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四逆散—疏肝理脾,还有11种用法你需要知道,专注顽疾 四逆散,方出《伤寒论》。为和解剂,具有调和肝脾,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效。主治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肋间神经痛、胃溃疡、胃炎等属肝胆气郁,肝胃不和者。 四逆散方治愈不少顽疾,如阳为阴郁在里不得宣达四末而致热厥以及对肝脾失调或气机阻滞的多种疾患,常可应手奏效,一方化生多变,堪称有益,有下述佐证验之。 解郁泄热 表证一:又冷又热,气窜、呃逆、烦躁、脚灼热,上肢厥冷,口干苦而渴,舌红,脉弦。 方用:四味散加味,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木香、菖蒲、郁金、合欢皮、青蒿。待热退人安,加用补肾杜仲、补骨脂、台乌、内金,而精神渐起 解答:表证一口干苦而渴、烦躁、舌红、脉弦,此与阳虚之厥有别,系阳气内郁,不能荣达所致”。更引张锡纯所言:“《内经》谓肝主疏泄,肾主闭藏。夫肝之疏泄,原以济肾之闭藏,故二便之通行,相火之萌动,皆与肝气有关”。又曰“肝虚不能疏泄,相火即不能消遥流行于周身,以致郁于经络之间,与气血凝而作热作痛”。肝气郁滞,肝中所寄相火不能下达,所以四末凉,因不能敷布而烦躁。本桉辨证为肝郁热厥。肝气郁滞,肝中所寄相火不能下达,所以四末凉,阳郁在内实不 敷布而烦躁。由于阴阳格拒,又表现为内外格拒、上下格拒两证,故均可以四逆散疏通阴阳。 《内经》谓“升降出入,无回不有”,说明*的气无处不到,但分化为阴阳、营卫、清浊之气,应各行其道,不能相悖。气的升降出入失常,只要辨明寒热两证,虽见症有表里、上下之分,均可异证同治。 疏肝和血 表证二:双下肢静脉炎1年,双下肢肿,月经期甚,经少,少腹胀痛,舌淡、脉弦。 方用:四味散加味,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泽泻、牡蛎、香附、猪茯苓。七剂肿消,腹胀减。 解答:表证二经少而少腹胀痛,为木不条达所致,水肿则次之,治病必求于本,非开泄肝胆之郁结则病不能除。故以四逆散疏理肝气,脾失承侮,生气自然,然脾有言主“信”,信而有约,脾健而信水适期而致。”又加牡蛎泽泻散,猪茯苓、香附协同理气行水,虽未遗活血之品,而充任得畅,且水肿亦消,一举两得之功。 疏肝和胃 表证三:慢性胆囊炎五年,常感右胁下不适,胃中灼,饥不纳食,口苦,舌胖裂纹,挟有腻苔。求医遍访多家,向医均以胃阴虚有热加玄参、知母等清热养阴之品均无效。 方用:四逆散加保和汤,炒麦芽、炒山楂、莱菔子、神曲、陈皮、茯苓、炙甘草、连翘、加半夏、炒内金,纳谷而舒。 解答:表证三火郁宜散之,且正如《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土疏泄,苍气达’。苍气者,木气也,达即通达,意谓土气(指六腑之气)而能疏通排泄无阻,必在于肝木 之气的通达不息,如是则升降出入之机而各行其是。”向因纳差,但家人劝其多食,以强体质故有积滞。前医因见舌裂而养阴,把积滞误为实火,故不效。本案口 苦、胁痛、胃灼,为肝气横逆以犯胃。此方以四逆散疏肝理气,加保和汤以消胃中积滞。胃气通畅,肝木调达。直捣病因,一蹴而成。 条达冲任 表证四:月经少,经前胸肋胀痛,心烦热,口苦,面疹多,手脚凉,四肢厥冷,舌红,质暗,脉细弦。 方用:四逆散加味,加内金、香附、元胡、党参、坤草、桃仁、菟丝子、丹皮、焦栀子。诸症减轻,随症加减,调理一月后月经如期而至。 解答:表证四经少,心烦,口苦,经前胸胁痛胀,木不条达所致。师曰:“肝胆气郁,久而化热,古人云‘气有余便是火’,四末厥冷为郁热在内不能宣散之故,又因厚味多食生热上循面疹。应宗‘火郁发之,木郁达之’之旨而用开郁疏肝之法。”该方以四逆散疏肝理气,解郁泄热,加用内金消食积,丹栀清泄肝热,坤草、桃仁、元胡活血散瘀理气,全方共奏,经调疹消。 