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类风湿关节炎与骨性关节炎均属于关节炎,因此很多患者会把两者混淆在一起。在门诊,我们常常听见患者说自己得了风湿病,或是得了关节炎,其实“风湿病”和“关节炎”都只是一个统称,包含着很多风湿性免疫疾病。 那么究竟如何区别类风湿关节炎与骨性关节炎呢?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关节疾病,对关节破坏力极大,往往控制不佳时便会致残,影响工作生活,大部分患者常常累及双手的小关节,后期也会累积到全身各个关节,被破坏的关节被“滑膜”包围,这层滑膜不断增厚,它就是破坏关节面、最终导致畸形的不好的东西,白细胞在人体内正常情况下起保护作用,而免疫性疾病患者的白细胞会攻击滑膜组织,从而形成炎症并 导致关节疼痛及活动障碍,最终让关节丧失正常的生理功能。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至今还不清楚,但血液中的类风湿因子抗体或是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相关蛋白时,免疫系统就会受影响。但类风湿因子阳性并不一定代表患有类风湿关节炎,还需结合其他表现及放射学检查才可以诊断。 骨性关节炎比类风湿关节炎较多见,全身症状较轻。类风湿关节炎通常影响小关节,而骨性关节炎常累及大关节,特别是负重、受累关节,如双膝等关节。 骨性关节炎其实是由于年龄增长引起的关节退化的过程,所以也被称为“退变性关节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关节内起到缓冲作用的关节软骨损伤,当人体内的软骨被磨损后,关节内骨与骨之间的保护垫就受到了影响,骨骼便会直接相互摩擦从而引起剧烈疼痛。 类风湿关节炎与骨性关节炎区别要点在于:类风湿关节炎是关节周围组织的炎症,即软组织炎症,骨性关节炎是关节间软骨的病变。 除此之外两者之间还有其他不同,例如二者都有各自不同的症状、诊断标准及处理方法。王明杰博士建议,当自己不能辨识患有哪种疾病,还需要到专科就诊,明确诊断。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896
病请描述:出现肩痛时,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肩周炎”,但临床中,所有可导致肩痛的疾病中,肩周炎大约只占10%-15%,其余病因还有肩袖退行性变或撕裂,钙化性肌腱炎,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等。想弄清楚肩痛的原因,通过肌骨超声能追寻病因,肌骨超声通过动态观察,能对肩袖的完整性、连续性进行详细评估,并能观察肌肉、肌腱、韧带、神经等是否发生损伤、断裂、炎症等病理变化。 超声能观察到肩部疼痛的常见原因: (1)肩袖损伤:肩袖是包绕在肱骨头上的一组肌腱复合体的总称,像一个袖口一样包住肱骨头。当外伤导致肩袖损伤或发生退行性变时,肌腱会发生水肿和炎性病变,甚至产生撕裂,从而导致肩关节疼痛、肌力减弱以及活动受限。超声能清晰显示肩袖结构,评估损伤程度、发现细小撕裂。 (2)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又称冻结肩、五十肩,是肩关节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囊等软组织发生充血水肿,形成的无菌性炎症,严重时可造成粘连。患者往往自觉关节僵硬,胳膊向后、向外旋转活动度受限,使得日常生活受到影响。超声可准确评估冻结肩患者喙肱韧带、关节囊增厚及肩袖间隙变化等,明确冻结肩的诊断。 (3)肩峰撞击综合症:肩峰下间隙减小挤压到肩峰下软组织,从而造成肩峰撞击综合征的发生。患者上举困难,肩关节疼痛,超声可动态评估肩峰下冈上肌腱的运动。 (4)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炎:肩袖急、慢性损伤,以及运动时滑囊被反复摩擦或撞击可造成滑囊内积液、囊壁增厚。超声可观察滑囊壁厚度、观察积液及滑膜增生等病变。 (5)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体力劳动者或者长期反复使用肩部发力的运动,导致肌腱的过度疲劳废用,反复在肱骨结节间沟摩擦而引起的退行性改变,腱鞘充血、水肿、粘连、纤维化、腱鞘增厚,使腱鞘的滑动功能发生障碍。主要超声表现为腱鞘增厚和(或)长头腱增粗,回声不均,及长头腱周围积液等。 (6)冈上肌腱钙化性肌腱炎:冈上肌腱退变的基础上发生钙盐沉着而形成,会出现突如其来的剧烈肩膀痛。超声可以敏感的发现钙质沉积物的存在,明确大小和位置。 (7)神经压迫:肩胛上神经、肩胛背神经是支配肩部的重要神经,神经卡压是肩部疼痛和运动障碍常见的原因之一。由于上肢的不断活动,肩胛骨的不断移位,而使切迹处神经反复受到牵拉和摩擦,导致神经损伤、炎性肿胀和卡压,从而引起的一种以颈、肩、背、腋、侧胸壁的酸痛和不适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超声能观察神经周围软组织情况,并能进行引导下定位治疗。 肌骨超声可对肩部疼痛的原因提供诊断帮助,能够让医生更加准确地了解病情,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检查前患者无需特殊准备、无辐射、不受体内支架的影响。
