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垂体肿瘤会引起孩子早熟吗? 儿童性早熟是一种复杂的内分泌疾病,其中就有由下丘脑或垂体肿瘤引起的中枢性性早熟(CPP)。这类肿瘤通过影响脑部释放激素的正常分泌,促进性激素的过早产生,导致儿童身体过早发育。 案例一:小杰,一名7岁男孩,父母因其身体出现早熟迹象(如体毛增多、声音变粗)而带其就诊。详细病史采集后,发现小杰在过去6个月内身高快速增长,性器官发育明显超前。内分泌激素测试显示促性腺激素(LH和FSH)水平异常升高,随后的脑部MRI检查发现垂体区域存在小肿瘤。结合这些症状和检查结果,小杰被诊断为由垂体腺瘤引起的中枢性性早熟。治疗方案包括使用GnRH类似物治疗,以抑制过早的性激素分泌。同时,考虑到肿瘤的影响,与神经外科进行了协调,密切监测肿瘤的大小和生长速度,评估是否需要外科手术干预。 案例二:小华,一名6岁女孩,出现乳房发育和月经来潮的迹象。经过内分泌功能测试,确认LH和FSH水平显著升高,表明其性激素分泌过早。脑部MRI检查显示下丘脑区域有一小型肿瘤。在综合分析了小华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后,诊断其患有由下丘脑肿瘤引发的中枢性性早熟。治疗计划包括使用GnRH类似物来控制性激素的过早分泌,此外,定期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以监控肿瘤的动态变化。根据肿瘤的生长情况和位置,评估是否采用放疗或手术治疗。 从这两个案例中,我作为临床医生的经验是,中枢性性早熟的诊断和治疗需充分考虑潜在的神经内分泌病因。治疗的关键在于精确控制激素水平,防止过早的性发育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对于由脑部肿瘤引起的性早熟,治疗策略需更为细致,不仅要处理激素失衡的问题,还需密切关注肿瘤的生长情况和可能的神经系统影响。此外,与患者家长的沟通也极为重要,确保他们理解病情、治疗过程和可能的风险,以便作出最佳的医疗决策。 通过这种综合且谨慎的治疗策略,可以为这些特殊情况下的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和管理。在我个人的临床实践中,处理由下丘脑或垂体肿瘤引起的性早熟案例时,我特别关注于治疗计划的长期性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用GnRH类似物等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延缓性发育,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时间窗以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决策。然而,这种药物治疗不是没有风险。长期使用可能影响骨密度发展,特别是在青春期前和青春期的儿童中。因此,我通常会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测试,并在治疗计划中加入钙和维生素D补充,以预防潜在的骨质疏松问题。对于涉及脑部肿瘤的性早熟患者,我还会密切合作与神经外科和放疗科医生,确保所有可能的治疗选项都被考虑。对肿瘤的管理策略通常取决于其大小、位置以及是否存在生长迹象。在某些情况下,肿瘤可能需要通过手术移除,或者使用放射治疗来控制其生长。每种治疗方法都有其利弊,而正确的决策应基于详细的诊断信息和全面的患者评估。我非常重视与患者家庭的沟通。确保家长了解病情的严重性、治疗的必要性以及可能的并发症是至关重要的。有效的沟通有助于家长为他们的孩子做出更为明智的医疗选择,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提供支持。 在治疗由下丘脑或垂体肿瘤引起的性早熟症状时,关键在于准确诊断和及时干预。性早熟的患者可能会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包括身体发育的不同步和潜在的社会心理问题。因此,确保疾病的早期识别和治疗尤为重要。内分泌治疗虽然能有效控制性激素的过早释放,但对于肿瘤引起的病例,单一的药物治疗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这类患者需要接受更为全面的检查和治疗,包括定期的神经影像学评估和潜在的神经外科介入。 在管理这类患者时,需要细致考虑治疗的每一个方面。首先,激素治疗虽然在控制症状方面效果显著,但长期应用可能带来副作用,如影响骨密度和可能的情绪波动。其次,对于潜在的肿瘤,持续的监测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肿瘤的生长和位置变化可能需要及时的外科或放疗介入。此外,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对治疗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应该确保家长充分理解治疗计划和患者的长期需求。 综合来看,由下丘脑或垂体肿瘤引起的性早熟是一个需要多学科协作的复杂疾病。有效的治疗策略应包括精确的激素控制、定期的肿瘤监测、必要时的手术干预,以及全面的心理社会支持。此外,与患者家庭的沟通不应被忽视,因为它是确保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
