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皮肤 > 酒精过敏 > 症状

酒精过敏症状

酒精过敏症状相关内容 更多>

(4)婴幼儿、孕产妇感染新冠...

病请描述:03 儿童篇(1周岁以上)儿童篇(1周岁以上)问儿童如何居家隔离?居家环境✅建议儿童(婴幼儿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小朋友需由陪护者看护)居住在通风较好的单人带独立卫生间的房间。✅减少与同住人的近距离密切接触。✅房间要保持整洁,每日房间通风2~3次,每次开窗通风30分钟左右。✅如房间内使用空调系统通风时,应选择分体空调,避免使用中央空调。✅如使用中央空调,保证空调运行正常,加大新风量,全空气系统关闭回风。居家消毒✅每天应至少开展1次消毒,消毒期间注意房间通风。✅家居用品、地面等表面消毒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擦拭消毒。✅常用小件物品和不耐腐蚀的物体表面可用75%酒精消毒湿巾进行擦拭。✅对氯气或酒精过敏的患儿,可以用清水或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时患儿和家人要回避,消毒后注意通风。✅衣物要单独放置,用含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按常规洗涤程序清洗。✅不能用水洗的衣物可在阳光下充分通风晾晒,静置15天以上后再使用。✅餐具首选煮沸消毒15-30分钟或流通蒸汽消毒30分钟(时间应从煮沸和蒸汽注入开始算起)。✅家庭共用卫生间,孩子每次用完厕所应当消毒1次。✅使用单独卫生间,厕所可每天消毒1次。✅便池及周边可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净。✅感染者的生活垃圾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湿润后装入垃圾袋,垃圾袋扎口后喷洒1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按医疗废物进行处置。居家日常✅居家期间应分餐饮食,饮食上需要均衡营养,注意多饮水。✅学龄儿童与家人接触需佩戴口罩,婴幼儿很难配合戴口罩,以看护家长佩戴口罩为主。✅可适当安排锻炼或活动。✅应按时休息,确保睡眠充足,不可长时间看电视或玩电子产品。问如果儿童感染了,该如何用药?儿童感染新冠后,主要采取对症治疗的措施。发热儿童腋温≥38.2℃(或肛温≥38.5℃),伴有明显不适时,可使用退热剂,推荐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对发热儿童进行恰当的护理可改善患儿的舒适度,如温水外敷儿童额头、温水浴、减少穿着的衣物、退热贴、退热毯、降低室内温度等。不建议乙醇擦身、冰水灌肠等方法。咳嗽咳痰仅在儿童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且黏稠时积极进行祛痰治疗,即为化痰治疗。当儿童的咳嗽程度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时,可以进行止咳治疗。当咳嗽呼吸道分泌物不多、咳嗽程度不严重时,可以暂缓使用止咳化痰治疗。是否需要抗生素抗菌药物仅对细菌感染有效,对新冠病毒感染无效,仅当新冠病毒感染合并或继发细菌感染时使用抗菌药物。问什么情况需要去医院?虽然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多表现为无症状及轻症,但仍需要警惕重症感染的发生。如出现以下表现,建议服用退热药并及时至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检查和治疗。重症的表现持续高热3~5天不退、病程>1周且症状、体征无改善或进行性加重者。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5%。出现精神反应差、惊厥发作、持续拒食、喂养困难、嗜睡等。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呕吐、腹泻和腹痛等。影像学:两侧或多叶广泛浸润、胸腔积液等短期内进展迅速。问常见问答Q&A新冠感染一般多久好转?儿童属于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且儿童感染新冠后潜伏期较短,可在一两天内迅速起病。大多数患儿属于无症状感染者,一部分患儿可出现轻型症状(包括发热、鼻塞、咽痛、咳嗽、肠胃炎等),以上症状通常会在1-2周内康复。新冠的常见症状有哪些?儿童新冠感染者的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头痛等。此外部分患儿可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偶伴有嗅觉、味觉下降,极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睡眠异常、认知功能障碍,焦虑抑郁情绪,易激惹及冲动攻击行为等。儿童新冠感染是否有特效药?虽然目前有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已经被批准用于治疗新冠,但是适用于在发病5天内的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高风险因素的,年龄适用于12-17岁青少年(体重>40kg)和成人。考虑到药物的毒副作用和潜在的健康风险,以及儿童的临床用药数据缺乏, 目前并没有明确在儿童中推荐使用针对新冠病毒特异性抗病毒药物。一般儿童都是以轻症和普通型为主,有一定自限性,主要是对症治疗,同时观察病情变化。哪些患儿容易发生重症新冠感染?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临床表现多样,部分感染者可无临床症状,以轻症或无症状为主。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肺气道疾病、慢性心肾疾病、营养不良、遗传代谢性疾病、免疫缺陷病、血液肿瘤疾病等)以及近期使用大剂量免疫抑制剂或接受移植者患儿易发生重症。本期支持: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上海市儿童医院栏目支持:市卫生健康委、上海市医学会科普分会漫画支持:陈子鸣编辑:林欣END

洪岭 2025-01-14阅读量1710

三叉神经痛早期症状该如何发现...

