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口腔 > 喉咙痛 > 内容

喉咙痛内容

胸科手术中双腔支气管插管后咽...

病请描述:胸外科手术,作为医学领域的一项复杂而精细的技艺,涵盖了肺切除术、食管手术、纵隔及心脏手术等多种高难度术式。这些手术往往因其深部位置与操作的复杂性,对麻醉技术提出了严苛的要求。其中,双腔支气管插管作为一种关键的麻醉手段,在胸科手术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仅实现了手术过程中的单肺通气,为外科医生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操作视野和更大的操作空间,还显著降低了对非手术侧肺的潜在损伤,从而提升了手术的整体安全性和疗效。 然而,双腔支气管插管虽功不可没,却也伴随着一个让患者术后常感不适的问题——咽喉痛。据统计,约有40%的胸科手术患者在接受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咽喉疼痛症状。这一症状虽令人不悦,但通常属于暂时性反应,大多能在术后1天内得到明显缓解,因此患者无需过分担忧。 您可能好奇,插双腔支气管导管究竟是什么? 简而言之,插双腔管类似于在您的气管中置入一个双管并行的高级吸管,一端连接左肺,另一端连接右肺。这使得医生在进行手术时,能够“隔离”一侧肺部,为另一侧提供更多的操作空间。这无疑是医疗领域的一项“独家技术”!对于许多胸部手术,例如肺切除术和食管手术等,这种技术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它能够为手术提供更清晰的视野和更宽敞的操作范围。                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肺隔离 那么,为何双腔支气管插管后会引发咽喉痛呢?                           双腔支气管导管             患者麻醉入睡后,直视下插双腔管 械性刺激与黏膜损伤: 在胸外科手术中,双腔支气管插管作为关键工具,虽保障了手术的顺利进行,但其对咽喉部的机械性刺激却难以避免。这根粗大的导管,在穿越喉咙时,与喉部、声门及气管的黏膜发生直接摩擦,如同皮肤遭遇突发的压迫与摩擦,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尽管插管时患者处于全身麻醉状态,但这种刺激引发的黏膜损伤和术后咽喉不适,仍会在麻醉消退后逐渐显现。 气管与支气管的适应性扩张: 双腔支气管插管因其宽大的管径,要求气管和支气管进行相应的扩张以容纳。这一过程如同身体对新鞋的适应,初期伴随着轻微的不适感。扩张过程中,局部组织受到拉扯,张力增加,可能刺激神经末梢,传递疼痛信号。但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条件(身高、体重、影像学数据等),精心选择最适合的插管尺寸,以减轻这种不适感。 黏膜的持续摩擦与损伤: 插管不仅在初始时造成摩擦,其在手术期间的持续存在及术后的拔除过程,均会对咽喉黏膜造成进一步的摩擦损伤。这种反复的机械性刺激,如同长时间穿着不合脚的鞋,让脚底感到不适甚至疼痛。同理,咽喉黏膜也会因此感到不适和疼痛。为此,医护人员会采取多种措施,如使用润滑剂、保持轻柔操作等,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黏膜损伤和刺激。 手术麻醉术后的注意事项及喉咙痛缓解方法 在经历手术麻醉后,身体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特别是当喉咙因插管等原因感到不适时,正确的护理和缓解方法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您更好地应对喉咙痛: 一、喉咙痛缓解方法 使用含片和喷雾: 前往药店选购含有镇痛和抗炎成分的含片或喉咙喷雾。 按照说明书上的指导使用,避免过量。 优选含有薄荷、桉树油等成分的含片,它们能迅速带来清凉感,缓解喉咙不适。 喉咙喷雾可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快速减轻痛感,适合疼痛较重的患者。 温盐水漱口: 准备一杯温水,加入适量食盐搅拌至溶解。 漱口时保持水温适中,避免过热或过冷刺激喉咙。 每天漱口2-3次,每次持续1-2分钟,有助于清洁口腔和喉部,减轻炎症和肿胀。 饮用温水或温茶: 选择温水或温茶作为日常饮品,避免冰水带来的刺激。 温热的液体能舒缓喉部不适,减轻疼痛。 可尝试洋甘菊茶等具有镇静作用的茶饮,进一步缓解咽喉痛。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喉部湿润,促进康复。 调整饮食习惯: 暂时避免食用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条、火锅等,以免加重喉咙疼痛。 选择清淡、温和、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鸡汤、蒸蛋等,以减少对喉部的刺激。 保持均衡的营养摄入,有助于身体更快恢复。 二、其他注意事项 充分休息:手术后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观察症状:密切关注喉咙疼痛及其他症状的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遵循医嘱: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术后护理和药物治疗。 避免烟酒:术后恢复期间应戒烟限酒,以免对喉咙造成进一步刺激。 总之,插双腔管术后咽喉痛虽然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适,但只要我们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积极与医生沟通、保持乐观心态,就一定能够缓解这种不适感,促进身体的快速恢复。

张百华 2024-08-21阅读量1248

流感疫苗什么时候接种最好?关...

