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腹部 > 代谢性低钾 > 内容

代谢性低钾内容

肝癌患者怎样系统合理饮食

病请描述:原发性肝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的恶性肿瘤。经调查,肝癌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可高达74.36%[1]。营养不良可导致术后病死率升高,放、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等多种严重后果,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缩短患者的生存期。因此,改善自身营养状况是肝癌患者饮食营养的重中之重。然而,相当一部分肝癌患者及家属对于饮食更关注或只关注两类食物。一类是禁忌食物,以避其害。另一类是防癌食物,寄予厚望。确实,禁忌食物是有的,不吃或少吃这类食物是为了减少并发症,减少发病诱因,减轻身体负担。防癌食物有很多种,但都不是特效药,只是有助于降低癌症风险。防癌首先要改善营养状况或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要食物多样化且合理搭配,在此基础上融入各种防癌食物,才能相得益彰。1、摄入足够的热量,维持正常体重摄入足够的热量,就是要摄入足够的食物总量,而且吃动平衡,以维持正常体重。肥胖的病人尤其是腹部脂肪多的患者,癌症发生风险会增加。其机制与体脂肪过多会导致体内一些激素或细胞因子分泌增加,促进肿瘤生长有关。消瘦不仅影响患者对治疗的耐受,也可能影响免疫力。理想体重=身高-105在理想体重的正负10%范围都是正常体重。若发现体重有逐渐减轻的趋势,应适当增加热量摄入,可以增加总的食物摄入量。反之,应减少热量摄入,可通过多选植物性食物,少选动物性食物,甜食和含糖饮料来实现,而不能用饿肚子的方式。所以,要经常监测体重。2食物多样化,荤素合理搭配除了禁忌食物外,食物的种类要尽量多样化,荤素合理搭配。主食应包含全谷物、薯类、杂豆类。全谷物含丰富纤维,微量营养素及植物化学物如多酚、木素、木质素等。植物化学物在实验室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生成作用。薯类的摄入可改善便秘。杂豆B族维生素含量比谷类高,富含钙、磷、铁、钾、镁等矿物质,且富含赖氨酸,与谷类食物搭配食用,可提高谷类营养价值。肝癌并有肝硬化且有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要避免生、硬、脆、粗糙的食物,所以全谷物、薯类、杂豆类主食要做到细软易消化。建议每天摄入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2]。选择合适的新鲜肉类,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和较低的脂肪肝癌患者多半肝功能受损,血浆白蛋白偏低,脂肪消化及代谢能力减弱,所以需要充足的蛋白质来促进肝细胞恢复和再生,又不宜摄入过多脂肪。动物肉类含优质蛋白质,还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除严重肝性昏迷患者外,都应摄入适量动物肉类,但要避免加工肉类。根据生肉颜色分红肉与白肉,畜类如猪、牛、羊肉等是红肉,禽类、水产品类如鸡、鸭、鱼、虾等是白肉。白肉脂肪含量少,脂肪中不饱和脂肪含量较高,肌肉纤维细腻易消化。所以,建议每周吃白肉的次数或数量要多于红肉,红肉要选瘦肉,动物内脏因胆固醇含量高应不吃或少吃,每天水产品、禽肉、畜肉共80~150g[2]。选择新鲜、颜色丰富的果蔬水果、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植物化学物,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深色蔬菜指深绿色、红色、橘红色和紫红色蔬菜,其植物化学物含量最为丰富。建议每日摄入蔬菜300~500克[2],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每日水果200~350克[2]。豆制品大豆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豆制品是很好的肉类替代品,是素食人群最主要的蛋白质来源。大豆蛋白产氨少,富含支链氨基酸,可减轻肝脏代谢负担,对恢复患者氨基酸代谢平衡有一定作用。但大豆是产气食物,易引起腹胀等不适。尤其肝硬化严重患者,多食产气食物会引起腹内压升高,消化道出血风险增加。术后也不宜食用产气食物,不利于伤口愈合。而豆制品经过加工去除了大部分胀气因子。建议食用豆腐、豆腐干等豆制品,每日可食用44~55克豆腐干,相当于20~25克大豆[2]。20克大豆可替代猪瘦肉25克,鲢鱼50克。奶类、蛋类奶类、蛋类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肝癌患者应选择低脂牛奶、低脂奶粉、酸奶等奶制品,每日300克液态奶[2]。建议每日蛋类40~50克[2],相当于1个中等大小的鸡蛋。因蛋黄胆固醇含量高,每日可食用1份蛋黄,蛋白可多食用。3油、盐要适量烹调时选用植物油,不用猪油等动物油脂。烹调方式不宜油煎、油炸。植物油富含多不饱和、单不饱和脂肪酸,这些都是人体所需的必需脂肪酸,还富含维生素E。每日摄入25~30克[2],约2.5至3汤匙。坚果富含各种抗氧化剂,有助于防癌,每周摄入果仁50~70克[2]。肝癌伴肝硬化严重患者慎用坚果,以防消化道出血。肝癌有腹水的患者应限盐每日5g以下和禁用含钠多的食物,如海产品、火腿、松花蛋、肉松、咸菜等,以免体内水分潴留加重病情。4禁忌食物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油煎、油炸食物,肥肉,奶油、动物内脏、蛋黄、鱼子等。刺激性食物:辣椒、胡椒、蒜、芥末、调味料等。致癌食物:烟、酒、霉变食物(含黄曲霉素)、腌制食物(含亚硝酸铵)、烧烤烟熏食物(含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肝癌并肝硬化伴有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要避免生、冷、硬、脆食物,尤其是带刺带骨头的菜肴,且少食用胀气食物如洋葱、韭菜、黄豆等,以免引起消化道出血。[1]蒋虹.恶性肿瘤患者260例营养状况评价.肿瘤学杂志.2010.16(10):825-826.[2]201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黄彬 2018-01-25阅读量8957

