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膝关节疼痛是许多人都可能遇到的问题,它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行动不便。了解膝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对于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以下是膝关节疼痛的一些主要原因: 1.**骨关节炎**: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通常与年龄相关,由于软骨磨损导致骨头间的摩擦增加。 2.**韧带损伤**:膝部有四条主要韧带(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和外侧副韧带),这些韧带在运动或受伤时可能会拉伤或撕裂。 3.**半月板损伤**:半月板是连接大腿骨和胫骨的两块C形软骨垫,可以缓冲压力,当遭受强烈扭转力时容易受损。 4.**髌股关节问题**:包括髌骨脱位、髌腱炎等,这些问题常常与过度使用或运动不当有关。 5.**滑膜囊炎**:膝盖周围有多个滑膜囊帮助减少骨骼之间的摩擦,炎症可导致肿胀和疼痛。 6.**肌腱炎**:如髂胫束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跑步者膝痛症状,由大腿外侧肌腱发炎引起。 7.**过度使用**:长时间重复性活动会加重膝盖负荷,导致疼痛和炎症。 8.**肥胖**:过重会给膝关节带来额外的压力,加速软骨磨损,增加骨关节炎的风险。 9.**腿部不正**:如O型腿、X型腿或扁平足等问题,会导致膝关节受力不平衡,增加疼痛风险。 10.**感染**:虽然罕见,但细菌性关节炎也会导致剧烈的膝关节疼痛和红肿。 如果遇到持续或严重的膝关节疼痛,建议咨询医生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适当的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体重控制以及必要的手术干预都是可能的治疗方法。同时,加强肌肉锻炼,尤其是大腿和小腿肌肉的力量训练,可以帮助稳定膝关节,减轻疼痛。
慕宏杰 2025-02-07阅读量921
病请描述: “王医生,我膝盖痛” “具体哪个位置呢?” “指不出来啊,就膝盖前面、里面痛,弯腿时更痛” 经临床诊断,这位女士确诊为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这个疾病占到了所有运动相关的膝关节问题的25-40%,在膝关节功能障碍与运动损伤中十分常见,其主要临床症状是髌前、髌后或髌周的疼痛,或伴有髌股关节内的摩擦音、打软腿、关节肿胀等症状,疼痛症状尤其在上下楼梯、久坐、下蹲、跑、跳等功能性的活动时加重。 髌股关节在哪里? 在我们的膝盖前方,有一个圆形的骨头,你用手就能摸到它,如果你把腿伸直、放松,这块骨头还可以任你左右活动,它的名字叫做髌骨。 髌骨是“镶嵌”在股四头肌肌腱-髌腱上的一个骨头,它充当着股四头肌发力“支点”的作用,对于膝关节发挥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我们除了能看到髌骨,还能看到它和下面的大腿骨(股骨滑车)末端构成了一个关节,这就叫做髌股关节。 我又没有摔伤,怎么会得这个病呢? 首先你要明白,这个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这个病是一种过劳性损伤,这个“过劳”是相对而言的,相对你自身的运动水平、肌肉基础、解剖结构而言是否“过量”。其发病机制与髌股关节负荷过大和髌骨的运动轨迹异常有关。人在平路行走时,髌骨受力相当于自身体重的一半,登楼梯时受力相当于体重的3倍,而下蹲时受力相当于体重的7倍,这也是为什么下楼时或下蹲时疼痛加重的原因。 高发于以下几类人群 ·缺乏锻炼的女性,办公室女性为主; ·运动员或运动爱好者,如定期跑步者;·部队军人;·经常爬山、爬楼的人;·需要反复蹲起的工作者;·全身韧带松弛者。 仔细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1.肌肉力量不均衡大腿两侧肌肉力量不平衡,内侧力量太弱,外侧张力太高。力量太弱肌肉不能缓冲外界的力,要附带依靠关节等组织共同作用,而外侧紧张肌肉对髌骨产生一种向外的拉力,导致髌骨有脱轨的趋势,两侧肌肉不能平衡,久而久之就会损伤关节。 2. 下肢力线异常下肢骨骼和关节排列合理,是保证正常运动的结构基础,如果存在力线异常就容易引发髌股运动轨迹异常。