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皮肤 > 皮肤粘连 > 内容

皮肤粘连内容

【原创】线雕和面部提升同时做...

病请描述:我们知道,线雕对于年轻的、皮肤松弛轻微的求美者的效果是非常理想的,它损伤轻微、恢复快、效果自然,而且可以反复操作,对于维持面部皮肤正常位置,预防衰老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对于稍微严重的皮肤松弛,就需要做手术的小切口面部提升或者微创面部提升术了,这个手术的效果明显,提升程度大,对于中年以后的求美者是最佳的面部年轻化技术。 在我的手术治疗中,两者结合具有非常大的效果优势,可以达到1+1>2的效果,通过手术提升,可以最大程度地分离皮肤粘连,有效调动各个部位的松弛皮肤复位。对于不分离的区域可以采用埋线提升,做缝合固定,当然就可以比普通不缝合的传统埋线技术极大进步。同时,在剥离的区域,在视野内预先布置提升线,皮瓣放置好愈合后能够进一步加强提升效果,而且通过线的张力,更进一步延长维持的时间。 必须要指出,两种结合的技术对手术经验和技巧的要求更高,绝对不是两个方法的简单结合,所以,没有经验的医生需要做较长时间的学习再来操作比较好。 本文是刘天一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阅读我的更多文章 °【原创】眼窝凹陷一定要填吗? °【原创】人脸发腮了是什么原因? °【原创】老气的双下巴怎么治疗?

刘天一 2020-06-01阅读量7951

双眼皮基本常识

病请描述: 重脸成形术即双眼皮手术有多种手术方法,大体上分为两类,即缝线法(Suture techniques)和切开法(Incision techniques)。前者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结扎或埋藏缝线,在上睑脸板前皮肤与上睑提肌腱膜和脸板之间刺激形成瘢痕性粘连。后者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适当的位置横行切开上睑脸板前皮肤,酌情切除一条脸板前眼轮匝肌和睑板前脂肪组织及多余的眶脂肪,然后缝合皮肤切口于睑板上缘处的上睑提肌腱膜上的方法,使睑板前皮肤直接与上脸提肌腱膜形成瘢痕性粘连。一般认为,缝线法的优点是无瘢痕遗留,术后水肿轻、恢复快,缺点是重睑易消失、不能处理脂肪过多问题。切开法的优点是效果持久,可处理过多的皮肤、肌肉,以及睑板前和眶脂肪,但创伤较大,水肿较重,恢复时间长,遺留瘢痕。

丁志 2020-05-29阅读量8452

宫腔粘连手术后如何防止复粘

病请描述:北京宫腔镜专家冯力民教授曾经说,宫腔黏连手术后的复粘率在30%。那么,宫腔粘连手术后如何防止复粘呢?我们正常的宫腔为什么不会发生粘连?     因为我们正常的宫腔都是有内膜覆盖。宫腔是一个容器,可以容纳胎儿,但是非妊娠状态下,宫腔是闭合状态,前后壁是紧贴在一起的。因为有内膜的全覆盖,在没有特殊的情况下,即使前后壁紧贴,也不会发生粘连,因为有内膜的保护。就像我们两个手指,在皮肤完整的情况下,即使牢牢贴在一起,也不会发生粘连。内膜就起到这个保护作用。所以内膜组织不仅是胚胎的土壤,也是防粘连的屏障。手术的成功,不再复粘,也是依靠内膜生长和覆盖宫腔。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手术后为什么会造成复粘?      我们知道宫腔是闭合状态的。宫腔镜下宫腔粘连手术是在膨宫的状态下进行。膨宫的目的就是把宫腔打开,暴露手术视野,进行手术操作。     手术的目的就是把粘连带分开,这样就会形成手术的创面。刚手术完毕的创面没有内膜生长。撤离宫腔镜后,没有膨宫的作用,子宫又会呈闭合状态,这样创面和创面就会密切碰触在一起,人为造成了复粘的可能。就像我们两个手指,没有了皮肤,紧贴在一起后会形成粘连。手术后创面那么我们如何防止手术后的复粘呢?       除了手术方式,手术医生的经验,对宫腔解剖的把握,手术的彻底性和安全性等等,我们还需要借助工具和药物。防粘连的药物目前CFDA唯一推荐是交联透明质酸钠——宫安康。目前很多西方国家在用我们国产的宫安康。对轻微粘连可以宫腔只留置防粘连药物即可。              除了药物,我们还有防粘连的器具。 一、COOK球囊      这种倒三角形的球囊专门是为防止宫腔粘连设计的。因为它完美的贴合了宫腔倒三角形结构,起到了完全的屏障作用。      但是它也有几个缺点: 1、因为有尾端留置在阴道,容易引起上行性感染。所以不能放置时间长,最长不能超过七天。但是粘连有可能会在七天以后继续发生,怎么办? 2、可以从白色的尾端向球囊内注水,膨胀球囊起到阻隔作用。但是,如果打水,可能会引起对子宫内膜的压迫,影响内膜的供血,不利于内膜的生长。怎么办?       鉴于以上两点,我对球囊做了改进(详见我的文章介绍)。避免了以上两点的情况发生,同时,球囊可以在宫腔置放一到两个月,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内膜生长、恢复。在这次疫情期间,有的人放置了三到四个月,也没有以上情况的发生。目前广州一著名的医院也是这样处理的。如果没有下面这一种情况发生,COOK球囊是目前比较完美的防粘连的工具。     我们在使用球囊的过程中发现,部分人容易发生球囊的下移和脱落。考虑球囊为了贴合宫腔,是个倒三角形,上宽下窄,这种结构就容易受到子宫收缩的影响。子宫自宫底向下的收缩,造成了球囊的下移和脱落。球囊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个副作用目前没有办法解决,也是限制了我对球囊的运用。比如对宫腔容积比较大、或者比较小,对宫颈口比较松的,慎用球囊。 二、圆环       圆环是避孕的工具,可以留置宫腔数十年。在宫腔黏连的手术中,我们是利用圆环的直径来支撑宫腔,特别是周围型粘连,起到防止粘连的作用。对创面比较大的,可以放双环,增加阻隔面积。且脱落率低。但是环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环的中央的空隙太大,对中、重度粘连的很容易发生复粘,造成环嵌顿,延长治疗周期,费时费力又费钱。 环嵌顿      现在我也对环做了改进,尽力规避了这种风险。 三、Foley氏导尿管     Foley氏导尿管在没有COOK球囊的情况下可以临时作为替代品应用。可以把头端置放宫腔,打水囊,利用水囊的阻隔作用起到防止粘连。它同样具有COOK球囊的缺点,比如上行性感染,水囊压迫影响血供,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它是球状,不是倒三角形,不能圆满的贴合子宫。前两个缺点,不能像改进球囊一样去克服,所以它不作为我们防粘连的措施。      综上所述,如何防止宫腔黏连?如何规避防粘连工具的副作用??这是专业的生殖宫腔镜医生必须去实践和思考的。我也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以最实用的方式来获得手术的成功。

楼晓芳 2020-05-08阅读量1.2万

炎炎夏日,丁医生教你不用卡姿...

