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皮肤 > 皮肤发黄 > 内容

皮肤发黄内容

胆囊到底要不要切?瑞金医院专...

病请描述:胆囊到底要不要切?瑞金医院专家告诉你这6种情况必须“狠心”告别!文 | 费健 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全网粉丝超100万,线上咨询超10万,用30年临床经验为你解答! 一、胆囊:身体里的“胆汁小仓库” 大家好,我是费医生!今天我们来聊聊胆囊这个“低调”的器官。很多人以为胆囊是生产胆汁的,其实它只是个“仓库管理员”——负责浓缩和储存肝脏生产的胆汁,等我们吃炸鸡、火锅时,再释放胆汁帮助消化脂肪。不过,如果这个“仓库”出了问题,比如反复发炎、藏满结石,甚至可能癌变,那我们就得考虑和它“分手”了! 胆囊罢工的预警信号: 右上腹疼痛(尤其是饭后) 恶心、呕吐、腹胀 皮肤发黄(黄疸) 高烧、寒战 二、这6种胆囊必须切除!快看看你中招了吗? 根据最新医学指南和30年临床经验,我总结了6种必须切除胆囊的情况,用大白话给大家划重点👇 1️⃣ 反复发作的“暴躁胆囊” 胆囊炎就像“仓库着火”,多数是结石堵住出口导致胆汁淤积。有些人喝粥都频繁发作,疼到住院,生活质量直线下降。更可怕的是,反复炎症会让胆囊壁增厚,甚至诱发癌症!→ 建议切除: 每年发作超过3次,或发作后药物控制无效。 2️⃣ 结石“越狱”到胆管 小结石从胆囊溜进胆管,可能引发胆管炎(高烧、休克)或梗阻性黄疸(皮肤发黄)。这类胆囊就像“定时炸弹”,留着它,结石可能反复捣乱。→ 建议切除: 有过胆管结石病史,或胆囊内充满细小泥沙样结石。 3️⃣ 引发胰腺炎的“危险分子” 泥沙样结石更狡猾!它们可能溜进胰管,引发胆源性胰腺炎(死亡率高达10%)。这种情况必须当机立断,切除胆囊才能斩草除根! 4️⃣ 失去功能的“僵尸胆囊” 胆囊被结石填满(充满型结石),或胆囊壁太厚无法收缩(胆囊腺肌症),就彻底“罢工”了。留着它不仅没用,还可能癌变。 5️⃣ 息肉长得“不对劲” 不是所有息肉都要切!但符合以下条件,别犹豫:✅ 单发息肉>1cm✅ 宽基底、血流丰富✅ 半年内增长>2mm这些可能是癌变前兆,早切早安心! 6️⃣ 高度怀疑癌变的胆囊 如果B超或CT提示胆囊壁增厚、僵硬,或活检发现癌细胞,必须尽快切除!早期胆囊癌5年生存率可达80%,拖延就是玩命! 三、切了胆囊,还能快乐吃肉吗? 很多患者担心:“没了胆囊,是不是只能吃草了?”费医生辟谣: 完全不影响!胆囊只是“仓库”,胆汁照常由肝脏生产。术后初期可能轻微腹泻,但1-3个月身体就能适应。真正要注意的是均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哦~ 四、保胆取石行不行?听专家怎么说! 总有人问:“医生,能不能只取结石不切胆囊?”真相很扎心: 结石像野草,取完还会长 反复刺激增加癌变风险 保胆手术易残留细小结石所以,除非你是年轻、单发结石且胆囊功能完好,否则别拿健康赌概率! 五、费医生的健康小贴士 1️⃣ 无症状结石也要警惕:超过3cm的结石、瓷性胆囊,即使不疼也建议切除。2️⃣ 体检别漏超声:每年一次腹部B超,能早发现胆囊问题。3️⃣ 少吃油腻多运动:控制体重、规律饮食,预防结石形成。 本文整合自《胆囊良性疾病外科治疗专家共识》等权威指南,结合临床真实案例撰写。我是费健,一个既拿手术刀又爱写科普的外科医生。如果你有胆囊、胰腺、甲状腺问题,欢迎留言咨询,愿用30年经验为你守护健康! 推荐理由: 全网百万粉丝信赖的医学大V,用最通俗的语言讲透复杂疾病,让你看病少走弯路!  

