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就诊前准备 1.理清病史 如果您是第一次来到精神科看病,或者带患者到精神科就诊,在就诊之前,提前理清下列问题,无论是和本次症状有关还是无关,就诊时都要清楚的告诉医生,最好可以用纸笔,把这些情况以及自己想问的问题都写下来,以免遗忘: ①症状是什么(即患者的不正常精神表现有哪些,如言语、行为的异常等)? ②在此之前有无精神刺激? ③发病具体时间及持续时间长短(发病以来,精神症状是如何演变的?是持续存在,还是发作性的)? ④症状的发作频率? ⑤症状出现的可能诱因(如家庭中有无精神不正常的成员)? ⑥是否伴随有其他症状(包括对患者生活、学习、工作的影响如何)? ⑦曾做过哪些检查? ⑧曾得到过什么诊断结果? ⑨曾采用过何种治疗、效果如何? ⑩现在是否正在服药、服何种药、有无药物过敏? 2.带齐资料 带上以往就诊的病历本(尽量保留患者的文字资料,如日记、信件以及患者随便乱写乱画的内容,您认为不可理解、毫无意义的文字,却可能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检查资料(如化验单、药物处方、B超、心电图等等),无论是哪个医院的,正常的或异常的检查资料都有参考价值,并且最好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整齐,便于医生回顾。 3.带齐证件 就诊前别忘了检查一下是否带上了以下证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①身份证:现在医院都实行实名制挂号,所以就医前千万记得带上身份证,要是忘了带,能准确记下自己身份证号码也可以。②医保卡:如果你参加了医疗保险,也不要忘记带上医保卡,否则无法医保报销。③银行卡:由于不同医院在挂号、收费等方面都有所差异,很难估算究竟要带多少钱,所以带上银行卡以备不时之需,一般医院都有取款机,收费处也可刷卡付费。 就诊后须知 1.清楚病情 结束看病前,问问自己是否已经弄清楚以下问题,如果还有不清楚的要及时向医生问明白:①我得了什么病?病因是什么?②为什么要吃这种药?这药是治什么的?③怎样才能知道药有没有效?有没有副作用?④药要吃多久?这次开的药吃完后怎么办?⑤不好怎么办?还需要继续用药吗?⑥还有其他可行的治疗方式吗?⑦今后应该注意什么?下次复诊时间是什么时候? 2.取药核对 药房取药时,要注意将所领到的药品和处方进行核对,核对药名、剂量、用法和有效期等等,如有不同,及时更换。 3.保存资料 妥善保存此次就诊的相关资料,并与以往的资料一起按时间先后顺序,分类保存,以备下次就诊时使用。 注意事项 1.关于复诊 一次就诊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甚至有时候连最想解决的问题也要分步骤进行,因此规律的复诊很重要。医生一般会告知需要复诊的具体时间。 如果患者已经在精神科建了病历,复诊时需反映病人的服药情况(包括患者服药的态度,是主动服药?还是经反复劝说才服药?)、服药后反应、精神症状的变化,还有哪些不正常的表现以及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学习工作、社会交往情况等。复诊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如果病情比较稳定,家属可以和患者一起与医生谈话。如果有特殊情况,家属也可以先向医生汇报,然后再请患者进入诊室。 2.穿戴轻便 就诊当日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会做相关检查,因此建议穿着宽松且便于穿脱的衣服,比如上衣建议是开襟的衣服,而不是套头的衣服。袖子要比较容易的挽起来或者脱下。尤其是女性不要穿连裤袜、连体裤等。另外最好不要佩戴项链、耳环、手表等金属饰品,以免拍片时取下不慎遗失。 3.不带妆容 就诊时,千万不要化妆或使用掩盖肤色的护肤品。这是因为化妆品掩盖了本来的肤色,对观察一些因精神病造成失眠、疲惫的病态面容十分不利。 4.平稳心率 就诊前还要注意不要剧烈运动、饱食、情绪过于激动、大量饮酒或吸烟等,这些因素均可引起心率(脉搏)显著加快,血压波动,以及出现其他异常改变(如血液化验),产生“假象”,给确诊造成一定困难 。 5.其他 无论是初诊还是复诊,都应有人(知情人或者长期共同生活者)伴诊,切勿让病人单独就诊,应有人陪伴。 精神科门诊跟其他医院的门诊并没有很大的区别,因此,不用担心会有铜墙铁壁。来精神科就诊也不会一辈子带上“精神病”的帽子,这样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门诊就诊只是大家获取专业帮助的一个途径。 *图片来自123RF正版图库