病请描述:拥有一双闪闪迷人的大眼睛是很多人的梦想,随着医学发展,如今很多爱美者为了让眼睛更加好看都会选择双眼皮手术又称重睑术。一对优秀的双眼皮不仅能让你眼睛变大变好看更能提升你整体的气质。但双眼皮并不是做得越宽越好,如果要形成一对漂亮的双眼皮,必须综合考虑双眼皮的走形、宽窄,上睑肿胀度,睑裂宽度,睑缘弧度,眼睛的高度宽度之间的比例,眉眼间距等因素。其实无论做什么整形美容手术,关键的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并找经验丰富的医生为你亲自操刀,这样对于手术的效果才会更加。一般有以下情况的适合做双眼皮手术:1.       内眦赘皮较严重,一般是内双或者单眼皮的人。2.       上眼睑皮肤比较松弛,眼皮脂肪多的人。3.       眼睑下垂状黑眼珠暴露较少,一只眼睛单一只眼睛双的人。4.       眼睛外形不是很美观,也可以通过双眼皮手术来得以改善的。很多人问我具体应该做埋线还是全切,今天就具体聊一下各个项目原理和优缺点。丁医生觉得每个人的眼睛不一样,想要达到的效果也不一样,所以做哪一种双眼皮手术还是个人选择问题哦。一、埋线手术原理:双眼皮埋线主要是在眼睑皮肤上开3到6个2毫米左右的小切口,然后用蛋白线将上睑皮肤和睑板缝合粘连达到双眼皮的效果,除了这两处之外,双眼皮埋线不会对眼部的其他组织造成损伤。优点:双眼皮埋线造成的创伤比较小,因此恢复起来是很快的,一般术后前三天出现血肿现象,5到15天内血肿慢慢消除,一个月后双眼皮形态基本呈现,2到3个月,创口完全修复,就能显现出明显的双眼皮效果。缺点:双眼皮埋线所采用的材质主要是高分子蛋白线或进口尼龙线,这两种线埋线位置准确的话, 维持时间大多可以保持在3到5年。也有的上眼皮比较厚重的话,埋线双眼皮保持的时间会短一定,可能会在一年内消失。适合人群:适合眼睑比较薄、不臃肿、上眼睑皮肤比较紧致的人群二、全切手术原理:全切双眼皮主要是直接沿着术前医生画好的重睑线,逐层切开后,再根据受术者上眼睑皮肤和脂肪情况,通过切口去除多余脂肪,然后将上眼睑皮肤固定在所需高度的上眼睑睑板上,调整弧度而形成双眼皮,从形成创伤情况来看,全切双眼皮术更容易造成眼部创伤。优点: 全切的是比较永久,保持的时间比较长,不容易掉成内双,适用人群广。缺点:全切双眼皮术是双眼皮手术中创伤最严重的方法,所以恢复期比较慢。一般术后一周出现严重肿胀现象,7到39天内慢慢消肿,三个月后肿胀才会基本消退,要想完全恢复自然状态,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样子。而且全切是不可逆,如果做得不好或者做得不满意要去调整恢复是很麻烦的。适合人群:适合任何类型、任何年龄的单眼皮,对上眼睑皮肤松弛和上睑臃肿者尤为适宜。最后丁医生作为华山医院整形科的专业医生,接触这方面的项目比较多,不得不说现在世面上随便一个美容院就可以做双眼皮手术,但有些美容医院的医生都是根本没有学过眼部构造也没有医师资格证的人。所以希望各位不能因为贪便宜,而把自己的眼睛葬送了,而且如果你手术做得不成功,想要修复是很难的,恢复得自然就更难了。所以请大家还是到正规医院找正规医生做正规手术,这样对你和你的眼睛都是最负责任的做法。

丁志 2020-04-10阅读量9177

【原创】双眼皮修复的最佳时机

病请描述:随着人们审美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以及评价体系日益完善和细化,双眼皮修复的要求越来越多,很多美容教主甚至会把双眼皮的不满意细化成几十条,对于那些不满足要求的问题都要进行再次修复以达到完美无瑕、天衣无缝的境界。 (图一)网络上统计的6大双眼皮不满意的问题 那么,如果对于手术后的双眼皮效果不满意,出现了诸如双眼皮弧度或者宽度不满意等情况需要进行修复手术的,什么时机才是最好的呢? 一般说来,我们最好等待双眼皮手术完全消肿定型后再做修复手术,时间一般在半年到一年左右,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时间段后,瘢痕已经完全软化,皱褶也日趋柔软细腻,皮肤的弹性比较好,双眼皮的问题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恢复,也都会明显无误地表现出来,此时手术容易识别问题所在,而且血运良好,组织生长恢复也快。 那么早期修复可不可行?可以,但要看情况: 少量情况在早期即出现不可能恢复的问题,例如严重的血肿导致的上睑下垂、脂肪切除不干净、缝合线不均匀、皮肤切除过少等等。此时,可以适当调整提前到手术后一两周就进行修复手术,重新定位或者切除皮肤、清除血肿、这样可以防止血肿机化,影响双眼皮粘连固定的位置。 无论是哪种情况,首先都要与医生彻底沟通好,明白问题所在,以及再此手术的意义,最大化受益的情况等等作出判断。 本文是刘天一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阅读我的更多文章 °【原创】做了双眼皮有肉条怎么办? °【原创】微笑唇究竟能不能做?如何做到瘢痕最小化? °【原创】拉皮可以解决线雕失败后的问题吗?

刘天一 2020-04-07阅读量7834

木偶纹用什么方法可以彻底治疗?

