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金秋十月,枫叶绚烂。” 由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肛肠外科专委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消化道外科专委会、上海市浦东新区医学会主办,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承办的“2024上海东方陆家嘴肛肠外科周”,于2024年10月21-26日隆重召开。本次大会分为手术直播与学术论坛两大部分,21-25号为线上手术直播日,26日为线下学术论坛。会议期间,来自国内肛肠外科领域的杰出专家与学者欢聚一堂,共襄盛会。与会专家们深入交流学术新知,分享独到见解,就疾病诊疗策略、最新前沿探索、国际医学趋势等热点话题展开充分热烈的探讨与交流。 开幕式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荣誉院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副会长汪建平教授出席开幕式致辞,预祝大会圆满成功,对大会举办的新模式予以高度评价! 大会主席、上海市东方医院大外科及肛肠外科主任傅传刚教授发表热情洋溢的开幕致辞,对在金秋十月全国学术会议密集之际,仍能百忙之中抽空莅临的各位专家同道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与由衷的感谢!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肛肠外科李雪冬教授主持开幕式。 第一版块 结直肠手术进展 主持嘉宾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袁维堂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蒋小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崔喆教授、哈尔滨市中医医院陶晓刚教授。 上海市东方医院大外科主任、肛肠外科主任傅传刚教授分享了《直肠癌外科治疗进展》。傅教授凭借卓越的学术成就、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前沿研究视角,深入阐述了直肠癌的发生原因、发病机理以及微创治疗进展。重点介绍了腹腔镜微创技术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关键技术要点,强调在保证肿瘤根治前提下保留肛门功能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康亮教授分享了《直肠癌治疗器官保留策略》的主题演讲,依据中山六院多年的临床经验及循证医学证据,深入探讨了直肠癌治疗中保留器官的策略,涉及手术技术创新、放疗与化疗的联合应用及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为治疗提供新视角。 上海市东方医院副院长、消化内镜中心主任徐美东教授阐述了《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内镜下治疗与进展》,内容聚焦于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癌前病变及早期癌治疗中的应用、SMS(黏膜下挖除术)处理黏膜下肿瘤的内镜操作技巧。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刘骞教授就《合理使用技术、争取最佳预后--结直肠外科诊疗规范解读》做了详细阐述。外科手术为结直肠癌治疗核心,复杂及晚期患者的手术决策需MDT团队共同参与讨论,以患者获益为准。手术遵循三原则:肿瘤学原则,外科学原则,功能性原则。追求精细精准,平衡根治与功能,旨在最佳预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赵任教授介绍了《结直肠手术创智未来的思考:从单孔腔镜到机器人手术探视和展望》单孔技术由腔镜向机器人发展,难题逐步破解,应用前景广泛,但适应症需扩展,临床数据需积累。临床实践证明单孔技术安全可靠。国产机器人手术发展x迅速,需临床助力创新。AI融合机器人,潜力巨大。 第二版块 肛肠疾患精准治疗 主持嘉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谭嗣伟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申占龙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黄俊教授、福建省肿瘤医院杨春康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肛肠外科副主任周主青教授就《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性手术后淋巴漏的预防与治疗》分享了诊治经验。从解剖、生理等方面阐述了术后淋巴漏的早期识别、从治疗角度讲解了造影封堵、腹腔镜再手术、术后治疗策略等相关问题,并分享了临床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旨在降低术后淋巴漏风险,提升患者疗效与生活质量,并强调预防为首要策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肛肠外科主任王中川教授通过《走进机器人手术》主题演讲,详细介绍了机器人手术的发展历程,多角度阐述了机器人手术等优势,如高清视野、灵活操作和智能辅助这些技术,并分享了机器人在结直肠手术中的操作应用技巧。同时提到,对比进口达芬奇机器人,国产机器人尚有差距需进一步完善。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肛肠外科副主任鲁兵教授阐述了《微创化治疗模式下直肠脱垂手术方式的经验分享》。从直肠脱垂的发生机理,病理生理改变,探讨了传统手术的局限性,分享了3D腹腔镜辅助下的乙状结肠切除、盆底重建治疗直肠脱垂的优势与效果,同时就Parks肛管手术技巧做了详细介绍。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肛肠外科副主任王颢教授做了《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扩大淋巴结清扫手术并发症预防》的主题演讲,详细介绍了手术适应证、术前准备的重要性,腹腔镜右半结肠手术中关键血管的精确定位、手术路径选择及CME手术层面的把握,同时强调了术野检查对于预防并发症、确保手术质量的重要性。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肛肠外科杨飖教授阐述了《顽固性便秘的诊断与外科治疗》,通过典型病例分析,详细介绍了便秘患者的诊断及临床治疗策略。在顽固性便秘外科治疗方面,他探讨了全结肠切除、结肠次全切除等手术方式,对于特殊病例的个体化治疗,对于帕金森病合并便秘患者的诊治方案,同时强调关注患者心理健康,分享了心理干预、综合治疗模式及临床经验。 