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骨裂 > 内容

骨裂内容

这样的滑雪你敢去吗?

病请描述:冬季滑雪  每年冬季,北方出生的我都会约上三五好友体验滑雪运动给人带来的“速度与激情”。虽然滑雪会发生很多意外,但对于滑雪技术很好的我来说,从不担心这个问题。一场滑雪的意外    2018年冬天,我像往常一样约上闺蜜一起滑雪,开始很顺利,突然,一个滑雪艇侧面朝我冲来,嘭!眼前激起一阵雪花,躲闪不及,整个人翻了个跟头,瘫坐在雪中。我想尝试着站起来,可是屁股一点儿也使不上劲。闻声赶来的闺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慢慢把我扶了起来。稍作休息后继续滑雪,两个小时的滑雪很快就结束了。     回家后,屁股还是有些疼痛,我按照网上搜到的方法自行治疗,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热敷。简单冷敷后,觉得过几天就会痊愈。第二天醒来,屁股剧烈疼痛,根本无法起床,在家人的搀扶下去附近的医院就诊,医生诊断尾骨摔伤骨裂,让回家静养自行恢复。然而数月后,我开始出现间断性腹痛。去医院做了各项检查也未见异常。但腹痛却愈加严重,那种疼痛带来的焦虑和不安,从下腹部弥漫到全身。赶至上海市某医院急诊就诊。医生结合肠镜考虑直肠穿孔伴感染性休克,急诊给我做了手术,结肠做了临时造口,尾骨上放了一根引流管,嘱咐我自己回去每天冲洗引流,看后面恢复情况,等伤口完全恢复后再行回纳。我每天很认真地反复冲洗,但是瘘口还是脓肿感染,两年多来我往返各家医院就诊,医生都说瘘口严重感染,不宜做还纳手术。每天看着流脓的伤口和挂着的粪袋,好不痛苦。多方打听后,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到上海市东方医院肛肠外科就诊,希望能拿掉粪袋,恢复正常生活。    按照网上预约的时间看肛肠专家傅传刚教授特需门诊,当我拿出数本病历述说完病史,傅教授查体后安排入院。主管医生找我谈话:“结合各项检查及肠镜下探查到距肛缘5cm见直径约3cm窦道,用热活检钳从窦道探入,窦道较深与骶尾部皮肤相通。目前窦道长期不愈合,骶前已经形成了巨大脓腔,腹腔粘连严重,手术难度大,但是采用3D腹腔镜微创技术,有更好的手术视野,可以完整切除整个脓腔及周围炎性肉芽组织,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创伤,术后恢复也比较快。”听完医生的话,我心里依旧没底,我曾就诊过多家医院,都因为我的情况复杂而被拒绝手术。但是傅教授非常详细地为我解释手术方式以及手术对我后面生活可能的影响。详尽的手术方案给了我很大信心,我果断地签下了手术知情同意书。     手术安排在上午,7:30进入手术室,当我迷迷糊糊醒来的时候,外面天都黑了,因为担心手术是否成功而彻夜难眠。终于等来术后第二天查房,傅传刚教授检查了我的手术伤口,然后向随行查房的医生们介绍:“手术很成功,但是难度非常大,手术中发现腹腔粘连严重,直肠瘘口位于腹腔外,患者稍肥胖,腹腔内术野很差。光是分离粘连就花费了4小时左右,而且要注意保护左侧输尿管、髂血管、阴道及盆腔神经丛。当完整游离直肠至盆底水平时,看到了位于距肛门5cm的直肠后方瘘口,以及直肠后方的巨大脓腔和窦道。然后我们沿括约肌间沟继续游离直肠,完整切除脓腔及其周围瘢痕组织,冲洗创面,于吻合口旁置入引流管1根。最后给予臀部窦道清创切除坏死组织。整个手术长达8个小时。这个恢复不能急,慢慢来。”傅教授的医术和人品都太让我敬佩,他每天那么繁忙,依然很耐心的给我们讲解手术情况,所以我真的很感动。   随后几天,我遵从医生嘱咐,进行下床活动等康复训练。眼看同病房的人引流管都陆陆续续拔掉了,为什么只有我还插着引流管?刚放宽心情的我又焦虑起来,问每天来给我冲洗引流管张医生,担心引流管会不会又好几年拔不掉。张医生耐心地跟我解释原因,不停安慰鼓励我,“引流物逐渐变少了,很快就能拔掉,交给我们放心好了”。术后第三周,终于拔除了引流管。   医生嘱咐我三个月后回来还纳。三个月后,我很顺利地做了还纳手术,成功摘掉了粪袋,终于可以正常生活了。过去三年的求医历程,真是我此生最难忘的一段时光,我这辈子都不想再到医院了,但是我也感谢这段时间,感谢傅教授及团队的医生和护士不仅医术精湛、认真负责,而且对待患者也很亲切,给我的感觉彼此之间不像是医患,更像是亲人或者朋友。 