和解泻下 表证五:慢性胆囊炎2年,食欲不佳,恶心厌油,胁肋胀痛牵连肩背,腹部胀满,胃脘感凉,口苦口干,大便秘结,登厕努责,舌红,脉细弦。 方用:四逆散加味,加台乌、公英、制木黄。 解答:表证五少阳循胁过肋,胁肋胀痛,恶心,为热郁少阳,腹胀便秘,为阳明腑实症,宜和解泻下并施。调胆气用四逆散,泻下用大黄。配公英,清热解毒。用台乌,行气散结止痛,引经直入腰背部,药后胸胁满除,便爽而下,日解有度,此谓“上焦得通,津液得下。”师遇胆囊炎常以四逆散加减而无不效验。 平肝健脾 表证六:因急性胰腺炎出院方一月,肝功、血淀粉酶仍高,子宫五年前行全切术,乳腺多处增生,两胁胀痛,纳呆,胃脘不适,肠鸣,舌红,脉弦。 方用:四逆散加味,加元胡、香附、川楝子、台乌、川朴、白叩仁。 解答:表证六肝疏泄失常,阳气郁而不达,克犯脾胃,脾土壅滞生化不及。张锡纯曾有:“肝气不升则先天之气化不能由肝上达,胃气不降则后天饮食不能由胃下输”。治疗用四逆散疏 肝理脾,冀其肝郁而伸,生阳外达,枢机转而气机升降复,脾胃不受其制,生化有权。本案为肝气犯脾,方中柴胡、白芍同用平肝解郁敛阴止痛。白芍、枳实同用, 据张隐庵说:“泻肝阳法,治胁下支满,牵引少腹。”枳实收缩内脏平滑肌,芍药弛缓内脏平滑肌,驰收协合,调节有用。另芍药配甘草名曰芍药甘草乃为近人缓解 神经性疼痛及平滑肌痉挛性疼痛之案方。 疏肝宽胸 表证七:左胸部阵发性疼痛一周,时间十几分钟至几小时不等,含服硝酸甘油后无效,每日发作数次。既往慢性胆囊炎两年,常感右胁 背部胀痛,近日因情志不畅诱发,食后中脘胀闷,门诊查心电图示:S-T轻度异常改变,舌红苔薄黄,脉弦。 方用:四逆散加味,加砂仁、广木香、台乌、丹参、远志、鸡内金、炒枣仁。 解答:表证七足少阳胆经在外眦部支脉走行为:“从目外眦处分出,下走大迎,会合手少阴经到达目眶下,……然后向下进入胸中,通过横膈,络于肝、属于胆,沿胁肋 出……。”经脉走行决定胆与胸有密切关系。本例因情志不畅肝气横逆,肝胆相照,胆热内郁,母病及子,心脉受累,必发胸痛,故以四逆散疏肝宣散郁热,缓急止痛,加用丹参、远志、炒枣仁使心神安宁。 胆胃不和 表证八:右上腹不适,放射至肩背,胸闷,纳呆,口苦,欲呕,中医辨证属胆热扰胃,胃失和降。胆胃、膀胱、心诸病经身,遍服中药罔效。舌暗红,苔黄腻,右脉弦,左脉弱。治拟疏泄胆火,和胃降腻。 方用:四逆散加味,加苍术、川朴、陈皮、藿香、法半夏、砂仁、焦三仙、炒鸡内金。 解答:表证八“胆者中精之府。”赵献可《医贯》曰:“饮食入胃,犹水谷在釜中,非火不熟,脾能化食,全赖少阳相火之无形者。”张锡纯在《医学衷参 西录》中也说:“为其寄生相火也,可借火以生土,脾胃之饮食更赖其腐熟。”可知胆内藏“精汁”寄寓相火,作用于中土脾胃,能助消化。四逆散疏泄胆火,使壅滞之相火得以疏达以助脾土,更加健脾祛湿、和胃消食之品,致脾运胃和而中焦得舒。 解郁疏通 表证九:胆囊术后症见脘腹胀痛,纳呆,查胃镜示:十二指肠水肿,萎缩性胃炎。舌淡红,脉弦。 方用:四逆散加味,加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法半夏、广木香、白叩仁。 解答:表证九“胆为少阳生发之气,且为五脏六腑中心,凡附有胆囊不佳者,均可用四逆散为主以调理。”人身之气机喜通达而忌抑郁不伸。所以肝胆之气疏泄调畅,则六腑之气通达无阻。若肝胆之气疏泄不利,则六腑化物不畅,势必应生者不生,应化者不化,应排泄者不得排泄,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四逆散擅 开肝胆之郁,故能推动气机使六腑通畅,五脏安和,阴阳平衡,气血调谐,故其功甚捷,而其治又甚妙。“太阳为开,少阳为枢,阳明为合”,因胆在枢位,其有条 通八达作用,故欲五脏气血调和,必备少阳枢机正常,临证中多有因胆囊术后出现腹痛、腹泻、胆怯、黄疸等多种并发症,因此在胆囊手术问题上需慎之又慎。 疏肝止泻 表证十:结肠炎,小腹不适,每日便血2~3次,大便成形,舌红,脉弦。 方用:四逆散痛泻要方加味,加干姜、薤白、当归、广木香。 解答:表证十辨证为肝胆气郁,疏泄不利,雾、沤、渎不调节器,是以胸胁发满,大便不调,左小腹疼痛。此证以气郁为主,腹痛便血是次之。