第三版块 肛肠疾病诊治策略 主持嘉宾 江苏省中医院竺平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崔滨滨教授、辽宁省肿瘤医院马思平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肛肠外科邓业巍教授分享了《复杂痔的治疗策略》,内容涵盖各类痔的个体化评估、痔疮手术中微创技术应用、术后疼痛管理与促进术后功能恢复。结合临床实例,邓教授强调了综合治疗方案,提升复杂痔治疗效果。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医学中心北辰院区主任高红雷教授围绕《内镜诊疗新境界-消化道术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处理》这一主题,通过多个生动且具体的病例,详细介绍了通过内镜手段处理吻合口相关并发症。高教授分析了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原因、临床表现以及潜在风险,同时强调了在诊疗过程中需要细致检查,以确保患者得到全面和安全的治疗。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肛肠外科朱哲教授分享了《骶前肿瘤的评估与手术方式选择》的治疗体会,强调术中保持囊肿完整,减少播散风险,如大囊肿可考虑开窗减压。术中需防止直肠损伤,慎用钝性分离,注意输尿管辨认与保护,必要时术前留置输尿管支架。术前CT、MRI准确评估肿瘤与邻近脏器关系,进一步提升手术成功率。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肛肠外科邢俊杰教授分享了《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结直肠外科》的治疗经验。邢教授分析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累及肠道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手术切除技巧及术后管理,强调与妇科等多学科协作。术中对于病灶侵较大直肠肠壁切除较多的应对处理,提出腹腔镜下手工吻合肠道特点与应用技巧。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肛肠外科护士长李丹教授分享了《肠造口并发症的预防与管理》,强调了造口患者的个体化管理,对于造口并发症的预防与识别、造口的专业护理技巧,结合大量临床案例,强调了对患者进行造口护理健教的重要性。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副主任陈文斌教授分享了《直肠癌吻合口瘘的预防与治疗》,详细阐述了术前精准评估重要性,同时强调了术中精细操作与强化吻合技术,出现吻合口瘘后的早期干预策略,并融合创新技术,有效降低了吻合口瘘风险。 第四版块 结直肠肛门手术精讲 主持嘉宾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窦若虚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胡军红教授、沈阳市肛肠医院张欣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孟文建教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钟文进教授分享了《腹腔镜经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切除术》。 成都肛肠专科医院尹同川教授分享了《直肠脱垂经肛门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 湘潭市中心医院唐彬教授分享了《腹腔镜下超低位直肠癌根治+侧方淋巴结清扫术》。 山东威海卫人民医院李新刚教授分享了《直肠脱垂Altemeier手术》。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陶晓春教授分享了《视频辅助治疗超长经括约肌型肛瘘》。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吴炯教授分享了《环激光消融技术联合ADM补片治疗复发性藏毛窦》。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绍堂教授分享了《腹腔镜完全经腹ISR手术》。 第五版块 DCR精品手术讲解 (讲解:金岩教授)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胃肠外科 印度塔塔纪念医院Ankit Sharma《Vascular Variations During Pelvic Lymph NodeDissection for Rectal Cancer直肠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中的血管变异》 大会总结 大会主席、上海市东方医院大外科主任、肛肠外科主任傅传刚教授在闭幕式上进行了总结发言。 往期回顾 10月21-25号线上手术直播日➠ 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傅传刚教授领衔,携手国内六家医院的结直肠肛门外科团队,在“2024上海东方陆家嘴肛肠外科周”期间,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手术直播盛宴。这些直播从多维度、深层次地展现了我国肛肠外科领域的最新微创手术设备与高超手术技巧。随着为期一周的手术演示与学术交流的圆满落幕,与会者不仅观看到精湛的手术技巧展示,同时收获了高贵的手术经验,对在临床开展实际工作中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傅传刚教授团队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康亮教授团队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王琛教授团队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钱峻教授团队 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 张亚铭教授团队 浙江省萧山医院 贺利峰教授团队 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 杜金林教授团队 今天的学术会议,国内百余位结直肠肛门疾病治疗领域内的顶尖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打造了一场专业性、创新性与权威性并重的结直肠肛门学术盛宴。会议的高效有序、精彩纷呈,让每一位参与者都受益匪浅。 作为陆家嘴国际肛肠外科周品牌会议的延续,此次学术会议不仅展现了中国在结直肠肛门外科领域的卓越成就,更为国内外同行提供了宝贵的互动交流机会。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开放、包容、创新的理念,携手国内外同行,共同探索医学新领域,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的相聚,共同见证医学的无限可能!