傅传刚 2021-06-01阅读量9066

下颌角磨骨整形安全吗?

病请描述: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整容整形行业在技术方面已经越来越先进,很多爱美人士选择通过手术的方式改变自己的五官面貌。   如今,除了双眼皮、隆鼻、除皱等项目外,下颌角切除手术也越来越多地被大众所熟知。下颌角切除到底是什么样的项目呢?有什么样的风险和优势?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下颌角切除手术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下颌角整形?   下颌角肥大在东方人中非常常见,这类人由于下颌角/嚼肌肥大,呈现圆方形、国字形甚至梯形脸型,还有一些则是呈现出双侧脸型不对称、面下1/3短小等情况。虽然这种情况不会影响到正常的生理功能,但是对于审美来说,则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下颌角整形是利用外科手术的方式对下颌骨角区或部分嚼肌进行切除,从而改变面部结构,让求美者下颌线条更加流畅,从圆脸/方脸变成迷人的瓜子脸或鹅蛋脸。   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例下颌角整形手术出现在1947年,当时Gumey医师应用外科手术的方式切除患者的部分嚼肌,改善下颌肥大的现象。但是,当时的手术采用的是外切口,在下颌部留下较为明显的疤痕。   随着技术的发展,下颌角切除手术获得了不断的改进,目前主流方法是在口腔内切开微小创口,使用精密仪器将多余的下颌角切除,再进行适度的打磨。这种方法,有效地避免了外部皮肤遗留疤痕的情况,因其恢复快、效果明显等特点而被广泛接受。 下颌角整形的风险有哪些?   下颌角手术时目前非常流行的改脸型手术,其安全性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由于下颌角周围有很多的重要组织结构(包括面动脉、面静脉、下颌后静脉、面神经下颌缘支、颊支、下牙槽神经、腺体、下颌下腺等),手术过程中一旦处理不当,对面部组织造成损伤,可能会出现以下风险:   下颌角切除的常见风险   下颌骨骨折   如果手术中医生操作不当,盲目地确定切除角度和长度,过多地切除下颌角骨骼导致下颌骨切除过量,求美者在后期可能出现骨缝、骨裂等症状,严重的还可能引发感染。虽然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但会大幅延长术后恢复时间。   神经损伤   人体颌面部有很多非常重要的组织结构,如果术前没有拍摄CT确定面部神经束的位置,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切断患者的下齿槽神经,导致患者出现不自觉口角流涎、下唇咬伤、面瘫等症状,严重影响求美者的正常生活。   大量出血   如果术前没有拍摄CT确定面部血管分布情况,手术中可能造成面部血管破裂,其中比较严重的是面部动脉破裂,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引起休克等严重后果。   双侧脸颊不对称   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无手术导板辅助的下颌角切除手术中,医生按照经验进行截骨,手术误差较大,导致两侧截骨后出现不对称的情况。   下颌角不平滑   由于医生截骨方式、医生经验和审美等因素,患者在术后可能出现角区与下颌骨连接处出现明显凸起等现象。   求美者如何降低手术的风险?   下颌角切除手术一旦失败,其修复是非常麻烦的,不仅要承受更多痛苦,还要承担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因此,建议大家一定要慎重选择。   想要做下颌角切除手术的朋友,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尽可能地降低手术风险:  求美者应该如何降低风险?   选择正规的医生和机构   机构资质、医生经验和医疗及护理条件是影响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选择一名经验丰富的医生和专业的医疗机构是非常必要的。   建议求美者在咨询时,要求查看医疗执业许可证、许可证允许的业务经营范围、医师资格证等相关资质,以防自己遇到“黑医生”和“无证机构”。   一定要进行面诊   面诊是整形手术前期准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面对面交流,医生可以更加详细地了解到求美者的需求和预期效果,能够更加针对性地进行项目设计。   交流的过程中,求美者也可以对医生的水平做一个简单的判断,与医生充分建立信任感与安全感。   选择精确截骨的手术方式   目前市场上的下颌角切除手术多种多样,大体上主要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传统的手术方法,依靠医生经验进行“盲切”,手术误差和风险较大;第二类是精确截骨,是利用CT扫描仪、手术导板等设备进行精确设计和截骨。   我建议大家选择有金属手术导板参与的下颌角切除方式,由于前期丰富的数据采集和手术中金属导板的辅助作用,与传统下颌角切除手术相比,有金属手术导板参与的手术精确度更高,手术风险大幅降低。   在术前方案设计时,医护人员会通过CT扫描、三维建模等手段进行个性化精确设计,为每一位患者打造独一无二的手术导板。术中,以术前CT扫描结果为依据,能够完美避开面部血管、肌腱及神经束,大幅降低手术风险。   另外,由于金属导板的参与,手术误差被大幅降低,不会出现双侧脸型不对称、切除过量、下颌角骨折等情况。   今天的分享就进行到这里。如果您对下颌角切除手术有什么疑问,欢迎在我的公z号后台进行留言,我会不定期为大家进行解答!   爱美,是一种生活态度!希望我和我的同事,能够让更多人享受变年轻、变美丽的乐趣!