刁雪红 2024-07-08阅读量2001
病请描述: 髋臼发育不良是髋关节炎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髋臼发育不良,造成髋关节负重时应力集中或异常应力,是导致关节炎的重要病因。新生儿髋臼发育不良的发生率约为 1比1000, 女性多见,男女比为 1比5, 而且第一胎发病率高,白人比黑人发病率高,中国人发病率相对较低。晚期关节炎常表现为髋关节进行性疼痛及活动受限。 一般认为,髋臼发育不良的典型表现为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减少,导致股骨头与髋臼对应关系不良,由于缺乏正常应力刺激会出现继发股骨颈前倾角与颈干角异常改变,股骨髓腔变窄等,而股骨侧的变化更加重了在发育过程中髋臼的畸形。通常将髋关节发育不良分为(1)髋臼发育不良、(2)髋关节半脱位、(3)髋关节完全脱位。近来趋向于将关节半脱位与完全脱位统 一归为髋臼发育不良的不同阶段。发育不良导致应力异常分布于髋臼外上方,髋臼后倾导致髋臼与股骨颈发生撞击,应力分布异常是导致继发骨关节炎的原因。 股骨头骨骺损伤会导致股骨头形态发育异常。撞击会导致髋关节盂唇损伤及股骨头颈交界的前外侧增生 ,继而加重髋关节不稳和退变。这些结构上的变化最终会导致关节一系列继发改变,包括股骨颈周围滑膜增生、股骨头颈交界区前外侧增生、关节内粘连、关节积液、关节两侧软骨下骨硬化、囊性变、髋臼缘以前内侧壁增生为主的骨赘生形成、卵圆窝内纤维脂肪组织增生骨化使之变浅、关节囊增厚、关节盂唇损伤等,并可出现骨盆形态异常改变。直至最终形成痛性关节炎及髋关节活动受限。对于早期单纯髋臼发育畸形形成的发育不良 ,X线片上表现较为隐匿 ,需要有经验的关节医师才能做出正确判断。股骨头在半脱位时常呈扁平变,髋臼外上受到应力作用变形明显,软骨下骨囊性变或硬化,髋关节中心外移。对于完全脱位病人 ,髋臼明显变浅、变小,甚至呈锥形。在髋臼上方形成假臼。关节囊由于脱位导致增厚,脱位上移使关节囊冗长呈葫芦状,神经血管亦有短缩,臀中肌失效常导致行走时髋关节摆动。 内容参考:《实用骨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第4版
王华 2024-01-19阅读量1427
病请描述: 早在1872年Duplay首次提出了肩关节周围炎(periarthrite scapulohumerale ) 的诊断,认为肩峰下滑囊炎症、变性、粘连等变化是肩痛和关节运动受限原因。1934年Codman研究无明确外伤原因的肩痛伴有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病理表现,统称冻结肩(frozen shoulder )。1943年Lippmann强调所谓冻结肩是肱二头肌长头腱粘连性健鞘炎所致。1951年Mclaughlin研究指出肩峰下滑囊炎和冈上肌腱病变是肩周炎的主要病因。总之,肩周炎是引起肩关节疼痛及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的统称,并非单一疾病。为便于诊断与治疗,“肩周炎”的名词也已逐渐被"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喙突炎”、"冈上肌腱炎”、"肩峰下滑襄炎”、“冻结肩”、“肩撞击综合征”等具体定位定性名词所分别替代。 病因: 1. 肩部原因:包括关节内与关节外病变。关节内因素主要为肩关节骨折、脱位引起 ;关外因素包括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腱粘性腱鞘炎 、冈上肌腱病变等。 2. 肩外原因:包括颈椎病,心、肺、胆道疾病发生的肩部牵涉痛,因原发病长期不愈使肩部肌肉痉挛,久之可转变为真正的肩周炎。 分类: 根据南京鼓楼医院骨科统计的210例肩周炎中,肱二头肌腱鞘炎(包括喙突炎)占45 . 9 % , 冈上下肌腱炎占 21. 5 % , 肩峰下和三角肌下滑囊炎占 23. 7 % , 冻结肩占8. 9 %。根据临床上常见的类型,他们提出如下分类: 1.肩部撞击症; 2.冈上肌腱钙化; 3.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4.冻结肩; 5.喙突炎; 6.肩峰下滑囊炎或三角肌下滑囊炎。 注: 喙突炎:喙突是肩部肌腱和韧带的主要附着点。喙锁韧带、喙肩韧带、喙肱韧带以及肱二头肌短头腱、喙肱肌、胸小肌均附着于喙突,喙突和肌健之间存在滑膜囊组织。当肌腱、韧带、滑膜囊的损伤、退变和炎症时,均可累及其附着点—喙突,引起喙突部疼痛和压痛。本病好发于青壮年,是青壮年肩前痛的一种常见原因,除疼痛症状外,被动外旋功能受限,但上举和外展功能一般正常。本病常易误诊为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喙突部痛点注射治疗常有明显止痛效果。一般在一个疗程后,疼痛均能缓解,在治疗期间应减少患臂活动。本病预后良好,治疗后不遗留功能障碍。 肩峰下滑囊炎或三角肌下滑囊炎: 常见病因: 肩峰下滑囊连接三角肌下滑囊 ,儿童时两者分开,成人时常互相交通,可视为一整体。此滑囊位于肩峰和喙肩韧带的下方,肩袖和肱骨大结节的上方:滑囊顶部附着于肩峰和喙肩韧带的下面,以及三角肌发自肩峰的深面纤维上,其底部附着于肱骨大结节的上面内外方各2厘米处和肩袖上。