就医指导 2017-06-07阅读量1.8万
病请描述: 矛盾性失眠是慢性失眠的亚型之一,PSG 是诊断此病的必要手段。目前有关发病机制的研究尚不充分,但有些疾病或因素会导致矛盾性失眠发生,针对原发病治疗或去除病因治疗均可减轻矛盾性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明确诊断、寻找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是今后矛盾性失眠的研究方向。
钱云 2017-01-16阅读量1.3万
病请描述: 人们总是以为老年人的睡眠时间不需要很多,“年纪大了,醒得早,睡觉时间变短,很稀松平常。”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研究发现,70岁以上老人,随着年龄增长,需要睡眠的时间会越来越长,他们每天往往要睡8-9个小时才够。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见老年人一般夜间的睡眠时间不多,经常只有五六小时,但他们会用在白天打瞌睡浅睡的方式来补充夜间睡眠时间的不足。为了拥有健康的寿命,老年人要保证夜间的睡眠质量,避免失眠。 微医特邀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中医门诊部 失眠科 主任医师 施明,为因失眠困扰的老年人支招。 一、老年人为什么容易失眠? 1.生理性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神经细胞会逐渐减少,自然就会影响大脑功能而引发睡眠障碍,而失眠则是其中最常见的病症之一。 2.脑部器质性病变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动脉硬化程度逐渐加重,或伴有高血压、脑出血、脑梗死、痴呆、震颤麻痹等疾病,这些疾病的出现都可使脑部血流量减少,引起脑部代谢失调而产生失眠。 3.全身性疾病 进入老年期后,人体各组织器官发生退行性疾病和慢性疾病的几率大大增高,有些疾病可以对睡眠构成不利影响,如前列腺肥大、糖尿病、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夜尿增多可扰乱睡眠;慢性肺部疾病造成的肺功能降低,通气换气不足极易致使失眠发生;因某些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瘙痒也会显著影响睡眠。 因此,老年人要注意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控制有关疾病,以减轻疾病所致失眠的发生。某些药物又会反过来加重失眠,必要时进行药物调整。 4.精神类疾病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由于各种原因,老年人群中有抑郁状态或抑郁倾向的比例明显高于年轻人。大多数抑郁症患者都伴有失眠症状。 5.心理社会因素 比如,很多老年人的儿女在外打工,不在父母身边,缺少儿女的陪伴,老年人更加容易感受孤独,而发生失眠。 二、中医讲失眠 1.两个基本病机 中医学认为,老年人失眠的发病原因以情志、饮食或气血亏虚等内伤病因居多,由这些病因引起心、肝、胆、脾、胃、肾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和阴阳失衡,其基本病机: 一是以心血虚、胆虚、脾虚、肾阴亏虚进而导致心失所养; 二是由心火偏亢、肝郁、痰热、胃失和降进而导致心神不安。 2.虚证和实证 认为其病位虽然在心脏,但与肝、胆、脾、胃、肾等脏腑关系密切。 老年失眠虚证多由心脾两虚,心虚胆怯,阴虚火旺,引起心神失养所致。 实证则多由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引起心神不安所致。 但失眠久病可表现为虚实兼夹,或为瘀血所致,《难经•四十六难》云,老年人“卧而不寐”是由于“气血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就是这个意思。 3.六个证型 在治疗方面,中医强调辨证论治,临床上常将老年性失眠分为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型;津亏肠燥,腑气不通型;气机郁滞,心神被扰型;肝肾不足,气化失司型;脾肾虚寒型;阳气虚衰型等六个证型,然后按不同的证型来进行针对性选方遣药,一般都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4.