Q角过大:膝盖的Q角度是股四头肌和髌骨肌腱之间角度的测量值,从髂前上棘到髌骨中点连线代表股四头肌牵拉力线,从髌骨中点到胫骨结节连线与股四头肌牵拉力线相交之角即为Q角。正常男性的Q角位10°-13°,正常女性的Q角位15°-17°,当Q角超过20°时会改变髌骨和股骨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髌股关节外侧面下压力而导致疼痛出现。此外,髌骨形态异常、股骨滑车发育不良、股骨颈的前倾过大、膝关节的外翻、胫骨内翻、髋关节过度内收等都有可能导致髌骨的运动不规则和增加髌股之间的作用力。 3.肌肉、韧带稳定性差髌股关节的稳定因素,有动力性和静力性两个方面,在膝关节屈伸过程中,两者共同使髌骨在股骨髁间切迹中正确滑行。动力性稳定因素:由股四头肌肌腱、髌腱、股内侧斜肌、股外侧肌和髂胫束提供。其中股内侧肌,是唯一保持髌骨稳定性的内侧肌肉,至关重要。静力性稳定因素:由关节囊、股骨髁、髌骨内外支持带和髌骨韧带提供。任何引起力量不均匀的因素均可影响髌股关节的稳定性,从而使髌周受力分配不均匀,产生疼痛。 4. 髋关节力量不足髋关节外展力量不足会引发髋关节过度内收内旋,也就是膝关节内扣,这样会大大增加髌骨向外脱轨的可能性。 如何治疗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 髌股关节疼痛综合症的治疗方法不少,包括手术、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其中却以物理治疗为最常见的治疗首选。物理治疗的目的: 1. 消炎止痛,通过针刺、制动、冰敷及理疗达到目的。 2.改善髌骨移动轨迹,通过关节松动术或肌肉牵伸来提高高张力组织的柔韧度。 3.纠正不正常的力学结构。 4.强化股四头肌内侧肌力。 5. 改变活动模式。经过医生专业评估与物理治疗后,应进一步进行肌力的恢复训练,配合改善错误的动作模式如:步态、跑姿、弹跳姿势。靠墙静蹲是个不错的针对性肌力训练方法。 关于保护膝盖的几点建议 我们的髌骨本身没有血液和淋巴液供应,所以一旦损伤恢复会非常的缓慢,停止进一步的损害是十分必要的: 1.如果你运动量很少或者受伤之后想开始锻炼膝关节,可以先从游泳开始; 2.损伤膝关节的运动包括爬楼梯、爬山、长时间下蹲、以不正确的姿势或者在不平整和比较硬的场地跑步,等等; 3. 如果你的年龄在30之前,可以做一些比较剧烈的运动。在30岁到40岁左右膝关节软骨会产生早期的磨损,此时就要开始控制运动量了,在40岁-50岁的时候软骨磨损更加严重,我们需要减少负重锻炼,当年龄到了50岁以上,在膝关节退化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拄拐来减轻膝关节的压力,同时利用其他无需膝关节负重的方法进行锻炼。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217
病请描述:发表在美国期刊《PLOS ONE》的一项研究阐述了成年人跌倒的频率和情况与性别、身体活动水平和药物使用之间的关系。 文章采用了每日在线调查的方法,收集了325名18-27岁大学生在16周内发生的跌倒、滑倒和绊倒事件的数据。文章发现,跌倒和跌倒相关伤害在年轻成年人中并不罕见,48%的参与者至少跌倒过一次,14%的跌倒导致了伤害,1%的跌倒需要医疗治疗。 文章还发现,跌倒的次数与身体活动水平、药物使用数量和男性性别呈正相关,而女性则更可能在说话时跌倒或在没有跌倒的情况下绊倒。 折线图显示了非致命跌倒伤害的年龄分布,如图所示,跌倒伤害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尤其是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图一的插图显示了15-39岁年龄段的更详细的数据,表明在20岁时,女性的跌倒伤害率开始高于男性,并且这种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扩大。 楼梯是整个生命周期中常见的跌倒和跌倒有关的伤害地点,在楼梯跌倒的比例很高,占所有跌倒的13%,相比男性,女性在楼梯上摔倒的比例较高,且造成的伤害较高。 爬楼梯对膝盖有什么影响? 除了摔倒风险,相信有不少人都出现过爬楼梯后膝盖疼痛。 从力学角度分析,爬楼梯会损害膝盖软骨,膝盖不仅要承担来自体重的压力,在爬楼梯时身体前后移动,还会承受一些来自水平方向的压力。任何一次爬楼梯,都是对髌股软骨面和胫股软骨面的压迫和磨损,而关节软骨面因为没有血供,一旦损害,不可修复。 爬楼梯时,膝关节要负担体重3~4倍的重量。