病请描述: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发病率为0.4%,主要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唐都医院神经外科王景博士介绍,由于疼痛部位会辐射整个面部,因此很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如牙痛、三叉神经炎、中间神经痛、蝶腭神经痛、偏头痛、舌咽神经痛等。   引发疼痛的原因其实就是“扳机点”,是指三叉神经受侵犯的分布区域内有一个或多个特别敏感的区域。患者吃饭、漱口、洗脸不小心触及这个敏感的区域,都可能诱发剧烈疼痛。因此,很多患者,打哈欠、张口咀嚼,或是稍稍触碰口腔内、面颊部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恐触动“机关”。   张嘴、咀嚼时会诱发疼痛,是由于运动冲动短路引起的;而触碰面部,特别是“扳机点”,激发的疼痛是触觉冲动短路引起的。这些从触觉纤维或运动纤维中“偷渡”来的冲动,毕竟和正常痛觉感受器传来的冲动有所不同,痛觉中枢对“越境”的冒牌刺激反应格外强烈,这可能正是三叉神经痛十分剧烈的原因之一。   扳机点多发生在上下唇部、胡须处、上下齿龈、鼻翼、鼻唇沟、颊部、眉毛等处。此区对触觉及运动即极为过敏,一触动即可激发剧烈的疼痛发作,且疼痛由此点开始,立即扩散到其他部位。病人惧怕诱发疼痛发作,故设法避免一切诱发因素。   三叉神经痛早期症状   1、三叉神经痛的症状表现刀割、火烧、针刺或电击样剧痛,发病时突然开始,疼痛常达到如此剧烈,以至于病人要停止谈话、停止饮食、停止行走,以双手掩住面部、严重者咬牙,用力揉搓面部,并且躲避开谈话的人。颜面发红、咀嚼肌和面肌痉挛,故称单面肌痛性肌痉挛现象或称痛性抽搐。疼痛可骤然消失,持续几秒或几分钟后立刻停止,停止后无任何不适症状。在二次发作期间完全无痛。   2、三叉神经对称分布在面部两侧,每侧有三支,主要管颜面、牙齿、角膜、鼻腔、口唇、大部分头皮和脑膜的感觉,所以三叉神经痛就发生在这些部位。常是面部一侧的一个或几个部位发病,双侧同时发病的极少见。发病初期,可先集中某一支分布区,长时间不变,多在一侧的第2支或第3支或第2、3支两支内的区域。而后可逐渐扩散到其他支。如第1支的疼痛在上睑和前额;第2支的疼痛在上唇、齿龈及颊部,亦有硬腭疼痛者;第3支的疼痛在下唇、齿龈及下颌部,涉及到舌部痛较少,偶见双侧性的各自发作。   3、三叉神经痛的症状发作时,三叉神经痛患者受累的半侧面部可呈现痉挛性扭曲,发作终止后有时出现交感神经症侯,主要的三叉神经痛的症状表现为患侧面部先发白,然后潮红,结膜充血,并伴有流泪、流涕、流涎等。发病后期,可能出现结合膜发炎,口腔炎等。有的病人在疼痛发作时,用手掌握住面颊并用力地搓揉,以期缓解疼痛。久而久之使患侧面部皮肤变粗糙、增厚、眉毛稀少甚至脱落。   4、三叉神经痛发病呈周期性,有的人几天一次,有的人几周、几月一次,病情严重的三叉神经痛可能一天数十次。有的患者每天的某个季节经常发病,做了这个季节就不再发作,然后来年这个时候又开始发作。   5、三叉神经痛发病常受到患者的精神和心理状况影响,如果患者经常心情不佳、情绪激动容易动怒的话,发病次数会比较多,而且疼痛更加剧烈。   6、触发点(扳机点)50%以上患者,在颜面部某一区域内有特别的皮肤敏感区,有轻微的触动,面部肌肉的牵拉及震动便可引起发作,这样敏感的区域范围局限、集中在一点或两点,称之为“触发点”或“扳机点”。一个病人可有数个触发点,部位常见于患侧上下唇、口角、鼻翼、颊部或齿龈等。凡是刺激和牵动此点便引起发作。从此点开始,立即放射到其他部位。面部刺激包括谈话、唱歌、进食、洗脸、剃须、刷牙及风吹等。   7、神经系统体征神经系统查体,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除有部分病人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之外,均无阳性体征发现。少数病人,发病后期,多因采用过酒精封闭及射频治疗后,患侧疼痛区域内感觉减退,以致部分麻木。对于这种情况应作详细神经系统查体,以除外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在患者发病初期,疼痛发作次数较少,常在受凉感冒后出现,间歇期长达数月或几年。自行停止自愈的病例很少。以后发作逐渐频繁,疼痛加重,病程可几年或数十年不一。严重者发作日夜不分,每天可达几十次,甚至数百次,不能进食喝水,体质消瘦,患者终日处于疼痛难耐状态,表情沮丧痛苦,乃至失去生活信心而轻生。有些患者早期,呈季节性发作,疼痛在每年的春天或秋天的一定时间,呈周期性发作,而且每次发作持续时间1~3个月不等,然后无任何原因的自然消失。直到下一年的同一季节开始发作。