治病求本,非开泄肝胆之郁结,则病不能愈。故取四逆散调和肝脾,疏肝解郁,加痛泻要方泻肝补脾。正如吴鹤皋所云:“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泄。”加之干姜温中,木香、当归调气和血,薤白量大以泻下秽浊之积,以通代补。7剂后倘满解,大便调畅。 疏肝理气 表证十一:因生气后气窜作痛。胸脘胀满,纳呆,舌淡红暗,脉沉细弦。 方用:四逆散加味,加元胡、香附、砂仁、台乌。 解答:表证十一因忧恚之事而生此病,此乃肝胆气郁,抑而不伸,阳气受阻,所谓“阳微结”。气郁应疏之达之,无处宣泄而致气窜作痛。诊其左关脉沉弦,几触不得,知系肝阳不振,遂投四逆散加元胡、香附、台乌之剂,疏肝和气,解郁止痛,二诊后疼痛消失。 凡有胆囊疾病或肝失疏泄者,均以四逆散化裁。只要胆气一通,全身枢机即开,经络通畅,不迹,其形,而独治其因,郁开气活,其病可愈。
杨磊 2023-06-05阅读量7389
病请描述:夏季是胃肠道疾病高发的季节,腹泻和便秘是最常见的两大症状,有些人经常拉肚子,有些却长期便秘,还有些人时而便秘时而腹泻,更是不知所措夏季时泻时秘 饮食宜补夏季是腹泻好发的季节,但有些人却时而腹泻时而便秘,好几天没有大便,然后又突然一天腹泻好几次,不知应该止泻呢还是通便,左右为难。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副主任医师王振宜介绍说,腹泻与便秘交替也是肠道疾病常见的一个症状,出现这种情况首先应该到医院就诊,查明病因后再因病施治。为何时泻时秘据王主任介绍,临床上常见的引起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这一现象的疾病有肠结核、局限性肠炎、肠道易激综合征等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另外,还有大肠癌,特别是右半结肠癌,常有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的现象。在肠道易激综合征时,由于副交感神经中枢受到刺激物的强烈刺激而处于极度兴奋状态,使结肠远端持续痉挛,结果引起“痉挛性便秘”,这种病人往往排出很细的带状大便或羊粪蛋样大便。结肠的痉挛继续加深,肠道蠕动又复增强,大便频数,由便秘又转为腹泻,由此周而复始。在慢性肠炎中,肠壁受局部的机械的和化学的刺激,又可反射性地引起副交感神经中枢兴奋,使肠道某些分泌细胞分泌多的粘液,这也是造成腹泻的一重要环节。肠道疾病有时会同时出现,一个良性疾病的症状可能会掩盖恶性疾病的症状,或者两者症状相似,便秘和腹泻如果同时伴有一些诸如有家族性消化道肿瘤病史或者大便带血等“报警”信号,那么排除恶性病变是患者的首选。此外,由于不同个体的体质差异,一些正常的生理变化,生活习惯的改变也会引起一过性的便秘或者腹泻,而自己随意用药反而会加重病情,增加心理负担,使一些功能性的疾病发展成器质性的疾病。如果是确定没有器质性的病变,那么在医生指导用药的同时,也不妨可以尝试以下的自我调理,例如:饮食通便宜补益便秘与腹泻交替进行者,多因便秘日久,或大便不畅,导致几天没有大便后又出现频繁少量的类似腹泻的症状,其症结还是在于便秘,解决了便秘的问题腹泻也迎刃而解。当然,也有长期便秘者纳凉不当,胃肠受寒而突然腹泻。便秘也有虚实之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时泻时秘者多为虚证或虚实夹杂,在饮食上不可一味地泻,而应适当地补。补益健脾:使脾肺气足则可增强大肠的传导功能,如山药、扁豆、薏仁、无花果、芋头、南瓜、栗子、糯米、粳米、鸡肉等,无论是便秘时还是腹泻时,都可食用。再比如,将芝麻、花生捣碎,与小米做粥服食,既增加了稀粥之香味,又达到了养血润燥的目的,适合便秘时食用。如腹泻的时候腐臭味重,则多为虚实夹杂证,宜适当食用清补的食物,如鸭肉、莲藕、银耳、苹果等。饮食禁忌:忌食辛辣厚味油腻食物,因为此类食物多能“助火邪”、“耗真阴”,使津液亏少,大便燥结,或阻碍吸收,加重腹泻。