肩关节外展、内旋时,此滑囊随肱骨大结节滑入肩峰的下方而不能被触到。此滑囊炎的特点:多不是原发性的,而是继发于邻近组织的病变,尤以冈上肌的损伤、退行性变、钙盐沉积和肌腱袖破裂的影响最大,如钙化性冈上肌健炎,在急性期能破溃至滑囊内引起急性滑囊炎,称钙化性滑襄炎。当然,也可由直接或间接的外伤所引起。 临床表现: 疼痛、运动受限和局限性压痛是肩峰下滑囊炎的主要症状,疼痛逐渐增剧,夜间痛较著,常痛醒,尤以肩外展外旋时痛加重,一般位于肩部深处并涉及三角肌的止点,亦可向肩胛部、颈、手等处放射:压痛点多在肩关节、肩峰下、大结节等处,常可随肱骨的旋转而移位,当滑囊肿胀或积液时,在肩关节区域或三角肌范围内都有压痛。为减轻疼痛,病人常使肩处于内收、内旋位,随着滑囊壁的增厚和粘连,肩关节活动范围逐渐缩小至完全消失。晚期可见肩胛带肌的萎缩。X线检查偶可见冈上肌的钙盐沉着。急性外伤所致的三角肌下滑囊炎,往往在伤后数日才出现急性滑囊炎症状。肩峰下滑囊穿刺,依据积液量及性状有助于诊断病变性质和程度。 治疗:早期物理治疗使肌腱炎症反应消退,疼痛减轻,口服消炎镇痛药物,肩峰下皮质激素抗炎药物局部注射,能得到即时的优良效果。对钙化滑囊炎用穿刺冲洗处理能及时解除病人的痛苦,针刺捣碎钙块也能得到相应的效果。急性期后或慢性发病时除上述疗法外,要强调不增加疼痛的逐步运动,使肩关节在三个轴的运动逐步得到恢复。非手术疗法长期治疗无效者,可行手术治性疗。 内容参考:《实用骨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第4版,
王华 2022-11-11阅读量4809
病请描述:骨关节炎( osteoarthritis,OA) 是一种关节退行性疾病[1],基本病理变化为关节软骨退变、软骨下骨增生硬化和滑膜增厚等,最常累及膝关节。OA最常见于中老年妇女,其发病及进展可受年龄增长、机体代谢改变、激素水平变化及外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45~64岁人群中,女性OA患病率3倍于男性[2],提示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在OA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人体关节软骨细胞存在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与雌激素结合后对软骨细胞有保护作用[3]。在绝经后女性OA患者中,雌激素替代疗法曾有一定的疗效,但因该疗法的各种副作用报道,现已极少应用。因此,另寻其它雌激素替代物,例如能够双向调节且作用温和的植物雌激素,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多种中药均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有效成分,能够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及其表型的稳定,从而延缓骨关节炎的发生[4]。本文则将结合多个国内外文献,对植物雌激素类中药在延缓关节软骨细胞退变的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植物雌激素简述 植物雌激素广泛分布于豆科植物中,也存在于桑科、蔷薇科及鸢尾科等植物中药,是一类源自于自然界植物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它与雌激素结构类似,具有雌激素效能。根据植物雌激素化学结构的不同,当代医学将其分为5大类:异黄酮类、香豆素类、二笨乙烯类、木脂素类和真菌类[5]。 各类植物雌激素化学结构参考[5] 植物中药的化学成分相当复杂,一种中药往往含有不止一种的植物雌激素成分,这些植物雌激素还具有双向调节的功能,可表达较强的雌激素样或抗雌激素样的活性。中药雌激素样活性研究的相关报道显示,能够促进软骨细胞增殖,还可以促进软骨细胞外基质的合成,维持软骨细胞的表型[3]。 植物雌激素类中药对软骨细胞的干预作用 ❖ 人参: 人参是常见的补益中药,也是治疗虚劳内伤的第一要药。其所含的人参皂苷Rg1是最主要的生理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效应,也包括类雌激素效应。人参皂苷Rg1对人体软骨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此外,人参皂苷Rg1、Rb1还具有促使软骨细胞再生和抑制 IL-1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的作用[3],从而可以延缓关节软骨细胞的退变。 ❖ 淫羊藿: 淫羊藿具有温肾壮阳、强筋骨的功效,其所含成分淫羊藿苷有较强的雌激素样作用。体外研究表明淫羊藿苷可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并通过下调诱生型一氧化合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合成来抑制细胞外基质成分胶原和蛋白多糖的降解[6],并能维持软骨细胞表型,促进蛋白多糖和胶原基质分泌。 ❖ 牛膝 牛膝是治疗“骨痹”的常用中药,可分为川牛膝和怀牛膝,怀牛膝偏于补益肝肾,川牛膝则善于活血。二者均能作为引经之药,使药物针对性作用于膝关节部位,为治骨痹的常用药。牛膝所含的多糖类化合物、蜕皮甾酮、齐墩果酸烷型三萜皂苷为主要防治 OA 的活性成分[7]。其中川牛膝的提取物能够通过受体介导机制发挥雌激素样作用;而怀牛膝能够增加OA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通过其生成的一氧化氮减少胶原和软骨细胞蛋白多糖的合成,恢复关节正常功能机制。 ❖ 补骨脂 补骨脂擅于补火壮阳、强腰健膝,也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其有效成分补骨脂多糖能够刺激损伤组织释放生长因子而修复软骨缺损,同时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等,通过多途径修复软骨损伤[3]。补骨脂中富含的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则可通过作用于不同的靶腺轴,发挥调节软骨细胞代谢的效用。 ❖ 丹参 丹参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功效,脂溶性丹参主要成分由丹参酮(包括Ⅰ、ⅡA、ⅡB、Ⅴ、Ⅵ等分型),异丹参酮和隐丹参酮组成;水溶性丹参主要成分为丹参素、丹参酚酸B、丹参酸C、儿茶醛A、儿茶醛B等[4]。其中雌激素样作用成分主要为丹参酮,丹参酮能够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对抗双氧化氢对软骨细胞的损害,保护软骨细胞膜,提高软骨细胞的生长率。还能够调节软骨细胞代谢,减少炎性因子的生成和释放,减缓软骨细胞的降解进程。 ❖菟丝子 菟丝子能补肝肾,益精髓,其提取物能促进人类乳腺癌MCF-7细胞分化,具有类似雌激素样作用。有效成分菟丝子总多糖可以促进软骨细胞表达 II 型胶原,促进软骨组织的修复。 除上述中药外,鹿茸、杜仲、虎杖、白芍、枸杞、大豆黄卷、黄芪、甘草等中药也含有植物雌激素,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保护软骨细胞、调节细胞代谢等,被用于OA等骨关节疾病的治疗。临床中常将多味植物雌激素类中药配伍应用,例如中医治疗骨痹的常用方剂独活寄生汤(含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等多味中药),以及中成药复方杜仲健骨颗粒(包含杜仲、白芍、牛膝、人参等12味中药提取物)等,均在OA治疗中发挥出了良好的效用。 未来展望 目前,植物雌激素保护中枢神经、心血管,以及抗骨质疏松、抑制肿瘤、改善代谢疾病等多个方面的药理作用,已获得国内外的认可,其延缓关节软骨细胞退变的作用机理亦处于研究阶段。但国内外研究中对于中药中发挥雌激素样作用的有效成分,以及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仍算不上深入,且多是从细胞生物学和动物实验学方面进行单一作用通路水平的研究,可能忽视了部分影响因素。因此,发掘筛选出更多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中药并加强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植物雌激素的合理化、规范化应用等问题也值得我辈进一步研究。 图片来源|百度图库、pixabay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年版)[J].中华骨科杂志,2018,38(12):705-715. [2]卢敏强,钟庆,贾兆锋,徐晓,段莉,王大平. 雌激素与骨关节炎[J]. 国际骨科学杂志,2018,39(01):41-44. [3]郭小明,白人骁,邢国胜. 植物雌激素类中药在以软骨细胞为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软骨中的应用前景[J]. 四川中医,2014,32(04):189-191. [4]刘启明,罗统富,董黎强,胡炯. 植物雌激素类中药延缓关节软骨细胞退变的研究进展[J]. 中医正骨,2017,29(05):27-30. [5]王浩,庄威,薛晓鸥. 中药植物雌激素活性研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吉林中医药,2018,38(03):364-368. [6]Liu MH,Sun JS,Tsai SW,Sheu SY,Chen MH. Icariin protects murine chondrocytes from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inflammatory responses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 degradation [J]. Nutr Res,2010,30:57~65. [7]张健哲,杨永菊,关雪峰. 基于调控软骨细胞代谢的中药牛膝防治骨关节炎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01):147-153.
