硬脑膜补片修补术。卧床三个多月,入院时言语不清,反应迟钝,左侧肢体肌力4级,右侧上肢肌力3级,右侧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稍增高。双足下垂,关节活动受限,站立时脚跟无法着地,站立不稳,不能步行。来院后康复医学科团队为期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治疗,特别在“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加持的训练下,已经可以独立扶拐行走。黄女士,38岁,因突然出现眩晕、恶心、心慌,颈部疼痛加重来我院就诊,康复医学科给予正骨推拿治疗,采用龙氏正骨手法,先以传统揉捏法放松局部肌肉,然后分别作仰头摇正法和侧向扳按法,以纠正相应关节错位;再利用超声波原理将按中医辨证处方中药直接透入颈部靶点直达病灶,达到疏通经络气血改善微循环目的。经过3次治疗,患者眩晕明显好转,颈部酸痛基本消失。
林珂 2025-03-24阅读量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