生长发育 2024-06-01阅读量2567
病请描述:怀疑孩子性早熟了,需要做哪些检查进行确认 在孩子成长的征途中,每一步都镌刻着家庭的期待与梦想。然而,当“性早熟”的不速之客悄然造访,这份期待便添上了几分未知与忧虑。本文将以两个临床案例为依托,分析解答性早熟诊断所需的关键检查。 一、性早熟的初步印象性早熟,这一医学名词简短却意味深长,特指儿童在传统青春期前出现性征发育的状况。它不仅关乎生理的提前觉醒,更触及心灵的细腻角落,要求我们以科学与温情并行,共同应对。 二、案例分享 案例一:小雨,一位年仅7岁的女孩,活泼可爱。一天,妈妈在日常护理中发现女儿的乳房有细微的隆起,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全家人措手不及。他们迅速就医,开始了性早熟的诊断之旅。 详细病史与体格检查:医生首先详细询问了小雨的日常生活、饮食习惯以及家族中是否有类似情况。体格检查中,医生确认了小雨乳房发育的初步迹象。 血液激素水平检测:血液化验显示,小雨的促性腺激素(LH)水平升高,提示了中枢性性早熟的可能性。 骨龄评估:X光片下的手腕骨显示出超出实际年龄的成熟度,进一步证实了早熟的诊断。 MRI检查:为了彻底排查病因,小雨接受了MRI扫描,结果排除了脑部肿瘤等潜在因素,确诊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 案例二:小杰,一个阳光的9岁男孩,他的故事略有不同。家人注意到他的体毛开始快速增长,且声音出现了微妙变化。带着困惑与担忧,小杰踏上了求医问诊之路。 全面检查:除常规的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外,医生着重关注了小杰的生殖系统发育情况。 血液与尿液检测:实验室结果显示,小杰的睾酮水平异常高,提示性早熟的可能。进一步的尿液分析排除了外源性性激素摄入的可能。内分泌功能测试:通过激发试验,医生明确了小杰的性早熟类型为中枢性。 环境因素排查:考虑到外周性性早熟的可能性,医生还询问了小杰的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确保没有长期暴露于含性激素的物质中。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性早熟的诊断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涵盖从基本的病史询问到复杂的影像学检查。每一项检查都是解谜的重要线索,帮助医生精准定位性早熟的类型和原因,从而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小雨和小杰的故事,是千万家庭面对性早熟挑战的缩影。在这段特殊的旅程中,父母的理解、耐心与支持如同温暖的港湾,而科学的诊断与治疗则是引领孩子安全前行的明亮航标。通过及时的医学干预与持续的家庭关怀,两位孩子都在逐步适应并克服了性早熟带来的挑战,重新找回了属于他们的无忧无虑童年时光。
生长发育 2024-05-30阅读量2323
病请描述:直面儿童性早熟,家长不可不知的关键点 亲爱的父母,你有没有注意到孩子有任何成长的迹象?例如,女孩乳房发育早期,月经初潮早期,男孩声音变粗,胡须出现。这些可能是性早熟的表现。儿童早熟是一个看似遥远但可能发生的健康问题,正引起家长越来越多的关注。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性早熟的真相,探究父母不能不知道的关键点,以便及时识别和正确应对,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了解儿童性早熟 儿童性早熟是指儿童在正常青春期开始前性腺轴的早期激活,导致第二性征的发展和性激素水平的升高。性早熟可分为真性早熟(中心性)和假性早熟(外围性)。前者是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早期激活引起的,而后者是由性腺、肾上腺或其他组织分泌性激素异常引起的。 二、性早熟的危害 1.身高限制:过早过度分泌性激素会导致骨骺过早闭合,生长周期缩短,最终导致身高低于遗传潜力。 2.骨骼问题:骨骼发育过快,短期内似乎会增强,但长期来看可能会影响骨骼发育和质量,增加骨折和骨质疏松的风险。 3.心理压力:性特征的早期发展会使孩子面临困惑、焦虑、羞耻、害怕被误解或嘲笑以及内心压力。 4.自我认知困扰:生理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不匹配,对身体变化不知所措。