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 内容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内容

乙流来袭!需要警惕心肌炎

病请描述:近期流感频发,周围不少人陆续「中招」,而流感病毒亦是暴发性心肌炎暴发性心肌炎的可能病因之一。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最为严重的弥漫性心肌炎,其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早期病死率极高,需要引起重视。本月,中国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最新发布,特梳理要点,以飨读者。一暴发性心肌炎有哪些常见病因?暴发性心肌炎的病因,包括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1、感染性因素病毒感染是主要病因,常见病毒包括腺病毒、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等)、流感病毒、冠状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等。近年来,也有部分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罹患暴发性心肌炎。除了病毒感染外,细菌、螺旋体、真菌、立克次体、原虫、蠕虫和支原体感染也可能致暴发性心肌炎。2、非感染性因素非感染性因素包括系统性疾病(乳糜泻、结缔组织病、韦格纳肉芽肿病、川崎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结节病、甲状腺毒症)、超敏反应(抗生素、氯氮平、利尿剂、昆虫咬伤、锂、蛇咬伤、破伤风类毒素、美沙拉明)和心脏毒性物质(酒精、蒽环类药物、砷、一氧化碳、儿茶酚胺类药物、可卡因、重金属)。近年来,非感染因素导致的暴发性心肌炎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需要引起重视。二暴发性心肌炎有哪些表现?如何诊断?1、临床表现患者常常起病急骤,有发热、乏力、不思饮食、肌痛、卡他性症状(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腹泻等前驱症状。此外还有心肌受损表现,血流动力学障碍是暴发性心肌炎的重要特点,多数患者可出现头昏乏力,甚至黑矇或晕厥;炎症累及心包,可出现胸闷胸痛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急性左心衰表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出汗等)或严重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室速室颤等);严重者可出现心原性休克(皮肤湿冷、苍白、发绀,甚至意识障碍等)。2、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可出现高敏肌钙蛋白I或T(hs-cTnI/T)或肌钙蛋白I(cTnI)和B型利钠肽(BNP)/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显著升高等心肌损伤标志。3、其他检查心电图可出现低电压、广泛导联ST段及T波改变和传导阻滞等变化;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呈现弥漫性室壁运动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下降、左心室长轴应变下降等特征;炎症(细胞)因子可出现显著变化,尤其是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水平显著上升。4、诊断注意事项拟诊患者需通过冠脉造影排除急性心梗等疾病以临床确诊。应尽早行心肌活检明确病理类型。可通过病原微生物检测,自身免疫相关抗体及毒物检测,进一步寻找导致暴发性心肌炎的病因。三暴发性心肌炎如何治疗?1、床边监测包括心电-血压-氧饱和度和出入量监测、有创血压监测、中心静脉压、脉搏波指示连续心排量(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等。2、急性期患者救治: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1)机械生命支持推荐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推荐尽早使用IABP,IABP仍然不能纠正或不足以改善循环时立即启动ECMO或直接启用EMCO治疗(I,A)。Impella单用或连用IABP/ECMO可用于循环支持治疗,TandemHeart作为双心室辅助系统可用于循环支持,当合并右心功能不全或以右心功能不全为主时也可考虑右心辅助装置(ImpellaRP)(IIa,C)。(2)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合并器官功能不全,特别是肾功能损伤时,推荐早期使用(IIa,C)。