如辣椒、五香调料、姜、羊肉、狗肉、酒等均应少用。慎食寒凉食物,以免引起腹泻,如西瓜、梨、黄瓜、苦瓜、萝卜、芹菜、莲子、芡实、石榴等应该少吃。总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寻找适合自己体质的食物,适当的食用,也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专家简介王振宜 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副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后备业务专家,“杏林学者”。擅长中医西结合治疗各种肛肠疾病:中医调治慢性便秘,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促进创面愈合;手术治疗痔疮,高位复杂性肛瘘,陈旧性肛裂,肛门狭窄,肛管息肉,藏毛窦等疾病。专家门诊时间:周四下午(甘河路院本部);周二下午(青海路门诊部)。
王振宜 2018-07-24阅读量8990
病请描述: 在肛肠科的门诊,经常会碰到一些以“肛门坠胀、肛门不适”为主诉来求诊的患者,其中绝大部分病人缺乏典型的阳性体征,有些去做CT、核磁、肠镜、B超等,但仍找不到问题所在。那“肛门坠胀”究竟是个什么病?该怎么治疗? 确切的说,“肛门坠胀”不是一种病,它是发生于直肠、肛门及会阴的一种不适症状,往往继发于其他肛肠疾病,主要表现为:肛门直肠的下坠、胀痛、异物感、便意感、烧灼感,严重时甚至向肛周远端放射。本病往往迁延日久,治疗起来非常棘手,疗效不够确切,复发的比例很高,随着病程的延长,一部分病人还会合并精神症状,如紧张、焦虑、失眠、多疑等。本病的原因十分复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肛门直肠脱垂性疾病:如II、III度以脱垂为主的痔疮及直肠粘膜内脱垂,女性多见,前者表现为反复脱出肛外的痔核,后者表现为直肠粘膜松弛堆积在直肠内,但尚未脱到肛门外,可引起肛门坠胀感及排便不尽感。相当于中医认为的“气虚下陷”引起的肛门坠胀不适。 2、肛门直肠炎症:炎症是引起肛门坠胀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的有肛窦炎,由于炎症刺激齿线和盆底神经,则表现为肛门坠胀,肛内烧灼感,因病变在肛窦处,肛门镜检查可见肛窦处充血,或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溢出,按压此处有酸胀感。而直肠炎表现为便意频繁,排便不尽感,排便时坠胀加重,伴大便稀薄,或粘液血便。 3、便秘:主要是一部分出口梗阻型便秘引起的肛门坠胀,比如盆底松弛、会阴下降或是严重时出现盆底疝,导致盆腔或小肠脏器脱垂,压迫直肠,引起的坠胀不适。 4、肛周脓肿:高位肛周脓肿由于脓肿位置较深,有些深达肛提肌上,疼痛常不明显,表现为坠胀、坠痛或直肠刺激症状。 5、功能性肛门直肠痛:一部分病人表现出以肛门坠胀为主,该病分为慢性肛门痛和痉挛性肛门痛,前者疼痛通常为模糊钝痛,电击样、撕裂样、烧灼样疼痛,发作时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后者表现为肛门部位突发的剧烈疼痛,持续数秒或数分,然后完全消失,发作结束后疼痛会完全消失如常人直到下一次发作,发作时间不确定无规律,可以几天内发作一次,也可以几年内发作1次。 6、肛门直肠神经官能症:精神创伤、误导或局部疼痛刺激,导致大脑皮层功能紊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局部神经功能失调,肛门直肠感觉异常。中医属“郁症”,因情志、抑郁引起心气不足,心血亏虚。 7、其他疾病:妇科如慢性盆腔炎,表现为会阴、肛门的坠胀疼痛,劳累或月经期疼痛加重。男性前列腺因与直肠肛门毗邻,炎症及肥大增生会对直肠造成一定的刺激,亦可表现为肛门坠胀。骨科疾病如尾骶骨病变或外伤也会引起肛门直肠的坠胀不适。 在预防肛门坠胀方面,首先是饮食调治,忌寒凉、生冷食品,辛辣刺激性食品及饮酒,配合适量的体育锻炼,放松心情,避免过度关注。针对肛门坠胀的治疗,适当的抗炎治疗是可以的,但在药品的选择和用药时间上要把握好,绝对不能滥用抗生素,中医辩证治疗可以发挥较好的作用,手术治疗需慎重。