柴岗 2020-03-26阅读量9790

柴岗医生对下颌角技术苛刻几毫...

病请描述: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同时整形也随之越来越普及,因此有很多女孩子要求手术治疗下颌角肥大,打造“瓜子小脸”或者“椭圆脸”的求美者也越来越多。下颌角手术也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外科整形术当中一种。下颌角肥大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没有太明显的影响,但是下颌角的大小、位置却影响着人的外在容貌以及影响求美者内心心理的损伤;目前常见的整形术有两种:一种是咬肌肥大整形术,另一种下颌角截骨整形术。随着下颌角整形术的普及,目前下颌角切除量与计算机模拟的设计切除的范围误差在5%范围内切左右下颌角对称为手术成功;据不完全统计,在80例手术中,90%的求美者的下颌角切除误差在5%范围,75%下颌角左右对称;其中3例会因设计不当、5例因求美者心理问题不满意。但是尽管这样,却还抵不过那么多不计其数的女孩子对“瓜子小脸”的追求;下颌角手术是一项对技术比较苛刻的手术,因为看人先看脸,下颌角手术的效果好与不好,直接一眼就能看出来;如果下颌角手术出现几毫米的误差会有那些影响呢?1、有可能导致下颌角左右不对称,整体面部看起来会不协调并且造成一边高、一点低,或者一边宽一遍窄;2、有可能导致骨裂,因为几毫米的误差,造成骨裂,后期会产生很多炎症等并发症问题;3、面部不自然,比较完美的脸型呈120度的曲线弧度,柔美。如果切口不能精准,会造成国字脸棱角呈现,不但不能体现曲线的柔美,反而增添了刚毅;我和我的团队在多年的外科整形工作当中,会遇到各种颅颌面先天问题,以及一些因为整形失败而造成的后天问题;多年的外科整形经历让我和我的团队通过不断的总结和科学的分析,研制了一套针对下颌角的专利技术“钛板专利技术”,有效的把控下颌角手术当中的精准度以及提升安全性;1、通过3D-CT计算进行数据分析获取面部三维影像;分析出肉眼所看不到骨骼的构造以及神经等;2、进行人工骨进行三维立体模型设计以及3D打印;经过测量和计算,精准推算出比例,画出3D模型,根据实际情况标记神经位置,分析最大的切割范围;3、截骨线设计,模拟手术及3D骨科定位片制作针对一侧的脸型进行下颌角设计,另一测以面中线为对称轴,按镜像原理设计,以保证下颌角截骨术后两侧的对称。在三维模型上进行模拟截骨,同时保存截骨后的颌面数据以及截除的下颌角数据制作3D骨科定位片;因此“钛板专利技术”运用,可以有效提高下颌角手术的精准性,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并且能够有效的避免操作中的误差。