(3)免疫调节治疗①极早使用足够剂量糖皮质激素推荐入院后尽早开始每天3~8mg/kg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滴注,连续3~5日后依病情减半,至20~40mg/日维持1~3个月(I,A);②极早静脉使用足够剂量免疫球蛋白推荐入院后尽早开始丙种球蛋白每天10~20g静脉注射,使用3~5日后减半至5~10g持续应用3日,总量约2g/kg(I,A)。(4)抗病毒治疗对于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导致的暴发性心肌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和帕拉米韦是主要治疗手段,推荐常规口服磷酸奥司他韦胶囊(75mg,2次/日),帕拉米韦可作为替代,连续使用3~5日(IIa,C)。除流感病毒外,大部分抗病毒药物非特异性且疗效不确定,因此暂不作特别推荐。(5)血管活性药和正性肌力药①血管活性药常用血管活性药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和垂体后叶素等,原则上不对暴发性心肌炎患者使用,仅在不具备机械循环支持条件时短暂使用。推荐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60~65mmHg,尽量减少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剂量和时间,极早对患者进行机械循环支持或者转诊(I,A)。②正性肌力药  正性肌力药物(左西孟旦、米力农和西地兰)可降低左心室充盈压来改善左心室功能,提高机械循环辅助装置的撤机率(IIa,C)。此外应谨慎使用洋地黄类药物(IIa,C)。(6)一般对症和支持治疗:包括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情绪刺激与波动,清淡、易消化且营养饮食,鼻导管、面罩吸氧或正压给氧,曲美他嗪等可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的药物,补充维生素,量出为入补液,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高热时可物理降温或糖皮质激素治疗(不建议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物)。(7)并发症预防和治疗①心律失常房颤、房扑及房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室颤等快速心律失常者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应立即电复律,无法终止时,推荐尽早使用体外生命支持治疗;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者,可静脉使用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以及快速短效的受体阻滞剂治疗(IIa,C)。心动过缓者首选置入临时起搏器,无条件时可用提高心率的药物如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IIa,C)。急性期发生心动过缓者不推荐置入永久起搏器,急性期发生室速室颤患者不推荐置入式心律复律除颤器(ICD)(III,C);仅在全身病情稳定2周以上传导阻滞仍未恢复时,再考虑置入永久起搏器(IIa,C)②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及时治疗原发病;监测凝血功能,及时发现DIC先兆;纠正反复心脏骤停、循环不稳定、交感兴奋;尽量避免长时间大剂量使用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和垂体后叶素等升血压药物;除糖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外,推荐立即使用新鲜血浆、冷沉淀和血小板或者人工肝等治疗。③  全身性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SCLS)多数患者在病情好转后SCLS也能得到纠正,重症SCLS患者在机械支持和免疫调节治疗基础上需加大糖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用量,补充血浆,使用高分子量的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帮助恢复血容量;此外还可考虑抗IL-6单克隆抗体等治疗。④感染部分患者有明显肺淤血表现时,或进行气管插管和血管内介入(IABP或IABP+ECMO)等治疗时,建议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持续评估如不合并感染,在拔除循环支持系统后停用抗生素。如已发生感染,应根据病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PCT水平、宏基因检测结果针对性治疗,早期足量使用抗生素,经验性用药应采取「降阶梯」原则,理想状态下应1h内使用,过程中持续动态评估并快速寻找感染源、控制感染病灶以便随时调整治疗策略。无多重耐药性高危患者不推荐联合用抗生素药;病原菌明确、药敏明确时不推荐联合用药;不推荐常规使用抗真菌药