慎用安眠药 关于镇静安眠药,由于老年人肝、肾等重要代谢器官功能已较青壮年明显衰退,所以要特别慎重,避免药物成瘾依赖等不良反应。服用时要掌握小剂量、多间断为原则,并一定要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应用,切忌盲目大剂量应用和擅自突然停药,以免发生不测后果。 三、3招助你睡个安稳觉 为了远离失眠困扰,老年朋友要做到以下几点: 1.白日少睡,增加活动 除了午睡30分钟至1小时之外,要尽量保持清醒状态。 2.饮食合理,不过饱,不饮酒或少饮酒 老年人晚饭吃得早也吃得少,临睡前夜宵吃得过饱会降低睡眠质量,饮酒后的睡眠质量也远远不如不饮酒者。 3.睡前洗洗,少看电视 临睡前不宜观看剧情紧张刺激的影碟,这样容易造成睡眠质量降低,甚至失眠。在晚餐后最好用热水洗洗脚,可使全身放松易于入睡。 专家简介: 如有【睡眠】方面的问题,可点击上图↑↑↑进入医生个人微站,在线问诊。 本文发表于施明专家的微医个人网站 感谢施明专家的权威医学科普 微医出品 如果您喜爱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让其他朋友得到帮助。
健康资讯 2016-05-16阅读量2433
病请描述: 皮炎是一类皮肤病的总称,表现为丘疹、红斑并伴有瘙痒。广义的皮炎还包括湿疹,有水疱和渗出。皮炎的发病原因很多,所以种类也很多,如摩擦和搔抓导致的神经性皮炎、精神病人自我损伤引起的人工皮炎、静脉曲张导致的瘀积性皮炎、接触放射性射线引起的放射性皮炎、各种途经接触过敏物质导致的过敏性皮炎等等。其中最多见的是过敏性皮炎。 过敏性皮炎按照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也分许多种,如药物过敏性皮炎、接触过敏性皮炎、光敏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自身敏感性皮炎等等。 过敏性皮炎一般发生于过敏体质患者,内在过敏因素在过敏性皮炎的发病中起主导作用。内在环境的不稳定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等精神改变、以及感染病灶、新陈代谢障碍和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均可诱发或加重过敏性皮炎病情。过敏性皮炎发生的外在因素也很多。包括饮食、吸入物、气候、接触过敏物等因素。其中海鲜、辛辣食品、酒、吸入花粉、尘螨、寒冷天气、接触化学物品、肥皂、洗涤剂等是过敏性皮炎最常见的病因和诱因。由于如此复杂的原因,使得过敏性皮炎因众多的发病原因和诱发因素交织在一起而易反复发作。 由于过敏原因不同,防治方法也各异。我们分别来分析一下。 药物过敏性皮炎是部分敏感患者对各种途经进入人体的某些药物成分发生过敏反应后出现的机体反应和皮肤症状。一旦在使用药物后数小时至2周内出现皮肤症状,首先要考虑药物过敏,应立即停药并至医院就诊,请医生诊断和治疗。确诊药物过敏后一定要记住过敏药物的名称,以后患病就医时一定要告诉医生,避免使用从而导致再次过敏甚至危及生命。 接触过敏性皮炎顾名思义是接触某些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过敏反应。常见的接触致敏物有金属(眼镜架、皮带扣、手表、合金项链、耳环等)、塑料(凉鞋、装饰品等)、化妆品、胶布等。接触过敏性皮炎的特点是接触部位发病,有的甚至有和接触物一样的特殊形状。但有的接触过敏如化妆品过敏不易诊断,需做斑贴试验来确诊。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曾经发生各种过敏反应的人),使用新化妆品前最好先在耳后或前臂屈侧试用数日,如无红斑和瘙痒再购买使用。 光敏性皮炎是由于光敏物质存在条件下经日光照射后皮肤出现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光敏物质可以是内服药物(如四环素类、磺胺类等)、食物(如泥螺、灰菜等)、日常接触物(如化妆品、清洁剂中的香料、防腐剂、染料等)、职业接触物(如焦油、沥青等)或内源性卟啉等。对于光敏性皮炎,首先要尽量找到光敏物质,避免接触或食用。其次要避光,可使用防紫外线遮阳伞和防晒霜。防紫外线遮阳伞可防止直射的阳光,但对地面和墙面反射的阳光无效,所以一定要同时使用防晒霜。最好使用PA++和SPF15以上的防晒霜,中午还需补用一次,否则防晒效果不佳。 