费健 2025-03-20阅读量311

儿童脂肪肝危害及预防-张丽娜

病请描述:儿童脂肪肝危害及预防 小明,一个10岁的男孩,最近几个月来体重迅速增加,且经常感到疲劳,食欲也明显下降。他的父母注意到他的腹部逐渐隆起,且皮肤开始发黄。于是,他们决定带小明去医院进行检查。经过医生的详细询问和体检,发现小明没有明显的肝区疼痛,但腹部B超显示肝脏肿大,回声增强,提示脂肪肝的可能性。随后,医生进行了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转氨酶和胆红素均升高,进一步证实了脂肪肝的诊断。 儿童脂肪肝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危害: 1. 生长发育影响:脂肪肝主要是由于脂肪代谢异常造成的,这会影响儿童正常的营养吸收,从而导致生长发育速度缓慢。如果儿童的食欲较差,长期摄入不足,就会导致身体缺乏营养,进一步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 2. 肝功能异常:脂肪肝会导致肝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导致肝功能异常。如果没有及时改善,肝功能异常持续存在,就可能会造成肝功能障碍,甚至引起肝纤维化、肝硬化等情况。 3. 心血管疾病风险:脂肪肝患者如果不及时控制和治疗,病情可能会进一步发展。因为肝脏具有调节血脂代谢的作用,儿童血液中的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的水平会明显升高,从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 4. 其他疾病风险:脂肪肝可能引发其他疾病,如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等。肝炎主要是由于肥胖导致的体内脂肪堆积过多,损伤肝脏细胞引起;高血压则与脂肪肝引起的血管硬化和弹性下降有关;高脂血症则是由于肝脏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损伤肝脏细胞引起。 5. 免疫系统影响:脂肪肝可能导致机体对脂类的吸收发生障碍,使人体能量代谢发生紊乱,从而降低对病原菌、病毒及其他致病微生物的防御能力。 预防儿童脂肪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饮食控制: ·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清淡低脂食物。食谱中可以以高蛋白、低油脂的鱼类、鸡肉类等肉类补充蛋白质,同时要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 · 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以补充人体需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并提供较多的膳食纤维,保持大便的通畅有利于毒素的排除。 · 注意饮食的均衡性,避免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如快餐、油炸、油煎及膨化食品等。 · 适当增加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如胡萝卜、南瓜、海带、紫菜等,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肝脏解毒功能。 2. 加强体育锻炼: · 鼓励儿童进行积极的体育锻炼,如登山、跑步、篮球等中高等强度的运动,每周4~5次,每次一个小时左右,可以有效地预防脂肪肝。 · 家长可以每天带儿童坚持跑步、快走、游泳等运动,消耗体内多余脂肪,但注意控制运动强度,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3. 充足的睡眠: · 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时间,因为睡眠时间长体内会产生更多的激素,而激素具有燃烧脂肪的作用。 4. 纠正不良习惯: · 避免让儿童熬夜,每天需要按时休息,尽量做到早睡早起。 · 家长应注意定期带儿童体检,了解近期身体情况。如果儿童出现营养不良或其他疾病,可能会导致肝脏功能受损,从而引起脂肪肝。 请注意,即使积极采取以上措施,也不能完全预防脂肪肝。因此,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行为,以降低脂肪肝的发生风险。

生长发育 2024-05-22阅读量2611

对于癌症,千万别抱侥幸心理!

病请描述:对于癌症,千万别抱侥幸心理! 订阅康乐福 2022-04-12 00:00 除了定期检查,也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更全面的预防疾病。 癌症带走了太多人的生命,所以预防癌症一直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随着身边越来越多的事例,大家已经愈加重视癌症的预防,连国家也把抗癌神药放进了医保谈判。虽然一针120万的抗癌神药已经进入医保谈判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的人来说,这还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那我们能做的最经济实惠的方法就是: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可想而知,最重要的就是“早发现”了,那我们要怎么才能早发现呢?别担心,我们整了几种高发癌症的常见症状以及预防癌症的筛查建议给大家: 1、肺癌 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尤其是刺激性咳嗽,咳出的痰液中带血点或血丝;大量咯血比较少见。 筛查项目:低剂量螺旋CT筛查; 2、结直肠癌 症状:早期症状不明显,会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比如时间、次数等;粪便中带血或脓状物质;右腹部或者右上腹会出现钝痛;还会有不明原因的贫血、体重减轻。 筛查项目:肛门指检、便隐血。 3、胃癌 症状:早期症状不明显,常会出现食欲减退、消瘦,虽然有饥饿感但是一吃东西就饱了;伴有上腹部疼痛或不适。不同位置的癌变可能会导致咽下困难、呕吐、呕血、腹胀等不同症状。 筛查项目:胃镜、C13/14呼气试验 4、乳腺癌 症状:两侧乳房呈明显不对称,乳房出现不正常的隆起或凹陷;乳头扁平、回缩,甚至凹陷;乳房表面的皮肤变得像橘子皮一样粗糙,晚期甚至会形成溃疡,发出恶臭、出血。 筛查项目:乳腺超声 5、肝癌 症状:早期症状不明显,肝区出现持续钝痛;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全身性的乏力、消瘦、发热;皮肤和眼睛的眼白会发黄。 筛查项目:肝脏超声 当然,除了定期检查,也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更全面的预防疾病。

费健 2022-04-29阅读量9493

营养界年度背锅侠:从发黄到长...