而且,爬楼梯时膝关节弯曲度增加,髌骨与股骨之间的压力也相应增加。 如果一个体重 60 kg 的人,上楼梯时屈膝接近 90°,这时候身体重心力线距膝关节中心点大约20 cm,股四头肌通过髌骨产生的力线距膝关节中心点大约 6cm。为了能登上这级楼梯,股四头肌差不多需要产生200kg的拉力。 其实,这还不是半月板和胫骨平台与股骨髁之间的压力。如果我们考虑了地面的反作用力、也就是地面对人的支撑力,那上述压力将达到280kg。此外,上楼梯时股四头肌产生的拉力,通过髌骨改变力的方向,会把髌骨压向髌股关节面,同样也会在髌股关节面上产生280kg左右的压力。 所以,那些体重超重人群膝关节负荷会更大,而老年人膝盖功能已经退化,肌肉力量衰弱,即便没有疼痛症状,但是如果不注意保养,很容易受损,所以也要注意避免上下楼梯,尽量选择乘坐电梯。 楼梯究竟该怎么爬? 上楼时。背部挺直,重心不要过早前移,膝关节屈曲角度适当减小;全脚掌着地,提供可靠的远固定;避免内外八字脚,以第二脚趾对准膝盖为最佳。 下楼时。为了防止膝关节承受压力增大,要用前脚掌先着地,再过渡到全脚掌着地,以缓冲膝关节的压力。爬楼梯后可对膝关节进行局部按摩。 有一些人群确实是不适合爬楼梯的: 膝盖有伤的人 肥胖的人 膝盖有伤的人自然不必说,而肥胖的人,因为膝盖支撑负荷过大,更不建议通过爬楼梯来锻炼身体。对于上述两类人,能坐电梯还是坐电梯吧。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190
病请描述: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且最复杂的关节之一,它承受着身体的大部分重量,在日常活动和运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膝关节很容易受到损伤。幸运的是,推拿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在膝关节损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膝关节的结构与常见损伤 膝关节由股骨、胫骨、髌骨以及周围的韧带、肌肉、半月板等结构组成。常见的膝关节损伤包括以下几种: 韧带损伤 前交叉韧带损伤:多发生在运动中突然的扭转或减速动作,如篮球、足球等运动。损伤后会出现膝关节疼痛、肿胀、不稳定感。 后交叉韧带损伤:通常由于膝关节受到向后的暴力而引起。症状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类似,但可能更严重。 内外侧副韧带损伤:多因膝关节的外翻或内翻暴力所致。表现为膝关节侧方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半月板损伤 多由扭转外力引起,如在屈膝状态下小腿固定而大腿突然内旋或外旋。患者会感到膝关节疼痛、弹响,有时会出现关节交锁现象。 滑膜炎 可由创伤、感染、风湿性疾病等多种原因引起。主要症状为膝关节肿胀、疼痛、发热,活动时疼痛加重。 髌骨软化症 主要是由于髌骨软骨的磨损和退变引起。患者会感到膝前部疼痛,尤其是在上下楼梯、蹲下站起时疼痛明显。 二、推拿治疗膝关节损伤的原理 推拿治疗膝关节损伤主要基于以下原理: 疏通经络 通过手法刺激膝关节周围的经络,如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等,促进经络气血的流通,从而缓解疼痛、消除肿胀。 理筋整复 对于因损伤导致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错位、紊乱,推拿可以通过特定的手法进行理筋整复,恢复其正常的解剖位置和功能。 滑利关节 推拿可以增加膝关节的活动度,改善关节的润滑状态,减少关节摩擦,预防关节粘连和僵硬。 调节脏腑功能 中医认为,膝关节损伤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推拿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调节脏腑功能,增强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三、推拿治疗膝关节损伤的方法 放松手法 先用揉法、滚法、拿捏法等在膝关节周围的肌肉进行放松,如股四头肌、腘绳肌、小腿三头肌等。操作时力度要适中,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宜。每个部位可操作 3-5 分钟。 然后用一指禅推法或点按法在膝关节周围的穴位进行刺激,如血海、梁丘、犊鼻、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委中等。