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宝宝开始吃米饭之后……“爱吃饭的孩子,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吃饭难,简直难于上青天!”相信很多爸妈说出来都有一本辛酸血泪史。然而,真相却是:没有不爱吃饭的孩子,只有不会喂饭的父母!让娃爱上吃饭,真的这么难吗?其实,孩子也想好好吃饭……随着小手的动作越来越灵活,吃饭其实是宝宝乐意挑战的事情。同样的,对各种不同类型的食物感兴趣,吃饭的时候喜欢戳戳、捏捏,甚至抓着勺子折腾,也是宝宝大脑发育到新阶段的表现。可是,为什么到了最后,就成了家长嘴里的:“一岁半了吃饭还磨蹭” “总是边玩边吃” “一顿饭没有一个小时是喂不下来的”……还不都是被逼出来的!孩子怎么想的,你真的了解过吗?宝宝的内心小剧场——本来吧,挺想自己吃饭的,结果爸妈嫌我吃得满嘴满身满桌子都是,还说“每次搞卫生比吃饭还折腾”,后来就不让我碰勺子了,唉……每次我好不容易把小勺子都送到嘴里了,可老有一半要洒出去,我也没办法嘛。哼!爷爷奶奶紧张了,“这样下去,营养怎么够哟!”然后?又不让我吃了!我就是不饿呀!不饿呀!他们都不听我说,非说“都过了3小时了怎么会不饿,来,给了洋娃娃玩着,妈妈喂你。”就是就是,还老趁我玩的时候塞我饭,不注意时被塞一口,一会儿又塞一口,活活撑了我大半碗,呜呜……别说了,我才可怜呢。我妈妈不光规定了要吃多少、吃多快,还总吓我“你不吃饭,妈妈就不爱你了!”,要么就拿动画片哄我“你好好吃饭,我给你看动画片”。哎哟,我现在看到饭都发愁……瞧,孩子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被逼着把“吃饭=游戏”变成了“吃饭=负担”,甚至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宝宝不愿自己吃饭,甚至压根不肯吃饭于是,家长只好出尽法宝,追着喂,玩着喂。只要宝宝能吃多一口,自己辛苦一点又算得了什么?这样的行为,又加重了孩子对吃饭的抗拒,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怎么让宝宝重新爱上吃饭?试试这些“套路”1、2岁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短,大约只有10分钟。不能安静坐下来好好吃完一顿饭是正常的。想让宝宝在餐桌上一坐就半小时,怎么可能呢?如果宝宝每次注意力分散、不想吃饭、吃不多,父母就批评他,只会让宝宝潜意识里害怕和讨厌吃饭。可是,大人也有自己的时间安排啊,完全任由宝宝自己发挥,也真的伤不起呀。何况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宝宝健康发育的必备条件之一。那么,怎么让宝宝重新爱上吃饭呢?1 来一点仪式感给宝宝准备专门的餐椅,与大人同桌吃饭。每餐开饭前,先带宝宝洗手、入座、带上围兜,摆上他的小餐具。让他坐在桌边,看一桌饭菜一个接一个端上来……这样不但可以营造一种吃饭的氛围,同时也会增加宝宝的参与感,培养孩子吃饭的兴趣。2 多多鼓励当宝宝努力用勺子把食物送到嘴里,却总会洒掉一半时,你知道他有多挫败吗?与其把勺子接过来代劳,这时候你更应该表达你的理解:“宝宝努力想自己吃饭,可是饭菜太调皮了,总是掉出来。”“其实自己吃饭真的挺难的,我小时候也练习了很久才学会。”帮助宝宝从挫败感中走出来,专注在吃饭这件事情上。当宝宝获得小进步时,也别忘了及时鼓励和表扬,让他感受到自己吃饭的乐趣和成就感。3 给宝宝不吃的自由孩子的饭量、掌握的能力,并不会随月龄的增长而直线增加。只要宝宝各方面发育正常,精神状态也没有太大问题,父母要学着遵从宝宝选择饭量的权利。同样的,这个时期的宝宝情绪不稳是常有的事情,当孩子不想吃饭时,家长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等孩子情绪稳定或者感觉饥饿再去吃饭,千万不要强迫宝宝进餐。积极的进食环境和方式,才能养育健康的孩子。除了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宝宝准备最棒的食物也相当重要。对宝宝来说,最好的增加体抗力的“补品”就是母乳了。
母婴育儿健康号 2020-12-29阅读量8605
病请描述:特别是现在的孩子,你要他往东,他往西跑得飞快;你给他苹果,他哭喊着要梨……分分钟“抢跑”进了叛逆期。所以,绝大部分老母亲都会经历那么一瞬间:青筋暴跳,血压升高,怒斥的话就在嘴边即将喷涌而出……且慢,家长再着急上火,以下四种话也千万别对孩子说!随口哄骗“没事儿~打针一点也不疼。”“再这样警察叔叔来抓你了。”宝宝的无尽哭嚎,简直是让家长放弃原则、缴械投降的利器。当想尽办法还是安抚不住自家哭闹的娃,身心俱疲的家长往往会不自觉地,用一些看起来可笑的说法。然而,说者无心,听者——纯洁如一张白纸的宝宝可是会认真的。久而久之,在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家长们的话语可能会让孩子们不相信警察、医生,从而酿成危险。而家长们随口说出、却无法兑现的承诺,或者是明显和现实不符的描述,也会令宝宝对父母失去信任。可以尝试的说法:打针会有点疼(说实话)宝宝如果害怕或者难受可以哭出来(接纳他的情绪),但我们必须要打针哦(温柔地坚持),打了针才不会一直XX(简单说明原因)不过呢,妈妈觉得打针也没有那么可怕,你看,刚刚那个哥哥就没有哭呀(分散注意)而且妈妈会陪着宝宝的,来,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如果宝宝实在太抗拒,也可以尝试】:宝宝这么害怕呀,那你想先去外面呆一会儿,还是下楼走走再过来呢?