病请描述:木偶纹是指从口角向下外侧延伸,一直到下颌缘的深沟,它的方向与法令纹比较一致,就像木偶嘴角的样子,顾名思义叫做“木偶纹”。木偶纹在西方国家女性比较多见,但是黄种人虽然相对没有那么多,实际上也并不少,只是木偶纹的沟没有那么狭窄和深陷,所以往往被人忽视,有的人甚至年轻的时候也很明显了。(图一)年轻时就有木偶纹到衰老后则会更明显就像眼袋一样,木偶纹是面部衰老特征性的病理变化,也就是说:只要有了木偶纹就一定说明已经很衰老了,所以必须要加一种是治疗。治疗的方法有几种:1. 填-局部注射:以玻尿酸和胶原为主要材料,如果排斥异体材料,可以用自体脂肪注射,但是这个部位吸收率相对比较高,可能需要填充两三次,而且填充的时候要做彻底的皮下剥离,释放出空间,以及深沟里面的纤维粘连。2. 拉- 拉皮提紧:通过耳前耳后切开,广泛的皮下剥离,尤其要释放下颌韧带,做到最充分的粘连释放,将皮肤提紧后可以将沟展平,有的时候要结合局部注射共同治疗。(图二)中下面部拉皮对木偶纹的改善如图3. 严重的也可以直接切除:在一些非常深的木偶纹,皮肤真皮纤维断裂,形成一条非常窄的深沟,在充分评估风险和收益比、与求美者深入探讨并获得求美者的认可后,可以进行手术切除,直接切除中央的深沟,直到肌肉表面,两侧皮肤充分游离,向中央靠拢后利用美容外科技术缝合到口,这种方法虽然有直接的刀口,但是半年到一年恢复好之后,瘢痕相比深沟会比较淡,比较模糊,取得的收益相比瘢痕大得多,求美者最终也非常满意,但是这个方法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恢复过程,这是一个患者必须要了解的问题。实际上,有经验的医生会根据情况做出合理的方法选择,很多时候这几个方法都一起应用。最终的效果都是非常满意。本文是刘天一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刘天一 2020-03-09阅读量7991

包皮,包茎你了解多少?

病请描述: 1.包皮过长(redundant prepuce)指包皮不能使阴茎头外露,但可以翻转者。 诊断 青春发育阶段,勃起时包皮仍包着龟头不能露出,但用手上翻时能露出龟头,可诊断包皮过长。 鉴别诊断 应与包茎相鉴别。包茎是指包皮不能上下翻动,包皮的口非常小。 治疗: 包皮过长的患者应当及早进行包皮环切术治疗。对于不发炎的包皮过长,只要经常将包皮上翻清洗,也可不必手术。 包茎和包皮过长者,提倡婚前做包皮环切术。经治疗后再开始性生活。没经此项治疗者进行同房时,房事前要进行阴茎局部的清洁卫生,房事后同样要清洗;另外,要保持性器官局部润滑,在房事过程中、动作不宜剧烈,以免发生嵌顿性包茎或系带撕裂。 2.包茎:包皮口狭小或包皮与阴茎头粘连,使包皮不能上翻露出尿道口和阴茎头,称为包茎。 诊断 包皮过长、外口狭小、不能翻起、使阴茎头不能裸露者为包茎。因屡发包皮阴茎头炎,致二者粘连使包皮不能上翻、阴茎头不能裸露者为继发包茎。 包茎之外口较小,偶尔勉强将包皮上翻至冠状沟区,并嵌顿于该处不能下翻者为嵌顿包茎。历时稍久,嵌顿环远端之包皮发生明显水肿甚至坏死,严重者可影响排尿。 鉴别诊断 包皮过长:包茎是指包皮不能翻动,包皮口狭小,包皮过长则可用手把包皮翻开,让龟头露出来。 隐匿阴茎:患儿肥胖,包皮呈鸟嘴状,阴茎皮肤不附着于阴茎体,阴茎挤压试验阳性。 治疗: 婴幼儿期的先天性包茎,可将包皮反复试行上翻,以便扩大包皮口。手法要轻柔,不可过分急于把包皮退缩上去。当阴茎头露出后,清洁包皮垢,涂抗生素药膏或液状石蜡使其润滑,然后将包皮复原,否则会造成嵌顿包茎。大部分小儿经此种方法治疗,随年龄增长均可治愈,只有少数需做包皮环切术。后天性包茎患者由于其包皮口呈纤维狭窄环,需行包皮环切术。对于包皮环切术的适应证说法不一,有些国家及地区因宗教或民族习惯,生后常规做包皮环切。有人认为包皮环切可减少阴茎癌与婚后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但有资料说明,常规做包皮环切的以色列与包皮环切术不普及的北欧国家,这两种癌的发病率均很低,无显著差异。 包皮环切术的适应证为: 包皮口有纤维性狭窄环; 反复发作阴茎头包皮炎; 5岁以后包皮口狭窄,包皮不能退缩而显露阴茎头。对于阴茎头包皮炎患儿,在急性期应用抗生素控制炎症,局部每天用温水或4%硼酸水浸泡数次。待炎症消退后,先试行手法分离包皮,局部清洁治疗,无效时考虑做包皮环切术。炎症难以控制时,应做包皮背侧切开以利引流。 嵌顿包茎治疗的目的是将嵌顿的包皮恢复原位。早期嵌顿的包皮水肿较轻,可先应用手法使包皮复原。 方法:局部消毒后用粗针头多处穿刺包皮,挤出水肿液,在冠状沟涂液状石蜡,用两手的中、食指夹住阴茎体包皮,两个拇指挤压阴茎头,将阴茎头推入包皮囊内,使之复位。若手法复位失败,则应做包皮狭窄环切开术。 手术方法:在阴茎背侧正中用小头圆刀纵向切断狭窄环,长1.0~1.5cm,横向间断缝合,合并严重感染时,切口不予缝合。嵌顿包茎手术复位时,如情况允许应尽可能做包皮环切术。否则,待局部炎症、水肿消退后,再择期做包皮环切术。

吴玉伟 2020-03-02阅读量1.0万

【原创】分层拉皮的好处是什么?

