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 目赤 > 治疗

目赤治疗

目赤治疗相关内容 更多>

药食两用话薄荷

病请描述: 薄荷入夏生长旺盛,采摘几枚叶子泡茶喝,清凉润喉。薄荷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幼嫩茎尖可作菜食,全草又可入药,是一种具有特种经济价值的芳香作物,薄荷植株常用作景观绿化植物,亦是食品添加剂、化妆品、香料等工业的重要原材料。我国自唐代以来便已广泛人工种植,最早记载出现在《唐本草》中,由于中国古代植物鉴别的误差,之后的历史文献中关于“薄荷”的记载宋代以前均记载为“味辛性温”,至《履巉岩本草》才将薄荷订作“极凉”,由此可鉴历史上关于薄荷的认识是有误差的,可能把外形相似性温的白苏、香薷等认作了薄荷。 在岭南以北,薄荷仅仅作为中药材使用,偶尔泡茶喝,但在岭南两广两南及东南亚,薄荷是许多美味佳肴的佐料,如米线加薄荷、凉拌菜加薄荷。薄荷味辛性凉,功效为消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中药材把江苏苏州、南通及周边地区产的薄荷称之为“苏薄荷”列为地道药材。它与东南亚的薄荷其实不一样,在性味上十分“冰凉透爽”,而东南亚的薄荷却没有“冰”的感觉,仅少许“清凉”,因此可以做清香的佐料食用。     临床上薄荷的“冰凉”性味可以作为风热疾病的常用药,治疗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发热,头痛、微恶风寒者,如大家熟知的银翘散就是薄荷配伍银花、连翘等。许多五官疾病属于风热证的也常用薄荷,如目赤、耳痛流脓、痘痘、咽喉肿痛等。针对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出现皮疹,也可以用薄荷疏散风热、宣毒透疹,如透疹汤薄荷配伍蝉蜕、荆芥、紫草等。薄荷也能疏理肝气肝火旺盛引起的潮热汗出、情绪易怒、胸胁胀满,如逍遥丸里薄荷配合柴胡、白芍等。 民间我们可以在天气炎热的时候用薄荷泡茶解暑,咽喉肿痛咽炎发作咀嚼几片薄荷缓解咽喉充血水肿。薄荷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薄荷醇和薄荷酮等挥发性成分与甾体、黄酮、三萜等非挥发性成分,具有抗炎、抗真菌等多种药理作用,因此在闷热潮湿的夏季,可以用新鲜的薄荷捣烂外敷治疗脚气病、湿疹等皮肤病。 网络上有关于“薄荷致癌”的说法,其实这是谣言,薄荷不会致癌,网络上的薄荷致癌实际指的是“薄荷烟”,很多人在抽的时候感觉到一股凉意,此外也没有特别难闻的烟味,因此备受欢迎,对比吸食普通卷烟的人,吸食薄荷烟草的人体内尼古丁代谢物(可替宁)含量更高,而冰凉的口感使吸烟者增加了吸烟的量和频次,也增加了致癌的风险。 薄荷的副作用主要是性寒,会对脾胃阳气虚的患者胃肠道造成刺激,引起怕冷、食道和胃冰凉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等胃肠道不适。薄荷细分又有许多种类,各自又有不同特性,部分人群会引起皮肤瘙痒、疼痛、肿胀等过敏症状。

吴欢 2024-06-25阅读量1549

中医药治疗睡眠障碍

病请描述:患者倪某,男,因转移性肠肿瘤来付主任处就诊,患者于三月前出现寐差,入睡困难,夜梦多。付主任从病人整体入手,对其舌脉以及其他症状入手,给予病人特异性治疗,用药酸枣仁、煅龙骨、牡蛎等,以滋阴安神,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刻下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改善,舌边红,苔中后部黄腻。 案语: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不寐的病因虽多,但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盛不得入于阴。其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灵枢·大惑论》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这是在讲因卫阳盛于外,营阴虚于内,卫阳不能入于阴,引起不寐。 不寐辨证首分虚实。虚症,多属阴血不足,心失所养,临床特点为体质瘦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健忘。实证为邪热扰心,临床特点为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赤。次辨病位,病位主要在心。由于心神的失养或不安,神不守舍而不寐,与肝、胆、脾、胃、肾相关。如急躁易怒而不寐,多为肝火内扰;脘闷苔腻而不寐,多为胃腑宿食,痰热内盛;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而不寐,多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不寐,多属脾虚不运,心神失养;心烦不寐,触事易惊,多属心胆气虚等。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