正面回应宝宝的情绪和想法,温柔而坚定地告诉他哪些事情必须做或者不做,同时也给宝宝一些小选择。用“爱”威胁孩子 “再哭我不要你了!”孩子对父母有天然的依恋感。但倘若父母一再用爱绑架、威胁、强迫孩子顺从自己的意愿,那么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父母的“爱”感到恐惧。这种情况下,父母的“爱”成为控制孩子的强权,容易使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被磨灭,并养成讨好型人格。可以尝试的说法:宝宝想哭就哭吧,妈妈会一直陪着你的。如果久哄不下,我们可能需要反思一下自己。我们是只想让宝宝按照我们的意愿:不哭。还是有尊重他的情绪,站在他的角度解决问题呢?给孩子贴标签“这孩子就是内向,以后怎么办?”“说几遍了怎么还是不懂,你这孩子怎么这么笨”给孩子贴“标签”,背后或多或少是家长们过度焦虑的情绪。但孩子们的性格与认知能力都是在不断成长的。家长们一而再、再而三地给孩子贴上这些负面的标签,孩子们往别处生长的“枝桠”就被剪断了。再碰到类似的事情,他们很可能会缺乏自信,也不敢轻易尝试。潜移默化地,孩子们就会长成“标签”中的样子。可以尝试的说法:宝宝是不喜欢刚才的小哥哥吗?为什么呀?哦,没关系,下次我们试试……不好意思是正常的,妈妈小时候也这样,现在碰到不太熟悉的人,有时候也会不敢说话呢~拿“别人家的孩子”和孩子比较“别人家的小孩都会了,怎么就你这么笨?”“你看XX家的XX,再看看你!”当家长们说起“别人家的孩子”时,想表达的是希望孩子变好,而不是指责孩子有多差。但看看社交平台上对“别人家的孩子”的各种吐槽,就会知道,拿别人和孩子做比较,很容易令孩子丧失自信,甚至产生逆反、自暴自弃的心理。怎样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原则很简单:将孩子当成另一个平等的人。孩子是与家长平等存在的个体,不应该成为家长发泄情绪的垃圾桶,也不应该成为满足家长意志的工具。在具体操作上,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在《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中有详细的阐述:① 及时回应孩子的情绪与想法,并客观地描述现状、给出选项,让孩子选择乐意配合的方式。② 通过解决问题来代替惩罚。接纳孩子的情绪,并帮助孩子说出自己真正的需求,和解决问题的方案。③ 赞扬需要有具体描述。明确描述孩子值得夸赞的某样具体行为,并予以正向鼓励,而不是笼统地称赞“真聪明”“真棒”。④ 通过合理方式来抒发愤怒。强行克制愤怒,会令你的情绪更糟糕。有时候,通过游戏等方式坦率表达自己的情绪,而非诉诸于无意义的斥骂甚至体罚,可以更好地释放愤怒,也可以令孩子更好地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教人如何说话、如何察言观色的书本、文章不胜枚举。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跟同事、朋友说话时也都讲究语言的技巧。孩子明明更幼小,对情绪和话语更敏感,也更需要我们的小心呵护。为什么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就任意而为了呢?和孩子的沟通,更要注意技巧方式,别等伤害的话说出口了,才追悔莫及。
母婴育儿健康号 2020-12-29阅读量8336
病请描述: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该病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但部分病人可以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药物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经常见到,对于其诊断标准有多种多样,比较公认的是病程超过5年,正规足量、足疗程服用两类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两年症状无好转或改善;且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的系统治疗无效者,称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目前,国内外比较公认的、影响较大的是Kane1996年创建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定义:①过去5年对3种药物剂量和疗程适当的抗精神病药物(3种药物至少有2种化学结构是不同的)治疗反应不良;②患者不能耐受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③即使有充分的维持治疗或预防治疗,患者仍然复发或恶化。国内舒良认为:病程至少5年,用3种抗精神病药物(3种中至少有2种化学结构不同)足量、足疗程治疗而疗效不佳。汪志良等认为:病程至少2年,用3种抗精神病药物,剂量相当于氯丙嗪600~800mg/d,疗程﹥12周,其疗效仍不佳。 为何重症精神疾病会成为药物难治性疾病?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抗精神病药物需要与脑内受体结合,才能调节神经递质而发挥生物学治疗作用,这需要较长的时间过程。随着病程的不断进展,受体对药物出现耐受,表现为生理抗药性增强,部分患者逐渐丧失对药物治疗的有效反应,表现为即使服用多种药物也不能较好地控制病情。