微医药 2022-03-23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什么是踝关节撞击综合征? 踝关节周围骨性或软组织之间的撞击、挤压及反复摩擦等引起踝关节疼痛和(或)关节活动受限,我们称之为踝关节撞击综合征。分为骨性撞击和软组织撞击,其中前者指距骨和胫骨骨赘之间的撞击;后者为关节囊、滑膜、韧带增生、肥厚或瘢痕组织增生等所致,二者可同时发生。根据发生部位不同,踝关节撞击综合征又可分为前方撞击、前外撞击、前内撞击、后方撞击和后内撞击,其中以前三类最为多见。什么是踝关节前方撞击?在足球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中最常见,是运动员前踝疼痛的常见原因。踝关节前方有一个“凹槽样”结构,踝关节反复过度背屈时会在里面刺激生成骨赘,生成的骨赘会反过来限制踝关节的屈曲活动。X线侧位片可以观察到“鸟嘴样”骨赘形成,MRI是评估踝关节前方撞击综合征的主要方法,增生骨赘一般呈低信号。什么是踝关节后方撞击?既往被称为三角骨综合征、距骨挤压综合征、踝关节后方功能障碍等。是由于重复和极端的足底屈曲导致后踝骨界面间的撞击,并压迫中间的软组织,导致足底屈曲时的疼痛和活动范围受限,称之为“胡桃夹症”,是后踝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踝关节后方骨性撞击在X线侧位片和CT上均能显示,可发现距骨后方三角形或椭圆形的三角籽骨的病理改变,以及距骨后突是否过长等,MRI时,距骨后突过长伴骨髓水肿在T1WI上呈稍低信号。什么是踝关节前外撞击?踝关节反复内翻损伤是踝关节前外撞击综合征的最常见病因。在疾病晚期,前外侧沟发生纤维化,其形态在关节镜下类似膝关节半月板样结构,因而被称为“半月板样损伤”。胫腓前韧带下束增厚会使踝关节背屈时距骨与韧带发生解除而导致撞击症状,而反复摩擦又会近一步增厚韧带。常规踝关节X线片无法准确定位到前外侧沟,CT能够准确地显示病变部位的骨赘、关节游离体及距骨穹隆的软骨损伤等,MRI对于踝关节前外撞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主要表现为前外侧沟区域的异常信号,如存在滑膜炎时,T1WI上呈中等至低信号。如何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大部分可通过保守治疗,包括减少运动、制动休息和物理治疗等,也可通过调整运动姿势改善疼痛症状,还可以局部注射药物治疗,对症状反复发作,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进行关节镜下清理及骨赘清除。参考:(图片来自网络,金泽斌供稿)[1]代咏梅,欧丽珍.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关节镜术后的护理与康复指导[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7):35-36.[2]朱文峰,施凤超,孙焕建,等.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关节镜治疗[J].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41(1):55-57. DOI:10.16424/j.cnki.cn32-1807/r.2021.01.014.[3] 方义杰,李绍林.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影像学评估[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21,55(5):573-577. DOI:10.3760/cma.j.cn112149-20201205-01285.[4] Berman Z, Tafur M, Ahmed SS, Huang BK, Chang EY. Ankle impingement syndromes: an imaging review. Br J Radiol. 2017 Feb;90(1070):20160735. doi: 10.1259/bjr.20160735. Epub 2016 Nov 25. PMID: 27885856; PMCID: PMC5685116.
程千 2021-12-09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这回我们介绍腱鞘巨细胞瘤中预后较差的类型——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 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又称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PVNS)。与局限性巨细胞肿瘤相比,弥漫性巨细胞肿瘤更易累及年轻患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年轻人,女性略多于男性。主要累及部位为膝关节(75%),其次为髋(15%)、踝、肘和肩关节。就诊症状主要为疼痛、触痛、肿胀和活动受限。病程相对较长(一般为数年)。在影像学检查中,大多数肿瘤表现为界限不清的关节旁多发软组织影/滑膜弥漫性增厚,常伴有关节变性和邻近骨组织囊性变。侵犯骨质时可见骨质溶骨性破坏,无新生骨,边界清楚,可有硬化边。 