潘凯 2024-01-29阅读量4239

漫天要价还是物有所值?&md...

病请描述:2021年8月26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陈阿姨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办理了出院手续。 陈阿姨成为全国首位接受了CAR-T治疗后被评估症状完全缓解的患者,但真正让其火遍全网的是其极其高昂的治疗价格:120万元/袋(约68ml)。 CAR-T治疗也首次大范围地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有人认为是故意炒作、漫天要价并且对疗效产生质疑,有人确觉得花120万治愈本无希望的癌症是物有所值。 那么这CAR-T疗法究竟是何方神圣, 以及为什么价格又如此之高? CAR-T,全称为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即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而CAR-T疗法,是指通过基因修饰技术对患者的免疫细胞进行改造,导入能识别肿瘤特异性抗体的基因和帮助T细胞激活的各基因片段,形成CAR-T细胞,这类细胞一方面能够定向导航肿瘤细胞,一方面T细胞又被激活基因激活,杀伤力增大。形象地说,T细胞相当于是体内的“士兵”,但由于肿瘤的免疫逃避机制,这些士兵失去“干劲”,并且也不能识别肿瘤,而CAR-T细胞则是把体内的T细胞送到体外来“训练”,将其变为专门杀死肿瘤细胞的“特种士兵”,这些细胞既携带了识别肿瘤的“导航头”,又增强了自己杀伤肿瘤的“弹药库”,改造后的T细胞经体外扩增培养后,被回输到患者体内,一旦遇见表达对应抗原的肿瘤细胞,便会被激活并再扩增,发挥其极大的特异杀伤力,致肿瘤于死地,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具体而言,标准的CAR-T治疗步骤包括: ①评估病人是否符合CAR-T治疗的适应症; ②分离T细胞:通过外周血血细胞分离机从肿瘤病人血液中分离出T细胞并纯化; ③改造T细胞:用基因工程技术,把一个含有能识别肿瘤细胞且激活T细胞的嵌合抗原受体的病毒载体转入T细胞,即把T细胞改造成CAR-T细胞; ④扩增CAR-T细胞:在体外培养以大量扩增CAR-T细胞。一般一个病人需要几千万,乃至几亿个CAR-T细胞,体重越大,需要细胞越多; ⑤化疗:对病人进行弱化的化疗处理,减少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量; ⑥CAR-T细胞回输入人体:把扩增好的CAR-T细胞通过静脉回输到病人体内,开始进行肿瘤细胞免疫治疗; ⑦监控反应:严密监护病人身体反应,尤其是细胞输入体内后一至两周内可能发生剧烈不良反应; ⑧评估治疗效果。 目前而言,在今年6月,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中国首个CAR-T产品——阿基仑赛注射液批获上市。 在短短3个月后,9月3日,另一款CAR-T产品瑞基奥仑赛注射液也正式获批,成为中国第二款获批的CAR-T产品。我国目前批准的CAR-T治疗的适应症为用于治疗既往接受二线或以上系统性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因此CAR-T治疗的疗效肯定是无需置疑的。 就全球而言,全球第一个接受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患者,Emily Whitehead,她在2012年接受治疗,而至今癌症未复发,并且许多临床研究也已经证实了CAR-T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疗效,因此可以肯定的是,CAR-T治疗的出现为这类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带来了希望,而绝非是空洞的炒作。 虽然CAR-T治疗的价格高昂,但其实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说到底还是成本高、国外定价高、获利最优化的综合影响和疗效显著所决定的。一方面,CAR-T目前都是引自国外,并且这款药物本身的前期研发成本就高达6.75亿,淋巴瘤特别是具有CAR-T治疗适应症的人也比较少,因此就造成了CAR-T药物单价的高昂,毕竟这些医药公司研发药物的本质还是赚钱;此外,CAR-T治疗不同于其他抗癌治疗,它是个体化的,需要将患者本身的T细胞进行特定的改造,每个患者需要单独生产,而无法达到流水线生产,相应地也就提高了成本。 另一方面,目前CAR-T真正批准的药物少,因此阿基仑赛基本处于垄断地位,价格也因此居高不下。但是在未来,通过国家监管和价格调整,国家将其纳入医报,越来越多的CAR-T药物获得批准,体外人工培育免疫细胞的流水线技术的成熟,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CAR-T的费用将会逐渐下降,从而造福更多的患者。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CAR-T治疗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良反应,包括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脱靶效应、神经毒性、过敏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肿瘤溶解综合征等,其中最严重的就是CRS。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发生原因是由于大量CAR-T细胞输入体内,导致免疫系统被激活,释放大量炎性细胞因子,从而使人体产生严重不良反应。该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包括:高烧,发冷,恶心,疲劳,肌肉疼痛,毛细血管渗漏,全身水肿,潮红,低血压,少尿,心动过速,心功能不全,呼吸困难,呼吸衰竭,肝功能衰竭,肾功能损害等。通过这几年的努力,目前治疗机构已经形成了一套对付CAR-T疗法的不良反应的方案,包括治疗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有效药物:降低血液中细胞因子IL-6水平的抗IL-6受体抗体-托珠单抗,同时激素的使用可以很好地控制其不良反应。 除了在血液肿瘤方面的应用外,目前CAR-T在其他实体肿瘤方面应用的研究也在逐渐开展,包括直肠癌、肺癌、乳腺癌、肝癌、卵巢癌、子宫癌等等。,在关于卵巢癌的CAR-T细胞疗法中,最常见的T细胞靶向识别抗原包括间皮素(MSLN)、MUC-16、FESR和NKG2D等,并且目前已经有许多项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当中,如2018年7月,MaxCyte宣布开始进行的项目MCY-M11,靶点正是间皮素(MSLN),通过腹腔内注射治疗复发/难治性卵巢癌和腹膜间皮瘤患者。 我们国内自主研发的一项针对靶点间皮素(MSLN)的临床试验同样也在招募患者。目前初步的研究发现,间皮素高表达于卵巢癌组织,而在正常的胸膜、腹膜以及心包膜表面低表达,是十分有潜力的CAR-T治疗靶点。目前国内国外的关于CAR-T治疗卵巢癌的临床研究已经进行了两三年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CAR-T也能用于卵巢癌等其他恶性肿瘤的治疗当中。 总体而言,目前全球CAR-T临床试验已达718项,其中美国以284项高居榜首,中国以228项位列第二,可以说中国CAR-T研究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因此我们希望并且也相信,有朝一日CAR-T疗法能取得更大的突破,以更低的价格,走入寻常患者家。

武欣 2022-05-23阅读量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