精神病人在发病的5年内,其药物治疗效果一般较好;5年后,则发展成为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很多药物失去治疗效果。 其次,大部分精神分裂症病人缺乏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拒绝就医、抗拒服药。加之部分监护人或者陪伴的家属疏于管理,服药很难足量、足疗程进行。这也导致精神病情反复发作、不断加重。 如何破解难治性精神疾病的药物不治难题? 近年来,神经影像学技术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这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基础提供了影像学的诊断依据。神经影像学的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其大脑的结构、功能、神经递质代谢等方面,与正常人群有着显著的差异,其脑内神经核团的功能代谢是异常的、多巴胺及其受体的水平是显著增高的。有专家认为,大脑边缘系统中存在情感环路系统,它是脑内与情绪活动有密切关系的结构,一旦情感环路中的神经核团出现信息传递异常,患者的精神活动就会出现错乱。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与大脑边缘系统的神经核团,例如杏仁核、扣带回、内囊前肢、中央隔区、伏隔核、尾核下束、眶束、额束等的神经递质异常分泌、代谢紊乱有密切关系。研究证实,神经递质功能紊乱是精神分裂症发生的重要物质基础。功能神经科专家借助机器人立体定向技术(图1),将特定电极送至神经病理环路上特定的神经核团靶点,使接触部位的神经细胞发生射频消融或抑制(DBS调控),就可以控制异常神经病理冲动,从而去除和控制异常精神症状。与药物治疗相比,手术去除顽固性的精神症状更为快速、有效。 图1:手术前行将MRI、DTI及CT扫描数据,输入计算机手术定位计划系统,进行CT、MRI及DTI等图像融合,然后根据核心症状,锁定手术靶点,获取三维坐标,计算最佳手术路径,避开重要神经血管,大大提高手术安全性,从而较好地规避了手术风险。 以下分享案例一则 患者小王,男性,27岁。患精神分裂症7年余,初期症状表现为严重失眠、语言夸大,情绪喜乐无常和无节制的自慰行为等。经医院诊断为“精神障碍”,给予口服“奥氮平”等药物治疗。经过治疗后,其病情控制良好,精神症状消失。家属见病情基本痊愈,便私自停药。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症状再次出现且逐渐加重,耳边凭空听见有人骂他,让他去杀人、自杀,凭空看见有人表演怪异动作;他脾气暴躁、易怒,与父母敌对,在家殴打父母,毁坏家中电器设备等。家属将其带至当地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并给予口服奥氮平、利培酮、氯丙嗪等药物治疗。自此,患者病情一直处于进展恶化之中。近年来,患者的精神症状不断加重,甚至出现强迫行为,如反复关门、反复洗手等强迫行为,日常生活孤僻懒散,否认自己患病,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自小王患病以来,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症状偶有反复发作,且药物的副作用较大。经病友家属推荐,得知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家属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精神分裂症”收至功能神经科住院治疗。 入院后,我科专家杨理荣主任对小王的精神症状做出如下总结:(1)睡眠障碍:入睡困难,睡着了也很快就醒过来;(2)幻听幻视:凭空听见有人骂他、让他去死、让他杀人,凭空看到有人表演怪异动作;(3)夸大妄想:妄想自己是领导人的儿子,母亲是领导人的老婆;(4)情绪不稳:无故发脾气,心烦意乱,易激惹;(5)伤人毁物:打父母耳光,砸坏家中电器;(6)亲情感缺失:与家人敌对,对家人漠不关心;(7)社会功能受损:不愿与人接触交流,孤僻冷漠,否认自己有病。经查体评估及多学科专家会诊,确认患者身体条件已符合手术标准,并与当月中旬实施了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手术进行了约4个小时。术中照片查房照片 术后的小王从ICU病房转回功能神经科病房。术后第2天查房,小王家人认为他出现了惊人的变化,例如脾气变得温和、情绪稳定,能与父母正常交流,术前的妄想、脾气暴躁,易激惹等症状消失了,最重要的是睡眠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可以连续睡眠超过8个小时。 经术后住院7天康复,专家评估小王精神症状恢复良好。如:术前妄想、脾气暴躁,易激惹等顽固性的精神症状消除了,术后喜欢听音乐、看书;情感回归,如术前对家人漠不关心、敌视等症状,术后回归正常,对自己过去的暴躁脾气、辱骂殴打父母等行为,他表达歉意,请求父母原谅;自知力恢复,承认自己有病,需要服药治疗。术前拒绝就医服药,术后主动服药。查房时,他答应医生,出院后配合后续调药治疗。我们酌情对患者减少了用药量和服药种类,从而减少了药物的副作用。 总之,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是一个复杂和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的不同阶段,监护人要客观、正确地选择多种治疗方法和综合治疗措施。一旦进入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阶段,监护人可以考虑采用微创手术方式来解决疑难精神疾病问题。只有采用多种治疗手段,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监护人要加强对患者的日常监管和健康辅导,只有这样,“精分”患者才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吴景文 2020-08-28阅读量9572