他们被迫面对与年龄不匹配的需求和期望,这影响了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5.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的心理压力、自我意识困难和紧张的人际关系可能会导致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障碍,增加过早性活动和意外怀孕的风险。 三、家长需要了解的要点 1.性早熟的警告信号 父母应定期观察孩子的身体变化,尤其是第二性征的发展。女孩应注意乳房发育、阴毛生长、腋毛外观、月经初潮;男孩应该注意睾丸体积的增加、阴茎的生长、阴毛的出现、声音的增厚和胡须的生长。如果孩子提前明显表现出上述特征,他们应该立即就医。 2.定期体检和骨龄测量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儿童健康检查,包括评估身高、体重、性发育和必要的血液激素检测。对于怀疑性早熟的儿童,应进行骨龄测试,以评估其生长发育状况,并预测其年末身高。 3.专业诊疗 一旦怀疑孩子性早熟,有必要及时向儿科内分泌专家寻求医疗护理。医生将通过详细的病史查询、体检、实验室测试(如性激素水平、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测试等)和影像学检查(如骨龄片、头部MRI等)进行诊断。诊断后,医生将根据性早熟的类型、病因以及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其中可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心理干预。 4. 家庭支持与心理疏导 性早熟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与困惑,家长需提供温暖的家庭环境,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帮助他们理解和接纳身体变化,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自我形象。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 儿童性早熟并非洪水猛兽,只要家长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及时识别、科学应对,就能有效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让我们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变化,直面性早熟,为孩子的无忧童年保驾护航
生长发育 2024-05-20阅读量2503
病请描述:预防性早熟:父母不可不知的秘密 性早熟,是指儿童7.5岁前(女孩)或9岁前(男孩)出现第二性征,如乳房发育、阴毛生长和月经初潮等。这可能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因此早期发现和干预非常重要。 性早熟的类型 性早熟可分为两类: 中枢性性早熟: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前激活引起,是最常见的类型。 外周性性早熟:由性激素来源(如肾上腺或卵巢)的异常引起,较少见。 性早熟的征兆 父母应注意以下性早熟的征兆: 女孩:乳房发育、阴毛生长、月经初潮 男孩:睾丸增大、阴茎增粗、声音变粗 性早熟的原因 性早熟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可能涉及以下因素: 遗传:家族中有性早熟史的孩子更有可能出现性早熟。 环境因素:某些环境激素,如双酚A,可能干扰内分泌系统,导致性早熟。 肥胖:肥胖儿童体内脂肪组织会产生雌激素,可能导致性早熟。 某些疾病:如脑肿瘤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也可能导致性早熟。 临床病例分享 丽丽是一位8岁的女孩,她的母亲带她来看我,因为她注意到丽丽最近乳房开始发育。经过检查和询问病史,我怀疑丽丽可能患有性早熟。我给她做了激素、超声检查,结果证实了我的猜测。通过进一步检查,我排除了丽丽患有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并诊断她为中枢性性早熟。我建议她进行干预,并嘱咐她的母亲密切观察她的生长发育情况。 预防性早熟的建议 虽然无法完全预防性早熟,但父母可以通过以下措施降低孩子患病的风险: 控制孩子的体重:肥胖是性早熟的一个危险因素,因此保持健康的体重非常重要。 限制接触环境激素:避免使用含有双酚A的塑料制品和个人护理用品。 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孩子多吃水果和蔬菜,多运动,并保证充足的睡眠。 及时就医:如果父母发现孩子有性早熟的迹象,应立即带孩子就医。 父母的同理心和支持 性早熟可能会让孩子和父母感到担忧和困惑。父母需要给予孩子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应对身体和情绪上的变化。同时,父母也需要保持冷静,与医生密切合作,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结语 性早熟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早期发现和干预至关重要。通过了解性早熟的征兆、原因和预防措施,父母可以帮助他们的孩子健康成长,避免潜在的健康问题。
