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健康的小宝宝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当宝宝刚刚来到这个世界,对于新手爸爸和妈妈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平时多了解一些育儿方面的相关知识,并及时的发现宝宝在发育过程中存在的异常,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宝宝的健康。如果你也发现宝宝有扁头、偏头或者任何头型不对称的情况出现,千万别觉得长大了就能好,赶紧咨询专业医师,越早矫正越容易成功!颅骨畸形、头型不对称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器质性和发育性的。01 器质性颅骨畸形器质性原因绝大多数是颅缝早闭,又称狭颅症或颅缝骨化症,新生儿发生率为0.6/1000。由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颅缝过早闭合,以致颅腔狭小不能适应脑的正常发育,可表现为颅内压升高、发育迟缓、智能低下、精神活动异常、癫痫发作等症状。矢状缝、冠状缝、人字缝是最常累及的部位。02 发育性颅骨畸形 发育性原因包括胎位不正、产程血肿,以及最常见的不妥睡姿。宝宝出现头型不对称后,可以首先进行睡眠姿调整或者定型枕,但是往往效果不确切或者执行困难。需要指出的是,所谓的“长大就会自己好”是不科学的。这部分孩子一般有着正常的智力和视力发育,家长主要在意的还是头面部的美观。矫正头盔的原理是根据个性化的3D设计,将凸出来的部分顶住,这样扁平的部位就有生长的空间。可见宝宝年纪越小,生长的潜力越大,纠正得会越彻底。最早可以3个月大时来定制头盔,因为在此之前颅骨较软,还有睡姿纠正的可能。理论上18个月以前都可以通过矫正头盔来调整,但是最好还是1岁前就矫正,效果比较好。
沈文俊 2021-04-22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 婴儿颅骨畸形器质性原因绝大多数是颅缝早闭,又称狭颅症或颅缝骨化症,新生儿发生率为0.6/1000。由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颅缝过早闭合,以致颅腔狭小不能适应脑的正常发育,可表现为颅内压升高、发育迟缓、智能低下、精神活动异常、癫痫发作等症状。矢状缝、冠状缝、人字缝是最常累及的部位。近年来,发达国家的小儿神经外科中心相继开展了内镜辅助下手术。相较于横行长切口的传统手术,避免了巨大的创伤。由于伤口短、创面小、出血少,伤口愈合速度也较传统手术的患儿快,住院时间更短,费用更少。手术所松解的颅骨异常闭合的骨缝,为头颅的重塑提供了发展空间。4-6月时间内新生的颅骨会填补缺损,脑组织也得到了成长发育的机会。术后宝宝们需要配戴矫正头盔,起到了矫正既存畸形和引导正常发育的双重作用。 得益于人体工程学在头盔重塑头颅外形方面的重大进展,微创治疗是狭颅症治疗近20年最大的手术革新,尤其适合半岁以内的孩子接受手术,可以避免传统手术治疗中额部前移伴随的眼眶重建。欢迎各位家长们通过微医或者医院门诊向我咨询病情,以免错过最佳的纠正时机。 我院小儿神经外科狭颅症的微创治疗具备如下优点: 1、切口比传统手术大大缩小,更小的疤痕,更加美观。 2、相较传统手术几乎100%的输血率,内镜下微创治疗只有不到20%的孩子需要接受输血。 3、大大缩短住院时间,无需ICU监护时间,宝宝术后第一时间回到你的怀抱。 4、由于无需使用传统手术中昂贵的颅骨链接片和颅骨钉,费用相较传统手术的大为节省。 5、无需重建眼眶,避免了视神经、眼球运动以及眼眶外形方面的影响。 6、微创治疗后颅骨的重塑更加符合生理的自然规律,避免了传统颅盖重建手术中术者的主观判断。7、微创治疗一般都建议半岁以内施行,不用传统手术的刻意等待手术时机,避免耽误大脑发育。 8、头颅外形图像采集美国麻省理工最新技术,全程无辐射。 在下面的表格中,我们罗列了各种手术方式的比较结果。ESC:扩大早闭颅缝切除术,TCR:传统的颅盖重建术,helmet:头盔治疗,Endoscope:内镜治疗。可以看到内镜+头盔(Endoscope+helmet)的微创治疗方案取得了最佳的疗效。 有兴趣的家长,可以进一步参考以下文献(部分可以免费下载):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1036312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5210508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term=improving+ophthalmic+outcomes+in+children+with+unilateral+coronal+synostosis+by+treatment+with+endoscopic+strip+craniectomy+and+helmet+therapy+rather+than+fronto-orbital+advancement%5BTitle%5D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091853113001432?via%3Dihub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2218789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5828707
沈文俊 2020-04-15阅读量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