王景 2024-10-10阅读量1507

玫瑰痤疮与饮食

病请描述:继痤疮与饮食后 玫瑰痤疮与饮食的相关周边新鲜出炉 对于面部自觉瘙痒发热发烫甚至疼痛的玫瑰痤疮 大家在饮食与生活当中究竟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规避篇: 玫瑰痤疮饮食触发因素 玫瑰痤疮形成原因非常复杂,DrakeL等人在一项对玫瑰痤疮患者的调查研究中,78%的人因玫瑰痤疮通过改变饮食来减少玫瑰痤疮的发作,95%患者因饮食改变后红斑减少。该组报告的饮食触发因素可分为热相关,酒精相关,辣椒素相关和肉桂醛相关。玫瑰痤疮患者也不必完全忌口,可适当注意避免或减少摄入。 至于海鲜牛羊肉等所谓的“发物”,并没有统计学数据表明食用会加重玫瑰痤疮,只要不过敏都是可以放心吃的。   皮肤第五诊室: ①热相关:热咖啡(33%被描述为触发因素)和热茶(30%)。 ②酒精相关:葡萄酒(52%),烈酒(42%)和啤酒(30%)。 ③辣椒素相关:辣椒素存在于某些香料和辣椒中,包括香料(75%),辣酱(54%),辣椒(47%)。 ④肉桂醛相关:肉桂醛存在于几种看似无关的食物中,包括西红柿(30%),柑橘(22%),肉桂和巧克力(23%)。   二、有益篇: 玫瑰痤疮饮食有益因素 KendallSN在他的病例报告中表明,通过高膳食纤维饮食干预减少肠道通过时间可以使玫瑰痤疮的改善。证明了这些膳食纤维以多种方式支持肠道健康和皮肤健康。 ManishaNotay等人的一篇荟萃分析录用了NotayM和FooladN等人的一篇研究,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作为痤疮的辅助治疗。 在Zinc:roleinimmunity,oxidativestressandchronicinflammation中表明:锌是细胞介导的先天免疫系统发育的基础,并且充当抗氧化剂和抗炎分子。评估了玫瑰痤疮中锌的使用效果。SharquieKE等人在2006年发表在《国际皮肤病学的杂志》的一篇文章表明,口服100mg硫酸锌,每天3次,可以显著改善玫瑰痤疮症状。 在日常饮食中,合理安排较为丰富的高膳食纤维、益生菌与含锌元素的食品有助于改善玫瑰痤疮症状。 皮肤第五诊室: ①高膳食纤维:是指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全谷物、豆类、水果、蔬菜及马铃薯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坚果和种子中的含量也很高。 ②益生菌:是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发酵食品,包括酸奶、干酪、酱油、泡菜等食物。 ③锌:锌元素主要存在于海产品、动物内脏中。瘦牛肉、猪肉、羊肉、鸡心、鱼、牡蛎、蛋黄、脱脂奶粉、小麦胚芽、芝麻、核桃、豆类、花生、小米、萝卜等含锌量较高。   三、护肤化妆生活篇: 1.日常护肤:依然按照清洁→保湿→防晒三部曲进行: ①清洁:忌粗暴、宜温柔 洗脸频率和温度要适当,改掉暴力搓脸习惯,去角质产品停止或减少使用,优先选择含有氨基酸等成分、剂型为凝胶的温和洁面产品。 ②保湿:忌繁杂、宜精简 在屏障修护好之前,尽量不要使用美白、除皱等功效的护肤产品,最好选择成分温和精简安全的保湿护肤品。 比如含神经酰胺、透明质酸等成分的水乳霜,能在一定程度上修护受损肌肤,有助于皮肤屏障功能的恢复,在用药前使用还可减少药物的刺激性。 ③防晒:忌刺激、宜物理 不要让皮肤长期置于暴晒干燥的环境,避免皮肤受到过多的刺激。 最好选择物理避光防晒如硬防晒和遮挡防晒,或可选择成分为二氧化钛、氧化锌的物理防晒产品。   2.化妆篇: 玫瑰痤疮可适当化淡妆,绿色的遮瑕或妆前乳能更好地遮盖住脸部的红斑、毛细血管扩张等问题,最好选择矿物质粉底。 淡妆用一般的洗面奶即可卸除,玫瑰痤疮人士不要用卸妆棉和强效卸妆水,以免造成过度清洁和摩擦,进一步损伤皮肤。 3.生活篇: ①避免长期待在密闭闷热环境里或者剧烈运动。 ②避免过冷过热的水温或环境刺激。 ③脸上泛红发烫难受时,可尝试冷敷、吹风扇来暂时缓解。 ④饮食习惯参考上文。 ⑤避免精神紧张或其他负面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规律。 皮肤第五诊室: 我知道,玫瑰痤疮患者自觉面部潮红发烫,瘙痒难忍甚至疼痛时的无助; 也知道,疗程过半而临床症状出现反复时,患者心中的质疑不解…… 玫瑰痤疮的治疗历程如此曲折是因为,皮肤微血管由于缺乏平滑肌,因此对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药物治疗反应就相对较差,这也是导致面部红斑难治的原因之一。但最终结果都是趋于稳定的。 对于玫瑰痤疮的治疗,大家应该将药物治疗与积极配合的心态结合起来,注重饮食与生活上的诸多细节,从多方面出发与医生共同应对疾病,才是恢复健康的最佳捷径。 参考文献: [1]DrakeL.Hotsauce,wineandtomatoescauseflare-ups[J].surveyfindsRosacea.org,2017. [2]SteinhoffM,SchmelzM,SchauberJ.Facialerythemaofrosacea-aetiology,differentpathophysiologiesandtreatmentoptions[J].ActaDermVenereol,2016,96(5):579-586. [3]杜丹,杨笛,郝丹,等.玫瑰痤疮发病机制和治疗的最新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6,25(6):112-115. [4]KendallSN.Remissionofrosaceainducedbyreductionofguttransittime[J].ClinExpDermatol,2004,29(3):297-299. [5]NotayM,FooladN,VaughnAR,etal.Probiotics,Prebiotics,andSynbioticsfortheTreatmentandPreventionofAdultDermatologicalDiseases[J].AmericanJournalofClinicalDermatology,2017,18(6):1-12. [6]SharquieKE,NajimRA,Al-SalmanHN.Oralzincsulfateinthetreatmentofrosacea:a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study[J].IntJDermatol,2006,45(7):857-861.   玫瑰痤疮治疗指导                                                                                               