遗传过敏性皮炎又称特应性皮炎或异位性皮炎,与遗传过敏体质有关,其特征是皮肤瘙痒,皮疹多形性并有渗出倾向,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临床表现。患者常伴有哮喘、过敏性鼻炎及血清IgE增高等。婴儿期患者头皮、额部、颈、腕、四肢屈侧出现糜烂、渗出性损害和结痂等,病情时重时轻,一般在2岁以内逐渐好转。儿童期多在4岁左右开始加重。皮损累及四肢伸侧或屈侧,常限于肘窝、腘窝等处,皮疹肥厚、苔藓样变。瘙痒仍很剧烈。青年成人期好发于肘窝、胭窝、四肢、躯干。皮疹常为泛发性干燥丘疹,或局限性苔藓化斑块。对于遗传过敏性皮炎患者,除内用抗过敏药与外用药外,同时应注意观察食物反应,避免过敏性食物。注意发现加剧病情的环境因素并尽力回避。避免过度洗烫,过多肥皂刺激及过度搔抓等。由于发病和皮肤干燥、屏障功能下降有关,每天外用润肤霜也很重要。 自身敏感性皮炎是由于患者对自身内部或皮肤组织成分所产生的某种物质过敏,从一个局限性炎症灶发生到广泛的皮炎。此前常有处理不当或感染诱因。注意避免刺激原发病灶,原发病灶如有明显感染时,应使用抗生素。 总之,过敏性皮炎容易反复发生,寻找过敏原并避免接触就是预防复发唯一方法。而一旦复发,则发病后自身护理就是我们减轻症状,缩短病程的重要手段。
余碧娥 2015-09-30阅读量1.2万
病请描述: 【病因】 湿疹病因复杂,常为内外因相互作用结果。内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内分泌失调、感染、新陈代谢障碍等,外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外界刺激如日光、寒冷、干燥、炎热、热水烫洗以及各种动物皮毛、植物、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均可诱发。是复杂的内外因子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 【临床表现】 1、按皮损表现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 (1)急性湿疹 皮损初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红,逐渐融合成片,由于搔抓,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端抓破后呈明显的点状渗出及小糜烂面,边缘不清。如继发感染,炎症更明显,可形成脓疱、脓痂、毛囊炎、疖等。自觉剧烈瘙痒。好发于头面、耳后、四肢远端、阴囊、肛周等,多对称发布。 (2)亚急性湿疹 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皮损以小丘疹、结痂和鳞屑为主,仅见少量丘疱疹及糜烂。仍有剧烈瘙痒。 (3)慢性湿疹 常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而转为慢性湿疹;也可开始即为慢性湿疹。表现为患处皮肤增厚、浸润,棕红色或色素沉着,表面粗糙,覆鳞屑,或因抓破而结痂。自觉瘙痒剧烈。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腘窝、外阴、肛门等处。病程不定,易复发,经久不愈。 2、根据皮损累及的范围,分为局限性湿疹和泛发性湿疹两大类。 (1)局限性湿疹 仅发生在特定部位,即可以部位命名,如手部湿疹、女阴湿疹、阴囊湿疹、耳部湿疹、乳房湿疹、肛周湿疹、小腿湿疹等。 (2)泛发性湿疹 皮损多,泛发或散发于全身多个部位。如钱币性湿疹、自身敏感性湿疹、乏脂性湿疹。 【诊断】 主要根据病史、皮疹形态及病程。一般湿疹的皮损为多形性,以红斑、丘疹、丘疱疹为主,皮疹中央明显,逐渐向周围散开,境界不清,弥漫性,有渗出倾向,慢性者则有浸润肥厚。病程不规则,呈反复发作,瘙痒剧烈。 【治疗】 湿疹病因复杂,治疗好转后仍易反复发作,难根治。因临床形态和部位各有特点,故用药因人而异。 1、一般防治原则 寻找可能诱因,如工作环境、生活习惯、饮食、嗜好、思想情绪等,以及有无慢性病灶和内脏器官疾病。 2、内用疗法 选用抗组胺药止痒,必要时两种配合或交替使用。泛发性湿疹可口服或注射糖皮质激素,但不宜长期使用。 3、外用疗法 根据皮损情况选用适当剂型和药物。急性湿疹局部生理盐水、3%硼酸或1:2000~1:10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湿敷,炉甘石洗剂收敛、保护。亚急性、慢性湿疹应用合适的糖皮质激素霜剂、焦油类制剂或免疫调节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匹美莫司软膏。继发感染者加抗生素制剂。 【预防】 1、避免自身可能的诱发因素。 2、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过度搔抓、清洗及接触可能敏感的物质如皮毛制剂等。少接触化学成分用品,如肥皂、洗衣粉、洗涤精等。 3、避免可能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浓茶、咖啡、酒类。 4、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切忌乱用药。