病请描述: 精神分裂症是以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及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常伴有社会功能严重下降,是目前全球社会经济负担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 1957年,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的意外发现,促进了医学界对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研究。近60年过去了,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相关药物的治疗亦仅仅针对部分症状的改善,尚未获得长足的进步。 精神分裂症全球患病率接近1%,其中有30%左右的患者,经过长期系统的内科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转为难治性。这一部分患者因持续接受高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其药物副反应及各种顽固的精神症状困扰使他们饱受折磨,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共同特征为:1、病史久,病史超过5年以上,过去五年内服用多种抗精神药物或联合药物治疗,但疗效仍然不佳,症状无法获得有效控制;2、严重的药物副作用,如肌张力增高、震颤、视力模糊、排尿困难、便秘、血糖增高、肥胖、体重增加、女性停经等等;3、多数病人逐渐进入慢性衰退期,即逐步从孤独、离群、退缩,发展到长期卧床不吃、不动、不语等。 虽然,药物治疗精神病仍占主导地位,但是服药治疗的精神病人的生活质量并没有获得显著提高,部分患者甚至丧失了社会功能。服药治疗和药物的副作用让精神疾病家庭莫衷一是、进退两难。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尤其是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在临床研究的广泛应用,这为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提供了影像学的诊断依据。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确诊为精神疾病的人群,其大脑结构、功能、生物化学等方面与正常人群有显著差异,其脑内多巴胺及其受体的水平是显著增高的。 有专家认为,大脑边缘系统中存在情感环路系统,它是脑内与情绪活动最密切相关的结构,一旦情感环路中的神经核团出现信息传递的异常,其患者精神就会出现错乱。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与大脑边缘系统的神经核团,例如杏仁核、扣带回、内囊前肢、中央隔区、伏隔核、尾核下束、眶束、额束等的神经递质异常分泌、代谢紊乱有密切关系。研究证实,神经递质功能紊乱是精神疾病发生的重要基础,如多巴胺、乙酰胆碱、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它们用来调节和控制人的精神活动。 大量的神经解剖和电生理学研究证实,边缘系统的神经核团,它们具有不同的神经功能。借助立体定向技术和物理方法,将特定电极送至神经病理环路的特定靶点上,使接触部位的神经细胞发生射频消融或抑制,可以控制神经病理冲动的异常传导,从而去除异常精神症状。例如,手术可以使脾气暴躁的病人立刻变得温和、有礼;原来敌视家人、没有亲情感的病人,术后立即变得对家人亲切、友好;甚至顽固的幻觉和妄想,术后也可能立即消失;以前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的,术后多了一份关心;已丢失的技能,术后又会恢复兴趣、重拾以往爱好。大脑边缘系统情感环路假说,成为开展精神外科的重要理论基础。90年代初,世界著名功能神经外科专家Kandel在世界第四届神经外科学会的会议开幕词中明确指出,精神外科是医学界的重要发展方向。 精神外科的快速发展与现代影像学的进步密不可分。现代影像学使立体定向技术有了一次质的飞跃,以前以大脑原点为基准点的相对定位,已被现代先进的MRI-3D(图1)、MRI-DTI(图2)等影像技术所取代,这被称之为“第五代脑立体定向技术”。 图1 MRI-3D序列薄层扫描系统图2 MRI-DTI扫描 术前的三维重建和手术计划系统使手术靶点-神经核团,观察起来更加直观;重建后的图像可以帮助术者正确了解手术靶点的准确位置及毗邻结构,合理设计手术入路,其定位误差从过去尺量定位误差的10mm~13mm,发展到现在的数字定位误差±0.1mm,这有效地避免了手术并发症的出现,也减轻了患者的术后反应。由于手术调控位置不在脑的智能区、运动区和语言区域,术后不会出现呆傻、偏瘫、失语等现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当今的新一代影像学技术SPET、PET及 FMRL,目前已初步应用于精神病的外科治疗中,最终实现解剖定位向功能性定位的过渡。