病请描述:拉皮手术技术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已经由最初的单纯皮肤提升、到SMAS切除或折叠、到骨膜下分离拉皮、到内窥镜辅助下小切口微创提升、到分层的复合拉皮,取得了惊人的年轻化效果,到目前为止,是对于中重度面部下垂老化的最有效治疗手段。 分层拉皮具有独到的面部提升优势,最主要的原因是针对面部衰老的机制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置。我们知道由于重力的因素以及运动的持续性作用,面部皮肤主要向下产生了垂直向的松弛和下垂,同时,由于面部软组织的半流动性,在做各种体位的运动情概况下都会产生相应方向的变化和移动。即便在坐立位的时候,由于面部深层次韧带和肌肉纤维粘连的作用,向下移位的变化最明显,但是同时也有横向的移位,因此,显得人较为臃肿肥胖。过去的手术主要是把皮瓣向上外的方向来提升,就是把整个掀起来的皮瓣按着最大可能去皮量的情概况下做切除,这个方向一般与法令纹方向垂直。虽然这样的去皮方向去的皮肤最多,提升的位移最大,但是手术后给人的感觉是整个被吊起来,皮肤去多的时候,整个面部绷起来,变平而且变宽,早期会有不自然的感觉。(图一,网络图片 ) (图一)过度提拉,又不做内层处理,面部会显得强行吊起,生硬,图片来自网络 而分层拉皮的优势是把深层的SMAS筋膜层垂直向上提拉,这样的目的是解决衰老最主要的垂直方向的下垂,同时把提升的力量都放在这个深层组织内,这样带动整个皮肤下面的软组织上提。而外面的皮肤是在中等力度下向上外方向提拉,不要用力牵拉,只是在展平的情况下平整地无张力地缝合就可以,这样没有比较假的过度绷紧外观,同时在无张力情况下瘢痕是最轻微的。(图二) (图二)分层拉皮的原理 更广义的分层拉皮包括骨膜下的分离,或者局部范围内更多层次的分离,因此有的人把它叫做“5层拉皮”、“3层”拉皮等等,其实质上都是做分层的处理,大家对此不需纠结过多,最主要的是医生会根据不同情概况分别处理。 拉皮手术是个非常复杂技术难度非常高的手术,没有经验的医生没有掌握技术实质盲目分次是非常危险的,这点一定要加以避免。 图片介绍: (图一)过度提拉,又不做内层处理,面部会显得强行吊起,生硬,图片来自网络 (图二)分层拉皮的原理 本文是刘天一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阅读我的更多文章 °【原创】脸颊变瘦有哪些方法? °【原创】市面上有那么多种拉皮提升,我要选择哪一种? °【原创】拉皮可以解决线雕失败后的问题吗?

刘天一 2020-03-01阅读量8718

选择哪种倒睫矫正术后效果好,...

病请描述:身体的任何一个器官于我们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任何器官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其中眼睫毛也非常重要,它能够让我们的眼睛看起来更加神采飞扬。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出现倒睫的情况,不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而且还十分不美观。什么是倒睫?倒睫是指睫毛向后方生长,转向眼睛内方,从而刺激角膜及眼球造成损伤。倒睫可以一根、数根或多数,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比较常见。 倒睫的病因睫毛的生长方向异常,是由下睑的赘皮,有时下睑赘皮联合内眦赘皮,以及先天性的眼睑内翻引起。  亚洲人群中先天性下睑内翻的发病率较高,与其特有的局部解剖特点有关,比如下睑眶隔附着点过高,下睑缩肌腱膜止于下睑板下方,使得下睑缩肌与眼睑前唇组织缺乏连接。如果再合并鼻根部发育不良、内眦赘皮牵拉、体质肥胖、睑缘及睑板前轮匝肌肥厚并向眼球方向堆积、睑板发育不全等特点极易发生下睑内翻睫毛内卷。临床症状疼痛、眼红、流泪、怕光、持续性异物感、眼睛分泌物增多。倒睫的危害1、会对眼角膜造成损伤倒着生长的睫毛像毛刷一样摩擦眼角膜,长期下去可能会对眼角膜造成损伤,比如角膜上皮剥脱,角膜斑翳,角膜白斑等等,也可能会让视力有所下降或者眼睛畏光、流泪等。2、眼睛引发感染倒睫引起的异物感会让孩子总喜欢揉眼睛,将手上的细菌带进眼睛里,可能引起眼病,如结膜炎,沙眼等,继而出现流泪、痒、分泌物很多等表现。如何治疗倒睫目前治疗先天性下睑内翻的手术方法较多,如褥式缝线矫正法、皮肤及轮匝肌切除法、下睑缩肌腱膜缝合法等。针对不同的病情适应证选取不同的手术方案,然而多数患者在治愈疾病的同时,对于外观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缝线法手术损伤小,方便快捷,但术后易于复发,有时会产生明显的下睑双重睑或皱褶。我个人矫正下睑内翻的术式是眼轮匝肌深部内固定术联合眼睑皮肤切除术,它是将切口的上缘皮下眼轮匝肌和睑板下缘呈“口”字形的缝合,既增强了矫正的力量,而且由于缝线位于皮内与切口及睑缘方向平行,位置均匀分布在下睑切口长轴上,愈合过程中,力量相对均匀,皮肤又分层缝合,皮肤和眼轮匝肌的粘连轻,不易产生皱褶,则不会发生下睑的双重睑,外观较美观。同时缝合时可以通过观察睫毛及睑缘的位置调整缝线的间距及力量,效果可控,不会造成欠矫、睑外翻和眼睑退缩。内固定后再去除多余的皮肤,此时睑缘的位置已经确定,去皮量更精准,确保手术效果。且皮肤切口采取连续缝合,对位更好,不易产生皱褶,进一步避免双重睑的产生,术后瘢痕不明显。 下睑内翻倒睫合并内眦赘皮比较普遍,发生率为50%左右,儿童的内眦赘皮一般采取保守观察,不急于手术。如果在3岁以后还是存在倒睫问题,可以通过手术解决。患有严重的内眦赘皮的人群,会将下睑中内部睫毛推向眼球,从而加重倒睫,严重病例可在眼睑皮肤切开同时行内眦赘皮的矫正术,一般行倒“L”型内眦赘皮矫正术,可将倒“L”型内眦切口向下睑延伸,去除三角形多余皮瓣,解除了内眦赘皮对下睑内侧皮肤的牵拉压迫,尤其对靠近内眦处倒睫的矫正有增强作用。个别1~2根倒睫复发,分析原因多为乱睫,可在显微镜下行电解矫正。  温馨提示:拔除睫毛是不可取的,再次长出的睫毛会更粗硬。发现倒睫症状,应及时前往眼科就诊,以免对眼睛造成损伤。

王俊芳 2019-11-09阅读量1.1万

(2015)中国垂体腺瘤外科...