柴岗 2019-03-05阅读量8803

柴岗医生讲堂:下颌角整形失败...

病请描述:医美整形在不断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扩大,从一二线城市逐步扩展到了三四线城市。当我们不断追求美得同时,或多或少会发生一些整形方面的失败问题。针对这个有多方面的原因,并且外科医生不是魔法师,再精准的测量也难免会有失误。那么针对整形外科医生。我认为我们要抱着医学严谨的态度以及艺术美观的理念,去为每位求美者打造专属自己的美丽。因为外科医生,不但是为求美者解决生理外貌的改变,更是一种内心自信面对生活的态度。比如针对我们所说的下颌角手术打造!一、什么是成功的下颌角手术:1、面部轮廓两侧对称,并且误差不超过1毫米;2、面部两侧的弧形流畅度,符合下颌角的美学设计理念;3、杜绝那种直切以及二次切割的方法,采用面部3D设计长曲线弧度切割,一气呵成;4、手术的时间短,出血少,并且恢复快;二、失败的下颌角有哪些表现:1、面部两侧脸颊明显不对称;2、下颌角切割,却没有真正达到瘦脸的作用和效果;3、截骨,导致下颌角的缺失;4、因为下颌角因为多切引起骨裂以及发生性炎症感染;三、下颌角修复遵循原则:1、手术费;不要一味的追求低价手术费,往往低价通常都是陷阱,真正的下颌角整形修复医生需要多年的临床经验,并且配合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很多医院用一些国内小厂家低价设备为患者服务。2、医疗机构资质:一定要选择中大型医疗单位,目前很多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疗单位,因为患者的不了解,在混淆患者的认知。尽量选择医院以上的资质!3、通过医生的诊断:有些医院的医生直接通过眼观和手摸就开始进行判断,这是很不科学的,我和我的团队在为每一个患者服务时,第一步都要进行CT拍摄,并且进行计算机精准数据分析,再进行相应的面诊,因为医美整形是严禁的,所有的手术都需要进行科学化的数据测量分析。四、为何下颌角需要用3D骨科定位片3D骨科定位片的特点是利用3D-CT以及三位模拟功能,呈现立体的骨骼形态和血管以及神经线的解剖位置,进行数据化分析,磨削的厚度、切割的宽度长度等,定制最适合求美者的方案,根据方案制作3D骨科定位片,确保手术精准性、安全性。减少对组织的损伤,大幅减少出血量。截骨时间只需要20分钟,大幅减少恢复时间和术后副作用。不触及神经线的前提下,尽量以自然的长线形切除骨骼,呈现更加自然的面部线条。

柴岗 2019-02-19阅读量9127

手术导板在下颌角切除中的作用...