余碧娥 2015-09-26阅读量8456
病请描述:大多数人都经历过牙痛,经过消炎、拔牙等处理一般在短时间内治愈,如果是一侧口腔、牙齿、下颌、头面部突然发作的剧烈疼痛,反复发作3个月以上,当心患上了三叉神经痛。 牙痛多数由于牙周炎症所引起,发病时牙龈周围红肿、发热,持续性胀痛,牙齿对冷热敏感,刺激后可诱发,口腔检查可见牙龈红肿、张口受限、有叩击痛,经牙科治疗后疼痛消失。 三叉神经痛,号称“天下第一痛”,常见于中老年人,是指发生于一侧头部、面部、鼻旁、下颌以及牙床周围的疼痛。典型的三叉神经痛表现为阵发性、短暂的疼痛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由数秒到几分钟,疼痛剧烈,发病早期,每天发作数次,随后每天发作数十次,发作时,面部遭受电击、针刺、刀割、撕裂一样的感觉,患者感到生不如死,情绪低落,十分痛苦。疼痛多发生于单侧,一般不扩散至中线,沿三叉神经分布区常有触发点(扳机点),如上下唇、口角、牙齿、舌、颊部,可在洗脸、刷牙、饮水、说话、剃须时诱发,严重影响生活。 疼痛的折磨,病急乱投医,有的当牙痛拔牙,还有人选择针灸按摩,由于效果不好导致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要想彻底治愈三叉神经痛,必须从病因上解除扭曲的血管对神经的压迫,因此,在显微镜下识别责任血管并予以精准减压是手术疗效的保证,同时,微创操作减少甚至可以避免给病人带来并发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微血管减压术(微创)治疗三叉神经痛,通过显微镜将压迫神经的责任血管移开,隔绝了神经与血管的接触,疼痛症状也就消失了。 偏头痛多数为一侧颞部(太阳穴、枕部)的疼痛,多数为波动性胀痛、跳痛,有的病人发作前有预感,甚至感觉恶心、呕吐,疼痛持续时间为数天,口服芬必得等止痛片可以暂时缓解疼痛。疲劳、失眠、情绪波动以及女性月经期可能是偏头痛的诱发因素。偏头痛的发病原因可能与头皮下的血管内疼痛感觉过敏有关,当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血液对血管壁造成一定的压力,正常人能很好忍受,偏头痛的病人对这种压力过于敏感,感觉难以忍受的疼痛。治疗偏头痛最佳的方法是将头皮下的血管结扎,压力感受器关闭后疼痛消失,病人几乎无任何并发症,如果不愿接受手术也可以服用止痛片缓解。
李心远 2015-09-07阅读量2.5万
病请描述: 如果你某天早上醒来突然发现自己脖子疼痛,转动困难,有可能是“落枕”,休息1周后就好了。如果脖子反复发作的不自主扭动,颈、肩部肌肉酸痛,或者脖子强制转向一侧,那就可能患了“痉挛性斜颈”。 一、主要症状 痉挛性斜颈是指头颈部肌肉的一种异常姿势,常伴有头部振颤、徐动或痉挛性不自主运动,致使头部和颈部呈多种倾斜性姿势,受累肌肉明显肥厚。多见于中、青年,发病开始时症状轻微,缓慢发展,逐渐加重至不能控制,在紧张、情绪激动以及疲劳时症状加重,睡眠时症状完全消失,患者主要表现为颈部肌肉不能控制的异常活动,双侧颈部深、浅肌肉均可累及,但多以一侧为重,受累肌肉的强制性收缩使头部不断转向某一个方向,患者出现头颈部向一侧偏斜、头颈部后仰、前倾,甚至头颈反复发作的旋转运动。 二、四种类型 1、头颈转向一侧的单纯水平型:受累肌肉为单侧的胸锁乳突肌,该肌收缩时头向对侧偏转,反复发作时肌肉疼痛,长期发作可致胸锁乳头肌异常肥厚。 2、头颈前倾型:头向胸部痉挛性前屈,受累肌肉为双侧胸锁乳突肌。 3、后仰型 头向背部作痉挛或阵挛性后仰,颏、面仰天,颈椎呈弓状前突,受累肌肉为颈后深部肌群,如双侧颈夹肌、斜方肌的同时收缩。 4、旋转型:表现为头绕身体纵轴向一侧作痉挛性或阵挛性旋转,为颈部多组肌群痉挛收缩所致。 三、治疗选择 痉挛性斜颈病因还不完全明了,目前学术界多认为是支配头颈部肌肉的神经细胞出现病变,导致肌肉收缩与肌肉松弛不能协调,好比司机开车,踩油门与刹车不能协调,一直踩油门,汽车持续加速不能停下来,同样,某个肌肉群持续收缩而不能松弛,患者的头颈部不由自主向某个方向持续收缩。 