病请描述:在育儿界的“营养补充名录”里,锌虽比不上钙的关注度,也不如铁那般家喻户晓,但依然无法掩盖其“万能背锅侠”的气质,哪里有锅,哪就有它!而且还有逐步提升番位的趋势。“唉,你家宝宝怎么不爱吃饭。”“可能最近胃口不好,没关系。”“这可不是这么说,有可能是缺锌啊。”不爱吃饭、头发黄、长高慢……感觉全身上下的小毛病,都有可能是缺锌。于是,微量元素检测来一次,补充剂来一种……毕竟宝宝平时怎么样都行,缺营养可不行。但,这都是真的吗?锌很重要,是真的           人的身体,是一台007工作制的“大型工厂”,不停地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所有的新陈代谢,都离不开多种叫“酶”的小机器,它负责把各种摄入的东西“重新生产”成我们人体需要的东西,宝宝也因此从一个“小肉球”变成一个能跑会跳的人。而锌,就是多种酶的组成部分,它们分布在身体的各个地方。所以,锌在人体发育、认知行为、创伤愈合、味觉和免疫调节等方面都发挥作用。很多表现,都可能和锌有关。以下5种,可能是缺锌的信号           1         正常食物不吃,偏吃奇怪东西       我们舌尖舌头味蕾上的味觉素含有锌离子,缺锌后可能会使唾液中有关酶类减少,味觉功能减退,所以有可能表现为不喜欢吃饭、挑食厌食,甚至爱上奇奇怪怪的味道,比如吃土。2         抵抗力下降,易患呼吸道感染       一般认为,锌可以调节多项免疫功能,从而降低儿童对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易感性。3         体重减缓,身材矮小       人体内的锌,主要就存在在骨骼和肌肉中,宝宝缺锌的话,可能会导致生长缓慢,身材矮小,消瘦等等,这也没错。4         易出皮疹       除了骨骼外,皮肤也是人体内锌含量较高的器官,宝宝缺锌可能导致皮肤炎症加重,如出现嘴唇烂、口腔溃疡等。5         智力发育迟缓       锌可以促进脑核酸和蛋白的合成,宝宝缺锌有可能影响智力发育。“诶?我家宝宝最近又感冒了/又挑食了是不是得补锌了啊?”那小编得劝妈妈一句——别急着下结论真没那么多孩子需要额外补锌           人体是一个复杂、精密而成熟的“大型工厂”,哪有那么容易一个症状就被我们看透啊!就如不喜欢吃饭来说,挑食的孩子,一抓一大把。但不爱吃肉可能是宝宝咀嚼能力还不够,所以没兴趣细嚼慢咽;不爱吃菜,可能就……纯粹不爱。毕竟我们大人都还有各种甜咸党之争,小孩就更加对食物爱憎分明。至于长高和体重问题,可能是辅食添加顺序,也可能纯粹只是 “你以为而已”。这不能光靠“别家同龄孩子白白胖胖的”,就觉得自家的是发育不良。那我做个微量元素检测就好了?只能参考       只有通过静脉取血检测的微量元素,才可以反映血清含量,但即便这样也只是血液水平,不代表相应的组织内含量,更何况,锌,60%在肌肉,30%在骨骼,血液中的含量很少。那我怎么知道我家娃会不会缺锌?       其实,一般来说,宝宝饮食均衡,没有其他影响锌吸收的疾病,基本上不会缺锌,放心好了。但如果发现孩子有什么问题,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有需要的话,医生自然会建议做相应检查。即便医生说需要补,那也要按量来。其实,想预防缺锌1岁后最好从宝宝饮食着手宝宝已经开启一日三餐模式了,所以最主要的营养摄入,就是日常饮食。如果想预防宝宝缺锌,最重要的就是那句说过无数遍的“均衡饮食”。当然,从锌吸收利用率来说,日常食物中,也有不少是补锌高手。补锌食物哪家强?动物肉比植物好       一般情况下动物性来源> 植物性来源具体来说,比较好的有:动物性来源食物,如:贝壳、海产品、红肉、动物肝脏等。干酪、燕麦、花生酱、花生等。而植物性食物含锌量低,尤其是经过精细加工的谷类食物(如精面粉)。不过,除了一日三餐的食物之外,对于仍处于快速生长阶段的宝宝来说,奶类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而选择营养均衡的配方奶粉也能够提供一定量的锌,助力体格发育。 总之,宝宝的营养虽然很重要,但妈妈们也要相信,宝宝有强大的生命力(又不是拼图,哪里那么容易缺这缺那的)。只要保持均衡营养,其他的没必要太一惊一乍,即便心存疑惑,也要让医生判断哦!