傅传刚 2024-11-01阅读量2577
病请描述:巨结肠是种什么疾病? 临床上巨结肠包括两类疾病:先天性巨结肠和成人型巨结肠 先天性巨结肠(HSCR)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肠神经系统疾病,发生率为1/5000活产儿,男女比例约为4:1。HSCR最常见的症状是新生儿肠梗阻、顽固性便秘以及反复发作的小肠结肠炎。 临床表现 不排胎粪或胎粪排出延迟:94%~98%的患儿生后24小时内未能排出胎粪,约72%需通过塞肛、洗肠等方式促进排便。 腹胀:约占87%,腹部逐渐膨隆,呈蛙形,腹壁静脉怒张,有时可见肠形及肠蠕动波。 呕吐:随梗阻程度加重而逐渐明显,甚至吐出胆汁或粪便样物。 肠梗阻:多为低位、不完全性,但随便秘加重和排便等保守治疗的失败,可发展成为完全性肠梗阻,需立即行肠造瘘术。 肛门指检:可排除直肠肛门畸形,手指常感肠管紧缩,拔除后有大量粪便和气体呈"爆炸样"排出,腹胀可好转。 并发症:反复出现低位肠梗阻,患儿易出现食欲不振、营养不良、贫血、抵抗力差等症状,常继发感染如肠炎、肺炎、败血症甚至肠穿孔等。 辅助检查 1.腹部立位X光片:观察远端结肠无充气,近端小肠明显膨胀。 2.钡剂灌肠:显示肠道远端狭窄和近端扩张,狭窄区域常见于肛门末端和乙状结肠。 3.结肠镜检查&病理学检查:对病变肠段进行活检,明确诊断。 治疗原则 保守治疗:适用于超短段型或病情较轻的患儿,包括定时使用等渗盐水肠道冲洗、扩张肛门、使用甘油栓或缓泻药等。 手术治疗:若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需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根据病变肠段的位置和长度而定,可能包括结肠部分切除术、结肠造瘘术等。 成人型巨结肠 成人型巨结肠的病因于先天性巨结肠类似,但病情发展相对缓慢,患者至成年后才因症状明显就诊确诊,以腹胀及慢性难治性便秘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变累及肠管范围不等,多起自肛管向上发展,通常延伸至乙状结肠远端,亦可延伸至乙状结肠以上,甚至达横结肠或全结肠,病变近端肠管扩张、肠壁肥厚。有较严重的便秘症状,每5~7 d或更长时间才排便1次,患者多有腹胀等不适。钡剂灌肠是临床诊断巨结肠的主要辅助影像学检查,可示结肠冗长,其他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其他检查方法包括结肠传输试验、排粪造影、结肠动力学检查、盆底功能检查、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检查。 如何预防 先天性巨结肠由基因突变导致,通常无法预防,但孕期健康生活方式可减少其他并发症风险;继发性巨结肠多因疾病或不良习惯所致,可通过合理饮食、定时排便、治疗原发病等措施预防。 巨结肠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肠道疾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傅传刚 2024-08-09阅读量2136
病请描述: 7月15日,为期40天的加长版“三伏天”拉开了帷幕,高温模式火速上线。炎炎夏日阳气盛,正是“冬病夏治”好时机。为满足广大患者需要,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中医科2024年度冬病夏治“三伏贴”穴位贴敷治疗服务已正式启动。 为何要“冬病夏治” 中医古籍《黄帝内经》提出,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人体的阳气和自然界的阳气相符,“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筹)】中医科副主任赵宇兰介绍,冬病夏治,是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证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三伏天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期,也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此时气血趋于机表,皮肤松弛,毛孔开张,有利于药物的渗透,有助于邪气的祛除。”赵宇兰主任讲解道。 作为一种顺应时节开展的传统中医经典疗法,“三伏贴”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通过在特定穴位、肚脐或患处敷贴药物来刺激穴位,让药物通过皮肤吸收,直接作用于人体内部,达到调节气血、祛湿热、清热解毒的功效,起到扶正祛邪、调和脏腑的作用。 每年“三伏天”之际,进行“三伏贴”治疗,不仅能治疗各种免疫力低下的秋冬季容易复发和加重的疾病,还能使患者整体体质得到改善,免疫力得到增强,从而使发病次数减少,发病程度减轻,不易复发。 哪些疾病适合“冬病夏治” 赵宇兰主任指出,并非所有疾病都适合“冬病夏治”,其适应症是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胃肠道疾病、风湿类疾病以及其他以反复发作、冬季加重为临床特点,中医辨证为寒证或虚证的疾病。 ①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鼻炎、慢性咽炎、体虚易感冒。 ②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慢性腹泻、顽固性便秘、功能性腹痛、功能性胃肠病等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寒)性疾病。 ③疼痛性疾病:关节痛、骨质增生、关节炎,风寒湿邪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 ④耳鼻喉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⑤儿科疾病:哮喘、咳嗽、支气管炎、肠胃功能失调、食少、腹泻等。 ⑥妇科疾病:月经不调、产后失调等。 ⑦慢性皮肤病:荨麻疹、冻疮等。 ⑧其他疾病:阳虚型、气血虚型体质的亚健康人群。 冬 病 夏 治 因人制宜 辩证论治 在医院中医科门诊诊室,三伏贴专用治疗物品已整齐地摆放在治疗车上。“出梅以后,中医科就接到了许多关于冬病夏治三伏贴的咨询,其中不少是每年都来‘打卡’的老患者。”这两天,赵宇兰主任一直忙着和有冬病夏治三伏贴需求的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耐心解答各类咨询和问题。 