生长发育 2024-04-23阅读量2355
病请描述:性早熟的秘密:一场身体与心灵的探索之旅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小华,一个九岁的男孩,和他的父母走进了医院的门诊大厅。他们面色凝重,神情中带着一丝焦虑和迷茫。原来,小华最近几个月里突然出现了胡须生长、声音变粗等明显的男性第二性征,这让他的父母感到非常担忧。经过医生的检查,小华被诊断为性早熟。 性早熟,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陌生,但它却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儿童健康问题。那么,什么是性早熟呢?它会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产生哪些影响?让我们一起来揭开性早熟的神秘面纱。 性早熟,是指在身体发育方面,孩子在年龄上提前出现了与其性别相应的第二性征。这可能是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提前激活,导致性腺发育提前和性激素分泌增加。根据病因,性早熟可分为中枢性性早熟和外周性性早熟两类。中枢性性早熟是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过早启动,导致性腺发育和分泌性激素提前;而外周性性早熟则是由于性腺本身或肾上腺皮质等病变,导致性激素分泌过多。 让我们回到小华的故事。小华的父母在发现他的异常变化后,及时带他去了医院。经过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医生告诉小华的父母,小华患的是中枢性性早熟。这意味着小华的身体发育提前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对他的身高、心理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 小华的父母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心情非常沉重。他们担心小华会因为身体的异常而受到同学的嘲笑和排斥,也担心他的未来会受到影响。但是,医生告诉他们,只要及时进行治疗和干预,小华的病情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针对小华的病情,医生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首先,医生给小华开了一些药物,这些药物可以抑制他体内过多的性激素分泌,从而减缓身体发育的速度。同时,医生还建议小华的父母带他进行心理咨询,帮助他更好地适应身体的变化,增强自信心。 除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外,医生还提醒小华的父母要注意他的生活方式。他们应该保证小华的饮食均衡、睡眠充足、适当锻炼等,这些都有助于他的身体健康。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小华的身体状况逐渐得到了改善。他的胡须和声音都恢复到了正常孩子的水平,他的心情也变得愉快起来。小华的父母看到他的进步,感到非常欣慰和高兴。 性早熟虽然是一种儿童健康问题,但它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及时发现和干预,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日常护理,孩子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可以得到保障。让我们携手关注儿童健康,为他们的未来保驾护航。
生长发育 2024-03-10阅读量2260