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的功能神经科专家团队,针对“难治性精神疾病”的治疗,将现代立体定向、神经导航和微侵袭神经外科技术相融合,同时对精神疾病发病症状的不同特点进行了功能区定位和定向调控。例如:杏仁核—调控情绪、冲动;扣带回—调控感觉与各种幻觉;内囊前肢—调控思维;中央隔区—调控冲动、攻击行为;伏隔核—调控各种妄想、强迫思维及强迫行为;尾核下束—调控抑郁、自伤、自残、自杀;眶束、额束—调控焦虑、恐惧等;丘脑底核、丘脑腹中间核、苍白球等与肢体震颤有关等。对这些神经核团进行精准神经调控,就可以有效地治疗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等,手术有效率高达95%以上,术后有效控制和去除绝大部分顽固性精神症状,帮助患者恢复自知力,从而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使其更好地回归家庭和社会,消除肇事、闯祸的根源,让社会和家庭回归安静和祥和。
吴景文 2020-07-21阅读量8262
病请描述: 原创文章,盗用必究 小王10岁时,因感冒发烧就诊,诊所医生给她开了一些药并打了几瓶点滴,感冒很快好了。从那时起,她父母的噩梦开始了......。 自那次看病以后,小王的精神却变得不正常了。她敏感多疑,常常怀疑别人在旁边说她坏话;她凭空听见有个老头与她说话,谩骂她“滚出去”,她为此心烦意乱、经常发脾气。甚至与父母敌对,无故摔东西;对家人也漠不关心,不愿与他们交流。她行为异常,出现自言、自语、自笑;生活被动,表现为孤僻和懒散。 为此,小王的父母非常焦急,带孩子去当地医院就诊,但具体诊断与治疗经过不详。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年,到小王17岁时,她的病情突然加重。在原有病情的基础上,她又出现了强迫行为。她在家里不断指挥妈妈做饭,不让关房门;并且伴随情绪激动,经常胡喊乱叫,一家人的平静生活被她彻底搅乱了。 小王妈妈无能为力,又带孩子去了当地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医生诊断小王是“精神分裂症”,并给予”氯氮平、阿普唑仑、苯海索”等药物治疗,住院期间给予针灸、电休克等物理治疗。小王病情改善后出院。出院后,她尽管按时服药,但症状控制欠佳;间隔几天,她就大吵大闹1次,为此家人非常苦恼。 在此后的8年里,小王的病情越发严重,她的父母被迫带着她四处看病。甚至让小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多达20片,但还是不能很好地控制其精神症状。 直到在一次,她母亲在亲友群分享的资讯里,看到了上海市东方医院功能神经科可以微创手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介绍。她根据科室的联系方式,通过电话与功能神经科医生进行了简短的沟通和交流。医生告知她,她女儿的临床症状表现符合做微创手术的标准,但是需要住院后进行详细的检查与评估后,才能最终确定。小王妈妈求治心切,3天后,她就和丈夫带着小王来到了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功能神经科。 功能神经科吴景文主任接诊了小王一家,他仔细询问了病史,确诊小王为重症精神分裂症患者,无自知力、且社会功能受损严重。小王妈妈哭诉道:“孩子吃了这么多年药物,病情越治越重,现在她手出现了颤抖,眼睛也斜视了。她不吃药就要发疯,为了控制不让她闹事,现在每天吃20片氯氮平!但是还是间隔几天在家里大闹1次”。 吴景文主任迅速安排小王住院治疗,对她进行了详细的术前评估,包括精神检查、心理测量、血尿液等多种化验、腹部超声、脑电图、胸部CT、头部CT/MRI/DTI等;经过多学科的会诊,专家组认为,小王符合手术标准,没有手术禁忌症。 住院后第5天,小王接受了脑立体定向神经调控手术。该手术原理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与大脑情感环路的异常神经核团密切相关,不同的临床症状与神经核团有对应的关系。根据其症状,借助头部MRI、DTI、CT等定位技术,在计算机手术计划系统上可以找到对应的神经核团手术靶点,例如:杏仁核、中央隔区对应冲动、暴力;扣带回对应幻觉;内囊前肢对应异常思维等。手术就如“开车”到达某地一样,可以提前规划手术路径,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一次多靶点神经调控手术,可以消除多个疑难、复杂的精神症状。 术后第2天,小王就可以下地行走了。术后她变得沉稳了,也恢复了自知力,承认自己过去那样做不对,愧对父母。她术前的一些顽固症状,如自言、自语、自笑,大喊大叫、大哭大闹的行为消失,不再与家人敌对,也不发脾气了。在吴主任查房时,小王妈妈激动地说道:“她以前老是怀疑有人在骂她,天天对我们发脾气,现在彻底好了,真是太谢谢你们了,你们是我们全家的大救星啊!” 每天,科室工作人员都会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咨询电话。许多精神分裂症病人在家属带领下四处看病,虽然经过多年的寻医问药,但治疗结果均不理想,这为他们增添了无数烦恼、困惑和疑虑。特别是,他们对于外科治疗方法的不了解,因此会广泛求证。 吴景文主任认为,精神外科手术,只适合重症精神分裂症,对于轻、中度患者,建议继续服用药物治疗。根据国际上的专家共识,其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概况如下:①手术适应症:年龄在18岁以上,60岁以下,病史在3~5年以上的各种难治性精神疾病。