传统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药物、肉毒素注射、理疗等方法,由于这些方法并不是征对病因的治疗,治标不治本,所以效果不佳。要有效治疗痉挛性斜颈,我们必须找到病变的神经,通过精准的神经松解术让肌肉松弛下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同仁医院神经外科隶属上海交大颅神经疾病诊治中心,拥有先进的电生理监测与识别技术,通过术中电生理监测识别病变的神经,在显微镜下微创干预该神经,从而达到彻底治愈痉挛性斜颈。 患者杨先生是沪上某公司管理层干部,中年事业颇有成就,不幸罹患痉挛性斜颈,于5年前开始出现头颈部不自主向左侧偏斜,后症状逐渐加重,每天发作数十次,尤其在情绪紧张时更甚,患者出现持续性的头颈向左侧痉挛性倾斜,肌肉僵硬性疼痛,右侧颈部胸锁乳突肌肥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多方求医无果,后于2014年7月经人介绍到上海市同仁医院神经外科治疗,术后患者症状完全缓解,重新投入工作。 四、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新方法 痉挛性斜颈是指颈部肌肉不自主的抽搐,由于涉及到不同的颈部肌群,发病时颈部向一侧歪斜或者后仰,还可表现为颈部不停的旋转。反复的痉挛发作让患者颈肩部肌肉疼痛不堪,病人焦虑不安,失眠,情绪低落,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 大脑是指挥全身运动的中枢器官,而脑干是生命与运动的中枢所在,脑干内的神经细胞发出副神经以及由颈髓内的神经细胞发出的颈神经支配颈部肌肉运动,这些神经细胞发出2种类型的神经纤维,其中一种神经纤维是启动颈部肌肉收缩(动力系统),另外一类神经纤维抑制颈部肌肉的收缩(刹车系统),2组神经纤维互相配合协调,正常人的颈部能够自由的活动,由于痉挛性斜颈患者的神经细胞过早的变性(老化),导致神经纤维协调紊乱,导致颈部肌肉的过度运动。 痉挛性斜颈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药物、肉毒素注射、颈部肌肉切断、副神经切断等方法治疗,疗效均不佳,关键的问题是对患病的神经和肌肉的精确定位比较困难。上海交大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外科李心远博士多年潜心探索,采用最先进的电生理监测技术,术中准确定位患病的神经和颈部肌肉,对责任神经以及肌肉高选择性的切断,治疗痉挛性斜颈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李心远 2015-03-19阅读量9219
病请描述: 几乎所有的人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头痛。很多时候,人们选择忍一忍或者吃颗“止痛片”了事,以至于耽误了正规的治疗,其实,头痛并没有我们想象地那么简单。引起头面部疼痛的原因很多,只有明确不同类型头面部疼痛的发病原因以及发病机理,才能有效的根治,否则,治标不治本,反而贻误病情。 三叉神经痛和偏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头面部疼痛,病人疼痛剧烈,反复发作,给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困扰。因此,了解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的发病特点、发病机理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十分必要。 三叉神经痛,折磨人的“天下第一痛” 三叉神经痛常见于中老年人,是指发生于一侧头部、面部、下颌以及牙床周围的由三叉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疼痛。典型的三叉神经痛表现为阵发性、短暂的疼痛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由数秒到几分钟,疼痛剧烈,无法忍受,疼痛呈电灼、针刺、刀割、撕裂样等,发作时可伴有面部肌肉抽搐,口角牵向一侧;疼痛多发生于单侧,绝不扩散至中线,沿三叉神经分布区常有触发点(扳机点),如上下唇、口角、牙齿、舌、颊部,可在洗脸、刷牙、饮水、说话、剃须时诱发,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是因为脑内的血管长期压迫三叉神经,导致三叉神经的脱髓鞘病变,三叉神经内部的神经纤维发生传导异常。 