糖尿病肾病需及早预防早期发现

病请描述: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目前引起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早期诊断、预防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对提高糖尿病患者存活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有五症状   1、蛋白尿:这是糖尿病肾病的第一个标志。当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后,肾小球的滤过率即开始下降。随着病情发展,尿蛋白量逐渐增多,尿蛋白量与肾脏病变严重程度相一致。当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低于正常,出现大量蛋白尿后,能很快发展到肾功能衰竭。如24小时尿蛋白少于3克,尿蛋白量无明显增多者,肾功能衰竭进度变缓慢。   2、水肿和肾病综合症:大约有一半左右的病人出现水肿,可能由于尿中丢失大量蛋白引起低蛋白血症所致,但年龄越大,由其他原因引起的水肿的原因也越多,20%左右的患者会有肾病综合症。   3、高血压:由于收缩血管的物质醛固酮在肾脏产生,所以当肾脏有病时,醛固酮的升高会使患者出现难以控制的高血压,这种情况常出现在肾衰患者身上。糖尿病患者发现血压升高,先不要用降压药,要找找血压升高的原因。   4、肾功能衰竭:糖尿病性肾病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心衰与膀胱炎等并发症常影响肾功能,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伴循环衰竭时,还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早期为适应排糖的需要,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血中尿素氮和肌酐的水平正常,在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后,血尿素氮和肌酐浓度增高,出现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在数年之内可发展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5、腿肚抽筋:肾脏分泌一种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当肾功能减退时,这种激素减少可使钙的重吸收发生障碍,导致血钙降低,骨量减少,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   糖尿病肾病如何预防?   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首先要改变生活方式,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戒酒、戒烟、控制体重,均有利于减缓糖尿病肾病进展,保护肾功能。研究证明控制多种危险因素(降糖、降脂、降压并注意生活干预后)糖尿病肾病发展致肾功能衰竭的比例明显下降,生存率明显增加。   其次,医学营养治疗。医学营养治疗应强调饮食结构合理,包括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钠、钾、磷等营养素的管理。所谓优质低蛋白质饮食,以牛奶、鸡蛋等禽类蛋白是最好的,其次是鱼类蛋白、瘦肉蛋白,少食植物蛋白比如豆制品、干果等。还应注意高钙低磷。高钙的东西往往也高磷,像动物内脏、排骨、虾皮等不宜多吃。适当补充纤维素、维生素等也很重要。所以多吃玉米等粗粮以及蔬菜、水果等有益食品。   第三,运动。长期规律的运动可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耐量,减轻体重,改善脂质代谢,改善内皮功能,控制血糖、血压,减缓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第四,戒烟。吸烟是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及肾功能进展的危险因素,戒烟或减少吸烟是糖尿病患者预防或控制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重要措施。   最后,积极控制血压。血压升高不仅是加速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患者心血管病预后的主要风险因素。在II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血压对肾功能的影响更加突出,收缩压超过140mmhg的患者,其肾功能下降速度为每年13.5%,而收缩压140mmhg者每年肾功能下降的速度是1%,因此积极控制血压对糖尿病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张冉 2017-02-24阅读量1.3万

尿毒症患者如何做好日常护理和...