经常规的疗法如心理、药物、电休克等内科方法,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或者是服药后副作用严重,患者无法耐受;或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非常差,不愿意服药,无法保证药物治疗的系统性。因病情严重而影响工作和生活者。②手术禁忌症:智力和社会功能严重衰退的患者;脑内有占位性病变、脑组织严重畸形者;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60岁的患者。心脏、肺脏等重要器官有严重疾患的病人,或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无法耐受麻醉者等。吴景文主任认为,精神外科手术是个多学科参与的复杂过程,需要患者住院接受详细的检查和认真的评估,在确认患者具有手术适应症及其身体条件良好,同时获得了家属的知情同意条件下,才可以考虑微创手术治疗。 总之,对于药物难治的、顽固性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可以考虑接受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 (本号的医学科普文章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功能神经科医编小组发布,禁止抄袭,盗用必究)
吴景文 2020-07-13阅读量1.5万
病请描述:抽动症多起病于3-10岁,其中4-7岁为最多,但也可早到2岁。主要临床表现为简单运动抽动,如眨眼睛、耸鼻、张嘴动作,或以清嗓、吸鼻等;另一种抽动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发展的多部位、形式多种多样的运动抽动和一种或多种发声抽动,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同时存在。该障碍症状一般起始于眼、面部单一运动抽动,时有时无,以后逐渐发展到颈部、肩部、肢体、躯干的抽动,并持续存在。抽动形式也从简单到复杂,最后出现秽语。通常发声抽动症状较运动抽动症状晚1-2年出现,约15%的患儿存在秽语。该障碍症状累及部位多,次数频繁,对患儿情绪、心理影响较大。约有一半患儿伴有强迫症状,一半患儿伴有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症状,并有部分患儿伴有自伤行为、情绪障碍或学习困难。抽动障碍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其中,以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的病因研究最多:病因复杂,可能是遗传因素、神经生理、神经生化及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的结果。应激可诱发有遗传易感性的孩子发生该病。治疗原则治疗应以及时的综合治疗为原则,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饮食调整和环境治疗。但是到目前为止,药物治疗仍然是首要的治疗方法。若抽动障碍儿童对药物反应良好,症状得到充分控制,且不良反应较小,则考虑治疗1~1.5年后,在减量的基础上逐渐停药。若症状再发或加重,则恢复用药或加大药量。心理治疗应加强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治疗、家庭治疗,从而帮助患儿和家长正确认识该障碍,正确看待和处理所遇到的问题(如同学的耻笑等),消除环境中对患儿症状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因素,改善患儿情绪,增强患儿自信。习惯逆转训练、放松训练等对治疗该障碍也有一定帮助。其他应合理安排患儿生活,避免过度兴奋、紧张、劳累、感冒发热等,从而避免诱发或加重该障碍。给家长的建议:(1)禁止孩子长时间玩电脑游戏或看电视;有目的地让孩子多活动,以此缓解压力放松心情;(2)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切记不要在孩子出现抽动症状时,用语言甚至体罚的方式进行纠正;(3)饮食清淡:在这些孩子的食谱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不能少,但高蛋白、高热量的同样要限量。多食清淡的、含维生素高的蔬菜水果,避免刺激性食物、富含色素及食品添加剂食物、或大量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4)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服用药物和调整剂量,不要擅自增加药量或停药,否则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或增加治疗的难度。
陆燕芬 2020-04-30阅读量1.0万