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很多,如口服药物、针灸、按摩、射频等,由于上述治疗方法均不是针对三叉神经痛的发病原因去治疗,因此效果不佳。微创手术是目前能真正治本且能有效治愈三叉神经痛的方法之一。手术中将有效阻断神经与血管的接触,神经内部传导紊乱得到纠正,手术后患者的疼痛症状立刻消失。由于是微创手术是在显微镜下完成操作,不会损伤病人的神经与血管,术后并发症少,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微创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治疗偏头痛,不能过分依赖止痛药 偏头痛常见于一侧耳上、眼眶周围、额头、颞部、枕部及头顶部头皮的搏动性胀痛,部分病人表现为双侧头皮疼痛,疼痛可反复发作,有些患者发作时出现恶心、呕吐等伴发症状,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天,服用“止痛片”后症状缓解,发病间歇期如常人。诱发偏头痛的因素有疲劳、失眠、情绪紧张、焦虑以及月经期来临等。 那么,偏头痛是如何引发的呢?头皮的血管内血液流动对血管壁造成压力,血管收缩时血流对管壁的压力增加,刺激了血管上的压力感受器,而偏头痛的病人压力感受器比较敏感,疼痛阈值较正常人低,容易触发疼痛发作。 治疗偏头痛的方法很多,口服止痛片、按摩、热疗等方法均能暂时缓解偏头痛症状,这些方法属于对症治疗,治标不治本。再者,长期服用止痛药物可能损伤病人的胃黏膜,引发患者胃痛等症状,甚至诱发胃出血。 治愈偏头痛,关键还是要精确定位引发偏头痛的头皮血管,然后结扎血管,病人的症状能一劳永逸地解决。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通过结扎颞浅动脉或枕动脉,从而达到根治偏头痛的效果,手术方法很简单,只需在局麻下通过切开头皮寻找到患病的血管并予以处理,手术时间在半小时之内就可完成,术后病人疼痛缓解,由于头皮上有广泛的血管网络,结扎颞浅动脉并不会损伤病人的头皮血液供应,因此,手术并发症极少,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李心远 2015-03-19阅读量7124
病请描述: 关节痛和关节炎临床上很复杂,到底是风湿还是类风湿?其实,多着呢!以下介绍比较专业,望大家参考了解,不要随便与你的症状生搬硬套。 一、概述 关节痛(Joint Pain)系指由炎症、感染、创伤或其它因素所引起的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的疼痛感,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任何累及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包括肌肉、肌腱、滑囊、筋膜、神经和血管的疾病均可引起关节痛或关节炎,其原发病又可分为关节局部病变和全身性疾病;器质性病变或功能性疾病。其中关节炎是关节痛的最常见病因,而关节痛则是各种关节炎的主要症状之一,并常伴有受累关节的局部红、肿、热、僵和功能障碍等表现。 二、发生机制 关节痛是由于位于关节滑膜、软骨下骨、骨赘、韧带、肌腱附着点、关节囊或肌肉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所致。其中关节滑膜对戳刺、切割或烧灼不敏感,但对炎症则容易产生疼痛;骨膜神经分布最密,对痛觉最敏感;而关节软骨无神经分布,对各种刺激不产生痛觉。 痛觉的刺激物称为致痛物质,可分为生物化学物质和神经多肽两大类,其中生物化学物质有缓激肽、组织胺、乙酰胆碱、前列腺素、白三烯等;神经多肽则包括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钙基质相关肽、生长抑素、胃泌素和脑啡肽等。当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受到损伤性刺激时,致痛物质释放并作用于游离的神经末梢,由A类纤维传导快痛,定位明确,由C类纤维传导慢痛,定位模糊;经脊髓丘脑束上传到丘脑及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产生痛觉。多数关节痛定位准确,部分患者除局部疼痛外,尚可感到远离关节的体表或深部组织的牵涉痛或放射痛。