病请描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垂体腺瘤的发现率逐年增高。由于垂体腺瘤不仅具有肿瘤的各种特性,又可以引起内分泌功能的异常(包括不孕、不育),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垂体腺瘤是良性肿瘤,近年来发现率逐年增高,由于医疗水平参差不齐,医务人员对疾病的认识和处理亦存在很大差异,严重影响了垂体腺瘤患者的预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高阳为了提高垂体腺瘤外科治疗水平,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组织各位垂体腺瘤相关专家和学者撰写了《中国垂体腺瘤外科治疗专家共识》希望通过共识,提高对垂体腺瘤外科治疗的认识,规范垂体外科治疗的行为,为中国垂体外科的发展做出贡献。一、垂体腺瘤概论垂体腺瘤发病率在颅内肿瘤中排第 2 位,约占颅内肿瘤的 15%,人口发病率为 8.2%-14. 7%,尸体解剖的发现率为 20% - 30%。1.分类:(1) 根据激素分泌类型分为:功能性垂体腺瘤(包括催乳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促甲状腺激素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促性腺激素腺瘤及混合性垂体腺瘤)和无功能性垂体腺瘤。(2) 根据肿瘤大小分为:微腺瘤(直径 <25px< span="">)、大腺瘤(直径 1-75px)和巨大腺瘤(直径 >75px)。(3) 结合影像学分类、术中所见和病理学分为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不典型垂体腺瘤:Ki-67>3%、P53 染色广泛阳性、细胞核异型性,临床上以上 3 点有 2 点符合可诊断为不典型垂体腺瘤。2.主要临床表现:(1) 头痛;(2) 视力视野障碍;(3) 肿瘤压迫邻近组织引起的其他相应症状;(4) 功能性垂体腺瘤的相应症状体征。3.诊断:(1) 相应的临床表现;(2) 内分泌学检查:催乳素腺瘤:催乳素 > 150 μg/L 并排除其他特殊原因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血清催乳素 < 150μg/L,须结合具体情况谨慎诊断。生长激素腺瘤:不建议用单纯随机生长激素水平诊断,应行葡萄糖生长激素抑制试验。如果负荷后血清生长激素谷值 <1.0 μg/L,可以排除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同时需要测定血清类胰岛素因子 (IGF)-1。当患者血清 IGF-1 水平高于与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值范围时,判断为异常。库欣病:血皮质醇昼夜节律消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正常或轻度升高、24 h 尿游离皮质醇 (UFC) 升高。库欣病患者经典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实验 (LDDST) 不能被抑制,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实验 (HDDST) 能被抑制。有条件的医院进行岩下窦静脉取血测定 ACTH 水平有助于提高库欣病和异位 ACTH 综合征的鉴别诊断。促甲状腺激素腺瘤:血浆甲状腺素水平升高,TSH 水平多数增高,少数在正常范围;(3) 鞍区增强磁共振或动态磁共振扫描:鞍区发现明确腺瘤。部分库欣病患者 MRI 可能阴性。二、垂体腺瘤手术治疗指征垂体腺瘤手术治疗目的包括切除肿瘤缓解视力下降等周围结构长期受压产生的临床症状;纠正内分泌功能紊乱;保留正常垂体功能;明确肿瘤组织学。1.手术指征:(1) 经鼻蝶入路手术:①存在症状的垂体腺瘤卒中。②垂体腺瘤的占位效应引起压迫症状。可表现为视神经、动眼神经等临近脑神经等受压症状以及垂体受压引起的垂体功能低下,排除催乳素腺瘤后应首选手术治疗。③难以耐受药物不良反应或对药物治疗产生抵抗的催乳素腺瘤及其他高分泌功能的垂体腺瘤(主要为 ACTH 瘤、CH 瘤)。④垂体部分切除和(或)病变活体组织检查术。垂体部起源且存在严重内分泌功能表现(尤其是垂体性 ACTH 明显增高)的病变可行垂体探查或部分切除手术;垂体部病变术前不能判断性质但需治疗者,可行活体组织检查明确其性质。⑤经鼻蝶手术的选择还需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瘤体的高度;病变形状;瘤体的质地与血供情况;鞍隔面是否光滑完整;颅内及海绵窦侵袭的范围大小;鼻窦发育与鼻腔病理情况;患者全身状况及手术意愿。(2) 开颅垂体腺瘤切除手术:不能行经蝶窦入路手术者;鼻腔感染患者。(3) 联合入路手术:肿瘤主体位于鞍内、鞍上、鞍旁发展,呈“哑铃”形。2.禁忌证:(1) 经鼻蝶入路手术:垂体激素病理性分泌亢进导致系统功能严重障碍或者垂体功能低下导致患者全身状况不佳为手术相对禁忌,应积极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后手术。①活动性颅内或者鼻腔、蝶窦感染,可待感染控制后再手术。②全身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病变主要位于鞍上或呈“哑铃形”。③残余或复发肿瘤无明显症状且手术难以全部切除者。(2) 开颅垂体腺瘤切除手术:①垂体微腺瘤;②有明显的垂体功能低下者,需先纠正再行手术治疗。三、围手术期病情的评估和处理1、对围手术期患者的评估和治疗包括:(1) 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 (2) 术前术后垂体激素异常导致的合并症或患者原有内科疾病的治疗; (3) 术前术后腺垂体功能的评价及激素水平的调整和治疗; (4) 术前后水、电解质平衡的调整; (5) 围手术期病情的宣传教育等方面。建议三级以上医院由经验丰富的垂体腺瘤治疗方面的多学科协作团队或小组来共同参与制定治疗方案。