病请描述:孩子不爱与人接触,怀疑自闭症? 自闭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影响孩子的社交、沟通和行为能力。当孩子出现不爱与人接触等行为时,许多家长可能会怀疑孩子是否患有自闭症。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专业医生的角度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自闭症的症状、成因和治疗方法。 一、自闭症的症状和表现 自闭症的症状在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所不同,但通常会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社交障碍:孩子难以与他人建立和维持关系,缺乏情感表达和眼神接触。他们可能对亲密关系不感兴趣,或者仅对特定的人或事物表现出兴趣。 沟通障碍:自闭症儿童可能存在语言发育迟缓或异常,难以用语言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他们可能使用重复性的短语或特定的词汇,缺乏语法和拼写能力。 行为和兴趣狭窄:自闭症儿童可能对某些事物表现出过度或异常的兴趣,例如旋转的物体、光线或图案。他们的行为也可能变得重复和刻板,例如坚持固定的路线或顺序。 感知异常:自闭症儿童可能对声音、触觉、视觉等感官刺激过度敏感或迟钝。这可能导致他们对某些声音或触感产生不适或逃避反应。 二、如何诊断自闭症 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记录下异常表现。这有助于医生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状况,并在评估时提供重要线索。 专业评估:带孩子前往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医生将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神经心理测试。这些测试将评估孩子的社交能力、语言和沟通技巧以及行为表现。 诊断标准:医生将根据国际诊断标准(如DSM-5)对孩子的状况进行评估。这些标准包括社交障碍、沟通障碍和重复性行为等特征。综合各项检查结果,医生将做出最终诊断。 三、自闭症的成因 自闭症的确切成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遗传和环境因素均起一定的作用。以下是一些可能影响自闭症发病的风险因素: 遗传因素:研究显示自闭症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一些基因变异可能与自闭症的发病风险相关。 环境因素:孕期中的某些感染、免疫反应或暴露于某些化学物质可能与自闭症的发生有关。此外,孕期中的不良生活习惯和心理因素也可能增加孩子患自闭症的风险。 其他因素:早产、低出生体重或新生儿脑损伤等也可能与自闭症的发生有关。此外,一些研究发现男性儿童较女性儿童更容易患上自闭症。 四、如何治疗自闭症 早期干预:对于2-6岁的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通过特殊的培训和教育方法,提高他们在语言、社交、日常生活技能等方面的能力。早期干预能显著提高自闭症患儿的预后,因此家长应尽早寻求专业帮助。 药物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治愈自闭症,但某些药物可以帮助控制与自闭症相关的症状,如焦虑、抑郁、多动等。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医生会严格评估患儿的病情和需求,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自闭症患儿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庭和学校应积极配合专业治疗师,开展行为疗法、语言疗法等,帮助孩子改善社交技巧、沟通能力和情绪管理。同时,家长的心理支持也至关重要,可通过相关培训和指导,提高对自闭症的认识,增强应对能力。 家庭护理与日常照料: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家长应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关爱和支持。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参与家庭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交互动能力。此外,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培养兴趣与技能也是家庭护理的重要环节。 社区支持:社区应提供支持和资源,帮助自闭症家庭获得教育、康复和治疗的机会。社区活动和团体也可以为家长提供交流和分享的平台,共同应对挑战。 持续关注与评估:随着孩子的成长和环境的变化,家长和医生应持续关注孩子的状况,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新出现的问题,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培养适应能力与生活技能:通过教育和训练,帮助孩子培养适应能力、生活技能和社会独立性。这包括日常生活技能、学习和工作技能以及社交技能的培养。家长和学校应与专业机构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和训练目标,以促进孩子的发展。