母婴育儿健康号 2020-10-20阅读量9162

身体出现这些症状,要小心你的...

病请描述:随着母婴阻断和乙型肝炎疫苗的普及,我国肝炎病毒感染者(主要是乙型肝炎)人数已由1992年的1.2亿人降至当前的约8000万人,原发性肝癌的发病和死亡也呈现缓慢下降趋势。 但是,目前全球仍有一半的因肝癌死亡者是中国人,所以肝脏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平常生活中多关注一些身体上的症状,可以提早发现一些肝脏的病变。 肝功能异常的表现 1、脸色发黑 肝脏对铁代谢起着重大作用。血液中的铁含量过高会使脸色发黑,这种常出现在闭经后的女性妈妈身上。   2、伤口容易化脓 肝脏具有解毒功能,肝功能下降皮肤再生受到阻碍,伤口易感染细菌。   3、肝脏自身的病变 发生还有殃及周围的器官,因为周围器官需要肝脏代谢物来维持供应,如果肝脏供应量减少就会导致消化道出现厌食、恶心、食欲不振的现象。   4、出现急性黄疸 另外在肝脏异常初期的时候,还会出现急性黄疸的现象,皮肤发黄等症状。   5、眼睑浮肿 早晨起床时,眼睛干涩,或许你会认为是前一天在电脑前工作太久的缘故,但仔细观察一下,下眼睑是否浮肿得厉害?小心,这些都可能是肝肾功能异常有关。   6、脱发增多 肝功能异常经常会在身体上有所展现的,而脱发增多就是其中的一种,如果脱发不是其他原因所导致的话,那就要考虑是肝功能的异常了。   7、更年期提前 肝功能异常也是会导致更年期提前的,更年期提前的症状有潮红、盗汗、月经周期拖后,情绪波动等症状。 另外我国是乙肝病毒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每年约有40万人死于与肝炎有关的并发症。很多人只知道乙肝会传染,却缺少对乙肝的科学认识及重视,而关于乙肝,不论我们有没有,以下这些都需要了解一下。 人们常说的「乙肝二对半」是什么?   对乙肝稍微有些了解的人一定都听过「乙肝二对半」(也叫乙肝五项),在医学上称为乙肝血清学标志,是发现乙肝初筛的检查指标。 这五项重要的指标分别为: 第1项表面抗原(HBsAg) 第2项表面抗体(HBsAb/抗-HBs) 第3项e抗原(HBeAg) 第4项e抗体(HBeAb/抗-HBe) 第5项核心抗体(HBcAb/抗-HBc)   一般这些项目只要有一项阳性,即表明被检测者曾经或正在被乙肝病毒感染,不过阳性项目不同,临床意义不同。以下是乙肝五项检查内容的对照:   (1)乙肝五项全阴,说明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但目前没有保护性抗体。   (2)乙肝五项第1项阳性,其余四项阴性,说明是急性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后期。   (3)乙肝五项第1、3、5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俗称乙肝大三阳,说明是急、慢性乙肝,传染性相对较强。   (4)乙肝五项第1、4、5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俗称乙肝小三阳,说明是急、慢性乙肝,传染性相对较弱。   (5)乙肝五项第1、3、4、5项阳性,说明是急性乙肝感染趋向恢复,或者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6)乙肝五项第2项阳性,其余四项阴性,说明:①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且机体产生了保护性抗体,对乙肝病毒产生了免疫力;②曾经注射过乙肝疫苗并产生了抗体,有免疫力。   注:根据乙肝五项的检查结果,不仅可以了解被检验者是否感染乙肝病毒,还可为乙肝患者选择治疗方式并判断其预后情况。但乙肝五项的相关指标解读,需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式 我国是世界范围内的慢性肝炎大国,也是乙肝的高流行区,而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因此大家可根据个人情况来决定是否接种:   1.对于普通人群,如果身体健康,免疫力正常,没有查到乙肝表面抗体,且没有处在高危环境下,可自行考虑要不要打。(实在担心被感染,就选择接种)   2.对于新生儿、婴幼儿及15岁以下无保护性抗体人群以及乙肝高危人群,还是建议接种。高危人群主要是可能大量或密切接触乙肝病毒的人群,包括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成员,经常接受输血、血制品者或器官移植受者,免疫功能低下者,医务人员,幼托机构工作人员,多个性伴侣或静脉注射毒品者。

微医健康 2020-04-01阅读量9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