病请描述:▲下颌角切除效果模拟图随着手术理念和技术的发展,下颌角切除手术越发多样化,手术切口也从外部转移到口腔内部。虽然口内切口能够有效隐藏瘢痕并降低面部神经损伤的风险,但也直接导致了术野变小,“盲切”的操作具有一定风险性,再加上部分医生经验不足,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求美者术后双侧脸不对称、下齿槽神经受损的案例,有违医美手术的初衷。于是,我和我的团队将CT扫描技术、3D建模技术和下颌角切除手术导板(一种金属骨科定位片)应用于下颌角精确切除手术中,把下颌角切除手术变得数字化、精确化!▲下颌角切除效果模拟图当然,有很多人曾对此提出质疑:为什么要用手术导板?手术导板的作用真的有那么大吗?为此,我和我的同事及学生在获取了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的批准之后,选取了具有知情权并签字同意的20例女性患者进行对比试验。2018年9月,我们在《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中发表的论文《手术导板应用于下颌骨精确截骨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中对于检验过程进行了详细记录。在本文的后半部分,我挑选了一些通俗易懂的内容与来分享,以供大家参考。传统下颌角切除手术传统的下颌角切除手术,是没有CT扫描数据支持的。部分医院会用X光进行拍摄,术中依靠医生的经验对下颌骨和神经进行预判,切除时一般都是“盲切”,出现了很多失败的案例。▲人体面部神经束一种是手术过程中切断了患者的下齿槽神经,导致患者出现不自觉口角流涎、下唇咬伤、面瘫等症状,严重影响求美者的生活。另一种是在不知道患者骨量骨质的情况下,盲目地确定切除角度和长度,导致下颌骨切除过量,求美者在后期可能出现骨缝、骨裂等症状,严重的还可能引发感染。运用导板的下颌角切除术前诊断时,我们对求美者进行颌面部CT扫描,明确求美者的骨骼构造和神经、血管脉络,通过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三维模拟,计算和设计出手术方案。 ▲Light Speed 16 排螺旋CT在方案设计时,因为已经明确了神经和血管脉络,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计算出手术的最大切割范围。根据求美者的诉求,我们可以在该范围内设计出最佳方案,并设计出相应的手术导板。术前,我们将相关数据交付专业的医疗器材商制作相应的金属导板。手术时,利用金属导板进行辅助。导板在手术中的作用,类似于尺子在绘图时起到的作用,我们让骨锯紧贴导板进行切割,手术精准度获得大幅提升,手术的满意度、安全性和可操作性也相应提高。实验过程和验证结果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20位求美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实验组,在手术过程中利用导板进行辅助。B组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下颌角切除手术。在手术前,利用美国通用公司的Light Speed 16 排螺旋CT对20名求美者均进行了三维CT检查,她们均有下颌角肥大的现象,无颧骨/颧弓肥大、不对称畸形等症状及相关头面部外科手术史。数据采集及建模将CT扫描数据汇入Materialise公司的Mimics软件中进行三维建模,根据求美者诉求及其血管、神经位置,对截骨线和手术导板进行设计。此后,我们通过3D打印技术对求美者下颌及手术导板进行打印,在对照下颌打印体对手术导板进行调整之后,将数据交付合规的医疗器械企业制作金属材料的手术导板。▲三维模拟和下颌骨3D打印手术过程概述两组均经鼻气管进行全身麻醉,在口腔内下唇颊侧距离龈颊沟5mm处切开黏膜,剥离骨膜并进行下颌角切除。其中,A组在切除前将制作好的下颌骨截骨导板经切口置入,沿导板边缘进行精确截骨。B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手术。完成下颌角切除后,冲洗术野,对创面进行分层缝合。两组以相同方法进行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要求两组求美者术后一周内进食以流食为主,2周时进行复查。▲数据采集方式术后数据采集及分析术后2周,同样利用Light Speed 16 排螺旋CT对求美者头部进行三维CT扫描,并用Mimics 17.0软件对颌骨及颅面结构进行测量及建模。两组求美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血肿、张口困难等并发症。CT数据显示,截骨后下颌轮廓顺畅,双侧下颌骨形态对称,无第二下颌角发生。▲数据分析结果(DI为保留内板高度差值,DE为保留外板高度差值,DL为截骨长度差值,DA为下颌角角度差值)我们分析对比了A、B两组求美者术前下颌骨、手术方案设计、术后保留内板高度、保留外板高度、截骨长度、截骨角度等数据,并利用IBM 的SPSS 22 数据对两组对比数据进行一致性检验。检验结果认为,A组数据的一致性高于B组。也就是说,A组实验组下颌角切除的误差明显低于B组对照组,利用导板进行下颌角切除的精确度更高。今天的分享就进行到这里,朋友们如果有哪些疑问,可以在后台留言中提出,我会在今后的分享中逐一为大家解答。