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主要以手术局部切除为主。如何彻底切除肿瘤是根治本病的关键。因肿瘤侵及范围广,如要保留关节就需要考虑关节的稳定性,显露肿瘤必然受影响,不易完全切除。对于侵蚀骨内者应将瘤组织彻底刮除,必要时行植骨治疗或关节置换术。据统计术后约 40% -50%复发,主要原因是单纯手术切除不彻底,复发病例中部分可有恶性表现或远处转移。因此,对于复发风险较高的患者需要在术后加以放疗辅助治疗。但放疗可能存在一些并发症如放射性皮肤坏死等。在而2019,美国FDA已宣布批准新型口服药物Pexidartinib用于治疗腱鞘巨细胞瘤成人患者,这可能在将来为身体机能严重受限且无法通过手术改善病情的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袁霆 2020-12-30阅读量1.0万
病请描述:和你聊聊肩周炎 生活中很多人被肩痛困扰—— 有些肩膀抬举活动受限,抬不起来,胳膊没力气; 有些肩膀疼痛,肩周、肩背部肌肉酸胀、坠痛;感觉胳膊放在哪里都不舒服; 还有些夜间疼痛明显,翻身会被肩膀痛醒,痛的几乎睡不着; 很多人以为自己肩痛,就是肩周炎,尝试了很多方法,但往往疗效甚微,甚至愈发加重。到底自己是不是肩周炎?冻结肩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介绍一下肩周炎 肩周炎,又称为冻结肩,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主要以肩关节周围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为特点。尤其是肩关节主动、被动活动显著受限的肩部疾病。 肩周炎的病因和发病率 肩周炎起因不明,人群中发病率约2%;目前研究提示:1、肩周炎与体内激素水平和内环境因素不平衡有相当的联系;2、肩部外伤后容易引发肩周炎;3、肩周炎与糖尿病联系密切,在糖尿病患者人群中,肩周炎发病率可高达20%-40%。 肩周炎发展的几个阶段 1、炎症起始期:多以肩关节夜间痛为主;关节活动没有明显受限 2、早期黏连形成期:肩关节开始逐渐僵硬,关节炎症加重,肩关节滑膜积液逐渐增多,关节囊挛缩; 3、炎症高峰期(又称冻结期):肩关节活动度的严重丢失和严重的运动疼痛,肩关节活动全方位受限 4、炎症消退期:炎症逐渐消退,但关节僵硬依然存在。活动度逐渐恢复 肩周炎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1-3年可自愈,但也有50%-60%的患者无法自愈。且随着病程时间延长,肩关节僵硬挛缩愈发严重。 肩周炎要做哪些检查: 1、 医生的体格检查; 2、 肩关节核磁共振; 肩袖损伤 肩周炎的核磁共振表现: 关节囊增厚,关节间隙狭窄,肩袖相对完整,未见明显损伤。 肩周炎如何保守治疗?如何改善肩关节僵硬? 首先,我们建议患者到专科医生,体检排除肩袖损伤肩峰撞击后,再行肩关节康复锻炼。(否则如果合并肩袖损伤,很可能导致越练越糟糕) 1、可行肩关节拉伸、爬墙、前臂屈伸轮圈等活动。 2、俯身爬臂 3、悬吊拉伸 4、爬墙及俯卧抡臂 5、小区里健身器材也可以利用哦: 如果长期经历保守治疗,难以治愈,影像生活质量,还是疼痛明显,肩关节活动全面受限,怎么办? 这种情况,属于较为严重的肩周炎,传统的康复锻炼松解,难以缓解病情,建议 可借助肩关节镜微创手术,将挛缩增厚的关节囊彻底松解,手术效果明确。 手术示意图: 肩关节镜操作 手术之后会不会有什么后遗症? 手术是为了彻底松解肩关节周围挛缩关节囊,增加肩关节活动空间。手术较为安全,不存在特殊的并发症,后遗症。 手术属于什么情况?是大手术吗? 肩关节镜下肩周炎松解术,是属于肩关节镜的一项常规手术。手术难度不大,但专业度要求较高,对手术经验,技巧掌握要求较高,属于常见手术。 术后多久能够恢复日常活动? 术后次日我们就建议增加肩关节主动、被动活动,尽早恢复肩关节活动,减少肩关节黏连。完全康复往往需要1个月左右。
王晖 2020-04-27阅读量9210
病请描述:滑膜炎 ( 骨哥·崔大夫之膝关节系列 第三回) 滑膜炎是当关节受外在性和内在性因素影响时,滑膜发生反应,引起充血或水肿,并且渗出液体,造成关节内滑膜分泌液失调形成积液的一种关节病变。 而膝关节是全身关节中滑膜最多的关节,所以膝关节滑膜炎的概率大大增加。 常见的滑膜炎除了某些疾病如肿瘤、类风湿等特异性滑膜炎主要是非特异性滑膜炎比如外伤、关节炎退变等等造成。 发病可缓可急,急性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关节腔积液、活动受限等。症状轻重与疾病性质和关节内积液的多少有关。当膝关节主动屈曲时,疼痛加剧,且有肿胀感。 慢性滑膜炎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在活动增加后较明显。检查膝关节活动时,可扪及摩擦感,触及增厚的滑囊。多数患者有股四头肌萎缩。 滑膜炎需要积极治疗,否则可能会影响关节正常活动,并造成关节的破坏导致膝关节过快、过度的退变老化。 症状明显需要积极考虑关节镜微创检查并同时进行关节液的细菌培养和滑膜的病理学检查,同时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是确定滑膜炎性质以及治疗滑膜炎的临床金标准,也就是最好办法。 膝关节镜微创手段下只需要膝关节两个0.5cm的小口就可治愈,术后当天即可恢复。 崔孔蛟关节镜微创团队愿新冠肺炎疫情早日结束!