2、围手术期处理要着重关注以下方面:(1) 并发心血管病变,包括肢端肥大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术前、术后需经心血管内科会诊给予强心利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 B 受体阻滞剂治疗等治疗;如果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术前已发现明确心脏病损,即使其心功能可以耐受手术,也可以先使用中长效生长抑素类药物,改善其心脏病变,再予手术治疗。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手术前后均应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积极控制血压和血糖。垂体腺瘤尤其是生长激素腺瘤合并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 (OSAS) 的患者麻醉风险高,术前应请麻醉师和心血管科医生共同会诊,在围麻醉期应及时调整麻醉深度,酌情给予心血管活性药物,防止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降低围麻醉期心血管意外的发生率。(2) 术后水电解质和尿崩症的处理:对垂体腺瘤术后患者应常规记录 24 h 出入液量,监测血电解质和尿比重。如果术后即出现尿崩症症状,根据出入量和电解质情况必要时给予抗利尿激素等治疗。(3) 围手术期的激素替代治疗:垂体腺瘤患者术前需进行腺垂体功能的评估,包括甲状腺轴、肾上腺轴、性腺轴、生长激素、IGF-I 等激素水平的测定。对于存在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和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需要给予生理替代量的治疗。垂体腺瘤患者手术当日补充应激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库欣病除外),术后调整糖皮质激素的剂量以维持患者的正常生命体征和水电解质平衡,并逐渐降低糖皮质激素的剂量至生理替代剂量。垂体腺瘤患者术后应规范随诊进行临床评估及垂体功能评价,以调整激素替代治疗剂量,部分患者需要终身腺垂体激素替代治疗。四、手术室条件及人员培训1.显微镜、内镜及器械:具备神经外科手术显微镜或内镜系统和垂体腺瘤经蝶或开颅手术多种显微操作器械。2.监测系统:术中 C 型臂或神经导航设备。3.人员培训:具备颅底显微操作训练的基础并参加垂体腺瘤显微操作培训班,在上级大夫指导下做过 50 例以上的类似手术。内镜手术操作人员要具备神经内镜操作的解剖训练并持有准人证,在上级大夫指导下做过 50 例以上的内镜下操作。五、手术治疗1.经鼻蝶入路手术:(1) 手术原则:充分的术前准备。①术中定位;②切除肿瘤,更好地保护垂体功能。③做好鞍底及脑脊液漏的修补。解剖生理复位。(2) 手术方法:①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术前准备:抗生素溶液滴鼻、修剪鼻毛;体位:仰卧位,根据肿瘤生长方向适当调整头后仰的角度;经鼻中隔黏膜下沿中线进入,暴露蝶窦前壁及蝶窦开口,打开蝶窦前壁后处理蝶窦黏膜,暴露鞍底骨质;高速磨钻打开鞍底骨质后,定位后剪开鞍底硬脑膜,暴露肿瘤后沿一定顺序用环形刮匙、吸引器、肿瘤钳切除肿瘤;瘤腔用止血材料适度填塞,如明胶海绵、流体明胶、再生氧化纤维素(速即纱)等,小骨片、纤维蛋白黏合剂等重建鞍底(必要时使用白身筋膜、肌肉或脂肪等进行修补),鼻中隔及黏膜复位,鼻腔适度填塞。②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方法: a.内镜进人选定的鼻孔(常规经右侧),在鼻中隔的外侧可见下鼻甲。用浸有肾上腺素稀释液(1mg 肾上腺素 /10 ml 生理盐水)的棉片依次填塞在下鼻道(下鼻甲与鼻中隔之间)、中鼻道及上鼻道,使得鼻道间隙明显扩大后,将内镜沿鼻道进入到蝶筛隐窝,可发现蝶窦开口。确定蝶窦开口可依据、在后鼻孔的上缘,沿着鼻中隔向蝶筛隐窝前行 0.8 -1.5 cm; b.在中鼻甲根部下缘向上 1 cm。c.沿蝶窦开口前缘向内侧在蝶窦前壁及鼻中隔的筛骨垂直板上做弧形切开,将黏膜瓣翻向后鼻孔(近中鼻甲根部有蝶腭动脉分支),显露蝶窦前壁。 d.用高速磨钻磨除蝶窦前壁骨质及蝶窦腔内分隔,充分暴露鞍底。可见 OCR(颈内动脉 - 视神经隐窝)、视神经管隆起、颈内动脉隆起、斜坡隐窝、蝶骨平台等解剖标志。充分打开鞍底骨质。穿刺后切开鞍底硬膜,可以采用沿肿瘤假包膜分离或者采用刮匙和吸引等方式切除肿瘤。切除肿瘤后采用可靠方法进行鞍底重建,蝶窦前壁黏膜瓣及鼻甲予以复位后撤镜。 e.术后处理:其他同经鼻显微手术。2.开颅手术:(1) 经额下入路的手术方法:①头皮切口:多采用发际内冠状切口。②颅骨骨瓣:一般做右侧额骨骨瓣,前方尽量靠近前颅底。③肿瘤显露:星状切开硬脑膜,前方与眶上平齐。沿蝶骨嵴侧裂锐性切开蛛网膜,释放脑脊液,降低颅内压。探查同侧视神经和颈内动脉,显露视交叉前方的肿瘤。④肿瘤切除:电凝并穿刺肿瘤,切开肿瘤假包膜,先行囊内分块切除肿瘤。游离肿瘤周边,逐步切除肿瘤。对于复发的肿瘤,术中注意不要损伤肿瘤周边的穿支动脉和垂体柄。(2) 经翼点入路的手术方法:①皮瓣及骨瓣:翼点入路的皮肤切口尽量在发际线内。骨瓣靠近颅底,蝶骨嵴尽可能磨除,以便减轻对额叶的牵拉。②肿瘤显露:锐性切开侧裂池,释放脑脊液。牵开额叶显露视神经和颈内动脉。从视交叉前后、视神经一颈内动脉和颈内动脉外间隙探查,从而显露肿瘤主体。③肿瘤切除方法同上。3.联合入路的手术方法:以上各种入路联合内窥镜或显微镜经鼻蝶手术。六、术中特殊情况处理1.术中出血:(1) 海绵间窦出血:术中遇到海绵间窦出血,可选用止血材料进行止血。如出血难以控制,可考虑使用经蝶窦手术专用枪状钛夹钳夹闭止血;(2) 海绵窦出血:吸引器充分吸引保持术野清晰,尽快切除肿瘤后,局部填塞适量止血材料及棉片压迫止血,但需避免损伤窦内神经及血栓形成;(3) 鞍上出血:如垂体大腺瘤向鞍上侵袭,与 Willis 动脉环粘连,术中牵拉、刮除肿瘤时可能会造成出血,严重者需压迫后转介入或开颅手术治疗;(4) 颈内动脉及其分支出血:因颈内动脉解剖变异或肿瘤包绕颈内动脉生长,手术中可能会造成颈内动脉损伤,引起术中大出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此时,应立即更换粗吸引器,保持术野清晰,迅速找到出血点,如破口不大,可用止血材料、人工脑膜及棉片等进行压迫止血,如破口较大则局部填塞压迫止血后转介入治疗。