柴岗 2019-01-25阅读量9780

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的原因 (转...

病请描述:相信许多胸部疾病的患者在经历了开胸手术(也包括胸腔镜手术)之后,多多少少要面临一个后续问题的困扰——切口周围慢性疼痛,令人烦不胜烦。它常常表现为沿伤口周围持续存在的钝痛或烧灼痛,在手术结束2个月后仍顽固地存在,或者虽有减轻但挥之不去;它在咳嗽、抬手(肩)、着床休息以及天气变化时会诱发加重,一部分老年女性患者因为下垂乳房的牵拉而导致该症状尤其明显。这个讨厌的家伙在医学中的术语叫做“开胸术后疼痛综合征”。在这里,作为胸外科医生,我将向大家剖析一下它发生的几率、产生的原因以及怎样预防和治疗。 一、     它常见吗?有什么趋势或影响? 非常遗憾地告诉您,开胸手术和截肢术一起,被认为是导致术后慢性疼痛最常见的手术。据文献报道,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高达52%(其中轻度32%,中度16%,重度4%)。通俗地讲,如果有10个人开胸做手术,一半以上都会发生术后切口慢性疼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以自行消失或减轻,多数是在手术半年到1年以后,而其中少数人可被疼痛纠缠长达4-5年。慢性疼痛可因情绪、天气变化以及体位变动而诱发,严重时会影响患侧上肢活动,而且也会导致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使患者的情绪和行为发生消极改变,显著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因此,包括胸外科、麻醉科医师、患者及其家属,都非常有必要对开胸术后慢性疼痛加强关注,采取多种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积极预防,甚至是必要的人文关怀,以缓解它带来的诸多困扰。 二、 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          继发于肋间神经损伤后的肋间神经瘤:是目前认为的最主要的疼痛原因。很多患者经历的,沿胸部切口呈半环形分布的感觉异常和自发性灼痛或钝痛,是典型的神经性疼痛,是由损伤的肋间神经皮支(感觉神经)愈合形成的神经瘤所致;肋间神经的损伤,一部分是和关胸技术相关的,如间断肋间缝合时将肋间神经困于其中,压轧神经造成持续性疼痛。 2          正在愈合的肋骨骨折或骨裂(术中因病变侵犯或撑开器过度撑开造成肋骨损伤)。 3          局部感染与胸膜炎:由于胸膜神经分布的密集和特殊敏感性,胸膜表面形成的炎性粘连或胸膜炎,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引起疼痛症状,特点为间断、时好时坏,位置较深在的固定区域疼痛,用患者自己的话表达就是“在胸腔里面,哧哧拉拉地疼,持续存在”。 4          肋软骨炎与肋软骨脱位:也多与肋骨撑开过度有关,肋软骨位于前胸,故疼痛常位于胸壁靠前侧。 5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原因是由于切口周围的肌肉、筋膜组织损伤后的不良修复,即局部炎症、神经异位增生及瘢痕等形成而导致。该疼痛的特点是:部位较固定、且胸壁表面有明显触痛点,轻微的抚摸都会带来针刺或灼烧样的痛感。 6          遗传易感性和心理原因:研究发现,每个人在体质上对疼痛的敏感性是不同的,表现为痛阈较低,对疼痛反应强烈;另外,女性、焦虑性格等心理因素也会影响患者对术后疼痛有不同程度的主观感受。 7   肿瘤局部复发:肿瘤生长会直接侵犯胸壁、肋骨、胸膜等,压迫肋间神经、刺激骨膜,造成持续的、进行性加重的痛感,也需要引起足够关注和警惕。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谢冬 2018-12-20阅读量9646

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的原因 (转...