崔孔蛟 2020-03-27阅读量9965
病请描述: 胸锁关节(sternoclavicular joint, SCJ)感染是少见的关节感染,仅占骨关节感染的比例0.5-1%,毗邻重要结构(无名动脉、无名静脉以及臂丛神经),尽管SCJ感染并不常见,但临床治疗较棘手,局部血药浓度低,长期抗感染治疗难以控制,往往需要进一步清创处理。胸锁关节感染的知晓率和重视程度低,国内尚无相关报道,英文文献报道共250-300例左右。胸锁关节感染既可以是全身败血症的局部体现,又可以成为持续性败血症的感染源[1-13]。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谢冬一、胸锁关节的解剖特点胸锁关节是一个滑膜内衬腔隙,由锁骨的胸骨端关节面和胸骨柄的锁骨切迹组成,包括锁骨的内侧部分,胸骨旁隐窝,以及第1肋骨软骨部分, 是上肢与躯干之间连结的唯一关节。锁骨间韧带、胸锁韧带,肋锁韧带紧密包裹形成胸锁关节。胸锁关节后方是无名动脉、无名静脉以及臂丛。胸锁关节是典型的活动滑膜关节,关节腔内有关节盘,关节囊坚韧,周围还有韧带加固。关节面形似鞍状,因有关节盘,故改变成为球窝状关节,有三个运动轴。胸锁关节内半月板血供较差,可能是易导致抗生素抗感染无效的原因。SCJ毗邻重要结构,局部血药浓度低,单纯抗感染治疗难以控制[14]。二、SCJ感染的基础病因与常见致病菌 SCJ感染的常见基础病因[14, 15]包括:静脉药物误用、远处感染、糖尿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外伤、肾功能衰竭、慢性肝病、肿瘤、糖皮质激素治疗、酗酒等[14, 16-18]。有报道显示,感染可以从锁骨下中心静脉留置处,直接转移至胸锁关节,SCJ感染也可发生在既往体健患者中。Ross等[14]回顾性研究文献报道的170余例SCJ感染病因,发现21%是静脉药物误用的患者。 SCJ感染常见的致病菌[14]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MRSA)、铜绿假单胞菌、布氏杆菌、大肠埃希菌、β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19]、多重菌感染、肺炎链球菌、厌氧菌以及隐球菌等,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特别是当感染起源于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13]。三、 SCJ感染的临床表现 SCJ感染好发于中青年男性,男女比例3:1。SCJ感染常见临床症状[14, 15]包括:胸痛,肩区疼痛,胸锁关节肿胀、发热,白细胞升高等。临床体征表现为[15]:局部隆起、轻度压痛、静息痛或肩关节活动时诱发疼痛。局部并发症可表现为:胸骨或锁骨骨髓炎、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胸膜下感染、胸壁脓肿、脓胸、肺部脓肿等;系统性并发症可表现为: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全身多处菌栓等;少数患者可表现为双侧感染[20]。20%的SCJ感染患者将出现局部脓肿包裹。缺乏症状或体征的患者,往往提示感染向纵隔内播散。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是有可能致命的并发症,患者多数死于感染性休克。四、影像学表现 CT及MRI可有效用于SCJ感染的评估[21, 22],X线平片诊断价值低。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为:胸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锁骨或胸骨骨髓腔内及软组织内气体(气泡影),骨质破坏,关节腔隙扩大,继发感染可表现为:肺部感染,胸膜下感染,骨髓炎,肋间脓肿,或纵隔炎。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SCJ感染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患者缺乏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的起病呈隐匿性表现,病灶缓慢发展,可表现为类似肿瘤样病变[23],同时医师对于该罕见疾病的认识不足,多数患者存在诊断延迟,有可能被误诊为肩部疾病、风湿性退行性骨关节炎、或肺炎引起的胸壁疼痛。Chun[24]等发现,SCJ感染患者从出现症状到确诊,平均延迟2周左右。65%的患者可出现发热,患者可出现胸痛及肩部痛,56%的患者可出现白细胞升高,62%患者血培养阳性。局部X线平片和B超是首先开展的检查项目,但二者对于SCJ感染的诊断价值较低,但多数患者X线平片检查正常,而B超检查难以鉴别关节感染或关节风湿性渗出。Ross等的报道中,102例接受X线平片,其中87例(85%)均为阴性。如果影像学检查怀疑SCJ感染,应对该关节进行穿刺抽液检查,评估可能感染的病原学,但该穿刺比较困难,狭小的关节腔内脓液较少。