这类患者术后均需血管造影检查以排除假性动脉瘤;(5) 脑内血肿:开颅手术时由于脑压板过度牵拉、损伤额叶可出现脑内血肿;巨大垂体腺瘤只能部分切除时易发生残瘤卒中,故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变化,一旦病情恶化立即行 CT 检查,及时发现血肿及时处理,必要时再次开颅清除血肿和减压。此外,开颅手术时提倡开展无脑压板手术治疗。术中止血方法及材料的选择。对于垂体腺瘤手术来说,术中止血非常关键,止血不彻底可以影响患者功能,甚至生命。术中静脉出血时,可以采用棉片压迫止血及双极电凝电灼止血的方法。如果海绵间窦或海绵窦出血难以彻底止血时,可以选用止血材料止血,如明胶海绵、流体明胶、再生氧化纤维素(速即纱)等。如果是瘤腔内动脉出血,除压迫止血外,需同时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DSA),明确出血动脉和部位,必要时通过介入治疗的方法止血。2.术中脑脊液漏:(1) 术中鞍隔破裂的原因:①受肿瘤的压迫,鞍隔往往菲薄透明,仅存一层蛛网膜,刮除上部肿瘤时,极易造成鞍隔的破裂;②肿瘤刮除过程中,鞍隔下降不均匀,出观皱褶,在刮除皱褶中的肿瘤时容易破裂;③在试图切除周边肿瘤时容易损伤鞍隔的颅底附着点;④鞍隔前部的附着点较低,鞍隔塌陷后,该部位容易出现脑脊液的渗漏或鞍底硬膜切口过高,切开鞍底时直接将鞍隔切开;⑤伴有空蝶鞍的垂体腺瘤患者有时鞍隔菲薄甚至缺如。(2) 术中减少脑脊液漏发生的注意要点:①术中要注意鞍底开窗位置不宜过高,鞍底硬膜切口上缘应距离鞍隔附着缘有一定距离;②搔刮肿瘤时应尽量轻柔,特别是刮除鞍上和鞍隔皱褶内的残留肿瘤时;③术中注意发现鞍上蛛网膜及其深部呈灰蓝色的鞍上池。(3) 脑脊液漏修补方法:①对破口小、术中仅见脑脊液渗出者,用明胶海绵填塞鞍内,然后用干燥人工硬膜或明胶海绵加纤维蛋白黏合剂封闭鞍底硬膜;②破口大者需要用白体筋膜或肌肉填塞漏口,再用干燥人工硬膜加纤维蛋白黏合剂封闭鞍底硬膜,术毕常规行腰大池置管引流。术中脑脊液漏修补成功的判断标准:以纤维蛋白黏合剂封闭鞍底前在高倍显微镜或内镜下未发现有明确的脑脊液渗出为标准。3.额叶挫伤:常发生在开颅额下入路手术,由于脑压板过度牵拉额底所致。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变化,一旦病情恶化立即行 CT 检查,及时发现血肿和挫伤灶,及时处理,必要时开颅除血肿和减压。4.视神经及颈内动脉损伤:开颅手术在视交叉、视神经间歇中切除肿瘤、经蝶窦入路手术凿除鞍底损伤视神经管或用刮匙、吸引器切除鞍上部分肿瘤时可能损伤视神经,特别是术前视力微弱的患者,术后会出现视力下降甚至失明。预防只能靠娴熟的显微技术和轻柔的手术操作,治疗上不需再次手术,可用神经营养药、血管扩张药和高压氧治疗。颈内动脉损伤处理见上文。七、术后并发症的处理1.术后出血:表现为术后数小时内出现头痛伴视力急剧下降,甚至意识障碍、高热、尿崩症等下丘脑紊乱症状。应立即复查 CT,若发现鞍区或脑内出血,要采取积极的方式,必要时再次经蝶或开颅手术清除血肿。2.术后视力下降:常见原因是术区出血;鞍内填塞物过紧;急性空泡蝶鞍;视神经血管痉挛导致急性视神经缺血等原因也可以致视力下降。术后密切观察病情,一旦出现视功能障碍应尽早复查 CT,发现出血应尽早手术治疗。3.术后感染:多继发于脑脊液漏患者。常见临床表现包括:体温超过 38℃或低于 36℃。有明确的脑膜刺激征、相关的颅内压增高症状或临床影像学证据。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 >500×106/L 甚至 1 000×106/L,多核 >0.80,糖 <2.8 -4.5 mol/L(或者 <2>0.45 g/L,细菌涂片阳性发现,脑脊液细菌学培养阳性。同时酌情增加真菌、肿瘤、结核及病毒的检查以利于鉴别诊断。经验性用药选择能通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根据病原学及药敏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治疗尽可能采用静脉途径,一般不推荐腰穿鞘内注射给药,必需时可增加脑室内途径。合并多重细菌感染或者合并多系统感染时可联合用药。一般建议使用能够耐受的药物说明中最大药物剂量以及长程治疗 (2-8 周或更长)。4.中枢性尿崩症:如果截至出院时未发生尿崩症,应在术后第 7 天复查血钠水平。如出院时尿崩情况仍未缓解,可选用适当药物治疗至症状消失。5.垂体功能低下:术后第 12 周行内分泌学评估,如果发现任何垂体 - 靶腺功能不足,都应给予内分泌替代治疗。八、病理学及分子标志物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根据激素表型和转录因子的表达情况对垂体腺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分类在我国切实可行,应予推广。绝大多数垂体腺瘤属良性肿瘤,单一的卵圆形细胞形态,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纤细,核分裂象罕见,中等量胞质,Ki-67 标记指数通常 <3%< span="">;如细胞形态有异形,细胞核仁清晰,核分裂象易见,ki-67 标记指数>3%,p53 蛋白呈阳性表达,诊断“非典型”垂体腺瘤;如垂体腺瘤细胞有侵犯鼻腔黏膜下组织,颅底软组织或骨组织的证据,可诊断“侵袭性”垂体腺瘤;如发生转移(脑、脊髓或全身其他部位)可诊断垂体癌。最近发现:FGF 及其受体 FGFR 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MMP9 和 PTTG 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呈高表达。垂体腺瘤相关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GADD45 与无功能垂体腺瘤密切相关;IGFBP5、MY05A 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有过度表达,但仅有 MY05A 在蛋白水平上有过度表达;ADAMTS6、CRMPI、PTTG、CCNBI、AURKB 和 CENPE 的过度表达,认为与 PRL 腺瘤复发或进展相关。