付晓伶 2023-12-04阅读量1137

熊胆粉溶石治疗药理

病请描述:1、熊胆粉的前人记述 熊胆粉为脊椎动物熊科棕熊、黑熊的干燥胆汁。熊胆始出《药性论》,曰“熊胆恶防己地黄。主小儿五甘疮,杀虫,治恶疮。”《新修本草》“疗时气热盛变为黄疽,暑日久痢,疮,心痛。”为性寒味苦药,具有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之效。《木草从新》“凉心,平肝,明目,杀虫,治惊痈五痔。实热则宜,虚家当戒。”《本草经疏》“走肝、胆二经,泻有余之热。”《本草纲目》对熊胆的药性药理曰“熊胆苦人心,寒胜热,手少阴,厥阴,足阳明经药也。故以凉心,平肝,杀虫,为惊痫,痊杵,翳障,疮痔,虫牙,蛔痛之剂焉。”熊胆其性甘味苦,有清热、平肝、明目之功效。用于治疗惊风、抽搐、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症,还具有较强的止痛作用。 2、熊胆的化学成分 2.1胆汁酸类 胆汁酸是其主要有效成分,含量为70%-80%,即牛磺熊去氧胆酸酸、熊去氧胆酸和鹅去氧胆酸。 2.2胆固醇与胆色素类 2.3氨基酸类 2.4微量金属元素类 3、熊胆粉现代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 降血脂、降血糖作用; 解痉作用; 抑菌、解热作用; 保肝利胆作用; 降胆固醇及溶石作用; 抗过敏、免疫作用; 助消化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抗癌作用; 诱导白血病细胞的分化作用; 治疗烧伤作用; 镇咳、祛痰、平喘作用; 抗血栓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熊胆粉具有抗炎、解痉、镇痛、抑菌、解热、保肝利胆、促溶石作用,提示有消炎利胆、溶石、排石作用,即对胆囊炎、胆结石疾病有效。这也与中医的辨治是一致的。中医认为,胆病特点为肝胆同病。主要病理变化为肝气郁滞,湿热蕴阻,以至肝失疏泄,胆失通降,胆汁郁积。治则为疏肝、清热、利胆、化湿、通下、泻火、解毒、养阴。而熊胆粉具有苦寒能下、平肝、杀虫、清热解毒、利胆退黄之功效。为了验证熊胆粉在治疗胆结石和胆囊炎方面的药理作用、探讨其作用机理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还有待更多的实验研究。 本文选自:张贺,熊胆粉对实验性胆结石、胆囊炎的药理学研究 原文链接地址:熊胆粉对实验性胆结石、胆囊炎的药理学研究-中国知网(cnki.net)

赵刚 2023-11-07阅读量2025

四大法宝除“口苦...