病请描述:秋冬季来临,流感病毒又开始蠢蠢欲动。但是目前,新冠肺炎疫情还未完全控制住,甚至有二次反弹的迹象。 面对新冠肺炎与流感叠加的双重风险,我们应该怎样做好防护呢? 对此,中国疾控中心表示,接种疫苗是抵御流感最有效的手段。 流感、普通感冒、新冠肺炎有什么显著区别? 秋冬季本来就是流感、感冒的高发季节,而今年又碰上新冠疫情,这三类疾病的初步症状都很相似,我们该如何区分呢? 流感 流感病人通常起病急,有明显的发热症状,常伴有全身症状,包括头痛、肌肉乏力、食欲下降等,易引起并发症。除此之外,可能伴有咽喉痛、干咳、鼻塞、流涕等症状。 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主要是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上呼吸道症状比较重,没有明显的发热、乏力、食欲降低等症状,不易引起并发症,多呈自限性。 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一般都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如去过疫情高风险地区、接触过疑似或确诊病例等。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一般1~14天,多为3~7天。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 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影像学无肺炎表现; 普通型具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有肺炎表现; 重型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肺部影像学病灶进展迅速等情况; 危重症者甚至会出现呼吸衰竭、休克、多脏器损害等情况。  预防流感的最佳方法——接种疫苗 9月,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了最新的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面对今年流感和新冠病毒的双重威胁,最有效预防流感的方法就是接种疫苗。 1哪些人需要接种疫苗? 1)临床救治、公共卫生、卫生检疫等医务人员; 2)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的脆弱人员及员工; 3)中小学教师及学生、托幼机构、监所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重点场所人群; 4)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包括60岁以上居家老人、6月龄到5岁的儿童、特定慢性病患者、孕妇等。 2需要接种几针可以达到好的预防效果? 1)6月龄-8岁儿童 首次接种或既往接种2剂次以下流感疫苗的儿童应该接种2剂次,每次间隔≥4周;2019-2020年度或以前接种过2剂次以上流感疫苗的儿童,建议接种1剂。 2)9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仅需要接种1剂。 3接种的最佳时间 全国各地每年流感活动高峰出现的时间和持续时间不同,所以为了保证在流感高发季节来临前获得免疫保护,最好在10月底前就完成疫苗接种。 如果发现有喉咙痛、流鼻涕…这些症状,该怎么办? 如果发现自己有喉咙痛、流鼻涕、咳嗽这些症状,不要慌张,先保持镇定,按照下面这些步骤来判断自己是否得了流感或其他疾病。 1测量体温,温度是否超过38℃ 若体温高于37.3℃,低于38℃,那么好好休息,可以根据说明书服用一些治疗感冒、流感的药物,自我在家隔离,持续观察自身的症状。如变得严重,需要前往医院进行就诊。 若体温高于38℃,且一直不退,需要前往医院的发热门诊进行就诊。 2 是否有胃肠道不适的症状 因为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首发症状包括胃肠道不适,出现腹泻时要注意在家隔离,保证营养,适量多饮糖盐水。如果症状加重,需要及时就医。 3回忆是否有接触史 这三类疾病的诊断都需要依靠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所以如果出现咳嗽、喉咙痛等基本症状,回忆一下自己的接触史,是否和患有这三类疾病的人接触过。 4避免出入公共场所,若出入,佩戴口罩 如果已经出现症状,最好在家隔离,避免出入公共场所,防止病毒传染。如果必须出入,例如上班、上学,那么需要戴好口罩,做好防护,及时消毒。 5高热持续不下,建议前往医院进行治疗 如高热持续不下,并且还伴有其他身体不适,那么赶紧前往医院的发热门诊进行专业的治疗。

健康资讯 2020-11-09阅读量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