此外,对于有遗传倾向的家族性患者、垂体巨大腺瘤、罕见的多激素腺瘤和不能分类垂体腺瘤的年轻患者建议检测 MENI 和 AIP 基因。九、手术疗效评估和随访治愈标准和随访:(1) 生长激素腺瘤:随机生长激素水平 <1< span="">μg/L, IGF-I 水平降至与性别、年龄相匹配正常范围为治愈标准。(2) RL 腺瘤:没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治疗情况下,女性 PRL<20< span="">μg/L,男性 PRL<15< span="">μg/L,术后第 1 天 PRL<10< span="">μg/L 提示预后良好。 (3) ACTH 腺瘤:术后 2d 内血皮质醇 <20 μg/L,24 h 尿游离皮质醇和 ACTH 水平在正常范围或低于正常水平 ( UFC)。术后 3-6 个月内血皮质醇、24 h 尿游离皮质醇和 ACTH 在正常范围或低于正常水平,临床症状消失或缓解。(4) TSH 腺瘤术后 2d 内 TSH、游离 T3 和游离 T4 水平降至正常。(5) 促性腺激素腺瘤术后 2d 内 FSH 和 LH 水平降至正常。(6) 无功能腺瘤术后 3 -6 个月 MRI 检查无肿瘤残留。对于功能性腺瘤,术后激素水平恢复正常持续 6 个月以上为治愈基线;术后 3 -4 个月进行首次 MRI 检查,之后根椐激素水平和病情需要 3-6 个月复查,达到治愈标准时 MRI 检查可每年复查 1 次。十、影像学评估影像学在垂体腺瘤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术后残留、并发症及复发的评价上有重要的地位。目前磁共振成像为垂体病变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部分需要鉴别诊断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加做 CT 检查。需要进行薄层(层厚≤3 mm)的鞍区冠状位及矢状位成像,成像序列上至少包括 T1加权像和 T2 加权像,对于怀疑垂体腺瘤的病例,应进行对比剂增强的垂体 MRI 检查,对于怀疑是微腺瘤的病例,MRI 设备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进行动态增强的垂体 MRI 检查。垂体腺瘤的术后随诊,常规应在术后早期(1 周内)进行 1 次垂体增强 MRI 检查,作为基线的判断。术后 3 个月进行 1 次复查,此后根据临床情况决定影像复查的间隔及观察的期限。垂体腺瘤的放疗前后应有垂体增强 MRI 检查,放疗后的复查间隔及观察的时限参照肿瘤放疗的基本要求。十一、辅助治疗1.放射治疗指征,伽马刀治疗指征:放射治疗是垂体腺瘤的辅助治疗手段,包括:常规放疗 Radiotherapy(RT),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 放射治疗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SRS)/ Radiotherapy(SRT)。RT、SRS/SRT 治疗垂体腺瘤的指征: (1)手术后残留或复发者; (2)侵袭性生长或恶性者; (3)催乳素腺瘤药物无效、或患者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者,同时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者; (4)有生长趋势、或累及海绵窦的小型无功能腺瘤可首选 SRS; (5)因其他疾患不适宜接受手术或药物治疗者;体积大的侵袭性的、手术后反复复发的,或恶性垂体腺瘤适合选择 RT,包括调强放疗 (IMRT)、图像引导的放疗(IGRT) 等。小型的、与视神经有一定间隔的、或累及海绵窦的垂体腺瘤更适宜选择一次性的 SRS 治疗。介于以上两者之间的病变,可以考虑 SRT 治疗。如果患者需要尽快解除肿瘤压迫、恢复异常激素水平引发的严重临床症状,不适宜首选任何形式的放射治疗。2.药物治疗指征:(1) 病理学证实为催乳素腺瘤或催乳素为主的混合性腺瘤,如术后 PRL 水平仍高于正常值,且伴有相应症状者,需要接受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291;(2) 生长激素腺瘤术后生长激素水平或 IGF-I 水平仍未缓解者,且 MRI 提示肿瘤残留(尤其是残留肿瘤位于海绵窦者),可以接受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对伴有 PRL 阳性的混合腺瘤,也可以尝试接受多巴胺激动剂治;(3) ACTH 腺瘤如术后未缓解者,可选用生长抑素类似物或针对高皮质醇血症的药物治疗。十二、随诊术后第 1 天及出院时行垂体激素检测及其他相关检查,如视力、视野等,详细记录患者症状、体征变化。推荐早期(术后 1 周)垂体增强 MRI 检查。患者出院时,强调健康教育,嘱咐长期随访对其病情控制及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性,并给予随访卡,告知随访流程。患者每年将接受随访问卷调查,若有地址、电话变动时,及时告知随访医师。术后第 6 - 12 周进行垂体激素及相关检测,以评估垂体及各靶腺功能。对于有垂体功能紊乱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激素替代治疗,对于有并发症的患者随诊相应的检查项目。术后 3 个月复查垂体 MRI,评估术后影像学变化,同时记录患者症状体征变化。对于垂体功能紊乱,需激素替代治疗的患者,应每月随访其症状、体征变化及激素水平,记录其变化,及时调整替代治疗。患者病情平稳后,可每 3 个月评估垂体及各靶腺功能,根据随诊结果,调整激素替代治疗。有些患者需要终生激素替代治疗。根据术后 3 个月随访结果,在术后 6 个月选择性复查垂体激素水平和垂体 MRI 等相关检查。对于控制良好的患者,术后每年复查垂体激素及相关检查,根据患者病情控制程度复查垂体 MRI;对有并发症的患者应每年进行 1 次并发症的评估。术后 5 年以后适当延长随访间隔时间,推荐终身随诊。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高阳 2019-07-15阅读量9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