病请描述:在当代的快节奏生活里,无论是生活压力、工作压力还是学习压力,都默默培养着人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主要体现在未食用苦味食物的情况下自觉口中味苦,常出现于早晨起床、午觉醒来的时候,甚至还有半夜因为口苦而失眠的症状。那如何解决这个症状呢?首先得正确认识“口苦”。 1.揭开“口苦”的误区面纱 1.1口苦不等于上火,不可盲目喝凉茶 或许很多人都认为“口苦”就是上火引起的,常在口苦的时候喝凉茶试图缓解,有时或许有效,有时却越喝越苦,还容易导致腹胀腹泻,这是因为口苦不等于上火,一概而论盲目喝凉茶对于原本脾胃虚寒的患者就容易导致胃痛、腹泻等症状。 口苦的原因除了脏腑失调,还有以下三种原因:第一,口腔疾病。不洁的卫生习惯诱发的牙周炎、牙龈炎、龋齿等口腔疾病,破坏了口腔环境,口腔不清洁出现口苦。因而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饭后漱口避免食物嵌塞发酵。第二,药物作用。口苦的症状随着服药出现,停药缓解,则需及时就医视情况替换或停用药物。第三,女性妊娠期激素水平不稳定。怀孕期间激素水平不是很稳定,主观味觉受到影响,也可能出现口苦,属于生理现象可自行缓解。 1.2口苦也分“热”与“寒” 《脉因证治》曰:“胆热则口苦,口苦亦有肝虚寒者”,此文提及的口苦即分为热性和寒性,需对症辨别“热、寒”。热性口苦常表现为口干口苦,兼有口气臭秽,渴欲饮水,大便难解甚或便秘,舌质红或红绛,舌苔黄燥或黄腻。寒性口苦则表现为口苦不干,渴不思饮,或喜热饮,口中多涎唾,手足不温,食冷则易便溏,夜晚加重,舌苔多白滑或白腻,或白腻呈灰黑色,舌质偏淡,或淡白胖嫩,舌边多齿痕。 1.3各脏腑失调均可引起口苦 《黄帝内经》首提口苦,于《素问·瘦论》言:“肝气热,则胆泻,口苦”,虽口苦主要责之肝胆,由于烦躁发火,肝气上逆,肝胆火旺,胆汁上溢出现口苦。但中医讲究整体观念,五脏六腑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肝气的正常疏泄运行,协调脾胃的消化工作,反之脾胃若是超负荷工作,食物在体内堆积而生湿热,则会影响到肝胆而出现口苦;而心开窍于舌,心火上炎则味觉发生改变,也会出现口苦;肾水不足,肝木失养,疏泄失常,同样会引起口苦。故脾胃、心、肾均可导致口苦症状。 2.法宝一:辨证食养,各显神通 2.1菊槐绿茶饮(《中国药膳》) 组成:菊花、槐花、绿茶各3克。 用法:将菊花、槐花、绿茶置于茶杯中,用150ml沸水冲泡加盖5-10分钟,每日1次。 适用人群:肝胆郁热证患者,出现口苦咽干,渴喜冷饮,心烦易怒,头痛头晕,目赤肿痛,小便黄,大便干等症状。 2.2清爽茶(《常用特色药膳技术指南(第一批)》) 组成:干荷叶3克,鲜荷叶10克,生山楂5克,普洱茶2克。 用法:将荷叶、山楂洗净、切丝,备用;将荷叶丝、山楂丝、普洱茶放入茶壶中用少量沸水冲洗摇晃数次后,迅速将沸水倒出以洗茶;再将沸水倒入茶壶中,加盖,浸泡10分钟后即可饮用。待茶水饮尽,加入沸水再次浸泡续饮即可。 适用人群:脾胃湿热证患者,出现口苦口黏,腹胀,胃口差,大便积滞不爽等症状。 2.3干姜粥(《寿世青编》) 组成:白(粳)米200克,干姜30克,高良姜30克。 用法:先取干姜、高良姜洗净,入2000ml水煎煮20分钟,取汁去渣,再入粳米同煮为粥。每日1~2次温食。 适用人群:脾胃阳虚证患者,出现口苦,口中多清冷涎唾,脘腹冷痛,四肢不温,遇寒加重等症状。 2.4竹叶枣仁茶(《慎斋遗书》) 组成:淡竹叶、炒酸枣仁各5克。 做法:将炒酸枣仁捣碎,再将淡竹叶、炒酸枣仁置于茶杯中,用150ml沸水冲泡加盖5-10分钟,每日1次。 适用人群:心火上炎证患者,出现口苦口干,口舌生疮、口腔溃疡,心胸烦热,失眠,小便短黄等症状。 3.法宝二:穴位经络,调畅气机 3.1按揉穴位 情志不畅,消化不良食积化热,心火旺盛常会出现口苦的症状,可对应按揉以下穴位来缓解口苦的症状。 ①太冲穴:属足厥阴肝经,是肝经的原穴,可以疏理肝气、调畅情志。位于足背侧,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 ②内庭穴:属足阳明胃经,是胃经的荥穴,可以帮助消化,清降胃热。位于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③劳宫穴:属手厥阴心包经,是心包经的荥穴,用于清心火。位于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3.2拍打胆经 胆经循行经过大腿小腿外侧,即裤子外缝处。手握虚掌从大腿拍打至脚踝处, 每天拍200-300下,有利于促进胆经的循行,缓解口苦的症状,同时也利于减少腿部外侧的脂肪。 4.法宝三:精神调适,宁神定气 除了以上的食养和穴位经络调理方法,精神的调适实则更为重要。《医学心悟》言:“食补不如精补,精补不如神补”,宁神定气、情志调畅则肝气疏泄正常,就相当于早高峰时一路绿灯,畅通无阻;心烦懊恼则肝气郁结,郁而化热,整个身体被堵的水泄不通,久而久之出现口苦的症状。 遇到的事情所引起的情绪来源于自身对这件事的定义,冷静分析内因和外因,权衡利弊,接受能接受的,改变能改变的,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世事,会收获健康,甚或是意想不到的惊喜。如果情绪自我难以调理,可以借助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的帮助,严重者可服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 5.法宝四:起居有常,健康生活 规律的起居生活习惯对口苦症状的缓解也不可忽视。根据子午流注图,胆经的循行时间为“子时”即晚上23点-1点,在23点前入睡有利于肝胆的排毒,帮助机体推陈出新,同时更有利于快速进入深睡眠,保持充足的高质量睡眠,缓解身心疲劳。胃经的循行时间为“辰时”,即早晨7点-9点,因而晨起在这段时间吃早餐胆囊排空胆汁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口苦也会缓解。如果不吃早餐,胆囊内胆汁经过一晚上的贮存导致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而引起胆固醇沉积,逐渐形成胆结石,甚者进展为胆囊炎、胆囊癌等疾病。 总之,口苦原因多种,如一段时间调养口苦仍然不能缓解者,请及时诊治。

陶艳艳 2023-05-12阅读量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