吴佳纹 2024-09-20阅读量1.9万

"湿疹患者必读:生...

病请描述: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给患者带来了不少困扰。除了及时就医,调整生活方式和正确护肤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湿疹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和护肤技巧。 首先,湿疹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尽量避免接触可能引发过敏的物质,例如尘螨、花粉、宠物毛发等。保持室内清洁,经常清洁床上用品、地毯和家具,有助于减少过敏源的接触,减轻湿疹症状。 其次,湿疹患者需要注意保持皮肤的湿润。干燥的环境和干燥的皮肤会加重湿疹症状,因此患者可以选择使用保湿霜或乳液来保持皮肤湿润,减少瘙痒感和脱屑现象。 另外,湿疹患者在选择护肤品时要尽量避免含有刺激性成分的产品,例如香料、酒精和化学添加剂等。选择温和的护肤品,避免刺激性的化妆品和洗护用品,有助于减少对皮肤的刺激,缓解湿疹症状。 最后,湿疹患者还应该避免过度洗澡和热水浸泡,以免去除皮肤的天然保护层,导致皮肤更加干燥和敏感。在洗澡时选择温水,尽量减少使用肥皂和洗发水,以及避免搓擦皮肤,有助于保持皮肤的天然保护层,减少湿疹的发作。 总的来说,湿疹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保持皮肤湿润,选择温和的护肤品,避免过度洗澡和接触过敏源等,以减轻湿疹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希望以上小贴士能够帮助湿疹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减少不适感。

陈泽才 2024-03-04阅读量1233