每个穴位点按 1-2 分钟,以产生酸胀感为度。 理筋整复手法 对于韧带损伤,可根据损伤的部位和程度,采用适当的手法进行理筋整复。如前交叉韧带损伤,可采用膝关节屈伸拔伸法,患者仰卧,屈膝 90°,医者一手握住小腿下端,一手握住膝关节上方,缓慢用力进行屈伸和拔伸,以纠正韧带的错位。 对于半月板损伤,可采用膝关节旋转屈伸法。患者仰卧,医者一手握住小腿下端,一手握住膝关节上方,先缓慢旋转膝关节,然后进行屈伸活动,以调整半月板的位置。 对于滑膜炎,可采用推髌揉髌法。医者用手掌将髌骨向上下左右推动,然后用拇指揉按髌骨周围,以促进滑膜液的吸收,减轻肿胀。 关节松动手法 对于膝关节活动受限的患者,可采用关节松动手法。包括膝关节的屈伸、旋转、内收、外展等运动,以增加关节的活动度。操作时要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耐受能力,逐渐增加活动幅度。 结束手法 最后用擦法在膝关节周围进行擦热,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治疗效果。操作时可涂上适量的润滑油,如冬青膏、红花油等,以防止皮肤擦伤。 四、推拿治疗膝关节损伤的注意事项 明确诊断 在进行推拿治疗前,一定要明确膝关节损伤的类型和程度,排除骨折、脱位等严重损伤。对于急性损伤,应在 24-48 小时后进行推拿治疗,以免加重出血和肿胀。 选择合适的手法和力度 推拿手法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用力造成二次损伤。对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和儿童,手法要更加轻柔。 注意保暖 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膝关节的保暖,避免受寒。可在治疗后用毛巾或热水袋热敷膝关节,以增强治疗效果。 配合功能锻炼 推拿治疗后,患者应积极配合功能锻炼,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直腿抬高、膝关节屈伸练习等,以增强肌肉力量,恢复关节功能。 坚持治疗 膝关节损伤的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推拿治疗通常需要多次进行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患者应坚持治疗,不要半途而废。 五、推拿治疗膝关节损伤的优势 安全无副作用 推拿是一种自然疗法,不使用药物和器械,对人体没有副作用。相比手术和药物治疗,推拿更加安全可靠。 疗效显著 推拿可以直接作用于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和关节,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缓解疼痛和肿胀,恢复关节功能。对于轻度和中度的膝关节损伤,推拿治疗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经济实惠 推拿治疗费用相对较低,适合广大患者。而且,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自我推拿,进一步降低治疗成本。 综合调理 推拿不仅可以治疗膝关节损伤,还可以调节人体的整体功能,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总之,推拿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膝关节损伤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专业的推拿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消除肿胀、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推拿治疗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坚持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对于严重的膝关节损伤,如骨折、脱位、韧带完全断裂等,应及时采取手术等综合治疗措施。
李建华 2024-08-30阅读量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