赵主任表示,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中医科已坚持多年开展“冬病夏治”治疗服务,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根据不同患者的体质和症状,中医科已形成了患者预约挂号→四诊合参→医生诊断→处方用药→贴敷等治疗操作→观察随访→效果评估全流程服务体系,做到因人制宜,辩证论治。 科室开展的“冬病夏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一)三伏贴 是一种顺应时节开展、典型而常用的治疗方式。其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通过在相应穴位、肚脐或患处敷贴膏药,刺激穴位及通过药物的作用,来扶正祛邪、防治疾病。尤其适宜治疗或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鼻炎、肺病、亚健康等病症。过程无创无痛,使用方便,适合大多数人,一般建议10天为一个周期。 (二)督灸 是于督脉的脊柱段施以隔药灸的一种灸疗方法。通过督灸隔药或隔姜灸,能够很好地起到补益元阳、祛邪扶正、调畅气血的功效。 (三)拔罐 其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的现象及原理,来调节神经系统,改善微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加强淋巴循环。具有防病治病、强壮身体、散寒祛瘀的功效。尤为适宜脾胃虚寒、寒湿阻滞、阳气不足、体寒怕冷的人群。 此外,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特点和治疗需要,团队还能开展中药涂擦、推拿、红外线治疗等差异化、个性化治疗。因人施治,达到扶正祛邪、调和阴阳、通调经络的作用,从而增强免疫力。 冬病夏治“三伏贴”注意事项 赵宇兰主任提醒,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于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为达到理想的效果,建议大家务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体体质和病症的具体表现辨证施治及进行调理,以免适得其反。 1.贴敷时间: 一般以成人4~6小时,儿童为1~4小时为宜。每10天贴2-3次,一般连续贴敷3年为1个疗程,具体请咨询医师。 2.禁用人群: (1)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者 (2)对贴敷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过敏体质、瘢痕体质者。 (4)急性发热性疾病及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期。 (5)咯黄色浓痰、咯血、衄血或易出现口腔溃疡等内火较重者。 (6)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2024年三伏天时间表: 2024年三伏天从7月15日开始 到8月23日结束,总共40天 初伏: 2024年7月15日-2024年7月24日 共10天 中伏: 2024年7月25日-2024年8月13日 共20天 末伏: 2024年8月14日-2024年8月23日 共10天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源自摄图网,如有版权纠纷,请及时联系医院。一经查实,将立即删除。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4-07-18阅读量1802
病请描述: 1. 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是指直肠的一部分从肛门突出,常常伴随着便秘。对于这种情况,手术可以将脱垂的直肠复位并固定,以改善排便功能。 2. 巨结肠 一些原因可能导致巨结肠型便秘,反复出现排便困难,肠道大便积存粪便,甚至出现肠梗阻。肠道梗阻可以由肿瘤、憩室病或其他结构性问题引起。如果非手术治疗无效,手术可能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 3. 盆底下降或松弛 盆底下降导致功能不全,可能导致排便困难或出口梗阻型便秘。在某些情况下,手术可以帮助恢复盆底结构及功能,从而缓解便秘症状。 4. 慢性传输性便秘 对于一些慢性传输性便秘患者,特别是那些对常规治疗无反应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结肠切除术(部分或全部切除结肠)。 手术治疗便秘的选择 手术治疗便秘不是首选方案,通常只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且便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时才考虑。具体的手术方式取决于便秘的原因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在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时,医生会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检、影像学检查和其他诊断手段。 术后注意事项 手术治疗便秘后,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饮食调整:术后应遵循医生建议,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 适量运动:术后适量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再次便秘。 定期随访:术后需定期随访,监测恢复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心理调适:手术后的恢复过程可能需要时间,保持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早日康复。 便秘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非手术方法治疗,但在某些严重或顽固性便秘情况下,手术可能是必要的选择。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预防和缓解便秘的关键。如果你对便秘的治疗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获取个性化的医疗建议。
朱哲 2024-07-16阅读量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