Ross等[14]报道的170余例病例中,仅有65例患者得到关节液穿刺。SCJ感染的诊断尚需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25]:胸锁关节区域的原发以及继发性肿瘤,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退化性关节炎,痛风,风湿热,Tietze’s综合征等。六、 SCJ感染的治疗全身应用足量广谱经验性的抗感染治疗是SCJ感染的初始治疗,其治疗策略包括:足量抗生素治疗、局部微生物培养以及血培养。但60-70%的患者保守治疗无效,需要外科治疗干预。Ross等[14]回顾了174例SCJ的治疗,102例患者(58%)接受手术治疗,包括48例局限性清创,54例行胸锁关节切除(13例为局限性清创后失败的患者)。 SCJ感染的手术指征[21]包括:胸骨后局部脓肿形成,骨质破坏,合并骨髓炎,作为进行性败血症的感染源,切开引流后复发,或持续2周以上足量抗生素治疗无效。 SJI的手术方式[14, 16, 17, 21, 26, 27]:患者取平卧位,肩背部垫高,做一个曲棍型或半月形切口,沿锁骨内侧1/3向内侧延伸,半月形切开皮肤,逐层切开表面筋膜、肌肉组织,暴露锁骨头以及胸骨柄,手指钝性游离胸骨以及锁骨后方与无名动脉、无名静脉之间间隙。扁平拉钩保护牵拉胸锁关节后方的血管,切断内侧1/3的锁骨以及部分胸骨,游离胸锁关节。完整切除胸锁关节,对感染灶进行清创处理,并对软组织感染灶进行反复冲洗。游离胸大肌肌瓣(上1/2肌瓣,注意保护胸背动脉),覆盖于胸锁关节缺损处,部分与胸锁乳突肌缝合。胸大肌肌瓣的游离程度视需要覆盖的范围而定,如需覆盖的范围较大,可游离整个胸大肌。如果感染累及胸大肌,可采用对侧胸大肌或同侧背阔肌瓣替代;如缺损范围较大,可游离同侧背阔肌或/和腹直肌瓣覆盖缺损。手术切除的范围[14, 16]包括:近端1/3 锁骨、胸骨隐窝、部分胸骨柄以及近端第一肋软骨。术中原则:注意保护锁骨下动静脉、头臂动静脉,消灭死腔,有利于感染痊愈。是否行肌瓣重建视感染程度、切除范围及残余软组织而定:切除范围小,周围软组织较多,无需肌瓣重建;切除范围大,锁骨下动静脉暴露者,需肌瓣重建覆盖之,以隔离可能存在的残余感染灶。胸锁关节切除后,肌瓣转位覆盖的手术时机尚存争议,Puri等[27]认为胸锁关节切除后,一期肌瓣转位覆盖的并发症较高,切口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效果较好,但需接受分期手术,切口愈合时间延长。术后处理包括: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至少2周以上,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直至每天引流液小于30ml。 Joethy等[17]将SCJ感染切除后缺损进行分型,包括: A型缺损,局限性感染,胸锁关节较为稳定,CT提示感染局限于关节内,伴有关节损毁及关节周围组织增厚,通过引流或局限性的清创处理,该缺损有望通过持续负压吸引愈合; B型缺损,广泛型单侧感染,感染范围已经超过关节本身,累及周围胸骨、肋骨组织,伴有骨关节毁损和皮下软组织或纵隔内空泡形成;手术至少需要切除锁骨头、部分胸骨柄以及部分第1肋骨,切除后缺损,需要用同侧胸大肌或背阔肌覆盖;C型缺损,广泛的SCJ感染,需要切除双侧锁骨头、双侧第1肋骨以及整个胸骨柄,前胸切除后,需要胸壁重建,保留胸大肌,以保持胸廓和肩关节的稳定性,选择背阔肌和腹直肌瓣填塞,以消灭死腔,重建胸壁。七、SCJ感染手术对于关节功能的影响多数研究提示SCJ感染切除后,对于上肢功能影响较少:Acus等[28]评估SCJ感染切除后患者的远期结果,包括疼痛、美观以及并发症。15例远期结果,随访4.6年,14例患者报道远期结果满意,内侧锁骨平均切除2.9cm。2003年,Burkhart 等[21]报道26例的远期结果,其中21例无疼痛及感染,远期肩关节活动无限制(中位随访25个月)。Carlos 等[29]随访SCJ感染切除后患者,平均随访20个月,患者术侧上肢活动范围及肌力无明显影响。八、总结 SCJ感染是少见的特殊的胸部骨关节感染,常见病因包括:静脉吸毒、深静脉留置、糖尿病等;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为:骨质或软组织中气泡影、软组织肿胀、骨质破坏、关节腔隙扩大;手术治疗的原则为:如周围感染较轻,切除缺损较小者,清创后可考虑直接缝合切口,或联合一期肌瓣转位覆盖切口,如周围感染较重,切除缺损较大者,可先行根治性切除后,予以切口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再考虑分期手术行肌瓣转位封闭切口,同时应注意全身应用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多数患者手术切除后,远期肩关节功能良好。
谢冬 2018-08-06阅读量6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