病请描述: 原文发表:《亚太传统医药》2014年24期 【摘要】 总结俞瑾教授治疗精神性下丘脑闭经经验。俞瑾教授认为精神性下丘脑闭经是由于精神因素导致的下丘脑促性腺功能不足而致,属于中医肝郁肾虚型闭经;巧用中药、针刺辩证论治,中西医疗法相结合,重视身心治疗,疗效显著,并举验案一则,以供参考。 【关键词】 精神性下丘脑闭经; 名老中医经验;俞瑾 功能性下丘脑闭经(functional hypothalamic amenorrhea,FHA)是排除下丘脑、垂体的器质性病灶,由于促性腺功能不足而导致性腺功能低落的闭经中最常见的一种,其中以精神性闭经为多见。近年来,FHA的患病率有逐渐升高趋势。西医常用的激素替代治疗效果尚不尽如人意。全国名中医俞瑾教授从中西结合的角度出发辩证应用中药、电针,配合少许西药周期治疗、身心健康指导等,在治疗精神性下丘脑闭经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有幸跟师侍诊,现将俞瑾教授治疗该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病因病机 精神性下丘脑功能性闭经多发生在年轻未婚妇女,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中的脑力劳动者。长期来自身体、精神和周围环境的各种不利的紧张刺激因素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并使垂体分泌应激激素。主要是室旁核释放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因子(CRF) ,CRF在下丘脑诱发制造肽类(如β-内啡肽) ,增高的CRF和β-内啡肽共同抑制生殖调节,使下丘脑GnRH脉冲式分泌减少,LH脉冲频率和幅度减少,LH水平下降,进一步导致雌激素水平低下而引起闭经。 精神性下丘脑功能性闭经属于中医的肝郁肾虚型的“闭经”范畴。中医认为月经的正常潮汛是在脏腑、气血、经络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但由于受到精神刺激,情志内伤,往往引起气分病变,继而引起血分病变,使气血不和,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最终导致月经失调。过激的情感活动导致气机的紊乱:“喜则气缓,怒则气上,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素问·举通论》) 。并且可以损害五脏正常的生理机能:喜则伤心,怒则伤肝,思则伤脾,悲则伤肺,恐则伤肾。因此,七情过激导致气机的紊乱和五脏功能的失常是妇科身心疾病的病理基础。 女子经带胎产以血为本,肝主藏血,决定了女子以肝血为中心的生理特点。女子多愁善感,情志易变,肝主疏泄,决定了女子以肝气为中心的心理特点。当然每个人的易感性不一样,耐受力也是决定逆境的看法、行为和情绪,因而决定了每个人的承受能力,即使使用同样的刺激,对不同的人可能产生不同的反应。俞瑾教授认为“肾主生殖”,这些耐受力及发病的易感性与女性的肾气是否充足有关系:“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行坏而无子也。”(《素问·上古天真论》);“肾生骨髓”(《素问·阴阳印象大论》)和“脑为髓之海”(《灵枢·海论》)等。以上记载说明肾上通与脑,下连冲任二脉而系胞宫,与女子的生长、发育、衰老以及生殖生理的演变过程有密切的关系,表明肾对生殖功能的调节是通过脑-肾-冲任-胞宫这条轴而进行的。故而本病主要由于先天肾气不足,后天肝气郁滞不得宣达,疏泄功能失常以至血行不利,胞脉受阻,经水不得下行而致。 二、辩证论治 研究证实,具有情绪不稳定,性格内向,精神质人格者更易导致月经病的发生[ 1 ]。其表现在躯体化,强迫状态,自我要求高,完美主义,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各个方面。本病患者临床常伴随以下症状:急躁易怒,胸闷叹气,少腹胀痛,头目胀痛,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干口苦,舌红苔薄,脉弦数等。 治疗上以“调肝补肾”为基本大法,常用丹栀逍遥汤加用补肾中药为主辩证组方,主要药用:柴胡9 g牡丹皮 12g山栀子9g 郁金9g 石菖蒲12 g远志12g白术12g 当归 15g白芍 15g 龟板15 g熟地15 枸杞15g黄精 15g何首乌15 g仙灵脾15g 补骨脂15g 菟丝子15g 等。方中以柴胡、郁金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肝郁易化热,丹皮清血中伏火,山栀善清肝热;石菖蒲、远志开窍宁神,交通心肾;白术健脾,龟板、枸杞、熟地、黄精滋肾阴益精;仙灵脾、补骨脂、菟丝子温肾阳填精。随症加减:伴有气虚者加黄芪、党参;伴阴虚内热者加知母、黄柏;伴脾虚便溏者加茯苓、补骨脂、白豆蔻;阳虚怕冷者加仙茅、巴戟天、鹿角片等辩证加减。每日一剂,水煎服。 三、针药结合 俞教授认为针刺相关穴位在治疗精神性下丘脑功能性闭经的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常用穴位:太冲、三阴交、关元、中极、内关、膻中、肾俞等。通常配合电针,刺激强度频率3Hz,电流量5mA以内,每次连续30分钟,隔日一次。主要取肝、脾、肾、心四脏和冲任二脉上的穴位,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达到补肾健脾疏肝,宽胸理气功效。俞瑾教授通过实验证实对排卵障碍原因倾向于FSH、LH脉冲频率低者,电针有启动中枢、促进垂体分泌而促滤泡生长排卵的作用[ 2] 。 四、中西结合 精神性下丘脑功能性闭经患者FSH、 LH、E2皆低下,卵巢功能低下,加用小剂量的雌、孕激素人工周直接作用于潜在功能正常的子宫内膜,促使类似月经的撤药性出血。这一方法最大的优点是撤退性出现让患者感觉月经规律来潮,增加其对疾病治愈的信心;同时对不同程度被抑制的下丘脑-垂体轴起着正常反馈调节作用,增强垂体的反应性;协助卵巢功能的恢复以及维持子宫内膜的正常发育。雌、孕激素周期疗法一般以6个周期为一疗程,根据FSH、 LH、E2水平及病情调节雌激素的用量,逐渐停药观察,以求达到月经自动来潮和排卵。 