病请描述:相信许多胸部疾病的患者在经历了开胸手术(也包括胸腔镜手术)之后,多多少少要面临一个后续问题的困扰——切口周围慢性疼痛,令人烦不胜烦。它常常表现为沿伤口周围持续存在的钝痛或烧灼痛,在手术结束2个月后仍顽固地存在,或者虽有减轻但挥之不去;它在咳嗽、抬手(肩)、着床休息以及天气变化时会诱发加重,一部分老年女性患者因为下垂乳房的牵拉而导致该症状尤其明显。这个讨厌的家伙在医学中的术语叫做“开胸术后疼痛综合征”。在这里,作为胸外科医生,我将向大家剖析一下它发生的几率、产生的原因以及怎样预防和治疗。一、     它常见吗?有什么趋势或影响?非常遗憾地告诉您,开胸手术和截肢术一起,被认为是导致术后慢性疼痛最常见的手术。据文献报道,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高达52%(其中轻度32%,中度16%,重度4%)。通俗地讲,如果有10个人开胸做手术,一半以上都会发生术后切口慢性疼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以自行消失或减轻,多数是在手术半年到1年以后,而其中少数人可被疼痛纠缠长达4-5年。慢性疼痛可因情绪、天气变化以及体位变动而诱发,严重时会影响患侧上肢活动,而且也会导致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使患者的情绪和行为发生消极改变,显著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因此,包括胸外科、麻醉科医师、患者及其家属,都非常有必要对开胸术后慢性疼痛加强关注,采取多种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积极预防,甚至是必要的人文关怀,以缓解它带来的诸多困扰。二、 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          继发于肋间神经损伤后的肋间神经瘤:是目前认为的最主要的疼痛原因。很多患者经历的,沿胸部切口呈半环形分布的感觉异常和自发性灼痛或钝痛,是典型的神经性疼痛,是由损伤的肋间神经皮支(感觉神经)愈合形成的神经瘤所致;肋间神经的损伤,一部分是和关胸技术相关的,如间断肋间缝合时将肋间神经困于其中,压轧神经造成持续性疼痛。2          正在愈合的肋骨骨折或骨裂(术中因病变侵犯或撑开器过度撑开造成肋骨损伤)。3          局部感染与胸膜炎:由于胸膜神经分布的密集和特殊敏感性,胸膜表面形成的炎性粘连或胸膜炎,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引起疼痛症状,特点为间断、时好时坏,位置较深在的固定区域疼痛,用患者自己的话表达就是“在胸腔里面,哧哧拉拉地疼,持续存在”。4          肋软骨炎与肋软骨脱位:也多与肋骨撑开过度有关,肋软骨位于前胸,故疼痛常位于胸壁靠前侧。5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原因是由于切口周围的肌肉、筋膜组织损伤后的不良修复,即局部炎症、神经异位增生及瘢痕等形成而导致。该疼痛的特点是:部位较固定、且胸壁表面有明显触痛点,轻微的抚摸都会带来针刺或灼烧样的痛感。6          遗传易感性和心理原因:研究发现,每个人在体质上对疼痛的敏感性是不同的,表现为痛阈较低,对疼痛反应强烈;另外,女性、焦虑性格等心理因素也会影响患者对术后疼痛有不同程度的主观感受。7   肿瘤局部复发:肿瘤生长会直接侵犯胸壁、肋骨、胸膜等,压迫肋间神经、刺激骨膜,造成持续的、进行性加重的痛感,也需要引起足够关注和警惕。

谢冬 2017-09-30阅读量1.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