生长发育 2024-01-25阅读量2520
病请描述: 1.什么是雾化吸入治疗? 雾化吸入治疗主要指气溶胶吸入疗法,将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或者抗真菌药物等制成气溶胶,以烟或者雾的形式经口腔、鼻腔或者气管当然也包括气管切开管吸入到气道和肺脏,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或者延缓症状之目的的一种治疗手段。 2.雾化吸入治疗有什么好处? ①直达病灶:能够使药物直接到达气道或者肺脏; ②用药量少:雾化治疗相较全身用药所需剂量较小; ③起效迅速:药物起效时间较口服药物快(例如口服沙丁胺醇起效时间约为30分钟而雾化吸入约为5分钟); ④副作用低:与全身性药物治疗相比,药物副作用相比较很低。 3.雾化吸入的机制是什么?药物都去哪了? 雾化喷出的颗粒(水雾或气溶胶)可通过三种机制沉降于呼吸道黏膜,即:惯性撞击(inertialimpaction)、重力沉降(sedimentation)、扩散。其中经过鼻腔时,许多直径较大的颗粒在鼻腔形成的湍流内粘附在鼻腔内壁,形成了一定的浪费,剩余的药物进入到下气道产生作用。 同时,雾化颗粒还可通过口鼻腔或消化道黏膜被吸收入血,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器官产生一定的药理作用。 4.儿科为什么很少用超声雾化? 通常儿科雾化吸入疗法是治疗下呼吸道疾病为主,如支气管哮喘等,如选用超声雾化器由于颗粒过大,雾化出来的不是气溶胶,而是水雾,大多沉积在口咽部而不能达到下呼吸道,故对下呼吸道效果不佳。因此儿科多选用空气压缩泵或氧驱雾化吸入,颗粒直径多在2~6μm之间,能进入到下呼吸道。 我们可以用最简便的方法来区分超声雾化和空气压缩泵或氧驱雾化颗粒的不同:拿一张纸对着喷头喷出的气雾,超声雾化的水雾可使纸张变湿,而空气压缩泵或氧驱雾化喷出的是气溶胶颗粒,不能使纸张变湿的。 5.儿科雾化吸入时选择空气压缩泵还是氧驱雾化吸入? 哮喘发作、低氧血症明显的患儿一般建议使用氧驱吸入,既可以减轻气道痉挛,又可以改善缺氧。而一般的呼吸道疾病常规雾化吸入时用空气压缩泵或氧驱都可以,没有硬性规定。 6.氧驱雾化吸入氧流量多少比较合适? 氧驱雾化吸入时如果氧流量过小,动力能量不够,可能雾化颗粒直径达不到2~6μm,不能很好的进入下呼吸道。因此,一般建议氧流量要调至6~8L/min以满足上述要求。此外,雾化喷头的口径、出口与药物之间的剧烈也会影响雾化颗粒的大小。 7.压缩雾化吸入或氧驱雾化吸入的适应证是什么? ①各种原因引起的气道急、慢性炎症,如喉炎、毛细支气管炎、哮喘等。 ②过敏反应引起的黏膜水肿、渗出,痰液黏稠不易咳出。 ③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④气管切开,由于失去上呼吸道的湿化功能致痰液黏稠。 8.儿科可使用的超声雾化吸入的适应证是什么? 儿科目前多使用压缩雾化吸入或氧驱雾化吸入,很少使用超声雾化。一般下列两种情况,可考虑使用超声雾化:①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呼吸道感染,如咽炎、喉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等。②气管切开的患儿,由于失去上呼吸道的湿化功能,导致痰液黏稠等。 9.压缩雾化吸入或氧驱雾化吸入时药液量一般是多少? 一般雾化吸入药液量一般为2ml,不超过3ml,可用2ml生理盐水稀释一下。一般总液量4~6ml。药液液体量过少,到达下呼吸道的药量太少,作用有限;药液液体量过多,吸入时间太长,小儿依从性差。如果小儿能配合,每次雾化吸入时间大约为10分钟~15分钟,如果时间过久,孩子不耐烦,哭闹,则吸入效率就大大减低了,故药液量不宜过多! 10.雾化吸入时用鼻吸还是口吸?。 由于儿科雾化吸入主要针对于下呼吸道疾病,鼻腔的口径较口腔小,而且黏膜鼻甲弯曲,雾化颗粒经过时更易沉降,并且明显较口腔多,也就是在鼻腔的浪费药量增多,达到肺泡或者小气道的粒子数量减少,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因此气雾吸入经口腔比鼻腔恰当。 临床工作中,小婴儿由于配合度不佳,一般选择喷头对着口鼻腔部位吹雾即可,无法严格要求经鼻或经口。另外,面罩式喷头同时经口鼻腔吸入,是雾化时很好的选择。 11.压缩雾化或氧驱雾化的操作方法与程序是什么? 首先按照说明将主机与附件(管道、喷头)连接好,必要时连接氧气,将药液加入储药罐,用面罩轻叩在患儿口鼻部或将口含氏喷头深入患儿口腔并嘱其含住喷头,使储药罐保持竖直,避免药液倾斜外溢。打开电源开关,雾化开始。一般雾化10min左右。婴幼儿烦躁不配合者,可入睡后治疗。雾化结束,将雾化机、储药罐及面罩等分解、清洗,消毒后以备再用,嘱患儿漱口、洗面。 12.超声雾化操作方法与程序是什么? 