五、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治疗精神性下丘脑功能性闭经的重要干预措施,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压力和不良的生活方式对FHA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效果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证实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忌烟慎酒,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是健康的基本前提。 俞瑾教授特别注重身心治疗,结合每个患者健康、职业、家庭、生活、睡眠等情况,给予个体化的心理疏导和全面生活方式指导。饮食方面注意增加纤维素和果糖类食物,肉食以富含-3 脂肪酸的鱼虾为主。鼓励患者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有资料表明运动可以缓解紧张情绪,使病人升高的血皮质醇下降[3]。说明有氧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松弛精神紧张,调节患者存在的少动和紧张引起的弊端。 六、验案举例 患者李某,女,20岁,主因“经行停闭2年”于2010年3月14日就诊。患者月经14 5/30~50天,量中,痛经(—),经前偶有乳胀,中期偶有少许透明带。末次月经3个月前用克龄蒙来潮。16岁上高中后学习紧张、压力大,月经逐渐延后,2~3月一潮,未治疗,18岁高三时经行停闭。2008年11月查血FSH 1.98 mIU/ml,LH 0.68 mIU/ml, T 0.56 ng/ml, E2 46ng/ml;停经3个月B超提示经前子宫内膜薄(3mm),卵巢小卵泡多个。间断给予西药克龄蒙、芬吗通人工周期治疗一年,2009年12月复查血FSH 0.1 mIU/ml ,LH 0.03 mIU/ml,E2 13ng/ml,T 0.09mIU/ml。继续人工周期治疗,停药后仍不能来潮。平时心烦易怒、口干口苦、腰酸、脱发、易惊多梦、纳呆、腹胀便干、舌暗红苔薄、脉弦细数。既往体健,腮腺炎(-),自幼性格内向好强,追求完美,学习成绩优秀,在重点高中就读,考上重点本科。无明显节食减肥史,母亲月经正常。 查体:身高165cm,指距157cm,体重51公斤,小腿毛不长,皮纹(-),乳房偏小,无长毛。外阴阴毛适中,阴帝不大;子宫中位,偏小;双附件(-)。B超:子宫大小42×30×25mm3,子宫内膜线状 ,LOV29×21×19mm3 ,LOV28×20×18mm3 ,of >12 个3~5mm 。撤退性出血第3天验血查内分泌:FSH 0.8mIU/ml(参考值:3.85~8.78 mIU/ml),LH 0.3mIU/ml(参考值:2.12~10.89 mIU/ml), PRL12.5ng/ml(参考值3.34~26.72 ng/ml) E2 12 pg/ml(参考值:24~114 pg/ml),T 0.16 ng/ml(参考值:0.1~0.9 ng/ml),F 29.0 µg/dl(参考值:5~25µg/dl)。 诊断为精神性下丘脑闭经。辩证为肝郁肾虚、冲任失调。处理:1、个性化心理疏导、饮食均衡、每天有氧运动30~40分钟;2、小剂量雌激素后半期配合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3、电针隔日一次,每次30分钟,主要穴位:太冲、三阴交、关元、肾俞、内关等。4、中药疏肝补肾、调理冲任,丹栀逍遥汤加味:柴胡9 g牡丹皮 12g山栀子9g 郁金9g 石菖蒲12 g远志12g白术12g 当归 15g白芍 15g 黄芪15g龟板15 g熟地15 枸杞15g黄精 15g何首乌15g 仙灵脾15g 菟丝子15g 夜交藤15g 合欢皮15g 全瓜蒌12g 甘草6g等随证加减。日一剂,分早晚水煎服。用药后患者月经按月来潮,症状缓解,情绪稳定,半年后复查FSH 2.8mIU/ml,LH 1.0mIU/ml, E2 30 pg/ml,T 0.26 ng/ml;F 19.0 µg/dl;继续治疗一年半后复查FSH 4.5mIU/ml,LH 2.1mIU/ml, E2 35pg/ml,T 0.29 ng/ml,F 15.0 µg/dl停用西药人工周期治疗,继续针刺、中药治疗半年,月经可40~60天自行来潮,逐渐出现 BBT双相。停药后一年随访月经基本规律来潮。 七、结语 俞教授治疗本病强调要诊断明确,辨病辩证相结合,中西结合,身心同治。本病治疗周期长,通常要治疗3~6年左右,才能使激素水平逐渐恢复正常,病情趋于稳定。因此患者从心态上也要做好长期调理的准备,不能急于求成,心浮气躁,反而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参考文献 [ 1 ] 武红利,心理因素与青春期女性月经异常关系的研究[ 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6. 17( 2):75. [ 2 ] 俞瑾,俞瑾妇科学术与临床经验精粹[ M] .第1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305. [3]潘芳,俞瑾.中西医结合治疗克罗米芬无反应多囊卵巢综合征62例的临床观察. 生殖医学杂志 2006;16(6): 352-355.
唐明华 2017-01-13阅读量2.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