吴炯 2016-12-28阅读量4.8万
病请描述: 夏季是胃肠道疾病高发的季节,腹泻和便秘是最常见的两大症状,有些人经常拉肚子,有些却长期便秘,还有些人时而便秘时而腹泻,更是不知所措。 夏季时泻时秘 饮食宜补 夏季是腹泻好发的季节,但有些人却时而腹泻时而便秘,好几天没有大便,然后又突然一天腹泻好几次,不知应该止泻呢还是通便,左右为难。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副主任医师王振宜介绍说,腹泻与便秘交替也是肠道疾病常见的一个症状,出现这种情况首先应该到医院就诊,查明病因后再因病施治。 为何时泻时秘 据王主任介绍,临床上常见的引起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这一现象的疾病有肠结核、局限性肠炎、肠道易激综合征等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另外,还有大肠癌,特别是右半结肠癌,常有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的现象。在肠道易激综合征时,由于副交感神经中枢受到刺激物的强烈刺激而处于极度兴奋状态,使结肠远端持续痉挛,结果引起“痉挛性便秘”,这种病人往往排出很细的带状大便或羊粪蛋样大便。结肠的痉挛继续加深,肠道蠕动又复增强,大便频数,由便秘又转为腹泻,由此周而复始。在慢性肠炎中,肠壁受局部的机械的和化学的刺激,又可反射性地引起副交感神经中枢兴奋,使肠道某些分泌细胞分泌多的粘液,这也是造成腹泻的一重要环节。肠道疾病有时会同时出现,一个良性疾病的症状可能会掩盖恶性疾病的症状,或者两者症状相似,便秘和腹泻如果同时伴有一些诸如有家族性消化道肿瘤病史或者大便带血等“报警”信号,那么排除恶性病变是患者的首选。此外,由于不同个体的体质差异,一些正常的生理变化,生活习惯的改变也会引起一过性的便秘或者腹泻,而自己随意用药反而会加重病情,增加心理负担,使一些功能性的疾病发展成器质性的疾病。如果是确定没有器质性的病变,那么在医生指导用药的同时,也不妨可以尝试以下的自我调理,例如: 饮食通便宜补益 便秘与腹泻交替进行者,多因便秘日久,或大便不畅,导致几天没有大便后又出现频繁少量的类似腹泻的症状,其症结还是在于便秘,解决了便秘的问题腹泻也迎刃而解。当然,也有长期便秘者纳凉不当,胃肠受寒而突然腹泻。便秘也有虚实之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时泻时秘者多为虚证或虚实夹杂,在饮食上不可一味地泻,而应适当地补。 补益健脾:使脾肺气足则可增强大肠的传导功能,如山药、扁豆、薏仁、无花果、芋头、南瓜、栗子、糯米、粳米、鸡肉等,无论是便秘时还是腹泻时,都可食用。再比如,将芝麻、花生捣碎,与小米做粥服食,既增加了稀粥之香味,又达到了养血润燥的目的,适合便秘时食用。如腹泻的时候腐臭味重,则多为虚实夹杂证,宜适当食用清补的食物,如鸭肉、莲藕、银耳、苹果等。 饮食禁忌:忌食辛辣厚味油腻食物,因为此类食物多能“助火邪”、“耗真阴”,使津液亏少,大便燥结,或阻碍吸收,加重腹泻。如辣椒、五香调料、姜、羊肉、狗肉、酒等均应少用。慎食寒凉食物,以免引起腹泻,如西瓜、梨、黄瓜、苦瓜、萝卜、芹菜、莲子、芡实、石榴等应该少吃。 总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寻找适合自己体质的食物,适当的食用,也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振宜 2014-11-07阅读量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