首先连接好雾化机与喷头、管道等,雾化器水瓶内放入生理盐水20~40ml,或按医嘱加入药液。调整定时开关,一般定时为15~20min,接上电源,开机,指示灯亮;将雾量、风量由小到大调至符合使用要求量,将由螺纹管连接的面罩或喷头接至患儿。雾化结束后,清洗水槽、水瓶、螺纹管、面罩等附件,消毒后以备再用。嘱患儿漱口、洗面。 13.雾化吸入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①雾化吸入半小时前尽量不要进食,避免雾化吸入过程中气雾刺激气道,引起呕吐。 ②避免让雾化液进入眼睛,否则会引起眼部不适 ③雾化前不要抹油性面霜。 ④雾化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情况、神志等,如有面色苍白、异常烦躁及缺氧症状应立即停止治疗。 ⑤雾化吸入的药物剂量应根据临床表现来增减。 ⑥每次雾化吸入后,可以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并清洗面部。 ⑦雾化结束后,应注意附件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雾化罐要及时清洁,可用温水烫洗,晾干后再使用。 14.雾化吸入后为什么要漱口、洗面? 由于雾化吸入时用到的多为激素类药物。在抗炎抗过敏的同时,激素还有抗免疫的作用。口鼻腔残留的药物颗粒有导致口腔二重感染(如口腔溃疡、鹅口疮等)的可能。如果雾化颗粒进入眼睛,个别患儿可能出现瞳孔散大、眼压增高、青光眼等。部分敏感患儿雾化颗粒可能对面部皮肤造成过敏等副作用。为避免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雾化后进行漱口和洗面是必要的。对于不会漱口的小婴儿,用2.5%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棉签擦拭口腔行口腔护理。 15.雾化吸入的常用药物有什么? 儿科临床医生常用的雾化吸入药物主要是一些呼吸系统用药,如湿化祛痰剂(如稀释后的肝素钠、生理盐水、沐舒坦等)、解痉平喘药(如激素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肾上腺素、特布他林等)。此外,干扰素经雾化吸入对病毒性呼吸系统感染也有一定的作用。在一些基层医院,临床医生有时还会将庆大霉素、氟美松、糜蛋白酶等药物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16.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使用时有什么注意事项? 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可必特)为复方制剂,每2.5ml含异丙托溴铵0.5mg和硫酸沙丁胺醇3mg,可分别作用于支气管以及肺部的毒蕈碱受体、β2肾上腺素能受体而产生支气管舒张作用。本药不能口服或雾化吸入之外的途径给药。本药含β受体激动剂,可能出现头晕、肌肉痉挛、心动过速、血压异常、咳嗽、口干、眼部损伤(如瞳孔散大、眼压增高、青光眼等)、过敏(如荨麻疹、血管水肿等)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能出现低血钾。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快速心律失常一级对阿托品或其衍生物以及本品中的任何成分过敏的患儿禁用。 17.吸入用糖皮质激素使用时有什么注意事项? 临床常用的吸入用糖皮质激素有丙酸倍氯米松、丙酸氟替卡松、布地奈德等。其中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为普米克令舒,为一种强效糖皮质激素活性和弱盐皮质激素活性的抗炎性皮质类固醇药物,不含卤素,具有抑制呼吸道炎症反应,减轻呼吸道高反应性,缓解支气管痉挛等作用,为预防治疗药物,单独使用不能缓解急性哮喘发作,不能快速缓解急性气道痉挛,可与生理盐水、特布他林、沙丁胺醇、非诺特罗、乙酰半胱氨酸、色甘酸钠或异丙托溴铵等药物混合雾化吸入。本药不能根治哮喘。 大剂量吸入用糖皮质激素对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有一定作用,但不能替代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并需注意其不良反应。 吸入用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需注意可能出现的激素样副作用,其中以口鼻腔不良反应多见,如声音嘶哑、咽部不适、口腔念珠菌感染等。另外,罹患水痘、麻疹等病毒性疾病时,需注意可能导致的感染扩散等问题。因有一定的致畸形作用,可从乳汁分泌,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需慎用。
王智刚 2019-02-09阅读量1.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