病请描述:  很多尿毒症的患者在药物治疗过后并没有好好的护理自己的身体,导致了病情进一步的恶化,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又该如何去护理自己的身体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尿毒症的三大护理措施   1、控制好血压、血脂   多数的尿毒症患者都有过相应的高血压、高血脂病史。是很有意义的。若未及时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的病情没有得到很好地控制而发生了肾脏的进一步损害,最终导致尿毒症病发。   2、加强随诊,及时控制病情   大多数的尿毒症患者在临床上都可以达到“痊愈”的目的,但是在实际上,该病的病情依旧没能取得完全的治愈效果。临床治愈只是在临床上得以缓解,在生活中依旧需要按照合理护理尿毒症的方法来进行合理的护理。加强随诊就是为了在病情出现反复的苗头时,即将其铲除。   3、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起生活的勇气   大多数患者都是因为患上感冒之后而渐渐地诱发了疾病的病情出现反复的。一定要当心感冒和感染“偷”走我们的肾脏健康。合理的安排生活,比如作息时间、饮食等等方面,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机体素质进行适当的锻炼。   尿毒症该如何治疗   1、先治疗高血压。   2、口服氧化淀粉等吸附剂,使血尿素氮下降。   3、增加铁剂和叶酸的摄入有利改善肾性贫血,必要时可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4、饮食治疗,低蛋白饮食,避免含氮代谢废物及毒物在体内蓄积,使肾功能进一步恶化,低磷饮食,可使残存肾单位内钙的沉积减轻,供给足够热量,以减少蛋白质分解,有利于减轻氮质血症,一般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应占40%,脂肪应占30%~40%。   尿毒症多由一些慢性肾脏疾病引起,希望患者不要因为缺乏相关知识,及早预防,不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   引起尿毒症的原因有哪些   1.各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膜增殖性肾炎、急进性肾炎、膜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等如果得不到积极有效的治疗,最终导致尿毒症。   2.继发于全身性疾病   如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肾炎、糖尿病、痛风等,可引发尿毒症。   3.慢性肾脏感染性疾患   如慢性肾盂肾炎,也可导致尿毒症。   4.慢性尿路梗阻   如肾结石、双侧输尿管结石,尿路狭窄,前列腺肥大、肿瘤等,也是尿毒症的病因之一。   5.先天性肾脏疾患   如多囊肾,遗传性肾炎及各种先天性肾小管功能障碍等,也可引起尿毒症。   6.其他原因   如服用肾毒性药物,以及盲目减肥等均有可能引发尿毒症。   患上尿毒症之后,单单依靠治疗是完全不够的,更要在饮食上保证患者的营养吸收,这样才能让患者更好更快的康复。   尿毒症健康饮食原则   1、低蛋白饮食   一般每天为30克左右,可以牛奶、鸡蛋、瘦肉为主,少吃猪肉、牛肉、鱼,限制豆制品。   2、供给足够热量   主食每天一般为6两,其中一半为麦淀粉。   3、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尤其是含铁、锌、硒类的食物。   4、严格限制钠盐和水的摄入量   钠盐摄入量限制在3~5克/日;水的摄人量与尿量密切相关,尿量少于l000毫升/日时,摄入水量限制在700~900毫升/日,无尿阶段水的摄人量严格遵照医嘱。   5、低磷饮食   动物的内脏及脑含磷高,尽量避免。   6、限制高钾饮食   尿毒症病人血钾过高,可引起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含钾高的食品有冬菇、紫菜、黄豆芽,水果类有柑橘、香蕉。   7、限制使用对肾功能有害的药物   如氨基比林、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部分抗风湿药和解热镇痛药;文献报道50多种中草药对肾脏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如植物类药马dou铃、木通、细辛、雷公藤、草乌等;动物类:鱼胆、海马、蜈蚣、蛇毒等;矿物类:含砷、汞、铅类药物。   此外,6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每年体检1~2次。患有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的人更应重视尿常规和肾脏功能的检查。并且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心态,严格预防感染。

张冉 2017-02-13阅读量1.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