如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和髋关节病变,疼痛可放射到臀部、大腿内侧,但不会到达膝关节以下。 三、常见病因 关节痛或关节炎的病因很多,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病变及各系统性疾病均可引起。但关节痛的程度不一定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1.感染因素 病原微生物直接入侵引起的关节疾病有细菌性关节炎、败血症性关节炎;感染后关节炎有反应性关节炎、赖特综合征、Poncet综合征、急性风湿热、病毒性关节炎和莱姆病等。 2.免疫因素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是一大类自身免疫病,其中,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皮肌炎和多肌炎、复发性多软骨炎、系统性血管炎、白塞病、风湿性多肌痛和成人斯蒂尔病等常有关节痛或继发性关节炎。脊柱关节病中的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炎性肠病性关节炎和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性关节炎等。 3.代谢性疾病 痛风性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症等。 4.理化因素 创伤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减压病及生长痛等。 5.神经精神因素 纤维肌痛综合征,精神性风湿症。 6.局部风湿性疼痛综合征 有肩周炎、滑囊炎、腱鞘炎、肩峰下滑囊炎、肱骨外上髁炎等。 7.其它疾病 如血友病关节病,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以及慢性肺病性骨关节病等。 四、伴随症状 关节痛是关节炎的主要症状之一,可伴有关节局部皮肤的发红、肿胀、发热、触痛、僵硬和功能障碍或全身性表现等,但也可仅有主观的关节痛,而无异常体征及检验结果。 1.肿胀 为关节炎的重要体征,明显者可视诊查出,但常需触诊才能确定。肿胀可由软组织水肿、滑膜增生、关节腔积液或骨性隆起所致,经检查可以区别。急性关节炎常伴发局部红、肿热、痛。 2.触痛 为用手指直接按压关节局部引起的疼痛反应,并可触知局部温度变化。轻压即有明显痛苦表情说明触痛程度重,重压感疼痛则说明触痛程度较轻。另外,应区别触痛来自关节还是其周围软组织。关节局部触痛并有关节运动时疼痛及活动受限,提示关节周围病变。 3 .畸形 关节排列不齐,可由关节软骨或软骨下骨破坏、骨肥大、韧带病变、组织挛缩或关节脱位或半脱位所致。 4 .骨摩擦感 是关节运动时产生的,并能触知或可听到的响声。在正常关节可触及粗糙的摩擦感,反映软组织擦过骨突部位;细沙样摩擦感则提示软骨纤维化。 5 .关节活动度 指各个关节应有的主动和被动的活动范围。当关节炎症或结构破坏时,关节活动范围将缩小甚至不能活动。 6.系统性症状 急性关节炎可出现畏寒、发热、肌痛、乏力或食欲不振。当关节痛为系统性疾病的一种表现时,患者可有多种不同的症状。例如,类风湿关节炎常伴有关节晨僵、类风湿结节、类风湿血管炎。纤维肌痛综合征则可伴肠道激惹、头痛、感觉异常、乏力和失眠等。 五、鉴别要点 对关节痛或关节炎患者需了解首发关节、发病急或缓、局部表现、单发或多发、游走或固定、对称或非对称、上肢或下肢或上下肢、病程呈持续性或一过性或复发性、缓解方式及其家族史。完整的病史和全面的体检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 (一)感染因子相关性关节炎 1. 细菌性关节炎 是细菌直接侵袭关节而引起局部炎症或化脓,首先是滑膜迅速肿胀、充血、白细胞浸润与关节腔渗液,关节囊及其周围组织有蜂窝织炎或脓肿形成,非淋球菌感染的关节炎80%~90%为单关节炎,大关节多见,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受限,伴发热、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增高,关节滑液混浊,白细胞增多,细菌检查阳性。病原体以革兰阳性菌居多约占80%,其中60%为葡萄球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多由草绿色链球菌或溶血性
管剑龙 2011-08-21阅读量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